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刚柔相济的政治艺术_浅析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刚柔相济的政治艺术
2 0 0 8 . 1 1(中)
——浅析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
周庆建
摘 要 俾斯麦在十九世纪的两大外交实践:统一德意志和构筑俾斯麦欧洲秩序,维护了德国的利益。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特点是:现实政治,地缘政治考虑,整体、深远的考虑,不拘泥于原则,恰当的妥协以及过度依靠其个人的智慧,从而打上了深
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俾斯麦既运用实力,又进行妥协,刚柔相 济,军事和外交手段灵活使用,从而保证了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他 在外交上精心谋划各种策略,剖析了欧洲列强对德意志统一可能造成 的态度和普鲁士的对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 的局面。
二、立足于“均势”的温和大陆政策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改写了欧洲格局,一改以前中欧凹陷,边 缘凸起的局势,在欧洲中心崛起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给其他国家造 成恐慌。“自黎塞留时代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后,欧洲边缘地区的强国 包括英、法、俄,一直对中欧施加压力,现在中欧首次拥有足够的实力 可对边缘地区施压。” 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受到极大侮辱,法德已没有 和解余地,法国将成为德国任何敌人的潜在盟友,而俾斯麦认识到德 国根本不可能使法国完全屈服或灭亡法国。他说;“我们绝不应该幻 想我们能够破灭这一民族,……我们常常视它为一个可怕的邻居” 因 此,德国统一后俾斯麦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防止法国与他国结盟和 孤立法国,核心是防止出现反德同盟,根本目的是巩固统一成果以使 德国安全。根据欧洲形势和德国情况,俾斯麦制定了温和的大陆政 策,实行自制策略。俾斯麦多次声称,新生的德意志帝国是“满足”国 家,其意图在于安抚感到不安的欧洲列强。 他认识到德国的胜利已 达到欧洲列强所能容忍的极限,继续在欧洲大陆扩张必将使德国重蹈 拿破仑的覆辙,不会给德国带来益处,反而会毁坏德国已经取得的胜 利成果。 鉴于此,俾斯麦从均势原则出发确定了稳健温和的外交政策,在 新的力量对比基础上重建欧洲均势,前提是德国的强大,因此这个均 势对是德国非常有利的。他建立复杂的联盟体系来确保德国的安全, 从而建立了新的欧洲秩序,人们称之为“俾斯麦欧洲秩序”。 俾斯麦曾说,在五个人的竞赛中,最理想的当然是站在多于三个 人那一边。英、俄、奥、德、法五大国决定欧洲当时的格局,除法国之 外,俾斯麦与其他三国都想保持良好的关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德国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思想
浅析德国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思想摘要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十九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普鲁士王国的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在执政期间主张采取“铁”与“血”的政策,故被称为“铁血宰相”。
十九世纪是欧洲国际舞台风云变幻的一个世纪,俾斯麦在其中利用自己深谋远虑的眼光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
俾斯麦作为一个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即使在21世纪,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思想;国家利益之上;王朝战争;启示一、俾斯麦外交思想的形成(一)个人背景俾斯麦出生于1815年德国的一个容克家庭,他有一位参加过战争立下战功却非常厌恶战争的渴望安安静静生活的父亲,有一位很有主见好出风头还喜欢宫廷的母亲。
他的母亲简直跟他的父亲格格不入,他的父亲只希望平静的过日子,但是他的母亲却很不安分。
俾斯麦的性格上有些矛盾,我想,这跟他的家庭不无关系。
俾斯麦的理性,他的深入而不为情所动的睿智,都是母亲遗传给他的,但是他的脾气,大概是从父亲那里遗传过来的。
后来,俾斯麦深陷政坛,但是却经常写信给他的妻子,说希望和她能够过上田园的生活,一起在田野上骑马,在树林里打猎。
俾斯麦家族数位亲人都参加过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这使得俾斯麦对军事非常的了解,而他的母亲家族门肯氏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法律或历史的教授,并且他的母亲受到影响,一直希望俾斯麦往外交界或政界发展,在父母亲的双重影响下,是俾斯麦成为了一个具有军事手腕的外交家,政治家。
也正是这样强硬的方式,在欧洲局势混乱的时代,对内控制局势,强大国家,对外使用纵横捭阖的外交,带领普鲁士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
俾斯麦的童年时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直到晚年,他还念念不忘令自己懊恨的柏林柏拉曼学校所浪费的八年时光。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他的外交政策被认为是德国崛起的关键。
他的个性外交在德国的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促进了德国的崛起。
首先,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在促进德国经济和文化崛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支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德国的经济利益,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关税和建立德国的铁路和电信网络,以促进德国的经济发展。
他还推动了德国的文化崛起,通过支持音乐、文学和艺术等领域,提高德国的文化声誉。
因此,俾斯麦的个性外交为德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在欧洲的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德国的崛起创造了国际环境。
他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积极地为德国争取利益,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和妥协,维护了德国的国家利益。
他还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特别是与俄罗斯和奥地利建立的“三国联盟”,为德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这些外交努力使得德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并促进了德国的崛起。
最后,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在德国的统一和领土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通过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成功地将分散的德意志小国统一起来,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他还通过对丹麦战争、奥地利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扩大德国的领土,并为接下来的德国殖民地扩张奠定了基础。
这些迅速的领土扩张和德国的统一为德国的崛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国崛起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通过积极地维护德国的国家利益,推动了德国的经济和文化崛起,为德国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通过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领土扩张。
这些都为德国在19世纪末成为欧洲大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俾斯麦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其个性外交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俾斯麦的外交手腕和坚定的个性为德意志的强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俾斯麦的外交策略、他的独特个性以及其对德意志崛起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俾斯麦是19世纪欧洲外交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以其独特的外交手腕和个性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俾斯麦的执政时期,他通过三场战争将德意志的统一完成,而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也成为了欧洲大陆上崛起的新强国。
俾斯麦的外交理念主要包括保持德意志的均势、与强国结盟、避免与强国发生战争等策略。
这些外交理念正是来源于俾斯麦的个性特点,他是一个深谋远虑、果断坚定的政治家,也正是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外交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俾斯麦的外交理念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统一德意志帝国之后,俾斯麦将外交政策放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中,保持德意志的均势是他的首要任务。
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德意志的权益,避免在强国之间成为棋子。
这种外交理念使得德意志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俾斯麦还积极寻求与强国结盟,以巩固德意志在欧洲的地位。
他通过签订《天津条约》和《俄德条约》等协议,有效地巩固了德意志与俄国以及中国的关系,使得德意志在外交上更加得心应手。
这种外交理念对于德意志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德意志在外交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也确立了其在欧洲的地位。
俾斯麦的独特个性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俾斯麦是一个具有极强个性的政治家,他的深谋远虑、果断坚定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在外交领域的卓越表现。
在德意志统一后的外交政策中,俾斯麦以其坚强果决的个性,坚决贯彻了坚持维护德意志的均势的外交理念。
他在与法国的外交斗争中深谋远虑,最终成功地通过《普法战争》使法国在德意志面前节节败退,确立了德意志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评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的外交政策_承庆昌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1期 1999年1月评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承庆昌提要 俾斯麦在任职宰相二十年间,依据形势的剧烈变化,变通现实政治的主张,改变外交策略,成功地建立了错综复杂的外交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反德同盟的出现。
他的外交的成功关键是他在对地缘政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自制政策。
关键词 俾斯麦 外交政策 现实政治 地缘政治 自制政策德国的统一破坏了欧洲的均势,促成了欧洲列强之间地位的急剧变化,导致欧洲的重心逐渐向柏林转移。
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变引起邻国的焦虑和恐慌。
深谙地缘政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认识到,欧洲均势的任何改变都会激起列强的联合抵制。
鉴此,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极力改变锋芒逼人的形象,以稳建温和的风格扮演维持现状的角色,稳定欧洲的秩序,缓和紧张局势。
本文拟就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出台的背景,外交政策的目标、策略的演变、作用以及弱点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军事力量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是在欧洲大陆心脏地带兴起的,因此,对欧洲的政治和外交格局的冲击格外严重。
德国统一后,国势与日俱增,边缘地区的列强所感受的压力也随着日益加重,因而列强互相接近结盟对付新生德国的可能性也日渐增大。
俾斯麦时代的德国缺乏稳定的外交基础,活动余地相当狭小。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考虑的话,德国是天生被包围了的国家。
俾斯麦对德国客观环境的局限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
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
此外,根据世界历史整个发展情况,我们的地理位置以及根据德意志民族的内部联结与其他民族相比也许相当松散这一特点,我们比任何一个别的民族更容易遭到别人联合起来对付我们的危险。
”①俄国外交官彼得·舒瓦洛夫伯爵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俾斯麦因德国地位易受威胁而忧虑,不断受到敌对列强“结盟的恶梦”②的纠缠。
用经济学视角分析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用经济学视角分析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产生重大的影响。
他凭借着他的“铁血”政策把德意志从四分五裂的弱小国家变为统一的大帝国。
本文尝试用经济学的视角来解读俾斯麦的政策。
【关键词】:俾斯麦商人杠杆收购原理利益最大化俾斯麦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他的“铁血” 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
与之前学者从俾斯麦性格等角度分析其政策所不同,本文以经济学的理论来探讨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笔者分别运用收益成本论、利益最大化及杠杆收益原理来阐释俾斯麦坚信的政治理念及政策。
一、用收益成本论分析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俾斯麦坚信的政治理念:“强权胜于真理。
”1858年,他在给普鲁亲王的总结法兰克福经验的长篇备忘录中,着重建议:不要强调在联邦中谋求与奥地利平等的地位,而是要谋求一种不受联邦和奥地利约束的“独立的普鲁士政策”。
①在1862年9月30日的一次讲话中,俾斯麦表明了他的铁血政治立场:“德国所属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与议会的议决,要凭铁和血来解决,国家权力问题,归根到底,要用刺刀来解决。
”②他宣布议会休会,从此开始了他的无议会统治时期,并下令增加军费,封闭反对派刊物,禁止自由活动等。
之后,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来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完成了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结果是施列斯维希划归普鲁士;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统一了北部和中部的德意志;1870-1871年,与法国作战,收回了南德四邦,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
无论是言论还是最后的政治实践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强权政治思想。
他用这种强势做法来借此改变弱势的国家,保护自己的国家,看起来是一种大义精神,为国家的利益不惜让自己以坏人的姿态,强制使用武力。
笔者看来他其实是一个地道的“商人”,所经营的买卖就是政治。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被认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实践之一,其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导致了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在战略层面上,俾斯麦主要采取了血与铁的政策,通过战争来推动德国的统一。
而在统一完成后,俾斯麦则转变为更为灵活的外交策略,以维护德国国家利益和实现稳定的欧洲格局。
在统一前,俾斯麦通过实施战争来消除德国周围的敌对势力,从而为德国统一铺平道路。
18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他先后领导了三次战争,包括德丹战争、奥地利普鲁士战争和普法战争。
这些战争的目标是分别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从而削弱对德国统一的阻碍。
在这一过程中,俾斯麦极为巧妙地运用了外交手段,通过结盟和割地等手段,巩固德国与其盟友的地位,确保德国的优势地位。
然而,一旦德国统一完成,俾斯麦意识到战争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为维护德国的利益和确保国家的稳定,必须采取更为灵活的外交策略。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俾斯麦致力于建立德国的国际地位和稳定的欧洲秩序。
他主张保持与欧洲大国的平衡关系,防止德国成为其他国家的威胁,并同时通过维护德国利益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来使德国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俾斯麦的外交策略的核心是“不结盟主义”,即避免与其他强国结成军事同盟,以免牵扯进与其他国家的战争。
相反,他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俾斯麦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结束了法团争端,并成功夺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而在与奥地利的关系上,俾斯麦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以和平方式解决了与奥地利之间的争端,确保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除了不结盟主义外,俾斯麦还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内政改革来推动经济的繁荣。
他实施了俾斯麦式保护主义政策,通过高关税和财政政策来保护国内工业,并通过建设铁路和改善农业生产来推动经济发展。
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德国成为欧洲最为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为国家的外交事务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实力。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890年是近代德国外交史的一个分水岭。
是年3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命令俾斯麦辞去宰相职务,这宣告了俾斯麦外交体系的终结。
对于欧洲来说,它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德国新的领导人——威廉二世为德国外交战略设计了所谓的“新路线”政策。
俾斯麦外交体系的构建以“大陆政策”和“均势外交”为基点,明确了统一后的德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不是海外,而是欧洲大陆。
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和孤立法国,并力图拉拢俄国,阻止法俄接近,避免东西作战;联合奥匈帝国,阻止俄向中欧和南欧发展;拉拢英国,加剧英俄对抗,形成英、法、俄、奥、意在欧洲的相互制约。
根据这张极其错综复杂的外交网,1873年俾斯麦促成俄、奥、德缔结三皇同盟。
1879年德奥缔结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后,针对俄法组成三国同盟。
此后同俄国关系紧张,80年代后期几启战端。
1887年缔结德俄再保险条约,以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
对于英国,俾斯麦设法避免冲突,1878年柏林会议上,俾斯麦实际支持英国,阻止俄国取得黑海制海权。
80年代末随着德国帝国主义的兴起,德俄矛盾、德英矛盾加深,大陆政策破产,俾斯麦被迫辞职。
1890年后,大陆政策让位于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1888年威廉二世继承德国皇位,在俾斯麦被免职后,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便积极对外推行“世界政策”。
“世界政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获取“阳光下的地盘”,即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他试图把德国从一个欧陆国家变为世界帝国,妄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并与世界列强争霸世界。
正如极力鼓吹对外扩张的外交大臣伯恩哈特•冯·皮洛夫在1897年12月的一次演说中声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斯麦的确是他那个时代鲜见的具有自觉大战略意识极为高明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本文以下将通过对俾斯麦在德国统一时期的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分析,来彰显俾斯麦的外交风格和战略风采。
一、统一德国:根本战略目标的确立是时,普鲁士王国的国家根本对外目标应该是什么?看起来答案可以有很多种——1. 维系现状、满足于梅特涅体系所带来的在神圣罗马帝国内与奥地利相当之特殊地位;2. 像俄国一样尽可能的开疆掠土,实行霸权政策,建立足够大的泛日耳曼人的共同帝国;3. 当然,普鲁士也可以像英国和其他殖民国家一样把目光放到海外,进行扩张,夺取发展空间;4. 依据相对谨慎温和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统一德意志邦联为帝国,当然“一山不容二虎”,要完成此目标必须或者并吞奥地利或者排除其出德意志。
这几种国家根本目标在近现代的德国历史上都有很突出的表现,每一种政策目标都貌似合理,对某些人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那么为什么俾斯麦会选择第四个而不是其他三个呢?很多史家认为德国的统一作为不言自明的历史义务会很自然的落到普鲁士的头上,这显然是简单化的历史决定论,普鲁士国王除非自觉、否则完全没有必要把德国统一的“义务”大包大揽下来,事实上确实有多位君主满足于其在邦联中的地位而对所谓义务不屑一顾,直至威廉一世执政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威廉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掌权后就决定以武力统一全德,但是君主的野心通常没有节制,容易滑向把第2方案作为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
所幸,他任命谨慎自制的俾斯麦为宰相使国家的根本目标始终维系在第4方案的周围而不致相去甚远。
至于方案3,对当时的普鲁士而言,既无强大的海军作为实力支撑,又没有早期殖民活动的优势基础,更由于其处于欧陆中心的地缘位置,使其既无能力也无意愿加以实施,当然德国统一、尤其是威廉二世上台后德国能力和意愿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与彼时完全不同的国家根本目标。
如果我们用大战略的基本理论来加以审视,则可以更加清楚俾斯麦所制定之普鲁士国家根本目标的高明和适切。
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摘要:奥托·冯·俾斯麦(1815 - 1898年),德国容克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用灵活的外交政策和“铁血”手腕,而不是只从自上而下的统一德国的分裂,同时也为德国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各种外交手段并留下了很多东西值得深思的东西。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政策;评价中图分类号:K811Analysis on Bismark’s Foreign PolicyAbstract :Otto von Bismarck (1815 - 1898) was the most famous politician and diplomat of German Junker class, he used a flexible foreign policy and "Jagged" wrist, he not just uniformed the division of Germany from the top to down, but als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ermany. His various diplomatic means left a lot of things worth pondering.Keywords :Bismark; foreign policy;assessment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一、前言研究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这一问题属于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现在研究俾斯麦本人的著作比较多,而对他的外交政策的研究重视不够。
总体来说,现在对俾斯麦外交政策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的学者比较少,而关于这一方面的论文和专著比较则更少。
现在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美国艾伦•帕麦尔的《俾斯麦传》,德国艾米尔•鲁特维克的《俾斯麦》,英国A.J.P泰勒的《俾斯麦:凡人与政治家》等。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摘要】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是十九世纪的重要外交策略。
俾斯麦外交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和强大,通过扩大德国领土和削弱邻国的实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俾斯麦外交的主要手段包括发动战争、签订条约和外交联盟等。
在策略转变方面,俾斯麦从积极扩张外交政策向维护已有领土秩序转变。
俾斯麦外交的成果包括成功实现德国统一和确立德国的大国地位。
总结来看,俾斯麦外交对欧洲外交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为后续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这一时期的教训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关键词】德国统一时期,俾斯麦外交,战略目标,战略手段,策略转变,策略实施,成果,总结,影响,启示。
1. 引言1.1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是19世纪中期至末期欧洲外交史上的重要篇章。
在此时期,俾斯麦作为普鲁士宰相和德意志帝国总理,成功地实现了德国帝国的统一,并在此过程中展现了其卓越的外交才能。
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和手段,影响深远,被视为现代外交的典范之一。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以其明智的战略和灵活的策略著称。
俾斯麦的外交战略目标主要是确保德国的强大地位和维护与周边大国的平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俾斯麦采取了各种手段,包括联合俄国、维护与奥匈帝国的关系和与法国的博弈等。
俾斯麦外交的策略转变体现在他对外交形势的准确分析和灵活变通的应对策略上。
他能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各种外交挑战,使德国在外交舞台上屹立不倒。
俾斯麦外交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德国帝国的统一和地位的确立上,为后来的德国外交奠定了基础。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展现了战略眼光和策略智慧,对当今外交领域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俾斯麦外交的影响深远,为德国和欧洲的历史进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2. 正文2.1 俾斯麦外交的战略目标1. 维护普鲁士的实力和地位:作为普鲁士的首相和外交官,俾斯麦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普鲁士在德意志联邦中的地位和实力。
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模板
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郭细林内容摘要:德意志的统一,在政治经济作用的背后,普鲁士宰相俾斯麦的灵活外交策略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次王朝战争成功,从一定程度来说就是俾斯麦外交策略的成功。
关键词:德意志,俾斯麦,统一,外交●在德国的统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不说俾斯麦。
俾斯麦1862年出任普鲁士宰相,他出任再想不到十年,实现了由普鲁士完成的德意志的统一,大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法国和奥地利受到了抑制,德国成为了欧洲强国。
德意志的统一,在当时的环境下,得益于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的外交斡旋,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在德国统一中面临怎样的环境,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我们下面从这两方面来谈谈。
一、德国统一时面临国际形势九世纪后,查理曼帝国瓦解后,经过五百多年的封建割据,到十八世纪,德意志诸侯林立,每一邦国都有较大的实力,他们彼此征战,政治经济上长期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
德意志之所以长期陷入政治四分五裂的困局,统一运动之所以会屡屡失败,从很大程度上是受德意志的地缘政治所决定的。
因为德意志的战略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差,四周都是欧洲大陆传统的强国,而它本身发展又太晚,以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欧洲大陆强国都必然要阻止德意志的统一。
因为对它们来说,在欧洲中部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是对他们利益的严重威胁,这就是它们可能会联合阻止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利益所在。
到19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和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德意志统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
而此时刚刚登上普鲁士政治舞台的俾斯麦也在此基础上理解了统一德意志的历史必然性。
为了维护容克地主阶级的利益,保存君主政体和贵族阶级的特权,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必须由他们自己来领导,必须由他们来迫使软弱的德意志资产阶级俯首听命。
俾斯麦同样也懂得,在以后统一的道路上两个德意志邦—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冲突不可避免。
浅谈外交努力在德意志统一中的作用
浅谈外交努力在德意志统一中的作用浅谈外交努力在德意志统一中的作用通过外交努力达到某种目的,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运用灵活、巧妙的外交手段,积极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
外交努力在德意志统一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德意志工业革命开展,各邦的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各邦的分立状态成为德意志资本主义道路上的巨大障碍,统一变得日益紧迫。
普鲁士由于其自身优势以及统治阶级扩张势力的野心等,成为德意志统一大业的领导者。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
为促使统一大业尽快完成,他除了坚持军事改革,极力推行“铁血政策”,大力发展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外,还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这种努力突出地表现在普鲁士所进行的三次王朝战争中。
1864年,俾斯麦借口德意志北方两个小邦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归属问题,联合奥地利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就实力而言,普鲁士击败丹麦胜券在握,俾斯麦为什么要与奥地利共同出兵呢?而且奥地利是普鲁士完成统一的死敌。
双方长期以来一直明争暗斗。
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共同行动的目的是避免奥地利猜忌,甚至干涉,并且通过分享战利品来麻痹对手。
实际上俾斯麦在对丹麦作战时,已经为下一步对奥地利作战作准备了。
普奥联军在战争中迅速击败丹麦主力,根据议和条约丹麦放弃两个邦国,由普鲁士、奥地利分别占领和管理。
普丹战争是俾斯麦所发动的三次王朝战争的第一次,普鲁士初试锋芒,旗开得胜。
普奥战争使得奥地利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范围。
1867年在俾斯麦策划下,北德意志同盟成立,同盟完全处于普鲁士领导之下。
至此德意志统一事业完成了一大部分。
南德意志四个邦由于法国阻挠没有参加北德意志同盟。
俾斯麦认为必须发动一次战争打垮法国,对法战争势所难免。
南德四邦同法国相邻,法皇拿破仑三世不愿在法国旁边出现一个强大而统一的邻国。
昙花一现——评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昙花一现——评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作者:孙琳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4期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其在德国统一,以及统一后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令后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成绩,成就了德国的强大,但是其外交思想有其自身的瑕疵,他的外交思想没有形成让后世能继承体系,致使其苦心编制的外交体系只能是19世纪后半期的昙花一现。
关键词:俾斯麦,德国,外交体系,昙花一现在德国的统一战争中,俾斯麦通过一系列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其凌厉而务实的外交手腕,将对德国威胁的萌芽化解在无形中,保证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列宁曾经评论俾斯麦:“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①一、俾斯麦推行其外交政策的背景德国统一后,这个年青的帝国不仅打破欧洲大陆固有的均势,而其强大让周围的邻居不寒而栗,这促使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发生了急剧的转变,欧洲的重心逐渐偏向柏林。
尽管如此,俾斯麦对德国当时的所处的国际环境深刻透析,才不至于冒进和鲁莽。
首先,德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外交策略。
德国位于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处在大国的包裹之中,所以刚刚独立的德国,要想保护自己,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它必须推行结盟政策,在包裹中找到一条通道。
其次,德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到惨败,次年5月,双方签订了正式的《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对于一向以大国臣民自居的法国人来说,这无异于奇耻大辱,法德关系对法国而言,只有一个层面,那就是复仇。
在北边,英国虽然此时恪守光辉孤立政策,但它在工业、商业和海军占有绝对优势,它是均势的关键国之一,密切关注欧陆的动向,如果德国的行为超出英国容忍的限度,其必定会联合欧陆各国制衡德国。
从战略上看,德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东方,因为俄国一旦与法国结成盟友,这无疑是德国的梦魇,因此同俄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俾斯麦自始至终所尽力维持的。
奥匈帝国势力较弱,保持奥匈作为缓冲国,是俾斯麦认为意义重大的一项举措。
评俾斯麦1871~1890年的外交政策
马地同德国再进行较量 , 但强烈地复仇心理驱使着它随时 范围内进行。也因为德国的周旋与支持, 国才顺利地在 俄
准备与任何同德国敌对国家结盟。俾斯麦在一份备忘录中
说:这类结盟的恶梦对于一位德国大臣而言始终是情理 主权的限制。但是这并不代表俄国会对德国一跃成为欧洲 “ 中事。反对我们的结盟是可以在西方大国加上奥 国, 抑或 的强国无动于衷。追求国家利益的俄国, 也是制衡德国越
战争后, 欧洲的均势格局被打破, 德国一跃成为欧洲 的强
国。深谙地缘政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认识到, 欧洲均势的 任何改变都会激起列强的联合抵制。鉴此, 俾斯麦在任职 的二十年间, 以稳健弹性的作风, 极力改变锋芒逼人 的形
的中心课题。
边缘地区的列强, 除法国之外, 还有英国、 奥匈帝国、 沙 皇俄国。英国虽然受到强大而统一的德国兴起的影响, 但 毕竟不如法国和奥匈帝国那么直接。英国这个殖民帝国依
果: 一方面是自克里米亚战争后法国争霸优势的旁落 , 另一
方面是德意志帝国的崛起。而 17 年 5 1 在法兰克 81 月 0日
福签订的和约并未使德国和法国达成真正的和解。德国吞
最后是俄国, 从战略的角度和地缘政治来看 , 俄国将是
并了法国的阿尔萨斯 一 洛林及5 亿法郎的赔款, 0 无论是在 新统一德国的最大危险, 因为普俄两国瓜分波兰之后 , 俄国
立 了错综复 杂的外交体 系, 力地 防止 了反 德 同盟 的出现 。他 外交成 功的关键在 于对地缘政 治的深刻认识上 制定 的务 实 有
外 交政 策 。
关 键 词 : 斯 麦 外 交政 策 ; 缘 政 治 ; 实 俾 地 务 中图 分 类 号 : 12 K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6 8 2 1 )2— 0 3— 3 17 4 5 (0 0 0 0 4 0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作为德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家之一,俾斯麦在其执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具有独特个性的外交政策,这些行动深刻地影响了德意志帝国的崛起。
首先,俾斯麦是一个极其重视国家统一和领土扩张的政治家。
他的“铁血政策”提出了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来实现德意志统一和国土扩张的目标。
1870年,俾斯麦成功地将普鲁士和南北德意志联邦国家统一起来,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此举使得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了日益扩大的势力范围和财富。
此外,俾斯麦借助“炮舰外交”手段,将德国的势力范围拓展到欧洲以外的殖民地,包括东非、喀麦隆、新几内亚等地。
其次,俾斯麦倡导的“平衡政策”对于德意志帝国在欧洲的稳定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政策的核心原则是通过缓和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达到保持和平和维持国际稳定的目标。
俾斯麦通过维持俄国和奥地利帝国之间的同盟和平和对法国的警惕关注,成功地避免了地区战争,从而推动了德意志帝国的发展。
此外,俾斯麦在外交政策中秉持的“实用主义”思想也为德国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他避免了在国际事务中采取过激的行动,同时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工业经济,大力推进德国的现代化建设。
总体而言,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是德意志帝国能够成为欧洲最强大国家之一的重要因素。
他的政策同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长远的战略目标,为德国在国际崛起过程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俾斯麦外交政策之分析
浅谈俾斯麦外交政策陈明媚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于欧洲政坛的一名“铁血”宰相,在他的身上强烈地彰显出容克阶级地主专横、狂戾的作风。
其果敢、坚毅、自信的个性对于德国的统一以及德国的外交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他任职期间所建立的大陆联盟体系,有效地稳定了德国的局势和维稳了欧洲的均势,但是它自身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与无法克服的弊端,最终以失败落下帷幕。
关键词: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欧洲均势1862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俾斯麦讲明了自己的立场:“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①为此,他开始让他蜚声欧洲政坛乃至国际政坛的“铁血政策”。
本文拟从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目标,形成过程以及最终的影响作一些拙略的评述。
一: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进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人们各方面的水平得到了质的突破,国民经济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领域上了,机器大工业的制度得到的普遍建立。
1850—1870年,“德国这二十年中带来的成果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
”②但是,德意志城邦林立,封建割据状态依旧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这就使得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政治局面的现状发生了重要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把国家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消灭了封建城邦的割据状况,奠定了俾斯麦大陆联盟政策的基础。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于丹麦的石勒苏益格—何尔施泰因两公国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何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帮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统一德国俾斯麦的铁血统一
统一德国俾斯麦的铁血统一统一德国——俾斯麦的铁血统一德国,作为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其统一过程备受瞩目。
在19世纪末期,统一德国的任务落到了奥托·冯·俾斯麦的肩上。
他以其强硬且坚定的“铁血统一”政策,成功地将分裂的德国各邦聚合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在本文中,将详细探讨俾斯麦如何实现统一德国的过程及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一、巧妙外交与实力施压俾斯麦充分利用其在外交领域的才能,率先实行了一系列让德国最终统一的关键政策。
首先,他以强硬政策挑起了普奥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使普鲁士成功地击败奥地利。
此举不仅使普鲁士成为德意志联邦的领导者,同时也压制了南部邦联对德国统一的反对声音。
其次,俾斯麦还与法国展开了自身发起的一系列对抗行动,妄图通过与法国的战争来实现德国的统一。
他熟练地利用外交手段,使法国将德国别墅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这不仅解决了巴伐利亚王国等德国分裂州的统一问题,也进一步加强了普鲁士的地位,为实现德国全境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蓄势待发的德意志帝国在外交斗争中的胜利为俾斯麦赢得了足够的时间来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德国。
为此,他主导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政策和法律,巩固了统一的基础。
他通过国内经济发展措施,如铁路建设和关税同盟的推行,实现了德国各邦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这为后来的统一提供了经济基础。
此外,俾斯麦还借助对社会主义运动的镇压,有效地削弱了社会主义者对统一德国的影响力。
他通过《社会主义者法案》等政策,限制了社会主义者的言论自由和政治组织,消除了他们对德国统一的威胁。
三、德国统一的成果与影响最终,俾斯麦于1871年成功完成了统一德国的历史使命,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他本人也成为德国的首任总理。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德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德国各个邦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且统一的国家。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打破了欧洲长期以来的平衡格局,使欧洲权力的重心向东方转移。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是德国历史上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
他的个性外交政策对德意志帝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军事统一、经济发展和外交扩张三个方面论述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国的影响。
俾斯麦通过军事统一巩固了德国的力量。
在19世纪,德国是一个分散的国家集合体,由多个小国家组成。
俾斯麦以智慧和政治手腕,成功地通过三次战争统一了德国,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利用军事力量统一了北德意志联邦和南部的巴伐利亚王国,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这使得德国获得了强大的实力基础,为后来的军事征服与扩张奠定了基础。
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
他秉持实用主义的原则,以经济利益来达成外交目标。
俾斯麦鼓励国内企业家通过贸易和投资扩大德国的经济实力。
他凭借精明的外交手段,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关税协议,使德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廉价的原材料,同时出口德国的商品。
这种积极的贸易政策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化和商品输出,使德国成为欧洲颇具竞争力的经济大国。
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实现了德国的外交扩张。
他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谈判与协议,为德国创造了有利的外交环境。
其中最著名的是《奥斯特利德协约》,该协约将南德国与奥地利王国联合起来,有效地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
俾斯麦还试图通过与俄国、英国和意大利建立友好关系来稳定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
通过这种外交扩张,俾斯麦巩固了德国的地位,并化解了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潜在冲突,为德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军事统一巩固了德国的力量,通过经济发展和外交扩张提升了德国的国际地位。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使德国成为一个强大和自主的国家,并为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摘要:30年战争后,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
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以统一德国为目的的三次王朝战争中,依据形势的剧烈变化,变通现实政治的主张,改变外交策略,有效的防止了反普同盟的出现,成功地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现实政治
俾斯麦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
他在推行“铁血政策”,武力统一德国的同时,外交上他在对地缘政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现实政治”为原则的外交政策,精心谋划各种策略,充分考虑到各列强对德国统一运动可能采取的态度以及普鲁士的相应对策。
德国统一是通过俾斯麦领导的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及1870-1871年普法战争完成的,结束了德意志的长期分裂割据。
这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都是与俾斯麦的“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分不开的,可谓匠心独运。
本文以三次王朝战争为线索,剖析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1.丹麦战争
普鲁士统一德国的第一次王朝战争是1864年的丹麦战争。
这次战争祸起于丹麦政府违背了国际公约。
在这一争端中,俾斯麦的目标很明确:利用有利时机,吞并三公国,作为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俾斯麦展开了纵横的外交,以争取各国的中立。
如俾斯麦认为俄国的立场是至关重要的,为取得彼得堡内阁的中立,他利用1863年波兰起义同沙皇做交易。
他还利用在克里木战争后尖锐起来的俄国同克里木联盟(英法奥)之间的矛盾,强调霍亨索伦王朝同罗曼诺夫王朝间的轻骑和友谊关系。
由于俾斯麦的狡猾手腕,以及如他所预料的欧洲其它大国见勾心斗角的矛盾,原指望回得到俄英等国援助的丹麦政府,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
俾斯麦运用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漂亮的完成了德国统一的第一步,也为迈出统一的第二步做了铺垫。
无怪乎俾斯麦在十四年后仍得意地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是我最大的外交成就。
”
2.普奥战争
俾斯麦极力利用列强的矛盾和弱点,以争取他们在普奥正在中再次采取中立立场。
他认为当时对普奥较量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争取俄法两国的支持。
一切准备就绪后,俾斯麦开始采取加剧普奥冲突的措施,向奥地利提出了貌
似公允却又不可能为之接受的解决普奥矛盾的条件,自然遭到奥地利的拒绝。
俾斯麦立即宣称,奥地利之举已经破坏了奥普共有两公国的《加斯泰因公约》,遂命令普军开进了奥地利管理的荷尔斯泰因。
萨多瓦战役中普军却决定性地击败了奥军。
俾斯麦巧妙的运用了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完成了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把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联邦,消除了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的领导地位,使普鲁士在北德的霸权得以确立。
3.普法战争
要完成德国统一,必须克服法国的阻碍,并寻找可为英俄两国接受的时机。
首先,对奥战争结束后,俾斯麦即通过与南德四邦的紧密关系,加强未来对法战争中普鲁士的地位和德意志内部的团结。
其次,遏制法国的要求,为日后在国际上孤立法国设立外交陷阱。
俾斯麦在普法战争的外交准备上,特别是在麻痹、挑逗和使法国孤立而走向失败方面,就更加显露出他的现实政治原则的一套权谋术算。
再次,俾斯麦细心洞察欧洲各大国间的关系,不失时机的加以利用,孤立法国。
此时欧洲各列强特别英俄的态度对普有利而于法无益。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告建立。
德国完成统一大业。
俾斯麦精心策划的以现实政治的外交思想为原则,以统一德国为目的的三次王朝战争宣告结束。
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德国贵族)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
德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俾斯麦的现实政治外交策略也是促成德国统一的重要因素。
在德国统一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欧洲和世界形势正朝着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方向前进。
回顾大上个世纪德国由分裂走上统一的历史,包括俾斯麦审时度势的现实政治外交,对目前正在为争取世界稳定与和平发展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尤其对正在为实现自己国家的统一而斗争的各国人民,仍具有某种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