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四课时

合集下载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课时练/同步练习为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科目:数学适用版本:冀教版适用范围:【教师教学】第四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教学提示在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并且在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本课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通过提供生活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探索计算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自主尝试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获得积极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你们还记得计算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生:记得。

师:如果要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想探究计算方法吗?生:想。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三位数乘一位数)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探求新知。

1.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课件出示动物园情景图。

师:请学生们观察课件中的情景图,看一看你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情景图,获取的数学信息。

生:一只雄狮体重是223千克,一头牛的体重是一只雄狮的3倍,一头大象的体重是一头牛的5倍……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知了雄狮的体重,还有一头牛体重和雄狮的关系,一头大象的体重和一头牛体重的关系,谁知道一头牛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课件出示问题)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估算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估算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估算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能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估算。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估算的意义和作用2. 估算的方法和步骤3. 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步骤,能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估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估算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估算的意义和作用,讲解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估算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具体运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估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1. 估算2. 内容: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估算的方法和步骤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一些估算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实践题: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能对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估算。

2.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估算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估算知识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需要估算的场景,如购物时估算总价、分配零食时估算每人应得数量等,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提问学生是否有类似的估算经验,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 4 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 4 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3. 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探究。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等学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规格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师:(1)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学生自由发言)(2)你能分别指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自由发言)揭示课题:那你们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此为生长点,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长方形的周长1. 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师:根据周长的含义求长方形的周长,就要分别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

2. 自主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怎样求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呢?预设:求出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长度。

师:可以怎么求?(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过程)预设1:我按照顺序,依次用长加宽,再加长,最后加宽。

6+4+6+4=20(厘米)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预设2:我先算了两条长,再算两条宽,最后把它们加在一起。

6+6+4+4=20(厘米)6×2+4×2=20(厘米)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预设3:我是先算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

(6+4)×2=20(厘米)(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方法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但是方法二和方法三比较常用,方法三比较简便。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教案 第四课时 有趣的剪纸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教案 第四课时     有趣的剪纸

第四课时有趣的剪纸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2、43页有趣的剪纸。

教学提示:实践活动“有趣的剪纸”。

由我们常见的对称性剪纸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

接着安排折纸剪纸方法通过欣赏了解对称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时,要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激发学生剪纸的欲望,在师生边说边剪的过程中,学习折、剪的方法。

让学生在欣赏和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和创造美,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多媒体课件、我国民间剪纸资料,每人至少准备六张彩纸、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大家说一说春节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学生可能说到许多:如放鞭炮、烟花,吃饺子,春节晚会,贴对联等等。

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城市贴窗花的习俗不太普遍,学生说不到,教师参与交流。

师:同学说了好多春节中有趣的事情,老师小时候每逢过年,很多人家的门窗上都要贴上美丽的窗花。

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剪纸艺术好吗?【设计意图:由谈过春节的趣事开始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很自然引出剪纸。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欣赏剪纸。

1、观看介绍我国民间剪纸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边欣赏边了解有关剪纸的民间艺术。

今天我们大家不仅能欣赏到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而且如果你愿意的话还能学会这门技能。

请大家看录像。

2、欣赏对称的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教材上剪纸的图,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几幅剪纸请大家也来欣赏欣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课时笔算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课时笔算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课时笔算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加法与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能够熟练运用笔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加法与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笔算方法解决加减法计算;
3.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
1.课件投影仪;
2.数学练习册;
3.纸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环节
教师出示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口算计算并核对答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

2. 讲解加法与减法运算规则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3. 带领学生进行笔算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打开练习册,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笔算练习,重点训练学生加减法运算的技能和策略。

4. 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对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提高了笔算运算的精准度和速度,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布置作业
布置相应的数学笔算练习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和规则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对数学加减法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4课时∣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4课时∣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4课时∣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的4课时。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分数,我会带着大家一步步地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们将要学习分数的定义,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以及如何基本的分数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如何读写分数,并且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如何读写分数。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分数进行比较和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用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分数的概念。

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实物,引入分数的概念。

例如,我会拿出一个苹果,切成几份,让孩子们看到苹果的某一部分,然后问他们这个部分是苹果的几分之几。

然后,我会教孩子们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我会拿出一些分数的卡片,让孩子们看到分数的形状,然后教他们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我会让孩子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运用他们所学的分数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展示分数的定义,如何读写分数,以及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分数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例如:答案: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概念,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分数进行比较和运算。

同时,我也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的知识。

这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的4课时。

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分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图片和实物来引入分数的概念。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4课时《估测距离》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4课时《估测距离》优质课教案

第三单元测量
第4课时估测距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的内容,是学生在例4通过各种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远的基础上展开的,意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以及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材通过问题“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引出对实际生活中两地之间距离的估测。

通过学生交流不同的估测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估测的经验,形成估测策略。

“做一做”设计了学生估计教室长和宽的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估测方法,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实践和推算的活动中,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估测标准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估测能力。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估测两地之间的距离。

1/ 6
教学难点:选择适合的估测标准和方法。

教学过程:
2/ 6
3/ 6
4/ 6
5/ 6
6/ 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4课 减法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4课  减法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4课减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引导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减法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减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熟练进行减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1)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00以内的减法,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

(2)总结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3)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减法的意义:表示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

2. 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开始减。

(3)如果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需要向前一位借1。

3. 减法的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

(2)进行数学运算。

4. 例题解析:(1)计算:85-23=?(2)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10个苹果,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教案
课题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
课时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2、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教学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
上的数相减时,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
(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403-158
4 0 3
-1 5 8
2 4 5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怎么验算呢?
师: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
问:你学会了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独立完成42页做一做,想一想、拨一拨、再计算
2、练习九第4、5、6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70-26= 65-15= 62-18=
85-56=
2、笔算:
844-121= 133-74=
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3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下面是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
问: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例3
师: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合作交流1. 老师出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 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练习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合作交流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第4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第4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估算,掌握估算的方法;
2.学习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估算的方法和原理;
2.学会观察和判断,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
1.教师介绍估算的概念和要点;
2.学生们观察教室的桌子数量,进行估算。

2、巩固学习
1.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树木数量,对树的数量进行估算;
2.学生讨论每组的估算方法,分享经验;
3.每组向全班汇报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的正确性。

3、拓展应用
1.学生阅读教材P23页的例题,并完成练习;
2.学生在学校附近观察路面及路旁的巨石、合龙桥等物,用估算的方法计算他们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4、总结回顾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估算的方法和应用;
2.学生分享在此次学习中所获得的感悟。

五、教学评估
1.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理解估算的方法和原理,掌握运用估算的技巧;
2.学生在校园内观察物品数量及长度、宽度、高度等,能够成功运用估算方法计算;
3.学生在回顾总结中,能够总结出估算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六、板书设计
估算
- 概念和方法
- 应用范围
- 注意事项。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时 去奶奶家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时  去奶奶家教案与反思

第六单元乘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4课时去奶奶家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会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完成对知识的迁移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小黑板、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1.口算400×2=300×=100×2=5×300=400×6=300×9=700×9=53×3=学生边回答边说出口算的方法。

2.笔算24×4=48×3=这是两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学生在做完后师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个位相乘时,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下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谈话:刚才同学们可真细心,真会观察。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课堂上有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的数学知识。

不信,你瞧!(课件出示例题:淘气去奶奶家的场面)咦,淘气在做什么呢?学生:坐火车。

他可真是个好孩子!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回答:生1:淘气家离奶奶家有多少米?生2:奶奶家离新站有多少米?生3: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生4:新站到奶奶家有多少米?教师提示做答(板书竖式)你们能计算出这个竖式的结果吗?请大家试一试学生尝试探索计算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115×4=竖式:(二)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4课时 减法(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4课时 减法(1)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4课时减法(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减法的概念2. 减法运算的方法3. 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加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减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发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减法的概念。

(3)学生尝试运用减法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减法的运算方法,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减法的应用,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1. 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学生是否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使减法教学更加高效,为学生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减法”和“小组合作”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概念与运算方法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能力的重要过程。

一、探究减法在探究减法环节,教师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加法过渡到减法,理解减法的本质。

1.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物品或图片,展示加法的运算过程,例如,展示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得到5个苹果的情景。

2. 然后,教师从这5个苹果中拿走2个,提问学生: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这个过程就是减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第4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第4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优质课教案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4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中的第4课时,是“数与代数”教学领域的基础组成部分。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被减数中间没有0)的基础上学习的。

重点是要解决个位不够减,十位又没有,如何退1的问题。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整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错误率相对较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法背后的道理。

同时教材呈现了两种验算方法,有利于体会验算的作用。

1/ 6教学目标:1.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会对减法进行验算,能用验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在迁移类推中探索完成新知,感悟迁移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提升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2/ 61.在“心连心”读书活动中,光明小学各年级为希望小学捐赠了一些图书。

六年级比三年级多捐多少本图书?1.独立思考、计算出301-145的结果。

2.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也可以画一画。

3.试着对结果进行验算。

2. 反馈:,从百位上退“1”作10,十位上就有了。

从十位上退1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还剩9个十3/ 64/ 6,学生独立计算十位上向百位借一作10再向个位退1,这时十位上是9,9-1=8,所以十位是8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不够向百位借1作10,再退1作10给个位,这时十位上是9-7=2学生独立完成,生1:列竖式计算生2:不用非常准确地计算出来,只要估算就可以了。

生1:笔算减法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生2:当被减数和减数数位变多时,就会出现连续退位的5/ 6考考你——按要求编题,把算式变成符合要求的题目。

三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配套详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配套详细教案

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题教学内容:课本P15例4,完成课本P17“练习三”第5、7、8题。

教学目标: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复习近似数找出与下面各数相邻的整十数:182、346、602、871找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十数:327、213、482、194找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203、194、517、999学生根据课件抢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师: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里,有哪些是可以用估算解决的问题呢?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解决的。

鼓励学生举例子说一说,有条理地表达。

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类问题,一起来看看今天所学知识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吧!(板书课题:用估算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近似数的内容,为估算教学做准备。

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了解学生已有学情,为后面课程的进行做铺垫。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课件出示课本P15例4。

(一)阅读与理解。

1.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预设】学生会说: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设】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地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2.讨论解题思路。

师: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能不能同时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3+234=_____。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4课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4课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第4课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7~108页第23~28题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学会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感受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学会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看看同学们会不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师:这学期,我们学过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呢?生: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解决问题。

师:对,那么具体解决问题时要怎么运用这一策略呢?生:先要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找出关键的信息;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列式计算,并作答;最后把得到的结果套进原来的题目里进行检查。

师:下面,打开课本第107页。

1.完成第23题。

提问:第二天铺的与第一天同样长,是什么意思?生:就是第二天也铺了120米。

提问:那么“还要铺多少米”是求什么?生:是求500米长的自来水管道,铺了2天后,还剩多少没有铺?师:非常棒!谁会列式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答案:500-120-120=260(米)答:还要铺260米。

)2.完成第24题。

要求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道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策略解决?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解决。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并解答。

教师巡视,指名学生上讲台板演。

集体订正答案。

(答案:90—25+90=165(分钟)答:上山、下山一共用了165分钟。

)3.完成第25题。

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

集体订正。

(答案:85-5×3=70(千克)答:这些苹果一共有70千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单元教案-第2单元-第4课时- 估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单元教案-第2单元-第4课时- 估算

估算。

(教材第15~18页)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主题图)生1:我知道了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生2:我知道了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师:问题是什么呢?生: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与理解”,了解主题图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呢?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生1:要想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就要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即223+239得多少。

生2:223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3+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3:把223看成220,把239看成230,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就比较容易算出220+230=450,应该是坐不下。

生4:223>220,239>230,220+230=450,223+239一定大于450,所以坐不下。

生5:223接近220,239接近240,这样220+240=460,所以坐不下。

生6:在计算223+239时,我们可以从223中拿出1,这样就可以看作222;把刚才拿出的1放在239中就成了240,这样222+240=462,说明六个年级是462人,比座位总数441多,所以坐不下这么多同学。

……只要学生讲解估算方法合乎情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生1:首先要计算出这两个旅行团的总人数,算式是196+226。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减法与验算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减法与验算教案

第4课时减法与验算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并进行验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更进一步掌握“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十”的算理。

一、新课导入提问: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以“413-158”为例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回顾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师:今天,我们将探讨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3。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题,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知道2004年计划生产158部动画片,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动画片,要求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

师:你们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求谁比谁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403-158。

2.引导观察,对比分析。

师:观察这道题和咱们刚才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出示:413-158 403—158生:被减数413变成403。

3.尝试计算、汇报交流。

师:403-158怎样笔算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笔算,教师巡视。

师:想一想这道题和刚才我们做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生:从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

师: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呢?小组讨论、汇报。

生:因为十位是0,直接从百位上退1当十,这样十位上就是10,个位不够减就可以从十里面退1,和个位的3结合就是13,之后的十位就变成9,9减5等于4,百位4借走1剩下3减1,等于2。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谁听明白了?(指生再回答)生:从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十,再从退下的十中退1到个位当十,这时十位上就是9。

4.验算。

师: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前一段时间我们研究了加法的验算,那你们能想一想减法可以怎样验算吗?生1:再算一遍。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第四课时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第四课时
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课时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题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
教学重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讨论这三幅图的面积和周长的变化。
(1)三幅图剩下的面积相等,都是76平方厘米。
(2)第一幅图的周长和原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仍是40厘米;第二幅图的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4厘米,是48厘米;第三幅图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6厘米,是52厘米。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再计算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64÷4=16(米)16×16=256(平方米)
答:面积是256平方米。
2、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入表中。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周长(厘米)
16
1
16
34
8
2
16
20
4
4
16
16
通过画图填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1)有三种情况。(只要想哪两个数相乘是16就可以了)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 第四课时 教案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 第四课时 教案

1-4 年月日第四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年月日(二)教学目标:1. 在观察年历卡的过程中,认识平年、闰年,知道每4年一闰。

2. 结合年历卡解决有关月历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年月日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平年、闰年,并学会解决有关月历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年历卡解决有关月历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学生自助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你还记得大月歌吗?(一、三、五、七、八、十、腊(12),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三十整。

)里面少了哪个月?为什么?(因为它有时28天,有时29天。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和我们一起学习的还是唐僧师徒。

二、探究新知1.认识平年和闰年上节课我们知道2月份有28天或29天,那么它像大月、小月那样存在一定的规律吗?我们一来来看看好吗?课件出示:观察上面2月份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分组找找,并交流。

分组交流。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自由说说:每4年中就有一年的2月份是29天。

真不错!在数学王国,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

那么关于平年、闰年还有什么需要我们知道的呢?我们看看兔博士网站收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独自阅读,然后集体交流。

引导得出:平年每年有365天,闰年每年有366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关于平年、闰年大家还有什么需要知道的呢?怎样判断平年、闰年?课件出示:这是兔博士收集的资料,你们现在知道了吗?根据兔博士的资料自由说说。

现在你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说一说:你出生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18岁那一年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说说。

我是2010年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

我18岁是2028年,这一年是闰年。

2.月历中的数学问题在月历中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去找找吧!课件出示:(1)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几号?第二个星期六是几号?第三个呢?独自观察,然后回答: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4号,第二个星期六是11号,第三个星期六是18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书第6页例4,“做一做”和练习二中1——4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下列各题
809 +3764 746 +219
1163+5827 725+2638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新授。

1、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809 +3746=
提问:三、四位数的加法法则是怎样的?
请学生说:计算过程。

提问:把题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再加一遍,结果怎样?算算看。

2、评讲。

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师:通过计算,我们看到:调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请学生齐读。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调换加数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
法做得对不对。

3、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

2423 +856=3279
2 4 2
3 8 5 6
+8 5 6 验算+2 4 2 3
3 2 7 9 3 2 7 9
师:这两个算式结果相同,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如果不同,就要认真检查每一位上的计算是否错误。

查到正确为止。

师;验算时,也可以只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位上的数从下到上再加一遍。

小结。

(书第7页上面一句话)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的1——3题。

四、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