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20世纪20年代英国外交政策_王滨芳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一般是指英国不在和平时期同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期义务,特别是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
其基本要旨是保持充分的行动自由,以避免受事前盟约的束缚,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国家利益,保持英国的霸权地位。
尽管孤立主义思想或主张在当今英国的对外政策中已经不占支配地位,但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它曾指导甚至主导了英国的对外政策。
对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英国的孤立主义(也曾被冠以“光辉孤立”之名,1896年1月,财政部长福斯特在议院就英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说时第一次用了该词)外交思想源于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均势理论。
均势就是主要大国保持一种权力大致相等的状态,或者是小国集团与大国保持大致相等的权力。
均势外交思想古已有之。
可以说,英国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源于均势外交思想,是英国为维持利己的国际环境和秩序而推行大陆均势的必要手段。
英国作为独处一隅的岛国和殖民地大国,维持均势,创造均势对其是有利的。
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被一个最强大的霸权所统治,否则整个欧洲大陆的资源就会在一个国家的统治下被集中起来,英国的国家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随着英国国力的逐步强大和其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在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中采取孤立政策,既可避免卷入列强间的冲突以保持行动自由,又可避免对欧洲其他国家承担不必要的保障义务,还可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这决定了英国当时对欧洲采取孤立手段以维持均势具有必然性。
英国是在实力强大的基础上实行孤立主义的,英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及随之引起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是其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产生的物质前提,使英国具备了孤立的实力。
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产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客观前提。
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具有地缘战略优势。
最大限度地实现英国的国家利益是催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国内动力和决定性因素。
通常认为,1902年的英日同盟协定的签订即标志着孤立主义政策的结束。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卜婷(兰州大学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兰州730000)摘要:英国是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奉行“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调整。
本文旨在论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与法国、德国和苏俄的外交政策上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
关键词: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变化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产物,随着国际环境和一个国家自身利益、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这一国家的对外政策和目标、原则、重点以及实施的方法与手段都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变革,以此来适应国内外现实情况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西方近代外交是与欧洲资本主义的诞生同步发展的,或者可以说是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伴而行的。
英国早在17 世纪就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同时又是产业革命的发祥地,是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之一。
英国外交历史久远,经验丰富,被认为是一个奉行“均势外交”政策的典型国家。
三十年战争以及之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因此进入了威斯特伐利亚时代。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人们一般认为英国现代均势外交发端于15 世纪末16 世纪初都铎王朝早期的对欧关系,经过300多年的征战和外交实践,英国逐步形成了均势外交传统。
1914 年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蕾里》等歌曲开始的。
1918 年11 月11 日,一战西线战场实现了停火。
试论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演变(1)
1931年12月英国国会通过的威斯敏斯特法案标志英联邦的正式形成。根据威斯敏斯特法,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爱尔兰自由邦及纽芬兰与英国组成英联邦;自治领为独立和平等的主权国家,但共同拥戴英王为国家元首。由此,英联邦实际上成为一以英国为主导的国际组织。英国正是通过英联邦这样的国际组织,在大英帝国面临衰落的情形下,保持英帝国内部的联系和团结,并通过这样的国际组织保持英国在国际舞台上一流大国的地位。从1932年开始实施的英联邦内部的帝国特惠制,以及以英联邦为主体的英镑集团是英国利用英联邦这样的国际组织为大英帝国利益服务的最佳范例。
英国实质性地展开国际组织外交是在一战结束之后。虽然英国是一战的胜利者,但是,这场战争却使得英国遭受严重损失,大英帝国遭到实质性的削弱。然而,英国却并不希望拱手让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于是便借助老辣的外交经验,通过娴熟的外交手段来维护大英帝同,而同际组织外交即为十分有效的手段。在巴黎和会上,英国竭尽全力打压美国争霸世界和法国称霸欧陆的野心,通过《凡尔赛条约》保持自己对欧洲的支配地位,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以我为主地筹建国际联盟。之后,英国更是通过主导国联事务和创造性地建立并运作英联邦来继续努力地主导世界事务。
关键词 英国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外交
中图分类号:D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812(2010)02-0028-35
近年来英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显得异常活跃,英国的政治精英与外交决策者们认为: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英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一环就是推进国际组织外交,发挥英国在制度内的影响力(influence within institutions),同时强调应利用英国在国际组织和多边外交中所拥有的某些特权和优势使英国处于事态发展的中心,即现任布朗政府外交大臣米利班德所提出的英国应当成为全球的中心(global hub)。英国当前国际组织外交的积极表现既是对现实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反应,也与其历史上的国际组织外交有密切联系。本文拟考察分析英国同际组织外交的缘起与演变,并对当前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新趋势作研讨,以探索其对整个英国外交走向的作用与影响。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四处扩张, 面对这一情况,英国首相张伯伦抛出一项重大的外交政策, 就是绥靖政策。
西方史学家认为, “一个继承了西方基督教传统的伟大的西方人民, 怎么会被希特勒及其同犯所迷惑, 从而成为他们罪恶企图的工具。
这个问题不仅很难解释, 而且也是不可思议的。
”①笔者认为:绥靖政策固然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酿成了严重后果,但不能简单地把绥靖政策界定为不道德、不正义的失败的政策,其实这是、妥协安抚政策的误用,并且英国抛出绥靖政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国际关系的两个分析层次即国际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分析这一政策的成因。
一、绥靖政策的概念对于绥靖政策,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总得来说,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定义, 一些学者指出绥靖就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所采取的纵容妥协政策。
②①阿诺德·托因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之《大战前夕1939年》[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71.②参见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第289 页; 袁明主编《: 国际关系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194 页。
第二种定义, 认为妥协、安抚等政策是正当的, 而绥靖是上述政策的误用,其代表是汉斯·摩根索。
他认为:传统外交手段妥协政策是高尚而可取的,前提是对方为“现状国家”(即对方的诉求有限) 。
而绥靖是妥协政策的误用,其错误在于把对手的“帝国主义政策”(即对方的诉求是无限的) 误认为现状政策,把妥协政策挪用到了不适宜的环境下。
③第三种定义, 认为绥靖政策等同于安抚、妥协, 其代表包括罗伯特·吉尔平、约翰·米尔斯海默、杰弗里·芮考、丹尼尔·特里斯曼等。
上述学者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看法各有不同,对绥靖政策能否成功也持不同意见,但都认同绥靖政策的本质就是一国对另一国的妥协让步。
论2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英国对华政策
9 2
江 西金 融 职工 大 学 学 报
经济 危 机 时 , 虑 地 说 , 现在 , 忧 “ 我们 正 处 于 可怕 的 状 态 中” “ , 除了它 我 简 直 想不 起 任 何 事情 ” 。事 隔
王 蓉 霞
(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 院, 北京 10 8 ) 0 0 3
摘要 :9 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 , 12 英国工农 业生产急剧下滑 , 政局 因此也 受到影响。文章从 外交关系角度 分析 了 在 此大背景下 , 国为 了确保在华利益不再被 削弱 , 英 同时保证 军事上在远 东不受侵袭 , 对在 华竞争的主要对 手 日本
政治 影 响。正 如英 国 驻 国联 代 表 塞 西 尔 ( ei 后 Ccl ) 来 所 言 , 党将 “ 工 国家 政 府交 给 了一 个集 团 , 随着 时 间 的流 逝 , 个 集 团 的政 治 观点变 得越 来 越保 守 … ・ 这
一
就在工农业危机加剧的同时,9 1 5月 , 13 年 在 维也纳信誉最好的奥地利信 贷银行突然宣布破产。 这 股源 于 中欧 的金 融风暴 很快 就波 及 到伦敦 。这 次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 英格兰银行 7月 1 5日至 3 1日 平 均 每 天 流失 的黄 金 达 20万 英镑 , ]2 9月 中 5 [3 到 28 旬, 英国总共流失黄金将近 2 亿英镑 。 ] 英 国国家 [l 4S
现 巨额 逆 差 , 12 从 99年 收 入 1 0 . 3亿 英 镑 下 降 到
13 90年的0 2 亿英镑, 13 年居然亏空 10 .8 而 91 .4亿 英镑。 工、 …" 农业衰退 , 对外 贸易紧缩 的一 个结果
是 失业 。12 99年 底 , 国投 保 在 业 的 失 业 人 员 为 英 10万 左右 ,90年 初 , 个数 字迅 速增 加 到 10万 3 13 这 5 左右 ,2 13 l3 9 1年 初 , 国 失 业 人 数 已经 超 过 20 J 英 6
论20世纪20年代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国劳 合 ・ 乔治 政府 发布 鲍 尔 福 照 会 , 如 果 美 国 不 向 英 国 称
索 要 债 务 , 国也 不 向 自己 的 债 务 国 索债 , 被 美 国 断然 拒 英 却
绝 。英 国 只好 无 奈 同 意 : 不 论 从 它 的 债 务 国 收 回 多 少 债 “
款 , 将 如 数 偿 还 所 欠 美 国 的 债 务 , 息 由百 分 之 五 减 至百 都 利 分 之 三 点 五 。 l ” 观 整 个 2 ”3 “ 综 O年 代 , 为 债 务 问题 , 因 英 国 在 外 交 政策 上 频 频 受 制 于 美 国 , 时地美 国显 然 不会 错 过 这 一 天 赐 良机 。美 国充 分 利 用经 济
优 势 排 挤 法 国 攫 取 了 德 国赔 款 问 题 的领 导 权 , 为 以后 向 并 欧 洲 扩 张 铺平 了道 路 。这 使 得 英 国妄 图利 用 美 国而 成 为法 德 冲 突 的 仲裁 者 的 如意 算 盘 彻 底 落 空 。 战 后 英 国 沦 为美 国 的 主 要 债 务 国 , 在偿 还 战 争债 务 问
第2 8卷第 4期
Vo .2 .4 1 8 No
许 昌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XUCHANG UNI VERS T I Y
20 0 9年 第 4期
No .4,2 09 0
论2 O世 纪 2 0年代 英 国外 交政 策 的调整
李 杨 在
( 兰州 大学 历 史文化 学院 , 肃 兰州 7 0 2 ) 甘 3 0 0
题 上 , 国 不 得 不 忍 气 吞 声 , 美 国 马 首 是 瞻 。 12 英 唯 9 2年 英
大 英 帝 国赢 得 了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 也 因 这 次 战 争 而 却
“十年规则”论文: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研究
“十年规则”论文: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研究【中文摘要】军事与外交政策是实现国家战略的最主要手段,也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
本文选取了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间段,对处于“和平年代”的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一战以后,英国的战略思维发生了巨大转变,由此导致20年代的军事战略受制于“十年规则”,对欧政策徘徊于传统与现实之间。
基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英国在军事与对欧政策上的收缩并未在20年代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这种自我感觉上的良好又加深了英国决策者战略思维上的局限性。
然而,当30年代的国际局势在法西斯的威胁下日趋紧张时,英国自20年代形成的战略思维惯性最终演变成为人所熟知的“绥靖政策”。
【英文摘要】Military and foreign polic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national strategy which often ar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is paper, I choose a period of 1920s to organize the British military strategy and the European policy in the“era of peace”.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British strategic thinking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 and led to Military strategy subject to the“Ten-year Rule”. European Policy hovers between tradition and reality in 20s. Benefit from a favorable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 contraction of the British military and European policy in 20s did not have a direct negative impact. This kind of good feeling on the policy makersalso enhances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UK’s limitations. However, whe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become increasing tense under the threat of fascism in 30s, the British formationof the inertia of the strategic thinking since 20s eventually changed into the known“appeasement policy”.【关键词】”十年规则”军事战略对欧政策绥靖政策【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英文关键词】”Ten-year Rule” Military Strategy European policy Appeasement policy【目录】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研究中文摘要4-5Abstract5前言8-13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8-9二、学术史回顾9-11三、本文框架与主要内容11-12四、创新与不足12-13第一章 20 年代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形成的背景13-26第一节近代以来的英国对外政策13-18一、从“大陆均势”到“光辉孤立”13-15二、追求帝国的海外殖民战略15-17三、走向结盟的帝国战略17-18第二节一战后的英国18-26一、缓慢恢复的经济19-21二、社会心理的变化21-23三、“不对称”的战略地位23-24四、战略思维的改变24-26第二章 20 年代的英国军事战略26-43第一节“十年规则”26-29一、“十年规则”的出台与实施26-27二、“十年规则”的废除27-28三、“十年规则”的影响28-29第二节回归“帝国防御”的陆军战略29-32一、战后初期的英国陆军29-30二、洛迦诺公约后的英国陆军30-32第三节维持“一强标准”的皇家海军战略32-38一、战前的英国海军战略32-34二、战后初期的英国海军战略34-36三、华盛顿会议与英国海军战略的调整36-38第四节追求“一强标准”的皇家空军战略38-43一、皇家空军的初创与发展39-40二、20 年代的皇家空军建设40-43第三章 20 年代的英国对欧政策43-66第一节英国与德国赔款问题43-48一、英国在早期德国赔款上的态度43-45二、鲁尔危机期间的英国政策45-46三、英国与后期的赔款问题46-48第二节英国与欧洲安全问题48-56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洲安全的政策48-49二、英法安全协议49-52三、英国与日内瓦会议52-54四、英国与洛迦诺会议54-56第三节 20 年代英国对欧政策的特点56-60一、从对法让步到“扶徳抑法”56-58二、缺乏实力后盾的“纯粹外交”58-60第四节英国与战后的国联裁军60-66一、国联裁军的缘起及英国的态度60-61二、早期国联裁军活动中的英法分歧61-63三、国际裁军会议的召开与失败63-66第四章 20 年代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的影响66-77第一节对30 年代重整军备的影响66-72一、和平主义运动的影响66-68二、不受重视的陆军与“大陆义务”68-70三、经济与财政因素对重整军备的影响70-72第二节对30 年代外交政策的影响72-77一、30 年代中期踌躇的对德政策72-74二、互不信任的英法关系74-75三、走向绥靖政策75-77结束语77-78参考文献78-84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专著、论文84-85后记85-86。
如何理解英国传统外交政策
如何理解英国传统外交政策1.内容:大陆均势政策:又叫“光荣孤立”政策,是英国在欧洲推行的外交政策,那就是不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长期结盟,也不能容忍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称霸欧洲。
谁若称霸,就要联合别的国家挫败之。
2.表现: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有称霸欧洲之势,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就是为了阻止法国称霸。
拿破仑战争后,俄国有称霸欧洲之势,英国又联合法国与俄国对抗,终于在19世纪50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一举击溃沙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意欲重新瓜分世界,对英国威胁最大,英德矛盾成了帝国主义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与法俄结盟,对抗德国,投入了一战的厮杀中。
一战后,法国极欲彻底削弱德国,以实现称霸欧洲的野心,英国又弹起均势政策的老调,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为德国战后恢复和崛起开辟了道路。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的名言无疑是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形象诠释。
3.实质:大陆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其实质是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
为什么英德矛盾会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1.英德之间的争夺具有全局性。
当时法德矛盾主要在西欧;俄奥矛盾主要在巴尔干地区,都是区域性的。
英德矛盾则是全局性的全面争夺:在商品市场上,德国在欧洲与英国展开争夺;在殖民地问题上,德国的“赤道非洲帝国”计划与英国的“开罗——开普敦”计划尖锐对立,“三B铁路”是德国“向东方进军”的工具,是“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严重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范围:德国还通过扩充海军法案,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并在短期内使海军力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紧追英国之后。
2.英德矛盾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发展和演变。
随着英德矛盾的不断发展和突出,其它矛盾逐渐降居次要地位。
如英法在瓜分非洲问题上的尖锐矛盾,英国与俄国在伊朗、阿富汗、中国西藏等问题上的矛盾,都随着英德矛盾的上升而得到协调,并通过分别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而结成伙伴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领事保护机制改革_挑战与应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领事保护机制改革:挑战与应对夏莉萍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领事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外交部为此进行的改革。
英国领事保护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领事保护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公众对领事保护的期望值和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各界对领事保护事件的高度关注。
英国外交部领事保护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点:强化预防和应急机制、建立多部门参与和合作机制、强调发挥名誉领事和当地雇员的作用、规范领事协助标准。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保护海外公民权益的难题,英国领事保护机制改革中体现出来的以预防为主的工作重心、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方式、领事协助标准规范化等都不失为可以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增加了民众对外交的理解和支持,赋予外交工作新的特性并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外交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英国领事保护机制领事协助外交民主化自领事产生之日起,协助和保护海外本国国民一直是领事最重要的职责。
领事保护的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领事保护是指,当派遣国国民(包括法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在领区内受到违反国际法的不法行为的损害时,领馆或领事官员同领区当局交涉,以制止此种不法行为,恢复受害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对已受到的损害予以赔偿。
广义的领事保护还包括领馆和领事官员向派遣国国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协助。
①英国外交部为公民提供的领事服务分为两部分:颁发证件和为在海外遇到困难的公民提供协助。
公民在海外遇到的困难包括:被捕入狱、受到犯罪分子侵害、生病(心理或生理疾病)以及一些涉及人权的复杂情况,如儿童被绑架、3夏莉萍,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北京100037)。
①钱其琛主编:《世界外交大辞典》,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1215—1216页。
强制婚姻①或被判死刑等。
此外,领事协助还包括为公民提供旅行建议和应对危机事件,如自然灾害和恐怖活动等。
②这基本契合广义的领事保护的涵义。
试论英国财政部和外交部在远东政策上的分歧及影响
第37卷第5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V ol.37N o.5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0试论英国财政部和外交部在远东政策上的分歧及影响陈淑荣(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系,河北石家庄050035)摘要:1933年到1936年间,远东局势由于日本对中国的扩大侵略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远东地区的国际关系也随之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尤其是英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双方之间的关系逐渐走向紧张。
但是在英国国力已经衰落的背景下,在德国也向英国发起挑战的威胁下,如何处理好英日之间的关系以及英中关系,如何处理好更加尖锐的日中关系,并最终达到维护英国在远东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的目的,英国外交部和财政部在决策制定上产生了诸多矛盾和严重分歧,而这种矛盾和分歧深刻影响了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造成了这一时期的英国远东政策带有突出的犹豫不决和摇摆不定的特点,它们直接导致了李滋罗斯代表团在远东活动的失败,并更加刺激了日本政府的疯狂侵略,还使远东地区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英国;财政部;外交部;远东形势;政策分歧中图分类号:K56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10)04-0179-05作者简介:陈淑荣(1968-),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欧美近现代史。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略中国而导致的远东局势的变化,英国外交政策面临着新的考验,也决定了英国财政部必定会更多涉足外交政策的制定,这样英国外交部与财政部之间关于远东政策的分歧就难以避免了。
一、远东形势的变化与外交部、财政部对策(一)外交部对远东形势的认识1932年3月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成立,随后日本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内地。
1933年5月胁迫中国政府签订了5塘沽协定6,整个华北门户洞开,为日军进一步侵略提供了方便,这严重威胁到了英国在华利益。
浅析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外交
浅析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外交作者:丁倩逸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2期【摘要】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实力大为下降,为保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在外交策略上,英国根据自身利益和国际环境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周旋于各国之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这种并非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均势外交”很不幸地最终发展为毫无原则的绥靖政策,也并没有阻止其霸主地位的逐渐衰弱。
【关键词】20世纪20年代;英国;均势外交一1918年11月11日11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停火,这场震惊世界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这场世界大战给交战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英国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也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在战争年代,英国为战争支出了12,454,000,000英镑,相当于国家收入的44%。
i在这期间,英国国民财富损失1/4,商船损失70%。
ii同时为了平衡国际收支,英国卖掉了10%的海外资产并向美国举债,1919年英国欠美国债务已达850,000,000英镑,占美国对协约国贷款的45%,1921年失业率高达12.9%,整个20年代的失业率平均为10%左右。
iii此时的英国为保持其霸主地位,在外交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其灵活成熟的技巧在政策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变和重新选择,以符合自己的实际利益。
自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都铎王朝起,英国就在欧洲扮演起“仲裁者”的角色,经过30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英国均势外交的传统。
到70年代后,随着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和崛起,德国开始渐渐取代英国制衡者的地位,法俄等传统大国也逐渐强盛,此时欧洲格局的变化,英国均势外交随之进行了战略收缩,以自我选择的“光荣孤立”行之,从而更加具有灵活性。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实力更加下滑,“光荣孤立”也逐渐难以维继,最终以《英日同盟》、《英法条约》和《英俄条约》三个条约结束了其“光荣孤立”。
而无论是“光荣孤立”还是结盟都是均势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具体不同的战略和手段。
浅析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外交
一 战 后 美 国 拥 有 世 界 黄 金 储 备 的 4 0 % 占领 了 南 美 和 加 拿大 市 场 加 强 了 其 在 中 国 和 中近 东 市 场 上 的地位 英 国 的 政治 经 济 军 事 霸 权 在 全 球 范 围遭 到 美 国 的强 有 力 的 挑 战 在 这种 情 况 下 英 国 根 据 自己 的 利 益 需要 不 惜 疏 远 日本 与 美 国 合 作 建立 英 美友 好 关 系 正 如 英 国 的殖 民大 臣 温 斯顿 丘 吉 尔 所 言 少如 果 把 我们 的海 上 政 策 建 立 在 同 日本 联 合 起 来 反 对 美 国 的基 础 之 上 那 么 很 ” 19 2 1 年 1 2 月 1 3 日签 署 的 《 四国 公 约 》 难 想象 有 比 这更 糟 糕 的 政 策 了
。
·
,
」
。
,
,
。
·
,
。
·
,
同 时 为 了平 衡 国 际 收 支 期 间 英 国 国 民 财富损失 0 商船损失 7 0 % 的 海 外资 产 并 向美 国举 债 1 9 1 9 年英 国欠 美 国债 务 已 达 英 国卖 掉 了 1 85 0 P OO p OO 英 镑 占美 国 对协 约 国 贷款 的 4 5 % 1 9 2 1 年 失业 率高 达 2 乡% 整个 2 1 0 %左右 0 年 代 的失 业 率 平 均 为 1 此 时 的 英 国 为 保持 其 霸 主 地位 在 外 交 过 程 中 充 分 运 用 了 其灵 活 成 熟 的技 巧 在 政 策 上 做 出 了 一
,
,
“
”
,
。
,
“
”
、
“
” 。
“
”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英国三环外交政策是英国多年来追求的一种外交政策模式,它依赖于英国对三环国家的巩固及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建立,以确保英国的行动实现最大的利益。
该模式的核心概念是英国外交政策的“三环理念”。
即英国认为,为了确保英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中更好地位置,应重点关注其所在区域国家和国际议程涉及的国家,以及英国自身有关国家/地区之间关系的稳定。
随着冷战结束,英国重拾三环外交政策,企图去实现英国国家利益。
该政策首先遵循“英国优先”的原则,旨在促进英国的国家利益。
其次,强调“双边关系”,英国认为构建和维护双边合作有助于实现英国的国家利益。
此外,还重视“多边合作”,旨在促进地区间以及区域和国际间合作,利用金融、经济和贸易等手段加强英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三环外交政策包括向三环国家及其他外交目的地的定期访问,其目的在于建立和巩固双边关系。
英国总理常常访问欧洲国家,尤其是欧盟国家,以建立和巩固友好关系,增进经济发展、构建加强的欧洲意识并确保英国在欧洲的稳定。
此外,英国还与包括美国、自由贸易区国家和英联邦国家在内的其它国家/地区建立友好关系,以促进自身的政治利益。
另外,英国在实施三环外交政策时也重视多边合作,旨在建立国家间的合作,加强区域安全,增进经济发展,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秩序,并努力实现国际和平。
英国不仅积极参与欧盟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活动,而且也主动参与多边经济会谈,以及系列多边就服务贸易、投资、数字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举行的多边会议,以及系列区域性和全球性会议,以推动全球发展。
因此,英国实施三环外交政策的关键在于,重视“英国优先”的原则,积极建立和维护双边关系,积极参与多边合作,以及在由英国代表的G8/G20等多边机构中积极参与,以促进英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而这种做法,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有助于实现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方式。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特点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特点自17世纪以来,英国就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政治利益体,其外交政策常常以三环理论为指导,以维护其全球军事、政治和经济利益。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有一系列全球性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几个特点是:一是秉持实力外交思想。
英国的外交政策首先是建立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
英国政府认为,只有具备一定的实力才能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政治,以及外交手段和促进英国全球利益的实质行动。
二是支持民主国家。
英国一直重视和积极支持民主国家的实现,以及民主自由的发展。
英国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人权、自由和民主,并努力维护和平、安全和稳定。
英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民主,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改善其贫穷和劳动力贫困,促进和谐。
三是坚持贸易自由化。
自19世纪以来,英国一直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努力将全球贸易视为一种强大的经济引擎。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和发展本国贸易利益,尤其是参与全球贸易机制,通过开放贸易政策、贸易谈判和自由贸易协定等措施来建立全球贸易环境。
四是发展全球联系。
自20世纪以来,英国不断努力发展全球化的联系,以期促进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英国通过与新兴经济体的投资、贸易、研究合作等方式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并设立了一系列国际联盟,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和发展。
总之,英国三环外交政策首先是建立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其外交政策思想是秉持实力外交,重视民主和自由,支持贸易自由化,并发展全球联系的。
英国的这一传统外交政策在当今时代仍保持其有效性,在维护其全球军事、政治和经济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英国和平外交政策及其意义
定 ,历 时 四年三 个 多月 的第 一 次世 界大 战 以协约 国 的胜 利 而告 终 。怎样 安排 战后 的世 界呢 ?所谓 安排 战后 的世界 实 则是 战胜 国如 何分 赃和 怎样 维 护世 界秩序 。为此 1 9 1 9年 1月 l 8 日至 6月 2 8 日,战胜 国在 巴黎 近郊 的凡 尔 赛 宫召 开 巴黎 和会 ,会议 以解 决 战后 的分赃 、反苏 、建立 战后 帝 国
遏 制俄 国革命影 响 的“ 防疫 地带 ” ; 4 、 通过 提供 军 需援 助和 派遣 军 事使 团来干 涉 苏俄 革命 。 但 1 9 2 0 年底俄 国粉碎 了协 约 国的三 次武装 干 涉 ,巩 固 了苏 维埃政 权 。l 9 2 2年 1 0月,日本 也被 驱逐 出了 苏俄 国土 ,苏俄 进入 了社会 主 义改 造和 建设 时期 。也正 是 以英法 为首 的协 议 国干涉 苏俄 革 命 的彻 j 失败 ,导致 2 0世 纪 2 0年代 英 国逐渐 利 用 国际联 盟 的集体 原 则和和 平 决策 来维 护英 国 的外交 利 益 , 由于到 2 0世 纪 3 0年代 ,日、意 、德 三 国在世 界不 同的地 区侵 略和 占领挑 战 了英 法 的 国际利 益 ,最 终 导致第 次世界 大 战 的爆 发 ,给人 类 带来 了 巨大灾 难 。
一
起 ,构 成 的战后 帝 国主义在 欧 洲 、西 亚和 非洲 国 际新秩 序 的总称 。这些 条约 共 同点涉 及对 它们
的军事 限制 、割 让领土 和 赔款 等 。最 后 ,还有 涉 及俄 罗 斯 的 问题 ,主要 有 : 1 、战胜 国列 强继 续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是英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外交政策,旨在改善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促进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的核心思想是,英国应该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三个
地区建立外交关系,以提高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英国政府认为,英国应该在欧洲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以促进欧洲的经济发展和政
治稳定;在美洲,英国应该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以促进英美之间的经
济合作;在亚洲,英国应该加强与中国、日本等国家的关系,以促进
英国在亚洲的经济发展。
英国政府在实施三环外交政策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
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首先,英国政府加强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并加入欧盟;其次,英国政府加强了与美国的
关系,发展了英美经济合作;最后,英国政府加强了与中国、日本等
亚洲国家的关系,促进了英国在亚洲的经济发展。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的实施,使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得到了显著
提高。
英国政府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三个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促进了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英国政府还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三个地区建立了英国文化中心,以推广英国文化,增进英
国与其他国家的友谊。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的实施,使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得到了显著
提高,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政府将继
续加强与欧洲、美洲和亚洲三个地区的关系,以促进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浅析20世纪20-30年代英国的欧洲政策
作者: 姚娜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版物刊名: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0-8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英国;20世纪初;对欧政策
摘要:20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渐由世界一等强国沦入二流国家的行列。
有鉴于此,英国审时度势,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在对欧洲其它国家奉行的外交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幅度的调整。
英国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转而实行从传统的"扶德抑法"到"协调法德"再到寻求英德和解下的"绥靖政策"。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对外政策的调整非但没有开创外交新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负责任的重要国家形象,反而导致向法西斯势力妥协退让,一步步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
英国近现代外交演变
英国近现代外交演变-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英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渊源1.均势外交传统概念:由于人们已经把近现代西方历史的开端定在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这时正值英国的都铎王朝(Tutor dynasty)。
这既是近代欧洲国家体系孕育生发,也是英国主权国家形成确立的重要时期。
对于英国近代均势外交(Balance of Power Diplomacy)传统源头的探寻,也理应定格于此。
都铎王朝的君主们,面对欧陆诸强逐鹿争雄的局面,为这个国家“度身定制”了这样的角色:成为一个欧陆大棋局的天然平衡者。
均势外交具有极大的弹性,能够确保作为维持平衡的一方,左右逢源而位居不败之地,这也是对外政策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均势外交政策对于英国而言,包含两方面的政策取向:其一是所谓的“光荣孤立”(Splendid Isolation)政策。
“孤立”的要义并非“隔绝”,而是英国不订立约束自己行动的同盟条约,更不承诺为此承担军事义务,只是在欧陆诸强的力量对比势态趋于平衡时,放任其展开激烈角逐而不加干涉。
从这个意义上讲,“孤立”政策更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一种“责任有限”政策,或者是一种保持行动自由的政策。
这使得“八百余年来英国本土未曾受过外敌的蹂躏……”。
其二是以结盟,分而治之,操纵等为重要手段的干预政策。
这种政策定位意味着,当欧陆诸强间的力量对比天平发生倾斜并出现一国独大的趋势时,作为平衡者的英国绝不会袖手旁观,重新促成力量平衡,以防欧洲大陆内部崛起一个足以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强权。
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由于欧洲大陆的力量均衡总是被打破,英国外交从保持均势的需要出发,频繁地变换结盟对象,甚至不惜与昔日的敌手缔结同盟协定。
马克思对此曾做过深刻的揭露:“英国大臣们即使在打仗期间,以及在有关战争的一些问题上,都是同敌人勾结在一起的。
”如此翻云覆雨而朝秦暮楚,罔顾信誉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尽显英国外交为求己利、摆弄均势的恣意妄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整个世纪,英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以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对欧洲大陆采取均势政策。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英国外交政策的走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战后英国面临复杂的决策环境:既要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又要抑制法国过于强盛;既要在远东与渐露锋芒的日本周旋,又要警惕实力猛增的美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还要抵制苏联“共产主义”的蔓延。
于是英国审时度势,在年代采20取了扶德抑法、联美反日、警惕美国、排斥苏联的外交政策。
这一外交政策的实质仍然是坚持“均势”这一传统目标,不过世纪年代英国的均势外交已2020由欧洲大陆转向世界,从“实力外交”转向“纯粹外交”。
世纪年代英国在欧洲实行了扶德抑2020法、排斥苏联的均势外交政策。
即在欧洲保留一个不被肢解的德国来西抑法国东抵苏联;支持意大利,巴尔干国家,打击法国在东欧的势力,以保持法德势力均衡;建立反苏统一战线,遏制苏俄“共产主义”的扩张。
年巴黎会议失败,这标志着英法关系由“诚1923恳的协约”走上了“诚恳的决裂”。
鲁尔危机爆发后,英国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式的声明,迫使法国同意用协商的办法解决赔款问题。
年英国又通过签1925订《洛迦诺公约》剥夺了法国对德国单独制裁的权力,促使法国的盟国因得不到足够的安全保障而产生了与法国的离心倾向,法国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受到严重破坏。
年由英国控制的国联吸收德国为会员1926国,这标志着德国已经摆脱掉战败国的身份,重新成为欧洲大国之一,这是英国扶德抑法政策的突出表现。
为了抵制苏俄“共产主义”的影响,在整个20年代,由英国主持召开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签订的一系列重要条约均把苏朕排斥在外。
只有在英国对苏俄有贸易需求而召开的热那亚会议上,苏俄才获得了一个讲话的机会,但这次会议并未改变英国联合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反对苏俄、孤立苏俄的外交政策。
《拉巴洛条约》的签订使苏俄找到了打破反苏统一战线的突破口,这是英国始料未及的。
英国被迫于 1924年承认苏联,但苏联只是获得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权利和进行贸易往来的机会,在整个年代,苏20联并未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其应有的大国作用,而是被排斥在国际事务之外,由英法控制的国联直到年才接收苏联为成员国。
1934世纪年代,英国在远东实行了联美反日的2020外交政策。
一战后,美日为了争夺中国在远东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在华利益。
英国面对美日的进逼,又迫于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只得在调整其远东外交政策时考虑与美合作。
正如斯托里所说“如果提出在日美之间进行直接选择的问题,普遍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只作一个回答,那就是美国”。
[1](P14)年月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向美192775二○○二年克山师专学报No.4第四期Journal of Keshan Teachers College 2002 1国驻英大使哈维提出建议,希望美国总统首倡以解决远东太平洋问题和裁军问题为目的的国际会议。
[2](P14)英国要求美国出面邀请召开国际会议这一事实本身便说明了英国在远东势力的衰落。
它在远东已无力单独对付昔日的盟友,不得不借助美国的力量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早在华盛顿会议召开以前,英国的殖民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就认为,必须把同日本的联盟牺牲掉,以换取美国的让步。
他说“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
”[3](P221)于是,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四国公约》成了英日同盟的葬礼。
在海军军备问题上,英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与英对等和与日为:的标准。
而《九53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确定了以美国长期以来坚持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列强侵华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这是英国放弃在中国“划分范围”政策与美联合打击日本在华优势的重要举措。
20世纪年代中后期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20基本上维持了华盛顿会议所确定的格局。
世纪年代,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经济最强2020大的国家。
面对经济实力强盛的美国,原世界霸主英国不得不警惕美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在美国因未能达到控制国联的目的而拒绝参加国联后,英国趁机利用美国对国联的不参与,不合作态度,发挥英国在国联中的优势地位,以国联的名义对国际事务指手画脚,提高自身的政治威信,使国联成为“英国外交的附属物”,维护和巩固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也对日本作出了一定让步,特别是在建立海军基地方面,使日本在新加坡以北的水域占有绝对优势。
《四国条约》的签订也使日本获得了在国际上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这不能不说英国有利用日本牵制美国之嫌,是英国在远东地区对均势政策的灵活应用。
世纪年代,英国全球战略的主要目标2020是维持既得利益。
正如英国外交部一份备忘录所指出的“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切,或者更多一些,我们唯一的目标是保持我们所有的东西并平平安安过日子”。
[4](P381)因此英国采取纯粹外交的目的就是在英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的前提下,利用外交活动推行均势政策,尽量避免消耗英国实力和破坏现行秩序的战争的爆发,稳固英国业已动摇的世界霸主地位。
这是英国自身实力与雄心冲突的表现和结果。
世纪年代英国在全球采取扶德抑法、联美2020反日、排斥苏联、警惕美国的“纯粹外交”政策的首要原因就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国家间产生了新的力量对比。
一战后,英国作为战胜国,既可以获得战争赔款,又可以参与瓜分战败国的殖民地。
“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英国)又从原德属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攫取了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增加了260万人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300 [5](P370)一战后,英国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军队遍布欧洲、西亚和北非。
它仍然可以支配殖民帝国的巨大财富,仍然是欧洲盟国的债权国,仍然有突出的政治影响力。
但英国因参战而付出的代价也是惊心动魄的。
一战期间,英帝国“死伤和失踪共约326万人……,损毁船舶万吨,占商船的%以80070上,……因敌人的行动而损失的船舶和货物的价值计亿镑……英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急剧变化……7.5大战使英、美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颠倒了过来,英国从美国的债权国变为美国的债务国。
伦敦不再是世界惟一的金融中心。
英镑的稳定地位发生了动摇。
”[6](P694)英国被迫放弃了“双强标准”的海上优势,承认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力量之比为::,英国盘踞了 553长达年之久的海上霸主地位丧失。
英国的决策者250们既认识到了英国的实力已今非昔比,也深知英国的优势所在,因此他们决定利用其政治威望来掩盖其实力削弱的现实,企图通过均势外交来巩固其世界霸权。
英国在欧洲历来采取“扶强抑弱”的均势政策。
按英国人的想法,弱国如能得到扶助,强国如能得到抑制,就可以实现欧洲各国间的力量均衡,欧洲就不会出现霸主,英国就能把持欧洲事务,控制欧洲大陆。
一战后,德、法实力对比的变化使英国在其均势原则的指导下采取了扶德抑法的外交政策。
德国的经济因一战而濒临破产的边缘。
“……从至1913 1918年,工业生产下降了,……农业总收获量在43%1914至年间比至年间减少了以上… 1918 1909 1913 1/3…”。
[7](P6)德国政府为了筹措战费大力增加税收,强行推销国债,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阶级矛盾急剧激化。
《凡尔赛和约》的签署更是火上浇油。
一战后的德国面临政治、经济双重危机,处于崩溃的边缘。
它已不再是英国在欧洲的主要敌手,取而代之的是欲称霸欧洲的法国。
法国在一战中也元气大伤。
“战争期间全国损失达亿法郎,年的工业产量只是战前的20001919 2,农产品产量只是战前的,法国欠美国57%60%38亿美元,欠英国亿英镑。
”6.5[8](P506)尽管如此,法国仍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是欧洲军事上的最大强国。
它还占领着包括莱茵河左岸地区、多瑙河流域、巴尔干地区和中近东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带。
军事战略上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法国在经济、财政上的弱点。
因此,一战后法国的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保证自身安全,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
法国的称霸野心必然与以保持欧洲均势为圭臬的英国产生尖锐冲突,英法矛盾成为一战后欧洲的主要矛盾。
英国的外交政策因此由战前的扶法抑德转向战后的扶德抑法。
英国认为,“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整体,欧洲就能够或多或少保持均势。
一旦德国分崩离析,这种均势必然消失;而法国则可依赖它的军队和它的军事同盟,继续无可置疑地保持住军事和政治优势。
”[9]而且扶德抑法还可以使德国成为抵制苏联“共产主义”向欧洲渗透的前沿阵地,可谓一箭双雕。
一战期间,美国利用交战国对军火、粮食和其他物资的紧迫需要,谋取暴利,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力量急剧膨胀,开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美国的工业总产值由战前的亿美元增加到亿美239620元。
国民收入在年为亿美元,超过欧洲各19223208国国民收入的总和。
……美国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还占领了南美和加拿大市场,加强了在中国40和中近东市场上的地位。
”[10](P56)但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同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还不相称,美国的海军吨位和战斗力还落后于英国,也没有英国那样布满全世界的海军基地,美国开赴欧洲的远征军与法军实力也相距甚远。
因此美国在年之后还不1920能凭借自己的实力与英法分庭抗礼,但它对英国的霸主地位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英国必须警惕美国的称霸野心。
日本在一战中发了横财,经济力量迅猛增长,成为欧洲许多国家的债权国。
它乘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之机,在亚太地区大肆扩张,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并妄图通过“二十一条”变整个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从而形成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优势。
日本的扩张损害了英美在远东的利益,英国出于对美国的财政依赖,乘机利用美日冲突,把“扶弱抑强”的均势原则应用到了远东地区,采取了联美反日的外交政策。
一战后英国国内浓厚的和平麻痹思想是英国采取扶德抑法、联美反日、排斥苏联、警惕美国这一外交政策的主观原因。
一战结束后,英国决策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这场大灾难归罪于战前的“现实政治”外交原则,转而青睐理想主义外交,即通过法律手段和合作性外交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对于大多数英国人来说,维护和平主义意味着避免任何导致战争的政策!”[9](P59)作为一战艰难的获胜者,英国不可能轻易忘记战争给英国带来的灾难、损失和心理上的创伤。
于是,和平主义、反战主义、理想主义思潮在英国取得巴黎和会的成功后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影响和作用着政府,使年代英国的一切军备计划都成20了可笑的事,任何外交活动都以避免触发战争为前提。
“英国认为新的国际秩序应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而这两种机制也是理想主义的两大支柱:其一,进一步完善国际法,以法治乱,保持世界局势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