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的康复处理
痉挛的康复治疗.ppt
运动疗法
②牵张训练:缓慢、持续牵拉紧张的肌肉可降低肌张力、 放松肌肉、缓解痉挛,为主动运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牵张 训练可分为被动牵张和自我牵张。被动牵张指借助于外力 (如采用手法或矫形器)进行缓慢持续的牵张。自我牵张 指利用自身体重使痉挛肌受到牵张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 如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偏瘫上肢负重的方法缓解上肢以及 手指屈肌痉挛;截瘫患者斜床或起立床站立以缓解下肢屈 肌痉挛。
痉挛的康复治疗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一)康复治疗原则
根据痉挛的不同形式,可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全身性痉挛:主要是全身用药,包括口服和注射 系统性痉挛:采用神经干阻滞,也可口服用药 局部痉挛:主要采用局部神经阻滞技术,一般不全身
用药
(二)康复治疗方法
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包括早期的预防体位、物理治疗、 药物及手术治疗等
(2)水疗法:将痉挛侧肢体浸浴在温水中也有利于肌痉
挛的缓解。室温宜保持在22~25℃,水温宜在37~40℃。
理疗
(3)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减少静止 时肌痉挛的活动及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张时痉挛 肌的不自主运动。因此,临床常用语痉挛型脑瘫和脑血 管意外患者上肢的屈肌痉挛的治疗。治疗时20~30min/ 次,1~2次/d。
胸骨柄 拇指
膝部
理疗
功能电刺激 脊柱旁电刺激 直肠电刺激 电极埋入性电刺激 振动治疗 温度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理疗
(1)冷疗法或热疗法:冷疗法或热疗可使痉挛的肌肉有 一过性放松,也可缓解疼痛,常在运动疗法之前使用。 冷疗的方法:将手足直接泡在冰水中15~20s,然后用 干毛巾擦干,反复5~6次至皮肤发红。热疗的方法:将 布袋在热水中升温至70~80℃,然后用毛巾包裹布袋放 在患部进行热疗,也可用红外线、蜡疗等温热疗法。
康复科抗痉挛体位摆放优秀案例
康复科抗痉挛体位摆放优秀案例
以下是一个康复科抗痉挛体位摆放的优秀案例:
患者李先生,55岁,因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偏瘫。
为了预防痉挛的发生,康复科医生为他制定了抗痉挛体位摆放的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
1. 仰卧位: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在枕头上,保持正中位,避免向一侧偏斜。
两臂自然伸直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
两腿放置在床上,稍微分开,保持中线位。
2. 侧卧位:将患者头部放置在枕头上,略微前倾,以减轻痉挛。
下侧手臂自然伸直,上侧手臂放在身前,用枕头支撑。
两腿稍微分开,下侧腿伸直,上侧腿弯曲放在身前,用枕头支撑。
3. 俯卧位:将患者头部放置在枕头上,略微前倾,以减轻痉挛。
两臂自然伸直,放在身体两侧。
两腿稍微分开,放在床上,保持中线位。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李先生的痉挛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肢体功能得到了改善。
同时,康复科医生还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促进他的康复进程。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
痉挛的康复种名词解释
痉挛的康复种名词解释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指肌肉无法自主地放松,导致肌肉强烈收缩的现象。
这种不自主的痉挛会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痉挛的康复成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康复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或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其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痉挛的康复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法。
物理治疗是痉挛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运用各种物理手段来缓解痉挛症状。
例如,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电疗可以通过刺激神经传导,降低肌肉紧张;按摩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肌肉痉挛的症状。
物理治疗还可以包括一些特殊的矫正和支撑手段,例如矫正器、支撑带等,来帮助患者纠正姿势、调整肢体功能。
药物治疗也是痉挛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痉挛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开具相应的药物。
抗痉挛药物可以通过影响神经传导,减轻肌肉痉挛,例如肌松药物;镇痛药物可以缓解因痉挛引起的疼痛。
此外,针对一些特定的痉挛疾病,如帕金森病等,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特殊的药物,以控制痉挛症状。
康复训练在痉挛康复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定制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患者可以参与不同类型的运动和活动,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协调性和提高身体灵活性。
康复训练的重点是通过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长,促进肌肉的适应性和恢复性。
这不仅可以缓解痉挛的症状,还可以减轻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最终恢复患者的功能。
痉挛的康复还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合理调整生活方式。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和保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此外,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辅助疗法,如针灸、推拿等,以进一步缓解痉挛症状。
痉挛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痉挛症状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康复治疗二次损伤应急处理
康复治疗二次损伤应急处理在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二次损伤是不可避免的。
二次损伤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患者的康复周期延长。
因此,对于二次损伤的应急处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治疗二次损伤应急处理方法。
痉挛痉挛是康复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
当患者出现痉挛时,应该立即停止康复训练,并采取以下措施:1.让患者保持放松状态,不要过度紧张。
2.对患者进行按摩,放松紧张的肌肉。
3.给患者适当的休息时间,让患者逐渐恢复。
如果痉挛比较严重,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肌肉松弛剂和止痛药来缓解症状。
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疲劳疲劳是康复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当患者出现疲劳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给患者休息时间,让患者逐渐恢复精力和体力。
2.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水和食物,以避免体力不足。
3.避免让患者进行过于长时间或过于剧烈的康复训练,以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度负担。
当然,疲劳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康复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的来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患者出现过度疲劳的问题。
撕裂和扭伤撕裂和扭伤是康复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较为严重的情况。
当患者出现撕裂和扭伤的症状时,应该立即停止康复训练,并采取以下措施:1.将受伤部位固定住,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2.冰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3.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和物理疗法等。
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康复治疗二次损伤的应急处理非常重要。
在面对不同的二次损伤问题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需要做好自我保护,如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康复治疗的目标,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痉挛的康复处理
精选ppt
21
下肢异常模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双侧
单侧
精选ppt
22
精选ppt
23
导致的临床问题
• 相关症状
• 被动功能障碍
– 个人生活料理 – 体位
• 主动功能障碍
– 肢体活动 – 运动
治疗前
治疗后
小指、中指严重屈曲,难以清洁 手掌和手指
屈指肌BOTOX注射后症状改善
精选ppt
25
• 体位:
– 进食 –坐
–睡
精选ppt
9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害处
• 阵挛、髋内收肌痉挛导致的剪刀样状态与屈肌痉挛影响站立平衡
• 伸肌痉挛与阵挛影响步行的迈步期
• 痉挛状态使随意运动减慢(即速度依赖性张力增高)
• 屈肌与伸肌痉挛影响床上与轮椅上的体位,使皮肤破损
• 张力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有发生挛缩的危险
• 自发性痉挛影响睡眠
肌肉痉挛的康复治疗
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康复中心 范惠磊
精选ppt
1
肌肉
• 肌肉:
– 人体最主要的运动器官,骨骼肌是机体赖以完成随意 运动的效应器官
– 分类:伸肌与屈肌/内收肌与外展肌;原动肌与拮抗 肌
• 伸肌:在直立姿势中起特殊作用,主要是使机体各部分抵 抗重力作用,生理学上称之为伸肌,如股四头肌和指总伸 肌
精选ppt
6
痉挛的常见诱因
• 关节快速活动 • 各种疼痛 • 各种情绪激动、紧张和疲劳 • 各种内脏器官疾病的发作 • 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 • 膀胱直肠胀满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精选ppt
7
肌肉痉挛导致关节受力平衡改变
伸肌
Bobath Bobath疗法痉挛期康复训练
任务6:站立平衡和行走训练
行走训练:不宜过早进行,应在具备一定的 坐位、立位平衡功能后进行。
常见的异常步态 划圈 膝关节过伸 患侧负重不充分 髋膝屈曲
任务6:站立平衡和行走训练
1、患侧下肢负重 2、患侧下肢迈步训练: (1)膝关节屈曲训练: (2)髋膝屈曲训练: (3)髋内收、膝屈曲: (4)迈步前训练:屈膝,踝背屈。 (5)迈低步训练:膝关节轻度屈曲,来引导
石膏固定法:适用于四肢中间关节严重挛缩的 患者
器械法被动伸张
重锤法
器械法被动伸张
石膏固定 法
器械法被动伸张
衬垫补加
自我被动伸张法
自我被动伸张法
自我被动伸张法
2、辅助主动伸张训练
指当关节出现挛缩时,利用短缩肌的拮抗肌主 动收缩,同时利用治疗师、器械或患者自身的 力量予以辅助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
患者目前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呼吸、血压、 脉搏正常,左侧偏瘫体征不再进展。
病例
运动功能检查: 患肢肌张力增高,至于耳旁的上肢仅能触碰到
脐,不能触及对侧腰,坐位手不能转及背后; 手呈钩状抓握; 下肢仰卧位膝关节伸展状态下屈髋达10度,
坐位髋膝屈曲90度足平放地面不能。
康复目标
抑制痉挛(降低肌张力)
痉挛一般在几天之内或几周之内。 此阶段痉挛是永久的,出现典型的痉挛模式。 坐位时身体重心放在健侧臀部。 此阶段,患者通常能站立,但几乎将身体所有
的重心均放在健侧,不能再较小的支撑面上站 立,常常会用一种异常的运动模式学习行走。
病例
患者,男性,60岁,因左侧肢体瘫痪入院治 疗28天,CT显示右侧基底核区有0.5×1.0cm 的高密度灶,诊断为右侧基底核区脑出血。
痉挛的康复指导
痉挛的康复指导作者:李建军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18期基础知识介绍痉挛,又称为强直、阵挛、痛性痉挛,是由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病常见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的患者。
检查、诊断、功能测评临床检查诊断通过病史、检查(反射、运动、姿势、相关症状等),了解和判断以下情况。
●有无相应的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出现:①深反射亢进;②浅反射消失;③出现病理反射或阵挛、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等;④被动伸屈四肢出现折刀样现象。
●属于哪一种痉挛:脑源性痉挛或脊髓源性痉挛或混合性痉挛。
●痉挛肌肉的部位和数目,痉挛发作频率和诱发因素。
●痉挛性质:属痉挛发作、痉挛状态、阵挛或肌张力障碍。
功能影响评估痉挛是否引起以下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受限、姿势障碍、移乘能力障碍、关节挛缩、加重疼痛、干扰睡眠、增加佩戴假肢/矫形器困难、降低生活质量。
痉挛程度/肌张力测评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标准测评,要注意用较长的时间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反复测评肌张力/痉挛程度,因为痉挛状态可根据体位、疲劳程度、天气变化而有轻重不同的表现。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对轻度至中度痉挛患者可先作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以缓解痉挛。
物理因子治疗体位摆放例如床上卧位的抗痉挛体位或取床上半坐卧位,甚至坐位(尽量不要取仰卧位),可减轻下肢伸肌痉挛状态。
此外,取俯卧位伴髋关节内收持续20~30分钟,能显著减轻下肢痉挛达6~8小时。
冷疗用冰、冰袋或冷冻局麻药,15分钟/次,可减少过度的牵张反射。
热疗局部热敷或温水浸浴,15~20分钟/次,可放松痉挛肌肉。
外周性电刺激(对肌肉或神经)15分钟/次,1次/日,可减轻痉挛和阵挛。
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静态时肌痉挛的活动及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张时痉挛肌的不自主运动。
运动治疗主动运动让痉挛的拮抗肌进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可有交替性抑制作用,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主动和抗阻收缩。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评定与处理之痉挛
第三节痉挛一、概述(一)定义有关痉挛的定义,国际上尚未统一。
对痉挛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下列演变。
1. Lance 的定义1980年,Lance提出痉挛的定义为“以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增强、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pper motor neuron syndrome, UMNS)的阳性表现”。
UMNS有四个特征性表现,即:①牵张反射增强(痉挛):②下肢屈肌反射释放,出现病理征阳性;③手指运动灵活性丧失;④肌无力。
前两个为阳性症状,后两个为阴性症状。
虽然阳性和阴性症状均可引起功能障碍,但人们对“痉挛”尤为关注,主要原因为痉挛不仅影响功能恢复,而且导致继发性损害,如挛缩、无力和疼痛。
2.Young 的定义1994年Young等将痉挛定义为“以速度依赖的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源于异常的脊髓内原始传入冲动过程”。
然而,上述定义是相对狭义的,并不能涵盖痉挛的所有临床表现。
3. Pandyan定义2005年,Pandyan等把痉挛的定义扩展并修订为“痉挛是一种感觉、运动控制障碍,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表现为间歇性或连续性的肌肉不随意激活”。
该定义旨在包含最近对痉挛病理生理和临床实践的理解。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痉挛认识的深入,痉挛的定义将会进一步深化。
(三)临床分型及表现痉挛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性瘫痪、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下列三种类型,它们的生理差异在于处理外周传入信息的中枢不同。
1.脑源性痉挛多见于脑卒中、脑外伤和脑性瘫痪,一般在发病后3~4周内出现。
当病变损害到皮质、基底节、脑干及其下行运动通路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瘫痪肢体的痉挛。
(1)主要特点:①单突触传导通路的兴奋性增强:②反射活动快速建立;③抗重力肌倾向过度兴奋并形成偏瘫的异常姿势。
(2)临床表现:肌张力呈持续性增高状态,通过反复缓慢的牵张刺激可暂时获得缓解,但维持时间短。
痉挛的康复处理
BTX-A下肢注射部位
• 屈髋 股四头肌 髂腰肌 腰小肌 • 屈膝 腘绳肌 • 内收肌紧张 内收肌群
• 屈膝
腘绳肌
• 内收肌紧张 内收肌群
• 跖屈 腓长肌内外侧 比目鱼肌 胫前 /后肌 趾长 短伸肌 • 拇上翘 拇长伸肌 拇长 短屈肌
4步
• • • •
治疗计划
确定全部注射肌肉 计算每块肌肉的剂量 计算患者所用总剂量 选择稀释剂 10u/0.1ml或2.5u/0.1ml (低容量
肉毒素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合
3). BTX 作用时间
BTX 注射后 2 至 3 天开始起作用,尽 管有人报道在几小时有反应,而有人需要 一周。效果持续 8 至 12 周。在此期间神 经发芽和再支配使毒素失活。
4). BTX 的副作用
尽管 BTX 有毒性,但还是有较好的耐 受,很少出现不期望的肌肉无力(如吞咽 困难、上睑下垂),不到 1% 病人有类流 感表现。
运动系统组构
运动控制的神经通路
运动皮层
计划,启动随意运动
基底神经节
选通正确的运动
脑干
控制运动和姿势
小脑
感知运动 协调
皮质脑干束
皮质脊髓束
局部神经元环路
反射 协调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和脑干回路
骨骼肌
三 痉挛的发生机制
机制尚不清楚:
1) 神经损伤后 α运动神经元 过度敏感; 2) 神经的侧枝长芽导致抑制 性信号传入的进一步减少; 3) γ运动神经元的易兴奋性 增加神经-肌肉轴的敏感性; 4) 中间神经元活性及兴奋性. 最终导致兴奋性冲动和抑制 性冲动间的失衡, α运动神 经元去抑制。
用空针电极进行 EMG或电刺激
二步
肌肉解剖 肱二头肌 肉
痉挛的其他康复治疗方法.ppt
康复治疗方法
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包括早期的预防体位、 物理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等
治疗目的是通过缓解肌痉挛,恢复患者的运 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治疗方法
1.解除引起痉挛的各种诱因; 2.采取正确体位; 3.物理治疗; 4.支架和夹板; 5.药物治疗; 6.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方法
1. 解除引起痉挛的各种诱因:痉挛与某些外界刺激有关,因此 在治疗肌痉挛之前,要尽量解除这些外界刺激因素,如压疮、 便秘、泌尿道感染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等。通常在诱因解 除后,肌痉挛会有明显减轻。
夹板支具、理疗(电刺激、微波、反馈)
牵伸技术、被动活动、神经肌肉促进、去除诱因
注意事项
明确痉挛发生的原因,解除诱因 被动训练手法轻 注意训练体位,选择正确姿势 物理治疗为基础,辅助综合治疗
2. 采取正确体位: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良好体位的摆放, 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 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体位,可减轻肌痉挛;脊髓损伤患 者利用斜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
3.理疗
功能电刺激 脊柱旁电刺激 直肠电刺激 电极埋入性电刺激 振动治疗 温度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抗痉挛状态药物的剂量(mg)
利多卡因运动点或神经干注射
手术治疗
6.手术治疗:当痉挛经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效果 不明显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选择性脊 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及神经切断术等。
胫前肌肌腱分裂术
适用于由于胫前肌痉 挛导致足内翻,同时 由于小腿三头肌痉挛 导致足下垂。
胫前肌肌腱分裂后转 移在足两侧,使内外 肌力平衡,同时尽量 保持踝背伸肌力。
手术-腘绳肌延长术
膝关节屈曲畸形<45度 需要保留腘绳肌功能
痉挛康复的实验总结
痉挛康复的实验总结介绍痉挛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肌肉收缩,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或肌肉病变等疾病。
痉挛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而痉挛康复的实验旨在探索有效的康复方法来缓解痉挛、恢复肌肉功能。
重要观点在痉挛康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观点:1. 物理疗法的有效性物理疗法是痉挛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应用各种物理手段(如电刺激、热疗、冷疗、按摩等),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放松紧张的肌肉。
实验结果表明,物理疗法在痉挛康复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2.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虽然药物治疗在痉挛康复中也被广泛应用,但实验证明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差。
有些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甚至会使痉挛恶化。
因此,单纯依靠药物来治疗痉挛是不可取的,需要结合其他康复方法。
3.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康复训练是痉挛康复的核心内容。
通过进行针对性的肌肉训练、协调性训练和平衡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在减轻痉挛症状、促进肌肉恢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在痉挛康复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患者的情绪状态、信心水平以及对痉挛的认知都会对康复效果产生影响。
实验中观察到,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对痉挛康复的效果有积极的帮助,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动力和改善情绪状态。
关键发现在痉挛康复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关键发现:1. 康复模式的个性化不同人的痉挛症状和病因不同,因此康复模式应该具有个性化。
针对患者的痉挛特点和康复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可以提高效果。
2. 康复技术的创新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创新的康复技术逐渐被引入痉挛康复中。
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场景和动作,提供更多的运动和感觉刺激,促进痉挛肌肉的康复。
3. 康复时间的持续性痉挛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和治疗。
实验结果表明,康复时间的持续性对康复效果至关重要,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康复科技能培训-痉挛的处理
常用治疗痉挛的口服药物
药物 剂量(mg/天) 半衰期(h) 作用机制
巴氯芬
地西泮
丹曲林
可乐定 妙纳
10-80 4~60+ 25~400 0.1~0.4 150
3.5
突触前抑制剂,活化γ-
GABA受体
27~37+ 有助于GABA突触后的
效果,使突触后抑制加强
8.7 减少钙离子的释放,影响
肌肉收缩的联系
评定标准
无肌张力增高(PROM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进行PROM时,在ROM之末(最长位置)出现阻力,然 后释放或出现最小阻力(终末端时有轻微阻力)
1+轻度增加
2明显增加 3严重增高 4僵直
进行PROM时在PROM的前1/2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 1/2(偏长位置)出现阻力,继续进行检查,始终有小的 阻力
三、治疗方法
• 痉挛是否需要治疗?
• 应根据治疗的适应证、所希望达到的 治疗结果,即痉挛是否影响功能(以 患者功能状态为指导)
• 痉挛的利弊问题?
• 益处: • 1.下肢伸肌痉挛有助于维持静态直立姿势 • 2.可延缓肌肉废用性萎缩。 • 3.可预防骨质疏松。 • 4.降低偏瘫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 5.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 第一阶梯: • (1)预防伤害性刺激 • 便秘、尿路感染、尿潴留、各种疼痛、皮肤
激惹、各种内脏器官疾病的发作、各种情绪 激动和紧张、寒冷
• (2)健康教育 •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抑制/控制痉挛的技巧 • 学会利用痉挛进行转移等日常生活动作
• 第二、三阶梯 • (一)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各种治疗的基础】
• 第四阶梯 • 药物治疗 • 1、全身用药(口服药): • 巴氯芬、丹曲林、替扎尼丁;其它:复方氯唑沙宗、
康复抗痉挛体位
康复抗痉挛体位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康复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推动了该 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个性化治疗将成为主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个性化治疗将成为康
复抗痉挛体位技术的主流趋势。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
,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4
CHAPTER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
康复抗痉挛体位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康复抗痉挛体位的概念、意义、适应症和禁忌 症等基础知识。
体位摆放技能培训
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康复抗痉挛体位的摆放方法,包括卧姿、 坐姿、站姿等不同体位的调整技巧。
日常生活能力培训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日常生活能力培训计划,提高患 者在抗痉挛体位下的生活自理能力。
多喝水
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尿量, 减少尿路感染风险。
定期翻身
对于卧床患者,应定期翻身, 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皮肤 。
加强排痰
对于卧床患者,应鼓励其深呼 吸、咳嗽排痰,或采取吸痰措 施。
早期活动
对于制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 下尽早进行床上活动或下床活 动。
处理方法指导
压疮处理
肺部感染处理
对于已经发生的压疮,应保持创面清洁干 燥,避免感染;同时采取减压措施,如使 用气垫床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抗痉挛体位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病 等引起的肌肉痉挛。
禁忌症
对于某些患者,如存在严重骨质疏松、关节不稳定或骨折等情况,抗痉挛体位 可能不适用或需要谨慎使用。此外,对于孕妇和特殊人群,也需要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肉痉挛和肌张力紊乱。
康复训练是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重要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运动和功能练习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物理治疗师通过不同的肌肉伸展、关节活动和平衡训练,改善患儿的肌张力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瑜伽、平衡训练、肌肉塑形等,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2.药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常常需要辅助药物来减轻痉挛和肌张力紊乱。
常用的药物包括肌松药物如波诺芬和百多邦,以及抗痉挛药物如安坦和托巴坦。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和监测。
3.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的方式,培养患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功能训练可以包括生活技能训练(如进食、换衣、洗漱等)、家庭环境适应训练(如上下楼梯、开关灯等)和社交能力训练等。
功能训练需要与家长共同合作,以提高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和参与度。
4.步态训练:对于一些能够行走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步态训练的目标是优化患儿的步态模式,提高行走效率和稳定性。
步态训练常常通过踏步训练、步行器使用和步态辅助器材的选择来实现。
步态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并与康复医师和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5.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NMES是一种通过电刺激来增强患儿肌肉收缩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NMES可以通过电极贴附在患儿的肌肉上,通过电流刺激来改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NMES需要在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
总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患儿的特点和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康复训练需要与医生、物理治疗师、家长等多方合作,并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以期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痉挛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05
痉挛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原则
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安全性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疲劳、避免使用暴力、注意姿势和体位、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
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Bobath疗法
通过控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常姿势和 运动的发展。
Rood疗法
通过刺激皮肤、关节和肌肉等感觉器官,促 进运动功能和姿势的改善。
06
痉挛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痉挛的措施和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增强身体免疫 力。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减少血管痉 挛的风险。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减少痉挛发生的 可能性。
痉挛患者的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
康问题。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 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
畅。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 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太极拳等,增强身体素
质。
心理调适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 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
痉挛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生活质量提升
心理支持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 量或更换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 配合,按时服药,不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常用的痉挛治疗药物
口服药物
如巴氯芬、替扎尼定等, 适用于轻中度痉挛患者。
注射药物
如肉毒素、苯酚等,适用 于重度痉挛或口服药物无 效的患者。
痉挛康复的实验总结
痉挛康复的实验总结一、研究背景痉挛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它会导致肌肉紧张、僵硬和抽搐等症状。
在康复治疗中,物理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痉挛。
然而,目前对于物理治疗的最佳实践仍存在争议。
因此,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的物理治疗对于痉挛康复的效果。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招募了100名患有肢体痉挛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按摩组、牵引组、电刺激组和对照组。
其中按摩组接受手动按摩治疗,牵引组接受机械牵引治疗,电刺激组接受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未接受任何物理治疗。
三、实验结果经过8周的康复治疗后,四个组别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在缓解肌肉僵硬和抽搐方面,按摩组和电刺激组表现出了更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按摩组的平均缓解程度为70%,电刺激组的平均缓解程度为65%,而牵引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缓解程度分别为50%和30%。
四、实验结论本实验表明,按摩和电刺激在缓解肌肉痉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这可能是因为这两种物理治疗方式可以促进肌肉放松,增加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作用。
因此,在康复治疗中应该优先考虑使用按摩和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式来缓解痉挛。
五、实验局限性本实验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在康复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同时接受其他治疗措施,这也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由于本实验仅针对肢体痉挛进行了探究,因此结果并不能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运动障碍。
六、未来展望为了进一步探究物理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增加样本量,并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类型的运动障碍。
此外,还可以探究不同物理治疗方式之间的比较,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第三节 痉挛的康复评定与处理
脑卒中、脊髓损伤、脊髓病、脑瘫、多发性硬化和 侧索硬化症
结果:
6
影响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以及行走、身体转移、 异常坐姿、平衡等
(二)流行病学
痉挛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目前没有准确的统计数
据
约30%的脑卒中、60%的多发性硬化以及75%
的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会出现需要治疗干预 的痉挛
(二)治疗方法
痉挛的利
减慢肌肉萎缩的速度 使骨突不明显,不易形成 压疮
痉挛的弊
妨碍患者的活动和功能
阵发性肌肉痉挛使肌肉收 缩,血液循环加速,预防 血栓
部分有利于站立、转移、 12
(二)治疗方法
痉挛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包括:
13
预防伤害性刺激 早期的预防体位 运动疗法 其他物理治疗法 药物 神经阻滞 手术等
全世界有超过1.2亿人受痉挛的影响
7
痉挛与挛缩
关节被动运动检查时阻力大
被动活动时拮抗肌的表面肌电图
静息
活跃 主要与伸肌痉挛有关的相 位性牵张反射亢进
活跃 主要与屈肌痉挛相关的 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
挛缩
8
痉挛
痉挛
二、康复评定
评定目的 评定方法
9
三、康复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10
(一)治疗原则
冷疗法 电刺激疗法 温热疗法 温水浴
水疗
上肢涡流浴
16
痉挛治疗
3.药物治疗
口服药
巴氯芬 、丹曲林 、替扎尼定 、乙哌立松 、安定、
面肌痉挛康复训练
面肌痉挛康复训练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其特征是面部肌肉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出现痉挛和抽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极大的困扰。
面肌痉挛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有助于减轻症状、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面肌痉挛康复训练的相关内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面肌痉挛的原因面肌痉挛通常由于面部神经肌肉的失调引起。
面部神经控制着面部肌肉的运动,当这些神经受损或受刺激时,就会导致面肌痉挛的发生。
很多因素都可能引发面肌痉挛,包括遗传、环境、压力等。
二、面肌痉挛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面肌痉挛康复训练是治疗面肌痉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锻炼面部肌肉,加强面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能力,可以减轻面肌痉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面肌痉挛康复训练的方法1. 舌头操:闭上嘴巴,将舌头尽量伸直,然后缓慢地将舌头转向左边和右边,重复多次。
这个训练可以帮助面肌痉挛患者放松面部肌肉,缓解痉挛。
2. 面部放松操:闭上双眼,将手指轻轻按压太阳穴、眉毛和脸颊等部位,然后缓慢地移动手指,进行轻柔的按摩。
这个训练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紧张的面肌痉挛。
3. 专业康复训练: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面肌痉挛康复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面部肌肉的拉伸、放松操、言语练习等,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正常功能。
四、面肌痉挛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面肌痉挛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一次训练的效果是有限的。
患者应该定期去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
2. 避免刺激因素:面肌痉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刺激性的因素,如辛辣食物、烟酒、情绪波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加重面肌痉挛的症状。
3. 心理辅助:面肌痉挛患者可能由于症状的出现而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建议他们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
五、面肌痉挛康复训练的效果面肌痉挛康复训练的效果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感到明显的改善,而对于一些慢性病例,康复训练的效果可能会较为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3
导致的临床问题
• 相关症状
• 被动功能障碍
– 个人生活料理 – 体位
• 主动功能障碍
– 肢体活动 – 运动
治疗前
治疗后
小指、中指严重屈曲,难以清洁 手掌和手指
h
屈指肌BOTOX注射后症状改善
25
• 体位:
– 进食 –坐
–睡
h
26
主动: 肢体应用障碍
• 上肢
–取 –抓 – 移动 – 放开
主观评定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手法检查来判 定痉挛程度,方法简单易行,临床较为常 用。
改良Ashworth法,根据患者关节被动活动 时所遇到的阻力大小定级。
h
30
痉挛的评定
–临床评定方法: Ashworth方法(0-4级)
•0 无肌张力的增加 •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呈现最 小 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 ROM的后50%均呈现较小的阻力 •Ⅱ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 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Ⅲ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Ⅳ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动.
h
5
痉挛导致的临床问题
• 痉挛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它对患者的影 响包括:
• ① 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 ② 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制, 难以完成精巧的动作;
• ③ 由于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 倒;
• ④ 强直痉挛,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 并发症;
• ⑤ 影响步态和日常生以克服主观因素对评定的影响, 使结果更为可靠。
可用的方法有 神经生理学如肌电图检查法 摆动实验法,使受试者肢体自然下降,在重力及惯性作
用下摆动,根据痉挛对肢体摆动的影响情况判定痉挛 的程度。 被动牵张法,用仪器带动肢体做被动关节活动,记录活 动过程中的阻力矩、关节角度等来表达痉挛程度。
肌肉痉挛的康复治疗
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康复中心 范惠磊
h
1
肌肉
• 肌肉:
– 人体最主要的运动器官,骨骼肌是机体赖以完成随意 运动的效应器官
– 分类:伸肌与屈肌/内收肌与外展肌;原动肌与拮抗 肌
• 伸肌:在直立姿势中起特殊作用,主要是使机体各部分抵 抗重力作用,生理学上称之为伸肌,如股四头肌和指总伸 肌
• 痉挛或阵挛妨碍ADL,如进食、驾车
• 虽然多数张力增高不痛,但连续屈肌痉挛引起疼痛
h
10
全身性
区域性
局灶性
h
14
h
15
痉挛的上肢常见模式
上肢屈肌占优势
肩胛骨内收,上提 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屈肘 前臂旋后 屈腕 手指屈曲
h
16
h
17
握拳 拇指向掌心
h
18
肩胛骨内收、屈腕、屈肘
h
6
痉挛的常见诱因
• 关节快速活动 • 各种疼痛 • 各种情绪激动、紧张和疲劳 • 各种内脏器官疾病的发作 • 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 • 膀胱直肠胀满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h
7
肌肉痉挛导致关节受力平衡改变
伸肌
屈肌
h
8
– 保持肌肉的质量 – 痉挛减少深部静脉血栓(DVT)的危险 – 可帮助维持姿势 – 即使不负重与废用,痉挛能维持骨的矿化 – 有助于ADL活动(如下肢伸肌痉挛有助于站立) – 可使瘫痪肢体的下坠性水肿减轻
治疗前
治疗后
h
27
• 足下垂/内翻使足
外侧缘承重,导致 疼痛
• 溶解神经治疗 (neurolysis)后症状 改善
h
28
痉挛的评定
• 痉挛评定的目的:
– 了解痉挛程度 – 了解痉挛对患者的影响 – 有否增强和加重痉挛的因素 – 制定治疗措施 – 治疗方法的效果监测
h
29
• 临床评定方法:
-主观评定方法
h
32
• 治疗目标:
– 缓解症状,如疼痛 – 改善ROM
– 改善肢体使用和运动 – 改善个人料理和体位
– 改善生活质量
– 美观 – 延缓或避免手术
h
33
• 早期干预 Early intervention • 综合治疗 Combination therapy • 小组治疗 Team effort
h
僵硬
h
4
• 所谓痉挛是指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出现的肌肉张 力异常增高的症候群,是一种由牵张反射兴奋性 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 为特征的运动功能障碍。痉挛的速度依赖是指伴 随肌肉牵伸速度的增加,肌肉痉挛的程度也增高 。
• 目前痉挛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牵张 反射增强有关。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中枢对周 围神经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引起肌张力增高 ,甚至肌痉挛。临床上痉挛多见于脑卒中、脊髓 损伤、脊髓病变、脑瘫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h
9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害处
• 阵挛、髋内收肌痉挛导致的剪刀样状态与屈肌痉挛影响站立平衡
• 伸肌痉挛与阵挛影响步行的迈步期
• 痉挛状态使随意运动减慢(即速度依赖性张力增高)
• 屈肌与伸肌痉挛影响床上与轮椅上的体位,使皮肤破损
• 张力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有发生挛缩的危险
• 自发性痉挛影响睡眠
• 髋屈肌与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部卫生
h
19
痉挛的下肢常见模式
下肢伸肌占优势
髋关节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踝跖屈,内翻 脚趾跖屈
h
20
膝僵直:可见膝部呈持续伸直 状态,并有明显的马蹄内翻足 患肢足跟没有接触到轮椅的踏 板。
股内收:痉挛的内收肌导致出现“剪 刀样步态”,它使得行走时足掌的支 撑面变狭小。
h
21
下肢异常模式
双侧
单侧
h
22
34
(1)解除诱因
一些痉挛与各种外界刺激有关,因此在治 疗前要尽量消除诱发肌痉挛的因素,如发 热、结石、尿路感染、压疮、疼痛、便秘 和加重肌痉挛的药物等。通常诱因解除后, 肌痉挛会有明显减轻。
h
35
• (2) 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患者应从 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良姿体位,可使 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 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 式体位,可减轻肌痉挛;利用斜板床站立 ,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的正确 抱姿等。
• 屈肌:与伸肌在相反方向上作用于关节的肌肉,如上肢的
肱二头肌和下肢的腘绳肌
h
2
• 概念:
– 医生活动被检查者的肢体时所感觉到的阻力 – 一定的肌肉张力是人们进行正常运动、完成日常
生活活动功能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
• 分类:
– 正常 – 过低 – 过高
h
3
软瘫
张力低下 正常肌肉张力 范围
肌张力增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