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试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试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样文内容摘要曾树生是巴金的杰作《寒夜》中的女主角,具有独特的艺术形象。
作为一名女性,曾树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儿媳角色、妻子角色、母性角色、女性角色),在不同的角色里,她付出了不同的情感拾获了不同寻常的感受。
关键词寒夜曾树生儿媳角色妻子角色母性角色女性角色试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曾树生是一个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解放、个人价值,年轻漂亮、开朗健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时代‚新女性‛,曾树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生活的熏染,在追求个性解放方面,不顾生活条件限制,一味追求自以为的‚热情生活‛。
由于她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从而使自己的家庭一步步走向悲剧,自己从此也坠入痛苦的深渊。
作为读者,我与文中主人公发生了强烈的共鸣,并就曾树生所承担的角色(儿媳、妻子、母亲、自我)四个方面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一、曾树生叛逆的儿媳角色婆婆汪母首先是一个父权思想严重的封建家长。
她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里规规矩矩孝敬婆母、伺候丈夫,她希望自己享有旧时婆婆的威严,在儿媳面前可以颐指气使,为所欲为。
她无法忍受儿子对儿媳的平等态度。
‚她这个没出息的儿子,他居然跑去找那个女人,向那个不要脸的女人低头。
这太过分了……‛极力挑唆儿子拿出大丈夫的权威来压制儿媳,‚我如果是你,我就登报跟她离婚,横竖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的……‛甚至不顾儿子的感情,逼他撵走儿媳:‚我什么苦都受得了,就是受不了她的气!我宁肯死,宁肯大家死,我也不要再看见她!‛她尤其不能接受儿媳比儿子强的事实,对外出工作的儿媳说三道四,言辞刻薄,极力影响他们夫妻的感情。
‚她不会永远跟着你吃苦的。
她不是那种女人,我早就看出来了。
……只有你母亲才不会离开你,不管你苦也好,阔也好。
‛‚她跟我们母子不是一路人,她迟早会走自己的路。
‛不顾事实地极力否认儿媳对家庭所做的奉献。
寒夜赏析及对曾树生的点评
寒夜赏析及对汪文宣的点评《寒夜》这个词儿,听起来总有点凄凉、悲苦的情调。
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趋利避害本是人的一种本质,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都难,还管什么追求呢?故事其实很平淡。
一对平凡的夫妻,怀揣着曾经的奋斗梦想,却终于在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将棱角磨平。
最终,一个悄然病逝,一个黯然神伤。
它反映的是那个独特的年代,那个慌乱到人心惶惶前途渺茫感觉四面楚歌的时代。
它背倚着那个民不聊生风雨飘摇的场景,集中刻画了一个平凡的家庭:婆婆、媳妇与儿子、丈夫,这种种因冷漠和抗拒而相互隔绝疏离的原该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
四十年代中期,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
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上海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他们经过自由恋爱而同居,结婚。
婚后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
只有汪母,她认为曾树生不是明媒正娶的,便经常对儿媳发脾气,把一切不满发泄到曾树生身上。
但总的来看,家庭内部的矛盾还隐藏着,并未爆发出来。
抗战爆发了,重庆一片混乱,人心惶惶。
汪文宣一家的生活逐渐艰难起来。
他在上班的时候经常遭人冷眼。
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恨这个不公的社会,可他为了不失去这份工作,又不得不敷衍一切。
他每天拼命工作,终于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病,家庭经济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
于是,汪母的怨气和牢骚更一日甚于一日,脾气似乎更坏了,每天要和树生吵架,树生也多次因为吵架而跑出家去,但每次却被丈夫汪文宣找回来。
由于婆母无休止的怨声和争吵,丈夫的肺病一天比一天严重,一家人实在难以生活下去了。
她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可况且她又是一个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于是不得不做了公司经理的“花瓶”,每天坐汽车、逛商店、跳舞,和经理一起抖风。
然而她也意识到,这究竟算什么职业呢?她感到对不起丈夫,可是,出路又在哪里呢?婆母对她每天的打扮越发不满,骂她为“狐狸精”。
汪文宣面对婆媳的矛盾而无可奈何。
他爱自己的妻子感到让一个弱女子在外奔波,实在愧对于她;可他又要对母亲尽一个做儿子的“孝道,”也不好对母亲说什么。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407500论文提要: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人能及,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寒夜》是巴金在后期所作的最成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典型示作用。
作品主要讲述了40年代在国统区的大后方一对青年夫妇曾树生和汪文宣的爱情、生活、工作情况,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年代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生活,可以说悲惨影响到了人们的家庭、婚姻、工作。
本人想通过对曾树生和汪文宣形象的分析来揭示战争和反动统治给人们带来悲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
关键词:家庭婚姻悲剧战争和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人民子万代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伤痛,虽然那场战争过去了几十年,但当我们每每提及的时候,所有的炎黄子的心都会隐隐作痛。
在那个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和外压迫之中,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外有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亲身处于那个年代,没有亲身体验那段生活,但是通过很多文学作品我们依然能通过想象感受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巴金先生的《寒夜》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小说通过一对年轻夫妇的家庭、生活、婚姻、工作来反映侵略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深刻反映了家庭、生活、婚姻、工作在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下是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
《寒夜》中的这对年轻夫妇就是汪文宣和曾树生,作者对他们的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下面我们来分别详细分析一下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形象:一、汪文宣的人物形象1、变态的人格汪文宣和妻子曾树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受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宏伟志向想创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献身于教育事业,献身于社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美好而质朴的理想还未等汪文宣插上翅膀丰满起来,日本帝国主义一声炮火就让他夭折了,最终也未能实现。
并使他立即跌入了贫穷、疾病、痛苦的深渊。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doc
在黑暗中挣扎的知识分子――――《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寒夜》写于1946年,是巴金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继《激流三部曲.家》之后的又一力作,是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的小说。
标志着作家在创作艺术上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艺术成就上超过《家》,曾获“但丁文学奖”。
小说以悲怆的笔调,通过描写抗战后期国统区一对夫妇汪文宣,曾树生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暴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与腐朽,深刻地揭露了黑暗社会的腐败,冷漠对人的摧残。
提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
小说中的曾树生、汪文宣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学生,他们有理想、有热情,受“五四”新思想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由自由恋爱而同居,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而进入社会。
可是,在那黑暗的社会里,汪文宣四处碰壁,丧失了当年的锐气,只有忍气吞声地在一家印书馆当校对,成为一位安分守纪,忍辱偷生的小公务员。
拖着患有肺癌的身体,在贫疾中苟延残喘,在庆祝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带着妻子出走,失业、贫穷、疾病等精神上,肉体上的极度痛苦,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曾树生,在一家银行里当“花瓶”,面对失却理想的痛苦,环境对人性的压抑,无休止的婆媳之争,死气沉沉的家庭生活,加之资产阶级享乐观和物质生活的侵蚀、引诱,最后随陈主任远去兰州。
抗战胜利后,树生请假回家,知道丈夫已死,婆婆和儿子已搬走,不知去向,孤苦无助的她茫然地徘徊着。
总之,他们的经历、遭遇在当时具有典型的社会现实意义,展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出路问题,值得探究。
一、曾树生形象:在困境中挣扎的知识女性。
曾树生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
她热情开朗,聪慧美丽,富于幻想,怀着“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步入社会,不料四处碰壁,靠姿色被迫在大川银行当“花瓶”。
面对失却理想的痛苦,环境对人性的压抑,无休止的婆媳纠纷,死气沉沉的丈夫,毫无乐趣的家庭生活,资产阶级享乐观和物质生活的侵蚀、引诱,使曾树生的性格呈现出复杂性。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论文摘要:《寒夜》是巴金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
曾树生是作品中刻画的最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也是历来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
本文主要从曾树生与丈夫汪文宣关系以及与婆母汪母之间的矛盾入手来分析曾树生的形象,剖析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其性格的多维性,从而说明其是一位勇于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新女性。
关键词:曾树生、幸福与自由、新女性正文:巴金先生1946年底完成的长篇小说《寒夜》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
它是巴金先生继《家》之后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标志着小说艺术家的成熟。
作者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精妙的心理刻划、回肠荡气的故事情节、自然流畅而又极富色彩的文学语言,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艺术形象,曾树生是小说中刻画的最有深度的人物之一。
曾树生充满生命的活力,有一种不可压抑的气息,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意识,但是“她的性格有复杂的多维性”①,是一位勇于追求自由与幸福但内心却充满矛盾,在困境中挣扎的新派女性形象。
下面我就从曾树生与汪文宣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汪母之间的矛盾这两个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一下其形象。
一、曾树生与汪文宣的关系汪文宣是“老好人”的艺术典型,胆小、懦弱,如此相反的是曾树生却是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新派女性的艺术典型。
通过读小说,我把曾树生的形象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意识,并勇于追求自由与幸福曾树生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原来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她和汪文宣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同学,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立下了共同的志向,想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实施教育救国的抱负,为祖国培养有用人材。
”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自由恋爱并按照新的方式——未举行正式婚礼而与汪文宣同居生子,这样的举动在那个年代该有多大的勇气。
但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勇敢的迈出了惊世骇俗的一步。
她的自主意识可见一斑。
曾树生随着女性解放的大潮,主动走进了社会生活的洪流。
浅析巴金《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文 宣 的母亲 就是 促使 她 离家 的一个 不可 忽视 的原 因 。汪 母 是 一个 知识 分子 ,受 过教 育 ,但 传 统思 想却 根深 蒂 固。她 早 年丧 夫 ,独 自一人 抚养 大儿 子 ,也使 得儿 子成 为 了他 生 活 的全 部 ,她容 不得 他人 从她这 瓜 分儿 子 的一丝 爱 ,这 就 为 日后 她与 曾树 生发 生矛 盾埋 下 隐患 。汪文 宣深 爱着 曾树 生 ,离 不开 曾树 生 ,汪母 也是 深知 这一 点 ,按理 来说 ,为 了儿子 的幸 福 ,她对 曾树 生 即使有 再 多的不 满为 了儿 子也 应 忍受 下来 。但 事实 确相 反 ,她 总 是有 意无 意挑起 她 与 曾 树 生 的矛盾 ,甚 至 巴不得 她不 要 回到这 个家 。其 实 ,汪 母 是 一个 把儿 子婚 姻推 向坟 墓 的助推 器 ,是一 个逼 走 曾树 生 的加 速 器 。 巴金 在谈 到这 两个 女性 时 ,说到 “ 我 当然 不会 赞扬这 两个 女人 。正 相反 ,我用 责 备 的文笔 描写她 们 。但 是我 自己也承 认我 的文 章里常 常露 出原谅 和 同情 的调子 。 ” 三、为人母 按 照常 理来 说 ,母亲 对儿 子 的爱是 最伟 大 的,儿子 对
一
、
夫 的感 情基 础是 非常 牢 固的 ,而且 同为 学教 育的他 们有 一 失 。不 管是 什么 原 因,我们 只是 看到 了 曾树生对 儿子 的金 个 共 同的理 想就 是办 家庭 式 乡村式 的教 育 ,这 使得 两人 之 钱 供养 ,她 花钱送 儿 子去 贵族 学校 ,除 了这一 点,他 们之 间并不 缺 乏共 同语 言。单 从这 里看 两人 的婚姻 本会 是 非常 间似乎 没有 过 多的交 集 。当 曾树 生在 犹豫 是否 离开家 去兰 的幸福 。然 而现 实 的残酷 却让 这一 切成 为泡 沫 ,在 抗 战后 州时 ,汪小 宣几 乎是 没有 在她 的考虑 范 围,小 宣的地 位在 期 的 国统 区重庆 ,战 场 失利 ,物价 飞涨 ,人 心浮 动 ,谣 言 她 心 中是低 于 自 己丈夫 的,而她 也认 为这 个孩 子跟她 一点 四起 , “ 陪 都 ”人 民整 天都在躲 警报 ,喝酒 ,吵架 ,死 亡… 都不 亲, 自 己就 像她 的后 母 。是的 ,曾树 生作为 一名 母亲 在 当 时那个 环境 谈理 想 谈 良知都让 人觉 得可 笑 ,过好 日子 与 自己儿子 的 交集仅 仅如 此 ,如果说 曾树 生对 儿子尽 到 了 的只有 那些做黄 白 ( 黄 金和大 米 )生 意的投机 倒把 的商人 , 抚养 义务 的话 ,那仅仅 是 体现 在金钱 的供 养上 ,如果 从对 而知 识分 子和农 民只有艰 苦度 日。其实 不难 想象 在 曾树生 儿子精神 和心理上 的关怀上来看 ,她是 一位 不称职 的母亲。 的周 围,一 定早 有机 会可 以使 她轻 松摆 脱这 一切过 上上 流 四 、独 立 的 女 性 社 会 的生活 ,但 她并 没有 选择 毅然 决然 的离 开 。当家庭 陷 这 就是 曾树 生 ,一位 妻子 ,一位 媳妇 ,一位 母亲 。但 入 困境 时 ,她 勇敢地 挑 起家 中的 大梁 ,默默 忍受 着 然而 是我 们不 能忘 记 ,她 是一 个人 ,有着 新 的观念 ,独立 人格 最 后 的最后 她还 是选 择 了 “ 花 瓶 ”的命 运 ,在痛 苦 ,无 奈 的人 !她 不是 一个正 面人 物, 但也 不是一 个反 面人物 ,在 中离开 了汪 文 宣。但 其 实这并 不完 全是 她 的本意 ,她 是极 她 身上 充 满 着 各种 各 样 复 杂 的矛 盾 。这 样 一 个 处 处充 满 不 愿 意离开 汪 文宣 的 。在 家 中她 受到婆 婆 的百般 凌 辱,但 无可 奈 何 的女 性 ,最 后一 步 步走 向 “ 深渊 ” ,她 有错 吗 ? 是面 对 患有 严 重肺 结 核 的丈 夫她 还 是 承担 起 自己的 责任 , 有 !那 她 的错 可 以理 解 吗?貌似 可 以 !那 她这 么做又 能理 做 了 一个 妻子 的义 务。 即 使 最后 她 选 择 离开 ,选 择 “ 离 所 当然 吗?当然 不 能 !前 面说 到 曾树 生之所 以比其他 作 品 婚” ,但从 文 中还 是可 以感受到 她对汪 文宣 的关爱 。作为一 中 的新 女性 还 要 “ 新” , 是 因为 她 真 正 融入 了这 个 社 会 , 个 妻 子,她 弃夫 离家 ,这 是不 能被 原谅 的 ,她不 是传 统意 她有着 自己独 立的经 济大 权 。甚至可 以说 ,从 她在家 中 的 义 上 的贤 妻 ,但 她始 终 有尽 到一个 妻 子应有 的 责任 。这个 经济地 位看 ,她 是 强者 ,因为她 是家 中 的经济 支柱 。但是 爱情 的悲剧 是 一个 时代 的悲 剧,志 趣相 投 ,勇敢相 爱 的两 如果我 们从 精神 地位 来看 , 曾树 生是 处于 弱者 的。 虽然汪 个 年 轻人 自 由走 到一 起 ,为两 人 共 同 的教 育理 想奋 斗着 , 文宣 爱着她 ,但 我们 发现 从后来 来看 ,汪 文宣对 曾树 生 的 或许 在换 一个时代 背景时 ,这会是 另一番景 象。 爱是 不健康 的而 唯一 可能 给家 中带来 活力 的十 三岁儿 子也 二 、为 人媳 是老气 横秋 ,没有活 力 ,和她 又几 乎没有 感情 。这样 一位
浅析《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
浅析《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作者:王丰玲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9期王丰玲内容摘要:曾树生是《寒夜》中的女主人公之一,作为旧社会的一个女性知识分子的形象,她有着反叛精神、乐观精神和独立人格的特质,同时她也是一个追求生活享乐、易于妥协的女性。
本论文将探析曾树生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角色定位,并思考女性对自我命运的抗争和妥协。
关键词:《寒夜》曾树生反叛挣扎巴金,五四运动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为当代文学的巨匠,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杰出的著作。
其创作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是1928——1941年,这一时期的创作常被誉为“青春的赞歌”,带有炽烈的感情,充满着青春的激情,主要代表作为《家》。
而在后期,他的作品风格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往日的热情,显得冷静和平淡,也被称为“悲剧的艺术”,主要描写小人物日常生活的悲欢离合,展现抗战时期的现实生活,主要代表作品就是《寒夜》。
[1]《寒夜》中主要有三个人物:汪文宣、曾树生、汪母。
而《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常拿来和《伤逝》中的子君、《玩偶之家》中的娜拉进行对比。
她在夹缝中生存,身上具有现代女性精神,同时她身上的抗争和妥协精神值得当下女性引发对自我命运的思考。
一.曾树生形象的角色定位巴金曾在谈《寒夜》中说:“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
[2]若以是非标准对曾树生进行判定,显然浅于表面,作为五四运动后具有反叛精神和女性独立意识的代表,曾树生的形象可以说对旧社会的女性知识分子进行了总结。
第一,在汪母的眼中,曾树生是一个不符合传统标准的女性,她认为媳妇只是一个“姘头”、一个“花瓶”、一个新派女人,是一个不能跟汪文宣过苦日子的人。
从婚姻的程序上,曾树生和汪文宣只是同居的关系,并不曾正式地举行结婚仪式。
“哼,你配跟我比!你不过是我儿子的姘头。
我是拿花轿接来的”,在文中母亲用高傲和得意的神情向媳妇宣告自己婚姻的合法性。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婚姻重视礼节而轻视爱的基础,封建家庭要举行正式的婚姻礼仪才会被社会和家族认可,即: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
《寒夜》中曾树生与汪文宣人物形象分析
《寒夜》中曾树生与汪文宣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沈琮龙来源:《牡丹》2017年第29期《寒夜》是巴金在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描绘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统治区中底层知识分子悲惨生活的悲剧作品。
从《寒夜》开始,巴金的创作风格由青春热情的抒发转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述,以此表现复杂的人物情感。
《寒夜》作为这样一篇巴金后期风格的代表作,在人物塑造上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本文将通过曾树生和汪文宣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描绘,分析人物联系和作品悲剧性的表现,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涵。
悲剧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类型,鲁迅先生曾经对其的内涵作出精辟的解释: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寒夜》作为巴金先生的代表作品,通过浓烈的感情表达塑造了旧社会中被压迫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惨形象。
这类人群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被统治阶级压迫,饱受不公但又无力反抗,沉沦在悲惨压抑的生活中,最终走向毁灭。
曾树生和汪文宣是《寒夜》中重要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其人物塑造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理解作品背后的现实问题。
一、曾树生人物形象分析曾树生首先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作为一名著名高校教育系的毕业生,她有着为国家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
在爱情中,敢于蔑视传统封建礼教,在举办结婚仪式之前就大胆与爱人汪文宣同居生活。
然而在《寒夜》描绘的社会背景下,曾树生却不得不走上自己曾经抗拒的生活道路,屈服于现实社会,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和挣扎。
她和汪文宣是自由恋爱的,之后又生下了儿子,一同来到抗战大后方重庆,最终才发觉自己的夢想不过是一个泡沫。
她内心的想法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事实已经这样了,自己也毫无办法。
为了自己所爱的男人,她放弃了原来的理想。
后来,她只在银行找到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岗位,就像花瓶一般,被许多人看不起。
但她依旧坚持工作,并用自己的收入给丈夫治病。
在《寒夜》这部小说中,曾树生将过往的崇高理想全部抛去,转而服从于现实。
正是因为对现实的妥协,曾树生凭借姣好的外貌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工作中光鲜亮丽,出入奢华,追求自己幸福安逸的同时也是为了增加收入补贴家用。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浅析了《寒夜》中的男女主人公,这两个人物形象汪文宣是一个忠厚善良、胆小软弱的知识分子,在那种社会却没有立足之地。
事业的不顺,经济的窘困引起家人心情的不快,心情的不快又导致感情的不和。
刻骨铭心的爱,使他忍受了常人不忍受的痛苦。
带着悲哀、痛苦、怨恨、生的欲望。
不尽的思恋,他走完了悲苦的人生之路。
曾树生是一个美丽、活泼、性格开朗、充满活力的中年知识妇女。
她始终生活在矛盾之中,是一个矛盾复合体。
她不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在她身上表露出中国妇女依附于男人的弱点。
曾树生是令人同情的。
表面上看来她活泼开朗甚至风雅高贵,但她的内心世界跟汪文宣一样装满一肚子苦水。
在感情上,她是矛盾的,她爱丈夫,却又去讨陈主任的欢心。
在丈夫、情人之间,她久久地陷入感情的旋涡之中不能自拔。
她又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女人。
在男人身上她想到的永远是索取,对丈夫索取的是情,对陈主任索取的是财,她真正爱的实际上就是她自己。
关键词:《寒夜》,汪文宣,曾树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人民子孙万代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伤痛,虽然那场战争过去了几十年,但当我们每每提及的时候,所有的炎黄子孙的心都会隐隐作痛。
在那个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和内外压迫之中,内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外有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亲身处于那个年代,没有亲身体验那段生活,但是通过很多文学作品我们依然能通过想象感受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巴金先生的《寒夜》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小说通过一对年轻夫妇的家庭、生活、婚姻、工作来反映侵略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深刻反映了家庭、生活、婚姻、工作在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下是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
《寒夜》中的这对年轻夫妇就是汪文宣和曾树生,作者对他们的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下面我们来分别详细分析一下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形象:一、汪文宣的形象:激情在年轻中死亡《寒夜》中的汪文宣是有理想、有激情的,可是他却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他的理想和激情在他的生命中是如此的短暂,如过眼的云烟,转瞬即逝。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重庆407500论文提要: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人能及,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寒夜》是巴金在后期所作的最成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作用。
作品主要讲述了40年代在国统区的大后方重庆一对青年夫妇曾树生和汪文宣的爱情、生活、工作情况,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年代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生活,可以说悲惨影响到了人们的家庭、婚姻、工作。
本人想通过对曾树生和汪文宣形象的分析来揭示战争和反动统治给人们带来悲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
关键词:家庭婚姻悲剧战争和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人民子孙万代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伤痛,虽然那场战争过去了几十年,但当我们每每提及的时候,所有的炎黄子孙的心都会隐隐作痛。
在那个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和内外压迫之中,内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外有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亲身处于那个年代,没有亲身体验那段生活,但是通过很多文学作品我们依然能通过想象感受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巴金先生的《寒夜》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小说通过一对年轻夫妇的家庭、生活、婚姻、工作来反映侵略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深刻反映了家庭、生活、婚姻、工作在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下是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
《寒夜》中的这对年轻夫妇就是汪文宣和曾树生,作者对他们的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下面我们来分别详细分析一下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形象:一、汪文宣的人物形象1、变态的人格汪文宣和妻子曾树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受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宏伟志向想创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献身于教育事业,献身于社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美好而质朴的理想还未等汪文宣插上翅膀丰满起来,日本帝国主义一声炮火就让他夭折了,最终也未能实现。
并使他立即跌入了贫穷、疾病、痛苦的深渊。
浅谈《寒夜》中曾树生的女性意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寒夜》中曾树生的女性意识姓名:段君立学号:051500181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刘春学校名称:东北隅小学日期:2007年10月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蓟县分校 2005级浅谈《寒夜》中曾树生的女性意识段君立内容摘要:中国旧的传统观念将女性束缚于家庭这个小的范围内,因而女性的自身解放势必要从家庭革命开始。
《寒夜》中的曾树生是“五四”新时代的产儿,她喊出了要“自由和幸福”的解放宣言,走出了使她窒息的“小家”。
这是女性自我迷失几千年后的一种突破。
她有主见,反传统,在社会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中国四十年代女性意识的崛起是曾树生带给我们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曾树生女性意识一《寒夜》写成于1946年底,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中的巅峰之作。
作品通过善良的小知识分子汪文宣、曾树生夫妻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揭露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曾树生是小说中的一位女性人物形象,她生活在40年代的旧中国,受过高等教育,是五四思潮影响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代表.但她却没局限在所处年代还残留的封建保守思想里.她希望获得婚姻自由和爱情自由,经过努力,她终于如愿以偿,建立了家庭。
她一切都是幸福的(起码刚开始的时候是幸福的),她爱这这个家------爱先生、爱孩子。
然而,最终她却选择了逃离这个家庭。
因为她在离开“大家”建立“小家”之后并没有达到那光明的彼岸,面对她的是对儿媳妇充满仇恨的婆婆,懦弱多病的丈夫。
永无止境的争吵叹息;昏暗凄凉的灯光;无处不在的寒气……她始终不甘心现状,不满足现有的家庭生活,表现出了对“家”的又一次反叛,虽然她百般的不舍。
在描写“树生”心理的时候作者这样写到:树生心想,“她(婆母)都受得了,她似乎就能安于这种生活,为什么我就不可以?为什么我总是感到不满足?为什么就不能牺牲自己?”“难道我就应该这样争吵、痛苦的过完我这辈子?”“这种生活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呢?我得到什么满足吗?”树生找到的答案是“没有!无论精神上,物质上,我都没有得到一点满足!”“这是(家庭)就是使生命憔悴的监牢,她应该飞,必须飞!她要先救出自己。
“离去”与“归来”——论《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矛盾性
“离去”与“归来”——论《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矛盾性巴金的小说《寒夜》中充满了矛盾:知识分子美好理想与凄惨现实之间的矛盾、夫妻矛盾、婆媳矛盾、人物的生存与其所处环境的矛盾……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压抑与痛苦。
本文着重分析“新女性”曾树生在漆黑、冰冷的“寒夜”中由顺从环境、压抑自己到“救出自己”这一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心理,新女性的痛苦挣扎及其对那个黑暗时代的控诉。
一、爱与倦的矛盾曾树生对汪文宣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
她因与汪文宣有共同理想而与之结合,这表明她对汪文宣有着真挚而热烈的爱。
然而冰冷单调的家庭生活、婆婆的刻薄、丈夫的胆小怯懦、儿子的冷漠让她失望。
她恨汪文宣的懦弱,不肯为她主持公道,让她一再受委屈。
同时,在爱与恨中,还交织着曾树生对汪文宣的怜悯:怜悯他的病,怜悯他进退两难的处境。
汪文宣是现代文学史上最痛苦的灵魂,他被母亲和妻子的爱所包围,这令人窒息的爱使他陷入极大的痛苦,他永远生活在爱的煎熬之中。
家庭的矛盾、社会的挤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将这个矛盾的、懦弱的灵魂撕裂。
首先,他是个有理想有抱负还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青年。
他对母亲言听计从,对妻子细心关怀,对朋友更是诚恳真心。
他心情沮丧之时,碰到故友柏青。
闻听柏青的遭遇,他立刻忘掉自己,对故友的遭遇感同身受,与之一同伤心难过;他极有正义感,对黑暗的现实不满,痛恨官僚腐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兢兢业业地工作,绝不靠谄媚上司求得立足之地;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希望靠教育救国,即使身陷囹圄之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他热爱祖国,笑迎抗战胜利。
正是这些美好的品质使得曾树生不忍弃之而去,留在这个家境并不宽裕的知识分子身边,一待就是14年。
然而,汪文宣又有着极端的自虐和懦弱性格:他在外畏惧经理,害怕同事,连别人无意的一声咳嗽,他都要怀疑是对自己的不满,别人无意的一句话,也会成为他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的阴霾。
他在家害怕妻子,认为自己没有用,配不上妻子。
《寒夜》中曾树生人物形象探析
中长篇小说《寒夜》是巴金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说的女主人公曾树生是一个深受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女性。
她曾经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理想,但在生活的重压下,她却逐渐走向了“沉沦”,将以前的理想完全抛弃了。
对曾树生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小说“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这一最基本的主题。
一、从充实的生命到萎顿的生命考察一个作家的悲剧观念是否完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其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不是完整的悲剧人物。
如果把巴金大量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按生命系列排列组合的话,那么这些形象可分为三类:“充实的生命”、“萎顿的生命”、“腐朽的生命”。
【1】巴金的《寒夜》表现的既不是充实的生命——如杨木华;也不是腐朽的生命——如杨老三;也不是一般的萎顿生命——如田蕙世、万昭华,而是曾经有过丰富、充实生活的萎顿生命——曾树生。
将这样的生命放在突出地位尽情表现,在巴金的中长篇小说里,《寒夜》是唯一的一部。
【2】曾树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有着为中学教育事业、为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而献身的理想;为了爱情她敢于蔑视封建礼教,没有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就同汪文宣同居了。
【3】但在“寒夜”的社会里,为了挣钱补贴家用,供儿子读书,她却只得成为一家银行里的“花瓶”,整日忍气吞声地供经理玩赏。
她被迫走上“花瓶”的道路后,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苦闷。
但这时,她已把人生的主要目的放在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快乐”上。
她口口声声嚷着要“活得痛快”,声称“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
”她的所谓“热情的生活”,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她追求的也只是个人的享乐”。
个人享乐就是她所追求的理想和幸福。
正因为如此,她不愿失去自己的“花瓶”地位;在丈夫重病之时,她可以弃夫而去。
【4】她给文宣的信说:“不要跟我谈过去那些理想,我们已经没有资格谈教育、谈理想了。
”她之终于跟陈主任去兰州,并向文宣提出离异的要求,说明她把追求一已的幸福看得高于一切,早年美好的树生已经死灭得差不多了。
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论析
现在是民国三 十三年 , 不是光绪 、 宣统 的时代了。 ” 田仲济 、 昌熙主编的《 孙 中圈现代小 i 兑史》 在将 曾树
生与“ 五四” 以来 的另一些新知识女性形象 比较时指 出:
“ 早在五 四时期庐隐笔下露沙 ( 海滨故人 》 身 』 , 《 ) 二 我们 看到过她的 身影 ; ‘ 在 左联 ’卜 _玲 笔下 的莎菲 ( 莎 年 r 《 菲女士的 F J记》 身 l , ) 』 我们看 到过 她的发展 ; 就是作 为
度 多层 面地进行考察 , 可见她是个复杂的有血有肉的新女性形 象, 的命运是可 以理解的 , 她 值得 同情 的。 [ 关键词 ] 《 寒夜 》;曾树 生形象 ;论析 ( 中图分类号 ] 0 . 1 66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9 4 3 (0 10 — 0 0 0 10 . 7 3 2 1 ) 1 0 3 。 4 解放特别是恋 爱 自由 、 婚姻 自主的新女性。
生颇为不 同: 与汪文 宣 的相爱 不是 盲 目的爱 , 是为 她 不 爱而爱 , 而曾经 是建立 在共 同献 身 于中学 教育的理 想 , 具有丰富 的社会内容 , 可以说是颇 有事业心 的。她懂 也 得 “ 必生活着 , 人 爱才有所附丽” 她在银 行供职 , , 名为职 员, 实为“ 花瓶 ” 她 为此 感 到羞 辱 , 甘心 “ 人家 欺 , 不 让 侮” 但为 了 自己 与家庭的生活 , , 不得不 忍耐 。她敢 于捍 卫 自己的尊严 和权利 , 母骂 她是 儿子 的姘头 , 昂然 汪 她
婚恋 自主。鲁迅 的《 伤逝》 是“ 四” 五 时期表 现婚 恋 自由 主题最深刻的小说 , 而子君则是这 类女性 中最著名的人 物形象 。她勇敢地道出 :我 是我 自己的, “ 他们 准也没有
《寒夜》中曾树生的女性形象分析
《寒夜》中曾树生的女性形象分析多燕瘦是真是假摘要:文章以《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为论述对象,通过曾树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心理与外在不同的表现和展示,探讨女性的历史境遇与生存境遇,剖析女性在不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终表现。
在巴金塑造的许多女性人物当中,曾树生是最后一个,也是争议最多的一个。
曾树生是一个深受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充满激情和生命力的新时代女性。
曾树生并不是作为正面角色塑造的,她身上有崇尚物欲、逃避现实的缺点,但也有可贵的向往自由的精神,她冲破封建礼教和汪文宣自由恋爱,她以前有过远大理想――为教育事业献身。
曾树生是一个纠结的人物,因为性格的多元化,使她一直在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之间挣扎。
一、勇于追求幸福与自由曾树生与汪文宣的爱情是自由的也是大胆的,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自由恋爱并按照新的方式――未举行正式婚礼而与汪文宣同居生子,这样的举动在那个年代该有多大的勇气,但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勇敢地迈出了惊世骇俗的一步,她的自主意识可见一斑。
在家里,曾树生的种种作法汪母都看不惯,汪母认为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是不正当的,经常辱骂曾树生是文宣的“姘头”。
抗战开始后社会境况比较惨淡,汪文宣和曾树生最初梦想破灭,生活日渐压抑与痛苦。
曾树生与汪文宣的爱情在时间的洗礼下渐渐地转化成亲情,面对年幼的小宣,多病的丈夫,她放弃了自己的远大理想。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曾树生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她物质生活匮乏,追求精神生活无可厚非。
她不愿意在生活的重压下成为汪文宣那样沉默懦弱的老好人,她选择在灯红酒绿中寻找安慰,靠频繁的交际活动麻痹自己,让自己忘掉现实生活的苦闷。
这是一种消极的逃避,也是在社会环境逼迫下产生的有些畸形的生活方式。
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做“花瓶”,给汪文宣治病,给小宣交学费,她一个人支撑着家里的全部开销。
她不仅仅承担着物质上的重压,还要受着婆婆的辱骂,在心灵上受着折磨。
虽然汪文宣很爱她,但是丈夫的懦弱给不了她最起码的感情慰藉,在这样的状况下她所受到的个性解放思想驱使着她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卢小英论文提要:巴金的小说《寒夜》以悲怆的笔调,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小公务员汪文宣的家庭生活和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了黑暗社会的腐败,冷漠和对人的摧残,提出来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
小说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及汪母等人物形象,刻划了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重庆的下层小人物的悲剧生活面貌。
关键词:婚姻家庭悲剧苦闷彷徨《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
该文学作品是巴金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继《激流三部曲.家》之后的又一力作,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阶段。
小说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及汪母等人物形象,刻划了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重庆的下层小人物的悲剧生活面貌。
一、汪文宣:一个被黑暗社会吞噬的知识分子1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汪文宣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生,受民主主义思想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也曾是反封建的勇士,有崇高理想和宏伟志向,想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报效祖国。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腐败的社会制度、贫穷、疾病的折磨,使他的理想付之东流,成为软弱者的典型。
复杂的生活经历使性格表现出复杂性,多样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隐忍和妥协成为汪文宣性格的主导面:懦弱无能、与世无争、逆来顺受、不敢抗争,奉行“为了生活,可以忍受”的新的处世哲学,在贫病交加中苟延残喘,现了一个被损害被侮辱的软弱者的病态灵魂。
他从自己切身的痛苦中深深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但从未想到要改变这不合理的生存状态;他对粉饰太平、歌颂政府的文章之以鼻,却不敢于直言,默默地忍受这一切。
他怕见上级注视的目光,怕上级不满的话语,甚至连上级轻声咳嗽,他也要疑心是否朦胧怪罪自己的意思,连对妻子也如此。
当他发现妻子与风流人山人海的陈经理谈笑风生,亲密地散步时,他很痛苦,却“不卫迎着他们走去”,犹豫了半天,还是“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办公的地方去了”,活到了“有活不敢讲有思想不敢想的”的可怜地步。
浅析《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
摘 要:《寒夜》是巴金1944年开始创作,最终发表于1946年。
代表其创作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品。
同时,也是一部充满悲剧的色彩小说。
关于<>悲剧的内涵,前人以从社会,性格,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深有力的挖掘。
有的研究者认为<>寒夜的是消耗性的悲剧。
其悲剧的实质在于家庭结构中。
有的认为其悲剧内涵在于人物独立人格的缺失。
本文将这一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作品置于,女性主体意识。
觉醒这样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时代命题之下加以考察。
从女性经济的独立,女性精神上的独立以及女性意识上的萌动等三个层面阐述女主人公曾树生主体意识觉醒的具体表现。
并通过女性生存困境的探讨进一步揭示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从中透视出作品的深层悲剧内涵。
关键词:巴金;形象;曾树生;汪文宣;勇敢《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受过高等教育毕业的夫妇。
他们住在一个平静的小城里,他们生活得并不怎么快乐,还是常常为着一些小事情争吵。
他们夫妇感情并不坏,可是总不能互相了解。
她爱发脾气,他也常常烦躁。
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汪文宣在一家图书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一、曾树生的典型性格曾树生是一位温柔热情、聪慧美丽、富于幻想、不甘堕落的新派女性。
但是,出于生活所迫,她无奈当了银行的“花瓶”;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虽然她同情丈夫的不幸,也爱着丈夫,但对自由痛快生活的渴望和受强烈的虚荣心的驱使,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
爱背后的痛——浅析《寒夜》中的人物形象
爱背后的痛——浅析《寒夜》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豆向龙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5期摘要:《寒夜》是巴金在四十年代中期达到的又一个创作高峰。
这是一部家庭题材的小说,书中的三个主人公汪文宣、曾树生、汪母都承担着多重家庭身份,他们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发生着碰撞与摩擦,在混乱与繁琐中消耗着生命。
在这部小说里,由于三位主人公各自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做的不尽善的地方,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着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让主人公自己用不同的家庭身份为各自的合理性进行辩解,同时又对各自的局限性予以揭示,赋予人物形象深刻的内涵。
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都看重别人的生命,但却以爱——这种世界上看似最无私的方式对彼此进行着伤害。
关键词:孝顺;自卑;新女性;慈母;寒夜《寒夜》是巴金创作后期的著作,作品以汪文宣在寒冷的夜晚寻找妻子开篇,在母亲、儿子、儿媳三者的矛盾、争吵中进行。
儿子汪文宣和儿媳曾树生是一对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儿子在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变的懦弱,对母亲“孝顺”,对妻子“哀求”。
儿媳曾树生是一个个人主义者,她向往充满激情的生活,当她面对自己毫无生气“枯庙似的家”时她在无奈下选择了逃离。
汪母爱儿子,“恨”儿媳,使儿子两面为难。
因此,这个小家庭中充满了争吵、碰撞。
他们都“爱”对方,但也正是这种“爱”彼此伤害着对方。
现就《寒夜》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一、“孝顺”的儿子,自卑的丈夫:汪文宣汪文宣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在这个小家庭中他承担着多重身份,它既是儿子又是丈夫,同时还是父亲,这就使得它处于家庭中的顶梁柱地位。
他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自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中国的传统观念便一直在他的耳边萦绕,“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训已成为了他的口头禅。
既然对父母要“孝顺”那首先就不能让父母生气,其次要让父母有充足的物质生活,最后就是要让父母安享晚年。
这是做儿子应有的责任,中国传统的孝便在他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基于此,汪文宣从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论文摘要:《寒夜》是巴金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
曾树生是作品中刻画的最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也是历来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
本文主要从曾树生与丈夫汪文宣关系以及与婆母汪母之间的矛盾入手来分析曾树生的形象,剖析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其性格的多维性,从而说明其是一位勇于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新女性。
关键词:曾树生、幸福与自由、新女性正文:巴金先生1946年底完成的长篇小说《寒夜》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
它是巴金先生继《家》之后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标志着小说艺术家的成熟。
作者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精妙的心理刻划、回肠荡气的故事情节、自然流畅而又极富色彩的文学语言,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艺术形象,曾树生是小说中刻画的最有深度的人物之一。
曾树生充满生命的活力,有一种不可压抑的气息,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意识,但是“她的性格有复杂的多维性”①,是一位勇于追求自由与幸福但内心却充满矛盾,在困境中挣扎的新派女性形象。
下面我就从曾树生与汪文宣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汪母之间的矛盾这两个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一下其形象。
一、曾树生与汪文宣的关系汪文宣是“老好人”的艺术典型,胆小、懦弱,如此相反的是曾树生却是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新派女性的艺术典型。
通过读小说,我把曾树生的形象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意识,并勇于追求自由与幸福曾树生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原来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她和汪文宣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同学,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立下了共同的志向,想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实施教育救国的抱负,为祖国培养有用人材。
”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自由恋爱并按照新的方式——未举行正式婚礼而与汪文宣同居生子,这样的举动在那个年代该有多大的勇气。
但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勇敢的迈出了惊世骇俗的一步。
她的自主意识可见一斑。
曾树生随着女性解放的大潮,主动走进了社会生活的洪流。
作为一个新女性她知道要解放自己获得自由,首先是要经济的独立,因此她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努力开辟着自己的生活道路,并且获得了一席之地。
但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他们一家人,不得已从上海来到战时的陪都重庆,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和残酷剥削使她和她的一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她和丈夫都不能再从事自己的理想工作。
她被迫改行在一家在商业银行——大川银行供职,说是银行职员,实际是为资本家赚钱的“花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关小姐。
对这一的工作,她不称心,不满意,有满腹的委屈。
但是为了曾经的理想,为了这个家,她还是努力做了下去。
曾树生追求自由,要过自由幸福的生活。
她对文宣有忠诚的妻爱,但对丈夫没有依附性。
有一次树生和文宣在国际咖啡馆谈话,得知文宣有病吴科长仍旧让他加班时,树生赌气的说:“辞职,就辞职!你不做事我也可以养活你!”经济上的独立让她脱离了对丈夫的依附关系。
她也不容因夫妻关系而限制自己的独立自主性,而是要和一般男人一样,可以自由的参加社交活动,既可以和别的男人一起散步、跳舞、共餐,也可以和别的男人书信往还。
她因此还和丈夫产生了许多误解,也因此遭受到婆婆的辱骂。
树生在最后给文宣的长信中更是直接喊出了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我只想活,想活的痛快。
我要自由。
”“我并不是一个坏女人。
我的错处只有一个:我追求自由与幸福。
”(二)善良正直、富于同情心,对丈夫保有深沉的妻爱。
曾树生对汪文宣的感情到底如何?有无爱情?是爱?还是同情、怜悯?还是其它?要想弄清曾树生的形象,这一点是要首先辨析清楚的。
作者在刻画曾树生时,没有把她的内心情感的波谷浪峰抹平,把她变成性格单一化的扁平人物。
曾树生对丈夫的感情不是简单的、单一的。
她对文宣的软弱的确有不满,但她在两性关系上并没有胡来,对丈夫的爱心依然保有。
如果看不到人物感情的复杂性,否定她所有的那种妻爱感情,认为她所有的只是一种怜悯是不正确的。
她对丈夫是深爱的,这个事实是否定不了的。
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对丈夫尽心照料。
尽管她对文宣说过:“我只能怜悯你,我不能在爱你”的话,然而实际上她并没有发生爱的转移,对他还是依恋的,尽心照料的。
小说里就有她多次对文宣的柔情蜜意、脉脉深情的描写。
比如她赌气离开家之后,忽然在街上看到酒醉的丈夫,就赶上前亲昵的搀她回家,回家后尽管婆婆的态度不好,这个家也并不让她感到幸福,但在文宣的恳求下,她留了下来。
文宣生疟疾,她就断绝了交际,在家悉心照料他,伺候他,温柔的和他谈话,亲切的安扶他。
在丈夫病重的时候,没嫌弃他,并且停止与婆婆的争吵,共同扶持患肺病的文宣。
这些不正是出于对丈夫的牵挂和情义吗!2、和丈夫拥抱吻别。
拥抱亲吻是感情的强烈表现,作品有好几处多情的吻抱。
一天深夜她从胜利大厦参加完舞会回家,看到文宣还没睡,还在等她,她就“温柔的对他一笑,……轻轻的吻了吻他的嘴唇,又把柔嫩的脸颊在他的左边脸上紧紧地靠了一下”,当然最能显示她不变妻情的是小说中间的吻别。
她去兰州的那天早晨,她痴立于尚在睡眠中的文宣的床前,柔声告别:“宣,我们再见了,希望你不要梦着我离开你啊。
”她心里不好过,用力咬着嘴唇掉转身子离开了床,可马上又回身去看他。
你看,这是如何的难舍难分啊!稍后,文宣赶到楼梯口来送行,树生一见到他,“一阵心酸”,就扑到他身上去,文宣连忙后退,说自己有肺病会传染,而她“并不离开他,却伸开两只手将他抱住,又把她的红唇紧紧地压在他的干枯的嘴上,热烈的吻了一下”,并泪流满面的说:“我真愿意传染到你那个病,那么我就不会离开你了。
”这是多么辛酸而深情的拥吻,这是多么催人泪下的分别场面。
这里表现的难道不是恋妻对丈夫诚挚情感的流泻吗?这是发自内心的深情!3、走后给丈夫的信钱。
树生到兰州后多次给文宣写信邮钱,“在病中他一共接到妻的三封信,”并且“妻照常来信,寄款,款子一月一汇,信一星期一封”。
虽然信的内容不多,但是信中有无限深情,更不必说那些救命的款子了,而且这钱的数额远远超过文宣的工资收入。
有了这些钱,既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又可以给小宣缴“贵族学校”的学食费。
如果她变了心,却还接二连三的邮来信和钱,这是讲不通的。
4、归来探望丈夫。
她在兰州两个月没有收到文宣的信就急着赶来看探望他,说明了她“身在曹营,心在汉”。
这里有一系列的细节,表现了她对文宣的关爱。
如热情的敲门,听到文宣的死讯,“好像让人迎头浇了一桶冷水似的,她全身发冷,脸色惨白”。
“他葬在哪儿?我要去看他!”“她感到一阵剧烈的心痛,她后悔,她真想立刻就到他的墓地去。
”她了解到他最后病重惨死的情状,痛苦万分,悔恨的感情绞着她的心,她不无怨恨的说:“我要你保重!为什么病上那样还不让我知道呢?”“只要对你有好处,我可以回来,我并没有做对不起你的事情”。
这一切不都说明她对文宣没有变心吗?这岂能用怜悯可以解释的了的吗?这一切都表现了她对他深厚的情义!5、与陈主任周旋有人以她和陈主任(奉光)的关系为依据,否认她对丈夫的情爱。
但她在两性关系上并没有胡来。
不错,她曾跟陈主任逛大街,一起吃喝玩乐,也有过传递书信的情况。
陈主任追她,纠缠她,甚至发生过搂她,亲吻她的轻薄行为,这虽是在她毫无准备时发生的,她却没有断然拒绝他、制止他。
最后还随他去了兰州。
这些对她来说,并非无可指责的。
然而我们决不能据此就说她爱情转移了。
从小说的情节中,我们还看不出她对陈主任有什么爱的表示。
不是吗?她跟他一道走,他故意靠近她,她则有意无意的躲闪,就是在他搂她、吻她,向她表白爱情时,她也并没有感到爱与被爱的幸福。
一直到最后面对亡夫,她不是心里还真诚地说着她并没有做过对不起文宣的事情吗?固然陈主任是早有企图,有意要把她从文宣身边夺走。
在她来说,只是感到跟陈主任还算合得来,能够一起说说笑笑。
她与他周旋,无非是借以放散自己的热情,解脱自己的郁闷。
同时更重要的是还想靠他在经济上得到一些好处,而且“他们在经济上已经有密切的联系了,她靠他帮忙,搭伙做了点囤积、投机的生意,赚了一点钱。
”②她如果不应付他周旋他或者使他难堪,她很可能会失掉饭碗。
这样以来会给她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她是非常清楚的,正因为有这一层,所以她始终没有同意陈主任的求婚,无论陈多么有权势,也不管他怎样纠缠她,如何表白他对她的爱意。
她是一方面应付,一方面又注意和他保持距离的。
可以相信这个时候的她正如她在长信中所说“还没有背着你(文宣)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情”。
所以我们还不能说她投入了陈经理的怀抱。
汪文宣曾经满怀的疑云在事实面前消除了,他在她对自己的亲昵、温柔的情爱里,悔恨自己的猜疑,满含感激的自语:“她仍然对我好。
不管我多么不中用,她仍然对我好。
这个好心的女人!”这岂不是他对她爱的回声和共鸣吗?当然陈主任的出现,对汪文宣的感情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起着不小的破坏离异作用,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除以上五点外,还有一点应弄明白:既然曾树生对汪文宣的情爱没有变,那么她调任兰州,特别是最后的长信,怎么解释呢?这些举动不是都给汪文宣以巨大的打击吗?树生升调兰州,对他来说是“带走了爱,也带走了他的一切”,的确如此,但她去兰州是客观情况逼就的,而非她自己主动追求的。
她本不想去,一直心情不乐、矛盾重重不愿意走,主要是放不下那个善良的病男人。
可是,贫困的家景需要她去,丈夫已被解职,家庭用度得靠她,丈夫治病养病得靠她。
她不去就得辞职,而去了还可以升一级职位,能拿更多的薪水。
况且她于陈主任拉扯不开的经济关系也逼迫她去。
文宣为她着想也劝她去。
尽管如此,如果没有汪母尖刻的辱骂逼迫相推动,她也不是非去不可的。
她曾明确的告诉文宣:“我也并不想去。
要不是你妈,要不是大家的生活……我心里也是很苦啊!……”可见,她去兰州,除了经济上的考虑,汪母的不容她则是一个决定因素。
那么,对她那封给汪文宣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的离婚长信应该如何看待呢?她是否已移情别恋?背叛了丈夫?甚或投入了陈经理的怀抱呢?其实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她兰州写来得长信中得到答案。
虽然这封信使他绝望的感到“他完了,他的整个世界都崩溃了”。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封信既不是出自她的本意,也并非是她绝情绝义的表示,这都是她被逼迫不得已而为的。
至于在那封提出分离更是因汪母而有的。
要不是文宣要她写信向她母亲道歉,太伤她的心,她决不会写这样的信。
就信的内容来看,虽然她向他提出了中断夫妻关系的要求,其主旨却是针对汪母的。
她以此表示对汪母破坏她夫妻感情生活干涉她对幸福追求的抗议。
她唯恐文宣不明白个中之意,在信中特别强调说:“我的本意其实就只是:我不愿意再看见你的母亲,而且我要自由。
”这很清楚促成曾树生这些行为的决定因素都在汪母。
自然,不可置疑的,这里也有对文宣的不满,长信中就有对其懦弱性格的批评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