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

合集下载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 小剂量开始 – 合理联合、兼顾合并症 – 24小时平稳降压,尽量用长效、复方制
剂 – 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降压药选择
– 医生应对每一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考虑安全有效, 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
– 首先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根据病情和患 者意愿选择适合该患者的药物;治疗中随访病人,了 解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
其他危险因素和 病史
1级高血压 SBP140-159 或DBP90-99
血压(mmHg)
2级高血压 SBP160-179 或DBP100-109
3级高血压 SBP≥180 或DBP≥110

1-2个其他危险 因素
≥3个其他危险 因素,或靶器官 损害
临床并发症或合 并糖尿病
低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险因素之一。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
险因素。 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
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
我国高血压的负担
• 中国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 关;
•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及心脏病; • 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梗发作与血压升高有关。 • 全国每年高血压医药费400亿。 • 高血压占慢性病门诊人数的41%,居首位。
心理平衡
目标 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 减少膳食脂肪;适量蔬菜水果每日1斤; 每周3–5次中量运动; BMI<24kg/m2;腰围男<90cm;女<85cm; 坚决戒烟; 不提倡饮白酒;如饮酒,则每日白酒小于1两;葡萄酒 小于2两;啤酒小于5两;

糖尿病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糖尿病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糖尿病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健康管理。

以下是糖尿病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服务的内容:
1. 健康教育:提供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疾病筛查: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干预。

3. 病例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管理,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4. 并发症管理: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如眼科检查、足部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5. 饮食指导: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合理饮食,控制血糖。

6. 运动指导:提供运动指导,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提高身体健康。

7. 心理健康支持: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压力。

8. 药物管理:协助患者进行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服务内容,具体的公共服务内容可能会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高血压健康管理案例
案例一
一位60岁的男性高血压患者,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和控制饮酒,成 功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案例二
一位40多岁的高血压女性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了降压药物,同时通过健 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改善生活质量,成功地控制了高血压。
03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定义
01
02
03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健康管理,老年人可 以更好地控制慢性疾病, 减少疼痛和不适,提高生 活质量。
预防慢性疾病
健康管理可以识别老年人 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 取措施预防慢性疾病的发 生。
促进社交互动
健康管理过程中,老年人 有机会与医生、护士和其 他患者交流,分享经验, 从而增加社交互动。
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的影响
张奶奶是一位独居老人,她平时喜欢看电视和打麻将。但是,她不喜欢运动,也不喜欢吃蔬菜水果。 通过定期体检,医生发现张奶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经过医生的建议和自己的努力,张奶奶逐渐改 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02
高血压健康管理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压力 超出了正常范围。通常,收缩压 高于140毫米汞柱(mmHg)或
老年人、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 理
2023-11-15
目录
• 老年人健康管理 • 高血压健康管理 •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 • 未来健康管理趋势与挑战
01
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状况概述
老年人体质较弱,容易受到疾 病的影响,尤其是高血压、糖 尿病等慢性疾病。
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 mmHg)就被认为是高血压。

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1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根据余杭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要求,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防治工作,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的规范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要求,对全镇13个行政村以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及规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业务培训。

从而使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总结如下:一、制定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根据余杭区公共卫生工作任务指标和考核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管理目标,对辖区内所有3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和60岁以上老年为管理目标人群。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负责对本村(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评估登记建档管理和随访,并制订了高血压、糖尿病筛查、评估、确诊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患者和6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一人一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人信息表、个人体检表、每次随访记录表,老年人健康体检表。

填表书写要规范、完整、各种医学检查单附贴随访表后,明确了镇、村二级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的.各自职责。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培训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乡村医生),负责辖区内的各类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和上报工作,力争我镇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达到上级要求。

二、定期培训慢性病管理人员为了使我镇慢性病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培训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管理人员,每季度一次,在中心四楼会议室,举办了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管理工作进行了培训,参加培训40余人。

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及余杭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要求,指导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人员熟练管理和规范管理程序,牢固掌握高血压、糖尿病的筛查、评估、个人信息的采纳、登记、归档工作要领,工作中一定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信息表格,准确记录数据,及时发现目标管理服务人群,做到及时发现患者,及时登记信息,及时建档管理及时随访,同时,要求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每月底上报本村(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发现数和累计患病人数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建档人数和累计建档人数,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定期随访。

老年人糖尿病管理指南ppt课件

老年人糖尿病管理指南ppt课件
类型
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 90%以上。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 患病率持续上升,成 为21世纪的全球卫生 挑战。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 发人群,患病率随年 龄增长而上升。
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 国,糖尿病患者人数 众多。
糖尿病的危害和影响
01
02
03
1 2 3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数据提供个性化的 治疗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闭环胰岛素输送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根据 需要自动调整胰岛素的输送量,从而提高治疗的 准确性和有效性。
胰腺或胰岛细胞移植
这些技术有可能治愈糖尿病,但目前仍处于研究 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验证。
定期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分为每周5天,每天30分钟左 右,以改善血糖控制和心血管健康。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咨询医生意见,避免空腹运动,随身携带糖果等以防低血糖 发生。
药物管理
遵医嘱用药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应按照 医生的处方和建议使用药 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 停药。
定时服药
设定固定的服药时间,避 免漏服或重复服药。
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根据个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方式、频率、 强度等,以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血糖。
按照医嘱正确使用降糖药物,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糖尿病患者教育
疾病知识
了解糖尿病的定义、类型、 症状、危害等基础知识,提
高对疾病的认知。
药物副作用观察
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如 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 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糖尿病的管理PPT课件

老年糖尿病的管理PPT课件
总结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应降低,因此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的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护理效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个性化原则、整体性原则、预防性原则等。这些原则综合考虑了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疾病预防的需求,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详细描述
预防措施与建议
03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01
控制血糖水平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并采取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02
控制血压和血脂
将血压和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
控制目标与策略
建立支持网络
老年糖尿病多属于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并发症多且严重,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定义与特点
特点
定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患病率
年龄、遗传、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是老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老年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通过社区和家庭的支持网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日常照顾。
健康教育
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随访与监测
通过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问题。
社区与家庭支持
06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与照料
护理的重要性与原则
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遵循一定的原则是确保护理效果的关键。
护理内容与方法
总结词:照料者在老年糖尿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支持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2024年老年糖尿病指南

2024年老年糖尿病指南
发病特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风险高;症状不典型,容易漏 诊或误诊;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并发症或伴发病多且重等。
流行趋势与危害
流行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 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危害
老年糖尿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 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寿命。同时,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 疗和管理也更为复杂和困难。
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管理血压和血脂
02
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和使用必要药物来控制血压和血脂水
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定期体检
03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并
发症的早期迹象。
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治疗建议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包 括视力测试、眼底检查等,以便
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 理治疗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
探索多元化的心理干预途径
结合音乐疗法、艺术疗法、运动疗法等多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 心理干预活动,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年老年糖尿病 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老年糖尿病概述 • 诊断与评估 • 综合治疗方案 • 血糖监测与管理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
01
老年糖尿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年龄划分
定义
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的糖尿病。这是一种常见 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 起。

糖尿病健康管理目标

糖尿病健康管理目标

糖尿病健康管理目标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一些主要目标:
1.血糖控制:
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管理的首要目标。

这包括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2.体重管理:
对于患有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维护健康的体重是重要的目标。

3.饮食管理:
饮食对于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

患者应根据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控制食物摄入,关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平衡,以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4.运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非常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是推荐的目标。

5.血压控制:
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是关键目标。

6.胆固醇管理:
管理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包括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水平。

糖尿病老人护理方案范文

糖尿病老人护理方案范文

糖尿病老人护理方案范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对于老年病人来说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糖尿病老人得到良好的护理,我们制定了以下护理方案:一、饮食管理:糖尿病老人的饮食管理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量。

我们将根据老人的个人情况定制饮食方案,包括合理的糖分摄入、膳食纤维摄入和脂肪摄入量,保证老人的饮食均衡和营养。

二、药物管理:老年病人常常有长期服药的情况,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管理。

我们将严格按照医嘱管理老人的药物,确保按时按量服药,并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药效。

三、生活方式管理:糖尿病老人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适量的运动。

我们将引导老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控制体重和保持健康状态。

四、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是糖尿病老人护理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定期对老人进行健康评估和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老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管理。

五、心理护理:糖尿病老人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我们将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老人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通过以上的护理方案,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糖尿病老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确保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我们也会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护理人员将接受系统的糖尿病护理知识培训,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他们能够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此外,我们也将定期邀请专业的糖尿病医生或营养师进行指导和讲座,为糖尿病老人和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建议,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糖尿病管理知识,加强自我管理意识。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会注重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尊重老人的选择,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关爱。

同时,也会鼓励老人参与相关的健康活动或社交活动,保持积极心态,促进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

我们会建立完善的护理记录档案,定期对糖尿病老人的身体情况和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人群,其对医疗系统的压力不可忽视。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慢性病患者,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需要实施医防融合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一、医防融合工作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要人群,这些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只注重治疗和康复,缺乏对患者的全面管理,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急需一种全新的医疗模式,能够将医疗与预防有机结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意义医防融合工作能够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管理,可以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医防融合工作还能够促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医疗体系。

二、医防融合工作的实施内容1.建立健康档案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应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包括基本信息、疾病史、用药情况等。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生活习惯、血压、血糖等方面的检查,做好健康监测。

3.营养指导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来说。

医防融合工作应该提供营养指导,指导患者科学膳食,控制疾病的发展。

4.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慢性病患者管理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医防融合工作应该合理规范药物使用,加强用药监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5.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医防融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医院可以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知识。

6.社区服务社区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空间,医防融合工作应该加强社区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方案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方案
3. 心理健康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忧虑等心理问题,医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情。
4. 预防意外伤害
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医院应加强老年人的安全教育,提醒老年人防范跌倒、烫伤等意外伤害,同时加强家庭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升。
三、医防融合工作方案
1. 合理分工
3. 加强宣传教育
医防融合工作需要加强对患者和居民的宣传教育,普及慢性病预防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4. 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医防融合工作需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特殊慢性病患者的签约服务制度,实现家庭医生对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
综上所述,医防融合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的优势,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方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慢性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成为了医疗卫生系统关注的重点。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医防融合的作用,将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防融合工作需要医院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医疗人员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社工人员等预防保健人员紧密协作。医院应设立医防融合管理办公室,明确工作任务和分工。
2. 充分利用健康档案
医防融合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患者的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系统,实现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 多学科协作
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配合。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糖尿病、高血压管理团队,包括内分泌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营养师、护士等,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老年糖尿病居家患者健康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老年糖尿病居家患者健康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宋词励志名句宋词励志名句引导语: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诗宋词佳篇迭出,影响久远,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宋词励志名句,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宋词励志名句推荐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李煜3.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4.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冯延已5. 犹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李清照6.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李煜7.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柳永8. 重湖叠山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柳永9.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10. 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陈克1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12. 暮云连极浦,急雨暗长汀。

——苏庠13. 落日溶金,暮云合碧,人在何处?——李清照14.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里长天暮。

——柳永15. 沙上并禽池上螟,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励志的宋词名句1.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已2.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3. 轼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4.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5.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秦观6.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意。

——李清照7.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8.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璟9.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10.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11. 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

如何在日常门诊中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如何在日常门诊中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如何在日常门诊中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关键词】日常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

在日常门诊中,我们统计了干休所老年病人中发现,目前231为病人中,糖尿病病人48例,占20.77%,由此可见糖尿病史多发病、常见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控制,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极易并发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双足、心血管、牙齿个组织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惨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甚至死亡。

而不健康生活方式或用药过量可引起低血糖反应,危及生命。

目前,糖尿病作为现代疾病中的一大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已经引起我们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因此,如何控制好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如何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干休所的救治水平是我们目前要做的主要工作。

1 如何将心理治疗应用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治疗、康复目标及治疗策略中1.1加强心理治疗我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及康复宣教,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普遍存在焦虑心里理,往往不能充分地认识本病,担心疗效不理想及药物的副作用等。

长期的过分担忧,容易转变成抑郁症,通过正确引导,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我们坚信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稳定病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2如何树立康复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目标,有助于患者逐步掌握糖尿病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日常自我监测、自我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加强自我保健能力是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我们要求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重视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根据医生要求和自身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康复目标。

1.3如何制订个体化治疗目标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最大限度提高糖尿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患者在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家属也应该多给与他们心理上的支持。

降低血糖标准:最好空腹血糖<8.0mmol/l,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1]。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健康状态差异化管理新理念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健康状态差异化管理新理念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健康状态差异化管理新理念《指南》立足于国内、国际最新的临床和科研证据,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有关老年糖尿病诊治依“健康状态”差异化管理的新理念,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中国老年糖尿病规范诊治的纲领性文件。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5岁,包括65岁以前和65岁及以后诊断的糖尿病。

患者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包含少数的1型糖尿病(T1DM)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分型方面:《指南》依据WHO1999体系,将老年糖尿病分为T1DM、T2DM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如单基因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分型虽然重要,但更应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

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和(或)伴发病较多,甚至以并发症或伴发病为首发表现。

由于糖尿病和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尤其是68%的胰腺癌患者存在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建议对初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肿瘤筛查。

差异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患者健康状态(好、中、差)《指南》建议利用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老年综合评估(CGA)量表(包括:中国老年人健康综合功能评价量表、《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评估量表和老年健康功能多维评定量表),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评估(A级推荐):评估内容涉及共患疾病情况、肝肾功能、用药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工具性ADL(IADL)、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营养情况等多方面,将每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分为“好”、“中”和“差”三个等级(表2),以此作为制定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护理及康复策略的基础(A级推荐)。

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获益/风险比,依健康状态差异化制定制定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需充分考虑获益/风险比,应基于老年健康状态分层(好、中、差)制定血糖控制目标,以HbA1c和点血糖值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评估指标。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考核方法与关键考核要点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考核方法与关键考核要点

完整率
8
150
8
老老年年人人、保高健血考压核、得糖分尿病健康管理 考核方法和关键的考核要点
0.8
10
1200
0.8
91
10920
0.8
5
600
13200
受检单位提供资料
➢ 辖区内常住老年人名单(分村、组/居委会 、居民小组)
➢ 本年度参加年检的老年人名单
• 建议:开展年检时,乡镇/社区应事先掌握辖区内老 年人口基本信息,打印一份花名册,参加了健康体 检的老年人要求其签名或监护人签名,并作为原始 资料存档。
评估事项、内容与评分 可自理
轻度依赖
程度等级 中度依赖
不能自理
(1)进餐:使用餐具将 独立完成

需要协助,如 完全需要帮
饭菜送入口、咀嚼、吞
切碎、搅拌食 助
咽等活动
物等
评分
0
0
3
5
(2)梳洗:梳头、洗脸、 独立完成 能独立地洗 在协助下和适 完全需要帮
刷牙、剃须洗澡等活动
头、梳头、洗 当的时间内, 助
(五)老高糖如何综合考核
➢ 老高糖考核工作量大,可以综合考核,例 如可以抽既是糖尿病患者也是老年人,可 以减少工作量,但一定要随机抽样
➢ 在考核中老高糖考核是扣分比较多的点, 也是容易扣分的地方,请认真考核以促进 工作落实。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 考核方法和关键的考核要点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 考核方法和关键的考核要点
(四)老高糖考核存在的问题
1、目前考评、考核流于一种形式,没有取到考评、考 核应有的作用。
2、对考评、考核的目的、流程、方法、要素及管理缺 乏正确的理解和具体操作办法(是否随机抽样)。

2023年中国老年群体糖尿病控制手册

2023年中国老年群体糖尿病控制手册

2023年中国老年群体糖尿病控制手册目标本手册的目标是为中国老年群体提供糖尿病控制的指导,帮助他们管理和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摄入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量。

- 增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戒烟和限制饮酒。

糖尿病管理血糖监测- 定期测量血糖水平,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频率。

- 记录血糖值以便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

药物治疗-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用药,不可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 定期复诊,与医生共同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药物方案。

饮食控制- 建立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合理的餐次安排和食物选择。

- 避免过量饮食和暴饮暴食,控制餐后血糖的上升。

-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限制高糖和高脂食物的消费。

锻炼计划- 制定个人化的锻炼计划,根据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运动。

- 每天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身体的代谢和耐力。

心理支持- 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 参加糖尿病支持小组或社区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经验。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糖、血压、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

- 定期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相关的眼部问题。

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 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 避免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 注意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的合理安排。

- 注意心理健康,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

-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和眼科检查。

本手册旨在提供糖尿病控制的基本指导,但请注意,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请在进行任何治疗前咨询专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1.老年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而导致慢性血葡萄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老年糖尿病定义为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方>65岁),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久病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血管等慢性进行性病变。

每年因糖尿病死亡300万以上,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3大杀手。

2.我国老年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群是糖尿病高发人群。

2008年和2010年糖尿病筛查显示,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0.40%和22.86%,较2002年(6.80%)分别增长13.60%和16.06%,约为0.38亿和0.41亿,占糖尿病总人数的2/5。

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3.老年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95%以上)为2型糖尿病,其发病与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在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环境因素为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活动量不足和老龄化。

发病的两个环节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

一、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老年人膳食结构的变化,纤维素摄入减少,相对的脂类食物增多,高热量低消耗易形成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易导致胰岛素抵抗性增加。

二、B细胞功能缺陷:①老年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比例增多(其活性只有胰岛素的1/10),相对的胰岛素分泌量就减少。

②胰岛B细胞受葡萄糖刺激后释放胰岛素较为迟缓,表现为OGTT试验的餐后血糖高4.老年糖尿病的特点一、患病率高,50岁以上约3-5倍于总人口的患病率,60-70岁为患病高峰。

二、病情轻者,起病隐匿,烦渴、多饮、多尿、消瘦的典型糖尿病症状不明显,易漏诊;老年患者症状轻的原因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

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mmol/L 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表现,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四、老年患者,不论血糖高、低,更容易出现嗜睡、晕厥、昏迷、躁动或精神错乱等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五、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显著升高。

六、急慢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均随增龄而增加。

老年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大小血管并发症如心、脑、肾脏、下肢血管等病变增多;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为高血糖高渗状态(死亡率高达15%〜20%)和低血糖。

5.老年糖尿病常见的急慢性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活性重度缺乏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①大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等。

②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

③神经病变,包括负责感官的感觉神经,支配身体活动的运动神经,以及管理内脏、血管和内分泌功能的自主神经病变等等。

6.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一、确诊为糖尿病: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空腹血糖受损(IFG ):是指空腹血浆葡萄糖> 6.1mmol/L(110mg/dl)但<7.0 mmol/L(126mg/dl)。

三、糖耐量减低(IGT):是指OGTT 2小时血浆葡萄糖>7.8mmol/L(140mg/dl)但<11.1mmol/L(200mg/dl)。

7.老年糖尿病的分型一、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或)分泌缺陷),绝大多数老年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B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胰腺外分泌病如胰腺炎、外伤或切除、肿瘤、囊性纤维化等;内分泌病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胰高糖素瘤、嗜铬细胞瘤等。

8•老年糖尿病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定义是什么?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 2.8mmol/L。

糖尿病患者血糖值w 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

临床表现为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9•老年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出现低血糖?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药物体内代谢分解和排泄慢,易蓄积发生低血糖,尤其在夜间;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常常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而且低血糖时拮抗低血糖的应激激素分泌减弱,不能及时有效的对抗低血糖。

10•老年糖尿病出现低血糖的危害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得损害,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全部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脑组织储存的葡萄糖非常有限,仅够维持五到十分钟脑细胞功能,因此当发生低血糖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当然进入脑组织的葡萄糖也就减少了,这种情况下脑组织非常容易受伤害而如果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脑细胞将受到严重的伤害。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或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低血糖还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诱发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甚至猝死(这都是极其危险的)。

11.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如何处理一、如果只是轻度的低血糖,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吃几粒糖果、几块饼干,或喝半杯糖水,可以达到迅速纠正低血糖的效果,一般十几分钟后低血糖症状就会消失;在进食以上食物后,可再适当食用些米饭或馒头、豆腐干等食物以防止低血糖的再次发作。

二、如果经过以上方法仍没有效果或者病人神志不清时,应立即送医院急救同时带上病人常服的降糖药以便医生了解病情。

三、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不要给其喂食物,应立即送往医院。

送入医院后,立即测血糖,并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毫克,在症状缓解、神志清醒后,可在静脉滴注葡萄糖,以防低血糖的再次发生。

尤其是对于一些口服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患者,经治疗苏醒后,仍有可能再次进入昏迷,需要密切观察四五天。

12•老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00年建议血糖达标标准定为餐前 4.4〜6.7 mmol/L,睡前 5.6〜7.8 mmol/L , HbAlc 为v 7.0%;亚太地区糖尿病政策组(IDF)达标标准更严,空腹血糖定为 4.4〜6.1 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 4.4〜8.0 mmol/L, HbAlc v 6.2%。

对于年龄在60〜70岁之间,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明显大小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使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强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无低血糖风险者,可按强化血糖控制要求尽量接近上述标准以防止发生大、小血管并发症。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心脑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不应强化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在空腹血糖6~7 mmol/L之间,餐后小时血糖8~9 mmol/L左右,HbAlc 为6.5%〜7.0%即可,以防止严重低血糖的发生而影响心脑功能。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所需时间平均为糖尿病发生后15年,而大多数70岁以上老人往往在此之前就死于别的疾病,所以,对7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时,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这类患者承受不了强化治疗引起的低血糖风险,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用药经验,血糖保持在既不发生低血糖危险又不导致咼血糖与脱水症状,通常的水平是空腹:7~9 mmol/L,餐后2小时:8~ 11.1 mmol/L , HbAlc : 7.0%〜7.5%,防止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

13•老年糖尿病应定期监测哪些项目一、监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

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每个月共监测5~7个时间点的血糖。

二、监测血压、血脂:有正常血压及血脂的糖尿病患者应半年测 1 次血压和血脂。

如果伴血脂异常者,应每3个月复查1次血脂;如果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每周应测2〜3次。

三、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地反映患者2〜3 个月以来的血糖平均水平,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的情况。

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能判断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吃得是否合适,运动是否得当,血糖是否控制得好,是否需要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四、监测心脏:糖尿病与冠心病是等危症,糖尿病要降糖也要护心糖尿病患者每年必须做1次心脏检查。

五、监测足部: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

糖尿病患者必须每天自己检查脚,看有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每4〜6个月由专科医生检查1次。

六、监测眼底:糖尿病患者是发生眼病的高危人群。

一经诊断糖尿病,患者就应半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

七、监测肾脏功能:尿白蛋白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该检查3〜4次尿常规、尿白蛋白。

14•如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指导血糖监测一、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患者可以通过讲座形式、电视节目、参加糖尿病病人联谊会等,接受糖尿病有关的知识,掌握对付糖尿病的先进武器,逐步改正以前不良习惯,摆脱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