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

第三章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一、共点力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理学中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2.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

二、力的等效和替代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等效或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分解。

三、寻找等效力 利用力的形变效果相同寻找等效力,得出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合力可以用以两个分力为邻边所作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即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

3.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共点力一定作用于物体上的同一点。

(×)(2)共点力一定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4)合力就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几个力的和。

(×)(5)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它们等效。

(√)2.合作探究——议一议(1)一个成年人或两个孩子均能提起同一桶水,那么该成年人用的作用力与两个孩子用的力效果是否相同?二者是否可以等效替换?图3-3-1提示:相同,可以等效替换。

(2)合力大小一定大于分力大小吗?提示:不一定。

由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长度可知,合力大小可以比分力大,可以比分力小,还可以与分力相等。

1.共点力的几种情况(1)几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点(即力的作用点重合),如图3-3-2甲所示。

图3-3-2(2)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几个力,虽然作用点并不重合,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线的正向或反向延长线能够相交于同一点,如图乙所示。

第三章 第三节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课件

第三章  第三节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课件
第三节 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重点疑难·全突破
主题一 细胞有氧呼吸是大多数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1.有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中物质的来源及去向分析: (1)[H] ①产生的阶段:第一、二阶段; ②被氧化的阶段:第三阶段。 (2)葡萄糖的利用:第一阶段。 (3)水 ①利用:第二阶段; ②形成:第三阶段。 (4)O2的利用:第三阶段。 (5)CO2的产生:第二阶段。
(2)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小思考 1.葡萄糖分子为什么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 提示: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转运蛋白。 2.在通风条件不好的环境中,为什么储藏的苹果会有酒味散发,而马铃薯储藏久 了却不会有酒味产生? 提示: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为 不同生物细胞所具有的酶不同,导致反应途径不同,产物也不同。 3.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什么? 提示:线粒体基质。
点易错 1.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并不一定都含线粒体。如某些原核细胞虽无线粒体,但也 能进行有氧呼吸。 2.有CO2产生的不一定是有氧呼吸,有酒精或乳酸产生的呼吸类型一定为无氧呼 吸。 3.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并不都储存起来。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部分储存 在ATP中。 4.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类型不同 (1)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4.细胞呼吸中能量的释放与去向:
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乙醇)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1)细胞呼吸反应式中各物质量的比例关系 ①有氧呼吸:C6H12O6∶O2∶CO2=1_∶__6_∶__6_。 ②无氧呼吸:C6H12O6∶CO2∶C2H5OH=1∶2∶2或C6H12O6∶C3H6O3=1∶__2__。 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O2和产生的CO2的物质的 量: 有氧呼吸需要的O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 3_∶__4_。 ④产生等量的CO2时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3_∶__1_。

第三章 第三节 热力环流.

第三章  第三节 热力环流.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是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1~2题。

1.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是()解析:第1题,公园绿地、水域面积广,热岛效应最弱,中心气温最低。

根据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丙地。

第2题,由于热岛效应,城市区域气温高,是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是下沉气流。

结合图示,图D箭头方向符合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答案:1.C 2.D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部为湖泊。

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A.湖泊为低压B.陆地为高压C.可能为白天D.湖泊气温高4.此时甲处的风向可能为()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第3题,根据等压面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可判断出湖泊为高压,气温低;陆地为低压,气温高,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可能为白天。

第4题,由于湖泊为高压,陆地为低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影响,甲处风向为东南风。

答案:3.C 4.A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米,N点海拔为480米。

读甲、乙两幅图,完成5~6题。

5.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A.海陆风B.焚风C.山谷风D.季风6.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B.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C.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D.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解析:第5题,甲图中气流由山谷吹向山顶,乙图中气流由山顶吹向山谷,属于山谷风。

第6题,甲图为谷风,发生在白天;乙图为山风,发生在夜晚。

答案:5.C 6.A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

据此回答7~8题。

第三章 第三节 二力平衡 惯性

第三章  第三节  二力平衡  惯性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火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7.一个跳远运动员助跑以后跳得更远,是因为()
A.速度快,惯性大,跳得远B.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跳得远
C.利用惯性,跳得远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是()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12.如图10所示,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大小为___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同时书还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是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
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将()
A.向前运B.向后运动
C.无相对运动D.无法判断
10.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10.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不是平衡力B.一定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第三章 第三节论辩

第三章 第三节论辩
第三节
论辩
一、论辩概说
墨子说:“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胜。”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 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论辩的定义:
论辩就是对立双方围绕同一问题,用一定 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说服对方或者 战胜对方而相互论争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 也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
2.双刀法
双刀法亦即我们在逻辑技巧中介绍过的二 难推理。在与对手的论辩中,人们总希望置对手 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双刀法就是在这种要求下产 生的一种技巧性较强的战术。善于运用这种方法 的人,可使论敌逃不出自己预先布置好的陷阱。 也就是说,对手必须在给定的两次结论中选定或 陷入其中一项,而任何一项都于他不利,所以此 法最为雄辩家所乐用,被称之为论战中的“杀手 锏”。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与 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马克•吐温说:“你真漂 亮。”那位不懂礼节的女士却说:“可惜我无法同 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立即回答:“那没关系, 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
2.专题论辩
是指在专门场合对某一领域的特定议题进行的辩 论,包括法庭辩论、会议辩论、外交辩论、毕业答辩 和竞选辩论等。各种形式的专题辩论存在着论辩场合、 参辩者身份、论辩目的等不同,因此各有其特点。如 法庭辩论具有庄重、公正、平等的特点;商贸谈判则 具有合作、有理、有利、有节的特点。 不管各种形式的专题论辩各自有何特点,进行论 辩时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必须熟悉此种专题论辩常规 的程序和规则,明确此种论辩的目的和特点,事先作 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应付自如。
二、论辩的特点 1.针锋相对 因为论辩双方的观点是相互矛盾或冲突的,所以 其论辩内容必须是针锋相对的,一方要针对另一方的观 点进行有力的批驳,从而维护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正方:美是一个事物或行为的特质,它有三个特性: 第一是形象性,第二是感染性,第三是功利性„„ 反方:《聊斋志异》里的鬼魂,有没有形象呢?有。 有没有感染力呢?有。有没有功利性呢?有。可用来吓唬 小孩。可是鬼魂是客观存在的吗?不是。谢谢!

第三章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第三章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第三章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行的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创新决定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如何做?
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
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让创新
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
制机制障碍,让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青年人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夯实创新基础
培养创新思维
投身改革创新实践。

第三章 第三节 幼儿智育

第三章 第三节 幼儿智育

9

3.发展幼儿认知能力、探究能力, 促进幼儿与外部世界积极互动 (1)发展感知能力
(发展各种感觉器官)
(2)发展动手能力
(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3)发展思维能力 (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
10
(4)学习有关智力活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认识能力) (观察、记录、操作实验) (5)了解事物间的基本联系,尝试解决生活问题(解 决问题能力)
24
(3)地位: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幼儿现在和今 后的学习和发展质量 (4)要求: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并融入幼 儿的实际生活、游戏中进行长期培养,孤立的专 项训练是违背幼儿学习品质成长规律的
25
3.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充分了解幼儿所需、所爱,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集体教学不能成为一种形式,应该在需要的时候开展 思考:幼儿何时需要教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获取知识? (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必须瞄准需由集体教学来完成的任 务)
14
15
(3)要求: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尝试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智力, 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知识
16
2.日常生活活动中融入智育教育
(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幼儿生活中开展发展幼儿智力的 教育)
3.积极开展符合幼儿需要与实际的集体教学活动
(1)含义: (2)优势:教师将幼儿自发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幼 儿知识经验更加系统,便于幼儿迁移和运用(高效、全面系统) (3)劣势:忽视个别差异
17
思考:幼儿园有哪些智育教育活动适合采用 集体教育形式?
(认识天气、交通信号、文化习俗等)
18
知识结构化程度高的(抽象、复杂 的“前学科”知识体系,让幼儿能够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

第三章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第三章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第三章第三节药物消除动力学从生理学看,体液被分为血浆、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几个部分。

为了说明药动学基本概念及规律现假定机体为一个整体,体液存在于单一空间,药物分布瞬时达到平衡(一室模型)。

问题虽然被简单化,但所得理论公式不失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基本规律。

按此假设条件,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可用下列基本通式表达:dC/dt=kCn.C为血药浓度,常用血浆药物浓度。

k 为常数,t为时间。

由于C为单位血浆容积中的药量(A),故C也可用A代替:dA/dt=kCn,式中n=0时为零级动力学(zero-order kinetics),n=1时为一级动力学(first-order kinetics),药物吸收时C(或A)为正值,消除时C(或A)为负值。

在临床应用中药物消除动力学公式比较常用,故以此为例如以推导和说明。

一、零级消除动力学当n=0时,-dC/dt=KC0=K(为了和一级动力学中消除速率常数区别,用K代k),将上式积分得:Ct=C0- Kt,C0为初始血药浓度,Ct为t时的血药浓度,以C为纵座标、t为横座标作图呈直线(图3-6),斜率为K,当Ct/C0=1/2时,即体内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或体内药量减少一半)时,t为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life time, t1/2)。

按公式1/2C0=C0-Kt1/2可见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浆半衰期随C0下降而缩短,不是固定数值。

零级动力学公式与酶学中的Michaelis-Menten公式相似:,式中S为酶的底物,Vmax为催化速度,Km 为米氏常数。

当[S]>>Km时,Km可略去不计,ds/dt=Vmax,即酶以其速度催化。

零级动力学公式与此一致,说明当体内药物过多时,机体只能以能力将体内药物消除。

消除速度与C0高低无关,因此是恒速消除。

例如饮酒过量时,一般常人只能以每小时10ml乙醇恒速消除。

当血药浓度下降至消除能力以下时,则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二、一级消除动力学当n=1时,-dC/dt=keC1=keC,式中k用ke表示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

第三章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第三章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潮汐的利用: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 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 诺曼底地区。此战役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低潮 时上陆,以便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陆军要 求在高潮上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空降部 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最终指 挥部选择在6月6号(农历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
西南季风
高考真题演练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 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 题。
(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 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 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 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 哪一海区? ②处。
有些沿岸海区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 走, 海平面降低,附近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 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 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
盛行风 低纬 东北信风(北半球) 信风 东南信风(南半球)
中纬 西风
西南风(北半球) 西北风(南半球)
极地 东风
东北风(北半球) 东南风(南半球)
季风
风海流名称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西风漂流(寒流)
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南极环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2)密度流 由密度差异影响而形成的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 那





东格陵兰寒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


西风漂 流
印度洋 洋流分布 图
南赤道暖流
厄 加

第三章 第三节 Weiss分子场理论

第三章 第三节 Weiss分子场理论
1.85~2.0 之间,说明铁族元素磁矩的元负载 者主要是电子自旋。
参见姜寿亭《铁磁性理论》 1.14 p59-63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 莎士比亚
外斯的分子场理论可以说是宏观理论的典范。他只用了 一个参数:Hmf,就解释了复杂的铁磁现象。
外斯(Weiss, Pierre)
法国物理学家。1865年3月25日生于莱茵省的米卢兹;1940年10月24日卒于 里昂。外斯出生在阿尔萨斯,父亲是个缝纫用品商。当时,阿尔萨因普法战 争割让给了德国,不过,外斯一家仍留在当地。他在德国和瑞士读书,但二 十一岁决定还是当个法国人。1887年,他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从苏黎世工业 学院毕业,随后便去巴黎深造。他对磁学特别有兴趣。1907年,他对铁磁性 做出了解释。他认为,一个个原子磁体可以形成非同寻常的强耦合,从而使 它们都按一个方向排列,这便形成了强度累加起来的“磁畴”。铁中便存在 这种磁畴,但各个磁畴的取向可能是任意的;一旦外磁场的作用使它们沿一 个方向排列起来,整块铁就成了一个大磁体。 1919年,阿尔萨斯又回归法国, 外斯便在斯特拉斯堡创建了一个物理研究所。后来,该所成了磁学研究的中 心。外斯于1936年退休。后来又看到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度占领 阿尔萨斯。他逃难到里昂,于法国屈辱地宣布投降不久以后去世。
第三节 Weiss分子场理论
“分子场”理论的两点假设: 1907年,外斯在顺磁性朗之万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分子场”
理论。构成这个理论的基础是两个重要的假设。 (1) 分子场假设:
物质具有铁磁性的基本条件:(1)物质中的原子有磁矩;(2) 原子磁矩之间有相互作用。实验事实:铁磁性物质在居里温度 以上是顺磁性;居里温度以下原子磁矩间的相互作用能大于热 振动能,显现铁磁性。
BT

第三章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三章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6.特种玻璃 种类 石英玻璃或 硼酸盐玻璃 制作方法 提高SiO2的 含量,或加 入 B2O3 性能和用途 提高化学稳定性,降低热膨胀系 数,使其更耐高温和抗化学腐蚀, 可用于制造高级的化学反应容器。 折光率高,可用来制造眼镜片、
光学玻璃
加入
PbO
照相机、望远镜和显微镜中的透
镜等。
种类
制作方法 加入
B.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氧 化铝陶瓷等 D.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也属于高温 结构材料
[例4]
)
[名师解析]
[答案] A
硅酸盐材料属于传统非金属材料。A项错误。
[名师点睛]
材料一般分为三类:金属材料、无机
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又分为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而玻璃、 陶瓷、水泥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钢化玻璃的机械强度比普通玻璃大,抗震裂、不易 破碎,碎块没有尖锐的棱角,不易伤人,常用于制造汽车 或火车的车窗等;提高SiO2的含量或加入B2O3能提高玻璃 的化学稳定性和降低它的热膨胀系数,从而使其更耐高温
和抗化学腐蚀,可用于制造高级的化学反应容器;加入
PbO后制得的光学玻璃折光率高,可用来制造光学仪器。 答案:a d b c
范围内软化
玻璃窑
高温条件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冷却后成为
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的方法 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硅酸盐可以看成碱性 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所组成复杂化合物。因此,可以改写 为aMxOy· bSiO2· cH2O的方式。 (1)氧化物书写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
化物→二氧化硅→水。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三节

注意: 注意:
几个基本概念——组限 组距 全距 组中值 累计次数
1. 组限:下限与上限 组限: 开口, (1)缺下限或上限称开口,有下限和上限称闭口 )缺下限或上限称开口 有下限和上限称闭口 重叠) (2)同限分组(相邻组的上下限相同即重叠) )同限分组(相邻组的上下限相同即重叠 异限分组(相邻组的上下限不相同即不重叠 不重叠) 异限分组(相邻组的上下限不相同即不重叠)
表二 某市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表 职工人数(人) 职工人数( 100 以下 101-- 500 501--1000 1001 以上 合计 企业个数(个) 企业个数( 5 8 12 5 30
示例
表一 某班学生按月均消费额分组表 月均消费额 (元) 400-- 600 600-- 800 800--1000 合计 学生人数 (人) 12 30 8 50
实训
1 . 试根据下表资料分别计算各组比重﹑ 组距﹑组中值和向上﹑向下累计频数 与累计频率。 与累计频率。
某市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表
职工 人数 (人) 100 以下 101 --500 501--1000 1001以上 以上 合计
企业 个数 (个) 5 12 15 8 40
比重 组距 组中值 向上累 向下累 向上累 向下累 (%) (人) (人) 计频数 计频数 计频率 计频率 ) ) (个) (个) (%) (%) ) 12.5 30.0 37.5 20.0 100.0 100 400 500 500 — 51 301 751 1251 — 5 17 32 40 — 40 35 23 8 — 12.5 42.5 80.0 100.0 — 100.0 87.5 57.5 20.0 —
首组
变量数列的编制要点: (二) 变量数列的编制要点: 1 . 将原始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2 . 恰当选择变量数列的形式(单项或组距) 恰当选择变量数列的形式(单项或组距) 说明 : 当不同变量值不多且为整数时一般编制单项数列 当不同变量值不多且为整数时一般编制单项数列 反之,编制组距数列 组距数列。 反之,编制组距数列。 3 . 当编制组距数列时,首先应确定组距和组数, 当编制组距数列 组距数列时 首先应确定组距 组数, 组距和 其次应确定组限 其次应确定组限 注意: )组距一般取 注意: 1)组距一般取 或10的倍数 当编制等距数列时, 一般取5或 的倍数 当编制等距数列 的倍数,当编制等距数列时 ( 组数=全距/组距 组数=全距/ 闭口式表示 开口式表 (2)首组和末组可用闭口式表示,也可用开口式表 )首组和末组可用闭口式表示,也可用开口式 示,一般地首组的下限应等于或略小于最小变 量值, 量值,并取整数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要点一:降水的变化(重点)1.降水(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定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是毫米。

(3)降水的等级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量等级表2.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1)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3.降水量柱状图降水量柱状图是用柱状或条状图形表示某地在一定的时间里(通常是一年)的降水量变化状况。

我们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阅读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重点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较集中等信息。

(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①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②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以某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③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例题1】下图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最大的是( )点拨: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可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

图中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属全年多雨型;B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季节差异大,属夏季多雨型;C地降水均匀,雨量适中,属常年湿润型;D地各月降水都很少,属全年少雨型。

答案:B要点二:降水的分布(难点)1.等降水量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在降水量分布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降水量线。

第三章 第三节 激发极化法

第三章 第三节 激发极化法

一、激发极化效应及其成因 (一)电子导体激电场的成因
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在电子导体和围岩溶液 间的激发极化效应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这一 过程所产生的过电位(或超电压)是引起激发极化 效应的基本原因。
前已述及,处于同一种电化学溶液中的电子导 体,在其表面将形成双电层,双电层间形成一个稳 定的电极电位,对外并不形成电场。这种在自然状 态下的双电层电位差是电子导体与围岩溶液接触时 的电极电位,称为平衡电极电位。
U fD 0 和 U fG 时,两种方法会有
完全相同的测量结果。
3、衰减度( D ) 衰减度是反映激发极化场衰减快慢的一种 测量参数,用百分数来表示。二次场衰减越 快,其衰减度就越小。其表达式为
D U2 100% U2
(3.3.4)
式中△U2为供电30s、断电后0.25s时的 二次场电位差;△U2为断电后0.25 ~ 5.25s内 二次电位差的平均值。即
当断去外电流之后,由于离子的扩散作用 ,离子浓度梯度将逐渐消失,并恢复到原来 状态。与此同时,形成扩散电位,这便是一 般岩石(或离子导体)上形成的激发极化现象。
二、激发极化特性及测量参数 (一)激发极化场的时间特性
激发极化场的时间特性与极化体与围岩溶液的 性质有关。下面,我们以体极化为例来讨论岩、矿 石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激发极化特性。图3.3.3表示 体极化岩、矿石在充、放电过程中电位差与时间的 关系曲线。在开始供电的瞬间,只观测到不随时间 变化的一次场电位差△U1,随着供电时间的增长, 激发极化电场 (即二次场)电位差△U2先是迅速增大 ,然后变慢,经过2~3分钟后逐渐达到饱和。

fD U
U
fG

fG

100%
(3.3.3)

第三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间的关系

第三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间的关系

第3课时电解质溶液中微粒间的关系一、溶液中的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即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

(1)解题方法①分析溶液中所有的阴、阳离子。

②阴、阳离子浓度乘以自身所带的电荷数建立等式。

(2)举例如:Na2CO3溶液中①Na+、H+、CO2-3、HCO-3、OH-。

②1×c(Na+)+1×c(H+)=2×c(CO2-3)+1×c(HCO-3)+1×c(OH-)。

化简得:c(Na+)+c(H+)=2c(CO2-3)+c(HCO-3)+c(OH-)。

2.元素质量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发生水解或电离,离子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就该离子所含的某种元素来说,其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即元素质量守恒。

(1)解题方法①分析溶质中的特定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间的定量关系(特定元素除H、O元素外)。

②找出特征元素在水溶液中的所有存在形式。

(2)举例如:Na2CO3溶液中①n(Na+)n(CO2-3)=21,即n(Na+)=2c(CO2-3),CO2-3在水中部分会水解成HCO-3、H2CO3,共三种含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②c(Na+)=2[c(CO2-3)+c(HCO-3)+c(H2CO3)]。

3.质子守恒方法一:可以由电荷守恒与元素质量守恒推导出来。

如Na2CO3中将电荷守恒和元素质量守恒中的金属阳离子消去得c(OH-)=c(H+)+c(HCO-3)+2c(H2CO3)。

方法二:质子守恒是依据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的物质的量总是相等的,无论在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以什么形式存在。

如:Na2CO3溶液中即c(OH-)=2c(H2CO3)+c(HCO-3)+c(H3O+)或c(OH-)=2c(H2CO3)+c(HCO-3)+c(H+)。

二、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的四种类型1.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比较要考虑溶液中其他离子对该离子的影响,如:在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④(NH4)2SO4,⑤(NH4)2CO3,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④>⑤>③>①>②。

第三章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人教版

第三章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人教版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弊端的暴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及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筹建政党的工作;《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主要内容;第一国际;巴黎公社革命。

二、要求学生认识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幸福呕心沥血的成果,它的诞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第一国际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对当时的工人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巴黎公社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

它的失败说明历史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所引用的材料,培养学生解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3.通过分析本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节与其他章节内容的联系、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对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二、本课难点: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原因。

教学设备CAI课件教学要点(板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前提:工业革命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理论来源:三大思想成果实践基础:马、恩活动(理论研究、建党实践)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第一国际①成立条件客观条件工人运动重新高涨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②成立:1864年9月伦敦③影响: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3.巴黎公社①背景国际背景:《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成立国内背景:民族矛盾_阶级矛盾激化②革命:1871年3月18日-1871年5月28日③措施政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国家机器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监督铁路、军需生产④失败原因客观:敌人力量强大主观: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正常的领导没有乘胜追击未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孤军奋战根本:资本主义仍处在上升时期⑤历史意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予以确认: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②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③导致社会结构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④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⑤自由主义思潮代替了重商主义思想⑥环境污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共23张PPT)
(B )
14. 世界上降水最多,被称为“世界雨极”的地方是( D )
A. 刚果盆地
B. 亚马孙平原
C. 阿塔卡马沙漠 D. 乞拉朋齐
15.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
B. 两极地区降水少
C. 回归线附近降水多 D.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同步训练·能力提升
16. 图3-3-6是北半球五个地点的降水情况,读图并完成下列 各题。
C. 赤道附近地带 D. 中纬度内陆地区
读图3-3-4,完成9~10题。
9. 该地降水量多的季节是
D(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该地的降水特点是( B )
A. 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B. 降水丰富,年内变化明显 C. 降水稀少,季节分配均匀 D. 降水稀少,年内变化明显
A. 日降水量
B. 月降水量
C. 年降水量
D. 多年平均降水量
7. 如图3-3-3所示北半球四地中,有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在
夏季必须依靠灌溉,该地是 (A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知识点②:降水的分布
8. 从纬度分布来看,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带是( C )
A. 南、北两极
B. 南、北回归线两侧地带
11. 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 A)
A. 南美洲 B. 亚洲 C. 欧洲 D. 北美洲
12. 某雨伞生产厂的厂长计划到图3-3-5中的四个地方开辟新 的市场,销售部长却告诉他图中有一个地方雨伞的销售量一
定会很差。你认为这个地方是(C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3. 下列四块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第三章 第三节 DNA的复制

第三章 第三节 DNA的复制
复习:DNA的双螺旋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一分子磷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一分子碱基:A、G、C、T
一分子脱氧碳糖
DNA 分子 的结 构
外侧的基本骨架是: 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主要特点
双螺旋 结构
A=T G=C
内侧是由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的 碱基对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应用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2). 合成子链
(DNA聚合酶)
3). 重新螺旋
母链
子 子链 链 母链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 概念: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体细胞)
减Ⅰ分裂间期(生殖细胞)
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叶绿体、线粒体 场所:原核生物:细胞质 病毒:寄主细胞
过程:①解旋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设计思路:区分亲代与子代DNA 实验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5N//15N
重带(下部)
15N//14N
中带(中间)
14N//14N 15N
轻带(上部) 中带(中间)
//14N
半保留复制
15
N N__DNA
15
15
N N__DNA
14
15 14
② 合成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
结果: 1个DNA分子形成2个相同的DNA分子
2、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3、条件: 模板: DNA解旋后的两条链(母链)
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 酶: 解旋酶、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4、准确复制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三节
1。

什么叫元组关系演算?
答案1在元组演算中,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简称元组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t|P(t)其中,t是元组变量,表示一个元数默写固定的元组;P是公式(即计算机语言中条件表达式)。

{t|P(t)}表示满足公式P的所有元组t的集合。

答案2
关系演算分为元组关系演算或域关系演算,前者以元组为变量,后者以域为变量。

元组演算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t|P(t)},其含义为:这是一个元组集合,其中的每个元组t(t是元组变量)满足公式P所规定的条件。

2。

元组演算的公式定义法则中,规定的原子公式有那三种形式?
(1)R(s)。

其中,R是关系名,s是元组变量。

(2)s[i]Øu[j]。

其中,s和u元组变数,Ø是算术比较运算符,s[i]和u[j]分别表示是s 第i个分量和u的第j个分量。

(3)s[i]Øa或aØ u[j]。

这是a是常量。

3。

元组演算的公式定义法则中,规定的三种形式的原子公式各表示何种命题?
(1)R(s)。

其中,R是关系名,s是元组变量。

它表示这样一个命题:“s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
(2)s[i]Øu[j]。

其中,s和u元组变数,Ø是算术比较运算符,s[i]和u[j]分别表示是s 第i个分量和u的第j个分量。

s[i]Øu[j]这样命题:“元组s的第i个分量与元组u的j个分量之间满足Ø关系。


(3)s[i]Øa或aØ u[j]。

这是a是常量。

前一个原子公式s[i]Øa表示命题:“元组s的i 个分量值与常量a之间满足Ø关系”。

4。

试述元组演算公式中各运算符优先次序?
优先次序如下:括号、算术比较运算符、
¬∧∨
5、设有R、S两个关系给出与五种基本关系代数运算相应的原组元算表达式。

(1)RUS可用{t|R(t)∨S(t)}表示
(2)R—S可用{t|R(t)∧¬S(t)}表示
(3)R×S可用{t|(∃u)(∃v)(R(u) ∧ S(v)∧t[1]=u [1]∧ t[2]=u[2] ∧ t[3]=u[3] ∧ t[4]=v[1] ∧ t[5]=v[2])
∧[2] ∧t[6]=v[3]}表示
(4)设投影操作是∏2,3(R),那么元组表达式写成:
{t|(∃u)(Ru) ∧t[1] ∧=u[2] ∧t[2]=u[3]}
(5)бf(R)可用|t|R}表示,F’是F的等价表示形式。

如б2=’d’可写成{t|R(t)∧t[2]=’d’}。


6。

证明合并运算的元组元算表达式与相应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性。

设有两个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与S的并是属于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为R∪S。

形式定义如下:
R∪S≡{t|{t|t∈R∨t∈S},t是元组变量,R和S的元数相同
7。

证明求差运算的元组元算表达式与相应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性。

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的差是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为R-S。

形式定义如下:
R-S≡{t|{t∈R∧t-∈S},R和S元数相同。

8.元组演算的公式定义法则中规定的原子公式有那几种?说明每一种原子公式所表达的命题?
1.R(x).r是h中的关系,x是元组变量,r(x)表示x∈r:
2.X[A] ØC或者CØx[B]。

x为元组变量,A、B为U中的属性,C为A或B对应的域中的常量,Ø为比较运算符,x[A] ØC表示x的A分量与C之间有Ø关系:CØx[B]类似。

3.x[A] Øy[B]。

x、y为元组变量,A、B为U中的属性,Ø为比较运算符号。

x[A] Øy[B]表示x的A分量与y的B分量之间的有Ø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