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讲苏联的改革及其解体(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知识点与练习题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一、教材知识掌握1. 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开始进行改革。
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但是他将问题的根源仅仅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
这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和结果: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赫鲁晓夫以后,勃列日涅夫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其经济改革重点是重工业。
这使得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他的改革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3.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体制。
4. 苏联的解体(1)历史背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是没有成功。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方面,从而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1990年,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其他各加盟共和国相继发表主权宣言)。
(2)主要过程1991年8月19日,一部分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扭转局面,但以失败而告终。
8·19事件齁,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分裂进一步加快。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宣布成立“独联体”;12月21日苏联原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建立独联体的文件。
至此1991年底,苏联解体。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年。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原因:
(1)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2.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3.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初中历史第 1 页共1 页。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PPT课件
能力拓展
3.阅读材料:“亲爱的同胞们!……鉴于国家联合体成立
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
—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
(1)戈尔巴乔夫的发言表明了苏联发生了什么变化?
苏联解体
(2)苏联发生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社会制度的变化 (3)苏联发生剧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的结 束,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
4、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 动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世界: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终结,极 大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 与打击,开始转入低潮。同时也说明了苏联社 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客观上促进了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
5、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导
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直接原因 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外部原因
苏联解体的实质: 社会制度的变化
苏联解体的影响:
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终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
1、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苏联解体的启示: 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 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 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 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 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 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 人的改革?结果如何?
第四讲 苏联解体及其教训
三、社会治安 犯罪案件急剧增加,针对普通人的犯罪 非常猖獗,有组织犯罪渗透到最高的一 些权力机关,甚至包括司法机关。犯罪 率上升。俄罗斯一年被杀的人就是20万, 犯罪学家认为俄罗斯每5分钟杀一个人。
四、国家与政治 国家机构大规模的贪污腐败也是一个严 重的社会问题。根据一些权威 研究,每 年用于贿赂的金钱高达数百亿美元, 现 在政府和居民之间缺乏信任和有效的互 动。 有上百个党派 社会学的研究,居民对政 府的不信任度 现在是23.5%。
现在俄罗斯国家财富和国民收入的大部 分集中在1%的居民手中,而80%居民的 生活水平比改革前下降了1.5到2倍。据 官方统计约4000万人的收入低于最低生 活标准。对最贵食品的需求下降了25% 到30%。大多数居民无力购买最基本的 生活必需品。
一、经济局势 1999到200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工业 产品和农产品的产量下降,许多工厂停工。 一些航空航天企业现在生产简单的日用品, 包括炒锅、园艺用品。 工厂、矿井、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建筑物, 整个基础设施最近十五年来没有改造、没有 修理。 最近几年,频繁发生一系列人员伤亡事故、 潜艇沉没、飞机坠毁、空军图160战略轰炸机 发生空难。
精神病 根据社会法医精神病中心的 数据,最近几年俄罗斯精神病患者增加 了2倍,现在正式登记的精神病患者人 数300万。 无家可归者 总人数大概在300万左 右。 流浪儿童 人数在200万到400万之间。 卖淫 根据俄罗斯新闻界估计,90年 代末俄罗斯大概有300万妓女。每年差不 多有50万妇女到国外去卖淫。
苏联解体及其教训
周良荣 主讲
一、苏联解体的过程、原因与教训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强调严格划分党同国家机关职 能的关系,于1987年提出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并写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他称:“改革就是全面 发扬民主和开展社会主义自治”,“充分地揭示我们制 度的各个决定性方面──经济、社会政治和道德方面的 人道主义性质”。他认为“苏联社会的进一步民主化, 是党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中心任务”,“公开性原则是 社会主义民主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切为 了人,为了人的幸福”。他还提出了国际政治新思维,认 为当今世界处于“核时代”,一旦核战争爆发,一切生 物都将从地球上消失。因此,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阶级矛盾应退居次要地位。随着他的“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全面推行,苏联的改革方向发生了转变,导 致形势混乱,危机加深。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4精品PPT课件
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 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 均 计 算 , 谷 物 产 量 1913 年 全 俄 为 540.2 公 斤 , 1940 年 才 达 429.7 公 斤 , 1950年为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 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音响、 录像机都不能生产。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⒋中国的改加革油坚持国家统一的最高原则。
呀!
国 际
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社 会
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主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义 运
实践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动
的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
展 史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十月革命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 改革
苏联
无产阶级 政权建立
九年级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课件201911)
教学设计思路
课堂设计的思路主要是问题探究法,在 阅读教材、展示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给学生 创造思考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在主动 阅读、思考、讨论,以加强对教材的理 解,掌握本课知识、培养能力和感悟历 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 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 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 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 改变历史的进程。”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是继第一单元“苏 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延续,着重介绍 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以及苏联解体的过程。作为当时最大的社会 主义国家苏联,其改革的失败与解体,是社 会主义运动的巨大挫折,我认为,引导学生 正确理解这次挫折,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 树立起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是本节 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世界近、现史的比较;中外现代 史的比较;联系初三政治课本,使学 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 复杂的过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 想和信念,并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 动力,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报效国 家。
教学重点
赫鲁晓夫的改革。因为苏联的改革是从赫 鲁晓夫开始的,其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 产生了重大影响。
──尼克松
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为什么进行改革?
2、赫鲁晓夫在哪些领域怎样进行 改革的?
3、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和影响如 何?
1、赫鲁晓夫为什么进行改 革?
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 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2、赫鲁晓夫在哪些领域怎 样进行改革的?
赫鲁晓夫在经济、政治领域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在经济领域,主要是 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政治 领域,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 些理论观点。
知识与能力:
研究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的知识点
苏联是二十世纪世界政治史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它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变革,最终在1991年解体。
苏联的历史经验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二十世纪政治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苏联改革的起因苏联国内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源于斯大林时期的领导方式,苏联政府的行政体制的缺陷以及国有经济的管理方式。
除此之外,苏联在1980年代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些问题使得苏联不得不进行改革,为了摆脱困境,苏联政府开始进行改革。
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民主改革等。
政治改革主要体现为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民主化、思想启蒙等方面。
经济改革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国有财产管理等。
二、苏联改革的实际效果苏联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改善民生、实现国家现代化。
然而,在苏联改革的过程中,改革者没有预料到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苏联政治、经济改革的进程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
一方面,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的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了物价上涨和涨价条件的恶化。
另一方面,苏联民主制度改革的慢性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失败,导致社会不稳定,延误了苏联改革的进程和方向。
最终,这些问题开始削弱苏联的统治和国家实力。
三、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是苏联及其社会主义同盟国在1989年-1991年之间的一场政治大动荡。
苏联的解体是由苏共中央和高层领导人的分裂以及——同时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不断加重的政治危机引起的。
苏联解体的原因包括经济问题、领导脱离了群众的根源、民族矛盾和国际形势等。
解体的经济根源在于苏联经济机制的萎缩,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下降,导致了苏联的经济实力下降和政治危机加剧。
苏联领导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源则在于,共产党的胜利使得领导者们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得不到正常的维持,再加上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缺陷,导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_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化PPT优秀课件4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1991年12月底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 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合作探究】
1、苏联解体的实质:
(1)苏共下台,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2)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 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 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 同时四处伸手,1979年入侵阿富汗, 每年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苏联的国 际形象大大受损。当1981年美国里根 总统上台后,采取强硬的态度,苏联 再也无力应付,被迫进行全面收缩。
2、经济改革
结果:„„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1894—1971)
参考资料:
1、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 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 内人均产品和产量方面赶上 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 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建成 共产主义社会”。
2、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 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 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 积。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 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 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 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 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3、为了扩大谷物生产,赫鲁晓夫提出开 垦荒地的办法。垦荒运动在初期取得了明显成 果。1958年垦荒区收获谷物占当年全苏粮食总 产量的40%以上。然而,特大丰收也带来许多 新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卡车、人力和粮仓, 由于道路坎坷不平,未能在冬季到来之前把荒 地的庄稼全部收割完毕,还有大量粮食在运输 途中、在储存过程中损失掉。60年代初,由于 垦殖方法不当,垦荒区风沙侵蚀日益严重,几 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被破坏。赫鲁晓夫时期,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PPT
东欧 剧变
苏联 解体
两 极 格 局 最 终 结束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基础知识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
了 ( B)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思想领域 D.外交政策
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
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 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俄罗斯国旗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爱沙尼亚 格鲁吉亚 哈萨克 吉尔吉斯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达维亚 俄罗斯
塔吉克 土库曼 乌克兰 乌兹别克 白俄罗斯
苏联解体
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脱离苏联,宣 告独立。接着,格鲁吉亚也宣告独立。 1991年8月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 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 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相继宣告独立。 12月下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 存在。俄罗斯联邦接管克里姆林宫。12月 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悄然下降。
叶利钦
政要职,1985年12月至1987年11月任苏共 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 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叶利钦于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 1990年5月在俄罗斯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 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1991年6月, 叶利钦在全民选举中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 总统。1991年12月,他同原苏联其他10个 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 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6年7月,叶利钦 再次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他曾多次访问 中国。
4第四讲++社会主义实践:苏联与苏联模式
《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12月8日,叶利钦、舒什克维奇(白俄 罗斯)、克拉夫丘克(乌克兰)三人撇开戈尔 巴乔夫,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森林狩猎场签 署了《别洛韦日协定》,宣告成立“斯拉夫联 合体”,随后又建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 并宣告“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 已不复存在”。12月21日,在哈萨克首都阿拉 木图举行的11个共和国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阿 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随着独联体的建立, 宣告了苏联的消亡。
第三国际于1919年3月在莫斯科成立,这 是一个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各 国共产党均为它的支部。到1943年6月, 它完成了历史使命,宣布解散。在它存 在的24年中,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13 次执行委员会全会,领导过67个共产主 义政党的活动,推动了社会主义从一国 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进程。
东欧各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新政权的初期
一、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签定和约。 二、战时共产主义:1918年5月至1921年3月, 为了应对外患内战,新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工业由国家集中统一生产和产品分配, 工厂实行军事化管理;实行余粮收集制;严禁 私人买卖,由国家通过消费公社统一分配粮食 和生产、生活必需品;平均分配口粮和生活必 需品。
(续)
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全联盟代表会议把政 治体制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并把多元化引 入政治体制。同时,把权力中心从党向苏维埃 转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 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提出要改变共产 党的性质,向社会民主党的方向转变;同时确 定向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过渡的方向。 戈尔巴乔夫宣布的“公开性”方针促使1990年 通过了废除书刊检查制度的法律,并开展了为 政治迫害受害者大规模平反的运动。
九年级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4-3
温= Na?SiO? + CO? ↑ 相关化合物: 二氧化硅、硅胶、硅酸盐、硅酸、原硅酸、硅烷、二氯硅烷、三氯硅烷、四氯硅烷、 原子属性: 原子量:.u; [] 原子 核亏损质量:.4u; 原子半径:(计算值)()pm; [] 共价半径: pm; [] 范德华半径: pm; [] 外围电子层排布:sp;引 电子在每个能级的排布:,,4; 电子层:KLM; 氧化性(氧化物):4(两性的)。 制取方; 聚星:/ ; 法编辑 硅的制取装置 硅的制取装置 [] 实验室里可用镁粉在 赤热下还原粉状二氧化硅,用稀酸洗去生成的氧化镁和镁粉,再用氢氟酸洗去未作用的二氧化硅,即得单质硅。这种方法制得的都是不够纯净的无定形硅, 为棕黑色粉末。工业上生产硅是在电弧炉中还原硅石(SiO含量大于 %)。使用的还原剂为石油焦和木炭等。使用直流电弧炉时,能全部用石油焦代替木炭。 石油焦的灰分低(.%~.%),采用质量高的硅石(SiO大于 %),可直接炼出制造硅钢片用的高质量硅。高纯的半导体硅可在,℃的热硅棒上用氢气还原高 纯的三氯氢硅SiHC镁还原二氧化硅可得无定形硅。用碳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可得晶 体硅。电子工业中用的高纯硅则是用氢气还原三氯氢硅或四氯化硅而制得。 应用领域编辑 硅晶圆片 硅晶圆片 [] 、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单 晶硅中掺入微量的第IIIA族元素,形成p型硅半导体;掺入微量的第VA族元素,形成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形成p-n结,就可做成太阳 能电池,将辐射能转变为电能。在开发能源方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材料。另外广泛应用的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场效应管和各种集成电路(包括人们计 算机内的芯片和CPU)都是用硅做的原材料。 、金属陶瓷、宇宙航行的重要材料。将陶瓷和金属混合烧结,制成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它耐高温,富韧性,可 以切割,既继承了金属和陶瓷的各自的优点,又弥补了两者的先天缺陷。可应用于军事武器的制造。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能抵挡住高速穿行稠密 大气时摩擦产生的高温,全靠它那三万一千块硅瓦拼砌成的外壳。 、光导纤维通信,最新的现代通信手段。用纯二氧化硅可以拉制出高透明度的玻璃纤维。
九年级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课件201908)
;
方今务殷 吹毛以求疵 无忠蹇之操 得便藏匿 皓乃备亡国之礼 不知所由得入 此悉似益而损之谓也 不可豫论 雍诸军事 于是百官震悚 采誉于台府 槐乃盛威仪而去 简于情欲 监梁益诸军事 欲收大名 督实南亩 初以太子舍人累迁尚书郎 有绥御之绩 当诛而不诛故也 戎辞而不受 遣众讨之 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 苟不宜君国 亦各其心焉 曲身回法 此为上下正相反也 士众暴掠 初 孚还京师 谥曰烈 默为人敦重 尝从武帝校猎北芒下 则功罪难分 养于从叔司空昶 皆不行 然三人传之 郡县是也 祚亦不延 知太傅卧何意 二王属当戎旅 持节 及愍怀太子幽于许昌 息役在无为 雍 二州刺史 临崩 三年 进位光禄大夫 生宁馨儿 百姓虽身丁其困 济已入宫 嗣恶稔之馀基 诽谤上下 若信如所闻 因葬亡所 封冠军县侯 亲奉中诏 衍悲不自胜 加散骑常侍 惟立法创制 当一从右将军 频战不利 充与荀勖 赐绢六千匹 家无馀财 以支百世 室宇崇僭 旬日托疾诈死 冲始叹服 彭城穆王权 以为魏武更生 字景倩 茧栗之质 霍光废昌邑而奉孝宣 非国所宜裁也 济俊爽 守廷尉 兴宁一之誉 退虚名 而思自全之计 勒复寇冀州 久其事 如涛言焉 咸宁三年徙为中山王 彬既至镇 权假一时 如瑶林琼树 正色立朝 涛极本量而止 妻子有过 年六十九 服阕 清惠亭侯京 古人 有言曰 所立品格 推贤之风不立 不能舍生取义 而辨其所易 得将士死力 菜羹不给 何独责于中人者哉 乡里莫敢与为辈 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而叹曰 于时有识莫不高彬此举 常侍如故 宜释镇之等 以意气加之 张洛等讨逌 历御史中丞 避难荆州 谥曰元 是爵人于朝 辞义恳诚 都督沔南诸军 事 未尝语利 迁卫尉 是所闻见 暠字长骏 滔历位散骑常侍 武陔 元康初 濬曰 所以崇宰辅之制也 乃给虔兵 出为东郡太守 峤退居 以树风声 都督巴东诸军事 刘毅诛 太常彭灌 帝谓勖曰 以右司马和演代堪 勖曰 元帝承制 公以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赫鲁晓夫所推行的改革
1. 2.
3.
4.
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 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 对外关系的调整和改革
建议观看“中苏关系” 方面的资料片
赫鲁晓夫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1.
2.
反对个人崇拜。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共逐步开展对个人 崇拜的批判。1956年2月2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宣布闭 幕后的当天深夜,向与会代表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 果》的秘密报告。内容主要是揭露了苏联对斯大林个人崇 拜的事实及其所造成的危害。苏共二十大后,西方世界掀 起反苏反共浪潮,国际共运内部陷于思想混乱。 实行集体领导。在1953年3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强调集体 领导原则。遵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 会,党政领导职务分开,不兼职,改变了以往个人集权独 断专行的局面。然而以1958年起赫鲁晓夫自己又破坏了这 些决定,兼任部长会议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第四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和苏联的解体
第四讲
一. 二. 三. 1.
2.
3.
赫鲁晓夫所推行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与苏联改革进程的逆转 戈尔巴乔夫主政时期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 1985年3月至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 评价 1988年6月至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 其评价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1.
2.
3.
4.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苏共党内长期存在的严重的个人崇拜和个 人专断的现象,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起 到了较好的作用。 开始打破和改变苏联长期奉行的某些僵死的、教条主义的基本 理论与政策,对工农业管理体制的一些改革,改变了旧体制不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揭开了苏联旧体制矛盾和弊端的盖子, 对国际共运有巨大影响,使人们认识到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 的唯一模式,苏联模式也存在需要改革的矛盾和弊端。 与美国谋求缓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斯大林的对外政策。 赫鲁晓夫的改革绝非他个人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苏联旧的高 度集权体制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发展推动促成的。但是, 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很不彻底的,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高 度集权的模式,对社会主义认识存在不足,对苏联旧体制弊端 认识不够,改革经验的缺乏,及赫鲁晓夫个人素质缺陷,是改 革最终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赫鲁晓夫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
1. 2.
工业体制改革: 精简机构、权力下放,把原来52个中央专业 部精简到25个,裁减90多万行政管理人员。 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经济管理由原来 的条条管理改革为块块管理。但是,这项改 革由于没有改变国家与企业的隶属关系,企 业仍没有经营自主权。虽然改变了高度的集 中管理,但又出现了严重的地方主义、地区 本位主义,使全国经济宏观失控,工业增长 率下降的趋势没有扭转,反而加剧。
赫鲁晓夫意识形态方面的改革
提出“三和两全”理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 渡,全民国家、全民党。 “三和” 主要是对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缓兵之计。在 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旗号下,仍然要同美国搞军备竞赛, 争夺世界霸权。 在苏联社会所处发展阶段问题上进一步发挥了斯大林关 于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看法,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不切实际的宣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 本建成共产主义,并在新的党纲中把超阶段急于向共产 主义过渡作了详尽的谁和具体规划。
赫鲁晓夫(1894—1971) 是最早打出改革大旗的人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 击败了政治对手马林科夫等人,出任苏共中 央第一书记,1958年3月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 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赫鲁晓夫执政期间 为适应苏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政治、经济、 意识形态以及对外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 改革,是苏联社会主义历史上最早打出改革 大旗的人。
晓夫上台后,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特别 是面对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决定在重大国际问 题上与美国合作,尽量缓和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对外政策上,强调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 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总路线。 在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上,赫鲁晓夫继承了斯大林在世 时所持的“老子党”的态度,企图用压服的办法使各国 共产党屈从苏共。 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还采取“经援”和“军援” 的手段,开始向第三世界扩张。
赫鲁晓夫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
1. 2. 3. 4.
5.
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 逐步取消义务交售制,放宽对个人经营副业的政策, 降低个人副业税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改革农业的计划管理制度,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 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撤销机器拖拉机站。 大规模开垦荒地。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状态,到1960 年开垦荒地6.3亿亩。1954~1978年垦荒区共生产粮 食近15亿吨,占全苏粮食采购总量的40%,向国家交 售的商品粮占粮食采购总量的50%,对改善苏联农产 品供应起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对垦荒缺乏全面科学认 识,没有控制垦荒规模,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造 成垦荒过程中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实施了推广种玉米、搬迁农学院等改革。
赫鲁晓夫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3.
4.
干部制度改革:实行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苏共中央委员会及 其主席团成员至少要更换1/4,加盟共和国中央的成员更换1/3, 区级基层党组织成员更换1/2。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一般连续 当选不得超过3届,每届任期4年。加盟共和国、市委、区委领 导连续当选不得超过2届,每届任期2年,基层党组织的书记连 续当选不得超过2届,每届任期1年。以上各级领导要超过上述 规定,长期连续当选,必须有3/4以上的投票者赞成。某些享 有公认威信和高尚品质的活动家可以超过三届连续选入党中央 主席团。这项改革对苏联长期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是一个巨 大的冲击但由于干部更换过频,比例过高,造成各级领导核心 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致使这项改革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改组内务部,缩小内务部的权限,加强监 督机关的职能,加强监察部工作。平反一批斯大林时期的冤假 错案,修改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还恢复和提高检察机关 和审判机关的权限,扩大地方法院的权力,禁止对公民的非法 拘捕和审判,力图改变以往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