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审美
中国饮食审美

中国饮食审美中国饮食审美是一门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它融合了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中国饮食审美追求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强调对色彩、形状、香气和口感的细致体验。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饮食审美的特点和重要性:食材选择、烹饪技巧、餐桌文化和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一、食材选择中国饮食审美的核心在于食材的选择。
中国人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食材的选择要与季节、地域和气候相适应。
例如,北方的冬季寒冷,人们喜爱吃温热的食材,如饺子、炖汤等;而南方的夏季炎热,人们更喜欢清凉解暑的食物,如凉拌菜、冰镇饮品等。
此外,食材的新鲜和质量也是中国饮食审美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人们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讲究食材的纯净、天然和营养价值。
二、烹饪技巧中国饮食审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烹饪技巧。
中国有着悠久的烹饪历史,烹饪技巧在不同地区和菜系之间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传承。
烹饪技巧包括刀法、火候、烹调时间等方面,通过巧妙的烹饪技巧,可以将食材的原味和营养完美地展现出来。
蒸、煮、炒、煎、炸、炖等各种不同的烹饪方法,使得中国菜肴在口感、色彩和香气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三、餐桌文化中国饮食审美与餐桌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人重视餐桌上的仪式感和共享感,餐桌上的菜肴不仅仅是食物的呈现,更是亲情、友情和社交的表达。
例如,中国的宴席通常有着丰富的菜品和菜式布置,讲究菜品的色、香、味和形状的搭配,使得整个餐桌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用餐礼仪,比如用筷子品尝食物、用小碟夹菜等,都体现了对食物的尊重和对饮食文化的传承。
四、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中国饮食审美强调食物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中国人重视食物的药用价值和养生功能,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法来调养身体。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不同食物的性味有着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比如寒凉的食物可以清热解毒,温热的食物可以暖胃补肾等。
中国饮食审美中的养生食谱,如八珍汤、清炖石斑鱼等,不仅味美可口,还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喜爱。
饮食审美

中华民族的统文化真的很丰富。不仅是饮食,还有诸如宗教、教育、建筑、文学、风俗、艺术…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在我眼中他是弥足珍贵的历史精华。没有深刻传统文化积淀的人,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没有一定传统文化意识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人。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传统文化气质的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慢慢吸收,慢慢品尝,慢慢消化。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因为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维系的纽带,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
3.菜肴掌故与器皿图案要和谐。
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挥袖而舞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糖醋鱼”盛在饰有鲤鱼跳龙门图案的鱼盘中,会使人情趣盎然,食欲大增。
4.一席菜食器上的搭配要和谐。
一席菜的食器如果是清一色的青花瓷,或是一色白的白花瓷,就失去了中国菜丰富多彩的特色。一席菜不但品种要多样,食器也要色彩缤纷。这样,佳肴耀目,美器生辉,蔚为壮观的席面美景便会呈现在眼前。
二.初步感知
1.播放中国传统菜肴的视频
师引导:中国人宴客时的筵席菜是以桌为单位,每桌10—12人。一桌菜通常包括四道前菜,冷热均可,接着是六至八道大菜,以及一成一甜的两种点心。每道菜通常包括一种主料和二三种不同颜色的配料,加入适当的香料,如葱、姜、蒜、辣椒、酒、八角、桂皮、胡椒、麻油、香菇等,使烹煮的食物气味芬芳。菜式的烹法要有炒、烧、蒸、炸、爆、煎……的区别;菜味的调法要有成、甜、酸、辣……的口味;而菜色也要有红、黄、绿、白、黄、黑……色的变化,再加上用番茄、萝I、、黄瓜等做成各色各样的盘式,使得中国的吃真正成为了色香味俱全的饮食艺术。中国人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俱佳”。“色”就是要好看,“香”与“味”是强调好闻好吃,合起来就是好看又好吃,眼福口福都要享受。
中国饮食审美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二、五味调和的艺术
中国饮食文化的根本之道,突出反映在“五味调 和”上。“五味调和”是中国古老的调味理论。
《吕氏春秋·本味》对调和之事有精辟的论述: “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 齐甚微,皆有自起。” 这种“五味调和”的古朴理论 至今还影响着调味技术的发展。
五、以和为美的精神
“中和”观已贯穿、渗透于中国饮食制 度的各个方面。“中和”所体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只是中 华民族的艺术见解,也是中国人民的哲学思 想。“中和”既是中国烹饪艺术存在的基础, 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根本之道。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中 所谓“十美风格”,是指中国历史上上层社会和美食理论家们对饮食生活美感的理解 与追求的十个相互区分而又紧密关联的具体方面,是充分体现传统文化色彩和美学感受与
中国西餐文化节,是由中国烹饪协会发起、与各省市地方政府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外西餐 饮食文化交流盛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01年起,已分别在天津、广州、北京举办了3届。
今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活动,更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做好服务与 技术经验和人才储备的迫切需求。
——2007年11月14日《新民晚报》
(1)餐具的大小应与菜肴的量相适应。 (2)餐具的品种应与菜肴的形状相适应。 (3)餐具的色泽应与菜肴的色泽相协调。
《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
四、食物香、味、名、音等的美
烹饪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 独特的艺术特征。菜肴、点心是烹调师运用 娴熟的烹饪艺术技法创造的艺术品。烹饪艺 术品首先必须具有实用(食用)价值。
菜的命名方法
(1)以色彩命名。特别是以菜肴用料本身的色泽和菜肴成熟后的颜色来 命名。
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

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中国饮食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门类之一也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种文化。
有少数人由于中国文化不甚了解,便把中国文化概括为饮食文化,甚至武断地说,中国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 吃”。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甘善美——中国饮食思想萌芽袁枚——“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五味适口者皆曰甘”“羊大则肥美”“膳之言,善也”称为“食圣” 的中国古代美食大家袁枚(1716~1797年)认为:“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
”(《随园食单·须知单》) 这里“先知而后行”,并非认识先于实践的唯心主义颠倒认识论,其义是“知而后行不难”,是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认识——实践”的回归和深化。
也就是说,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经验和知识之后才能制出一道好菜,只有具备了相当的美学修养才可能创造相应的美食生活。
可以说,中国古代食文化的辉煌发展,正是历史上无数美食家、饮食理论家、美食制作者以及无数美食活动的积极介入者在漫长的民族食生活史上对“美”的不懈追求、孜孜探索的结果,是他们在美食实践中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独特审美理论,更是他们在这种理论绵指导下把自己的食生活、食文化推进到了辉煌的历史高度。
一、甘、美、善——饮食美思想的萌芽关于“美”的起源问题,历来是美学家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由于审美角度、研究方法和理解程度的不同,于是有了诸如“原始宗教意识说”、“人类爱美天性说”、“劳动说”、“游戏说”等种种说法。
应当说,上述各种种起源说都有一定的道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感觉和意识,是人类对我在世界和生活内容的一各理解。
因此又可以说,上述诸说都不够全面。
因为“美”的认识意识和所由引发的对象是极为广泛和无所不包的。
这样看来,美的起源应是人类的生活——人类思维触角的一切领域。
这就决定了美意识的极端广泛性和昨杂性。
饮食生活水平的审美意识,就可以理解为人类(民族或个人)对饮食生活“美”的感受和觉悟。
饮食美学:美食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

饮食美学:美食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引言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食则是饮食中的一种艺术表现。
美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食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
饮食美学探讨了美食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饮食美学的概念、美食的艺术表现以及饮食的审美价值。
饮食美学的概念什么是饮食美学?饮食美学是研究美食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它探讨了美食在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的表现,并分析了人们对美食的喜好和审美体验。
饮食美学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仅是研究美味佳肴的制作方法和口感,它还关注美食对人们情感、记忆和文化认同的影响。
饮食美学与艺术的关系美食是一种艺术表现。
与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样,美食通过独特的制作方式和精巧的呈现方式传达出一种美的理念。
美食可以通过食材的搭配、菜品的摆盘和餐具的选择等方面展现出艺术家的创作才华。
美食的制作过程就像是一场艺术家的创作过程,需要注入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食的艺术表现食材的选择和搭配美食的艺术表现首先体现在食材的选择和搭配上。
每一种食材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口感,通过恰到好处的搭配,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味觉体验。
比如,鱼和柑橘之间的搭配,既能中和鱼的腥味,又能增加鱼肉的鲜美度,使得菜品更加美味可口。
菜品的摆盘和装饰菜品的摆盘和装饰是美食的又一种艺术表现。
通过不同的摆盘方式和装饰手法,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增加菜品的艺术性。
比如,将菜品摆盘成花朵的形状,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还能让食物更加有层次感和吸引力。
烹饪技巧和手法美食的烹饪技巧和手法也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
烹饪技巧的巧妙运用可以使食材的原味得到最大的发挥,让菜品更加鲜美可口。
比如,炒菜时的火候掌握和翻炒的动作,都需要烹饪师傅们的精湛技艺,才能使菜肴色香味俱佳。
饮食的审美价值美食与情感美食具有独特的情感价值。
一道美味的菜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味觉需求,还能触动人们的情感。
饮食美学礼仪:美食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的礼仪鉴赏

饮食美学礼仪:美食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的礼仪鉴赏引言在当今社会中,美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更是对美的追求。
而随着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不断提升,饮食美学礼仪逐渐成为一门深入人心的学科。
美食被赋予了艺术的表现形式美食与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食被赋予了独特的外观、口感和香气,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作。
其中,烹饪技艺更是将食材进行变换,创造出无数种形态的美食。
艺术表现形式 - 外观美食的外观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造型的创意,都能使人在第一眼就被吸引。
例如,一道精心摆盘的菜肴,不仅色彩鲜艳,还形状美观,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艺术表现形式 - 口感美食的口感是其艺术表现的核心。
通过烹调的方法,食材的味道和质感得到了提升。
融化在口中的奶油,柔嫩的肉质,细腻的口感都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
艺术表现形式 - 香气美食的香气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气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食欲和味觉体验。
例如,一道烤鸭散发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舌尖上的美味更是难以抵挡。
饮食美学礼仪的意义与价值饮食美学礼仪不仅仅是对美食进行审美鉴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它在超越生理需求的同时,也在引领人们摒弃粗俗与低级趣味,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价值 - 倡导健康饮食饮食美学礼仪倡导的是一种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食物的审美鉴赏,人们能够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搭配。
从而让人们通过饮食得到均衡的营养,并有效地提升身体健康。
价值 - 弘扬民族文化饮食美学礼仪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风格和习俗。
通过饮食美学礼仪的学习与传承,能够进一步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增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价值 - 促进社交与人际关系饮食美学礼仪也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礼仪规范。
在就餐过程中,人们需要关注用餐姿势、餐具的使用以及与他人的互动,这是对他人尊重与关心的表现。
“舌尖上”的审美

一
是 “ 顺色调” 。 强调相 同色或相近色搭配 , 如红色、 橙色、 黄色、
一
饮食的 “ 色”
黄绿色相搭配, 这些颜色的特 点是比较接近但又有所不同 , 整体 之 中有变化。 例如具 有浓郁 巴蜀乡土气息的农家筵席三蒸九扣菜
一
部文化史就是 审美意识发展史 ,千百年来 美学思想 的发
色彩对于食用者视觉的冲击 ,同时 也影 响着食用者味 觉的
展始终 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当代社会 ,强大的传播媒介 , 人们 审美和 内心感受 。 所谓 “ 嘉肴到 目、到鼻 , 色臭便有不同 。 或净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 促使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更加深度化 、 丰 若秋云 ,或艳若琥珀 ,其芬芳之气 ,亦扑鼻而来 ,不必齿决之、 富化 , 审美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更近。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无所不在 舌尝之 , 而后 知其 妙也 。 ” [ 3 ] 例如绿 色 , 是不少蔬菜的天然色 , 令 地影响着人们的衣、食 、住 、行 。俗语讲 :“ 民以食为天” 。德国 人感觉清爽 、新鲜 ;白色菜肴 则让人感觉清淡 、鲜嫩 ;明艳的 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贡尔特 ・ 希施费尔德在研究 中称中欧人人均一 红色是不少蔬果成熟后的颜色 , 比如辣椒 、 红萝 、 西红柿 、 西 辈 子要 吃大约 7 8 8 4 0 顿饭 , 加上上下午茶,就是 1 0 5 1 2 0 顿饭。按 瓜等 ,红色食物味道浓厚 、强烈 ;黄色食物特别是金黄色常给
象, 是饮食美最直 观的表现。色彩的基本类型分为红 、 橙、 黄、 是用一种带叶的南烛木和带花 的马醉木熬制紫色和黄色的汁天然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在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制作、器皿、营养保健、饮食审美观、饮食礼仪等各个方面均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特色,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从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传统制作方法、中国饮食审美观以及饮食礼仪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我国的饮食结构是由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饮食经验积淀而成。
我国传统饮食结构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讲究主副食分明。
中国人认为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
中国传统饮食以谷物为主,副食主要是新鲜的天然食物。
其次,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蔬菜的作用。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吃青,俩眼冒金星。
”从秦汉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性食料为基础,比如粮、豆、蔬、果、谷类等。
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正如XXX在《论语•乡党》篇中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实际上是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理论最早的文字记载,即指日常饮食应当以食谷为主,即使肉多时,也不可超过食谷。
此外,我们几乎所有饮食都是低温烹饪。
蒸馒头,下面条,煮饺子全是在水中,都是100度以下。
二、食物传统制作方法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其讲究,不仅注重烹,更注重调,常见的方法有:蒸、煮、烧、炖、烤、烹、炒、炸、拌、扒、酥、焖等。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前提、人们的生活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等方面,逐渐构成了各自不同的地方风味,如鲁菜、川菜、苏菜、闽菜、粤菜、京菜、湘菜、徽菜等。
中国饮食有其共同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美。
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
同时,寻求色、香、味、形的有机统一。
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构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温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和谐悦目。
在口味的共同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帮手调料,使之增香增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审美
1、色:色即颜色,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色首先就是要颜色好看,色有暖
色与冷色之分。
红黄色称为暖色,蓝青色称为冷色,绿与紫色,称为中
性色。
各种颜色的搭配使得菜肴颜色亮丽,让人大饱眼福,看之既有食
欲。
举例:小葱拌豆腐,白绿相间,中性色绿色与白色相配,使得色泽素
雅淡洁,煞是好看,同时清香飘逸,鲜嫩爽口。
令人很有食欲。
2、香:是指事物的香气,菜肴的香味,通过人的嗅觉给人以美感和食欲,可以
说香是最能诱人食欲的一个重要方面。
香是食物美的极为重要的标志之
一,同时也是鉴别美食、预测美食的关键审美环节和重要感官指标。
优
质食品所具有的香气应与其口味相协调,是引发人们食欲的香美感觉。
举例:鱼香鸡蛋有浓郁的鱼香味。
鱼香味使得人远远地就能闻见,勾起
吃的欲望,再加上颜色的搭配,更是会流口水。
3、味:味指滋味,最初的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种,后来人们使用不同的调味料
调制出了不同的味。
举例:鱼香肉丝有浓郁的鱼香味,但是它的“鱼香”,由泡辣椒、川盐、
酱油、白糖、姜末、蒜末、葱颗调制而成,调料与鱼并不沾边,它是模
仿四川民间烹鱼所用的调料和方法,取名为“鱼香”的,具有咸、甜、
酸、辣、鲜、香等特点,用于烹菜滋味极佳。
4、形:即美的造型,“把艺术寓于饮食之中,讲究外观、造型和艺术性,“有肴
皆艺,无馔不工。
”这是中国饮食的特色和传统。
菜肴的形态,有的以
自然原型取胜,有的以艺术造型夺人,而更多的是自然型与艺术型的结
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崭新形象菜肴作好了,往盘碗里盛放时,也要尽
量讲求整齐美观。
在可能范围内,还应摆成一定的图案。
菜肴的形态美
也在于调和,把各种具备形态自然美的菜物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组合在
一起,便升华为菜肴形态的艺术美。
举例:花色拼盘:精心构思后运用精湛的刀工,以及艺术手法将多种冷菜菜肴在盘中拼摆成飞禽走兽等。
比如结婚用的鸳鸯戏水,寿宴用的
松鹤延年等。
5、器:包括炊具和饮食器具。
以雅丽和适用、统一为原则。
菜做好后,要找适
合的餐具来装,这样既能使菜的颜色得到陪衬,也能使意境凸显。
使得
菜肴显得和谐统一。
举例:一般地,做好的鱼都要放到鱼形的盘子里,这样既方便于合适的
装好鱼,又能很好的切合这样的意境。
6、意:是指意境,优雅和谐又陶情怡性的宴饮环境。
宴饮环境有自然、人工、
内、外、大、小等区别。
饭店不仅要对做菜的工艺进行努力的研究,还
要在努力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这样使客人在就餐的同时就像在欣赏风
景一般,有助于饭店的业务提升。
同时饭店的楹联匾额也增添了饭店的
意境。
举例:华客煮酒钱塘鱼野味
醉鲜吟诗观潮龙蛟馨
华:表示华夏,或者华夏儿女,也可以表示主人姓,华客煮酒来自<<三国演义》, 醉鲜吟诗可以说是来自<<红楼梦>>,醉;表示,酒家的吃喝好,味道好,或者说钱塘的风景好,鲜和醉的意思差不多;吟诗观潮是钱塘的地方特色。
旅游管理 0906 穆飞虹 200914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