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医内科学—咳嗽
《景岳全书·咳嗽》中,首次执简驭繁地把咳嗽归纳为 外感、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 理过程,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
在分类上,有繁有简,明李挻以因分证,《医学入门》 曰咳嗽诸证,有风嗽、寒嗽、湿嗽、热嗽、郁嗽、劳 嗽、食积嗽、气嗽、痰嗽、干嗽、血嗽、酒嗽、久嗽、 夜嗽、天行嗽共15种;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纲 挈领提出咳嗽一证,“诸家立治太繁、以余观之,止 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以后医 家多拥景岳之说,如叶天士亦云“咳嗽一证,有外感 内伤之分,阴阳虚实之别。”
在病机上,《医贯》指出咳嗽与肺脾肾的关系, 并强调肾的重要。提出“金实不鸣,金破亦不 鸣”。《医学入门》提出咳嗽与瘀血的关系, 云“瘀血则喉间常有腥气……肺胀满,即痰与 瘀血碍气”。《医门法律》提出秋燥之说,制 清燥救肺汤治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喘逆。
在辨证上,明戴复庵曰“风寒嗽者,鼻塞声重 恶寒;火嗽者有声少痰面赤;劳嗽者,盗汗出 多做寒热,肺胀嗽者,动则喘窒重;湿嗽者嗽 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张景岳曰:“外感 之嗽其来暴;内伤之嗽其来徐。”清张璐曰 “一嗽痰即出者,脾湿胜而痰滑也。连嗽十数 声,痰不即出者,肺燥胜而痰涩也。”这些至 今辨证时仍在沿用。
在治疗上,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有咳为气逆, 嗽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因甚多,不离乎肺脏为患,若 因于风者,辛平解之;因于寒者,辛温散之,因于暑 者,当与微辛微凉,苦降淡渗;因于湿者,有兼风、 兼寒、兼热之不同,以理肺治胃为主;若因秋燥,则 喻氏之义最精;因于火者,以甘寒为主。至于内因为 病,有刚亢之威、木扣而金鸣者,当清金制木,佐以 揉肝入络;若土虚而不生金,真气无所禀摄者,有甘 凉,甘温二法。又因水虚痰泛,元海竭而诸气上冲者, 则有金水双收,阴阳并补之治,或大剂滋镇摄,保固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ZY/T001.1-94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原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本原则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旳病证名、诊断根据、证候分类、疗效评估。
本原则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估,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旳诊断根据、证候分类、疗效评估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重要临床体现。
2.1诊断根据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估治愈:症状消失。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旳诊断根据、证候分类、疗效评估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重要症状旳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根据3. 1.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中医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医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指由外邪袭肺,肺失宣肃而致咳嗽的病症。
其长期不愈者为慢性咳嗽。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
3.1.1 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3.1.2 好发于冬春季节。
3.1.3 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于、湿性罗音。
3.1.4 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2 证候分类
3.2.1 风寒袭肺: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
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
苔薄白,脉浮紧。
3.2.2 风热犯肺: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3.2.3 痰热壅肺: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2.4 痰湿蕴肺: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下发热。
苔白腻,脉滑。
3.2.5 肺气亏虚:咳声无力,痰白清稀,面色淡白,体弱多汗,易于感冒。
舌淡,脉无力。
3.2.6 肺阴亏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咳声嘶哑,手足心热。
舌红苔少,脉细数。
3.3 疗效评定
3.3.1 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罗音消失。
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
3.3.2 好转:咳嗽减轻。
呼吸音清晰,痰减少。
3.3.3 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第一节咳嗽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证候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已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述了气候变化、六气影响及肺可以致咳嗽,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了肺脏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对咳嗽的症状按脏腑进行分类,分为肺咳、心咳、胃咳、膀胱咳等,并指出了证候转归和治疗原则。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拟出了不少治疗咳嗽行之有效的方剂,还体现了对咳嗽进行辨证论治的思想。
隋《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在《内经》脏腑咳的基础上,又论述了风咳、寒咳等不同咳嗽的临床证候。
唐宋时期,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收集了许多治疗咳嗽的方剂。
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明医杂著》指出咳嗽“治法须分新久虚实”,至此咳嗽的理论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际。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病证的一个症状。
本节是讨论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病因病机】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病邪。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均是病邪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咳嗽诊断及治疗1
诊断:咳嗽
辨证分型: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去知母、陈皮或千 金苇茎汤加味:鱼腥草、海蛤壳、葶 苈子、瓜蒌皮、花粉
眼睛容不下一粒砂土安全来不得半点 马虎。2 0.12.15 20.12.1 5Tuesd ay , December 15, 2020 杜绝不良思想,发扬优质精神。08:09:3808:0 9:3808:0912/15 /2020 8:09:38 AM 作业精神:,第一次做对,次次都做 对。20. 12.1508 :09:380 8:09De c-2015 -Dec-2 0 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08:09:3808 :09:380 8:09Tu esday , December 15, 2020 提供优质的产品,是回报客户最好的 方法。2 0.12.15 20.12.1 508:09:3808:0 9:38De cember 15, 2020 质量做得好,错漏自然少。2020年12 月15日 上午8时 9分20. 12.1520 .12.15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2020 年12月1 5日星 期二上 午8时9 分38秒0 8:09:38 20.12.1 5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 体推进 。2020 年12月 上午8时 9分20. 12.1508 :09Dec ember 15, 2020 要想产品销得好,产品质量最重要。2 020年1 2月15 日星期 二8时9 分38秒0 8:09:38 15 December 2020 尽职——是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午8时 9分38 秒上午8 时9分0 8:09:38 20.12.1 5 爱护公物,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共 同发展 。20.12. 1520.1 2.1508:0908:09 :3808:0 9:38De c-20 安全是生产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2 020年1 2月15 日星期 二8时9 分38秒 Tuesday , December 15, 2020 质量好上好,教育不可少。20.12.1520 20年12 月15日 星期二 8时9分 38秒20 .12.15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中华人民共及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咳嗽
(2)体征:本病早期多无体征,急性发作期有时在肺底部可听到湿性和干性啰
音,为散在性,咳嗽后可以减少或消失。喘息型慢支在咳嗽或深吸气后可听到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哮鸣音持续时间较长,不易完全消失。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检查:可见两下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
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亦可无明显异常。 血常规:WBC及N比值增高,常见于慢支急性发作期和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时;M增多可见于喘息型患者。 痰液检查:痰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涂片中并可见大量N、破坏的杯状细胞,喘息型者M较。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嗽中医辩证分型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ppt课件
(四)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 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五)咳嗽的转归及预后。 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者较为缠绵。因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燥伤肺津,久则肺阴亏耗,成为内伤阴虚肺燥之咳嗽。 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难取速效。痰湿咳嗽之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出现痰从寒化为饮,病延及肾的转归,表现为“寒饮伏肺”或“肺气虚寒”证候,成为痰饮,咳喘。至于肺阴亏虚咳嗽,虽然初起轻微,但如延误失治,则往往逐渐加重,成为劳损。 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导致肺、脾、肾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血淤互结而演变成为肺胀
3、风燥伤肺证 (1)症状: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 兼症: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 苔脉: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2)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3)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方药:桑杏汤加减 。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小青龙汤分析: 外寒 里饮 君 麻黄\发散风寒 臣 干姜\温肺化饮 桂枝/宣肺平喘化饮 细辛/助君药散寒 佐 白芍:和营养血,制约麻桂, 佐 五味子 敛肺,防肺气耗散半夏,和胃 以防发汗太过 止呕,止咳化痰 佐使 甘草:理气和中,调和诸药
7——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实用实用标准ZY/T001[1].1-94
目录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4风温肺热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肺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6肺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咯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8悬饮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6)9喘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10哮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8)11胃脘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9)12噎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0)13呕吐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1)14吐血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2)15便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16痢疾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17泄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18黄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6)19水臌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20便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21紫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22湿温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9)23霍乱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0)24中暑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1)25疟疾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2)26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3)28钩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7)29丝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行效评定 (27)30蛔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8)31蛲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9)32胸痹心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0)33心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34不寐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35自汗、盗汗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36郁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3)37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38狂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39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40头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6)41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7)42痿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8)43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9)44水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0)45消渴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1)46热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2)47石淋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3)48乳糜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4)49癃闭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4)50阳痿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5)51遗精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6)52风湿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53尪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54骨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8)55 肌痹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9)二、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5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52)2 内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2)3 外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3)4 混合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4)5 肛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4)6 肛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5)7 肛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5)8 脱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6)9 悬珠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7)10 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8)11 骶尾部囊肿窦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8)12 息肉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9)13 肛门直肠狭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9)14 肛门失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0)15 直肠前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1)16 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1)17 肛门湿疡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行效评定 (62)18 锁肛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3)三、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6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64)2 针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4)3 胞生痰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5)4 睑弦赤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5)5 眼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6)6 风赤疮痍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67)7 沙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7)8 目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8)10 胞虚如球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0)11 上胞下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0)12 胞轮振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1)13 冷泪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2)14 漏睛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2)15 暴风客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3)16 天行赤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4)17 时复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4)18 神水将枯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5)19 金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6)20 火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7)21 聚星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7)22 凝脂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8)23 花翳白陷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9)24 混睛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0)25 风轮赤豆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26 疳积上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27 血翳包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2)28 宿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3)29 瞳回神紧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3)30 黄液上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4)31 血灌瞳神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5)32 绿风内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5)33 圆翳内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6)34 云雾移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行效评定 (87)35 视瞻昏渺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8)36 视直如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9)37 暴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9)39 高风雀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4)40 能近怯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5)41 目偏视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5)42 辘轳转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6)43 眉棱骨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7)44 鹘眼凝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7)45 突起睛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8)46 振胞瘀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9)47 物损真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9)四、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0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01)2 耳胀、耳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1)3 脓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医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评定标准档
中医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中医科诊疗规范
中医科诊疗规范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29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3. 2.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2.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 2.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3.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淡嫩,苔白,脉弱。
3.3疗效评定3.3.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3.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2喘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9.1诊断依据9.1.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1.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证候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气失宣,则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见恶寒无汗,发热头痛。
寒伤皮毛,外束肌腠,故全身酸痛。
风寒阻于肺络,津液凝聚为痰,故痰白清稀。
本证以起病急,咳嗽声重浊,咽痒,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证候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不爽,鼻流浊涕。
风热之邪客肺,腠理开泄,见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
风热之邪灼津伤液炼液为痰,故痰黄粘稠,不易咳出。
本证以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为特征。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2.内伤咳嗽(1)痰热咳嗽证候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
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证候分析:肝热心火素蕴,炼液成痰,逆乘于肺,或外感之邪化火入里,灼津生痰,故见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咳出,甚则喉间痰鸣。
气火上升,肺气不宣,心火亢盛,故发热口渴,烦躁不宁。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则大便干结。
本证以咯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为辨证要点。
治疗清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2)痰湿咳嗽证候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漉漉,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从脾生,上渍于肺,痰阻肺络,故见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
痰阻气道,则喉间痰声辘辘。
痰湿内停,气失宣展,则胸闷,神乏困倦。
湿浊困脾,脾失运化,故纳呆。
本证以痰多壅盛,色白而稀为辨证要点。
治法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3)气虚咳嗽证候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中医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
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
好转: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
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三、泄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泄泻是由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而致大便次数增多的疾病。如病久不愈,常可导致疳症。
3.夹惊:兼见惊惕惊叫,甚至惊厥。舌尖红,脉弦数。
疗效评定
治愈:体温正常,各种症状消失。
好转:体温正常,各种症状均减轻。
未愈:发热不退或增高,鼻塞流涕及兼症未改善或加重。
二、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肺炎喘嗽由外邪犯肺,邪壅肺气而见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为主症的疾病。若正虚邪恋,可迁延难愈。常见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迁延性肺炎。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5.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轮状病毒等。
6.重症腹泻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证候分类
1.伤食泻: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
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2.风寒泻: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风热犯表: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稠涕,咳嗽,咽
红。或目赤流泪,烦热口渴。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高热不退,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头痛,倦怠,泛恶,鼻塞
流涕,咳嗽。舌尖红,苔白腻,脉数。
兼证:
1.夹痰:兼有咳嗽,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浮滑。
2.夹食:兼有腹胀,不思乳食,或伴呕吐,口中气秽,大便溏臭或秘结。舌苔垢或黄厚,脉滑。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治愈:症状消失。
2.3.2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
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
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3. 2.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2.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 2.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3.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淡嫩,苔白,脉弱。
3.3疗效评定
3.3.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3.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