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合集下载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庭有树,鹊巢其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

后值狂风,树摧巢毁,二雏坠地。

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饲之,爱甚。

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抚膺而泣,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安得为猫所食?是乃吾之过也。

”从这则小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应处在适合他的环境中(我们应该让小动物在适合它们的环境中生长);爱就该放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寓意的能力。

小鸟本来应该在林中自由飞翔,小孩子因为喜欢而养在家中,使之逐步丧失自己的生存技能,结果造成被猫抓的后果。

所以,寓意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归纳: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应处在适合他的环境中;我们应该让小动物在适合它们的环境中生长;爱就该放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下列属于本文中心句的一项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提炼。

中心句是对一段话起总结归纳作用的句子,在段落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在段落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在段落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这段话写的是司马光勤奋读书背诵的故事,中心句是“书不可不成诵”,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是指从具体事实、事物或材料中,抽象出其共同点,从而形成一般性概念或规律。

从本质上来说,归纳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科学研究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归纳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常用方法。

而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归纳概括,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核心内容和思想精髓。

以下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内容归纳与概括中心意思。

一、抓住重点进行归纳与概括,需要抓住文章、书籍、资料等的重点。

一般而言,文章的标题、导言和结论等部分会包含文章核心内容和思想,我们可以优先关注这些部分并根据其内容和表述方式,判断出文章的论点和观点。

同时也需要留意文章中所提到的关键词和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并将其分析归纳,以形成整体性的概括。

二、分析逐字逐句进行内容归纳与概括时,也需要对文章中的每个词句进行逐一分析。

首先,需要理解并准确把握每个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特别是关键词汇和关键句子。

其次,我们需要将文章中相同或类似的词句进行集中整理和分析,以便于从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特点。

三、总结归纳在分析归纳文章的重点、关键词句之后,我们可以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将上述所得到的核心要点和意思进行整理和概括成为一篇简明扼要的归纳论述。

这样的总结归纳不仅对于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十分必要,也是为之后的写作和口头表达提供重要的素材。

四、利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非文本式记录工具,它可以通过图形化的形式和关系图表现出文章、书籍、论文中的思路、主题、论点等,并将其整合总结为清晰可见的概念和思维模型。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线,清晰地整理出文章的各个要点和细节内容,从而达到更完美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综上所述,进行内容归纳与概括中心意思,需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分析文章中的每个词句,并进行总结归纳。

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等各种辅助工具也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当我们学习或工作中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概括时,以上方法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获得要点和核心意思,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问题描述怎样理清现代文的结构?怎样归纳文章要点?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二、复习范围1.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基本结构①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要简明新颖。

②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③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是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2)论证结构①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②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③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④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知识点回顾1.“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概述。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形式。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概括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呈现--种综合命题趋势。

从高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2023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点。

(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

(2)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

(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专项练习(2022·安徽六安·安徽省舒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77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河南丁彬考点阐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2014年高考考纲针对高中生古诗文分析综合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其能力等级为C级。

其中“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提炼和综合,梳理文章线索,总结文章大意;“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本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以体会作者观点。

要想顺利攻克此类考题,我们必须准确理解词义、句意,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注重细节赏读,做好题目和原文的分析比较。

考题回放(2014年高考新课标一卷第6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的典型试题。

从文体类型上看,本文属于人物传记类文章,它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人物生平,介绍了于休烈的政治成就和精神品格,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根据这一文体特征对文段进行分层,总结文本大意,然后依据各选项的次序,找出其在文本中的对应区间,把选项和原文进行分析比对。

最后结合常见的错误选项类型,我们便不难发现A选项中“谨遵职业操守”一句在文本中并无依据,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由此可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命题预测从多年来各省市的高考真题来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基本不变,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选项的设置则和文本写作顺序保持一致,内容多为文段层次大意的分析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现代文阅读在思想内容方面的重点内容,也是社会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阅读的常考点,而且是得分率不高的难点。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文章的内容要点,可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

所谓“分析”,是就概括的内容条分缕析,是把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的信息体,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信息,有几层意思;而归纳是对这几个信息体进行综合、概括,是就具体的现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

分析和归纳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立而统一:在思维过程中,综合实际上是分析的逆过程,分析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对局部进行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分析之后有综合,综合之前必须分析,两者相互配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认识。

【考点讲析】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需要阐释能力。

文章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风格,就有不同的写法。

我们阅读文章,不能机械地记住这些文章中的语句,而是应当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语言转化能力”或称之为“阐释能力”,也就是能把文章中的“原文”变成自己的话。

阅读作品,不仅要能够理解它的明示信息,而且还要能够理解它的隐含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理解作品。

中心思想的归纳分析,需要综合能力。

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是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它包括分析、归纳段落意思、层次意思和整篇文章的中心等。

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然后用语言归纳出来。

高考试题,这两方面的都有。

近几年高考试题多采用选择题型,分析、判断正确体现中心思想的语句,或采用简答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炼地归纳出中心意思,答题时,字数的要求也是必须注意的。

4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文章结构分析:
一般而言,文章结构包括引子、主体和结论。

引子部分引出文章主题,主体部分展开论述,结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

归纳内容要点:
根据所给的字数要求,对于一个1200字以上的文章,内容要点应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子部分:引出文章主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描述背
景等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

2.主体部分:主要包括重点观点的陈述和论证,对于每一个观点可以
适当给出例证或者数据支持。

3.结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可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或
者对未来的展望。

概括中心意思:
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要点,可以得出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如下:
1.确定文章的主题:根据引子部分中提出的问题或描述的背景确定文
章的主题。

2.分析主体部分的观点和论证:归纳主体部分中不同观点的提出和论证,找出其中的核心观点。

3.总结结论部分的观点:根据结论部分中对全文观点的总结,找出概
括中心意思的关键词或短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并概括中心意思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总结一篇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归纳概括重要信息比较材料异同与侧重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归纳概括重要信息比较材料异同与侧重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 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 系呈正相关,即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 状就越明显。于是一切都变得清楚了:下一步的工作即是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 远缘的稻株,而在这些稻株中,野生稻或野生稻中的不育株作为亲本则是最为 理想的,它极有可能突破此前不育系选育的难关。“远缘杂交”技术路线的确 立,是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随着雄性不育野生 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不仅正确而且 完全可以实现。
(摘编自靳晓燕《太空授课,中国科普教育的新契机》)
材料三: 此次天地授课基于我国天链中继系统,也就是天链卫星系统,采用高速双
向音视频传输,以天地对话等互动情势开展,舱内采用多台高清摄像机通过中 继高速链路将高清视频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送至舱内显示 器,从而实现双向视频传输。
王亚平通过一个大大的液晶屏幕能够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这个 大屏幕就是外表与照明分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外表与照明分系统是空间站系 统中最具有航天员参与特点的分系统之一,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为航天员 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同时为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生活、出舱 活动、交会对接等任务提供环境照明,其显示、手控和照明等子系统使用的很 多器件和技术非常新颖、特殊且趋于相关技术领域前沿。
稻具有杂种优势,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 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以及材料二“‘远缘杂 交’技术路线的确立,是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随 着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 不仅正确而且完全可以实现”可以概括出:提供了杂交水稻的技术范式,推动了 遗传育种学的学科发展。根据材料三“推广杂交水稻,还促使中低产稻田的面貌 产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可以概括出: 推广了新型的种植模式,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 【答案】 ①促进了食粮增产,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②提供了杂 交水稻的技术范式,推动了遗传育种学的学科发展;③推广了新型的种植模式, 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解读在现代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中考阅读题每年都要考查的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

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全文或局部的主要内容。

此类试题的考查内容涉及以下方面:概括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筛选并提取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分析理解文章、文段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理解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把握叙事内容,提炼文章线索,概括表达方式;理解、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情感态度。

随着中考对考生能力的日益注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题型日趋丰富,不断推陈出新,且有了与其他考点相结合的特点。

常见题型有以下几种:一、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1.标题型,根据文章拟出题目;2.提炼型,概括文章主旨,提炼中心论点。

二、归纳局部的内容要点:1.归纳型,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事物特征,概括相关内容;2.合成型,概括相关信息,结合其他考点进行考查。

知识梳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

这类归纳概括题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的综合判断或推理,它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针对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整体的内容要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概括具体的内容;二是阐述抽象的内容;三是解说含蓄的内容。

针对“归纳内容要点”,中考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二是结合层次分析,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三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某段段意、某个词汇定义的归纳概括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中的“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局部”“整体”两题型,先切后合要点清

【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局部”“整体”两题型,先切后合要点清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局部”“整体”两题型,先切后合要点清【知识导图】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题型一局部概括“局部内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的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的特点为主)和因果探寻题。

一、怎样判断是局部概括题(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2015·重庆卷)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

(2015·北京卷)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题干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示例其他设问方式:(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根据××分析主要原因。

(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

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概括”“体现”等字样(2)题干中有“原因”“特点”等字样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对于局部概括题,可根据不同的命题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1.段(层)意概括题解答方法2.特点概括题“三步走”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的特点(特征),是概括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明确题干要求概括的是谁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明确思维趋向。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三角度”①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这一点与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②从描写中概括特点对于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从这些描写中均可以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立足文本精准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要旨

立足文本精准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要旨

名师导读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要旨精准概括指向的是具体说来,“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高考现代文阅读对归纳能力的检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进行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对概括能力的考查;(2)抽象、含蓄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这是对阐释能力的考查。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一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必须对全文有整体把握,还要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结合作者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须防止以偏概全。

【命题走向】每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题,均涉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且试题分值有加大的趋势。

预计今后的语文试题,会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更有机地融合起来加以测试。

阅读长廊【考题回放】(2017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①人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

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考点扫描“归纳内容要点”是指现代文阅读中的整体内容或其中某一部分要用几句简明的话扼要表达出来,即“化整为零”的分解剖析,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如果内容比较复杂,还需要把若干要点合并或归纳共同特点后再概括。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化,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它需要运用题面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有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作合理的补充或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我们写文章总会有一个目的,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感情……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选材、组材、构思、行文个个都要围绕着它进行。

同时作者为了将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充分全面深刻,往往不只是从单一层面来表达,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来将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深刻全面。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不但要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要能够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中心内容的。

这一“知道”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复习方略对这一考点,命题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正确理解全文内容,并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概括段意或全文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二是理解重要句子或作者的观点、判断、结论等产生的原因、条件,所涉及的材料或各种角度,然后分条概括出来。

三是分析文中叙述、说明、议论等不同表达的有关部分,并进行归纳。

四是对内涵丰富,语言精彩的语段或某项材料进行浓缩,突出要点。

因此,为应对这一考点,我们有如下的注意点。

1、注意段落构成,切分意义层次,准确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你知道文章一个意义中心的内容,它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的。

第六讲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整理精校版)

第六讲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整理精校版)

第六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高考二轮复习0423 17:44::第六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转自【解读考点】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中心意思”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考查方式】1、根据要求归纳要点:(1)试用自己的话归纳关于XX的感受;(2)从哪几个方面对XX进行描述;(3)从全文来看,的看法(感受)是什么;(4) 对XX的看法表现在哪些方面。

2、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旨(1)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2)对某文段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某段的内容。

3、分析归纳的观点态度(1)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看法的一项(2)文章阐述了对XX的看法,请简要概括。

(3)请分析概括对XX所持的态度(即归纳要点)。

【方法指导】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1、归纳内容的步骤。

【步骤】整体阅读,分清文体,理解文意(弄清写了人、物、事、理,怎么写的)——跳出文章,结合背景,整体把握主旨(文章涉及到哪些社会问题,有哪些潜台词,弦外音)——舍本逐末,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的真意和灵魂,即写作的真实意图)。

科技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价值(对社会有何意义)社科文:中心观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论证——结构特点——语言特点文学作品:写了什么人、事——人(事、物)有何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

2、明确主旨的角度。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如《古都的秋》借助对古都的秋景和景物的描写,揭示了古都的秋“来得清净、悲凉”的特点,抒发对古都的热爱。

现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好)

现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好)
最初包含了许多杂戏的内容,这是杂剧从散乐杂戏是脱胎的痕迹;因其有“剧”,故其表演中又包含了诨科对白的因素,这是杂剧区别于杂戏的重要标志。在这两个特点中,“杂”为形,“剧”为神,前者使杂剧形式多样化而具有综合性的优势,后者则使杂剧超越百戏的伎艺表演而升华为戏剧艺术。
明乎此,我们就知道最初时杂剧何以和杂戏混称,就能了解杂剧与诸戏的差别,就能明白杂剧之名,之所以有从诸多的歧称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因为杂剧本身包含杂戏的内容,所以杂剧有时也被称为“杂戏”、“百戏”、“角抵之戏”、“参军戏”等名(其例证说下节)。这些名称要么过于宽泛而不能体现杂剧这一表演形式的特点,如杂戏、百戏;要么过于具体而不能概括杂剧的基本形态,如角抵、参军,从而最终将冠名权拱手让给了“杂剧”。
2.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情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虎是越打越凶的,谁愿意打谁打好了,反正我是不去的。
——是呀!虎本无罪,祸是喊打虎的人闯的。
解析:这是高考题的第23题。试题所说的“议论”,就是用破折号标示的七种议论。 从各句“议论”的内容看有四种态度: 前两句“大体”上属一种态度,即起来斗争或发动全村打虎; 三四两句属于明哲保身的态度; “虎在深山中”一句是是非不分; 最后两句则是是非颠倒的态度。 因为试题要求是“大体上”的,所以不必一一概括;概括时要抓住主要的文句,即鲜明地表示某种态度的文句,否则要点会遗漏。

论述类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论述类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笑的价值》
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 请简要概括。
笑可使人与动物区别开; 笑可体现人的才智和反映人们身上的瑕 疵和怪癖(或本来面目); 笑可帮助人类保持平衡感和现实感以及 看事会成比例。
《论名声》 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 “名”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 者的主要区别。
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 无限的、永存的。 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 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 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
论述类文本阅读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解说:
所谓“要点”“中心”,就 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
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它们可以是 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 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
①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
②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
③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概括中心意思”包含两层含义:
《散论“悲愤出诗人”》 请根据文章的论述,概括出“悲愤出 诗人”的主要原因。
①悲愤出志气。作家能将悲愤化为创作的惊人 的意志力和伟大力量,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②悲愤出感情。满怀悲愤的作家往往与民众同 甘苦共呼吸,增强爱憎之情,从而吟咏出“千古 绝唱”。
③悲愤出时间。被社会遗弃、满怀悲愤的作家, 有充分的时间,用心血浇灌出文苑的花朵。
①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 心论点); ②对文章的价值判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就是在阅读中,根据阅读目 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 有效的、舍弃无关紧要的内容。 “整合”,就是将筛选出来的信息进 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形成符 合试题要求的语句表述。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如何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一、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两个意识和两种基本形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

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

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

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

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节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1.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

(201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蟋蟀之话夏丏尊①鸣虫是秋季的报知者。

②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趣。

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蟀的鸣声是器乐。

鸟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声带发出的,其鸣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于肉质的声带,与人声究有共同之点。

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也可以说是肉声。

③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

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

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磨擦就发出声音。

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做“发音镜”,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

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

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

④螽斯①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

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

螽斯的状部在左翅,硬质部在右翅;而蟋蟀则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

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螽斯之翅耸立作棱状,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达。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考点四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考点四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 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 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思路的把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思路的把握,及在 此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回答这个问题, 此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回答这个问题,先 要对全文的思路进行梳理, 要对全文的思路进行梳理,第一段说艺术与科学互相联 系、互相补充,第二段说艺术具有科学品格,第三段说 互相补充,第二段说艺术具有科学品格, 科学具有艺术品格, 科学具有艺术品格,第四段说艺术与科学是形象思维与 理性思维的统一, 理性思维的统一,第五段说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 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这样一梳理, 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这样一梳理, 第二段与第四段谈艺术的科学性问题的角度与目的
答案: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 答案: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 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 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 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 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一般来说,归纳、概括的思维步骤是:先弄清全 一般来说,归纳、概括的思维步骤是: 文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 文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 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 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 简要的语句表述。 简要的语句表述。
因为归纳与概括活动要建立在对文章结构与思路正确把 握的基础上,所以必须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握的基础上,所以必须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的阅读知识认真了解。 的阅读知识认真了解。 思路对文章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些话: 思路对文章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些话:“文 章思有路,遵路斯识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章思有路,遵路斯识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作 者写这一篇,思路是怎样开展的?换句话说, 者写这一篇,思路是怎样开展的?换句话说,是怎样一步接 着一步想的?如果能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 着一步想的?如果能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对读和写都有 很大好处” 什么是思路呢? 很大好处”。什么是思路呢?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

精品资料--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精校完美打印版)

精品资料--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精校完美打印版)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城郊中学李卫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考点解说】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材料的内容较多,但其核心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这“内容”既可以是几句话、一个段落、一个层次或几个层次的内容,也可以是整篇文章的内容。

“要点”即文章或段落层次包含的主要的、根本的内容和观点。

概括中心思想,这“中心思想”,或称为义理、要旨、主旨,是通过文章全部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基本观点或感情倾向。

归纳和概括的常用方法有如下三种:1.提取要点。

也就是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内容要点。

通过分析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或核心词句,即能体现文段主要观点、思想内容的词句,用文中现成的词句来归纳和概括。

2.抽象说明。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明显的词句可供提取,这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需要把贯穿段落的意思提炼出来,把零散的内容浓缩起来。

3.综合归纳。

这是一种把提取要点和抽象说明综合起来的方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内容,需要注意全面掌握作品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深入挖掘的思想观点。

归纳内容要点,还特别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握文体特点。

对记叙或描写类文字,应关注记叙或描写的层次。

如:“一到秋天,森林又换了一番景色。

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叶子变成深浅不同的黄色。

有些树的叶子都变得火一样红。

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摆动树林,哗哗的声音好像海边的浪涛。

各种山果子都熟了: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

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

东北的森林,十月就下雪了,松鼠不得不早准备,好度过漫长的寒冷的冬天。

”这段文字的前5句话描绘秋到森林后的景色变化,接着写山果子成熟、松鼠储存过冬食物。

其内容要点可归纳为“秋到森林,景色奇美,各种山果成熟了。

松鼠忙着把果子往洞里搬,以备度过漫长寒冬”。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王亚琦来源:《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2012年第12期【考点分析】该考点要求同学们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知识汇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可以采用分步阅读的方式。

1. 粗读全文,不求甚解概览全文(段),粗略了解文中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等。

阅读时思考:(1)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准确、完整地归纳和概括。

2. 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

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

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

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 回文查对,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的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

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考查方式】具体来说,考查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某个论点的依据;(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起始部分为 第一句,提出天坛高、圆、清,体 现了天坛崇高、祥 和、清朗的意境。 2、展开部分为第二句,通过天 坛与故宫的对比展 开,比较点依次为建筑物数量、 格局、造型 和色彩。通过比较而印证天坛崇高、祥 和、 清朗的意境特征。 3、终结部分为第三句,在 重申天坛独特意境基 础上进一步引人思考。 本段 内容概括要在把握第二句材料基础上,着 重从第 一、三句中提炼,其段落中心可概括 为:天坛崇高、 祥和、清朗的意境引人深思。
(二)、不完全的议论段落或者省去起始 部 分,或者减掉终结部分,但展开部分是必须 保留的。
没有起始和终结部分的段落,则要从分 析论证 的文字中提炼概括作者的观点。
二、归纳内容要点 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一个主体段落的中 心 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但各个段落 的中心之 间有着复杂的关联方式,如并列 式、层进式、对照 式、总分式等等。在罗 列全文段落中心的基础上, ” 我们要在更高 层次上归并组合段落中心,形成更 为概括 的内容要点。
• 全文共7段,先依次罗列各段的中心: ①大运河文物保护至今未得到重视; • ②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命脉; • ③大运河保存了极具特色的内河文化; • ④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名单 • ⑤大运河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⑥大运河亟待文物调查和保护研究; • ⑦大运河应作为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比较上述7个段落中心,按照一定的标 准给予归类。 • ①④可组合在一-起,概括为:大运河 文物保护至今 未得到重视。②③可组合在一起, 概括为:大运河 曾是我国古代的交通命脉,保存了 极具特色的内河 文化。 • 与②③历史地位和作用并 列,⑤单独成为一个要点。 • ⑥⑦都是谈论如何保 护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进行 大运河文物调查和保 护研究,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经过这样一番整理,就形成了上述4个内容要点。 • 其中第一个要 点是中心论点, • 二 三两个要点在历史与现实的对 比中凸显大运河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第 四个要点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法。 • 这样就形成了一 个合乎逻辑的内容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一、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两个意识和两种基本形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

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

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

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

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节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1.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

(201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蟋蟀之话夏丏尊①鸣虫是秋季的报知者。

②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趣。

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蟀的鸣声是器乐。

鸟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声带发出的,其鸣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于肉质的声带,与人声究有共同之点。

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也可以说是肉声。

③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

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

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磨擦就发出声音。

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做“发音镜”,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

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

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

④螽斯①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

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

螽斯的状部在左翅,硬质部在右翅;而蟋蟀则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

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螽斯之翅耸立作棱状,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达。

在音色上,螽斯所发的音乐富于野趣,蟋蟀的音乐却是技巧的。

⑤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雌是不能鸣的。

这全是性的现象,雄以鸣音诱雌。

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

蟋蟀是有耳朵的,说也奇怪,蟋蟀的耳朵不在头部,倒在脚上。

它们共有三对脚,在最前面的脚的胫节部,有附着薄膜的细而长的小孔,这就是它们的耳朵。

它们用了这“脚耳”来听对手的情话。

石块或落叶丛中是它们的生活的舞台,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以至于死。

⑥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的女尊男卑的。

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开始鸣叫。

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诉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

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犹淡然不顾。

于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

雄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

雄蟋蟀在交尾终了后,不久就要遇到悲哀的运命——所存在者只翅或脚的碎片而已。

⑦蟋蟀产卵,或在土中,或在树干与草叶上。

雌蟋蟀在产卵时,先用产卵管在土中试插,及找到了适当的场所,就深深地插入,同时腹部大起振动。

产卵管是由四片细长的薄片合成的,卵泻出极速,状如连珠,卵尽才把产卵管拔出。

一个雌蟋蟀可产卵至三百以上。

雌蟋蟀于产卵后亦即因饥寒而死灭,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⑧蟋蟀在昆虫学上属于“不完全变态”的一类,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②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

这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

(像蝶或蝇等叫做“完全变态”的昆虫。

)自若虫变为成虫,其间经过数次的脱皮,身体的各部逐渐完成。

变为成虫以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其时期因温度地域种类个体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

它们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样子,歌唱,恋爱,产卵,度其一生。

(选自《名物采访》,有删改)[注]①螽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

②若虫:不完全变态类(渐变态)昆虫的幼体。

2.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

【精要点拨】1.应具备的两个意识(1)相对的整体意识。

阅读题中的整体意识首先是要通观全篇,把握全文内容,领会全文主旨。

“相对的整体意识”就是辩证地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相对的整体意识”就是把较小的语言单位放到较大的语言单位中去思考。

(2)灵活的原文意识。

“原文意识”就是在归纳概括过程中仔细推敲上下文,在原文中找依据,找理由,找答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理解性阅读,无论是解释语句含意,归纳概括文意,还是评价表达技巧,均须着眼于原文,在原文中找答案,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如阅读传记作品要关注原文中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以此归纳出访谈的主要内容。

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两种基本形式(1)归纳段落内容要点。

归纳段落内容要点以分析词语、句子为基础,因此,对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对不同句子恰当组合(或相加或合并)的理解,对句间内在关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准确把握段落的中心意思,首先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段落却没有,没有中心句的就要归纳、概括出段落的要点或中心意思。

(2)归纳层次内容要点。

层次是指作者写文章时安排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顺序。

层次与段落关系密切又有区别,层次是依据思想内容划分的,段落是依据文字表达划分的。

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层次与段落一致,有时是互有大小。

常见的是一个层次包含若干段落,因此归纳层次内容要点要以归纳段意为基础,在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或理清事件顺序,或理清论证说理的逻辑,或理清说明顺序等等。

明确具体层次的内容,然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归纳。

二、掌握化事为理(化实为虚)的概括方法(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

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

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

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

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

”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

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

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

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

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相关链接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

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

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

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

(《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精要点拨】归纳概括有两种:一种是对事情的归纳,一种是对事理的概括。

像“概括××的贡献(成就)”题,是对事情的归纳。

而像“概括××成就(成功)的原因”“概括××的个性品质”,不仅有对事情的归纳,是实;还有对事理的概括,是虚,这种“虚”不是从原文观点词句中提取出来,而是从一些具体事情中“分析提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