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码编码器的设计 (1)剖析
卷积码编码器
•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5
BUPT Information Theory & Technology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7.1.2. 信道编码的分类
1. 从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三类
仅具有发现差错功能的检错码,比如循环冗 余校验CRC码、自动请求重传ARQ等。 具有自动纠正差错功能的纠错码,比如循环 码中BCH码、RS码以及卷积码、级联码、 Turbo码等。 既能检错又能纠错的信道编码,最典型的是 混合ARQ,又称为HARQ。
传输中无差错,即e=0,则接收端必然要满足监督方程 H· Cτ=0τ ,若传输中由差错,即e≠0,则接收端监督方 程应改为:
HYT H(C e)T HCT HeT HeT ST (7.2.11)
• 由上式还可求得
S (S ) (HY ) YH CH eH eH
4
BUPT Information Theory & Technology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 信道编码的意义:
由于实际信道存在噪声和干扰,使发送的码字与信道传 输后所接收的码字之间存在差异,称这种差异为差错。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 基本思路是根据一定的规律在待发送的信息码中加入一 些多余的码元,以保证传输过程的可靠性。信道编码的 任务就是构造出以最小冗余度代价换取最大抗干扰性能 的“好码”。
移项 • 并将它进一步改写为: C0 C2 C3 0 C C C C 0 0 1 2 3 C0 C1 C3 0 C1 C2 C6 0 • 将上述线性方程改写为下列矩阵形式为:
卷积自动编码器
卷积⾃动编码器卷积⾃动编码器如果要处理图像,⽬前为⽌的⾃动编码器都⽆法很好的⼯作(除⾮图像⾮常⼩),卷积神经⽹络⽐密集⽹络更适合处理图像。
如果要为图像构建⾃动编码器(例如,⽤于⽆监督预训练或降维),则需要构建卷积⾃动编码器。
编码器是由卷积层和池化层组成的常规CNN。
它通常会减⼩输⼊的空间尺⼨(即⾼度和宽度),同时会增加深度(即特征图的数量)。
解码器必须进⾏相反的操作(放⼤图像并减少其深度到原始尺⼨),为此可以使⽤转置卷积层(或者可以将上采样层与卷积层组合在⼀起)以下构建适⽤于Fashion MNIST的简单卷积⾃动编码器:from tensorflow import kerasimport tensorflow as tffashion_mnist = keras.datasets.fashion_mnist(X_train_all, y_train_all), (X_test, y_test) = fashion_mnist.load_data()X_valid, X_train = X_train_all[:5000] / 255., X_train_all[5000:] / 255.y_valid, y_train = y_train_all[:5000], y_train_all[5000:]conv_encoder = keras.models.Sequential([yers.Reshape([28, 28, 1], input_shape=[28, 28]),yers.Conv2D(16, kernel_size=3, padding='same', activation='gelu'),yers.MaxPool2D(pool_size=2),yers.Conv2D(32, kernel_size=3, padding='same', activation='gelu'),yers.MaxPool2D(pool_size=2),yers.Conv2D(64, kernel_size=3, padding='same', activation='gelu'),yers.MaxPool2D(pool_size=2)])conv_decoder = keras.models.Sequential([yers.Conv2DTranspose(32, kernel_size=3, strides=2, padding='valid', activation='gelu'),yers.Conv2DTranspose(16, kernel_size=3, strides=2, padding='same', activation='gelu'),yers.Conv2DTranspose(1, kernel_size=3, strides=2, padding='same', activation='sigmoid'),yers.Reshape([28, 28])])conv_ae = keras.models.Sequential([conv_encoder, conv_decoder])conv_pile(loss='binary_crossentropy', optimizer=keras.optimizers.Adam())history = conv_ae.fit(X_train, X_train, epochs=10, validation_data=(X_valid, X_valid), batch_size=32)Epoch 1/101719/1719 [==============================] - 12s 7ms/step - loss: 0.3013 - val_loss: 0.2745Epoch 2/101719/1719 [==============================] - 11s 7ms/step - loss: 0.2734 - val_loss: 0.2672Epoch 3/101719/1719 [==============================] - 11s 6ms/step - loss: 0.2684 - val_loss: 0.2637Epoch 4/101719/1719 [==============================] - 11s 6ms/step - loss: 0.2655 - val_loss: 0.2614Epoch 5/101719/1719 [==============================] - 11s 6ms/step - loss: 0.2636 - val_loss: 0.2597Epoch 6/101719/1719 [==============================] - 11s 6ms/step - loss: 0.2623 - val_loss: 0.2588Epoch 7/101719/1719 [==============================] - 11s 7ms/step - loss: 0.2613 - val_loss: 0.2577Epoch 8/101719/1719 [==============================] - 12s 7ms/step - loss: 0.2605 - val_loss: 0.2572Epoch 9/101719/1719 [==============================] - 12s 7ms/step - loss: 0.2599 - val_loss: 0.2567Epoch 10/101719/1719 [==============================] - 11s 7ms/step - loss: 0.2593 - val_loss: 0.2563可视化重构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def plot_image(image):plt.imshow(image, cmap='binary')plt.axis('off')def show_reconstructions(model, n_images=5):reconstructions = model.predict(X_valid[:n_images])fig = plt.figure(figsize=(n_images * 1.5, 3))for image_index in range(n_images):plt.subplot(2, n_images, 1 + image_index)plot_image(X_valid[image_index])plt.subplot(2, n_images, 1 + n_images + image_index)plot_image(reconstructions[image_index])show_reconstructions(conv_ae)。
卷积码编码器的设计 (1)讲解
湖南文理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02班09 学生姓名:朱涛指导教师:侯清莲完成时间:2014-11-18报告成绩:目录一、设计要求 (1)二、设计作用与目的 (1)三、所用设备及软件 (1)四、卷积码编码的概念 (1)4.1卷积码的编码描述方法 (1)4.2 卷积编码 (2)4.3 卷积码的树状图 (3)4.4 卷积码的网格图 (3)五、 EDA设计方法及工具软件QUARTUSⅡ (4)六、改变卷积编码器的参数仿真以及结论 (4)6.1 不同回溯长度对卷积编码器性能的影响 (4)6.2 不同码率对卷积编码器误码性能的影响 (5)6.3 不同约束长度对卷积编码器的误码性能影响 (6)七、卷积码编码器的VHDL设计与仿真 (8)7.1 VHDL设计的优点与设计方法 (8)7.2 卷积码编码器的VHDL实现 (10)八、心得体会 (10)九、参考文献 (11)卷积编码器的设计一、设计要求(1)画出卷积码的原理框图,说明系统中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使用EDA技术及VHDL语言对卷积编码器进行设计与仿真并对结果分析。
二、设计作用与目的(1)巩固加深对通信基本知识分析以及卷积码的掌握,提高综合运用通信知识的能力。
(2)掌握采用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3)培养学生查阅参考文献,独立思考,设计,钻研电子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
(4)掌握相关电子线路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常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技术指标。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与科学态度,建立严谨的工程技术观念。
(6)了解电气图国家标准,并利用电子CAD等正确绘制电路图。
(7)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设计能力。
三、所用设备及软件(1)QUARTUSⅡ(2)PC机四、卷积码编码的概念4.1卷积码的编码描述方法编码描述方法有5种:冲激响应描述法、生成矩阵描述法、多项式乘积描述法、状态图描述法和网格图描述法。
卷积码的纠错能力随着N的增加而增大,而差错率随着N的增加而指数下降。
卷积码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原理、性能与仿真分析
卷积码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原理、性能与仿真分析1.引言卷积码的编码器是由一个有k位输入、n位输出,且具有m位移位寄存器构成的有限状态的有记忆系统,通常称它为时序网络。
编码器的整体约束长度为v,是所有k个移位寄存器的长度之和。
具有这样的编码器的卷积码称作[n,k,v]卷积码。
对于一个(n,1,v)编码器,约束长度v等于存储级数m.卷积码是由k个信息比特编码成n(n>k)比特的码组,编码出的n比特码组值不仅与当前码字中的k个信息比特值有关,而且与其前面v个码组中的v*k个信息比特值有关。
卷积码有三种译码方式:序列译码、门限译码和概率译码。
其中,概率译码根据最大似然译码原理在所有可能路径中求取与接收路径最相似的一条路径,具有最佳的纠错性能,维特比译码是概率译码中极重要的一种方式。
序列译码和门限译码则不一定能找出与接收路径最相似的一条路径。
不同于维特比译码,门限译码与序列译码所需的计算量是可变的且对于给定信息分组的最终判决仅仅基于(m+1)个接收分组,而不是基于整个接收序列。
与维特比译码所使用的对数似然量度不同,序列译码所使用的量度为Fano量度。
在接收序列受扰严重的情况下,序列译码的计算量大于维特比译码所需的固定计算量,虽然序列译码要求的平均计算次数通常小于维特比译码。
在采用并行处理的情况下,维特比译码的速度会优于序列译码。
在同样码率和存储级数的条件下,门限译码的性能比维特比译码低大约3dB.维特比译码的数据输出方式有硬判决及软判决两种方式,本文选取生成多项式为561,753的(2,1,8)卷积码对硬判决的性能进行分析,并依据维特比译码的原理以及卷积码的特性,对卷积码编码和维特比译码过程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进行仿真,并且根据仿真结果对维特比译码(硬判决)的结果进行分析。
由于卷积码的生成可以看做一个马尔科夫过程,因此,不同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对描述这个过程有极关键的作用。
本文则基于MATLAB对不同状态间的转移概率进行求解,从而更准确地分析维特比译码的性能。
卷积码的设计与实现
卷积码的设计与实现卷积码是一种线性编码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和数据传输领域。
它通过将输入数据编码为卷积码的形式,提高了数据的纠错能力和传输效率。
本文将介绍卷积码的设计与实现。
一、卷积码的设计1、编码器设计卷积码的编码器由多个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组成。
编码器的设计取决于两个参数:约束长度和生成多项式。
约束长度是指编码器中移位寄存器的数量,它决定了卷积码的纠错能力。
生成多项式则决定了编码器的结构。
在设计编码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约束长度和生成多项式,以实现所需的纠错能力和编码效率。
常用的生成多项式有G(D) = (1+D+D^2)和G(D) = (1+D^2),其中D表示延迟。
2、解码器设计卷积码的解码器通常采用最大似然解码算法,如维特比算法或概率解码算法。
这些算法通过搜索所有可能的路径,找到最可能的路径作为解码结果。
在设计解码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优化算法的复杂度和性能。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剪枝、动态规划、并行计算等。
二、卷积码的实现1、硬件实现卷积码的硬件实现通常采用数字电路和集成电路技术。
通过将编码器和解码器设计成硬件电路,可以实现高速、低功耗的卷积码编码和解码。
在硬件实现中,需要考虑电路的功耗、面积、速度等因素,以优化硬件性能。
常用的硬件实现方法包括ASIC、FPGA和DSP等。
2、软件实现卷积码的软件实现通常采用编程语言和算法库。
通过编写代码实现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功能,可以实现灵活、可扩展的卷积码编码和解码。
在软件实现中,需要考虑代码的效率、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以优化软件性能。
常用的软件实现方法包括C/C++、Python等编程语言和相应的算法库。
三、总结卷积码是一种有效的线性编码技术,具有纠错能力强、传输效率高等优点。
本文介绍了卷积码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的设计、硬件和软件实现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卷积码参数和实现方法,以实现高效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卷积编码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_ 卷积编码_______1、使用MATLAB进行卷积编码的代码编写、运行、仿真等操作;2、熟练掌握MATLAB软件语句;3、理解并掌握卷积编码的原理知识。
二、实验原理卷积码是由Elias于1955 年提出的,是一种非分组码,通常它更适用于前向纠错法,因为其性能对于许多实际情况常优于分组码,而且设备较简单。
卷积码的结构与分组码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具体地说,卷积码并不是将信息序列分成不同的分组后进行编码,而是将连续的信息比特序列映射为连续的编码器输出符号。
卷积码在编码过程中,将一个码组中r 个监督码与信息码元的相关性从本码组扩展到以前若干段时刻的码组,在译码时不仅从此时刻收到的码组中提取译码信息,而且还可从与监督码相关的各码组中提取有用的译码信息。
这种映射是高度结构化的,使得卷积码的译码方法与分组译码所采用的方法完全不同。
可以验证的是在同样复杂度情况下,卷积码的编码增益要大于分组码的编码增益。
对于某个特定的应用,采用分组码还是卷积码哪一种更好则取决于这一应用的具体情况和进行比较时可用的技术。
(一)卷积编码的图形表示卷积码的编码器是由一个有k 个输人位,n 个输出位,且有m 个移位寄存器构成的有限状态的有记忆系统,其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卷积码编码器的原理图描述这类时序网络的方法很多,它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解析表示法与图形表示法。
在解析法中又可分为离散卷积法、生成矩阵法、码多项式法等;在图形表示法中也可分为状态图法、树图法和网络图法等。
图2给出的是一个生成编码速率为1/2 卷积码的移位寄存器电路。
输人比特在时钟触发下从左边移人到电路中,每输入一位,分别去两个模2加法器的输出值并复用就得到编码器的输出。
对这一编码,每输入一比特就产生两个输出符号,故编码效率为1/2。
可以看出,每个特定的输入比特不仅影响本时间间隔内的编码器输出,同时还影响紧接着的下两个输入比特时间间隔的编码器输出。
卷积编码由移位寄存器的阶数、输出的数量(即模2加法器的个数)和移位寄存器与模2 加法器间的连接所决定。
卷积码编码器及Viterbi译码器的设计
1.
卷积码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信道编码。(n ,k ,N) 表示把 k 个信息比特编成 n 个比特,N 为编码约束长度,说明编码过程中互相约束的码段个数。卷积码编码后的 n 个码元不仅与当前组的 k 个信息比特有关,而且与前 N - 1 个输入组的信息比特有关。编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码元有 N ×n 个。R = k/ n 是卷积码 的码率,码率和约束长度是衡量卷积码的两个重要参数。 卷积码的编码描述方式有很多种:冲激响应描述法、生成矩阵描述法、多项式乘积描述法、状态图描述,树图描述,网格图描述等。卷积码的纠错能力随着 N 的增加而增大,而差错率随着 N 的增加而指数下降。在编码器复杂性相同的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分组码的译码算法可以由其代数特性得到。卷积码虽然可以采用适用于分组码的门限译码(即大数逻辑译码),但性能不如维特比译码和序列译码[5]。
Abstract:This course design mainly resolves to a convolutional code sequence for Viterbi Viterbi decoding output, and through the Matlab software to carry on 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bit error rate. In curriculum design, system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Windows Vista Ultimate, program design and simulation using Matlab R2007a(7.4), and finally the simulation list is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卷积码编码和维特比译码
卷积码编码维特比译码实验设计报告SUN一、实验目的掌握卷积码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基本原理,利用了卷积码的特性, 运用网格图和回溯以得到译码输出。
二、实验原理1.卷积码是由连续输入的信息序列得到连续输出的已编码序列。
其编码器将k个信息码元编为n个码元时,这n个码元不仅与当前段的k个信息有关,而且与前面的(m-1)段信息有关(m为编码的约束长度)。
2.一般地,最小距离d表明了卷积码在连续m段以内的距离特性,该码可以在m个连续码流内纠正(d-1)/2个错误。
卷积码的纠错能力不仅与约束长度有关,还与采用的译码方式有关。
3. 维特比译码算法基本原理是将接收到的信号序列和所有可能的发送信号序列比较,选择其中汉明距离最小的序列认为是当前发送序列。
卷积码的Viterbi 译码是根据接收码字序列寻找编码时通过网格图最佳路径的过程,找到最佳路径即完成了译码过程,并可以纠正接收码字中的错误比特。
4.所谓“最佳”, 是指最大后验条件概率:P( C/ R) = max [ P ( Cj/ R) ] , 一般来说, 信道模型并不使用后验条件概率,因此利用Beyes 公式、根据信道特性出结论:max[ P ( Cj/ R) ]与max[ P ( R/ Cj) ]等价。
考虑到在系统实现中往往采用对数形式的运算,以求降低运算量,并且为求运算值为整数加入了修正因子a1 、a2 。
令M ( R/ Cj) = log[ P ( R/ Cj) ] =Σa1 (log[ P( Rm/ Cmj ) ] + a2) 。
其中, M 是组成序列的码字的个数。
因此寻找最佳路径, 就变成寻找最大M( R/ Cj) , M( R/ Cj) 称为Cj 的分支路径量度,含义为发送Cj 而接收码元为R的似然度。
5.卷积码的viterbi译码是根据接收码字序列寻找编码时通过网格图最佳路径的过程,找到最佳路径即完成了译码过程并可以纠正接收码字中的错误比特。
三、实验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 "Conio.h"#define N 7#include "math.h"#include <stdlib.h>#include<time.h>#define randomize() srand((unsigned)time(NULL))encode(unsigned int *symbols, /*编码输出*/unsigned int *data, /*编码输入*/unsigned int nbytes, /*nbytes=n/16,n为实际输入码字的数目*/unsigned int startstate /*定义初始化状态*/)////////////////////////////////////////////////////////////////////////////卷积码编码///////////////////////////////////////////////////////////////////////////////{unsigned int j;unsigned int input,a1=0,a2=0,a3=0,a4=0,a5=0,a6=0;for(j=0;j<nbytes;j++){input=*data;data++;*symbols = input^a1^a2^a3^a6; //c1(171)symbols++;*symbols = input^a2^a3^a5^a6; //c2(133)symbols++;a2=a1;a1=input;}return 0;}int trandistance(int m, int state1, int state2)/*符号m与从state1到state2时输出符号的汉明距离,如果state1无法到state2则输出度量值为100*/{int c;int sym,sym1,sym2;sym1=((state2>>1)&1)^(state2&1)^(state1&1);sym2=((state2>>1)&1)^(state1&1);sym=(sym1<<1) | sym2;if ( ((state1&2)>>1)==(state2&1))c=((m&1)^(sym&1))+(((m>> 1)&1)^((sym >> 1)&1));elsec=10000;return(c);}int traninput(int a,int b) /*状态从a到b时输入卷积码的符号*/{int c;c=((b&2)>>1);return(c);}int tranoutput(int a,int b) /*状态从a到b时卷积码输出的符号*/{int c,s1,s2;s1=(a&1)^((a&2)>>1)^((b&2)>>1);s2=(a&1)^((b&2)>>1);c=(s1<<1)|s2;return(c);}////////////////////////////////////////////////////////////////////////////维特比译码///////////////////////////////////////////////////////////////////////////////void viterbi(int initialstate, /*定义解码器初始状态*/int *viterbiinput, /*解码器输入码字序列*/int *viterbioutput /*解码器输出码字序列*/){struct sta /*定义网格图中每一点为一个结构体,其元素包括*/ {int met; /*转移到此状态累计的度量值*/int value; /*输入符号*/struct sta *last; /*及指向前一个状态的指针*/};struct sta state[4][N];struct sta *g,*head;int i,j,p,q,t,r,u,l;for(i=0;i<4;i++) /* 初始化每个状态的度量值*/for(j=0;j<N;j++)state[i][j].met=0;for(l=0;l<4;l++){state[l][0].met=trandistance(*viterbiinput,initialstate,l);state[l][0].value=traninput(initialstate,l);state[l][0].last=NULL;}viterbiinput++; /*扩展第一步幸存路径*/for(t=1;t<N;t++){for(p=0;p<4;p++){state[p][t].met=state[0][t-1].met+trandistance(*viterbiinput,0,p);state[p][t].value=traninput(0,p);state[p][t].last=&state[0][t-1];for(q=0;q<4;q++){if(state[q][t-1].met+trandistance(*viterbiinput,q,p)<state[p][t].met){state[p][t].met=state[q][t-1].met+trandistance(*viterbiinput,q,p);state[p][t].value=traninput(q,p);state[p][t].last=&state[q][t-1];}}}viterbiinput++;} /*计算出剩余的幸存路径*/r=state[0][N-1].met; /*找出n步后度量值最小的状态准备回溯路由*/g=&state[0][N-1];for(u=N;u>0;u--) /*向前递归的找出最大似然路径*/{*(viterbioutput+(u-1))=g->value;g=g->last;}/* for(u=0;u<8;u++)*(viterbioutput+u)=state[u][2].met; */ /*此行程序可用于检测第n列的度量值*/}void decode(unsigned int *input, int *output,int n){int viterbiinput[100];int j;for(j=0;j<n+2;j++){viterbiinput[j]=(input[j*2]<<1)|input[j*2+1];}viterbi(0,viterbiinput,output);}void main(){unsigned intencodeinput[100],wrong[10]={0,0,0,0,0,0,0,0,0,0},encodeoutput[100];int n=5,i,m,j=0,decodeinput[100],decodeoutput[100];randomize();for(i=0; i<n; i++)encodeinput[i]=rand()%2;encodeinput[n]= encodeinput[n+1]=0;encode(encodeoutput,encodeinput,n+2,0);printf("the input of encoder is :\n"); //信息源输入的信息码(随机产生)for(i=0;i<n; i++)printf("%2d",encodeinput[i]);printf("\n");printf("the output of encoder is :\n"); //编码之后产生的卷积码for(i=0;i<(n+2)*2;i++){printf("%2d",encodeoutput[i]);if(i%20==19)printf("\n");}printf("\n");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the wrong bit\n"); //信道传输收到干扰而产生的错误码scanf("%d",&m);printf("please input the positions of the wrong bit(0-9)\n");for(i=0;i<m;i++){scanf("%d",&wrong[m]);if(encodeoutput[wrong[m]]==0)encodeoutput[wrong[m]]=1;elseencodeoutput[wrong[m]]=0;}printf("the input of decoder is :\n");for(i=0;i<(n+2)*2;i++){printf("%2d",encodeoutput[i]);if(i%20==19)printf("\n");}printf("\n");decode(encodeoutput,decodeoutput,n+2);printf("the output of decoder is :\n");for(i=0;i<n;i++)printf("%2d",decodeoutput[i]);printf("\n");for(i=0;i<n;i++){if(encodeinput[i]!=decodeoutput[i])j++;}printf("the number of incorrect bit is:%d\n",j);}四、实验总结(1)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所占数组变量很重要,也是相对考虑较多的;(2)对于读写文件,通过本实验更加熟悉;(3)记录实验程序最佳路径是本实验的难点;。
卷积码编码器原理图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1
信息论
1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生成矩阵
101 011 G
000 001 101 011
001 000 000 001 101
000 000 000 000 001 011 001 000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00 000 001 000 000
S0 S2 S3 S3 S1 S0 S2
由此很快求得输入信息序列为111001…,输出的码字 序列为111,100,101,010,001,111…。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6
1/111
1/100
1/101
0/010
0/001
1/111
9
信息论
1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m0
t
0 输入M 1
m0
t 1
m0
t 2
c1
t
c0
t
m1
t
m1
t 1
m1
t 2
c2
t
输出 C t
二元(3,2,2)卷积码并行编码器的原理图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0
信息论
9.5.1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基本生成矩阵
g
101 011
000 001
3
信息论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卷积码的编码器是由一个有k个输入端、n个输出端,且具有L节移 位寄存器所构成的有限状态的有记忆系统,通常称之为时序网络。 卷积码编码的原理图如图所示,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4
卷积码编码规则范文
卷积码编码规则范文卷积码编码规则(Convolutional Coding)是一种常用的错误检测与纠正码,常用于数字通信和数据存储系统中。
它通过将输入数据与固定的卷积核进行卷积运算,生成一系列的编码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卷积码编码规则及其原理。
一、卷积码编码规则的基本原理1.定义一个m阶的线性移位寄存器(记为LFSR),其中包含m个存储单元。
2.将输入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入线性移位寄存器。
3.将线性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与预定义的卷积核进行按位异或运算,得到编码输出。
卷积码编码规则的关键在于设计合适的卷积核。
在卷积码中,卷积核是一个 (n, k) 线性齐次滑动寄存器(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 LFSR)。
其中 n 为输出码元的位数,k 为输入码元的位数。
二、卷积码编码规则的多项式表示其中G(D)为多项式表示,如上述多项式表示的卷积核的意义是:-输入进入线性移位寄存器的第一个存储单元。
-线性移位寄存器的第一个和第三个存储单元的数据从输出进行XOR运算。
三、卷积码编码规则的编码过程1.输入数据进入寄存器:输入数据按照设定的顺序进入线性移位寄存器。
例如,对于一个(2,1,7)的卷积码编码器,输入数据可以按照先后顺序进入线性移位寄存器的第一个和第七个存储单元。
2.输出数据按位异或运算:线性移位寄存器的存储单元数据与卷积核进行按位异或运算,得到编码输出。
例如,使用上述(2,1,7)的卷积码编码器,可以按照如下规则进行按位异或运算:-第一个输出位等于线性移位寄存器的第一个存储单元数据;-第二个输出位等于线性移位寄存器的第一个存储单元数据与第三个存储单元数据的异或;-以此类推,直到得到所需的输出码元。
四、卷积码编码规则的性质1.卷积码编码规则是一种前向误差纠正码,可以纠正在传输过程中引入的一定的比特错误。
2.卷积码的编码速率为R=k/n,其中k为输入比特数,n为输出比特数。
3.卷积码编码规则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错误率,增加数据传输的容量。
34卷积码编码原理解析总结计划及建模仿真
3/4 卷积码编码原理解析与建模拟真一、大纲卷积码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信道编码。
它的编码器和译码器都比较简单实现,同时它拥有较强的纠错能力。
随着纠错编码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卷积码的实质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简短地介绍了卷积码的编码原理和 Viterbi 译码原理。
并在 SIMULINK模块设计中,达成了对卷积码的编码和译码以及误比特统计整个过程的模块仿真。
最后,经过在仿真过程中解析了卷积码误比特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及卷积码与非卷积码的对照。
经过仿真和实测,并对测试结果作了解析。
要点词:卷积码编码建模SIMULINK 仿真目录一、大纲 .................................................................................................................................................................- 1 -二、设计目的和意义 .............................................................................................................................................- 2 -三、设计原理 .........................................................................................................................................................- 3 -卷积码根本看法 ......................................................................................................................................- 3 -卷积码的结构 ..........................................................................................................................................- 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 4 -卷积码的译码 ..........................................................................................................................................- 4 -卷积码译码的方式 ........................................................................................................................- 4 -卷积码的 Viterbi 译码 ..................................................................................................................- 5 -四、详细设计步骤 .................................................................................................................................................- 6 -卷积码的仿真 ..........................................................................................................................................- 6 -SIMULINK 仿真模块的参数设置及意义.................................................................................- 6 -五、设计结果及解析 . (11)不相同信噪比对卷积码的影响 (11)卷积码的对照 (12)六、总结 (14)七、领悟 (14)八、参照文件 (14)二、设计目的和意义由于信道中信号不可以防范会碰到搅乱而出错。
卷积码编码器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交织器解交织器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设计要求1. 请设计一个交织器和解交织器,完成二进制比特流的交织/ 解交织功能。
2. 设计测试文件,验证设计的功能是否正确。
二、设计卷积交织器目的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因为存在噪声,信道衰落等干扰因素,会使传输的信号发生错误,产生误码。
虽然数字信号的传输为了防止误码而会进行信道编码,增加传输码的冗余,例如增加监督位等来克服信号在信道传输过程中的错误,但这种检错纠错能力是有限的。
例如当出现突发错误,出现大片误码时,这时信道的纠错是无能为力的。
而卷积交织器可以将原来的信息码打乱,这时尽管出现大面积突发性错误,这些可以通过解交织器来进行分散,从而将大面积的错误较为平均地分散到不同的码段,利于信道纠错的实现。
三、卷积码编码器原理卷积码拥有良好的纠错性能,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的信道编码系统。
一个(n,k,m)卷积码编码器由k个输入,具有m阶存储的n个输出的线形时序电路实现。
通常,n和k是较小的整数,且k<n,但m比较大。
当k=1时,信息序列不再分成小块,以便可以连续处理。
卷积码(n,k,m)表示码率R=k/n,编码器级数m=s-1,其中s是码约束长度。
反向CDMA信道使用(3,1,8)卷积码,码率R=1/3,约束长度为9,由于k=1,n=3,m=8,则该卷积编码器包含单个输入端,一个8级移位寄存器,三个模2加法器和一个3向编码器输出的连续转向器。
编码器每输入一位信息比特将产生三位编码输出。
这些编码符号中,第一个输出符号G0是生成序列g1⑴编码产生的符号,第二个输出符号G1是由生成序列g1⑵编码产生的符号,最后一个输出符号G2是由生成序列g1⑶编码产生的符号,如下图所示。
该电路由一个八位寄存器、三个码生成逻辑、一个时隙发生器和一个四选一复用器构成。
mux的输入为G0、G1和G2,码选择信号C[1:0]和clk1由时隙发生器产生,输出信号即为整个电路的输出Yout。
word版本hslogic_卷积码编码器
题目:信道编码中卷积编码器的设计第1章卷积编码器的原理与设计1.1 引言卷积码是1955年由Elias等人提出的,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编码方法。
我们在一些资料上可以找到关于分组码的一些介绍,分组码的实现是将编码信息分组单独进行编码,因此无论是在编码还是译码的过程中不同码组之间的码元无关。
卷积码和分组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把信息序列分组后再进行单独编码,而是由连续输入的信息序列得到连续输出的已编码序列。
即进行分组编码时,其本组中的n-k个校验元仅与本组的k 个信息元有关,而与其它各组信息无关;但在卷积码中,其编码器将k个信息码元编为n个码元时,这n个码元不仅与当前段的k个信息有关,而且与前面的段信息有关。
同样,在卷积码译码过程中,不仅从此时刻收到的码组中提取译码信息,而且还要利用以前或以后各时刻收到的码组中提取有关信息。
而且卷积码的纠错能力随约束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差错率则随着约束长度增加而呈指数下降。
卷积码(n,k,m)主要用来纠随机错误,它的码元与前后码元有一定的约束关系,编码复杂度可用编码约束长度mn来表示。
一般地,最小距离d表明了卷积码在连续m段以内的距离特性,该码可以在m个连续码流内纠正(d-1)/2个错误。
卷积码的纠错能力不仅与约束长度有关,还与采用的译码方式有关。
总之,由于n,k较小,且利用了各组之间的相关性,在同样的码率和设备的复杂性条件下,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实:卷积码的性能至少不比分组码差。
1.2 卷积编码原理卷积码在一个二进制分组码(n,k)当中,包含k个信息位,码组长度为n,每个码组的(n-k)个校验位仅与本码组的k个信息位有关,而与其它码组无关。
为了达到一定的纠错能力和编码效率(=k/n),分组码的码组长度n通常都比较大。
编译码时必须把整个信息码组存储起来,由此产生的延时随着n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为了减少这个延迟,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其中卷积码就是一种较好的信道编码方式。
卷积码编译码原理资料讲解
同样以(2,1,4)为例,具体分析维特比译码过程。 维特比译码的前提是建立合适的网格图,以便寻 找最优路径。或者可以认为,维特比译码的关键是寻 找最优路径。在实际的译码操作过程中,怎样建立网 格以及建立网格后的路径的选择是译码的关键问题。
如所示,图3为(2,1,4)码的状态转移图,图5为 (2,1,4)码的网格图。
j增加1。计算进入每一个状态所有路径的汉明距离。这个 汉明距离是进入该状态的分支度量加上在与该分支相连的
前一步的幸存路径的度量值。对于每个状态,共有 2k个这
样的度量值,从中选出并存储最优路径(汉明距离最小的 路径)并保存最小汉明距离。 如果j<L+m.重复步骤2,知道结束。在整个过程中,这样 就可以得到一条汉明距离最小的最优路径。
卷积码译码实现
(1)译码原理
卷积码译码方法主要有两类:代数译码和概率译码。代数 译码主要根据码本身的代数特性进行译码,而信道的统计特性 并没有考虑在内。目前,代数译码的主要代表是大数逻辑解码。 该译码方法对于约束长度较短的卷积码有较好的效果,并且设 备较简单。概率译码,又称最大似然译码,是基于信道的统计 特性和卷积码的特点进行计算。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维特比译 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概率译码方法。
101
101
101
101
101
101
101
101
101
101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图5 (2,1,4)码网格图
卷积自编码器的实现
卷积自编码器的实现
“卷积自编码器的实现”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卷积自编码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描述。
卷积自编码器(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CAE)是一种神经网络模型,它结合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自编码器(Autoencoder)的特性。
自编码器是一种无监督的神经网络模型,它学习如何有效地表示输入数据,并通过重构输入数据来生成新的数据样本。
卷积自编码器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1.编码器部分:卷积自编码器的编码器部分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卷积层,用
于从输入数据中提取特征。
这些特征被压缩成一个潜在空间表示,通常是一个低维的向量。
2.解码器部分:解码器部分负责将这个潜在空间表示重新构造为原始输入数
据的近似表示。
解码器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反卷积层,用于将特征映射回原始数据的空间。
3.训练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卷积自编码器通过最小化输入数据和重构数据
之间的差异(如均方误差)来学习如何有效地表示数据。
这通常通过反向传播和梯度下降等优化技术来完成。
卷积自编码器的实现过程涉及对神经网络的设计、参数初始化、损失函数的选择、优化算法的选择等关键步骤。
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训练模型以防止过拟合等问题。
总之,“卷积自编码器的实现”是指对卷积自编码器的设计、实施和训练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其组成部分、训练方法和关键步骤等。
卷积自编码器原理
卷积自编码器原理卷积自编码器(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可以用于图像、视频等数据的降维、特征提取和重建。
它的原理类似于普通的自编码器,但是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中使用了卷积层,可以更好地处理图像等数据的空间结构信息。
一、自编码器的基本原理自编码器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它可以从未标注的数据中学习到数据的特征表示。
它包括一个编码器和一个解码器,编码器将输入数据压缩成一个低维的特征向量,解码器将特征向量还原成原始数据。
自编码器的目标是最小化重构误差,使得解码器输出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尽可能相似。
二、卷积自编码器的结构卷积自编码器的结构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两部分,其中编码器包括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解码器包括多个反卷积层和上采样层。
卷积层可以提取输入数据的局部特征,池化层可以降低特征图的维度,反卷积层可以将低维特征图还原成高维特征图,上采样层可以将低分辨率的特征图还原成高分辨率的特征图。
三、卷积自编码器的训练过程卷积自编码器的训练过程与普通的自编码器类似,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参数优化和重构误差的最小化。
在训练过程中,输入数据经过编码器得到低维特征向量,再经过解码器得到重构数据,重构数据与原始数据之间的误差被用作损失函数,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更新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参数。
四、卷积自编码器的应用卷积自编码器可以应用于图像、视频等数据的降维、特征提取和重建。
在图像处理中,卷积自编码器可以用于图像去噪、图像压缩、图像生成等任务。
在视频处理中,卷积自编码器可以用于视频压缩、视频特征提取等任务。
除此之外,卷积自编码器还可以与其他模型结合使用,如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等。
卷积码编码器原理框图
图11-8 卷积码编码器一般原理方框图例: (n, k, N) = (3, 1, 3)卷积码编码器每当输入1比特时,此编码器输出3比特c 1c 2 c 31. 卷积码的代数表述 (1) 监督矩阵H一般说来,卷积码的截短监督矩阵具有如下形式:I n-k — (n – k)阶单位方阵; P i — k ⨯ (n – k)阶矩阵; O n-k — (n – k)阶全零方阵k1……Nk k 2k 3k ……………Nk n 级移存器个模2加法器M 输入b iM 2`12i ii i i i i i i c b d b b e b b b ---==⊕=⊕⊕1211321121n k n k n k n k n k n kNn k N n k N n kn k P I P O P I H P O P O P I P O P O P O P I ------------⎡⎤⎢⎥⎢⎥⎢⎥=⎢⎥⎢⎥⎢⎥⎣⎦有时还将H 1的末行称为基本监督矩阵hh = [P N O n-k P N-1 O n-k P N-2 O n-k ⋅ ⋅ ⋅ P 1 I n-k ]从给定的h 不难构造出H 1 (2) 生成矩阵G一般说来,截短生成矩阵具有如下形式:I k - k 阶单位方阵; Q i - (n – k)⨯k 阶矩阵;O k - k 阶全零方阵。
并将上式中矩阵第一行称为基本生成矩阵g = [I k Q 1 O k Q 2 O k Q 3⋯O k Q N ]如果基本生成矩阵g 已经给定,则可以从已知的信息位得到整个编码序列 2. 卷积码的解码(1) 代数解码:利用编码本身的代数结构进行解码,不考虑信道的统计特性。
大数逻辑解码,又称门限解码,是卷积码代数解码的最主要一种方法,它也可以应用于循环码的解码。
大数逻辑解码对于约束长度较短的卷积码最为有效,而且设备较简单。
(2) 概率解码:又称最大似然解码。
它基于信道的统计特性和卷积码的特点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文理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02班09 学生姓名:朱涛指导教师:侯清莲完成时间:2014-11-18报告成绩:目录一、设计要求 (1)二、设计作用与目的 (1)三、所用设备及软件 (1)四、卷积码编码的概念 (1)4.1卷积码的编码描述方法 (1)4.2 卷积编码 (2)4.3 卷积码的树状图 (3)4.4 卷积码的网格图 (3)五、 EDA设计方法及工具软件QUARTUSⅡ (4)六、改变卷积编码器的参数仿真以及结论 (4)6.1 不同回溯长度对卷积编码器性能的影响 (4)6.2 不同码率对卷积编码器误码性能的影响 (5)6.3 不同约束长度对卷积编码器的误码性能影响 (6)七、卷积码编码器的VHDL设计与仿真 (8)7.1 VHDL设计的优点与设计方法 (8)7.2 卷积码编码器的VHDL实现 (10)八、心得体会 (10)九、参考文献 (11)卷积编码器的设计一、设计要求(1)画出卷积码的原理框图,说明系统中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使用EDA技术及VHDL语言对卷积编码器进行设计与仿真并对结果分析。
二、设计作用与目的(1)巩固加深对通信基本知识分析以及卷积码的掌握,提高综合运用通信知识的能力。
(2)掌握采用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3)培养学生查阅参考文献,独立思考,设计,钻研电子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
(4)掌握相关电子线路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常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技术指标。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与科学态度,建立严谨的工程技术观念。
(6)了解电气图国家标准,并利用电子CAD等正确绘制电路图。
(7)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设计能力。
三、所用设备及软件(1)QUARTUSⅡ(2)PC机四、卷积码编码的概念4.1卷积码的编码描述方法编码描述方法有5种:冲激响应描述法、生成矩阵描述法、多项式乘积描述法、状态图描述法和网格图描述法。
卷积码的纠错能力随着N的增加而增大,而差错率随着N的增加而指数下降。
在编码器复杂性相同的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
分组码有严格的代数结构,但卷积码至今尚未找到如此严密的数学手段。
分组码的译码算法可以由其代数特性得到。
卷积码虽然可以采用适用于分组码的门限译码(即大数逻辑译码),但性能不如维特比译码和序列译码[2]。
以二元码为例,输入信息序列为u=(u0,u1,…),其多项式表示为u(x)=u0+u1x+…+…。
编码器的连接可用多项式表示为g(1,1)(x)=1+x+x2和g(1,2)(x)=1+x2,称为码的子生成多项式。
它们的系数矢量g(1,1)=(111)和g(1,2)=(101)称作码的子生成元。
以子生成多项式为阵元构成的多项式矩阵G(x)=[g(1,1)(x),g(1,2)(x)],称为码的生成多项式矩阵。
由生成元构成的半无限矩阵。
4.2 卷积编码卷积码的编码器一般都比较简单。
图4.1 卷积码编码器图4.1是一般情况下的卷积码编码器框图。
它包括NK级的输入移位器,一组n个模2和加法器和n级的输出移位寄存器。
对应于每段k比特的输入序列,输出n个比特。
由图可知,n个输出比特不但与当前的k个输入比特有关,而且与以前的(N-1)k个输入信息比特有关。
整个编码过程可以看成是输入信息序列与由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的连接方式所决定的另一个序列的卷积,卷积码由此得名。
本文采用的是冲击响应描述法编码思想。
图4.2(2,1,3)卷积编码器如图4.2是卷积码(2,1,3)卷积编码器的一个框图。
左边是信息的输入。
下面分别是系统位输出和校验位输出。
其中间是3个移位寄存器和一个模2加法器。
简单的说就是信息位经过移位寄存器和一个模2加法器产生一个系统位和校验位加在一起输出。
可以看出:每输入一个比特,移位寄存器中就向右移动一个位子。
原来的第三个寄存器就被移出。
可见卷积编码不只与现在的输入比特有关还与前面的3-1个比特有关。
所以约束长度是3。
在这里,其中K=1,n=2所以码率R=K/n=1/2[3]。
4.3 卷积码的树状图对于图4.2所示的(2,1,3)卷积码编码电路,其树状图如下图4.3所示,这里,分别用a ,b ,c 和d 表示寄存器的4种状态:00,01,10和11,作为树状图中每条支路的节点。
以全零状态a 为起点,当输入位信息位为0时,输出码元c1c2=00,寄存器保持状态a 不变,对应图中从起点出发的上支路;当输入位为1时,输出码元c1c2=11,寄存器则转移到状态b ,对应图中的下支路;然后再分别以这两条支路的终结点a 和b 作为处理下一位输入信息的起点,从而得到4条支路,以此类推,可以得到整个树状图。
如下图4.3图4.3(2,1,3)树状图4.4 卷积码的网格图状态图可以完整的描述编码器的工作过程,但是其只能显示状态转移的过程而不能显示状态转移发生的时刻,由此引出用来表示卷积码的另一种常用方法——网格图。
网格图就是时 间与对应状态的转移图,在网格图中每一个点表示该时刻的状态,状态之间的连线表示状态转移。
通过观察网格图可以发现在网格图中输入信息x (n )并没有标出,但如观察到转移后的状态表示(x (n ),x (n -1))就可以发现输入信息已经隐含在转移后的状态中[4]。
如下图4.4是(2,1,3)卷积编码的网格图。
0000 状态 A 00 B 01 C 10 D 11 A 00 B 01 C 10D 11a ab11 110110a bc da b c d状态a=00b=01c=10d=11图4.4(2,1,3)卷积编码的网格图五、 EDA设计方法及工具软件QUARTUSⅡ(1) 前端设计(系统建模RTL级描述)后端设计(FPGAASIC)系统建模。
(2) IP复用。
(3) 前端设计。
(4) 系统描述: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5) 功能描述:描述系统的行为或各子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图。
(6) 逻辑设计:将系统功能结构化,通常以文本、原理图、逻辑图、布尔表达式来表示设计结果。
(7) 仿真:包括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主要验证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及时序特性。
六、改变卷积编码器的参数仿真以及结论6.1不同回溯长度对卷积编码器性能的影响下面将以(2,1,3)卷积码来建立模块仿真。
将编码模块中的Traceback depth分别设置为20,35,45并在一个图中画出这三种方式下的误码性能曲线得到下图。
从上到下的三条曲线分别是Traceback depth为20,35,45。
可以看出:回溯长度是在Viterbi译码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他决定了译码延迟,随着他的不断变化,误码性能也随误比特率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回溯长度一定时,随着信道噪声的逐渐减小,系统的误比特率逐渐降低;当回溯长度逐渐增加,系统的误比特率随之逐渐降低,但是当回溯程度a增加到a≥5N时(N为编码的约束长度),误比特率数值趋于稳定,因此,在确定回溯长度时既要考虑到随着a的增加误比特率随之降低的趋势,也要考虑到译码延迟会变大,在选取回溯长度时,通常取a=5N。
图 6.1不同回溯长度对误码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回溯长度对卷积码无码性能的影响时用到的程序如下:x=-10:5;y=x;for i=1:length(x)SNR=x(i);sim(‘yima’);y(i)=mean(BitErrorRate);Endsemilogy(x,y);Hold on;for i=1:length(x)SNR=x(i);sim(‘yima2’);y(i)=mean(BitErrorRate);Endsemilogy(x,y);6.2 不同码率对卷积编码器误码性能的影响下面图是通过改变卷积码的码率为1/2和1/3而得到的二条对比曲线。
上面的一条曲线是码率为1/2,下面的是码率为1/3。
卷积码的码率R=k/n,他是卷积码的一个重要参数,当改变卷积码的码率时,系统的误码性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从图中的误比特率曲线可以看出,当码率一定时,随着信道噪声的逐渐减小,系统的误比特率也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也就是说码率越低,系统的误比特率就越小,误码性能就越好。
图6.2卷积码不同码率对误码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码率对卷积码误码性能的影响时用到的程序如下:X=0:5;y=x;for i=1:length(x)SNR=x(i);sim(‘yimal’);y(i)=mean(BitErrorRate);endsemilogy(x,y);hold on;for i=1;length(x)SNR=x(i);Sim(‘yima2’);y(i)=mean(BitErrorRate);endsemilogy(x,y);6.3 不同约束长度对卷积编码器的误码性能影响如下图,对于码率一定的卷积码,当约束长度N发生变化时,系统的误码性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们以码率R=1/2的(2,1,3)和(2,1,7)卷积码为例展开分析。
上面的曲线是(2,1,3)卷积码的误码性能曲线。
下面的曲线是(2,1,7)卷积码的误码性能曲线。
从图中的误比特率曲线可以清楚的看到,随着约束长度可以降低系统的误比特率,但是随着约束长度的增加,译码设备的复杂性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对于码率为1/2的卷积码,我们在选取约束长度时一般为3-9。
图6.3不同约束长度对卷积码误码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约束长度对卷积码误码性能影响用到的程序如下:x=0:5;y=x;for i=1:length(x)SNR=x(i);Sim(‘yima’);y(i)=mean(BitErrorRate);endsemilogy(x,y);hold on;for i=1:length(x)SNR=x(i);sim(‘yima1’);y(i)=mean(BitErrorRate);endsemilogy(x,y);通过上面从(1)回溯长度;(2)码率;(3)约束长度这三个卷积码编码器的重要参数的变化后对译码性能的分析,我们得到在卷积码的编码,译码过程中很多条件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
所以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参数。
七、卷积码编码器的VHDL设计与仿真7.1VHDL设计的优点与设计方法VHDL语言采用自上至下和基于库的设计方法,其突出的优点是具有多层次描述系统硬件功能的能力,可以从系统的数学模型直到门级电路。
本设计所用VHDL设计平台是Altera的QuartusⅡEDA软件。
QuartusⅡ界面友好,使用便捷;它支持VHDL语言文本文件,原理图,以及波形与EDIF等格式的文件作为设计输入,并支持这些文件的任意混合设计:具有门级仿真器,可以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能够产生精确的仿真结果。
7.2卷积码编码器的VHDL实现7.2.1卷积编码器顶层建模的VHDL描述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encoder isport (clk:in std_logic;clr:in std_logic;data_in:in std_logic;c0,c1,c2:out std_logic);end;architecture behave of encoder iscomponent dff2port(d,clk,clr:in std_logic;q: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xor2port (a,b:in std_logic;y: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xor3port (a,b,c:in std_logic;y: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signal din,r1,r2,y1,y2: std_logic;begindin<=data_in;u0:dff2port map (din, clk, clr,r1);u1:dff2port map (r1, clk, clr,r2);u2:xor2port map (din,r1,y1);u3:xor3port map (din,r1,r2,y2);c0<=din;c1<=y1;c2<=y2;end;用QuartusⅡ编译后生成的编码器图形符号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