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简答题汇总

合集下载

马克思简答题锦集

马克思简答题锦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认识的来源是客观事实,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通过实践来获得认识,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时间来检验。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坚持从群从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从路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不变资本即固定资本,如厂房等硬件设施,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可变资本即流动资本,如流动的货币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41.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42.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3.简要说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4.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5.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4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4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4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42.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43.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44.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45.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4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在一段时间内,真理是正确的认识,是对客观事实的正确反映4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马克思简答题

马克思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他们的基本形态。

答:(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答:(1)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2)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3)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与经验而获得的,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

3.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5.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它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马克思 简答题

马克思 简答题
5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
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
122)简述真理的价值? 第一,真理是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第二,真理具有在认识的功能 第三,真理具有教育和奖励的功能。
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政治等社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164)为什么说我国的改格式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
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
135)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思的关系?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
13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第二,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
(4)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汇总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

43.简要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4.简述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45.简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说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47.试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试卷(一)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 P19)(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

(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42.(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

43.(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劳动改变了古猿的生理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3)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科学实验的进行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马克思理论(简答题)

马克思理论(简答题)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客观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导致其内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也开辟了新时代。

2、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它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决定的;其次,它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1)体现时代性,即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体现时代特点。

(2)把握规律性,即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富于创造性,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新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

(3)它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也就能够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5、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员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论述)(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才有可能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为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2)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我们在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决不能忘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否则,共同理想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利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重要)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理论 (简答题)

马克思理论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2、简述意识的本质。

3、简述意识的能动性。

4、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5、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8、简述辩证的否定观。

9、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0、简述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1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1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14、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5、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6、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7、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1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0、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2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有哪些职能?2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何在?24、垄断是怎样产生的?25、为什么说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26、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如何?27、在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一定时期和条件下为什么会使经济出现迅速发展的趋势?28、如何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29、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在经济、政治方面的统治?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3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内容是什么?32、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如何理解这些新变化?33、如何理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34、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局限性?35、列宁时期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情况及其启示。

36、如何认识当今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37、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性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性之区别何在?38、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对社会主义本质有怎样的再认识?39、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理论形成和时代发展中经历了哪些重大历程?4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何重大意义?41、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42、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理想性?4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弊病是什么?44、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神圣化及其后果是什么?45、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它们的异同之点何在?46、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马克思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简答题汇总

1、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P141答: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削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P143答: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P144 145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实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实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4、劳动力成为商品应该具备的两个条件P153答: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劳动力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5、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P157答: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6、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可分为哪两部分P157答: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位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7、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P159答: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8、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P159答: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唯一源泉。

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9、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P165答: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马克思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简答题汇总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3.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4.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5.2.简答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P132简答答:(1)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4分)(2)中共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4分)3.简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P31简答答: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P229-230简答答: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简答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意义以及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P69-70 简答答案要点: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其意义是:第一,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整理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整理

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

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巨大的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他所固有的深刻内在矛盾。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继承、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德)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英)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2、如何从根本(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马克思主义始终的保持蓬勃生命力关键所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义:(1)揭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思考题解答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7、如何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答:(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死板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理论,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

9、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需要的过程。

10、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争取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的强大力量。

(3)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矛盾观点和单一观点的对立;第三,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静止性。

3)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避免孤立观点和单一观点的误区,同时也要克服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现出更加高级的形态。

掌握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经济建设中,我们需要对旧有经济模式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新经济模式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中的例子来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一个人对于同一个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观意识不同。

但是,这个物品本身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个人意识的不同而改变。

马克思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简答题大全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 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三.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1)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或“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四.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相对静止的含义: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1。

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2.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

两者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

马原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马原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物质?答: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为什么说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劳动创造了人;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贯穿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劳动实践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

5.什么是运动?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TIP: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6.联系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7.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4)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8.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内容。

答:(1)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量变和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马克思自考历年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自考历年简答题汇总

历年简答题汇总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全政党?.与其它阶级社会的必革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那些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简述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

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2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用社会存在和杜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有哪些新变化?如何认识其实质?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后果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简述意识的本质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马克思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简答题汇总

简答题汇总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来源:产生:(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3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含义?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含义是:任何真理中都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社会实践。

30.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答;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扩展。

4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类似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深化。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的同步性;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对社会具有反作用。

10.33.简述意识的本质?答;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4.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1、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关系。

2、主体和客体之间是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1. 什么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指唯物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强调物质条件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

3. 什么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指在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发生的相互斗争的现象。

4. 什么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剥削工人所得到的价值。

5. 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的趋势是什么?
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的趋势是垮台,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6.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无阶级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

7. 什么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达到了最高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无阶级社会、按需分配的社会制度。

8. 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9. 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实现对资产阶级的专政的状态。

10. 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有机统一和继承发展。

(完整word版)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

(完整word版)马克思常考简答题汇总-考试真题汇总

绪论1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直接理论来源及其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本,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3.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4.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5.2.简答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P132简答答:(1)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4分)(2)中共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4分)3.简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P31简答答: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P229-230简答答: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简答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意义以及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P69-70 简答答案要点: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其意义是:第一,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6.简答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p95 简答答: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7.简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答: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8.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P194-196答: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其主要表现是: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个地球俨然一个大工厂。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其次,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

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的主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价值评价和价值评价功能的认识p81-82答:(一)价值评价: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以来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二)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评价在实践中骑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首先,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对价值现象的认识,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其次,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他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的实现。

最后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他制约着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1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122-126答: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但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滴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我们要努力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尽力避免或减少它的消极后果。

11、简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

P56-57答:意识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是: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8-39答: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1.简答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P132简答答:(1)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4分)(2)中共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2.简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答: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三层含义:首先,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分)其次任何事物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2分)最后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分)4、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2分)在人们认识活动中,虽然由于主体认识角度和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关于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但是这并不表明观点不同的每个人都拥有真理。

(2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25、(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就是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6、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一种情形时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另一种是由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全球问题的日益凸显,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而这些问题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自然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以实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反对涸泽而渔,急功近利。

7、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再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因此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是它发展中国家也有经济影响。

(8分)经济全球化也会产生消极后果。

其一,易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质、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8分)8.简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P31简答答: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9、简答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p95 简答答: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