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债市场及其做市商制度研究
日本金融考察报告
日本金融考察报告
日本金融考察报告:
日本经济目前处于经济复苏阶段,当前保持着高速增长,GDP也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其GDP相对于去年增长4.7%。
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也有所上升,同比增长3.0%。
日本股市持续走强,日经225指数较去年上涨14.2%,截至目前仍保持高位。
随着经济复苏的加快,外国投资者不断涌入日本市场,带来了很多利好,助推了日本股市的持续走强。
日本政府还积极推进金融业改革,推动进一步放宽贷款限制,以刺激经济增长,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并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监督。
另外,日本银行业也在积极推动日本金融风险定量管理框架的改革,以更好地管理金融风险。
日本政府也加大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控制金融市场风险的政策。
总体而言,日本金融体系稳定,股市持续走强,政府的改革措施积极有效,整体金融市场处于较强的状态。
日本金融系统有望继续稳定发展,成为亚洲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日本金融知识点
日本金融知识点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和创新的金融市场之一,其金融体系和知识点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些日本金融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日本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特点。
1.日本金融机构日本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其中,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作为日本央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其他重要的金融机构包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和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等。
2.日本股市日本股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
东京证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是日本主要的股票交易所,也是全球排名前几位的交易所之一。
日本股市的指数有日经225指数(Nikkei 225)和东证指数(TOPIX)等。
投资者可以通过股票经纪人或证券公司进行股票交易。
3.日本债券市场日本债券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之一。
日本政府债券(JGBs)是日本债券市场的核心产品,也是全球债券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
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或证券公司购买和交易日本政府债券。
4.日本外汇市场日本外汇市场是全球最活跃的外汇市场之一。
日本的货币是日元(JPY),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外汇市场主要集中在东京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外汇经纪人或银行进行外汇交易。
5.日本金融监管日本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包括金融厅(Financial Services Agency)和日本证券交易所等。
金融厅负责监管金融机构的运营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日本证券交易所负责监管股票市场和证券交易所的运作。
这些机构的监管措施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至关重要。
6.日本金融创新日本金融市场一直致力于金融创新,以提高市场效率和便利性。
近年来,一些新兴技术如区块链和人工智能被引入日本金融市场,以改进交易和结算系统、增强风险管理等方面。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原因分析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原因分析1. 引言1.1 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概述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是指日本央行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稳定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利率水平的目的。
这一政策始于2013年,是日本政府为应对长期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量化宽松政策的核心在于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推动经济活动,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提振整个经济体系。
该政策也会导致国内货币贬值,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方式包括购买国债、购买其他金融资产,以及维持短期利率水平等措施。
这些举措旨在提高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的储备金并刺激信贷活动,从而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刺激通货膨胀水平,提高就业率和生产活动水平。
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具体效果,并探讨实施该政策的原因。
2. 正文2.1 政策目的与实施方式政策目的与实施方式是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核心。
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和其他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增长。
实施方式包括央行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设定短期政府债券的利率水平为零,并设定甚至为负的长期政府债券利率,以及通过量化措施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
日本央行还通过与政府合作,制定长期经济增长战略和结构性改革措施来支持量化宽松政策的执行。
通过这些方式,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成功实现了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和提振通货膨胀等目标,对日本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2.2 量化宽松政策效果分析日本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政策旨在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通货膨胀率。
在对该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活动。
日本货币交易管理制度
日本货币交易管理制度一、日本的货币体系日本的货币体系主要由日本银行和财务省共同管理。
日本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财务省则负责监督和管理银行业务、控制货币供应和汇率等。
此外,日本还设立了金融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金融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和维护金融秩序。
二、日本的货币政策日本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货币供应管理、利率调控和外汇政策等。
货币供应管理是指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汇率等。
利率调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货币供求关系和经济活动。
外汇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干预汇市、维护汇率稳定来促进国际贸易和外汇储备。
三、日本的货币交易监管日本的货币交易监管主要包括货币流通管理、外汇管理和金融犯罪打击等。
货币流通管理是指日本银行通过发行货币、管理支付系统、监督金融机构来保障货币流通畅通和金融稳定。
外汇管理是指财务省通过设立外汇管理法、管理外汇市场、监管跨境资金流动来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和汇率稳定。
金融犯罪打击是指警方、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打击洗钱、非法交易、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
四、日本的货币交易制度日本的货币交易制度主要包括货币发行、支付结算、银行业监管和金融风险管理等。
货币发行是指日本银行负责发行纸币和硬币,维护货币供应平衡。
支付结算是指银行负责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促进资金流转和贸易活动。
银行业监管是指金融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银行业务,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充足率监管来预防金融危机和保障银行安全。
五、日本的货币政策调整日本的货币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宽松货币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等。
宽松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减少利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活动和抑制通货膨胀;紧缩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来稳定通货膨胀和控制经济泡沫。
日本政府根据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等因素来调整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六、日本的货币交易市场日本的货币交易市场主要包括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
浅析日本公司治理结构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浅析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权力与责任在各公司机构之中分配状况的安排,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公司的权力是如何划分的;这些权力如何在公司的各机构中分配。
其目的在于明确地确定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
按投资者行使权力的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在模式上可分为外部操纵模式和内部操纵模式两种。
外部操纵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以美、英两国为代表,又名英美法系型公司治理结构〔也有人称之为新古典式公司治理模型〕。
这种模式的要紧特点,是公司股权对比分散,持股人对公司的直截了当操纵和治理的能力极为有限,但在资本市场兴盛股票流淌性好的情况下,大多数股东可通过市场交易即借助股票市场来形成对公司行为的约束和对代理人的选择。
内部操纵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德国、日本两国为代表,又名大陆法系型公司治理结构。
这种模式的要紧特点,是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尤其是存在公司之间相互持股和银行对公司大比例持股的现象,对股票市场的依靠性较小。
本文通过对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寻出日本公司治理结构中值得我国借鉴的方面,以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提供依据。
一、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开展、形成与特点〔一〕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1.战前单边治理模式 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进进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随后走上工业化道路。
当代日本公司治理模式脱胎于其前身——财阀集团或家族企业集团。
日本企业最初也以业主制和合伙制为主,工业化改变了企业制度和企业惯例。
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出现了一些非正式的股份公司,1893年的一般公司法和六年后生效的商法促进了日本股份公司开展。
进进20世纪,所谓财阀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开始在日本兴起,公司合并也大量出现,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日本财阀在经济中发扬了强有力的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往常,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是典型的“资本雇佣劳动〞式单边治理模式,资本所有者拥有全部的公司所有权。
经理人员和一般职员一样,为了寻求更高的薪金和更好的时机而频繁地从一家公司转到另一家公司,他们通常按照契约规定进行工作。
我国债券市场开放历程、日韩开放经验及政策建议
我国债券市场开放历程、日韩开放经验及政策建议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是指放宽或取消对市场参与者在债券市场对外活动中的限制。
本文重点回顾了我国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对日本、韩国债券市场开放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主要历程(一)2005-2009年,债券市场尝试开放阶段。
《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5号公布)明确了境外主体在境内发债的资格条件、申请流程、信息披露标准、资金用途管理、外汇管理等事项。
2005年10月,世界银行集团下属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分别获准在境内债券市场上发行规模为11.3亿元和1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
这一阶段的政策较严格,发行主体类型严格限制为国际开发机构,在外汇管理方面规定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中国境内项目。
(二)2010-2015年,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配套的规模化开放阶段。
主体方面,“规模化”引入境外投资者。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0〕217号)明确允许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并规定了相关境外投资者的准入管理、交易方式和托管结算方式。
201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3〕69号),允许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发合格投资者资格及国家外汇管理局核批投资额度的合格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三)2015年至今,配合SDR要求走向全面开放阶段。
2016年人民币正式纳入SDR篮子,对债券市场的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债券市场逐步走向“全面开放”阶段。
2016年3月,人民银行第3号公告,将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范围拓宽至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取消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限制,进一步简化准入备案流程。
日本货币政策
一、日本数量宽松型的货币政策效果分析(一)背景日本在90 年代初资产泡沫破灭后陷入长期经济萧条,尽管日本央行于90 年代末已经将利率降至0,但经济平均增长率仍显著下滑,物价亦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如图1。
图1 日本90年代末陷入流动性陷阱自1999年2月起,为应付经济停滞和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日本银行采取了所谓“量的缓和”措施,自从实施零利率政策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使日本经济有所复苏,向恢复性过渡。
GDP增长率由1999年的0.6%上升到2000年的2.8%。
消费物价指数、通货紧缩势头明显在减弱,通货紧缩不应再是货币政策关注的焦点。
此外,日本银行认为零利率政策是一种“非常状态下的非常措施”,如果长期实行零利率政策,既不利于金融发挥正常作用,长期采用零利率这种超常规的极端政策实际等于完全丧失利率杠杆的效用;也不利于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应尽快解除。
基于以上理由,日本银行认为解除零利率政策的条件已经成熟。
而与日本银行相比,日本政府对经济复苏的判断却极其谨慎。
尽管政府持反对态度,日本银行还是于2000年8月做出了解除零利率政策的决定1,将银行同业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由0.03%上调至0.25%。
但是,出乎日本银行的预料,进入2001年后日本经济恢复的内外环境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在明显恶化。
物价指数降至-0.7,GDP增长率到2002年降至0.3%,日经平均股价跌破13000日元大关,银行的自有资本损失剧增,企业设备投资减少。
日本经济面临着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颇为相似的状况,以不良债权为背景的金融不安再度趋强,金融、经济危机再燃的可能性急剧高涨。
(二)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的货币政策1、景气起伏期(2000—2001):从紧缩到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受当时美国IT泡沫破灭的影响,终于导致日本经济再次跌入谷底。
2000年、2001年消费物价指数降幅增大,分别达到-0.5%和-1.0%,2001年GDP增长率降至-0.8%。
日本担保体系研究
日本担保体系研究担保体系是指一种金融制度,通过担保来降低信贷风险,促进金融资源的流通。
担保体系在金融领域中非常重要,对于金融机构和个人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日本,担保体系也是非常完善的。
日本的担保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组织。
中央政府层面主要有日本财务省、日本银行和金融服务局等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担保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监管。
地方政府层面则通过地方担保协会,为当地的小型企业和个人提供担保服务。
私人组织则是指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在日本,担保机构主要是由地方担保协会和商业银行组成的。
地方担保协会是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主要为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商业银行则通过提供企业信贷产品来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运营,同时也可以提供担保服务。
日本的担保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分级管理:日本的担保体系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组织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机构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协同的担保体系。
第二,多元化机构:日本的担保机构不仅包括地方担保协会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有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如日本担保协会等。
这样的多元化机构构成了一个相互补充的担保体系。
风险共担:日本的担保机构不仅提供担保服务,还承担一定的风险。
当借款人出现违约时,担保机构将根据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可以确保借款人和贷款机构的利益。
第四,监管严格:日本的担保体系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担保机构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业务,同时还要接受政府的定期监督和检查,确保其业务安全、规范。
日本的担保体系在金融风控和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担保机构的参与,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机会,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担保体系的完善对于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本国债管理和国债市场介绍
日本国债管理和国债市场介绍财政部国库司3月25日,首届中日财长对话会议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我司就国库业务与日本财务省理财局进行了交流,重点了解了日本国债管理及国债风险、国债市场发展沿革等情况。
日本管理国债的经验对今后做好我国国债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国债市场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国债管理和国债风险(一)国债管理。
日本国债管理主要由财务省理财局负责。
在国债发行上,财务省与日本银行密切配合,财务省决定国债的发行数量、发行时间和发行条件等,日本银行作为财政代理机构,代表财务省进行国债拍卖和债务偿还。
国债二级市场由财务省与金融监督厅1共同负责监督管理,交易行为受《商法典》、《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和《附担保公司债券信托法》等法律的规范。
(二)国债风险。
近十几年来,日本的国债余额及国债负担率直线上升(见图一)。
2005年底,日本的国债余额为626.4万亿日元,国债负担率为105.3%,远高于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60%的标准。
根据日本内阁府2005年12月发布的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日本政府将被迫投入更多的资金用1金融监督厅1997年以前隶属于大藏省,1997年后独立出来。
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是金融监督厅的下属机构,具体负责证券交易的监管。
于社会福利,加之借贷成本的上升,预计日本在未来6年内的国债发行将增长49%,国债负担率将达到145%。
数据来源:《Guide to Japanese Government Bonds 2005》,《Debt Management Report 2005》。
由于日本国债风险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2年,穆迪信用评级公司连续四次下调了日本国债的信用级别。
2002年5月,更是将日本国债的信用评级从Aa3下调两级到A2。
由于日本国债利率较低,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为扩大海外投资者基础,自2005年1月起,日本政府开始进行环球海外路演,对国债进行海外推介。
日本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经验借鉴
日本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经验借鉴论文摘要:日本金融体系采用了以银行为主导的模式,其公司债券市场在80年代后期开始快速发展。
本文对日本公司债券市场历程、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经验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公司债券问题经验一、日本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简史1、日本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在20世纪30年代前,日本市场公司债券的发行很少,只有公共事业公司等一些不太有倒闭可能的发行人被允许发行信用债券。
并且即使发行人破产,承销银行也会按面值购回债券,所以当时的公司债券基本上不存在信用风险,市场规模也非常小。
30年代大萧条带来债券违约率的增长,承销银行难以继续接管债务。
1938年日本修订《商业法》(Commercial Law),确立了强制担保条款,要求债券发行人在发行债券时以土地或房产作抵押。
二战后,日本财政部和日本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债券发行的管制,通过对债券发行资格进行管理来对投资者进行保护。
首先对发行人的财务状况作出要求,发行额上限不超过公司的资本额;其次债券的发行必须要有完全的担保,并且只有“信托银行”(Trustee Banks)才能提供担保;第三利用评级的方式确定发行资格和发行金额:合格的债券发行人分为AA、A、BB、B四级,债券发行金额按所评信用等级来确定。
当时由于实行利率管制,即使具有较高信用等级的公司,也难以得到发行利率上的优惠,导致很多公司一直以来只能以银行贷款作为融资途径,或寻求在纽约、伦敦等海外市场发债。
当时活跃在公司债券市场的主要是NTT(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JR(Japan Railways)等国有性质或公共事业类公司。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些公司的债券余额占到公司债券市场余额的99%(Karp, Edward W., and Koike, Akira,1990)。
在国外市场,1992财年之前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债的规模一直超过了国内市场的债券融资额。
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述评
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述评庄玉友(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2006年日本通过了修改证券交易法的两项重要法律,将证券交易法更名为《金融商品交易法》。
金融商品交易法为证券投资者提供了总括、横断性的保护,构筑了结构灵活、公正透明的法制框架,加强了对不公正交易行为的惩罚力度。
考察日本这次修法过程和内容,可以为我国金融法制的建设与完善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总括化横断化作者简介:庄玉友,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法、日本金融法、证券法。
中图分类号:DF438.7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In 2006, Japan promulgated two acts on amending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law. New Japanese securities exchange law was named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exchange law, which provided a blank and traversal protection for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vestors and built up the legal frame with flexible structure, fairness and transparency. Japanese financial legislations give us some useful hints.Keywords: Japanese, financial instruments exchange law, a blank and traversal protection, flexible structure引言2006年6月7日,日本第164次国会(常会)通过了《部分改正证券交易法等的法律》1(以下简称“证交法等改正法”)和《伴随<部分改正证券交易法等的法律>实施而整备相关法律之法律》2(以下简称“证交法整备法”),并于同年6月14日公布。
日本有没有外汇管理制度
日本有没有外汇管理制度
外汇市场的监管
在日本,外汇市场的监管主要由日本金融厅(Japanese Ministry of Finance)负责。
日本
金融厅是日本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同时也负责外汇市场的监
管工作。
该部门对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交易活动进行严格监管,以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和交易的合法性。
外汇交易的规定
在日本,外汇交易的规定由日本金融厅制定并实施。
在日本,只有经过授权的金融机构才能从事外汇交易业务,而且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遵守严格的外汇交易规定。
此外,在日本,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参与外汇交易,但是必须在经过授权的外汇经纪商处开设外汇交易账户,并遵守相关规定。
外汇交易报告的要求
在日本,外汇交易的报告要求由日本金融厅制定并实施。
根据相关规定,参与外汇交易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必须向日本金融厅报告其外汇交易的情况,包括交易金额、交易
对象、交易时间等等。
通过及时、准确地报告外汇交易,日本金融厅可以更好地监控外汇市场的情况,确保市场的稳定和交易的安全。
总结
综上所述,日本有一套成熟的外汇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国内外汇交易的顺畅和安全。
这个制度涉及了许多方面,包括外汇市场的监管、外汇交易的规定、外汇交易报告的要求等等。
日本的外汇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维护日本国内外汇市场的稳定和安全,也有助于保护投资
者的权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随着外汇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外汇交易活动的不断增加,日本的外汇管理制度也将不断完善和提升,以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境外市场国债期权做市商制度研究
境外市场国债期权做市商制度研究于 鑫期货和期权是风险管理体系的两大支柱。
我国自2013年起逐步上市5年期、10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国债期货市场的利率风险管理功能得到各方的一致认可。
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市场对国债期权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
从国际市场来看,国债期权产品合约较多、流动性较为分散,由做市商为产品提供报价,促进了国债期权市场的发展,做市商制度建设为国债期权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文将系统地梳理和比较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的国债期权做市商制度1,以期为我国建设和发展国债期权市场提供有益借鉴。
境外市场国债期权做市商制度概况(一)做市商制度的主要模式从境外市场国债期权做市商制度的基本框架来看,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在交易所层面对做市商的权利和义务做出通用性规定,同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部分产品层面明确对做市商的额外要求,并通过交易所与做市商签订的双边协议来体现,这种模式以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和日本交易所集团(JPX)为代表。
第二种是逐渐弱化交易所层面对做市商的规定,侧重在产品层面对做市商进行各项考核和激励,以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为代表。
(二)做市商业务管理的一般原则境外市场对国债期权做市商的业务管理主要体现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做市业务与其他业务隔离。
交易所要求做市商申请单独的交易编码或账户开展做市业务。
二是非公开信息限制。
做市商不得以任何方式获取或持有相同或相关市场上其他参与人的非公开订单信息。
相同或相关市场是指做市产品所在的市场以及与做市产品相关的期货、期权和互换市场。
三是做市商应接受监管。
做市商应允许交易所对其做市行为进行监控,并根据监管部门及交易所的要求提交相应材料,以确保其做市行为符合做市要求。
境外市场国债期权做市商的做市义务境外市场国债期权做市商的做市义务主要体现为按照交易所的要求对指定产品进行报价的义务。
做市报价主要分为持续报价和回应报价两种方式。
日本理财知识点总结大全
日本理财知识点总结大全在日本,理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人们非常注重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财务,以实现财务目标。
因此,了解日本的理财知识点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将从日本的投资市场、金融制度、税收政策以及个人理财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日本的投资市场1. 日本股市日本股市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之一。
东京证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简称TSE)是日本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市公司包括日本一线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
同时,日本还有一些其他的股票交易市场,如大阪证券交易所(Osaka Exchange),日本第二大股票交易市场。
2. 日本债券市场日本的债券市场规模巨大,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之一。
日本政府债券(JGBs)是日本债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行量巨大,市场参与者众多。
此外,日本的公司债券、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也在市场上有一定规模。
3. 日本的外汇市场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之一,东京外汇市场以其巨大的交易量和流动性而闻名。
与全球其他外汇市场相比,东京外汇市场在亚洲时区是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大多数外汇交易商在日本都设有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
第二部分:日本的金融制度1. 日本的金融监管体系日本的金融监管由多个机构共同负责,主要包括日本银行、金融厅、金融服务厅等。
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金融厅是日本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金融服务厅主要负责保险业务和金融服务的监管。
2. 日本的金融机构日本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日本的银行业是日本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信用协会等。
日本的保险业也有较大规模,主要包括寿险、财产险等。
3. 日本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本的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市场参与者多样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的规则与制度也比较完备。
日本公债资料
日本是世界上典型的单一制国家,其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其历史已经长达200 多年。
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券有两种类型:一种债券由地方政府直接发行,称为地方公债;另一种债券由地方公营企业发行、地方政府担保,称为地方公营企业债券。
这两种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体层级。
缺少自治权力的日本地方政府,原本不能通过发行地方公共债券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二战后修订的宪法中写入了允许地方自治的内容,才标志着地方政府开始拥有了债券融资权力,并由此逐渐发展成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
日本实行的是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市町村的三级政府管理体制,根据日本《宪法》《地方自治法》《地方公债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授权,只要符合其他法律条件,任何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均享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权力。
日本地方公债的发行方式经历了从严格审批制向协商制的变化。
在2006 年日本分权化改革之前,日本地方公债的发行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地方政府不能独立发行公债,只有在上级政府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发行债券。
2006 年,日本地方公债发行改成了协商制。
根据财政收入和实际公债费比率的不同百分比,对地方政府发行民间资金类地方债进行协议和授权。
这样,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具有不同程度的证券发行权利。
2.举债规模。
依据《地方政府财政健全化法》规定,为了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日本中央政府引入了一系列的风险预警指标,并依据地方政府的财力不同制定不同的数值。
当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符合各项指标时,才可以进行政府债券发行。
一旦地方政府的某一指标突破限额,那么中央就会责令地方政府进行财政重组,并最终使指标符合规定。
对于进入财政再生阶段的地方政府,除为了灾害重建可以发债外,不得再发新债。
3.资金用途。
日本历来重视对地方公债资金使用方向的管理,并在《地方自治法》第九章第二、三、四节对地方政府的预算、收入、支出作出规定,第九章第七节对地方政府的现金及有价证券作出规定。
日本财政金融改革下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
浅析日本财政金融改革下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摘要:在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政府破产这一在中国人难以想象的话题,开始逐渐为国人和学术界所讨论和研究,而与主权债务相比,地方政府的债务并不为人们所关注。
日本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其正经历着深刻的财政金融改革,而其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本文将重点关注日本的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下,日本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最新情况,以期为中国日益深化的财政金融改革提供给参考。
关键词:日本财政金融改革地方政府债券协商制和目前的中国相似,过去日本地方政府的债务(公开发行债券)都有日本中央政府的隐含担保,因此债券利率都相同,债务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也处于较低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容易过度开支并过度借款,同时,放款人对地方政府信用状况会疏于监管,使得中央政府负担较重。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中央政府计划将地方政府融资行为逐步市场化。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隐含担和行政监管将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财政预算内部约束及市场外部约束。
一、基本情况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券,最早可追溯到明治初年。
1879年,日本确立了“举借地方政府债必须通过议会决定”的原则,从此开始了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历程。
日本地方政府在医疗、教育、公用设施方面承担着较大的职能,因此其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约60%,超出了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过去,日本地方债券主要是由中央政府资金支持或者是向本国金融机构私募发行,公开发行的数量很少。
1999年进行地方分权改革后,日本中央政府资金支持比例不断下降,而公开发行债券数量和比例均有所提高。
目前,地方政府债券收入是日本地方财政收入的第三大来源,近十年来其占到日本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保持在10%—20%的水平,总体债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张,日本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1993年的约4000亿美元扩张为2010年末的约2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地方债券市场。
日本国债市场及其做市商制度研究
日本国债市场及其做市商制度研究包香明近年来,日本已成为全球发行国债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国债发行规模上甚至超过了美国,其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也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虽然日本国债负担率远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但是,日本国债市场不仅具有庞大的规模,而且拥有良好的流动性,从市场运行的角度看,其运行机制值得关注。
本文拟对日本国债市场及其做市商制度作一个粗浅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能有所借鉴。
一、日本国债市场发展状况(一)历史简要回顾日本的国债最早出现在1868年(明治初年),但是在二战以后,日本国债市场曾一度萎缩甚至消失。
由于1947年日本通过的《财政法》中原则上禁止了发行赤字国债,在1965年之前,日本政府没有发行过长期国债,仅发行过数量非常有限的短期政府债券和特别减税国债。
1965年,由于经济的萧条,日本政府在战后首次发行了长期性的建设国债。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低速增长时期,日本政府经济增长,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大量发行赤字国债,使国债市场得以迅速发展,并于2000年首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发行规模最大的国债市场。
按照日本政府的设想,发行国债可以促进经济走出萧条,其作用机制是:发行国债—扩大支出—刺激需求—经济复苏—税收自然增加—偿还国债—恢复财政平衡。
但是,从后来的实际发展趋势来看,依存于国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按预期的方向发展下去。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政府就开始主张降低财政对国债的依存度,以期“重建财政”,但是每年的预算仍然要以国债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泡沫经济期间(1987-1991年),日本政府对国债的依存度有所下降,但随即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经济日益进入萧条时期,日本国债发行又开始大幅增长。
为了刺激经济景气,1992年开始实施刺激经济对策,其后,扩张性财政政策为历届政府纷纷效仿,短短的10多年日本国债年发行额就已高达140多万亿日元。
2003年末,日本国债余额已经达到539.82万亿日元,占GDP 的98.28%,远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欧盟国家规定的60%的国债负担率警戒线,庞大的国债规模日益成为日本政府的负担。
日本商贸调研报告
日本商贸调研报告
根据对日本商贸市场的调研,以下是我们的分析和观察:
1. 日本经济概况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
进的科技水平。
截至目前,日本仍然是全球重要的贸易国家和投资目的地。
2. 日本商业环境
日本的商业环境相对复杂,企业设立和运营的法规和程序繁琐。
然而,日本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经济改革和吸引外国投资,为外商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3. 日本消费市场
日本消费市场庞大且多样化,消费者对质量和创新有较高要求。
尽管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日本仍然是全球消费品、奢侈品和高端技术产品的重要市场。
4. 日本对外贸易
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贸易国家,出口和进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等。
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中国、美国和欧盟等。
5. 日本投资环境
日本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减税措施。
外国投资者在日本的主要领域包括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
然而,尽管日本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外国投资者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6. 日本创新和科技发展
日本一直以来都在科技创新和研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企业在汽车、电子、机械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此外,日本政府也在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发展。
总结:
尽管日本商贸市场具有一定的挑战,但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先进的制造技术为国际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随着日本政府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日本商贸市场将继续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贸易合作。
日本证券市场的主要法规有哪些?
会员的规定,关于证券交易规则及其活动管理的规定,关于证券业务纠纷的调解及裁决的规定,关于违反证券交易法⾏为的处罚规定。
为实施证券交易法,⽇本还制定许多补充规则,⽐较重要的包括: (1)关于流通证券上市的通知的政府条例: (2)关于募集或发⾏外国政府债券的登记等事项的政府条例; (3)关于募集或发⾏外国投资信托债券的登记等事项的政府条例: (4)关于证券认购要约的登记等事项的政府条例: (5)关于证券公司的政府条例; (6)证券公司资信可靠的标准: (7)关于证券交易所的政府条例; (8)基于稳定周转⽬的⽽进⾏的证券交易的登记: (9)关于证券卖空的规定: (10)关于全权委托的证券交易账⽬的规则: (11)关于财务报表审计证明的规则。
除此之外,⽇本其他有关证券交易的法律还有:《商法典》、《民法典》、《证券投资信托法》、《担保债券信托法》、《外汇和外贸管理法》、《外国证券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中央总库和清算法》。
下⾯主要就前五项法律作简单介绍。
(1)《商法典》制定于l899年,迄今已历经数⼗次修订。
《商法典》主要对⽇本公司的组成和管理,股票和债券的发⾏以及外国公司的某些活动进⾏了规定。
此外,还包括关于管理机关的责任、股东和债权⼈利益的保护以及公⽰的要求、⽆担保债券等内容。
(2)《民法典》制定于l896年,该法典主要是契约法部分涉及证券交易的⼀些内容。
(3)《证券投资信托法》和《担保债券信托法》,是⽇本资本市场⽐较重要的两个法律。
⽇本证券投资信托的类型,限制在该法许可的范围之内。
(4)《担保债券信托法》颁布于20世纪初,旨在⿎励⽇本公司发⾏国外担保债券,但实际上也适⽤于⽇本公司发⾏国内债券。
(5)《外汇和外贸管理法》是在1967年以后,⽇本的国际证券交易⽇趋活跃。
东京证券交易所于l970年加⼊证券交易所国际联盟。
⽇本政府于l971年颁布了旨在管理外国证券公司的法规——《外汇和外贸控制法》,这就是《外汇和外贸管理法》的前⾝。
(整理)投资论道:来自日本证券行业的启示
证券行业在“轻资产”模式转型“重资产”的大背景下,证券公司债务融资解决了“重资产”模式下的资金来源、股票质押式回购等“类贷款”业务解决了“重资产”模式下的项目来源。
目前国内证券行业已进入到“重资产”模式下的杠杆提升阶段,roe中长期趋势将继续向上。
一、结论目前,市场上对境外证券行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
这得益于美国市场高度透明、资料数据易得、发育成熟度高,使得大多研究及启示源于此。
但事实上,英美的市场机制与我国证券市场背景差异较大。
作为二战后兴起的发达国家,日本与我国一样是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中日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更多共性,且都有显著区别于英美证券市场的特点。
研究日本证券业无疑是对行业发展及带来的相关投资机会一次重要补充。
二、行业高速发展形成与我国相似背景二战之前,日本的证券行业被家族式财阀所垄断,投资大众的参与度不高,证券市场并不发达。
二战后,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日本的证券行业在自由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张。
(一)日本证券业具有严格管制的历史并形成多层次市场日本金融业发展史与我国相似地方在于:在发展初期严格管制,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控制能力的增强,政府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同时不忘强调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这期间,多层次市场也随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形成适合本国国情的结构。
券商在市场中的业务内容和地位也获得提增。
日本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但时间数据显示:直接融资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直接融资占比正得到加强,这与我国近年情况一致。
日本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分为三类:全国性、地方性和场外交易市场,其中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为日本最大的三个证券交易所。
传统的主板市场为第1部和第2部,第1部的上市标准非常严格,一般需上市的公司先被指定为第2部品种,上市后满足一定标准才能转到第2部。
金融大爆炸后,新兴市场的融资需求彰显,证券投资对象也转向高风险企业。
类似我国“新三板”,1999年东交所创立了“MOTHERS”,它不设定收入大小等标准,为有成长希望的新兴产业从证券市场融资提供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国债市场及其做市商制度研究包香明近年来,日本已成为全球发行国债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国债发行规模上甚至超过了美国,其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也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虽然日本国债负担率远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但是,日本国债市场不仅具有庞大的规模,而且拥有良好的流动性,从市场运行的角度看,其运行机制值得关注。
本文拟对日本国债市场及其做市商制度作一个粗浅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能有所借鉴。
一、日本国债市场发展状况(一)历史简要回顾日本的国债最早出现在1868年(明治初年),但是在二战以后,日本国债市场曾一度萎缩甚至消失。
由于1947年日本通过的《财政法》中原则上禁止了发行赤字国债,在1965年之前,日本政府没有发行过长期国债,仅发行过数量非常有限的短期政府债券和特别减税国债。
1965年,由于经济的萧条,日本政府在战后首次发行了长期性的建设国债。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低速增长时期,日本政府经济增长,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大量发行赤字国债,使国债市场得以迅速发展,并于2000年首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发行规模最大的国债市场。
按照日本政府的设想,发行国债可以促进经济走出萧条,其作用机制是:发行国债—扩大支出—刺激需求—经济复苏—税收自然增加—偿还国债—恢复财政平衡。
但是,从后来的实际发展趋势来看,依存于国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按预期的方向发展下去。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政府就开始主张降低财政对国债的依存度,以期“重建财政”,但是每年的预算仍然要以国债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泡沫经济期间(1987-1991年),日本政府对国债的依存度有所下降,但随即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经济日益进入萧条时期,日本国债发行又开始大幅增长。
为了刺激经济景气,1992年开始实施刺激经济对策,其后,扩张性财政政策为历届政府纷纷效仿,短短的10多年日本国债年发行额就已高达140多万亿日元。
2003年末,日本国债余额已经达到539.82万亿日元,占GDP的98.28%,远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欧盟国家规定的60%的国债负担率警戒线,庞大的国债规模日益成为日本政府的负担。
(二)市场整体规模日本国债发行量在近十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从2000年开始,日本国债的发行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债发行国。
2003年,我国共发行国债6283.4亿元人民币,按年底套算汇率计算,约折759.17亿美元;日本共发行国债141.42万亿日元,约折13201.56亿美元,是我国发行量的17.39倍。
2004财年日本计划发行国债162.34万亿日元,比2003年实际发行增加了15%。
与此同时,日本国债余额也持续增长,每年增幅在10%-15%之间,净增35至62万亿日元。
2003年,日本国债余额为539.82万亿日元,比上年增加了35.56万亿日元。
日本政府国债余额表日本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2003年已接近100%,而我国的国债负担率为18%。
按2003年底的套算汇率计算,日本国债余额从2000年开始已超过美国,并且差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三)国债基本发行制度国债是日本金融市场上最为普遍的一种金融产品,日本国债类型繁多,发行方式多样,发行的规律性也很强。
具体如下:1、国债类型一般可按期限和融资目的对日本国债进行分类:(1)根据期限的长短,目前日本国债分为六类:短期债(6月和1年的国库券),中期债(2年和5年债券),长期债(10年债券),超长期债(15年、20年和30年债券),储蓄债(JBGs for Individual Investors)和通货膨胀指数债券。
短期债以贴现方式发行,即发行价格低于债券面值,不支付利息,到期时按照面值赎回。
中期债、长期债、超长期债——除15年期浮动利率债券外,均是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每半年附息一次。
15年期浮动利率债券和储蓄债按照一定的规则确定利率,通货膨胀指数债券的本金与CPI指数相关。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国债,例如1988年8月发过3年期的固定利率国债,2000年9月发过5年期贴现国债,2001年1月发过4年期固定利率国债,2001年3月发过6年期固定利率,2002年11月发过3年期贴现国债,但是,此后没有再发行过上述类型的国债。
日本国债类型A*:短期仅向公司(包括信托单位)发行,储蓄债仅向个人发售,通胀指数债仅向金融机构发行。
B*:15年期浮动利率国债的利率以10年期固定利率国债的利率为基准。
C*:增发时,通常采用价格招标(2)按融资目的分,日本国债可分为四类:建设国债、赤字国债,偿债国债和财政贷款资金特别账户(FILP)国债。
建设国债用于公共工程的建设,其规模须经国会批准;赤字国债用于弥补公共工程建设之外的财政赤字,其规模须经国会批准;偿债国债用于偿还到期国债,由于日本国会只管国债余额,偿债国债的发行规模不会增加国债余额,因此其规模不须经国会批准;FILP国债用于筹集财政贷款基金所需的资金,与前两类国债相比,其偿还资金并非来源于税收,而是来源于财政贷款资金支持的特殊公司。
2003财年,日本发行上述四类国债的规模分别为:6.42万亿日元,30.03万亿日元,74.97万亿日元,30.01万亿日元。
2、发行方式大体来说,日本国债发行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向市场发行(offering for the market),二是向公共部门发行(offering for the public sector)。
(1)向市场招标发行向市场招标发行方式进一步还可划分为公开招标和承销团承销两种方式,日本国债发行中最常用的是公开招标方式。
A.公开招标(无基本承销额)在发行日本国债时,招标分为价格招标和收益率招标,15年期浮动利率国债、30年期固定利率国债和通货膨胀国债采用荷兰式收益率招标,其余的国债均采用价格招标。
在发行2年期和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时,考虑到中小投资者的投标额通常比大投资者的投标额要小,为确保中小投资者能购买到该类国债,大约有计划发行额的10%被用于非竞争性招标,每一个投资者在一定限额内进行任购,价格按竞争性招标的加权平均价格来确定。
非竞争性招标也适用于承销团承销的10年期固定利率国债。
此外,为提高国债的流动性,财务省于2001年3月开始采取增发方式发行国债。
在增发情况下,到付息时即使持有期不足六个月,财务省也按六个月付息,为此,增发时购买者被要求支付即将取得的超额利息。
B.承销团承销(有基本承销额)目前,承销团承销方式仅适用于10年期固定利率国债。
每次发行10年期固定利率国债时,85%的发行额通过竞争性价格招标和非竞争招标方式由承销团承销,剩余的15%由承销团按固定的比例进行认购,价格为竞争性价格招标确定的加权平均中标价格。
如果承销团成员未能完成承销任务,那么他们将按照固定比例对剩余的国债进行认购。
从1966年开始,日本国债发行就开始采用承销团承销方式,其中的固定认购比例逐步减少,由1966年的100%,减少到1990年的40%,再到2004年的15%。
(2)向公共部门发行向公共部门发行属于定向募集,包括向邮政部门、日本银行、邮政储蓄、养老基金和财政贷款资金等。
3、一级市场对话机制为了便于与市场参与者和投资人交换意见,财务省建立了国债市场会议和国债市场投资者会议两个对话机制。
(1)国债市场会议为了完善国债市场,确保市场稳定,自2000年9月以来,财务省已经组织召开了10次国债市场会议。
会议成员资格每半年确定一次,主要依据是前六个月各机构国债交易量和承销量所占的份额(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超长期债券的1%,短期债券的0.5%)。
(2)国债市场投资者会议为了直接与投资者进行持续的交流,从2002年4月开始,财务省建立了国债市场投资者会议制度,每年大约举行4次会议,包括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如银行、寿险公司等。
(3)引入顾问团2004年10月以后,财务省还计划建立顾问团,针对国债管理政策等问题与非政府部门专家进行沟通。
(四)市场交易情况日本国债二级市场十分活跃,其交易量占整个日本债券二级市场交易量的95%。
国债二级市场在日本证券市场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1、交易场所日本国债二级市场可分为交易所市场和OTC市场。
OTC市场是日本国债市场的主体,从日本证券交易商协会(JSDA)2003年的统计来看,OTC市场的交易量占据99%以上,这充分反映了债券市场属于场外大宗交易市场这一的特点。
目前,2年期、5年期、10年期、20年期和30年期固定利率国债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但交易所市场的交易量不足1%,2000年以来,交易所市场的交易量不到1万亿日元。
日本国债年度交易量2、国债流动性从国债的流动性看,日本国债市场保持了良好的流动性。
近年来,虽然面对日本经济低迷、债市交易量相对萎缩,并且债券余额持续快速膨胀这样的状况,但日本国债市场就国债周转率这一指标而言,仍然保持在7这一较高的水平上。
国债市场周转率单位:万亿日元3、报价机制一般来说,在OTC市场上成交价格是交易双方通过谈判确定的。
但是,为了增强OTC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确保在OTC市场中国债的公平交易, JSDA在制定的《公平交易准则》(Fair Business Practice Regulation)中规定,将于每个营业日日终公布当天国债交易的参考价格(或收益率),供交易时参考,该参考价格来自于JSDA的报价成员(Designated Reporting Members)。
4、国债结算1997年以前,日本国债交易的结算周期是“T+3”,即在交易达成之后的第三个营业日办理结算。
经过努力,自2003年1月份开始,日本启用了一套新的国债簿记结算系统,实现了国债的完全无纸化,建立了实时全额结算(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RTGS)系统,结算周期缩短了,提高了结算效率。
国债的交收和资金的结算,通过日本银行的BOJ-NET系统完成。
在BOJ-NET系统下,实现了券款对付(DVP)。
2003年10月,市场参与者共同组建了日本国债清算公司(JGBCC),负责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净额清算,预计2005年5月该公司能投入运营。
(五)市场管理机构从日本国债的管理来看,日本财务省负责决定发行国债的相关条款,还本付息,以及国债的认证和登记。
日本银行受财务省委托对国债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发行时组织招投标和收取发行款项,到期时进行还本付息。
1999年,日本财务省的银行局与证券局统合为“金融局”,负责企划及制定法案,银行法、证券法的修改、订定都放入企划立案的范畴。
日本《证券与交易法》(Securities and Exchange Law)第68条第2款明确规定, JSDA是日本政府授权的唯一一家证券业管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