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必修1第一课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探讨: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通过对大宗与小宗的
关系的认识,谈一谈西周
天子
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

“德均则卜”

.
11
.
12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为了维护哪一制度?
宗法分封制度。
.
14

商 西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政 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定义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
15
习题
▪ 1、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 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 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 4)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 A.1234 B.123 C.234 D.23
BCBA .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赋税制度
历代王朝重视农业税收,实行各种 赋税制度。如两税法、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等,以征收农业税为主。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 代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手工业经济制度
官营手工业
官府经营的手工业,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工艺水平最高,但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
分封制
夏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将土地 和人口分封给贵族和功臣,形成 多个诸侯国。这种制度有利于巩 固统治和扩大疆域,但也容易导
致地方割据和分裂。
宗法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嫡长子 继承制来维系政治等级和家族地 位。这种制度强调家族观念和尊 卑有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乐制度
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制定的一套礼 仪和音乐制度,体现了等级尊卑 和社会秩序。这种制度对于维护 社会稳定和加强统治具有重要作
代社会及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道家思想
02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追求自然与
人的和谐统一。
法家思想
03
以韩非子、商鞅为代表,强调法治、重农抑商和中央集权,对
秦朝统一六国及后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有重要影响。
科技文化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的辉 煌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03
02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必修一课程以中国古代史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 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必修一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过去,更能够帮助 学生理解现实、展望未来,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 展奠定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第1课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传承: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2)概况
①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3)地方官制:推广郡县制
①在春秋战国基础上全面推行。

②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设若干县。

③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

①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②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③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一第一课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一第一课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必修一第一课原始社会——社会组织形式:氏族制度1、原始社会的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发展的阶段:(1)旧石器时代(绝大部分时期):打制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天然取火(2)新时期时代:磨制石器、出现畜牧业和种植业、人工取火3、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1).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3)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45、原始社会的解体(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②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③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⑤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国家开始出现)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最早的阶级出现)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生产资料所有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产品的分配关系)3、国家(1)产生原因: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这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国家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注意:国家的出现不是为了调和矛盾的,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

4、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体现:①金属工具的出现②城市的出现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体劳动的分工。

封建社会1、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2、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3、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农民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少量的劳动工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胸有成竹泾渭分明1.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2.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认识西周政治制度及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时期;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误区警示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方国的聚合与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四、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周初的政治形势:武王克商二年后病死,发生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重大事变;“武王克殷二年崩,成王少,周公老四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老三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内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史记.鲁周公世家,东方邦国殷商旧势力,一时俱叛;兄终弟及应先及管叔,故对周公不满,但管叔才干不足,周公不得已而为之,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周公东征,杀管叔,定乱,嫡长子继承制也正式确定;否则管叔之叛不好解释重新分封,“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和睦,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军事征服周公东征、制度变革分封与宗法制三者相结合,此所谓“封邦建国”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3.内容:①分封的对象和范围: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___,拱卫王室;“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②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____和朝觐述职;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③形成的格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西周的封建与商有很大不同;由同姓子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邦国的地域内新建的“殖民据点”,很像“掺沙子”;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统治中心”;有监督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一方面是自上而下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人的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极大提高了周天子地位,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成为天下之共主;4.影响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的疆域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以南,西从甘肃东部,东达大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②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文化的拓展: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张,将周边诸多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纳入周的文化圈;“昭王南征而不复”,楚没有纳入周文化圈,呈现出与现实主义周文化不同的浪漫主义;诗经与楚辞;④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⑤消极:周王对诸侯的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诸侯权力大,独立性强,容易形成割据;误区警示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常缩写为“封建”,与马克思所论述的五大社会形态之一的“封建社会”含义不同;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诸侯国仍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而不是像后世那样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统治,使西周的分封制仍带有松散性的特征,可视为由“方国联盟”走向“郡县制”的过渡环节,是政治体制由分权向集权转变的中间阶段;五、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上的矛盾;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即用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相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4.作用:保证了各级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知识图示误区警示1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在封国内是大宗;2嫡长子、嫡子、庶子的不同:在古代社会中,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子是“庶子”的对称,指正妻所生之子;庶子是妾所生之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六..礼乐制度参看历史纵横1.演变:1起源于原始先民祭祀神灵与祖先的习俗仪式;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是一种崇信鬼神的神本文化,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2西周:周公以“重德”观念作指导,将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把以神为本文化改造成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治国理念:“德”,商人认为天命是不变的,遇事占卜,迷信鬼神;周人反思商周革命,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上天只佑助有德之人,有德就是敬天、孝祖、保民,天命归于有德;人对于天命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与商相比更加理性,克服了殷商天命政治的不足;以“德”为中心的思想体系,革除了野蛮的习俗,新创的是文明治国与国王应该接受道德制约的先进理念,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以农业为主体的古代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安定平稳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成员间行为的节制协调;周公的创制满足了这两个基本要求,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2.内容:1礼:礼的本质是差异;周公将礼关注的重心由神事转向人事,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亲亲”和政治等级上“尊尊”,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尊礼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2乐:乐的本质是和同;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作用礼乐反映了宗法人伦等级社会的分与和、尊与亲相统一的关系,它既能维护等级制度,又能使人们和谐地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成为处理等级社会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体系;归纳总结商周变革“中国政治和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治国理念,敬天保民封邦建国,天下归周宗法制度,天下归宗制礼作乐,天下归心深谋远虑天圆地方精讲主题一分封制的特点、实质及瓦解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宗亲、姻亲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实质: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3.瓦解1原因①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②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2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之间混战不已,甚至与周王室交战;如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反映出分封制的破坏和礼崩乐坏;读史明智史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周公分封,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这是西周的一个立国形势,而封建大业即于此完成;—钱穆国史大纲导读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姜尚、微子启身份,可知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与先代帝王的后代;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分布特点;史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中国历史·先秦卷导读史料以第一个句号分为两层,分别反映了王室与诸侯之间的纵向联系、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史海泛舟史料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探究:指出史料中“政治混乱”的表现主要有哪些答案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跟踪练习1.“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的安全,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扩张疆土,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分裂割据局面,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初期状况,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容其民”“自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制对诸侯的领土和人口有一定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政治状况,与小农经济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2.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答案B解析题干意思是“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夏商时期礼乐文化还没有出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是西周封建诸侯和分封制度的产物,故B项正确;礼乐文化始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C、D项错误;精讲主题二宗法制的特点、实质和影响1.特点1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3形成等级森严、上下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格局;2.实质: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3.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完善巩固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读史明智史料一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示意图导读史料中上下级关系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体现了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等特点;史料二“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导读史料强调同族、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史海泛舟史料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探究:史料中导致武则天改变立太子人选想法立场的文化心理因素是什么答案强调血缘亲疏、血脉传承的家天下制度及宗法观念;体现了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跟踪练习1.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知,辛之所以能继承王位,在于其嫡长子的地位,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题干中“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以看出商末推崇嫡长子继承制,“立子以贵不以长”,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题干信息“少子辛为帝”可得出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南向北房B.东厢房C.西厢房D.北向南房答案A解析北方四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做倒座,四合院住房分间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精讲主题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读史明智史料一商朝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史料二西周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史料三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史料四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特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古代宗法社会的显着特征——“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2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跟踪练习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着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答案A解析由“定天下”“立子立嫡之制”“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故A项正确;题干不仅仅强调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还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处理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不仅仅强调了巩固了奴隶主专政,更凸显对王权的巩固,故C项错误;题干不仅仅提及礼乐制度,更强调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故D项错误;2.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答案D解析皇帝专制下也有世袭制度,故A项错误;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贵族权力分配,不会对君主权力形成制约,故B项错误;“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故C项错误;“没有皇帝制专制”是指权力没有实现高度的集中,分封制度下的诸侯享有较大的权力,君主权力容易受到诸侯贵族的限制,故D项正确;珠联璧合纲举目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1.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古人非不知……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B.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8.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9.西周时期,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均制定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其主要目的在于A.扩展周朝的统治范围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D.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中央
相 卿士
参与商 王决策
卜 史师 祝
负责祭祀占 执掌军权 卜和记录王
朝大事
地方
西





中央设相、卿士等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 地方封侯伯,与商王组成一种松 散的高中政历史治必修联一第盟一课课件
课堂检测: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 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 长,他还是邦国的( C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材料一:禹死后,以天下授伯益,其子启杀伯益而夺得王位, 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从此,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 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据材料一,王位传承经历了从 禅让制 到 世袭制 的变化。
约前2070年,禹建夏,禹死子启继立 , 变禅让制为世袭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二、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国王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宗法制和分 封制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社会)
夏、商、周

(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明清
(加强)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禅让与世袭制; 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族占据主体,重要诸侯国有齐(功臣)鲁燕卫晋(王族)宋(先王后代)
材料三:“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据材料三,哪种分封对象占据了主体?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课堂演练: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 响深远。下列省、自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其简称源 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C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一、课题:人文地理与古代史两个起点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人文地理与古代史的发展史,了解古代史的发展社会背景。

2. 探讨人文地理和古代史的影响,深入了解古代史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重点:
2. 分析古代史的发展历程。

3. 建立对古代史的全面认识。

四、教学方法:
采用导入的方式先对课题文本进行引导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积极钻研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再次引入本课程:引入古代史和人文地理,向学生讲述两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2. 引导分析:从古代史和对其进行解释起,分析古代史带来的影响,进而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深入思考古代史的发展史。

3. 讨论古代史:从不同的角度看古代史的发展,探讨古代史的影响,充分讨论古代史的文化意义。

4. 建立综合观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对古代史的全面认识,形成综合的观点。

六、教学结束:
首先,进行当堂小练习,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点,从而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其次,教师从总结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出发,梳理学生当天学习的内容,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总结和学生的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中央
商王
相、卿士
卜、祝、史
侯、伯
师 (中央) (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
⑴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⑵内容:①分封对象(几种类型?主要的诸侯国?) ②诸侯的义务和权利
积极作用: 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⑶影响 消极影响: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⑷结果:西周后期,破坏;
2、近代后期:1919~1949年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 ①中共诞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年、1924~1927年)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年) 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④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统一时期) 青铜时代
东周:周平王—— 洛邑(今河南洛阳)
(大分裂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铁器时代
3、封建社会:前475~1840年
①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 (大分裂时期) ②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咸阳、长安、洛阳)
(大统一时期)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第二次大分裂时期) ④隋唐时期:581~907年(长安、洛阳)
A.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B. 是由母系氏族的母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C.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D.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8、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C)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
内容
分封制 影响

结果
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商朝的主要官员及其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官员 相、卿士 卜、祝、史 师 地方侯、伯
职责或 义务
掌管政务 负责祭祀、占卜 参与商王 和记录王朝大事 决策
执掌军权
向商王纳贡, 奉献征伐
一.夏商政治制度的三个主要内容:
实行王位世袭制。
神化王权。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 制度,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地方上设侯、伯,他们对商王有一定义务。
西周分封
二.西周的分封制
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
扩大统治区域、交通网络、众星捧月
三.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
序,解决贵族之间矛盾。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 特点 作用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嫡长子继承制 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
学习目标
了解王位世袭制以及夏商时期国家 行政管理制度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深 刻体会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小组任务分配
从第一小组开始,每组依次负责一个问题
国家产生
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壮大→阶级 对立→国家产生
王位世袭制
朝代:夏 人物:启 方式:武力夺取王位,传给自己后代
含义 目的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呢?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血缘关系为纽带 3.最高执政者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4.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
以宗法制为核心,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一章第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文化的繁荣、秦汉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掌握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基本史实。

2. 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汉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1)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2)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文化的繁荣(4)秦汉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历史时期,分析其特点及历史意义。

4. 例题讲解: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为例,讲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5.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2. 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文化的繁荣4. 秦汉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2)分析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

2. 答案:(1)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兼容并蓄。

(2)夏商西周:建立国家制度,开创封建社会;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思想文化繁荣;秦汉: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进入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 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从事渔猎和采集,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过着群居、穴居生活,
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已经会用火
结成氏族公社、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打制石器 较粗糙
磨制石器 精细尖锐
用于采集和渔猎
用于农耕生活 刀耕火种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变了,用途也跟着变了。
原先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只适用于采集与渔猎,
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变得精细,也迎合了农耕生活的需要

从部落到国家
壹 油纸伞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有什么看法? 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 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 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 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 落首领?
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②代表文化
社会特征:
距今时间
约7000至 5000年
约5000年
代表
特征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器物彩绘陶器;作物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黑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模的祭坛和神庙。
壹 油纸伞
P5页史料阅读翻译: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 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 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 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 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 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 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 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一课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一课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正面俯视)
国 家 组 织
《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还建立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
—夏朝政局动荡,于是禹制定刑法来维持统治 。
金 属 工 具
镶嵌十字纹方钺(yuè)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规律性知识: 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文字的出现,结束 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标志着文明时代的来临。 政治随文明时代的出现而开始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联系:带有宗法色彩的词汇
“四海之内皆 ” 、“光 耀 ” “国有 国法,家有家 ”、“家 处置” 、 “一人有罪,株连 ”、“传男不传 ” 、 “ 堂— 谱---族田”、 “任人唯 ” 、 “一人得道, ”、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何让贵族们在政治和生活中 自觉贯彻分封与宗法的原则?
课堂练习 1.“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想对应 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C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秦汉的郡县制
A.
C.
商朝的外服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B.
D.
2.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根本 目的是( ) A.保证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B.保证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 C.保证各级大宗的地位,维护内部稳定 D.保证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
A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 、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 也。———《礼记·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 六师移之。 ——《 孟子、 吿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 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 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 小宗。依次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依据这两则材料,指出为什 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材料三反映了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什么?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成》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开篇课程,主要介绍了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以下是该课的知识点总结。

一、人类起源与演化1.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经过长期演化发展而来。

2.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经历了直立行走、工具使用、语言交流等重要阶段。

二、旧石器时代1.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使用石制工具,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2.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石器、壁画等。

三、新石器时代1.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使用石、骨、角等材料制作工具,开始农业生产。

2. 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阶段。

3. 农业革命的影响:人口增加、社会分工、定居生活等。

四、城市文明的兴起1. 城市的起源:城市的起源与农业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加深有关。

2. 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特征包括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

3. 城市的作用: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五、文字的发明1.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与人类记录信息、传播知识的需求有关。

2. 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等阶段。

六、古代文明的多样性1. 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各具特色的文明。

2. 河流文明与海洋文明:河流文明以河流为中心,如埃及文明;海洋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如希腊文明。

七、中华文明的发展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起源于黄河流域。

2. 中华文明的特点:中华文明注重道德伦理、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等。

3. 中华文明的贡献: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通过学习第一课《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成》,我们了解了人类社会的起源、演化以及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我们知道了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经过演化进化而来。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制工具,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农业生产,社会进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摘要:一、课程简介1.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的重要性2.课程的主要内容二、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发展3.周朝的繁荣与衰落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春秋时期的争霸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秦国的崛起与统一四、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秦朝的短暂统一2.汉朝的建立与发展3.汉武帝时期的鼎盛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三国时期的魏、蜀、吴2.两晋时期的政治变革3.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六、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隋朝的短暂统一2.唐朝的盛世3.唐朝的对外交往七、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变革1.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2.辽、宋、夏、金的政治与经济3.宋朝的文化繁荣八、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融合1.元朝的建立与统治2.民族融合的政策与影响九、明朝的繁荣与清朝的建立1.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清朝的建立与初期统治十、总结1.中国历史的演变2.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正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程简介】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是我们进入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程将带领我们走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了解我国历史的演变与发展。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变革、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融合、明朝的繁荣与清朝的建立等。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历史的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

在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商朝在夏朝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最终,秦国的崛起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1、商朝建立时间?建立者?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 灭夏,建立商王朝。
2、商朝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内外服制度
3、通过以上制度建立强有力的统治,是商王的政
治理想。事实上,商王与周边附属国的关系如何
呢?
1)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有的附属
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禅让制。 从材料二中我们看到,这种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CHENLI
4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
夏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070——1600年 夏朝的政治制度:出现了凌驾社会上的公共权力 夏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个国家政权
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CHENLI
5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夏朝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
CHENLI
3
课堂设问
◆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 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这种方法被称为什么?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城郭沟池以为固…; 思考:材料一反映了尧舜禹时期的什么制度?
CHENLI
17
维护 礼乐 活动 工具 制度 准则
分封制 政治上表现 权力分配 宗法制 基础和法则 权力继承
CHENLI
18
CHENLI
13
2、宗法制
(1)目的: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 决贵族之间的权力、土地、财产继 承上的矛盾。
(2)性质(含义)
(3)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长子)
(4)大宗与小宗关系 ①②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CHENLI
22
◆评价: 积极: 基本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消极: 但其小规模生产和简单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明清)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有利:A 安定的社会环境
B 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建设的发展(生产力) C 统治者的重农政策 不利: A 天灾人祸(暴政、战乱、土地兼并)
黄宗智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 甲说:“它是一幅传统意义上农村田园和谐爱 情图,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 自足 。”
• 乙说:“它是近代中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
化的绊脚石,是阻碍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
个因素。”
……
• 你如何理解黄、甲、乙对小农经济的评价,他们 分别站在什么史观角度来看待小农经济?
——《白虎通》
CHENLI
8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思考:“P4历史纵横” 体现碳出化中稻谷国早期 农业(起源)的哪些特CHEN点LI ? (河姆渡遗址出土9)
2、耕作方式的演变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从简单模仿到人为放火烧 荒后播种;由于地力下降 不得不经常迁徙。
40
吐鲁番坎儿井。
CHENLI
41
CHENLI
42
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水旱从人。号 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成都平原被称为”“天CH府EN之LI 国”
43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小农经济?
CHENLI
21
评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
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
向国王交纳贡赋。
壹 油纸伞
观察右边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
探讨井田制的特点有哪些?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
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④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黑陶
约5000年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模的祭坛和神庙。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时组建的联系趋于紧密,
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是部落联盟。
②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除分封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郡县制。
壹 油纸伞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庶人
材料二 …… 依此类推, 按血亲关系不断分封
下去。……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
国之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这样,整个
西周国家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中国历史纵与横》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构成了西周国家的政治结构。
(三)西周宗法制:
1. 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
制度、巩固统治
2. 目的:
加强和维系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 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严格的
大宗、小宗关系,关系是相对的。
嫡子亦写作“适子”,特指正妻生的继承家业的长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位世袭制: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标准:父系 血缘关系
中 国 “国之大事, 古 在祀与戎。” 代 早 期 的 政 “殷人尊神, 治 率民以事神, 制 度 先鬼而后礼。”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的 政 治 制 度
天子
士 庶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 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 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 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 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 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关于历史
• 必修一:政治史 • 必修二:经济史 • 必修三:文化史
中国古代史
远古 时代
前2070

前1600 前221 前207

前1046
25年 265 439
西周
前771
东周
春秋 前770
前475 战国
秦 西汉 新 东 汉
东魏 北齐 魏 十六国 北 北周 魏 西魏 西 蜀晋 东晋宋 齐 梁 陈 吴
口诀: 尧舜禹后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西东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十国乱 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夏、商、周

清朝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的 政 治 制 度
起源:夏禹建国;夏启创制 王位世袭制 特点:王位世袭;王权神秘 中央: 夏商 设相、卿士、师 初成 地方: 封侯、伯 目的: 巩固奴隶制国家 形成: 周武实行; 姬旦续行 且定周礼 内容: 对象;义务;权利; 概况 分封制 格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层层分封; 带有宗族色彩 意义:加强统治; 形成等级秩序 扩大疆域; 西周 春秋战国崩溃 诸侯独立性强; 隐患及崩溃: 完善 含义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宗法制 特点(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关系: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习题 影响:保证; 有利; 加强统治; 后世多面


618
前256 8年 前202 917 1038 1206 五 辽 西夏 蒙古 1115 1227 代960 金 北 1234元 十国 宋 南宋 907 979 1127 1276 1368
220 317 420
589 618
1840

1644

1912
口诀: 先秦夏商周 一统到秦汉 魏晋南北乱 隋唐真灿烂 辽宋夏金元 明清皇朝完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正妻之长子)、庶子(妾生之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诸侯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 大宗 卿 大夫 士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小宗 庶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代 早 期 图1:大禹治水图 的 政 读图,请思考: 图2:戴冠冕的夏禹 治 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 制• 度 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对
后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的 政 治 制 度
禅让制: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的首领的制度。 标准:贤与能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 “德均则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的 政 治 制 度
(拓展探究):阅读下列图表
25%
75%
白色部分:异姓诸侯 灰色部分:同姓诸侯
宗法制示意图
例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对 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的 政 治 制 度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探究思路和方向: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探究方法: 1.以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小论 文。 2.通过查阅书刊、互联网搜索或者向家里的长辈请 教等方式来发掘其影响的方方面面。
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尊宗敬祖”、“认 祖归宗” 等现象和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 思想,由此探讨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 远的影响。
• • • •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③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④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 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 制 C、社会历史的倒退 D、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例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起源于
A、汉代 B、夏朝 C、春秋 D、秦朝
例3.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主要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 D.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抗的结果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的 政 治 制 度
• 请回答: • (1)《荀子· 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 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图一是根据资料设计的示 意图。据此,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 •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略 • (2)图二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 法制有哪些特点? • 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 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 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 ④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 合; • 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和基础,巩固了分封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