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_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7-02

[作者简介]沈劼(1983 ),男,辽宁开原人,硕士生。

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

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沈 劼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本文着重考察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过程,分析了导致其转变发生的国际、国内和个人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对当时国际政治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德国作为一个中欧大国,在转向争取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其外交政策的得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关键词]德意志第二帝国;俾斯麦;威廉二世;外交政策

[中图分类号]K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22(2009)05-0066-05

Fro m B is m arc k t o KaiserW il hel m II

t he Transiti on i n Forei gn Poli cy of D eutsches

K aiserrei ch and its Influence

S HEN J ie

(School ofH istory ,W uhan Un i v ersity ,W uhan H ube i 430072)

[Ab stract]T his a rtic l e f ocuses on i nvestigati ng the transiti on process i n fore i gn po li cy of D eutsches K a i serre ich ,and analyses the i nternationa,l dom estic and persona l factors wh ich lead to its transiti on .Further mo re ,

it also discusses

the i n fluence o f the transiti on o f f o re i gn po li cy o f D eutsches K a iserreich on the i nternationa l po litica l relations o f t hat ti m e .The ga i n and loss o f the f o re i gn po licy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 fG remany fro m a Centra l Eu ropean great pow er to a G l obal hegemony are w orth consi der i ng .

[K ey words]D eutsches K a i serre ich ;B i s m arck ;K aiser W il he l m II ;fore i gn po licy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打破了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各大国之间的 均势!。在当初欧洲五强政治中,普鲁士是最弱的国家,当德意志帝国取代普鲁士的地位时,它在人口、土地面积、经济力量和军事实力等方面不仅超过奥匈,而且也超过了法国。但是对新德国来说,其处境也是极为尴尬的。正如希尔德布兰特所说: 德国对于欧洲的∀均势#来说太过强大,而对于整个大陆的霸权来说,又太过弱小[1]。!俾斯麦所奉行的 大陆政策!正是出于对德国实力及安全的准确认识而采取的稳健的对外政策。但是随着德国的发展,其利益的要求已经不是俾斯麦所限定的框架所能满足。到了19世纪90年代, 德帝国传统的政治精英们已无能力通过改革来应付内部社会政治现代化的压力,便力图通过对外大胆的冒险措施来摆脱内

部的困境。[2]

!俾斯麦的免职,威廉二世 世界政策!

的出台,就是应付这种内在压力的最好证明。

本文旨在考察这一时期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可以说一战的爆发与德国对外政策的转变有直接的联系。德国在处理与俄国和英国的关系时所采取的冒险政策使得其在一战爆发前,外交回旋的余地丧失殆尽。而德国作为一个中欧大国,在转向争取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其外交政策的得失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德国通过1870~1871年普法战争的胜利,强迫法国接受法兰克福和约并割让阿尔萨斯 洛林,使得法国人不甘心失败,一直找机会复仇。这就使得新

第26卷 第5期2009年10月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J OURNA L O F HUANG S H I INST ITUT E OF TEC HNOLOGY

V o.l 26 N o .5

O ct 2009

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列强中的地位,一开始就受到法国的敌视。而1875年战争在望!危机中英国和俄国的态度,使得俾斯麦深知在国际政治中,为了不致迅速引起别人的不信任并造成反德联盟,德国务必采取非常克制的态度![3]。当时要阻止法国的复仇有三种办法:一是要求法国人宽容并且忘掉阿尔萨斯 洛林的丧失,这显然不可能;二是彻底击溃法国,使之不能东山再起,这显然为一贯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所不能接受,东邻俄国更不愿冒单独面对强大德国的风险,因而为国际社会所不容;三是把一切可能成为法国盟友的国家联合在德国周围,孤立法国,只要法国孤立无援,仅凭自己的力量显然无法击败德国。这后一种办法既不触怒国际社会,又能保证德国的安全,防止法国复仇,因而成为俾斯麦时期德国的基本外交路线[4]。

1871年前,俄国一直是俾斯麦外交政策的坚定支柱。由于俄国的支持,俾斯麦才得以进行1866年和1870~1871年这两场战争而不遭到别国的干涉。而法国明显的敌对态度,使德国比以往更加依赖于俄国。为了拉拢俄国和奥匈帝国共同遏制法国,俾斯麦设计了一系列复杂的联盟体系,希望以此来缓解联盟内部的矛盾。1872年9月,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及首相安德拉希∃居拉伯爵、俄皇亚历山大二世及首相戈尔恰科夫访问柏林,与德皇威廉一世及首相俾斯麦会晤。三国首相最后议定:维持欧洲现状,协同解决东南欧的纠纷。1873年5月6日,德皇威廉一世和俾斯麦、毛奇访问圣彼得堡,德、俄签订了一项军事协约,约定:缔约一方被欧洲任何一国进攻时,另一方应出兵20万相助。同年6月6日,俄皇亚历山大二世和戈尔恰科夫访问维也纳,俄、奥两皇又签订%兴勃隆协定&,约定:遇有第三国侵略危及欧洲和平时,两国应立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同年10月22日德皇也加入这一协定,协定至1875年有效,史称第一次三皇同盟!。柏林会议后,德俄关系恶化。俾斯麦为了防止俄、法联合,使自己两面受敌,而俄国也想联合德国在近东和两海峡与英国抗衡,因而在1881年6月18日俾斯麦与俄、奥两国大使在柏林又签订了三国协定,为期3年,1884年续订,1887年废除,史称第二次三皇同盟!。协定规定:缔约国之一与第四国作战时其它两国应遵守善意的中立,并尽力使冲突局部化;对土耳其欧洲领土的任何改变须经三国共同协议,三国承认封闭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原则,使土耳其不得将海峡供任何交战国作军事活动之用。另外,三国又签订一项附加的协议书,规定:奥国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保留随时合并之权,三国不反对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的合并。1887年协定期满,因俄、奥在巴尔干冲突加剧而未再续订。同年,面对法俄的接近,俾斯麦另与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此约维持到1890年。俾斯麦并不期望再保险条约会成为反对俄法联合的一个可信的工具,而仅仅相信,这个条约也许能阻碍法俄联合的形成,如无这一条约,则此种联合肯定会出现[3]。!

为了继续巩固他的大陆联盟体系,防患法俄之间可能的同盟,俾斯麦又将意大利拉入自己的怀中,于1882年5月与奥匈帝国一起与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为:(1)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理由为何,其他两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2)如果俄奥发生战争,意大利将严守中立;当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法国侵略,或德奥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受法俄攻击时,意大利才参战[5]。虽然条约中对意大利的约束很小,但是俾斯麦也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它至少能在法德冲突时,使意大利能从南面牵制法国。

俾斯麦用了近20年的时间,通过高超的外交手段,精心维持着他的大陆联盟体系。这一体系一方面防止法俄可能的同盟,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在法俄结盟后能建立与之对抗的同盟集团。可以说这一同盟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导着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关系,使结盟成员之间互为矛盾,互相制约,并使德国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但是,联盟的梦魇!并没有消除,其中隐藏着许多不可化解的矛盾,尤其是德、俄关系未有实质性的改善。以至于到了1880年后,俾斯麦外交的主要目的都着眼于化解俄、奥之间的争端,以免德国因此而与俄国冲突。俾斯麦渴望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清算近东突出的问题来使欧洲得到平静,并且通过实践一项真诚的对巴尔干问题的解决方案,来化解俄国和奥匈帝国的争端。他在1879年表明一个旨在防止俄奥接近的双重联盟是必要的,而且他还对所有试图通过增强巴尔干国家力量而解决这一地区问题的计划都表现得毫无兴趣[6]。!

虽然第二次三皇同盟和俄德再保险条约使德国一度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危险,德国也由此获得了欧洲大陆上所谓的半个霸权[7]!。但是,德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求柏林的领导能在国家艺术上有特别高超的水平[8]!。显然,俾斯麦凭他个人超强的外交能力才得以勉强驾驭这复杂的联盟关系,但是当他的后继者们面对如此局面而难以掌控时,此复杂体系的缺陷和联盟内部的各种矛盾就暴露无遗了。

导致这一局面的产生,也与德意志帝国从普鲁士继承下来的专制主义传统、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帝国内部社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俾斯麦当然也要为他被迫辞职后德国外交政策的失败负责。正如茹特菲尔斯所说:帝国的创立者显然是政策转变的

第5期 沈 劼: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 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