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对俄外交政策再评析
浅析德国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思想
浅析德国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思想摘要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十九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普鲁士王国的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在执政期间主张采取“铁”与“血”的政策,故被称为“铁血宰相”。
十九世纪是欧洲国际舞台风云变幻的一个世纪,俾斯麦在其中利用自己深谋远虑的眼光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
俾斯麦作为一个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即使在21世纪,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思想;国家利益之上;王朝战争;启示一、俾斯麦外交思想的形成(一)个人背景俾斯麦出生于1815年德国的一个容克家庭,他有一位参加过战争立下战功却非常厌恶战争的渴望安安静静生活的父亲,有一位很有主见好出风头还喜欢宫廷的母亲。
他的母亲简直跟他的父亲格格不入,他的父亲只希望平静的过日子,但是他的母亲却很不安分。
俾斯麦的性格上有些矛盾,我想,这跟他的家庭不无关系。
俾斯麦的理性,他的深入而不为情所动的睿智,都是母亲遗传给他的,但是他的脾气,大概是从父亲那里遗传过来的。
后来,俾斯麦深陷政坛,但是却经常写信给他的妻子,说希望和她能够过上田园的生活,一起在田野上骑马,在树林里打猎。
俾斯麦家族数位亲人都参加过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这使得俾斯麦对军事非常的了解,而他的母亲家族门肯氏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法律或历史的教授,并且他的母亲受到影响,一直希望俾斯麦往外交界或政界发展,在父母亲的双重影响下,是俾斯麦成为了一个具有军事手腕的外交家,政治家。
也正是这样强硬的方式,在欧洲局势混乱的时代,对内控制局势,强大国家,对外使用纵横捭阖的外交,带领普鲁士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
俾斯麦的童年时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直到晚年,他还念念不忘令自己懊恨的柏林柏拉曼学校所浪费的八年时光。
俾斯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俾斯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局限性罗月娥;孔凡立【摘要】俾斯麦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是"铁血政策"和"大陆政策".其外交政策的特点是:强烈的现实主义观;务实机变,不拘于形式;均势思想等.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有着鲜明的个人特征:过于片面强调国家间的冲突和斗争,忽视合作的可能性.【期刊名称】《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1)002【总页数】3页(P120-122)【关键词】俾斯麦;铁血政策;大陆政策;现实主义;均势思想【作者】罗月娥;孔凡立【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516.4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铁血宰相,其外交实践有着显著的俾斯麦式的特点。
在他的领导下,近代德国实现了统一,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欧洲的均势与和平。
但是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一、俾斯麦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一)铁血政策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是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邦各自为政。
1862 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宰相,顺应历史的要求,开始实行逐步统一德意志的计划。
他在上台之初即公开宣布:“德国不能寄希望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要寄希望于它的武力。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 年和1849 年所犯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 [1]这就是俾斯麦著名的铁血政策。
俾斯麦抓住当时国内外的有利时机,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武力统一,即1864年的普奥与丹麦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以及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
在战争过程中,俾斯麦把铁血政策付诸实践,并运用了一套成功的外交策略。
(二)大陆政策德意志成立之后,欧洲大陆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德意志帝国处于中心和无屏障的地理位置,国防线伸向四面八方,反德联盟很容易形成”[2]。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摘要:30年战争后,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
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以统一德国为目的的三次王朝战争中,依据形势的剧烈变化,变通现实政治的主张,改变外交策略,有效的防止了反普同盟的出现,成功地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现实政治俾斯麦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
他在推行“铁血政策”,武力统一德国的同时,外交上他在对地缘政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现实政治”为原则的外交政策,精心谋划各种策略,充分考虑到各列强对德国统一运动可能采取的态度以及普鲁士的相应对策。
德国统一是通过俾斯麦领导的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及1870-1871年普法战争完成的,结束了德意志的长期分裂割据。
这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都是与俾斯麦的“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分不开的,可谓匠心独运。
本文以三次王朝战争为线索,剖析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1.丹麦战争普鲁士统一德国的第一次王朝战争是1864年的丹麦战争。
这次战争祸起于丹麦政府违背了国际公约。
在这一争端中,俾斯麦的目标很明确:利用有利时机,吞并三公国,作为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俾斯麦展开了纵横的外交,以争取各国的中立。
如俾斯麦认为俄国的立场是至关重要的,为取得彼得堡内阁的中立,他利用1863年波兰起义同沙皇做交易。
他还利用在克里木战争后尖锐起来的俄国同克里木联盟(英法奥)之间的矛盾,强调霍亨索伦王朝同罗曼诺夫王朝间的轻骑和友谊关系。
由于俾斯麦的狡猾手腕,以及如他所预料的欧洲其它大国见勾心斗角的矛盾,原指望回得到俄英等国援助的丹麦政府,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
俾斯麦运用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漂亮的完成了德国统一的第一步,也为迈出统一的第二步做了铺垫。
无怪乎俾斯麦在十四年后仍得意地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是我最大的外交成就。
”2.普奥战争俾斯麦极力利用列强的矛盾和弱点,以争取他们在普奥正在中再次采取中立立场。
评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的外交政策_承庆昌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1期 1999年1月评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承庆昌提要 俾斯麦在任职宰相二十年间,依据形势的剧烈变化,变通现实政治的主张,改变外交策略,成功地建立了错综复杂的外交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反德同盟的出现。
他的外交的成功关键是他在对地缘政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自制政策。
关键词 俾斯麦 外交政策 现实政治 地缘政治 自制政策德国的统一破坏了欧洲的均势,促成了欧洲列强之间地位的急剧变化,导致欧洲的重心逐渐向柏林转移。
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变引起邻国的焦虑和恐慌。
深谙地缘政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认识到,欧洲均势的任何改变都会激起列强的联合抵制。
鉴此,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极力改变锋芒逼人的形象,以稳建温和的风格扮演维持现状的角色,稳定欧洲的秩序,缓和紧张局势。
本文拟就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出台的背景,外交政策的目标、策略的演变、作用以及弱点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军事力量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是在欧洲大陆心脏地带兴起的,因此,对欧洲的政治和外交格局的冲击格外严重。
德国统一后,国势与日俱增,边缘地区的列强所感受的压力也随着日益加重,因而列强互相接近结盟对付新生德国的可能性也日渐增大。
俾斯麦时代的德国缺乏稳定的外交基础,活动余地相当狭小。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考虑的话,德国是天生被包围了的国家。
俾斯麦对德国客观环境的局限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
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
此外,根据世界历史整个发展情况,我们的地理位置以及根据德意志民族的内部联结与其他民族相比也许相当松散这一特点,我们比任何一个别的民族更容易遭到别人联合起来对付我们的危险。
”①俄国外交官彼得·舒瓦洛夫伯爵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俾斯麦因德国地位易受威胁而忧虑,不断受到敌对列强“结盟的恶梦”②的纠缠。
俾斯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主 要 采 取 孤 立 和 打 击 的 政 策 。 英 国 在 欧 洲 五 强 中
有着举 足 轻重 的作 用 , 英 国也希望 欧洲 大陆 出现 且
一
个 能 够 遏 制 法 俄 的 力 量 , 此 对 英 国 主要 采 取 友 因
俾 斯 麦 是 德 国 历 史 上 著 名 的铁 血 宰 相 , 外 交 其
德 国要 选 择 适 当 的 国 家 与 之 结 盟 , 保 护 自 己 。 俾 以 斯 麦 推 行 的 所 谓 “ 陆 政 策 ” 括 两 层 含 义 :一 是 大 包
实 践 有 着 显 著 的俾 斯 麦 式 的 特 点 。 在 他 的领 导 下 ,
王 朝 战 争 , 现 了 国家 的 武 力 统 一 , 1 6 实 即 8 4年 的 普 奥 与 丹 麦 战 争 , 8 6年 的 普 奥 战 争 以 及 1 7 至 16 80
尔 维 亚 签 订 一 项 条 约 , 马 尼 亚 在 1 8 年 通 过 一 罗 83
项秘 密条 约与 德 奥 又 组成 三 国 同盟 。俾 斯 麦操 控
忽视 合 作 的可 能性 。
关键词 : 俾斯麦; 铁血政策 ; 大陆政策; 现实主义 ; 均势 思想 作者简介 : 罗月娥 (9 5 ) 女 , 18 - , 江苏盐城人 , 苏州大学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 院2 0 09级硕士研 究生 , 从事 中国对外战略
与对 外关 系研 究 。 中图 分 类 号 : 5 64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5 0 6 (0 1 0 — 10 0 收 稿 日期 :0 0 1 — 5 K 1. A 29 — 0 3 2 1 ) 2 02 — 3 2 1— 0 1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斯麦的确是他那个时代鲜见的具有自觉大战略意识极为高明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本文以下将通过对俾斯麦在德国统一时期的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分析,来彰显俾斯麦的外交风格和战略风采。
一、统一德国:根本战略目标的确立是时,普鲁士王国的国家根本对外目标应该是什么?看起来答案可以有很多种——1. 维系现状、满足于梅特涅体系所带来的在神圣罗马帝国内与奥地利相当之特殊地位;2. 像俄国一样尽可能的开疆掠土,实行霸权政策,建立足够大的泛日耳曼人的共同帝国;3. 当然,普鲁士也可以像英国和其他殖民国家一样把目光放到海外,进行扩张,夺取发展空间;4. 依据相对谨慎温和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统一德意志邦联为帝国,当然“一山不容二虎”,要完成此目标必须或者并吞奥地利或者排除其出德意志。
这几种国家根本目标在近现代的德国历史上都有很突出的表现,每一种政策目标都貌似合理,对某些人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那么为什么俾斯麦会选择第四个而不是其他三个呢?很多史家认为德国的统一作为不言自明的历史义务会很自然的落到普鲁士的头上,这显然是简单化的历史决定论,普鲁士国王除非自觉、否则完全没有必要把德国统一的“义务”大包大揽下来,事实上确实有多位君主满足于其在邦联中的地位而对所谓义务不屑一顾,直至威廉一世执政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威廉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掌权后就决定以武力统一全德,但是君主的野心通常没有节制,容易滑向把第2方案作为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
所幸,他任命谨慎自制的俾斯麦为宰相使国家的根本目标始终维系在第4方案的周围而不致相去甚远。
至于方案3,对当时的普鲁士而言,既无强大的海军作为实力支撑,又没有早期殖民活动的优势基础,更由于其处于欧陆中心的地缘位置,使其既无能力也无意愿加以实施,当然德国统一、尤其是威廉二世上台后德国能力和意愿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与彼时完全不同的国家根本目标。
如果我们用大战略的基本理论来加以审视,则可以更加清楚俾斯麦所制定之普鲁士国家根本目标的高明和适切。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10053 zhuxiaoxian 20101764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
他从1871年接任德意志帝国宰相职位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俾斯麦依据现实政治原则,审时度势,调整外交策略,成功地建立了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欧洲外交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反德同盟的出现。
铁血宰相俾斯麦深谙地缘政治,于是他意识到,欧洲的均势中任何改变都会激起列强的联合抵制。
因此,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力求改变锋芒逼人的铁血形象,以其稳健、温和的风格扮演一种维持现有状态的角色,我们可以发现俾斯麦的外交之所以去的成功,固然和他高潮的谋略与娴熟的外交手腕具有重大的关系。
他为德国制定了自制政策,巧妙地实行自制政策,利用俄英两国的敌对关系,谨慎而灵活地与他们周旋,既以结盟方式套牢俄国,同时又不与英国失和,如愿以偿地孤立了法国并避免反德同盟的梦魇成为现实。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有几个相似之处,俾斯麦发动的魅力攻势弥补了德国作为劫掠者的形象,减轻了外界对德进攻性的担忧。
正如今天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将自己描述为一个亚洲国家不应惧怕的良性大国。
铁血宰相给中国的当权者提供了绘制中国的战略工具。
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
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有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正如“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力求改变锋芒逼人的铁血形象,以此稳定欧洲的秩序。
”中国也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摘要:奥托·冯·俾斯麦(1815 - 1898年),德国容克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用灵活的外交政策和“铁血”手腕,而不是只从自上而下的统一德国的分裂,同时也为德国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各种外交手段并留下了很多东西值得深思的东西。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政策;评价中图分类号:K811Analysis on Bismark’s Foreign PolicyAbstract :Otto von Bismarck (1815 - 1898) was the most famous politician and diplomat of German Junker class, he used a flexible foreign policy and "Jagged" wrist, he not just uniformed the division of Germany from the top to down, but als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ermany. His various diplomatic means left a lot of things worth pondering.Keywords :Bismark; foreign policy;assessment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一、前言研究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这一问题属于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现在研究俾斯麦本人的著作比较多,而对他的外交政策的研究重视不够。
总体来说,现在对俾斯麦外交政策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的学者比较少,而关于这一方面的论文和专著比较则更少。
现在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美国艾伦•帕麦尔的《俾斯麦传》,德国艾米尔•鲁特维克的《俾斯麦》,英国A.J.P泰勒的《俾斯麦:凡人与政治家》等。
俾斯麦的对外政策
影响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推 动了欧洲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
后果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被认 为是失败的,德国失去了欧洲霸权地位。
对俾斯麦外交政策的评价与反思
评价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战略眼光,但也 有其局限性和缺陷。
反思
在当今世界,俾斯麦外交政策的理念和手段仍有其现 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英德结盟的可能性
尽管两国存在根本性矛盾,但在某些领域如殖民地扩张方面存在共 同利益,因此英德结盟并非不可能。
英德关系的破裂
德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随着德国实力的增长,德国开始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与英国的利 益发生冲突。
德国的海军建设
德国大力发展海军,引起英国的警惕和担忧,因为这威胁到了英 国的海上霸权。
英德关系的破裂
俾斯麦的对外政策
• 俾斯麦的生平简介 • 俾斯麦的欧洲政策 • 俾斯麦与英国的关系 • 俾斯麦与俄国的冲突 •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评价
目录
01
俾斯麦的生平简介
俾斯麦的早期生活
俾斯麦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 幼接受严格的上等教育,培养了坚毅 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在年轻时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自学和游历欧洲各国,逐渐形成 了自己的政治理念。
02
俾斯麦的欧洲政策
德意志统一与欧洲均势
德意志统一
俾斯麦通过铁血政策,成功促成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均势原则
他努力维持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以保障德国的安全和利益。
普法战争与欧洲霸权
普法战争
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俾斯麦挑起了普 法战争,成功击败法国,使德国成为 欧洲大陆的霸主。
昙花一现——评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昙花一现——评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作者:孙琳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4期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其在德国统一,以及统一后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令后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成绩,成就了德国的强大,但是其外交思想有其自身的瑕疵,他的外交思想没有形成让后世能继承体系,致使其苦心编制的外交体系只能是19世纪后半期的昙花一现。
关键词:俾斯麦,德国,外交体系,昙花一现在德国的统一战争中,俾斯麦通过一系列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其凌厉而务实的外交手腕,将对德国威胁的萌芽化解在无形中,保证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列宁曾经评论俾斯麦:“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①一、俾斯麦推行其外交政策的背景德国统一后,这个年青的帝国不仅打破欧洲大陆固有的均势,而其强大让周围的邻居不寒而栗,这促使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发生了急剧的转变,欧洲的重心逐渐偏向柏林。
尽管如此,俾斯麦对德国当时的所处的国际环境深刻透析,才不至于冒进和鲁莽。
首先,德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外交策略。
德国位于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处在大国的包裹之中,所以刚刚独立的德国,要想保护自己,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它必须推行结盟政策,在包裹中找到一条通道。
其次,德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到惨败,次年5月,双方签订了正式的《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对于一向以大国臣民自居的法国人来说,这无异于奇耻大辱,法德关系对法国而言,只有一个层面,那就是复仇。
在北边,英国虽然此时恪守光辉孤立政策,但它在工业、商业和海军占有绝对优势,它是均势的关键国之一,密切关注欧陆的动向,如果德国的行为超出英国容忍的限度,其必定会联合欧陆各国制衡德国。
从战略上看,德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东方,因为俄国一旦与法国结成盟友,这无疑是德国的梦魇,因此同俄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俾斯麦自始至终所尽力维持的。
奥匈帝国势力较弱,保持奥匈作为缓冲国,是俾斯麦认为意义重大的一项举措。
文献检索
(11)对俾斯麦问题的争论——评价《一九四五 年后历史学中的俾斯麦问题》/杭州大学历史系德 国史组《世界历史》1979年第4期 (12)俾斯麦外交再讨论——兼与王鹏飞同志商 榷/邱凯淇//《世界历史》1983年第6期 (13)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的领导地位表现在 哪些方面/历史教学1958年第1期
《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 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
《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 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
• (5)俾斯麦忠君爱国强权务实的政治个性对德 意志统一的影响/尹秀芝、李嘉琳//黑龙江史志 (哈尔滨)2010年第1期第36-37 页《全国报刊 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8期 • (6)俾斯麦的国家实用主义路线及评价/陈灿 (中国人大)//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第 115-117页《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8期
简论俾斯麦在统一德国中的领导艺术 宋敏桥
【摘要】:俾斯麦以其卓越的领导艺术为德国的统 摘要】 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一、他作为一个务实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制定 了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并以坚强的意志果断地去 实施和完成这个目标;二、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外交家,他能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去 推动国家目标的实现,他善于调动和利用国内外的 一切积极因素来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服务,运用灵活 多变的外交手段来加速其目标的实现。
评俾斯麦1871~1890年的外交政策
马地同德国再进行较量 , 但强烈地复仇心理驱使着它随时 范围内进行。也因为德国的周旋与支持, 国才顺利地在 俄
准备与任何同德国敌对国家结盟。俾斯麦在一份备忘录中
说:这类结盟的恶梦对于一位德国大臣而言始终是情理 主权的限制。但是这并不代表俄国会对德国一跃成为欧洲 “ 中事。反对我们的结盟是可以在西方大国加上奥 国, 抑或 的强国无动于衷。追求国家利益的俄国, 也是制衡德国越
战争后, 欧洲的均势格局被打破, 德国一跃成为欧洲 的强
国。深谙地缘政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认识到, 欧洲均势的 任何改变都会激起列强的联合抵制。鉴此, 俾斯麦在任职 的二十年间, 以稳健弹性的作风, 极力改变锋芒逼人 的形
的中心课题。
边缘地区的列强, 除法国之外, 还有英国、 奥匈帝国、 沙 皇俄国。英国虽然受到强大而统一的德国兴起的影响, 但 毕竟不如法国和奥匈帝国那么直接。英国这个殖民帝国依
果: 一方面是自克里米亚战争后法国争霸优势的旁落 , 另一
方面是德意志帝国的崛起。而 17 年 5 1 在法兰克 81 月 0日
福签订的和约并未使德国和法国达成真正的和解。德国吞
最后是俄国, 从战略的角度和地缘政治来看 , 俄国将是
并了法国的阿尔萨斯 一 洛林及5 亿法郎的赔款, 0 无论是在 新统一德国的最大危险, 因为普俄两国瓜分波兰之后 , 俄国
立 了错综复 杂的外交体 系, 力地 防止 了反 德 同盟 的出现 。他 外交成 功的关键在 于对地缘政 治的深刻认识上 制定 的务 实 有
外 交政 策 。
关 键 词 : 斯 麦 外 交政 策 ; 缘 政 治 ; 实 俾 地 务 中图 分 类 号 : 12 K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6 8 2 1 )2— 0 3— 3 17 4 5 (0 0 0 0 4 0
俾斯麦外交政策之分析
浅谈俾斯麦外交政策陈明媚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于欧洲政坛的一名“铁血”宰相,在他的身上强烈地彰显出容克阶级地主专横、狂戾的作风。
其果敢、坚毅、自信的个性对于德国的统一以及德国的外交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他任职期间所建立的大陆联盟体系,有效地稳定了德国的局势和维稳了欧洲的均势,但是它自身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与无法克服的弊端,最终以失败落下帷幕。
关键词: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欧洲均势1862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俾斯麦讲明了自己的立场:“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①为此,他开始让他蜚声欧洲政坛乃至国际政坛的“铁血政策”。
本文拟从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目标,形成过程以及最终的影响作一些拙略的评述。
一: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进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人们各方面的水平得到了质的突破,国民经济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领域上了,机器大工业的制度得到的普遍建立。
1850—1870年,“德国这二十年中带来的成果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
”②但是,德意志城邦林立,封建割据状态依旧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这就使得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政治局面的现状发生了重要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把国家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消灭了封建城邦的割据状况,奠定了俾斯麦大陆联盟政策的基础。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于丹麦的石勒苏益格—何尔施泰因两公国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何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帮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浅析普鲁士宰相俾斯麦的个性外交
浅析普鲁士宰相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摘要:德意志统一后,国家的崛起需应对多变复杂的外交,德意志宰相俾斯麦,与俄奥法等国家进行外交周旋,为德意志赢得在欧洲立足脚跟的筹码。
正是俾斯麦的独特的性格、外交思想和外交策略,与俄奥法展开的外交周旋,为德意志争取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俾斯麦;个性;外交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在1862年成为普鲁士的宰相,经过俾斯麦十年的外交努力,最终使德国结束了多年的分裂状态,普鲁士完成了统一。
俾斯麦从小的价值观念、他的个体思想以及行为与态度,塑造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形成了他日后的外交思想,才有了他铁血宰相之称,以及德意志统一后的大陆联盟的外交政策,成就了他现在的个性外交。
俾斯麦别具一格的外交特点,使他在大国之间的外交游刃有余,使得刚统一的德意志初露锋芒,加速了德意志的崛起和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俾斯麦的性格特点,以及与俄奥法的外交实践,对德意志崛起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俾斯麦个性外交的局限性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一、俾斯麦的性格特点俾斯麦出生于乡村容克家族,父母对其成长影响较大,少年时期的俾斯麦浪荡成性,飞扬跋扈,在德国作家艾密尔.鲁特维克的著作《俾斯麦传》中,把这一时期的俾斯麦称之为“闲人”。
其实,正是这一时期是俾斯麦形成性格的时期,对他以后成为普鲁士的外交官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体思想俾斯麦的个体思想对他以后展示出的外交天才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而他的个体思想大多源于少年时期。
俾斯麦自尊心强,在上学期间受到同学的排挤,他用决斗与之反抗,且每次决斗都以获胜告终。
这使得他更加狂傲,塑造了他在外交方面的喜怒无常和飞扬跋扈的性情,虽然他情绪反复无常,但俾斯麦遗传于他母亲的理性和深入而不为情所动的睿智,这样矛盾的性格特点,使他的外交风格更加不同。
俾斯麦热衷挑战,反对一成不变、循规蹈矩,不满于现状,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和它带来的种种挑战。
在俾斯麦青年的时期,他亲自经营父亲的庄园并取得了出乎他父亲意料的结果。
俾斯麦外交体系中最稳定的因素
俾斯麦外交体系中最稳定的因素在19世纪50年代末期,俾斯麦曾与其恩师格拉克(保守派)在信件中激辩,在俾斯麦上书格拉克,建议普鲁士研拟多一个与法国结交的可能选择,甚至后来还提出了邀请拿破仑三世参观普鲁士军团演习的建议,格拉克认为这违反了原则(有违爱国原则),拿破仑是他们的天敌,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外交战略。
可是俾斯麦却认为无论法国是谁领导,都可以看做是外交棋盘上的一棋子,在处理外务上,不能受制于个人的情感,意识形态。
这很好地体现了俾斯麦的现实主义政治主张,与法国关系的缓解能够保持战术上的弹性,与法国往来保持开放的态度也能体现普鲁士的利益诉求,如果断绝了这种可能性反而可能于普鲁士不利。
(自己的理解:切断了这种可能的话就会导致法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盟,从而在未来至普鲁士于死地,可是如果这种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的话,就能在未来普鲁士达到其他利益的时候,能有联合的必要,利用的价值)这在后来发动普法战争中体现得更明显:在普丹普奥战争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在1870年,流亡在巴黎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宣布退位,西班牙政府想请普鲁士国王的堂兄去当国王。
普王威廉一世怕触怒法国而表示反对,但在俾斯麦的成功说服下,威廉一世改变了态度。
在7月1日,西班牙报纸过早地把消息披露出来。
法国认为这是德国首相俾斯麦刻意令法国腹背受敌,故此表示强烈反对,甚至向普鲁士宣战。
在这种紧张局势面前,威廉一世却突然公开表示不赞成自己的堂兄继承西班牙王位,令俾斯麦非常失望。
在7月13日,法国驻普鲁士大使文森特·贝内德狄带着法国政府的新指令,来到普鲁士国王的疗养地,科布伦茨东郊的埃姆斯温泉,希望求见威廉一世,转达拿破仑三世的密函“希望陛下能保证,将来不再要求这种已放弃了的候选人资格”这种无礼的态度,令威廉一世感到惊愕。
之后威廉一世就把和法国大使交谈的内容,从埃姆斯向柏林发出一份急电给俾斯麦。
在读过电文后,俾斯麦非常开心,并问参谋总长毛奇是否对法国战争有全胜的把握,毛奇作了肯定的答复。
俾斯麦对俄外交政策再评析_靳艳
俾斯麦对俄外交政策再评析靳艳(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兰州730030)提要:俾斯麦的外交活动中有一众说纷纭的现象,是他在德俄关系上的活动及言论。
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一直在延续,也一直有争议。
俾斯麦之所以奉行东和俄国的外交政策,是把德俄关系看成俾斯麦主张的德国积聚力量和保障安全的生命线。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违背这一思想的致命后果,从反面印证了他的远见。
通过评析俾斯麦所主张的对俄外交政策,意在从俾斯麦的外交操作中,搜求相似环境条件下的国家在外交战略选择中的共性思考。
关键词:俾斯麦;德俄关系;外交政策;历史经验中图分类号:K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0)04-0228-04德国近代以来首脑包括希特勒在内有三人是世界话题,外交大师俾斯麦首当其冲[1]14。
西方的俾斯麦学家和国际政治学者对他都有不同的解读[2]。
俾斯麦主导下用王朝战争武力统一德国,一举打破欧洲列强尤其英法的明暗阻拦,结束了30年战争以来,由于外国势力的介入,使德国深陷破碎纷争的历史。
在二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后终于开创了德国民族的新生和崛起的新起点,俾斯麦的这一成就其中既有时代给予的机会,但是更多是他政治外交手段的体现。
基辛格评价俾斯麦是实力政治的首要革命性开创者[3]。
并说:/我崇拜的偶像不是梅特涅,我崇拜的偶像是俾斯麦。
0[4]3在当时的英俄世界争霸而国际上日美意尚未出头情形下,俾斯麦设计的德国外交是修好奥匈帝国,压制宿敌法国,避让世界头号强国英国,以及最重要的修好俄国的外交战略。
近年来国内对于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总结较多,但是就德国对俄的外交政策和德俄双边关系研究稍显不足。
本文从俾斯麦的外交哲学思想和历史经验总结两方面对俾斯麦的对俄外交政策做出评析。
说明处于与德国相似地缘政治环境下的国家,在外交战略选择中存在着的一般适用原则。
一、俾斯麦对俄外交政策描述俾斯麦担任普鲁士常驻法兰克福议会公使时成熟了他的外交思想,即由普鲁士用自上而下方式完成统一,这是具有/欧洲革命0的意涵的想法,因为欧洲列强没有一家喜欢分裂了一千年的德国统一起来,而统一后的德国注定要对欧洲秩序形成革命。
德意志帝国时期俾斯麦的外交战略
德意志帝国时期俾斯麦的外交战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内容摘要本篇文章第一部分对于德意志帝国所处的背景做了简要的分析阐述,点明了德国当时面临的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选取俾斯麦一些外交战略进行了具体说明,刚开始时的“韬光养晦”,到后来承担更多强国的责任与义务,再后来采取主动方式塑造欧洲政治格局,当德国成为欧洲强国之后所面临的潜在威胁后,俾斯麦采取的措施,“三皇联盟”的成立与瓦解,保加利亚危机的解决。
第三部分是对俾斯麦个人的总结与他所做的贡献的评价。
目录一、背景 (1)二、俾斯麦的外交战略 (2)三、结语 (3)四、参考文献 (4)一、背景1871年1月18日,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
对于德国来说,统一是它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明确标志,同时也是它承受各种新的压力与义务的开始。
这个新崛起的大国拥有非常矛盾和脆弱的一面,这些突出表现在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战略决策体系三个方面。
政治结构:从国内政治来看,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完全是妥协和平衡的结果。
①虽然统一后的德国拥有一部宪法,但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宪政国家,其政治体制基本上是属于“混合型”:既是君主制与民主代议制的混合,同时也是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制的混合。
社会结构:统一后的德国社会也是一种充满矛盾和各种张力的结构,其主要矛盾包括德意志传统的分立主意和统一国家之间的矛盾,及与社会阶级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之间几乎势均力敌的对立。
②战略决策体系:德意志帝国政府的代表是宰相,向皇帝负责,主持处理日常①徐弃郁著:《脆弱的崛起:大战略语德意志帝国的命运》,新华出版社2014年,第2页。
的政治事务,外交也由宰相负责。
①但是在军事领域,宰相的权利极小。
德国的军事制度基本上是普鲁士军事制度的延伸,是在绝对王权体制下形成的、由皇帝一人独断的军事制度,宰相在当中象征性的发挥一点作用。
二、俾斯麦的外交战略在德国统一初期,俾斯麦仍然延用普鲁士时期的一些老方法来应对周边新出现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是在向别的一些强国示弱,“装作”自己还没有崛起,这也有可算是一种德国式的“韬光养晦”。
从地缘战略视角评析俾斯麦的对俄外交政策
从地缘战略视角评析俾斯麦的对俄外交政策作者:靳艳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02期[关键词]俾斯麦,德国外交,德俄关系,地缘政治[中图分类号]K5 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2-0064-03俾斯麦不是自己想当然的要东和俄国,而是俄国、德国的现实要求俾斯麦这样做。
所以,对俾斯麦外交政策,只能在实现这个目标的代价和效果范围内进行评析。
从这一视角看,俾斯麦已出色地完成了地缘政治基础上的外交任务。
地缘政治理论是基于地理政治学的一种科学,即国家所处地理环境,不仅制约着内政而且决定着外交。
它的理论虽然侧重有别,但是都基于同样的前提:自然地理(地形地带)、人文地理(人口民族)、经济地理(资源工业)等。
这些要素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据此可以确定国家战略政策。
虽然地缘政治学的理论原则是由后人总结的,但俾斯麦的远见卓识依然让他早就感知到德国当时所处的困境。
俾斯麦曾经认为,一个多世纪的普鲁士外交,只有弗里德里希二世时期值得肯定,而此后“我国的政策要么根本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要么就是目标选择不当实施不力”。
并认为,普鲁士在外交上过于依赖俄国。
而俾斯麦对普鲁士与俄国外交史的评价,并不影响他从现实出发制定出德国对俄政策。
“在俾斯麦的外交组合体里,他和俄国的友谊是一个常数,而且是针对奥地利的常数”。
事实上,在俾斯麦的外交系统中,俄国的地位上升到最高,成为压制法国,牵制英国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俾斯麦所处的时代,德国人民革命已经是山雨欲来.如果王朝不能争取主动,则可能在一场革命战争中覆亡。
国际列强不愿德国统一;而德国内部则依然因为普鲁士和奥地利争夺霸主而征战不休。
尽管第二次科技革命已经开始,德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但是,比起已经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英法等国,还很落后。
德国处在一个政治经济、国际国内多重矛盾的漩涡中。
例如,列强中的世界首强英国,以它为首的世界殖民秩序已经稳固,出于其长期的大陆均势战略,绝不喜欢见到一个将打破均势的统一的德国,但是,它又希望这个新出现的德国成为俄国的对手。
试析俾斯麦对俄外交政策的基础
作者: 靳艳
作者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128-131页
主题词: 外交政策;俾斯麦;《世界历史》;克里米亚战争;德国统一;对俄政策;俄国;王鹏
摘要:对于俾斯麦在德国统一前的对俄政策,大多数论者认为,是利用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后地位衰弱的需求,但对于德国统一后的对俄外交,则颇多歧见。
(参见王鹏飞:《俾斯麦是怎样充当俄国外交奴仆的?》,载《世界历史》1982年5期,第26~35页;邱凯淇:《俾斯麦外交再讨论——兼与王鹏飞同志商榷》,载《世界历史》1983年6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俾斯麦对俄外交政策再评析
作者:靳艳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兰州,730030
刊名:
甘肃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GANSU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10(4)
1.威廉?冯?施特恩堡;许右军从俾斯麦到科尔 1997
2.杭大历史系德国史组对俾斯麦问题的争论--评介《一九四五年以后历史学中的俾斯麦问题》 1979(04)
3.基辛格;顾淑馨大外交 1998
4.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
5.邢来顺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策略 1994(06)
6.朱听昌论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期刊论文]-国际政治研究 2005(01)
7.俾斯麦思考与回忆 2006
8.俾斯麦思考与回忆 2006
9.李元明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史(上) 1988
10.恩斯特?恩格尔贝格;陆世澄俾斯麦 1992
11.杨国顺论俾斯麦"大陆政策"外交的客观环境 1990(05)
12.王开明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对外战略--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期刊论文]-国际问题研究 2002(03)
1.关勋夏略论俾斯麦"三次战争"的性质[期刊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王存胜俾斯麦外交思想析论[期刊论文]-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3)
3.刘应华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与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8)
4.庄艳.谷瑞雪评俾斯麦1871~1890年的外交政策[期刊论文]-邢台学院学报2010,25(2)
5.关勋夏俾斯麦罢官原因浅析——兼驳资产阶级史学的有关观点[期刊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6.靳艳试析俾斯麦对俄外交政策的基础[期刊论文]-史学月刊2007(8)
7.陈从阳.CHEN Cong-yang国外关于俾斯麦海外殖民原因研究撮要[期刊论文]-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4)
8.缪建论阿尔萨斯和洛林问题对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影响[期刊论文]-前沿2006(9)
9.陈从阳俾斯麦非洲殖民原因探析[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4(1)
10.周庆建刚柔相济的政治艺术——浅析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8(3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sshkx20100406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