人文地理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一、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化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人口的数量:人口数量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要素,研究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增长率以及人口密度等指标。
2.人口的分布: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城市化过程、聚集与离散现象、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等。
3.人口结构:研究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民族分布以及人口迁移对人口结构的影响等。
4.人口迁移:研究人口的迁移现象及其影响,包括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城镇间的人口流动等。
二、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结构、功能与空间组成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城市的发展历程: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原始城市、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等。
2.城市的结构:研究城市的空间和社会结构,包括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划分、功能区的配置以及城市布局的演变等。
3.城市的功能:研究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包括以商业为主导的商业中心和以政治为主导的政治中心等。
4.城市的空间组成:研究城市的用地结构、交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以及交通网络等。
三、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发展与农业区划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农业发展的阶段:研究农业的发展历史和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模式,包括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
2.农业区划的原则:研究农业区划的方法和原则,包括根据气候条件划分农区、根据土壤条件划分农区等。
3.农业资源的利用:研究农业对土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农田灌溉等方面。
4.农产品流通:研究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包括农产品的市场化、农产品价格的形成等问题。
四、产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研究产业的空间分布、组织和演变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产业的空间分布:研究不同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工业的区域集聚、服务业在城市中的集中等。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文地理知识归纳总结1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⑤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是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二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人类应该长期注意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⑦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a.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畜牧业。
b.c.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相当优越:沿海四大海域的近海海域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其中有3/4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季风区,这一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d.水产业分为天然捕捞业和人工养殖业。
e我国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较淡水产品多;在海产品中以天然捕捞为主;在淡水产品中以人工养殖为主。
2、工业①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二、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
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③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
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多,西北少。
(以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94%)原因是: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是必学内容之一。
下面对人文地理高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数量与分布- 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 中国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 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内部人口流动与外部人口迁移的概念- 内部人口流动的类型和原因- 外部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3.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城市化的定义及阶段- 城市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城市体系的结构和特征二、经济地理1. 农业地域格局- 世界农业地域分类- 中国农业地域分类- 农业地域类型与分布规律2. 工业地域格局- 世界工业地域分类- 中国工业地域分类- 工业地域类型与分布规律3.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中心地带、城市边缘带和城市外围带的特征与功能- 城市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及其类型- 城市环境保护措施- 城市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 资源与能源问题- 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及其影响 - 能源的分类和分布- 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的对比四、文化地理1. 宗教与文化- 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影响力-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2. 城市与文化- 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功能- 城市规划对文化的影响- 城市的文化传承和保护3. 区域文化差异- 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 区域文化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以上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的总结,可以更好地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为高考复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了解人文地理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1.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迁移和结构等方面的地理学分支。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的增长、减少、迁移以及人口密度分布等问题,并通过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
2.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的分布与空间格局。
文化地理学关注人的文化行为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并研究文化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结构与功能。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人口、土地利用、交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
4.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演化。
经济地理学关注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政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5.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实体与政治行为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政治地理学关注国家、政府、边界、选区划分等政治实体的地理分布,以及政治决策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6.社会地理学:研究社会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社会地理学关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等社会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变化,研究社会因素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7.健康地理学:研究健康与疾病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健康地理学关注健康状况、疾病传播、卫生设施分布等问题,研究地理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8.社会空间理论:研究社会空间的形成、演化和变迁。
社会空间理论关注社会行为与空间结构的相互关系,研究社会空间的划分、组织和重塑过程。
9.都市农业:研究城市地区的农业发展与农田资源利用。
都市农业关注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并研究城市化对农业的影响。
10.区域规划:研究区域发展规划与区域规划政策。
区域规划关注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发展差异等问题,通过制定规划方案促进区域的均衡发展。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需要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同时,人文地理学也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需要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初三地理人文地理重点概念总结
初三地理人文地理重点概念总结一、人文地理的概念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人类社会及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文地理关注的问题是人类在地球表面的活动、分布、迁徙、文化、经济、政治等,以及这些问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与改造1.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采取了不同的适应措施,如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
2.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人类通过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改变了自然环境的面貌,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三、聚落与城市化1.聚落的形成: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它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因素有关。
2.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带来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四、农业的发展1.农业的起源:农业是人类为了获取食物而进行的一种生产活动,它的起源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有关。
2.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阶段,现代农业依靠科技手段,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五、工业的布局与分类1.工业布局:工业布局是指工业企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它受到资源、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2.工业分类:工业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
六、交通与通信1.交通:交通是连接不同地区、促进人员、物资、信息流动的手段,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2.通信:通信是传递信息的技术手段,包括邮政、电话、无线电、网络等。
七、人口与民族1.人口: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体。
2.民族:民族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共同语言、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的人群。
八、文化与旅游1.文化: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2. 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城市规模的度量和分类- 城市结构的特点和类型- 城市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 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二、农业与农村1.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 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农业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的关系和影响2.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点- 农业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农村发展和农村问题-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农村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三、工业与城市1.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 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特点-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关系和影响2. 工业化的模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模式和路径- 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城市工业化和城市问题- 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四、交通与通信1. 运输方式和运输网络- 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运输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运输方式和网络的影响和发展趋势2.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信息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 交通运输和通信建设- 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交通运输建设的问题和挑战-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五、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人文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2. 能源资源和水资源- 不同种类的能源资源和特点-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能源和水资源的问题和挑战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六、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1. 地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在决策和规划中的应用3. 地理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灾害预测和应对中的应用以上是____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初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文地理初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人类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和被地理环境影响。
以下是初一人文地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分布不均,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 人口迁移的原因包括经济机会、战争、自然灾害等。
-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有深远影响。
2. 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伴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居住空间紧张等。
-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关键。
3.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留下的痕迹,如农田、城市、宗教建筑等。
- 不同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习俗。
- 文化景观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4. 经济发展与地理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 经济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规划来平衡。
5. 政治地理- 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格局影响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 边界划定、领土争端、国际合作等政治地理现象对地区稳定和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
- 政治地理学研究国家和区域之间的互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对人类社会构成挑战。
-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需要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学习人文地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第一章绪论 (3)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3)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4)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4)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基本形式) (5)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5)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5)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6)六、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6)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7)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7)二、分学科(常考名词) (8)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8)一、人口转变理论和模式 (8)二、人口与发展—适度人口 (8)三、人口分布与迁移 (9)四、人种 (10)五、民族 (10)六、民俗 (10)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0)一、农业类型 (10)二、农业景观: (11)三、农业区位论 (11)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11)影响工业区位分布的因素 (11)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1)一、城市化概念 (11)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划分) (12)三、城市化机制 (12)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2)五、城市地域 (12)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学说、名称、内容) (13)七、城市体系 (14)八、城市景观与感知 (14)第八章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15)一、语言语系分布范围 (15)二、语言传播的特性 (15)三、语言传播与环境 (15)四、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6)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16)一、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及分布 (16)二、宗教的传播 (16)第十章旅游地理 (17)一、旅游文化 (17)二、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7)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8)一、政治与政治地理 (18)二、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19)三、国家权利 (19)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0)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 (20)一、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0)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1)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22)可持续发展 (22)第一章绪论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人文地理学学习总结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原则
人文地理学学习总结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原则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学习人文地理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掌握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的原则。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进行总结,重点讨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的原则。
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类活动也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行为、信仰、价值观等方面,揭示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创造力。
1. 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资源等,它们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比如,人类在干旱地区往往会发展出相应的水利工程来解决水资源的问题。
人文环境包括文化、社会组织等,它们对人类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比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2.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人类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地理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这种改造既可以为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环境问题。
比如,城市的建设和扩张改变了原始地貌,但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改造地理环境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原则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和系统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
人居设计是指以人为本,创造适宜居住和生活的空间环境。
1.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要注重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2. 协调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各种功能和要素的协调,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
不同功能区域的规划应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人类地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赤道和子午线等地理要素对人类定居、移民、生产和文化活动产生了影响。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比如,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种植方式、居住方式、服装食物等均有所不同;而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农作物生长丰富,居住方式和文化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不同的地形地势条件决定了人类活动的类型和方式。
比如,山地地区交通不便,土地利用受限;平原地区地势开阔,适合农业生产等。
二、人口与城市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迁移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集聚的地方。
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增长、工业化、商业化、资本积累、信息交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成为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与地位等。
三、聚落与农业聚落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基本单位。
聚落的分布与形态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之一。
不同的聚落类型和分布特点反映了不同的地区环境、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经济活动。
农业种植方式、农田布局、水利建设、农作物种植与养殖、农业技术等都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四、交通与通讯交通是连接世界各地的纽带。
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文地理的研究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组织与发展等。
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类社会结构。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文化与意识形态人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传统风俗、语言、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如何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并且探讨这种关系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必考的,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它们对人类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它们决定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居住形态和交通运输方式等。
人文因素包括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活动范围和方式。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人类的农业活动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人类的工业活动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影响了空气和水质。
这些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化与乡村发展1.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它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功能的扩展和城市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的特点包括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和交通便利等。
2.城市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对乡村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农业劳动力减少,乡村经济衰退和农村社会问题的加剧。
三、区域发展与经济差距1.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类型区域发展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差距。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区域发展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中间地区等。
2.经济差距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差距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
经济差距的存在会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社会不公平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四、文化地理与地域文化差异1.文化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文化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地域文化差异的学科。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影响。
它涉及到人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地理现象和过程。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迁移和增长等方面的地理学科。
人口数量和分布是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人口结构、迁移和增长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 人口数量和分布:人口数量指的是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总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情况。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差异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等影响。
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等特征进行分类和统计。
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两种形式。
人口迁移对于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4.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人口增长率是人口地理学中常用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
二、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等方面的地理学科。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结构、发展规律等问题。
1.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的形成通常与交通、经济、政治等因素有关。
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城市扩展、城市化、城市更新等现象。
2. 城市的空间分布:城市的空间分布是指城市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城市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空间分布通常呈现出集聚和分散的特点。
3. 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功能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组织关系。
常见的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教育区等。
城市的功能结构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4.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人口分布特点有: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即人口多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即人口向城市聚集;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是人口密集区。
2.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在高考中一般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10。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
人口控制是指通过计划生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手段限制人口增长,以达到调整人口结构、降低负担的目的。
3.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永久性移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性地改变所在地的现象。
常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跨国移民、人口集聚地和人口离散地之间的人口迁移等。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4.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科技进步、社会福利提高等。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制度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城市地理1.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体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对外发展的需求等。
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中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在大学地理学习中,人文地理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涵盖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文化传承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大学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下面将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人口地理学1.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分布:包括全球人口分布特点、各洲人口分布情况、中国人口分布特点等。
- 人口迁移: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间人口流动、跨国人口迁移等。
2. 人口增长与控制-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等内容。
- 人口控制:包括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二、城市地理学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的起源与演变、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城市规模与等级等。
- 城市化: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及影响、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与约束等。
2. 城市结构与功能- 城市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形态类型、城市轴线与街区等。
- 城市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方面的城市功能。
三、经济地理学1.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包括以农业内容为主要特征进行分类,如粮食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包括农业区位与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2. 工业地理- 工业布局:包括工业发展的区域集聚与分散特征、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
- 工业区位:包括工业空间分布的规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等。
四、文化地理学1. 文化传承与多样性- 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的本质与特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 文化多样性: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等。
2. 城乡文化差异- 城乡差异:包括城市与农村在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差异。
- 城乡发展: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城乡互动与文化交流等。
以上仅为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的部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主要关注人类社会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演化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人文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密度、迁移和结构等问题。
它关注人口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发展和变化,并研究人口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
它关注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化、规模扩张和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4.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演化。
它关注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区划构造、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的空间差异,以及农业与地理环境、人口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5.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演化。
它关注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发展的空间模式、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以及工业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6.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塑造和改变。
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地理分布和空间影响。
8.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人文地理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人文地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借助GIS和遥感技术,可以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模拟、空间决策支持等研究,深化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9.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研究还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它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局限,并探讨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旨在深化人类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高考人文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人文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归纳总结
人文地理知识归纳总结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②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③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⑤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是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二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人类应该长期注意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⑥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⑦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a.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畜牧业。
b.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c.饲养猪、牛、羊和家禽。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相当优越:沿海四大海域的近海海域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其中有3/4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季风区,这一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d.水产业分为天然捕捞业和人工养殖业。
e 我国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较淡水产品多;在海产品中以天然捕捞为主;在淡水产品中以人工养殖为主。
2、工业①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②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③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④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二、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
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②世界人口的分布:③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
人文地理类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类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相互关系等人文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人口数量和分布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可以分为内迁和国际迁移。
人口迁移会引起人口的重新分布,从而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影响。
二、城市化与城市结构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城市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种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包括中心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城市化和城市结构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三、文化与文化传承文化是指社会共同的、传递给后代的一套价值观念、信仰、习俗和行为规范等。
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文化传承是指将文化传递给后代,并在社会发展中保持和发展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四、语言与宗教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不同地区的语言有所不同,语言也是维系社会群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宗教是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宗教信仰对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语言和宗教因素与人类的社会组织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五、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和安排,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旅游可以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文化遗产保护是指对具有文化价值的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以保护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
旅游业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相互协调,保护好文化遗产,使其成为旅游资源。
总结: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文化传承、语言与宗教、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人文地理知识点涉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文化等方面,下面对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人口1.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通常使用“平方千米人口数”或“每平方公里人口数”来表示。
2.人口分布:人口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分布和集中程度。
常见的人口分布类型包括集约分布、稀疏分布和均匀分布。
3.人口增长: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
4.人口负担:指不劳动年龄人口(老人和儿童)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
5.人口流动: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迁入和迁出现象。
常见的人口流动原因包括就业、婚姻、学习等。
城市1.城市的功能: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为密集的人口集聚地,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种功能。
2.城市发展的阶段:城市的发展经历初级城市、二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等不同阶段。
3.城市化: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用城镇化率表示。
4.城市规模:依据城市人口数量可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5.城市布局:城市内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组合,包括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公共设施区等。
农业1.农业区位: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
通常受气候、土壤、人口、市场等因素影响。
2.农作物种植与分布:根据气候和土壤适宜条件,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不同。
3.农业生产方式:包括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4.农田利用率:指农田有效利用的程度,包括种植密度、种植结构、土地质量等因素。
5.农业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经济条件和人口分布,发展相应的农业发展模式,如种粮养笔、农牧交错等。
工业1.工业布局:工业行业在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常受交通、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影响。
2.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的发展经历原始阶段、扩张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不同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的交叉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A、揭示人地关系的总规律,普及生态伦理;B、改造现今充满对抗的社会关系与国际关系;C、利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为国家建设服务;D、研究西方人文地理学,借鉴其新手段和新方法,学习他们的有用经验。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1)地域性——地理学科的灵魂,人文地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差异;(2)社会性——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影响人文现象的分布最基本因素,人文现象分布的历史动态性;(3)综合性——学科属性所决定;(4)复杂性——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5、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人文地理学,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
6、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研究者进入被调查对象所处的区域;2)、比较与分类——区分人文现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常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方法;3)、类比、归纳与演绎;4)、分析与综合;5)、应用“老三论”和“新三论”(1)、“老三论”:应用系统论、引入信息论和控制论;(2)、“新三论”: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
6)、预测;7)、地理信息系统(GIS);8)、建立科学的研究程序。
第一章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的概念: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内容,要求我们在人地关系中认识人地系统,探讨如何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科学地协调人地关系。
1、人地关系理论历程:1)、环境决定论:①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②核心思想: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人类中心论(又称征服自然论):①代表人物:柏拉图、笛卡尔、康德、培根、洛克等;②实质: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以人的利益出发。
3)、可能论(又称人地相关论和或然论):①代表人物:法国的白兰士②核心思想:自然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人类可以按自己的愿望、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4)、适应论(又称调整论):①代表人物:英罗士培②核心思想:认为人类需要主动地、不断地适应环境对人类的限制,而这种适应与生物遗传上的适应不同,它是通过文化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适应。
5)、生态论:①代表人物:美巴罗斯②核心思想:认为人是中心命题,应该注意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认为地理学应致力于人类生态的研究。
6)、文化景观论:①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索尔②核心思想:特定的人群有其特有的文化,在其长期活动的地域内,一定会创造出一种适应环境的地表特征,这种被人为活动改造后的自然环境就是人文景观。
7)、生产关系决定论:①代表人物:原苏联②核心思想:生产关系决定论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态度;唯意志论是一种“人定胜天”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力。
8)、环境感知论:核心思想:认为外界环境在人们脑中形成的印象就是环境感知。
9)、文化决定论:核心思想:在人地关系中,人对地的影响和利用程度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程度,人类的文化可以改变自然。
10)、“天人合一”论:①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古代中国②核心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处于一个整体中,天人关系是由自然规律联系的,人与环境之间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
要求人们遵循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不能违背天,且又能与天融合为一体。
2、人地系统中的“人”和“地”:①人地系统中的“人”:作为地理学研究的“人地系统”中的“人”,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属性的人。
而事实上,人具有双重属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和双重身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②人地系统中的“地”:“人地系统”中的“地”,是指在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
③地理环境的属性有:数量上的有限性、地域上的差异性、制约性和可变性、有限的稳定性、层次性和复杂性以及整体性等。
3、人地适应的历史演变(P22):——人地系统结构的三次重大演变:1)、从采集狩猎社会向农业社会的演变2)、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3)、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变4、现代经济条件:(1)、经济关系国际化;(2)、市场经济中的区域竞争;(3)、经济因素的集中度在提高。
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强烈的地域性、明显的阶段性、明显的季节性。
2、农业经济的类型: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畜牧业并重。
3、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1)、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
有时候,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可以灌溉的河水,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2)、人文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素质、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是农业政策等;4、农业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消极影响:水土流失、土地沼泽化、盐碱化等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洪涝、旱灾频繁、水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5、工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1)、无明显的季节性2)、专业化与协作化3)、技术性强,精密度高4)、分布集中6、工业经济活动的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
7、工业布局:1)、工业布局的原则:(1)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动力产地和产品市场以及交通枢纽;(2)按照规模经济、保护环境的要求,确定工业基地的合理规模;(3)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矛盾,推动落后地区的开发;(4)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确定各自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实现优势互补;(5)充分考虑国家安全的需要。
2)、工业布局的类型:①资源型:制糖、采矿等;②河湖水域型:高耗水、高耗电工业;③临海型:钢铁工业布局的演变;④临空型:“两头在外”的经济区域,如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等,多布局在沿海,以方便进出口。
8、地理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1)、自然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①工业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工业的发展进程和地域的工业部门结构。
②高耗水工业部门大多分布在大河沿岸或沿海地带。
③有些工业部门必须与可通航水体为邻,如造船工业。
2)、人文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运输条件的改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市场需求等。
9、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
10、知识经济与地理环境:1)、地理环境对知识经济的影响:(1)、智力资源空间配置对知识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2)、自然资源对知识经济的影响相对减弱,知识、智力、技术和信息资源对知识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3)、人口劳动力的影响——就业人口的素质。
2)、知识经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主导产业知识密集化;(2)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3)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优势逐渐削弱或丧失:能源优势、廉价劳动力优势;(4)传统产业结构知识化;(5)就业结构知识化;(6)智力型经济地域将会出现;(7)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原本落后的区域因知识密集型工业的布局展现出新的面貌;(8)对企业规模的影响;(9)临空型布局将日益突出,太空型布局将会出现。
11、创办科技工业园的条件:1)、以大学或科研院所为依托;2)、有一片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园区场地,且位于城市近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信息方便;3)、有一批科技创业人才,包括经营管理型和技术开发型人才;4)、有一批以产品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5)、管理机构必须高效、精干、廉政,不仅能行使地方政府的许多行政职能,而且是一个协调技术、金融、培训和市场等各方面为企业咨询和服务的机构;6)、有一个以上的“孵化器”或技术创新中心,扶持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创业;7)、不破坏周围环境,并逐步带动周围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章人口与地理环境1、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人口增长的:①经济因素②政治状况③医疗卫生状况④文化教育⑤婚姻、宗教、风俗等因素⑥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
2、人口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适度的人口增长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1)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包括各种优秀人才;(3)适度人口增长对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2).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产生消极影响:(1)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紧张;(2)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3)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压力,抵消经济发展成就;(4)人口过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3、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低纬、近海、低海拔、城市。
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客观自然基础:气候、地形、水、土壤、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生产方式与生产力水平;(2)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3)文化因素、风俗习惯、科技发展等。
5、人口素质的内容:人口素质又称人口质量,是人口总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人口素质主要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1)、人口的身体素质是指身体的健康水平和大脑机能状况;(2)、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口的文化知识、科技水平、生产检验和劳动技能、经济管理才能;(3)、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们的思想意识状况,主要包括人口观、道德观、传统习惯、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纪律和法制观念等。
6、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了解)——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7、第三节——名词解释1)、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点的人口系统内部具有不同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地域的特征(或标志)的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各特征的人口数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也称人口构成。
2)、人口年龄构成:人口年龄构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通常用各个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表示。
一般将人口分为儿童少年组(0~14岁)、劳动力组(15~59或64岁)、老年组(60或65岁以上)。
根据这三个组别的人口构成比例,可将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三种类型。
3)、人口产业结构:人口产业结构的指按产业部门划分的在业人口所形成的比例关系,通常以就业人口总数为100,计算各个产业部门就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