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俾斯麦名言名句

俾斯麦名言名句

俾斯麦名言名句俾斯麦,全名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是19世纪德国政治家、外交家,也是德意志帝国的首任首相。

他在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外交政策以及推动国内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这些话语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传达了他的思想和智慧。

本文将针对俾斯麦的名言名句展开论述,以探索其中的深意和思想内涵。

一、实力与权力俾斯麦在实现德国统一和提升国家地位的过程中,强调实力和权力的重要性。

他曾说过:“国家正是由功绩和胜利中获得实力的,决不是张扬和意气之所能使然的。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实力的认可和重视。

他认为,国家的实力是最基本的保障,只有通过实力的积累和胜利的获取,才能拥有真正的权力和影响力。

在实践中,俾斯麦追求德国的国力提升,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影响力。

他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德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独立和自主,获得其他大国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二、强国与平衡俾斯麦提出了“强国”和“欧洲权衡”的观点,即通过提升国家实力来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保持各大国力量的平衡,以维持欧洲的和平稳定。

他曾说过:“欧洲不是由需要、期望、感情合成的,而是由权力合成的。

”在19世纪的欧洲,各大国力量错综复杂,容易发生战争和冲突。

俾斯麦认为,通过保持各国力量的平衡,可以避免过度倚重某一国家而造成的不稳定局面。

他通过外交手段,推动大国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制衡,致力于维护德国的利益,并为欧洲的平衡与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政治与现实俾斯麦在实施政策和处理国内外事务时,强调政治的现实性和务实性。

他曾说过:“政治不是预言家的天堂,而是一种即时的现实,需要能以最好的手段应付时局的人。

”这句话反映了俾斯麦对政治的理解和看法。

在他的眼中,政治并非空泛的理论和思考,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佳决策的行动。

他注重实际操作,善于在变幻莫测的政治环境中灵活应对,以达到国家的最大利益。

浅析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浅析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浅析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普法战争结束后,欧洲政治地图、列强间的力量对比及国际地位都发生重大变化。

曾经充当欧洲“缓冲地带”的四分五裂的中欧地区崛起了一个令欧洲各国都不容小觑的强国。

欧洲国家对于在人口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等方面都占据相对优势的德国普遍感到焦虑和不安,他们时刻关注着德国对外政策的取向,处心积虑谋求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

为了不让崛起的德国成为众矢之的,俾斯麦以其过人的智慧和战略目光构建了大陆联盟体系,以保证德意志帝国的发展和稳定。

一、大陆联盟体系的核心思想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中,俾斯麦的外交体系无疑是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工程之一,但其核心思想却十分明确。

首先就是目标问题。

考虑到德国的实际情况,尽管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相对优势,单个的欧洲大国难以对其造成威胁,但若大国间联盟来共同对抗德国,那么德国必将处于劣势地位。

并且,法德在普法战争以后,两国关系积怨至深,难以调和,任何对德国有敌意的国家都很可能成为法国的盟友,一旦法国与其他国家联合来共同对抗德国,那么必然会成为阻碍德国发展的巨大的绊脚石。

因此,俾斯麦构建的联盟体系首要目标就是防止出现一个敌对的大国同盟,尽可能的孤立和打击法国,从而巩固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

其次就是对象选择问题。

俾斯麦清楚的意识到尽管法国的复仇战争是德国最直接、最现实的威胁,但北方的庞然大物——俄国也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如果俄国加入任何一个具有反德性质的同盟,那么无疑会给德国带来致命性的打击,这就要求德国必须处理好同俄国的关系,并且防止法俄结盟。

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德俄直接结盟,那么德国将占有巨大优势,在欧洲事务中也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但是,俾斯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看出了德俄结盟这一看似最直接、最合乎逻辑的做法背后的陷阱和脆弱性,于是他选择用一种迂回的政策来实现其目的。

环顾欧洲大陆,在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俾斯麦认为英、俄、奥匈是最值得结盟的对象,而处理好德国同这几国的关系正是孤立法国的关键。

俾斯麦式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俾斯麦式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 。
二、 俾斯麦型社会保障的特点 较低; 还没有一部专 门的社会保障 的法律 。并且社会保障执法 、 监 ( 一) 社会保险采用“自助 ” 原则 督、 实 施 机 制 都 比较 不成 熟 。 出 台一 部 社 会 保 障 法 典 , 为 社会 保 障 德 国建立的是政府 企业和雇员三者之间责任共担机 制,实现 管理提供保证 。社会保险法、 社会救济法、 社会福利 法和 社会优抚 社 会 风 险保 障 的 互 助共 济 。 保 险最 大部 分 由雇 主 与 雇 员共 同交 纳 , 法等,形成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需要的社会 保障法律 双方负担的 比例, 视 险种 的不同有所 区别 。政府在收支不平衡 时, 体系。 给予酌情资助。社会救 济和社会照顾所需费用则有政府 部 门全部 ( 二) 我 国社 会 保 障 水 平 应 该 与经 济发 展 相 适 应 承担 。 而养老保 险由雇主与雇员平均分担 ; 工伤保 险完全 由雇主负 中国是发展 中的国家 ,虽然我国改革 开放 以后 济得 到了飞速 担 ,老 年 人 和 残 疾 人 必 须缴 纳 满 5年 以上 的 保 险 费 用 方 可领 取 老 发 展 , 但 我 国 人 口众 多 , 城 乡居 民 占比 大 , 并 且 我 国 的社 会 保 障 水 年和残疾人保险津贴。 以政府必须通过的立法作 为实施的依据。 这 平 与西 方福利 国家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适 应社会保 障体制改 样 由三方提供承担社会保 障基金 的方式,为社会保 险金提供 了比 革 我们 应 该 大 力 发 展 经 济 , 不 断增 加 财 政 收 入 , 我 国 应 该 制 定 当 下 较稳定 的来源, 又减轻 了政府的财政 负担 , 也协调 了劳资关系 。 基 本国情和社会保障现状 的社会保障政策,通 过多种途径确 定合 ( 二) 受 保 障 ‘ 权义相等 ” 的原 则 理的保 障范围、 适度的保 障水平 、 精确的保 障规模 , 并确立 国家 、 企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 障的权利 的同时也就必须尽 缴费或劳动的 业和个人之 间的保障负担 比例 。再者拓宽我国社会 保障基金的筹 义务 。 德 国在立法方面强调 了个人和企业的义务和权利对等。 劳动 资渠道 , 德 国采用现 收现 付制 , 政府通过运作资金 , 鼓励社会 多方 者只有缴纳保险费,并且在 自身情况符合相关的社会保 障制度规 面 参 与和 形 成 多渠 道 的社 会 保 障 基 金 筹 集 模 式 , 这 样 不 仅 可 以 减 定 时候才能有领取保险金 的资格 。 另一方面 , 政府禁止滥用社会保 轻 政府 的压 力 , 同时 也 保 障 了 社会 保 障 基 金 的 增 值 性 。 障基金 , 并采 取 一 系 列 措 施 限 制和 推 迟 某 些 社 会 福 利 政 策 的实 施 。 ( 三) 统 一社会保 障管理机构且要明确各级政府 和部的管理职 以此 来 减 轻 国家 的 负担 , 从 而 保 持 国 民经 济 的活 力 。 即取 之 于 民 , 责 用之于 民。 建 议 由中 央政 府 负责 管 理 主 要 和 重 大 的 社 会 保 障 项 目 。并 承 ( 三) 实行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相协调的原则 担 其 中 的 主 要财 政责 任 ,地 方 政 府 承 担 管 理 其 他 社 会 保 障 项 目 的 德 国在处理公平与效率 的关系上 , 并不只是强调社会公平 , 而 直接责任及相应 的财政责任 。 改变传统分割管理 的格局 。 各社会保 是注重社会保障与市场 经济 的相互作用,注重社会保障实施机制 障 主 管 部 门应 根据 其 职 责 对 保 障 项 目进 行 集 中 统 一 管 理 。使 部 门 的效率和效果。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 间关系协调运转。 建 立完善 的社会保障技术支持 系统 。 实现 日常业 并 有 较 雄 厚 的 经 济 基础 , 以及 单 位 和 个 人 都 具 有 一 定 经 济 承 受 能 务 的网 络 化 , 计算机化 。 完 善社 会 保 险数 据 库 逐 步建 立 全 国统 一 的 力 的情 况 下 实 行 的 。 它 的 目标 是 以劳 动 者 为核 心 , 通 过提 供 一 系 列 社 会 保 障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

大国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1\葡萄牙·西班牙
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2\荷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3\英国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8、苏联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
5\德国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杂史】一代贤臣俾斯麦

【杂史】一代贤臣俾斯麦

【杂史】一代贤臣俾斯麦---------读《俾斯麦传》有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俾斯麦是个很牛的人,但是再牛他也不过是个大臣,一战打垮了德意志帝国,德国才开始没有皇帝。

德意志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它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巨星闪耀。

然而在其历史上,统一这一问题不知难倒了多少日耳曼英雄。

但同样是这个问题,却让一位本默默无闻的人名垂千古,这个人正是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出生于德意志最大邦国普鲁士的“容克”旧贵族。

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值欧洲风云变幻莫测,世界局势纷繁复杂,各个领域的革命不断发生发展之际。

此时的德意志是小国林立,一盘散沙,且内忧外患。

“时势造英雄”这样的一个乱世,恰为一代奇才俾斯麦提供了一个大展拳脚,实现抱负的机会。

原本俾斯麦的从政之路也并不平坦。

自20岁涉足官场起,他宦海沉浮整整27年,才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宰相之位。

这期间,他不知经历了多少挫折与困难,尝尽了多少世间冷暖,但也恰恰是这些宝贵的苦难,将这把普鲁士之剑锻造得更为锋利与刚猛。

出将入相,自古以来便是中外各个阶层共同的梦想与追求。

但显然,俾斯麦的雄心远不只如此。

普鲁士的相位对他来说不只是一个虚名,也不只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而是一个实现更大抱负的机会,一个全面施展才能的大舞台。

他以高超的政治与外交手段,推动了德意志统一大业的进行。

他巧妙运用“远交近攻”,“舍小就大”,“利而诱之”等多种策略,令当时欧洲各大强国在德意志王朝统一战争时保持中立,从而避免了腹背受敌的两难境地。

可以说,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居功至伟。

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

在普鲁士战胜奥地利,几乎全普国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国王与大臣们在为胜利取得的利益心喜若狂时,俾斯麦仍保持着平常的心态,并清醒的认识到,德意志统一的最大障碍——法国还在虎视眈眈的望者他们。

他赤胆忠心,一心为国。

在普王威廉一世不采纳自己的正确意见时,俾斯麦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多次以辞职甚至自杀表明心迹,使得国王也不由得感动万分,不得不做出让步。

俾斯麦式的失败

俾斯麦式的失败

俾斯麦式的失败: 伟人为何后继无人?众所周知,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是现代政治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他本人的远见、智略和手腕远远超出他死后一百年来的任何政客。

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俾斯麦对局势的发展做到了极为准确的预估,对胜利的边界把握到了极致,当统一完成之后,他清晰地洞察到一个未曾显现的风险,并使之整整延后了三十七年,直到愚蠢的德国人自己破坏了这一切。

连自恋如许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描述俾斯麦的一生时,都不禁感叹(俾斯麦与黎塞留)“如几何般精准度量人心”。

然而,令人的遗憾的是,1890年,当伟大的俾斯麦离开政坛之时,他的外交政策却不仅遭到了皇帝威廉二世、首相卡普里维这样的政治家反对,也遭到了外交部资深外交专家赫尔斯泰因迈、驻俄武官施魏尼茨、驻土大使拉多维茨的普遍反对。

事实上,威廉二世和卡普里维虽然缺乏俾斯麦的远见卓识,但也不乏对专家的敬畏,1890年,针对是否继续签署俾斯麦所热衷的《德俄再保险条约》,卡普里维召集原先在俾斯麦手下工作过的专业外交官讨论,没有一个德国外交官支持继续实行俾斯麦的对俄政策。

一位如此伟大的外交家,其外交政策竟然在其下台后被完全废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嘲讽。

那么,俾斯麦外交为何会被德国政界和外交界抵制呢?在我看来,俾斯麦外交悲剧命运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位伟大政治家终其一生都在防止一个未曾出现过的危险——列强对德的联合扼杀。

1875年,俾斯麦目睹法国实力恢复后,曾经扬言对法国再次宣战,以此试探列强态度。

结果,俾斯麦的政策遭到英国、俄国和奥匈的一致反对,见此,俾斯麦即知晓德意志的强国地位已经引发周边列强的恐惧,如果德国不能谨慎行使自己的实力,恐惧的本能就很可能驱使周边列强联合起来扼杀德国。

随后的俾斯麦政策即是基于这种认知行事,无论是联奥,还是亲俄,以及亲英,或者挑拨列强互相残杀,其目的都是如此。

然而,俾斯麦政策无论效果多么显著,其不能逃脱的困境就在于,他仅仅是防止一个只有他真正意识到、且未曾出现的危险。

俾斯麦的对外政策

俾斯麦的对外政策

影响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推 动了欧洲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
后果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被认 为是失败的,德国失去了欧洲霸权地位。
对俾斯麦外交政策的评价与反思
评价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战略眼光,但也 有其局限性和缺陷。
反思
在当今世界,俾斯麦外交政策的理念和手段仍有其现 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英德结盟的可能性
尽管两国存在根本性矛盾,但在某些领域如殖民地扩张方面存在共 同利益,因此英德结盟并非不可能。
英德关系的破裂
德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随着德国实力的增长,德国开始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与英国的利 益发生冲突。
德国的海军建设
德国大力发展海军,引起英国的警惕和担忧,因为这威胁到了英 国的海上霸权。
英德关系的破裂
俾斯麦的对外政策
• 俾斯麦的生平简介 • 俾斯麦的欧洲政策 • 俾斯麦与英国的关系 • 俾斯麦与俄国的冲突 •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评价
目录
01
俾斯麦的生平简介
俾斯麦的早期生活
俾斯麦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 幼接受严格的上等教育,培养了坚毅 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在年轻时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自学和游历欧洲各国,逐渐形成 了自己的政治理念。
02
俾斯麦的欧洲政策
德意志统一与欧洲均势
德意志统一
俾斯麦通过铁血政策,成功促成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均势原则
他努力维持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以保障德国的安全和利益。
普法战争与欧洲霸权
普法战争
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俾斯麦挑起了普 法战争,成功击败法国,使德国成为 欧洲大陆的霸主。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循迹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162年俾斯麦于普鲁士下院的一次演讲俾斯麦的这句名言对中国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在军迷圈中更是被奉为圭臬,甚至由此衍生出中国人独特的外交理解,就如两位那样,认为有了强大的武力就可以定义真理,从而为所欲为。

◎俾斯麦看到有人这么理解他的话,怕是会直接气昏过去我想任何熟悉人类历史发展的人,都清楚这句话的可笑,武力不能解决的事情太多,以至于这句话本身根本不值一驳。

但说出此番豪言壮语的人,有没有真的相它,践行它,就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了,所以本文将带领大家从俾斯麦的外交方略入手,看一看俾斯麦的外交,真有这句名言那般上头吗?◎普鲁士的有限外交奥托·冯·俾斯麦,普鲁士勃兰登堡人,出身书香门第、贵胄之家,147年当选柏林州议员,正式步入政坛,4年后升为大使,开始在外交事业上发光发热,先后担任驻俄、驻法大使。

在此期间,他保持了一贯的暴烈脾气和直率性格,他曾因不满廉一世未能给他首相之职而拒绝内相职务,请辞驻俄大使,如此乖张的行为与学校给他易暴怒的评价遥相呼应,表明了在他发表著名演说之前,即已从心底里充满对暴力的认同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行事作风。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廉一世但内心的真理并不指导俾斯麦的作为,实际上他在外交事务上异常的理性与谨慎。

在他162年升任首相之前,普鲁士的外交非常克制,只迫于拿破仑的的强势扩张而参加反法同盟,在拿破仑失败以后,普鲁士再无于欧陆大兴兵事,即便其盟友俄国深陷克里米亚战争,它也保持了中立,在俄国希望它能出席战后和会时,也没有坚持要求参加,只在讨论黑海问题时,因其是《海峡公约》的签订国,在合理合法的加入和会。

如此放任的外交,怪不得160年的泰晤士报认为其“总要依靠别国,总是依赖别国帮助,从不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出席代表大会,却缺席战争”然而普鲁士软弱的外交并没有被性情刚直不阿的俾斯麦抨击,纵使他151年就已经从事外交工作。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全名奥托·爱德华·莱昂哈德·冯·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国重要
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被认为是统一德国的功臣,促成普鲁士王国在德意志战争后建立起德意志帝国,成为首任德意志帝国总理。

奥托·冯·俾斯麦出生于1815年,成长于普鲁士贵族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在政治领域展现出优秀的才能和坚定的意志力,在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成功实施了“铁血政策”,强化了德国的统一和国家实力。

在外交方面,俾斯麦追求实现对德国的利益最大化,采取了强硬的立场,与其
他国家进行外交谈判,并通过多次战争和谈判获取了德国领土的扩张和权益。

他倡导保守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政治理念,坚持国家至上和实力外交,被誉为“铁血宰相”。

除了外交政策,俾斯麦还致力于内部改革,通过实施社会保障政策和经济发展
计划,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他还通过立法规范了政府运作和司法程序,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机构的稳定性。

然而,俾斯麦也备受争议,他的强硬政策和专制倾向引起了一些反对。

随着时
间的推移,他与德皇威廉二世之间的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了他在1890年被迫辞去
总理职务。

此后,德国政治进入了新的阶段,俾斯麦以他的政治智慧和执政手法成为历史上备受尊敬和争议的政治家之一。

总的来说,奥托·冯·俾斯麦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政治思想和战
略在当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他为德国的统一和国家实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视为德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俾斯麦的预言是什么

俾斯麦的预言是什么

俾斯麦的预言是什么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宰相,他不仅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名政治家,同时他也是19世纪时期欧洲的传奇人物。

他在19世纪曾预言过中国和日本肯定会有一战,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俾斯麦的预言,希望对你有帮助。

俾斯麦的预言俾斯麦,他早在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有预言,说在20年后的中日,必有一战,战争则中国将会必败无疑。

俾斯麦本人的解释一直到今天,都依然值得我们中国人深思。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中国的留学生都在学习机械制造,而日本的留学生却是都在学习法律和政治等一些制度思想,所以俾斯麦的判断是,制度落后的一方必败。

20年之后,俾斯麦当时的预言果然被甲午中日战争给证实了,中国最后惨败,签了马关条约,可谓是丧权辱国。

俾斯麦的预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有见识和有预见性的人。

他的思想是比较超前的,可以看到表层后面的实质。

俾斯麦所认为的是,制度相对来说比机械制造这些财富的创造更为重要。

一个国家首先是思想的改变,才可以复国强民。

没有思想凝聚力和制度支撑的国家是没有生命力的,别的国家一攻打,就难以抵挡。

俾斯麦当然在建立国家的制度的同时,也是热衷于去用战争手段攻打别国,以此达到统一的目的。

对于他的预言,中日必有一战,有些人认为这是明摆的事情,因为中日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利益关系,但是历史是没有明摆这回事,事实上不过是看透了双方的实力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以对于中国,还是要继续努力的发展。

俾斯麦简介俾斯麦是在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的勃兰登堡的豪森庄园,他们家是容克贵族的世家。

俾斯麦在幼时就受过了良好的教育,他曾经去哥廷根大学以及柏林大学去学习法律历史以及外语。

在他的大学期间,俾斯麦曾和同学进行了27次的决斗。

俾斯麦毕业后去服了兵役。

他本身体格是强壮的,而且个性粗野,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可以选择不择手段,同时他在当时是持现实主义的态度。

在1839年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经营着庄园的经济,采用一些新形式的耕作方法,还改进了农具,采用作物轮种的方法,进行着商品的生产。

俾斯麦传读后感

俾斯麦传读后感

俾斯麦传读后感首先,我被俾斯麦的聪明才智所深深吸引。

他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稳定德国的政治局势,推动国家的发展。

他在外交战略上的高明之处更是让人佩服。

无论是在与法国的战争,还是在与其他欧洲国家的谈判中,他总能够以巧妙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善于利用外交手腕,保持德国与其他强国的关系,同时通过军事力量来加强德国的地位。

俾斯麦的政治智慧不仅是德国历史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是对世界政治学的极大贡献。

其次,我对俾斯麦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深感敬佩。

他在政治舞台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冷静,迅速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

他对于困难从不回避,而是以自己的意志和勇气去克服。

正是这种坚韧的精神,使得他在德国的政治生涯中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这个骨子里带着军人气质的政治家,不仅在政治上坚定不移,而且在私人生活中也展现出坚强的意志。

此外,我也对俾斯麦的领导才华和人格魅力感到深深着迷。

他是一位极富魅力的领导者,能够以自己的魅力和号召力来影响和激励其他人。

他能够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起亲密的工作关系,同时也能够团结和管理他的团队。

他注重和下属的沟通,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根据需要做出决策。

他的领导力极具感染力,使得他的团队能够齐心协力地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无论是在政治家的角色中,还是在军人的角色中,俾斯麦的领导才华和人格魅力都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这本传记中,我也看到了一位伟大政治家背后辛勤工作的身影。

俾斯麦是一位勤勉且富有责任心的领导者,他在塑造德国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他善于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资源,不断深入研究各种重要问题,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

他为政治事务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汗水,而这种努力也成为他在政界取得成功的保证。

通过俾斯麦的经历,我意识到成功的背后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的,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够成就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俾斯麦传》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激励的作品。

俾斯麦非常法名词解释考研

俾斯麦非常法名词解释考研

俾斯麦非常法名词解释考研俾斯麦非常法(Bismarckianism)是指19世纪末由德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利奥·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所创立的一种政治体系和外交策略。

俾斯麦非常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现实主义的外交手段和权谋策略来维护国家利益、保持稳定并实现统一。

该政治体系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成为政治及国际关系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考研中,准确回答俾斯麦非常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构建世界协调平衡:俾斯麦非常法主张通过保持一个自己在国际问题中的中立地位,同时与各大国维持紧密关系,以达到利益协调和平衡的目的。

2.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争端:俾斯麦非常法强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际争端,以避免不必要的军事冲突。

同时,他注重让对方在谈判中认为自己获得了一些实质性的利益,以便达到和平解决问题的目的。

3.巩固国内实力:俾斯麦非常法认为只有进一步巩固国内实力,才能在国际上取得更有利的地位和更大的影响力。

他通过内政改革和统一德国等措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实力基础,从而使德国成为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角色。

4.利用外交联盟:俾斯麦非常法追求与其他国家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外交联盟保护自己的利益。

他在19世纪末成功建立的“三国同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德国的安全和利益。

除了以上几个核心内容,考生在回答时还可以适当拓展:可以探讨俾斯麦非常法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晚年情况下失去对政权的控制;还可以从历史角度分析俾斯麦非常法对战后国际秩序和二战爆发的影响等等。

拓展内容应根据具体考题情况进行选择和展开。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电商1301班吴泽坤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说明了探索,倾尽国家的努力去探索才能走出新的道路。

葡萄牙这个欧洲的天涯海角,能够第一个崛起,首先拥有统一的带来的基础。

当中世纪的城邦还在混乱时,葡萄牙作为第一个同一民族的国家诞生了。

在整个欧洲渴求与香料的进口,而陆地贸易又为中亚的国家垄断的背景下,恩里克王子拿起来托勒密早已发黄的地理学指南,一张呢个个国家的努力,想着海洋的进发。

这一切是在数学与天文学的的指引下,是在以一个统一的国家作后盾的支持下开始的。

他的成功在21年来迎来也是顺理成章的。

西班牙几乎是按着葡萄牙的模子又刻的一个雕版。

不同的是他用了8个世纪才迎来统一。

出于对财富的渴望和对神秘东方的向往,开展了新航路的探索行动,在两个多世纪的海洋争霸中,两国航海家探索发现了通向东方的航线,发现并殖民了美州大陆,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

这一系例的成就给两过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另一方面也第一次将全世界各个国家真正的联系在一起。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由这两个国家启动。

荷兰的启示是守信赢得声誉,更赢得发展。

一个14世纪才拥有了立足的土地,国土面积1/3低于海面的国度,竟成为了17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的中心,这一切只能用许多个不可思议来形容。

而答案便在于这是一个始终以商人作为主宰,一切以金钱为导向的国度。

为了利益,商人提着生命的绳索,拆掉了护船的战炮,融汇全国私人财富,再造两牙的海上辉煌。

他们造出了世界最好最贱的运船,更创造了更高更牢的商业信誉。

第一家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第一家股票交易所,第一家银行,荷兰人建立世界最好的资本市场和信用体系,影响至今。

俾斯麦传读后感

俾斯麦传读后感

俾斯麦传读后感《俾斯麦传》读后感《俾斯麦传》是一部关于德国政治家俾斯麦生平和政治生涯的传记作品。

这部作品以其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俾斯麦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风采,同时也揭示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读完这部传记,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俾斯麦作为一个政治家,展现了其非凡的智慧和决断力。

他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他的战略眼光和果断行动,使得德国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处理国内政治问题时,他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通过巧妙的权衡和策略,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和稳定。

其次,俾斯麦作为一个人,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个性。

他既是一个坚定的保守派,又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政治家。

他对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十分忠诚,但在政治上却常常采取冷酷的手段。

他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荣誉的追求,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他也有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农民和工人的关爱,使得他在德国社会中有着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最后,俾斯麦的传记也揭示了他的悲剧性命运。

在晚年,他因为与威廉二世的矛盾而被迫辞去宰相职务,最终过着孤独的生活。

他的政治理想未能完全实现,他自己也深感孤独和失落。

然而,正是这种悲剧性的命运,使得俾斯麦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奇人物,他的政治智慧和个人魅力,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通过阅读《俾斯麦传》,我对俾斯麦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他的政治智慧和个人魅力,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奇,他的生平和政治生涯也成为了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这部传记不仅展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风采,也揭示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的内心世界,读后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俾斯麦改造方案

俾斯麦改造方案

俾斯麦改造方案引言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是德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是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帝国的首任总理。

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实现了统一,并成为一个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强国。

本文将探讨俾斯麦的改造方案,探究他是如何通过外交手段和内政措施促进德国的发展和统一的。

外交手段1. 巩固国内统一在实现德国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非常重视国内的稳定和统一。

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巩固了德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并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性。

他坚持实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通过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来确保国家的统一。

2. 外交联盟和平衡为了保护德国的利益和地位,俾斯麦采取了外交联盟和平衡的策略。

他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和维持关系,确保德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俾斯麦与奥匈帝国和俄罗斯的联盟,俾斯麦成功地保持了德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

3. 外交谨慎与策略俾斯麦是一位非常谨慎和策略性的外交家。

他善于利用各种外交手段,以达到德国的国家利益。

他通过巧妙地处理外交关系,使得德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保持平衡,并防止其他国家对德国的侵略。

例如,他通过巧妙的外交谈判和协商,成功地避免了与法国的冲突。

内政措施1. 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俾斯麦非常重视德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的进程。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包括铁路建设、财政改革和税务改革。

这些措施使得德国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社会改革和福利制度俾斯麦也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和福利制度的建设。

他致力于改善工人和劳动者的生活条件,并推动社会公正和福利制度的建立。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包括社会保险制度和工会法。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和生活水平,从而增强国家的社会稳定性和凝聚力。

3. 教育改革和知识传播俾斯麦还注重教育改革和知识传播。

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内在逻辑——兼论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内在逻辑——兼论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作者: 白若萌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27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家
页码: 33-3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俾斯麦;外交体系;和平崛起
摘要:1870年统一的德国出现在中欧,对欧洲政治地缘版图造成了强力冲撞,也使德国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旋涡中。

俾斯麦构筑了一个复杂的外交体系,使德国既实现了孤立法国的目标,又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甚至大国合围的窘境。

俾斯麦外交体系的本质在于以矛盾制衡矛盾,它压制了但未能解决原有存在的矛盾,却造成了一系列新矛盾。

这一外交体系的成功依赖于俾斯麦的外交手腕。

俾斯麦的继任者违反了这些原则,促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使德国陷入世界主要大国的合围中。

吸收俾斯麦外交思想,对当前中国营造一个有利于和平崛起的友好的周边环境有借鉴意义。

俾斯麦模式的基本特征

俾斯麦模式的基本特征

俾斯麦模式的基本特征
俾斯麦模式是指19世纪末德国首相俾斯麦所实施的一系列国家
政策和外交策略。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 实行实用主义,俾斯麦主张国家政策应该以实际情况和国家
利益为依据,而不是理想主义或道德原则。

他注重现实政治和权谋,以达成德国的国家利益和权力平衡。

2. 铁血政策,俾斯麦倡导强硬的外交政策,通过军事手段来实
现国家的目标。

他认为战争是政治手段的延伸,因此德国在他的领
导下进行了多次战争以确立国家地位。

3. 统一德国,俾斯麦通过三战统一了德意志帝国,使德国成为
欧洲强国之一。

他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手段,同时运用
军事力量,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4. 保守主义,俾斯麦坚持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念,维护传统的封
建制度和贵族统治,以稳定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力。

5. 对外扩张,俾斯麦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德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避免与强大的邻国发生冲突。

他通过外交联盟和平衡来确保德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俾斯麦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实用主义、铁血政策、统一德国、保守主义和对外扩张。

这些特征在德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德国的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

俾斯麦大陆同盟体系

俾斯麦大陆同盟体系

大陆同盟体系的调整和加强
三皇联盟条约没有续签,使俾斯麦再次考 虑采取外交行动,来达到牵制法、俄,阻 止法俄接近的战略目的。于是调整政策, 继续加强同盟体系。这次调整的关键是争 取英国的加盟和德俄关系的加强。
h
33
《三国同盟续约》,两次《地中海协
定》和《再保险条约》
1887年2月20日,《三国同盟续约》在柏林签订。
对于德国来说,造就了两个异己力量:法 国;对德国保持警惕的欧洲(他国结盟的 噩梦)。
h
4
一、大陆体系的建立
1、俾斯麦与欧洲各国的基本外交政策
“德国应当得到作为一个大国应当得到的尊重”和“ 孤立法国,拉住俄奥”:性格、经历、环境和近代 欧洲外交传统的影响
英国:外交保守,拱手相让欧洲外交主动权予俾 斯麦
h
1
维也纳体系到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的转变原因
一、科技发展是这一转变的经济因素。 二、与历史发展潮流相悖是这一转变的社
会因素 三、地缘关系是这一转变的地理因素 四、体系约束力不足是这一转变的内在机
制缺陷
h
2
德国统一
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
h
3
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
大国优势的沉浮和移位问题:法国衰落、 德国崛起;中小国家消失,大国斗争中失 去缓冲,维也纳体系支离破碎,增加了欧 洲不稳定。
❖ 通过《三国同盟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 《再保险条约》,俾斯麦基本上完成了对大陆联盟
体系的调整。
h
34
1887 年《再保险条约》 ( Reinsurance Treaty)
秘密条约。有效期3年。 由于三皇同盟条约没有续订,俾斯麦担心法俄接
近,希望与俄加强合作。俄也希望获得德在巴尔 干问题上的支持。1887年6月双方签订《再保险 条约》,规定,如果缔约一方与第三国交战,另 一方保持善意中立,但是德国进攻法国、俄国进 攻奥国除外。德国支持俄国在巴尔干已有的权利 。 德奥意三国同盟确保的是,如果法国进攻德国, 奥保持中立;这个条约保证的是,如果法国进攻 德国,俄罗斯保持中立。所以称“再保险条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0053 zhuxiaoxian 20101764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

他从1871年接任德意志帝国宰相职位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俾斯麦依据现实政治原则,审时度势,调整外交策略,成功地建立了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欧洲外交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反德同盟的出现。

铁血宰相俾斯麦深谙地缘政治,于是他意识到,欧洲的均势中任何改变都会激起列强的联合抵制。

因此,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力求改变锋芒逼人的铁血形象,以其稳健、温和的风格扮演一种维持现有状态的角色,我们可以发现俾斯麦的外交之所以去的成功,固然和他高潮的谋略与娴熟的外交手腕具有重大的关系。

他为德国制定了自制政策,巧妙地实行自制政策,利用俄英两国的敌对关系,谨慎而灵活地与他们周旋,既以结盟方式套牢俄国,同时又不与英国失和,如愿以偿地孤立了法国并避免反德同盟的梦魇成为现实。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有几个相似之处,俾斯麦发动的魅力攻势弥补了德国作为劫掠者的形象,减轻了外界对德进攻性的担忧。

正如今天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将自己描述为一个亚洲国家不应惧怕的良性大国。

铁血宰相给中国的当权者提供了绘制中国的战略工具。

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

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有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正如“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力求改变锋芒逼人的铁血形象,以此稳定欧洲的秩序。

”中国也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的外交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区域合作。

中国正确的互惠互助的外交方针使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有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构建成了中国稳定的关系框架。

例如,中国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之间的合作全面发展。

例如,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

例如,中国同欧盟就加强战略伙伴合作同样达成了一系列的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

例如,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例如,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在历史的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在经济上两国又相互合作。

中国在与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过程中,既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国际形象,又做出了良好的榜样,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愧于自己的国际地位,自己的紧急发展与自己所做的一切有
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己的外交政策是成功的,是有效地,相比于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更加成功,但俾斯麦的外交政策确实是给中国的当权者很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如何让自己既在发展,又不会让邻国乃至世界各国恐慌,而是以一种友好、欢迎的态度来对待你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世界各国之间也应该共谋进步,共同发展。

其实外交政策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身国家的强大与否,而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取决于自己的经济、军事、国民的爱国意识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

我们的祖国是个有好的、爱和平的国家,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的发展道路,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比当初的德国更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