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概论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概论》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自然资源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二、问答题1、自然资源学的特点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3、试述世界和中国自然资源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三、填空题1、自然资源学的特点有综合性和区域性。
2、自然资源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
第一章自然资源学的特性一、名词解释自然资源二、问答题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2、试述自然资源的特点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4、试论自然资源按构成要素的分类问题三、填空题1、自然资源研究有三大方向,即、和。
对自然资源概念的认识,地理学方向强调自然资源是,生态学方向强调自然资源是,经济学方向强调自然资源具有。
2、按照赋存条件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资源和资源2类;按照构成要素可以分为资源、资源、资源、资源和资源5类;按照在自然环境中的循环周期长段可以分为资源和资源2类。
第二章矿产资源一、名词解释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评价储量表内储量表外储量品位工业品位边界品位剥离系数(剥采比)夹石剔除厚度二、问答题1、试述矿产资源的特点2、试述矿产资源按评价内容的分类3、试述矿产资源按地质工作的阶段的分类4、矿产资源评价的一般程序5、矿产资源的保护的主要内容三、填空题1、衡量矿产资源数量的指标是,储量按照工业上的可开采利用程度可分为和2类。
2、衡量矿产资源质量的指标是品位,其中划分矿石和围岩的称为,划分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矿石和暂不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矿石的称为。
3、矿产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和2项,其中前者的主要途径有和2个;后者有、、寻找代用品、和5个。
第三章气候资源一、名词解释气候资源光电转换光化转换光能利用率(光化转换效率)临界温度积温学说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二、问答题1、气候资源的特点2、气候资源的作用3、图示并说明“热箱式”平板集热器的基本组成4、太阳能电池的特点5、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6、≥0℃、≥10℃及其以上持续期的农业意义7、≥10℃活动积温的意义8、积温的用途三、填空题1、为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人们通常通过一定途径将太阳光能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常用的有转换、转换和转换3种转换类型。
【自然资源学原理2】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2】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学原理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悲观派以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为代表,其代表论著为:(A)(A )《增长的极限》(B )《没有极限的增长》(C )《寂静的春天》(D )《象山那样的思考》 2、早期的狩猎者与采集者对环境的影响:(A)(A )很小、局部(B )没有影响(C )稍大的影响(D )很大的影响3、当自然资源开采已达到资源基础的最终极限时,该种资源达到:(A) (A )自然耗竭(B )经济耗竭(C )资源稀缺(D )供需失调 4、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称为:(C )(A )最大资源潜力(B )吸收能力(C )持续能力(D )承载能力 5、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称为:(A) (A )异发演替(B )自发演替(C )原生演替(D )次生演替6、“地理环境影响着人能的体格、气质和精神”是下述哪种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B )(A )人类中心论(B )环境影响论(C )文化决定论(D )生态伦理学 7、生物资源生物群落的自然供给是一种:(B )(A )有弹性的供给(B )毫无弹性的供给(C )有较高的弹性(D )由较低的弹性 8、下列资源之中属于耗竭性资源的是:(B )(A )太阳能(B )化石燃料(C )风能(D )自然风光 9、垄断土地税的源泉是什么?(C )(A )土地级差生产力(B )社会制度平均利润的超额部分(C )超出内在价值的垄断价格(D )资本的有机构成10(、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消费量的变化趋势为:A )递减,而后转为递增(B )(B )递增,而后转为递减(C )递减,而后不变(D )递增,而后不变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1、环境阻抗又称为限制因素,包括:(ABCD (A )食物供应(B )气候(C )疾病(D )异种捕食(E )种间竞争2、精耕农业的特征:(ABE )(A )单位面积上能量投入增加(B )单位土地上为产量提高(C )低能源消费(D )农业生产技术革新(E )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3、下列属于经济政策财货的为:(CDE )(A )清新的空气(B )被污染的水域(C )矿产资源(D )被净化了的污水(E )空调房间里的空气4、自然资源无论上附带的人工价值取决于:(BCDE )(A )自然资源整个市场供需情况(B )经济地理位置的改变(C )对可耕地的管理(D )开发条件的改变(E )直接附加5、损害资源利用集约度的要素有:(ABCD(A )产品价格(B )人口压力(C )生产中所的限制要素(D )经营者的态度(E )技术水平三、解释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自然资源利用的更替理论性原理 2、粗放边际 3、合理行为带 4、限制因子 5、均等边际原则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2、简述自然资源开发与再开发的原理3、简述地租论的主要内容4、简述生态哲学领域科学基础5、简述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释义含义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供应偏紧资源供需平衡的经济机制及缓解供需矛盾的措施2、论述外部成本如何内化?。
自然资源学原理大题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结构概括起来,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自然资源概念及含义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体。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稀缺性 1一般来说,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即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表现为“稀缺性”2人口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不仅说明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增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相对于人口数量的增长,自然资源显然是有限的。
3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4考虑自然资源在空间分不上的不平衡,以及资源利用上的竞争,那么自然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就更为明显、现实。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即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必然会改变或影响周围的环境。
1对可更新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如采伐森林资源,不仅直接改变了林木和植被的状况,同时必然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也破坏了野生生物的生境,对小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的结果,不仅使当地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产落后、恶性循环的状况,也是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如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影响。
自然资源复习题
自然资源复习题自然资源学复习题一、填空或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2、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已查明的储量,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为止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吸收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7、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8、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可得数量.9、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10、生态学: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11、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复合的功能单位。
12、生态占用(亦译为生态足迹):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13、自然资源承载力:指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14、自然资源保护:具有保存、保育、保持或保证某事物安全或完整的含义。
二、简答或论述题:1、范式的构成与作用:自然资源学应社会需求而生,并经由前科学阶段而逐步建立起科学范式。
范式是科学性质的标志。
范式为科学共同体一致拥有,按照统一的范式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范式能够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为一批组织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作用:范式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拥护者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而形成科学共同体,共同体内部交流比较充分,有相同的探索目标,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范式包括范例,即共同体的典型事例和具体的题解;范式不仅留下来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供了选择问题的标准。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1、自然资源:2、报酬递减原理:3、均等边际原则:4、探明储量:5、人口数量过剩:6、最大资源潜力:7、土壤侵蚀: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20分)1、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统称为最终可开采资源。
⒉、嫡越大,系统越混乱;嫡越小,系统越是有序。
3、一般说来,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叫自发演替。
4、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有价或有偿使用。
5、矿区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6、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是由报酬最大化的愿望所推动的。
要获得最大报酬,开发利用者总是力图将其各种生产要素作最有利的组合。
7、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8、地球共同体观点认为道德义务和道德立场是从作为生物圈一分子获得的,对整个自然系统的义务是道德义务的一方面。
9、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10、矿床开采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矿石顶底板围岩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著名地理学家卡尔、苏尔(Carl Suaer)认为人类最宝贵的适应能力是()A、人类有学习知识的能力B、消化能力C、自我约束能力D、利用工具能力2 、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A、引起地层变形B、地表塌陷C、堆积大量的废弃物D、土壤侵蚀3、联合国发展署设计的人类发展指数,采用了三个能综合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下面那个不是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A、人均期望寿命B、婴儿死亡率C、识字率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 、下面哪一个是影响自然资源有效需求的因素()A、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B、自然资源本身的品位C、产业发展D、交通条件的改善5、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A、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B、理顺资源产品价格C、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控制D、有偿使用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符合的理论是()A、人类中心论B、环境影响论C、文化决定论D、环境整体主义四、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能得分;每题3分,共30分)1、全球粮食和农业当前的主要趋势有()A、全球谷物产量持续增加,但从1983年开始,增长速度已经放慢;B、就人均产量而言,亚洲和发达国家较高,而其他地区人均产量较低;C、世界谷物的库存水平是1930年以来最高的;D、在大多数地区,营养不良人口的相对百分数和绝对数量将增加。
自然资源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自然资源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 自然资源2. 自然资源的条件储量3. 生态交错区4. 环境阻抗(限制性因素)5. 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6.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7. 内部成本8. 内在经济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为、、、、和社会性。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功能3. 当前研究认为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主要有、技术变化、经济增长、、。
4. 规模经济主要包括和两种情况。
5. 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之外部性,重建自然资源的价值,主要有和这两条不同的途径。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自然资源的资源基础是指最终可开采资源(判断),即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的统称。
×2. 耗散结构论是新马尔萨斯派学者们的重要理论支持。
×3.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一种因子的改变必然引起其他一系列因子的改变。
√4. 生态学的“限制”概念与经济学的“稀缺”概念是相似的,两者有一定渊源关系。
√5. 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获得的效益。
√6. 在天然状态下,(营养)物质流少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最终大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
×7. 熵是“有效能”的测度,即熵越小,有效能越小;熵越大,有效能越大。
×8. 对人类发展构成威胁的是相对稀缺和自然耗竭×9. 科斯定理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手段解决资源环境之外部性问题的理论依据。
×10.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值时,就是总的纯收益最大的那一点。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自然资源的探明储量,影响自然资源探明储量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机制。
3、简述土地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4、什么是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5、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 对自然资源稀缺和冲突的认识以及经济增长的极限的论争,在当代长期存在两派对立的观点,试简要评述这两派观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可更新资源:是指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循环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
3、不可更新资源:是指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4、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可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
5、可持续利用:是指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合理利用。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2、简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3、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简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6、简述不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7、简述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
8、简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9、简述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0、简述资源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安全学原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预防为主,以人为本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答案: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2、安全学原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B.安全法规的制定与执行C.安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D.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答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3、安全学原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系统工程方法B.事故分析方法C.安全评价方法D.危险源辨识方法答案:A.系统工程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安全学原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措施和人的行为干预,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风险,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环境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事故应急救援等。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docx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国土资源可分为两大类,B|J: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2.自然资源的传统分类包括____________ 和工业自然资源,后者又包括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
3.自然资源按自然环境要素划分: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牛物资源、矿产资追、海洋资源等六大类。
4.自然资源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可再生性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和非可再生性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5.自然资源的管理方式包扌禺行政管理、_____________ 、法制管理、情报管理等。
6.自然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有:针对(使用目的)性原则;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7.土地构成三大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和区位要素。
8.土地构成要素中的自然要素包括: ____________ 、地质地貌要素、土壤要素、水文要素、植被要素。
9.土地构成要素中的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包括: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要素;区位因素包括:离市场远近和交通的通达性。
10.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土地报酬的递减规律、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适应物价变动的滞后性与缓慢性°1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由高级到低级分别是 ____________ 、土地类与土地型;分类的主要依据分別是水热条件、地貌类型和土壤植被类型。
12.土地评价类型从评价对象出发可分为农用地评价和II:•农用地评价。
13.土地评价类型按评价内容方面可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综合评价。
14.土地适宜性分为现实适宜性和_______________ 适宜性两种,又有多宜性和单宜性之分。
二、单项选择题1.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其观点可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其屮悲观派的代表为:(B)A.丰饶论者B.新马尔萨斯主义者C.新马克思主义者D. 重农学派2. 后期的狩猎者与釆集者对环境的影响:(C )A.很小、局部B.没有影响 B.稍大的彫响 B. 很大的影响3. 已查明,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来开采是不经济的储量, 称为:(B )A.探明储量B.条件储量C.资源基础D.远景资 源4.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称为:() A.最大资源潜力 B.吸收能力 C.持续能力 D.承 载能力5. 如果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原有植被受到人类和自然力破坏后再次发生的演替过程 称为:(D )A.异发演替B.自发演替C.原生演替D.次 生演替6. “自然界屮没有等级差别”是下述哪种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D )A.人类中心论B.环境影响论C.文化决定论D.生态伦理 学7.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是一种:(B )风光9.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什么? (B )A. 土地级差生产力B.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部分C.超出价值的垄断价格D.资 本的有机构成10. 随着对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为:(B )二、多项选择题1.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本质为:(ABODE )A.资源分布不均衡B.经济发展差异C.地缘政治 问题A.有弹性的供给C.离自然供给极限越远弹性越小8.下列资源中属 是: ( )B.毫无弹性的供给 (D )离自然供给极限越紧弹性越大 于易误用、易污染 A.太阳能B.石油C.天然气D.自然 A.递减,而后转为递增 递增,而后不变B.递增,而后转为递减C.递减,而后不变D. D.经济原因E.环境2.精耕农业前的获食模式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机制包括:(ABODE)A.低能源消费B.人口控制C.高度灵活变通的社会组织D.自然崇拜E.自给自足、互惠和平均主义3.生物多样性是指:(ACDE)A.遗传多样性B.种间关系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物群落多样性 E.功能多样性4.购买汽车后,下述哪些属于外部成本(DE)(A)汽油费 B.保养费 C.维修费 D.交通事故 E.空气污染5.地租的形式包括:()(A)经济地租 B.契约地租 C.级差地租 D.绝对地租 E.垄断地租四、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研究任务包插:(1)资源调查:实地调查、统计调查、航空遥感调查、模拟调查;(2)资源评价:资源评价是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制订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规划的基础研究。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一、多选题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分类,描述正确的是:(ABCD)A.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C.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D.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更新性描述正确的是:(ABCD)A.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是相对而言的B.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看,所有的资源都是可更新的C.相对于人类利用强度,有些可更新资源被耗竭而成为不可更新资源D.有些可跟新资源被误用、被污染而不可更新3.下列描述表现了自然资源的哪些性质: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ABD)A.稀缺性,整体性B.地域性,多用性C.变动性;文化性D.动态性;社会性4.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ACD)A.自然资源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B.自然资源在维持精神健康中的作用C.自然资源在物质文明中的作用D.自然资源在精神文明中的作用5.自然资源禀赋能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在:(ABCD)A.影响生产力布局B.影响经济结构C.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D.影响产品质量6.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体现在:(ABCD)A.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B.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C.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D.人类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干预7.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体现在:(BC)A.对资源总量的调控B.不同资源利用中的调控C.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D.对不同资源种类的调控8.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的问题:(ABCD)A.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的低效利用B.造成资源更新周期变动C.引发土地投机活动D.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9.自然资源的自然消耗有:(ABCD)A.生物性消耗B.流动性消耗C.内驱动消耗D.外驱动消耗10.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包括:(ABCD)A.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B.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C.历史因素D.“Tragedy of the Commons"1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包括:(ABCD)A.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B.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C.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D.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12.关于“太空船地球”和“世界模型3”的描述正确的是:(ACD)A.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学原理大题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结构概括起来,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自然资源概念及含义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体。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稀缺性 1一般来说,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即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表现为“稀缺性”2人口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不仅说明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增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相对于人口数量的增长,自然资源显然是有限的。
3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4考虑自然资源在空间分不上的不平衡,以及资源利用上的竞争,那么自然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就更为明显、现实。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即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必然会改变或影响周围的环境。
1对可更新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如采伐森林资源,不仅直接改变了林木和植被的状况,同时必然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也破坏了野生生物的生境,对小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的结果,不仅使当地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产落后、恶性循环的状况,也是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如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影响。
《自然资源学》题集
《自然资源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A. 森林B. 煤炭C. 钢铁D. 水资源2.自然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哪两大类?A.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B. 矿产资源和水资源C. 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D. 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3.下列哪种资源属于典型的可再生资源?A. 石油B. 天然气C. 太阳能D. 金属矿产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C.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可以随意使用D.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影响生态环境5.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原则?A. 可持续利用B. 经济效益最大化C. 生态环境保护D. 公平分配6.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B. 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农产量C. 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D. 无节制地使用水资源7.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资源枯竭的原因?A. 人口增长B. 技术进步C. 资源过度开采D. 环境污染8.下列哪项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A. 大力发展重工业B. 鼓励使用一次性产品C. 实施资源循环利用D. 无限制地开发旅游资源9.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A.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无需考虑生态环境影响B.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应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无需考虑可持续性C.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D. 自然资源是无穷的,可以任意开发利用10.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A. 生态系统破坏B. 水土流失C. 气候变化D. 物种多样性增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自然资源根据其再生性质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包括______、______、和。
3.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4.自然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自然资源的______、和。
自然资源学原理C卷
《自然资源学原理》试题C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降水强度、地表植被状况、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土壤侵蚀
分为四种类型:、、和。
2、地租的三种表现形式为:、、。
3、当前五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是:、、、、。
4、根据自然资源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可分为、、、、五种类型。
5、自然资源的价值包括3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自然资源的需求
2、人口数量过剩
3、可更新资源
4、自然资源学
5、自然资源
6、可持续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对自然资源学关注的焦点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3、简述黄土高原发生严重土壤侵蚀的原因。
4、简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
5、缓解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
6、简述土壤侵蚀的危害
四、论述题(共20分)
1、论述采矿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12分)
2、针对自然资源问题,面对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简述世界所出现的两种孑然不同的观点及原因。
(8分)
得分阅卷人
得分阅卷人
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
自然资源学习题
课堂习题1、森林资源属于(B)A.耗竭性资源B. 可再生非耗竭性资源C.恒定的非耗竭性资源D.人文社会资源2、从矿藏成因角度看,地壳中矿产资源大致可分为:(ABC)A.内生矿产资源B.外生矿产资源C.变质矿产资源3、据统计,全世界75%储量的铁矿产于代;而67%的石油储量产于代。
(B)A.太古-兀古;新生B.太古-兀古;中生C.中-新兀古;中生D.早古生;晚古生4、全球范围有三个大的成煤期,分别是(A)、(B)、(D)。
A.石炭-二叠纪B.侏罗纪和白垩纪C.奥陶纪D.第三纪5、基本生产要素不包括技能6、下列哪一项不是不是社会资源的特点(A)A.区域性B.不平衡性C.社会性D.继承性7、最终可采集资源不包括(D)A.理论资源B.条件储量C.远景资源D.基本储量8、影响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不包括社会因素9、对生态占用核算方法的评价,说法正确的是(C)A.不能与其他指标相结合B.方法复杂,难以掌握C. 生态偏激D. 对生态系统功能认识全面10、下列不是可持续评价模型的是(D)A.物质流核算B.能指分析C. 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原理D. 生态环保体系11、关于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说法错误的是(A)A.劳动价值论的相对化B.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C. 历史因素D. “公共财产”问题12、下列不是传统市场方法的是(C)A.重置成本法B,生产函数法C. 几何图形法D. 人力资本法13、矿石储量包括:铜矿、铁矿、油田14、如果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原有植被受到人类和自然力破坏后再次发生的演替过程称为:次生演替15、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是一种毫无弹性的供给16、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其观点可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其中悲观派的代表为(B)A.丰饶论者B.新马尔萨斯主义者C. 新马克思主义者D. 重农学院17、“自然界中没有等级差别”是下述哪种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D)A.人类中心论B,环境影响论C.文化决定论D. 生态伦理学18、下列资源中属于易误用、易污染的资源是:(D)A.太阳能B.石油C.天然气D.自然风光19、绝对地租的源泉是: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部分20、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为:递提而后转为递减21、当自然资源开采已达到资源基础的最终极限时,该种资源达到:(A)A.自然耗竭B.经济耗竭C.资源耗竭D.供需失调22、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称为:(C)A.最大资源潜力B.吸收能力C.持续能力D.承载能力23、垄断地租的源泉是:超出价值的垄断价格24、自然资源的多用性(多宜性)为再开发提供了可能,效用最大化是自然资源再开发的根本动因25、某项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对其他个人、团体和整个社会的外部性成本和负效果是指:社会负效应26、矿床类型对金属矿产资源的评价尤其是一个重要指标27、TPP代表总自然产量28、软资源的特点:是无污染、可复制和可再生的资源,具有共享性,有知识性,创新性特征29、矿产资源现代类型最正确的一组是:铝、铬、锰、镍、钒和石油及天然气30、利益机制的市场补偿指的是:通过利益调节机制,鼓励资源经营企业和个人从长期获益考虑,定期对自身经营的资源基础加以补偿31、各国一般采取三种不同的具体对策来保障国家资源贸易安全:应对短期资源贸易安全的威胁、对付中期资源贸易破裂、缓解长期资源安全的威胁和压力32、哪项不属于获食模式对资源的适应?(C)A.对资源可得性的适应B.对资源变动的适应C. 对现代社会的适应D. 对其他群体的适应33、选择价值既是自然资源的使用资源,又是自然资源的非使用资源34、工业化社会特征是:急速扩张的人均资源消费,专业化生产,社会组织更复杂,财富集小,使对资源的掠夺更加贪婪,人口变迁35、资源价值=C+V+M式中C、V、M分别代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或利润36、平均产量的定义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37、自然资源开发原理是成本-效益原理38、生态生产性地域可分为六大类:化石燃料土地、可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水域 39、支配资源分配的最重要经济机制是:价格40、当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称为:绝对稀缺41、引起资源安全问题的本质是:供需矛盾激化42、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土壤侵蚀43、直接的生态功能依赖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44、自然资源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和相对于人类的稀缺性45、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二、多项选择题1、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本质为:(ABCDE)A.资源分布不均衡B,经济发展差异C.地缘政治D.经济原因E. 环境问题2、精耕农业前的获食模式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机制包括:(ABCDE)A.低能源消费B.人口控制C.高度灵活变通的社会组织D.自然崇拜E. 自给自足、互惠和平均主义3、生物多样性是指:(ACDE)A.遗传多样性B.种间关系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物群落多样性E. 功能多样性4、地租的形式包括:(CDE)A.经济地租B.契约地租C.级差地租D.绝对地租E. 垄断地租5、环境阻抗又称为限制因素,包括:(ABCD)A.食物供应B.气候C.疾病D.异种捕食E.种间竞争6、精耕农业的特征:(ABE)A,单位面积上能量投入增加 B.单位土地上产量提高C.低能源消费D.农业生产技术革新E.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7、自然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取决于:(BCDE)A.自然资源市场供需情况B,经济地理位置的改变C.对自然资源的管理D. 开发条件的改变E. 直接附加8、影响资源利用集约度的要素有:(ABCD)A.产品价格B.人口压力C.生产中的限制要素D.经营者的态度E. 技术水平9、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大,类型多;人均资源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资源禀赋欠佳;资源潜力可观10、自然资源开发的效益包括:基本效益、无形效益、派生效益11、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是:干预、调控12、用物质需求总量、物质消耗强度、物质生产力,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系统是否可持续13、自然资源的公共性质和多用性质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外部效益、交互外部性、转移外部性14、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包括最大资源潜力、持续能力、同化能力、承载能力15、资源冲突的因素有:资源稀缺、资源所有权、资源控制权16、耕地资源的功能可概括为经济产出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2)边际成本是指把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按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18、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包括产品混合最优、生产最优、交换最优19、资源基础的各种动态因子包括探明储量、条件储量、假设资源、理论资源20、从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分析,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包括以下的基本层次:调查层、评价层、规划层、跟踪层21、资源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对于人类社会的相对稀缺性2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2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4、按照数据的获取方式,核算一个地区的生态占用通常的方法:绻合法、成分法25、生态占用核算方法的缺陷有:生态偏激、对生态系统功能认识片面、生态生产性土地概念模糊26、资源安全的空间分类可分为全球性安全、区域性安全、地方性安全27、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支持功能28、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方法:传统市场方法、替代市场法、意愿评估法29、资源开发决策的基本原则:信息准全原则、未来预测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30、软资源有技术、信息、市场;硬资源有资本、劳动力、水、矿产、土地31、与自然资源变动性有关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是增值性、报酬递减性三、简答题1、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影响生产力布局(2)影响经济结构加工业主导型(资源输入,西欧、日本)矿业为主型(沙特、巴西、澳大利亚)资源生产和加工工业型(印度、中国)(3)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4)影响产品质量:地方特产农产品、特色产品2、资源科学的研究任务(1)阐明资源系统的发生、演化及其分布规律(2)探索资源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机理(3)揭示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4)探索人类活动对资源系统的影响(5)研究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6)探求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包括什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效益。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1.资源科学研究对象有哪些?地球表层各圈层的资源有哪些?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就是资源,而资源又分为:1)自然资源、社会资源;2)全球资源、特定国家区域资源;3)现实资源、潜在资源4)单项资源、复合资源。
而地球分为大气圈,土壤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六大圈层。
各圈层资源主要有:(1)大气圈:在大气层中特别是对流层中光照、热量、水分、空气是重要的气候资源,其中太阳能和风能是重要的新能源。
(2)土壤圈:主要是由固体物质组成,包括一定的气态液态物质和生物。
土壤圈的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还包括部分的生物资源。
(3)岩石圈:主要资源是矿产资源,还包括化石能源和地下水资源。
(4)水圈:资源是水资源,水能资源,淡水渔业资源,还包括海洋资源。
(5)生物圈:是具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括生物资源(动物、植物生存的森林、草场等资源)。
(6)人类圈:主要资源是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以及教育资源所组成的社会资源。
2.资源科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资源科学的主要任务有:(1)阐明自然资源发生演化以及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机理。
(3)揭示自然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
(4)探索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系统的影响。
(5)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6)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中的利用。
3.什么是资源地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资源地理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与分布规律以及资源合理分配、利用、保护与经济评价,最终提出对资源开发的远景估计与战略规划并从中揭示资源利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资源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有:(1)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与制约因素。
(2)区域资源的结构。
(3)资源评价与区划。
(4)资源分布与制图。
4.什么是土地资源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的组合特征及其与人类开发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一、名词:1. 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管辖的土地上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其分为两大类: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2.国土整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
3.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4. 资源调查――资源信息是资源眼睛的基本数据和材料,调查是获取资源信息的基本手段,通过实地调查、统计调查、航空遥感和模拟调查。
5. 资源评价――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在数量、质量、种类、组合特征、资源优势、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它是指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采取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与措施的科学依据。
6. 资源管理――就是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所进行的组织、协调、规划、立法、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其管理方式有:行政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和情报管理。
①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生成、演化和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学科。
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考察成果及进行野外考察,其目的是摸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组合类型。
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目的性很强,既是基础研究,又是应用科学,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③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在技术经济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从整体上、宏观上论证起开发合理性。
•二、填空题;•1、自然资源按照再生能力划分为: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另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重要的资源,管理也是生产力,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节约资源,高效地开发利用资源。
由于资源具有层次性,故资源管理也是多层次的,一般分为:基层、中间层和最高层。
•。
三、简答题:1、试述自然资源学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形成的特点①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积累了一些积累了极为原始的经验,谈不上总结记载②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以记载描述为特色谈不上系统性、科学性③有关学科的单项自然资源研究时期:多门学科分别独立地开展了本领域内的自然资源研究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并得以迅速发展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①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②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计划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④积极开辟新资源3、自然学的特点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交叉性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与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及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必须为人类所利用具有社会属性。
自然资源学 复习题.doc
B.新马尔萨斯主义者C.新马克思主义者 DA.丰饶论者 重农学派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一、 填空题1.国土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2. 自然资源的传统分类包括 ___________ 和工业自然资源,后者又包括矿产资源、农业 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
3. 自然资源按自然环境要素划分: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 泄、海洋资源等六大类。
4. 自然资源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可再生性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和非可再生性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5.自然资源的管理方式包括:行政管理、 _____________ 、法制管理、情报管理等。
6. 自然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有:针对(使用目的)性原则;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7. 土地构成三大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和区位要素。
& 土地构成要素中的自然要素包括: ____________ 、地质地貌要素、土壤要素、水文要素、 植被要素。
9. 土地构成要素中的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包括: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要素;区位 因素包括:离市场远近和交通的通达性。
10. 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土地报酬的递减规律、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适应物 价变动的滞后性与缓慢性。
1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由高级到低级分别是 _____________ 、土地类与土地型;分类的 主要依据分别是 水热条件、地貌类型和土壤植被类型。
12.土地评价类型从评价对象出发可分为农用地评价和非农用地评价。
13. 土地评价类型按评价内容方面可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 价和土地综合评价。
14. 土地适宜性分为现实适宜性和 _____________ 适宜性两种,又有多宜性和单宜性之 分。
二、 单项选择题1. 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其观点可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其中悲观派的代表为:(B )A.人类中心B.环境影响C.文化决定D.生态伦学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是一种:(B ) A.有弹性的供给B.毫无弹性的供给C.离自然供给极限越远弹性越小 (D )离自然供给极限越紧弹性越大&下列资源中属于易误用、易污染 是: () 的资源 A.太阳 B.石油 C.天然气 D.自然 A.递减,而后转为递增 递增,而后不变B.递增,而后转为递减C.递减,而后不变 DD.经济原因E.环境2. 后期的狩猎者与采集者对环境的影响:(C )A.很小、局部B.没有影响 B.稍大的影响 B. 很大的影响3. 已查明,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来开采是不经济的储量, 称为:(B ) A.探明储量B.条件储量C.资源基础D.远景资 源4.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称为:() A.最大资源潜力B.吸收能力C.持续能力D.承 载能力5.如果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原有植被受到人类和自然力破坏后再次发生的演替过程 称为:(D ) A.异发演替 B.自发演替 C.原生演替 D.次 生演替6.“自然界中没有等级差别”是下述哪种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D )风光9.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什么? (B )A. 土地级差生产力B.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部分C.超出价值的垄断价格D.资 本的有机构成10.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为:(B )二、多项选择题1.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本质为:(ABCDE )A.资源分布不均衡B.经济发展差异C.地缘政治 问题2.精耕农业前的获食模式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机制包括:(ABCDE)A.低能源消费B.人口控制C.高度灵活变通的社会组织D.自然崇拜E.自给自足、互惠和平均主义3.生物多样性是指:(ACDE)A.遗传多样性B.种间关系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物群落多样性 E.功能多样性4.购买汽车后,下述哪些属于外部成本(DE)(A)汽油费 B.保养费 C.维修费D.交通事故E.空气污染5.地租的形式包括:()(A)经济地租 B.契约地租 C.级差地租 D.绝对地租 E.垄断地租四、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研究任务包括:(1)资源调查:实地调查、统计调查、航空遥感调查、模拟调查;(2)资源评价:资源评价是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制订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规划的基础研究。
自然资源试题
自然资源学考试复习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本质是什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祉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本质:(1)资源必须具有社会开发价值,既具有社会化的效用性。
(2)在一定的知识、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获得利用。
2沙漠、阳光、冰水覆盖地是否为自然资源?沙漠,冰雪覆盖地利用太少不足以称之为自然资源,阳光属于。
3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概念有何区别?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祉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自然环境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
区别:(1)从定义的范围来看,自然环境的范围要大,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一定属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自然资源。
(2)从二者对人类的关系出发来看自然环境的物质对人类而言不一定是“有用的”,而自然资源对人类而言是“有用”的。
a、自然环境中有些物质虽然具备自然属性的特点,但不一定有用。
B自然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还具有发展性。
4根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特征,自然资源分为哪些类型?根据自然资源本身的固有属性,将自然资源分类如下再生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产资源等耗竭性资源可重复利用资源:金属资源非再生性资源:不可重复利用资源:煤炭、石油自然资源:恒定性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氘能非耗竭性资源:误用易污染资源:大气、水、自然风光5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属性?地下水属于再生性资源还是非再生性资源旅游资源的属性定义:(1)国家旅游局的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与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自然资源考试题问答题库
自然资源考试题问答题库
一、以下哪项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
A. 矿产资源
B. 水资源
C. 土地资源
D. 工业产品(答案:D)
二、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可持续利用
B. 保护优先
C. 合理开发
D. 无限开采(答案:D)
三、关于自然资源的分类,以下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A. 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B. 水资源、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C.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D. 所有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的(答案:D)
四、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B.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C.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D. 无限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答案:D)
五、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A. 资源短缺
B. 环境污染
C. 生态破坏
D. 资源无限且易获取(答案:D)
六、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经济效益优先
B.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C.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D. 可持续发展(答案:A)
七、关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保护与利用是相互矛盾的,无法兼顾
B. 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辅
C. 利用为主,保护为辅
D. 保护与利用应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D)
八、以下哪一项不是推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A.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 发展循环经济
C.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D. 无限度地开采和利用资源(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是相对而言的,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看,所有的资源都是可更新的,相对于人类利用强度,有些可更新资源被耗竭而成为不可更新资源,有些被误用、被污染而不可更新。
、简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参考答案:()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然资源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自然资源在物质文明中的作用()自然资源在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二)自然资源禀赋能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影响生产力布局()影响经济结构()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影响产品质量(三)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阶段性。
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一、名词解释、储量寿命指数:即当前探明储量与年产量之比,显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可用以表征资源保障程度。
二、简答题、简述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总量大、类型多()人均资源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资源禀赋欠佳()资源潜力可观.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一)()人均资源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资源禀赋欠佳(二)矿产资源:()供给保障程度不足()需求压力持续增大(三)耕地资源:()中国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少(四)水资源:()淡水资源少()严重短缺、严重浪费三、论述题、论述中国和世界自然资源面临的挑战参考答案:()总量上的不足、地区分布的不均以及资源争端与冲突()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生态影响(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发展一、名词解释、太空船地球: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在“太空船”地球中,人口和经济活动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
、世界模型:将世界系统用一个计算机模型(世界模型)来模拟未来。
这个模型包括耕地资源的数量是有极限的、单位面积产量是有极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极限的,环境消纳废弃物的能力是有极限的。
通过模拟,得出结论是人类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并且行动越早成功的机会越大。
、技术丰饶论:强调科技进步对于克服自然资源稀缺和经济增长极限的作用,认为人类的资源没有尽头,生态环境日益好转,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未来的食物不成问题,人口将会自然达到平衡。
、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均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可以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化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下的新的有序结构,就叫做耗散结构。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二、论述题、自然资源悲观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自然资源乐观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限制因素(一)可持续利用:()理想的人类生存条件()持久的生态系统状况()公平性(二)限制性因素:人口、环境、资源;不平等第四章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一、名词解释、绝对稀缺:当权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称绝对稀缺。
、相对稀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称为相对稀缺。
二、简答题、简述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产生原因参考答案:()资源分布不均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有的地区自然资源的供给相对于当地的需求的不足。
()国家关系(地缘政治)造成的稀缺。
某些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封锁、禁运等原因,造成遭受封锁禁运的国家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资源稀缺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地缘政治造成的稀缺将减弱。
()贫困造成的稀缺。
贫困使得改善资源环境的投资难以实现,例如,通过建设水质净化厂向居民提供饮用水资源的投资不能保障,造成水资源的稀缺。
()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稀缺。
例如环境污染造成清洁空气资源的稀缺、草场退化造成的畜产品产量的降低进而造成食物资源的稀缺等。
、简述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参考答案:()采集狩猎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演进()未来的挑战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技术丰饶论的挑战.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统称。
、熵:简单地说,熵是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度量,用它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熵越大,系统越无序,意味着系统结构和运动的不确定和无规则;反之,熵越小,系统越有序,意味着具有确定、整齐的结构和有规则的运动状态。
二、简答题、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角度论述自然资源的极限()自然界中的各种无机物都是有限的,在天然状态下(不考虑人为干扰,例如收获取走物质,不合理土地利用引起的水土流失、人工施肥等),营养物质流大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少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
与系统内的循环相比,系统外的输入和输出一般是较少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如此。
()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很少部分来自地球内能。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是有限的,能被植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只占很小一部分(例如美国东部落叶阔叶林,初始入射能量中仅有变成植物的物质成分),因为某些光谱对光合作用是无效的,部分能量被叶面反射,植物自身的呼吸也要消耗部分能量。
另外,在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流动效率只有大约,即每一营养级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损失(作为热能)。
第六章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名词解释:自然资源的再开发:对已开发的资源进行追加开发和替代开发三、论述题、简述人类与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参考答案:()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①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②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③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④人类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干预()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①不同资源利用中的调控②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简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当代的适应策略与生态系统管理.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一)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的低效利用(二)引发土地投机活动(三)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自然资源的自然消耗()生物性消耗()流动性消耗(无自然储存能力—风能、潮汐能)()内驱动消耗()外驱动消耗第七章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论述采矿的生态影响()对地形的影响(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文的影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造成土壤污染、土壤结构破坏等)()对生物(生物量损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对人体和社区(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社区安宁,改变社区文化等)、论述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论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影响()影响区域水平衡()影响地下水循环第八章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一、名词解释、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说咱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真实储蓄:真实储蓄为经济净储蓄与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之和。
即传统的经济经储蓄扣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第九章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一、名词解释、基线稀缺:基本流动性资源的供给不足以使人们在生命的“基线”标准上生存,可称为基线稀缺。
、经济稀缺:当现行价格上的需求数量超过供给数量时,就产生了经济稀缺。
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将会减少,供给量将会增加,直到再次取得均衡,经济稀缺将会被消除。
.一次能源:自然界中现成存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