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简答题汇总)

第41题什么是商品经济?它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第42题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沦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43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第44题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

(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第45题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是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第46题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当科学还没有运用于生产过程时,它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当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即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要素中去时,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其表现是:科学不再作为生产和技术的结果,跟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后面总结、概括实践经验,而是能够走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引导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马列主义试题及答案

马列主义试题及答案

马列主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A.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B. 卡尔·马克思C. 弗拉基米尔·列宁D. 约瑟夫·斯大林答案:B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C.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D.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答案:B3.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A.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B.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C. 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D. 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阶级性C. 革命性D. 科学性答案:A、C、D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和剩余价值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B、C三、判断题6.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封闭的、不变的理论体系。

答案: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7.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答案:错误。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不是唯一动力。

四、简答题8.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预测,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原则。

- 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

-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认为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一个没有阶级对立、人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

五、论述题9. 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基础。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简答题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简答题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简答题1.(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本题 6 分)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简答)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意义。

(本题 6 分)答案:(1)真理:真理是指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2)谬误:谬误是指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排斥的,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3.(简答)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各自的含义答案:(1)不变资本: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2)可变资本: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有量的变化,实现价值增殖。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②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简答)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及其消极的影响有哪些?(本题6 分)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1)生产全球化。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以及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结合紧密。

(2)贸易全球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减少,贸易全球化迅猛发展。

(3)资本全球化。

资本规模的扩大,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2)消极影响: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简答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简答题附答案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现代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试述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贯穿了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作用。

2.量变质变规律: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3.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三、否定是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客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试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性。

(1)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的真理。

价值,是指人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点的实践目标。

(2)价值和真理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②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

③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依据的。

④真理必然具有价值。

⑤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崇绪论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⑵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17、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内容:A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3】意义:A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完整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完整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同上。

第一章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

(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PS: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静止的。

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世界是物质的。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法学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D. 经验主义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的矛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实现共产主义C. 实现个人自由D. 实现社会公平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承答案:A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是通过?A. 个人奋斗B. 社会革命C. 教育改革D. 宗教信仰答案:B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是?A. 个体劳动B. 集体劳动C. 雇佣劳动D. 自由劳动答案:C8.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市场失灵B. 资本积累C. 资源枯竭D. 技术落后答案:B9.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C. 维护封建制度D. 争取个人利益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体现了?A. 唯心史观B. 唯物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传统答案:A, B2.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答案:A, C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A. 公有制经济B. 按劳分配C. 阶级斗争的消失D. 国家消亡答案:A, B4.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共产主义D. 争取个人利益答案:A, B, C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按劳分配D. 按需分配答案:A,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思考题解答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7、如何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答:(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死板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理论,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

9、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需要的过程。

10、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争取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的强大力量。

(3)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矛盾观点和单一观点的对立;第三,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静止性。

3)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避免孤立观点和单一观点的误区,同时也要克服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现出更加高级的形态。

掌握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经济建设中,我们需要对旧有经济模式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新经济模式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中的例子来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一个人对于同一个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观意识不同。

但是,这个物品本身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个人意识的不同而改变。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法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简答题1. 什么是⽅法论?请从哲学层⾯阐释其内涵及其地位或作⽤。

⽅法论是⼈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式和程序,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桥梁和⼯具。

地位:⽅法论是⼈类创造和运⽤各种⽅法的经验总结,是探求关于⽅法的⽅法的规律性知识作⽤:他提供了具体科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般性规律和法则,具有导航作⽤个普遍指导意义。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先进的、科学的、实践的⽅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世界观和⽅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是哲学史上的⾰命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先进的,他是关于⼈的⾃由全⾯发展的学说,它是指导⽆产阶级和⼴⼤⼈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思想武器,它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命性的内在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对⼈类⽂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具备⼀定的经济政治科学的条件下产⽣的,是从⼈类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他标志着科学实践观的确⽴。

⾸先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他把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起来,把唯物辩证的⾃然观和历史观统⼀起来,建⽴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实践是⼈类特有的对象性感性活动,是⼈的⽣存发展的基本⽅式,是对象性的感性的客观的活动,是⼈的有意识有⽬的的创造性活动,是社会性的历史活动。

马克思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要防⽌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盲⽬:实践和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两种错误倾向。

4. 什么是交往?如何理解交往与实践的关系?1、交往是指在⼀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体的⼈或⼈群共同体之间为了某种⽬的,⽽进⾏的相互沟通、相互作⽤、彼此了解的活动⽅式或过程及所形成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详细答案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列宁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3)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4)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

1)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3)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参看教材第3、13页)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参看教材第7-9页)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看教材第12页)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参看教材第12-15页)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参看教材旧第3、13页,新同)答:(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参看教材旧第7-9页,新同)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看教材旧第12页,新同)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哲学、经济学、政治学B.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C. 政治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D. 哲学、历史学、文学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唯物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C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其核心观点是:A. 工人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工资B.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利润C. 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利润D. 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将导致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2. 马克思是如何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量,但社会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这导致生产过剩,商品积压,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目的,也是认识的动力。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人们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推动社会进步。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1.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资本主义国家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来缓解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A. 唯心主义B. 辩证法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唯物主义2. 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A. 辩证法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辩证法3.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A. 古希腊哲学B. 中国哲学C. 资产阶级哲学D. 德国古典哲学4.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实证研究法B. 逻辑研究法C. 经验研究法D.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5. 以下哪一项不是评价一个政权的标准?A. 是否按照人民的利益来管理国家事务B. 是否具有充分的人民参与和监督机制C. 是否有正确有效的指导思想D. 是否具有合理的逐利机制答案:1. B2. B3. D4. D5. D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错误)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一。

(正确/错误)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是超结构的一部分,是基础设施的反映。

(正确/错误)4.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正确/错误)5.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实践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错误)答案:1. 正确2. 正确3. 错误4. 正确5. 正确三、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等原理。

2. 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消灭剥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具有明显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特点。

3.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原则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原则包括思想上的一致性、组织上的纪律性、行动上的集中性以及党员和干部的先进性等原则。

四、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简要论述其对当代社会的指导作用。

20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20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20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对这个问题 (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应现实、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对物质的理解有何不同?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来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还具有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一切皆变、有生有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它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某几种具体的实物,则是肤浅直观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他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也是笼统、模糊而粗糙的,因而具有自发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含义?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含义是:任何真理中都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社会实践。

30.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答;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扩展。

4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类似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深化。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的同步性;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对社会具有反作用。

10.33.简述意识的本质?答;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4.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1、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关系。

2、主体和客体之间是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的简答题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⑵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17、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内容:A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3】意义:A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实践把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和提升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

)【3】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系统。

(人么是在事件中创造和产生了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和人类历史等全部社会关系。

)【4】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时间由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践,这三种时间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5】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就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因为: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

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1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

3、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

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22,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客现规律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更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简述时间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5、简述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我们不应该也不能把他们截然分开。

15、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是客观的,表现在:A真理内容是客观的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C真理是没有阶级性D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E批判唯心主义真理观,既实用主义真理观18、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觉真理的对性就无所谓相对性,反之亦然。

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4.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5.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他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1、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二,"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其认识论的精髓.三,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脱离实践的教条主义.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2、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不同。

6、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社会存在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同时,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