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咳嗽得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就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得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
1.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高。
3。
1。
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
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3. 2.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3。
2。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 2.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3。
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淡嫩,苔白,脉弱、3、3疗效评定3.3。
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3。
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
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2喘病得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喘病就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她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9。
1诊断依据9.1.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眩晕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眩晕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眩晕:好:血压稳定,无眩晕,肢体麻木。
较好:血压、眩晕症状较前缓解。
一般:血压升高,眩晕,动则加剧。
差:血压持续上升.眩晕.动则加剧.呕吐、视
物模糊、语言塞涩、肢体麻木。
头痛:好:血压稳定,无头痛症状。
较好:头痛发作频率、时间、程度较前缓解,日常活动多数不受限。
一般:头痛发作时,卧床休息,影响日常活动。
差:头痛发作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卧床不起。
心悸气短:好: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无心悸气短。
较好:略感心悸气短,增加休息,起床活动。
一般:动则心悸、气短,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差:心悸气短,绝对卧床休息。
呕吐流涎:好:无恶心、呕吐。
较好:改变体位时,较少出现恶心、呕吐。
一般:改变体位,易出现恶心、呕吐。
差:呕吐剧烈,不能进食。
眩晕综合征诊断标准
眩晕综合征诊断标准眩晕综合征(VertigoSyndrome)是一种以头晕为主要症状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而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对病人的治疗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诊断标准1.观检查在客观检查阶段,医生首先会和病人沟通,以了解病人病情,之后进行整体检查,其中要包括视力检查、耳鼻咽喉检查、心血管检查、神经肌肉检查和神经检查等。
在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 临床检查对于眩晕综合征的临床检查,包括血象检查、血常规检查、电解质检查、内分泌检查、肝脏功能检查、肾脏功能检查、脑影像学检查等。
3.断检查对于眩晕综合征,常用的诊断检查有眩晕试验、视觉脉应激试验、眩晕评分试验、眩晕变化量检查、眩晕潜伏时间测定等。
二、诊断方法1.史通过收集病人的既往病史,获得病人的症状发病时间、发病频率、症状持续时间和其他潜在诱因,以及病人过去治疗经历等等,可以为进一步诊断带来重要参考。
2.学图像学检查如MRI、CT等医学图像学检查可以轻松获得病情信息,进一步判定出病人的病灶部位和病灶扩散范围,并可以清晰显示出眩晕综合征的具体表现和演变规律。
3.他检查另外,应根据病人情况,还可以选择做其他检查,如正常体温检查、电脑化耳聋测试、静脉血液检查等,更加准确地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并制定出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1. 传统治疗眩晕综合征的传统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药治疗和行为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可以用来控制病情。
2.术治疗若以上治疗方案均无效,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医生会在经过充分诊断和病例评估后,决定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以治疗眩晕综合征。
四、预防措施1.强身体锻炼为了预防眩晕综合征,要加强身体锻炼,坚持每天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强化心血管系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患上眩晕综合征的风险。
2.食调养此外,还应该调整饮食,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肥腻的食物,多喝水,平时可以适当进行精神放松,以免受到精神刺激。
眩晕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常识
眩晕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常识《伤寒论》是《内经》的重要篇章之一,其中提到一些关于眩晕病的辨证治疗方法,如通过调理肝气、补益脾胃等来治疗眩晕。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其中收录很多医疗方剂,包括一些用于治疗眩晕病的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参附汤等。
《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医学经典,其中也有关于眩晕病的记录和治疗方法,如草药方剂桃仁承气汤等。
眩晕病的治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所以在进行治疗时,还需要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诊断。
眩晕病的中医认知中医治疗眩晕病主要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治、针灸、推拿按摩、气功锻炼等。
同时,中医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因等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
眩晕病的中医辨证1. 肝阳上亢型:症状包括头晕目眩、眼花耳鸣、情绪烦躁等。
治疗方法通常是平肝降阳,调和肝气。
可采用草药如龙胆草、黄芩等,同时建议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饮食过热等刺激。
2. 脾胃虚弱型:症状包括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
治疗方法一般是益气健脾,调理脾胃功能。
草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可以使用,饮食上应避免过饱过饥,注意消化。
3. 肾精不足型:症状包括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滋补肾精,强壮肾脏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参附汤、金匮肾气丸等,同时养成规律的作息和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肾功能。
4. 血虚瘀阻型:症状包括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舌质淡红或有瘀斑等。
治疗方法是活血化瘀、补益气血。
常用的草药有桃仁、红花、当归等,同时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避免过度劳累也是有帮助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辨证类型,因人而异,具体的辨证还需要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好。
同时,在接受中医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眩晕病的中医多样治疗1.草药调治中医常用的草药对于眩晕病的治疗包括天麻、钩藤、杜仲、半夏、白术、茯苓、党参和葛根等。
眩晕病疗效评价及总结
眩晕病疗效评价及总结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对于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且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综合治疗的患者按中风科眩晕病的诊疗方案实施。
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中规定的疗效标准。
并制定相应的疗效指数标准。
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
疗效指数>70%,同时<90%;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
疗效指数≥30%,同时<70%;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1.主证:头晕目眩;2.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耳鸣耳耳聋,倦怠乏力,汗出等;3.发作频率。
同时结合经颅多普勒等检查综合评价。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中医眩晕程序分级评分表(三)疗效分析2011年度我科共收治眩晕患者298例,其中治愈51例、显效1123例、有效100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91.9%。
三、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如何预防眩晕复发引发眩晕病因较多,在明确其病因后,给予药物、手术等对因治疗外,缓解期中医药辨证施治,求因治本较有成效,主要以“缓则固其本”为原则。
缓解期多偏虚,有气虚、血虚、肾虚之不同,对中气不足,清阳之气有能上荣者,予以益气健脾,升清荣脑,药用黄芪、党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细辛等,或用补中益气汤;对血虚不能上荣于脑者,予以益阴补血养肝,药用生地黄、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子、菊花等;对肾精亏虚,髓海失养而脑转耳鸣者,予以培补肾精外,必知肾乃水火之宅,有偏阴偏阳之别,对阴精不足者,宜滋补肾阴,药用生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当归等;偏肾阳亏虚者,药用肉苁蓉、菟丝子,仙茅、淫羊藿、补骨脂、覆盆子、杜仲等。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一、眩晕的中医分型眩晕,古称“眩冒”,是一种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的成因多端,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多个方面。
中医对眩晕的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肝阳上亢型: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气血亏虚型: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肾精不足型: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痰浊中阻型: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瘀血阻窍型: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二、中医施护原则对于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施护,应首先明确其分型,然后根据分型特点采取相应的施护措施。
整体护理原则为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以及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
针对不同分型,护理原则如下:肝阳上亢型: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可用菊花、决明子等清肝明目之品泡水饮用。
气血亏虚型: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保持病房温暖舒适,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可用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炖汤饮用。
肾精不足型:宜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保持环境温馨安静,避免房事过度,饮食可多食用黑豆、黑芝麻、核桃等补肾之品,也可用枸杞、女贞子等泡水饮用。
痰浊中阻型: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保持病房通风透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可用陈皮、茯苓等化痰祛湿之品煎汤饮用。
瘀血阻窍型:宜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活动身体,饮食可加入山楂、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说明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说明眩晕是指人体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摇晃、颠簸或不稳定的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人体阳气虚衰、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的一种病症。
针对眩晕,中医有一套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中医诊断眩晕的方法:1.望诊:观察病人面色苍白、面红或有其他异常表现。
2.闻诊:闻气味有没有病气。
3.问诊:询问病人有没有口渴、排便正常、睡眠好不好等问题。
4.切诊:通过取脉及体察脏腑功能来判断阴阳盛衰、气血虚实等。
二、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案:1.祛风降浊法:以祛风除湿、宽中理气的方法治疗。
可用白芍、柴胡、苍术等祛风降浊的药物或方剂,如荆防败毒散、柴胡炖薏苡仁等。
2.调和气血法:以补益气血为主的方法治疗。
可用黄芪、当归、白术等调和气血的药物或方剂,如八珍汤、四君子汤等。
3.疏肝理气法:以舒缓肝气、调理脏腑为主的方法治疗。
可用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理气的药物或方剂,如逍遥散、柴胡汤等。
4.活血化瘀法: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为主的方法治疗。
可用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或方剂,如桃红四物汤、活络丸等。
5.健脾益肾法:以健脾益肾、固摄精气为主的方法治疗。
可用党参、山药、枸杞子等健脾益肾的药物或方剂,如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三、配合其他治疗方法:1.中药外治法:可用中药熏洗、贴敷、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2.针灸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缓解眩晕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阳、足三里、合谷等。
3.推拿按摩法:通过推、拿、揉、捶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舒展筋骨,调和气血,缓解眩晕症状。
4.饮食调理法:根据中医理论,合理调理饮食,避免食用生冷寒凉、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眩晕症状。
总之,中医诊疗眩晕的方案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方法,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眩晕症状。
眩晕综合症诊断标准
眩晕综合症诊断标准眩晕综合症(Dizziness Syndrome)是指一种以头晕、眼花、立体感丧失等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眩晕是人体感觉系统的一种异常表现,常伴随着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眩晕综合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
眩晕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如下:一、眩晕的主要症状患者主诉眩晕为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立体感丧失等。
眩晕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断性的,程度也有轻重之分。
二、眩晕的伴随症状眩晕综合症常伴随着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心悸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三、眩晕的发作特点眩晕综合症的发作特点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发作可以是突然发生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
有的患者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眩晕,如转头、起立、长时间站立等。
四、眩晕的持续时间眩晕的持续时间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有些患者的眩晕持续时间很短暂,只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而有些患者的眩晕可以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五、眩晕的诱因眩晕综合症的发作可以被一些特定的诱因触发,如头部受伤、颈椎病变、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等。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生活习惯,可以了解到这些诱因的存在与否。
六、辅助检查结果眩晕综合症的诊断还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检查手段,如听力检查、眼科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
七、排除其他疾病眩晕综合症的诊断除了要符合上述的诊断标准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眩晕的疾病。
如内耳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等。
眩晕综合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以确定正确的诊断。
对于患者来说,及早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的治疗非常重要,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医生来说,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全面评估,以确保准确诊断,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眩晕评定量表
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你是否为你的病痛感到沮丧?2沿着人行道行走是否加重你的病痛?3你是否因为病痛而难以集中精力?4你是否因为病痛而难以在夜间围绕住房行走?5弯腰是否会加重你有病痛?6你是否因为病痛而限制了出差或娱乐?7病痛是否干扰了你的工作或家庭责任?8你是否因为病痛而不敢独自离家?9你是否因为病痛而曾经在他人面前出现尴尬?10病痛是否严重地限制你参加宴会、看电影、跳舞或聚会等社交活动?总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行走时平衡失调现在有眩晕感到困惑或定向障碍病情的总体印象(医生角度)病情的总体印象(患者角度)总分文- 汉语汉字编辑词条文,wen,从玄从爻。
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
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尚书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说文》序》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
--《古今通论》(1) 象形。
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
"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figure;veins]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
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
眩晕的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分析及检查结果的定位诊断1、前庭末梢性眩晕——感受信息障碍【症状】 发作性运动错觉性眩晕,头部活动时加剧,通常在48小时后逐渐减轻,其后主要为平衡障碍,有耳蜗症状,恶心,呕吐,焦虑。
【体征】 眼震,共济失调,偏点试验阳性,偏倒。
听力学:一侧听力损失。
眼震电图:半规管功能减退,固视抑制。
2、脑干、小脑病变性眩晕可有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多发性硬化、肿瘤、基底动脉偏头痛等疾患。
【症状】 强烈的急性运动错觉性眩晕,恶心,呕吐,严重共济失调,复视,面部无力,麻木,感觉异常,蹒跚,偏倒,咽下困难,意识丧失。
【体征】 核内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征,听力损失,吞咽障碍及构语障碍,感觉缺失,肢体无力或麻痹。
听力学:蜗后性听力损失失征象。
眼震电图:水平或垂直性眼震,固视诱发眼震,扫视障碍,平滑跟踪障碍,优势偏侧,麻痹,强烈位置性眼震。
3、丘脑、皮层功能障碍性眩晕-知觉障碍如脑震荡后遗症,药物的作用,焦虑,心理障碍,过度换气综合症,前庭性癫痫等。
【症状】 头晕,头昏,晕厥,耳鸣,记忆力减退,平衡失调,疲劳,焦虑,情绪不稳定,抑郁,认识障碍等。
【体征】 检查常无异常发现,症状多于体征,轻度不稳,未能避免倾倒,立行不能(a sta-sia,abasia),不伴有恶心之呕吐。
听力学:正常。
眼震电图:正常。
4、应明确眩晕的性质:周围性眩晕,眼球震颤多有固定方向;阵发的、偶发的或严重的眩晕发作,间歇期无异常者提示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可靠标志。
中枢性眩晕,眼球震颤方向不固定;持续的眩晕或失平衡状态,伴有眼球震颤与步态障碍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视、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单侧轻瘫等也提示中枢性病变。
5、前庭功能测验、电测听较有价值,头颅摄片、脑电图、脑脊液检查、Cr、hmI、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6、再结合上述疾病的临床特征,最终明确诊断。
眩晕症状的评价和诊断
四、眩晕的鉴别诊断
Dix-Hallpike试验对于眩晕诊断的特别价值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试验阳性率为83%(2-20秒 钟后发生旋转性或水平性眼震);而试验阴性者有52%可能 性不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周围性眩晕诱发潜伏期较长(可达20秒),中枢性眩 晕诱发潜伏期较短(5秒以内)。
外淋巴瘘引起的眩晕,发生于外伤、气压伤、过度负重 或排便、喷嚏用力过度后。
四、眩晕的鉴别诊断
不同病因眩晕的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 头部位置改变 自发眩 晕 ( 无 特定 诱 发 因素) 近期上呼吸道感染 应激 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剂, 高龄,应激) 可能诊断 急性迷路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桥小脑角肿瘤, 多发性硬 化,外淋巴瘘 急性前庭神经元炎,脑血管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梅 尼埃病,偏头痛,多发性硬化 急性前庭神经元炎 精神性或心因性,偏头痛 耳部带状疱疹
耳胀满感听神经瘤梅尼埃病耳或乳突疼痛听神经瘤急性中耳病变中耳炎带状疱疹面肌无力听神经瘤耳带状疱疹局灶神经体征桥小脑角肿瘤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特别是体检阳性发现不能以单一病灶解释时头痛听神经瘤偏头痛听觉减退梅尼埃外淋巴瘘听神经瘤胆脂瘤耳硬化症累及小脑前下动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耳带状疱疹平衡失调急性前庭神经元炎程度较轻桥小脑角肿瘤程度较重周围性或中枢性眩晕畏光畏声偏头痛耳鸣急性迷路炎听神经瘤梅尼埃病听神经瘤进行性单侧性感音神经性耳聋进行性单侧性传导性耳聋耳带状疱疹亚急性或急性发作单侧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初期具有波动性并累及低频听力后期进行性加重并影响高频听力耳硬化症进行性加重传导性耳聋外淋巴瘘进行性单侧性累及小脑前下动脉或内听动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突然发病单侧听力障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试验阳性率为83220秒钟后发生旋转性或水平性眼震
眩晕症中医证候临床分析
T x lr h r ce it so C s n r meo rio M oe poet c a a tr i f M y d o f e t . he sc T v g
ne d t l a f r bo e s m p o s o e o f l o m a ut t y i h t m fTCM ,a nd e a a y e t e f e ue e a d e c nt g ft e h t n n lz h r q nc n p re a e o h
维普资讯
・
I ・ 6
C i e e o r a o I f r a i n o C h n s J u n 1 f n o m t O n T M
O t 2 0 o . 4 N . 0 c . 0 7 V 1 1 o 1
眩 晕症 中医证候 临床分析
Oil t 岫 nal
A1I : | h 呐峨 0b _
蚰
o r liml fT  ̄ lo t a岫
eMe埘啦 o . o LU H n-e L To d fvj I og i I a 柑g m,
P t n so rio a e toptlfC i a e yo hns dc e c ne, e i 0 0 1 C i ) Xya si hn Acd m C i e ao a f e Meii i csB in 1 0 9 , hn nSe jg a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停止。
Ⅰ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Ⅱ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Ⅴ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Ⅰ级;中度:Ⅱ、Ⅲ级;重度:Ⅳ、Ⅴ级。
三.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参照
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发布的《中药新药临
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一辑)中规定的疗效标准,并制定相应的疗效指数标准。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
①主证:
头晕目眩;
②伴随症状:
如恶心
呕吐,耳鸣耳聋,倦怠乏力,汗出等;③发作频率.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90%;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70%,〈9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30%,〈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30%.
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
四.预防与调护
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室内光线以柔和为宜,不要太强。
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劳逸结合。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少作或不作旋转、弯腰等动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对重症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呼吸、神志、脉搏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虚证眩晕者应适应增加营养。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
在《内经》中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较多的论述,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卫气》说:“上虚则眩”。
《灵枢·大惑论》中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人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至金元时代,对眩晕的概念、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言:“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主张眩晕的病机应从风火立论。
而《丹溪心法·头眩》中则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学说。
明清时期对于眩晕发病又有了新的认识。
《景岳全书·眩运》篇中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强凋指出“无虚不能作眩。
”《医学正传·眩运》言:“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
”指出眩晕的发病有痰湿及真水亏久之分,治疗眩晕亦当分别针对不同体质及证候,辨证治之。
此外《医学正传·眩运》还记载了“眩运者,中风之渐也”,认识到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晕。
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
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
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
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袁强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
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
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
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
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
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
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阳,发为眩晕。
此型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
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洋泻15克,竹茹10。
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
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
房劳过度(这个发病原因青年男性要引起注意),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晕之因。
中医科诊疗规范
中医科诊疗规范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29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眩晕的中医诊断标准
眩晕的中医诊断标准
在中医上,对眩晕进行诊断的同时,需要同中风、癫痫、厥证等其他疾病导致的眩晕进行鉴别。
在中医上,眩晕即头晕眼花,轻者在闭目后眩晕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
一、诊断:
1、肝阳上亢:长期忧郁、恼怒导致肝阴耗损、风阳内动,进而会导致患者出现肝阳上亢,除出现眩晕外,患者还会伴有头痛、面色红赤、舌红少苔等症状;
2、气血亏虚:患者长期久病或过量失血会导致气血不足,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患者除出现眩晕外,还会出现舌淡、头痛等症状;
3、肾精不足:可有先天、后天或老年性肾精不足,肾精可以生髓,如果肾精亏虚导致精髓不足,上下都虚就会引起形成眩晕症状,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头胀痛、舌淡、苔薄等症状;
4、痰浊中阻:部分患者喜欢肥甘、厚腻的食物,过量食用则容易伤脾胃,脾虚则导致水谷不化、聚湿生痰,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会引起眩晕,还会伴有头沉、上身困重、舌苔厚腻、脉滑等症状。
二、鉴别:
1、中风:中风患者除出现眩晕外,还可以表现为两眼歪斜、语言不利、手足麻木等症状,且通过检查可以发现病灶;
2、癫痫:癫痫是突然性发作,而且患者可口发猪羊叫声,且可能伴随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等症状;
3、厥证:厥证是突发的晕厥,并且患者手足冰凉,但眩晕无此表现。
耳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耳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耳眩晕是因邪犯内耳,或脏腑虚弱,内耳失养所致,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为特征的疾病。
相当于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病)。
6.1 诊断依据6.1.1 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伴有耳鸣及轻度耳聋,恶心呕吐,神志清楚。
6.1.2 发病突然,发作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间歇期为数日至数月或更久。
6.1.3 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
6.1.4 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
发作期有自发性水平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
或有偏倒及错指物位等表现。
6.1.5 听力检查在发作期有轻度感音神经性聋。
有条件时做甘油试验及重振试验,常呈阳性表现。
6.1.6 应与暴聋、听神经瘤、贫血、高血压、颈性眩晕等鉴别。
6.2 证候分类6.2.1 肝阳上亢:眩晕因情绪波动而发作或加重。
平时性情急躁,胸胁胀闷。
舌红,苔黄,脉弦。
6.2.2 痰浊中阻:眩晕而胸脘痞闷,泛泛欲吐,咽喉痰多而粘。
舌苔白腻,脉滑。
6.2.3 脾气虚弱:眩晕因疲劳而发,或发作后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弱。
6.2.4 肾阴亏虚:眩晕、耳鸣常有发作,腰膝酸软,记忆力差,手足心热。
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6.2.5 肾阳亏虚: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精神萎靡,腰痛背冷,面色恍白。
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6.3 疗效评定6.3.1 治愈:眩晕症状消失,听力及其他有关检查正常。
6.3.2 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6.3.3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减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
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
41.1诊断依据
41.1.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41.1.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41.1.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41. 1. 4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
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41.1.5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41.2证候分类
41.2.1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滑。
41.2.2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
苔白腻,脉弦滑。
41. 2.3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
心悸少寐。
舌淡,苔薄白,脉弱。
41.2.4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膝软。
舌红,苔薄,脉弦细。
41.3疗效评定
41.3.1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41.3.2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41.3.3未愈:症状无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