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银行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际投资银行的人才观及其启示
国际投资银行的人才观及其启示内容提要: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
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我国投资银行在新世纪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借鉴国际经验,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投资银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核心和关键。
关键词:人力资源、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高科技产业,是一种资金高密集和智力高密集的统一体。
近年来,无论国际金融市场,还是国内金融市场,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资产证券化、融资证券化的比重越来越高,使得投资银行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投资银行蓬勃发展的今天,竞争也日趋激烈,投资银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综观国际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其最大的优势是人才而不是资金,投资银行的主要资产和所卖出的主要产品均是人的智力。
因而,面向WTO 的挑战,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调整我国投资银行人才战略。
国际投资银行人才观人才,自始至终是国际投资银行的生命线。
综观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人才观。
研究型:投资银行业务涉及面广,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善于研究,是投资银行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
如在投资银行的自营业务中,要求其专业人员不但会搜集信息,而且要会分析研究;不但会运用基本分析法,还要会运用技术分析法。
一句话,投资银行人才应具备一定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其人才的专业研究范围应包括产业研究、宏观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证券研究、投资研究等。
创新型:投资银行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综观国际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从传统的证券承销、经纪到自营业务,发展到兼并收购、基金管理、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金融工程等,均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投资银行的创新活动活跃于资本市场,也为自身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如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投资银行最伟大的创新就是发展了“杠杆收购”,不但使得小公司通过杠杆收购大公司——小鱼吃大鱼成为现实,而且也使投资银行获利颇丰。
国外投银业务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国外投银业务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影响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对我国的投行业务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我国的投行业务相比于欧美国家肯定是要起步慢些的,而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我国受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主要就是以美国为例来分析中国投行业务受其得影响。
美国投资银行起步于19世纪初,在南北战争期间迅速成长起来。
从19世纪70年代至1919一1933年大危机,它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曾经盛极一时。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影响深远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推行银行业与证券业分离的金融体制,高筑“防火墙”使投资银行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美国投资银行遂还原成为“纯粹意义上的投资银行”。
但进入本世纪80年代,美国投资银行重新在国内外急剧扩张,实力与规模大为增强,目前仍不失为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角之一。
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起步阶段从19世纪20、3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中涌现出一大批规模空前的新兴铁路公司、保险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
美国的证券市场因而迅速地扩容起来。
这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投资银行在这一时期的产生和加速成长。
在美国金融史上,第一家投资银行是成立于1826年的普莱姆一伍德一金公司。
该公司首先从证券零售经纪业务中脱离出来,成为最早开展证券批发业务的机构,亦即投资银行。
南北战争期间,南北双方的各级政府发行了巨额政府债券以筹措战争经费。
这给年轻的美国投资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业务收入和业务机会,从而为后者的起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家杰伊·库克就是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而暴发起来的。
他原是一名银行家,在南北战争的第一年才进入投资银行业。
1861年,他作为一个辛迪加牵头人成功地为宾夕法尼亚州包销了300万美元的债券。
在随后的数年,他又屡次牵头组建承销辛迪加,集结起一支2500人的销售队伍,运用报纸广告等一切可以运用的推销手段,总共承销了3.6亿多美元的政府债券和大量的军费国债。
高盛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以及启示
高盛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以及启示高盛(Goldman Sachs)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交易公司。
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给其他企业带来了很多启示。
以下是关于高盛的发展模式、成功经验以及启示的详细阐述。
一、高盛的发展模式:1.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高盛以高质量的理财和投资服务闻名于世。
他们提供包括投资银行、证券交易、资产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强大的研究和分析能力:高盛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究和分析,不断提供市场信息和洞察,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这使得高盛能够对客户提供准确的投资建议,为其获取高额回报。
3.打造优秀的团队:高盛通过招募顶尖人才和持续的培训,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团队。
这些人才拥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高盛在风险控制方面非常严格,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风控体系。
他们通过分散风险和控制杠杆等方式,降低了风险并保护了自身利益。
二、高盛的成功经验:1.高质量的客户服务:高盛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他们注重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理解客户需求,并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2.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高盛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
他们能够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全球化战略:高盛将全球化作为其战略方向之一、他们积极扩大海外业务,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基础和业务网络。
4.严格的道德和合规标准:高盛一直以道德和合规为基础,要求员工遵守法律法规,坚守道德准则。
这使得高盛能够赢得客户和市场的信任,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高盛的启示:1.多元化经营:对于企业来说,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降低风险,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在多个领域进行布局,以实现持续的发展。
2.投资研究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注重研究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和发展趋势。
这将有助于企业调整战略,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变迁史
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变迁史现代金融业起源于西欧,中世纪后金融中心从意大利的城邦转移到西班牙,南德意志,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
随着贸易和对外殖民,现代金融业开始渗透到地中海东部诸国、远东、俄罗斯以及南北美洲。
金融中心的崛起、衰落和交替总是与金融机构的发展一脉相承,19世纪到20世纪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新大陆的转移,伴随的是银行业在两百多年的传承、变革和创新投资银行业依托于商业银行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进入20世纪之后开始独立于商业银行而崛起,进入21世纪之后又经历繁荣、危机、创新、转型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之中,投资银行的主营业务因经济、政策、科技、战争而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债券、外汇与大宗商品的业务对投资银行而言并不陌生。
债券、大宗商品交易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并随着港口贸易的繁荣而迅速发展,形成以港口为中心战略格局;外汇交易则经历了从黄金为媒介的时代,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浮动汇率成为主流。
但是其作为一个整体开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仅仅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投资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是古典银行的辉煌时期,也是现代投资银行起步阶段。
1790年美国还没有投资银行,只有4家商业银行。
当年新成立的美国政府筹集8000万美元的联邦和各州的独立战争债券,这一融资过程为华尔街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石。
179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开业,这为投资银行在美国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古典银行和银行家被称作“万物之灵”,无论是为国家垄断的对外贸易融资,还是战争筹款,威严有权势的银行家是经济体系的主人。
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自由银行时代顶尖的银行以罗斯柴尔德银行、巴林银行和摩根财团为代表,主要为国家财政、贵族集团以及19世纪后半期的运河、铁路、炼钢厂、航运公司提供融资新兴的投资银行在19世纪开始起步,一些著名的公司如塞利格曼公司、雷曼兄弟公司、高盛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等从早期的商品贸易业务开始涉足国债、铁道证券和其他新兴工业商业证券的承销和交易业务之中;黄金投机也是华尔街的主要业务之一,很多公司都有黄金交易室,为顾客和其他银行提供黄金买卖服务。
国际投行财富管理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国际投行财富管理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启示国际投行财富管理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启示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国际投行财富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比较国际投行财富管理的发展模式,总结出了其在跨境业务、金融创新、产品多样化等方面的特点和经验,提出了对国内财富管理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章引言近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财富积累迅速加速。
这一趋势催生了国际投行财富管理行业的迅速崛起。
国际投行财富管理的发展模式丰富多样,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特的发展路径。
本章将对国际投行财富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回顾该领域的发展历程,为后续章节的比较分析做好铺垫。
第二章美国投行财富管理模式及其特点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业的中心,其投行财富管理行业拥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本章将详细介绍美国投行财富管理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服务模式等,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第三章欧洲投行财富管理模式及其特点欧洲国家作为国际投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发展地区,也拥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本章将详细介绍欧洲投行财富管理的发展历程、法规环境、产品创新等,并对其成功之处加以评估和借鉴。
第四章亚洲投行财富管理模式及其特点亚洲国家由于其独特的经济发展和不断增长的财富规模,成为国际投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市场。
本章将详细介绍亚洲投行财富管理的发展模式和特点,同时对其独特之处和值得关注的创新探索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五章国际投行财富管理模式比较及经验总结本章将对前几章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国际投行财富管理发展模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并从跨境业务拓展、金融创新、产品多样化等方面提出对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对国际投行财富管理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路径和特点,可以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针对国内财富管理行业在跨境业务拓展、金融创新、产品多样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东欧国家中,波兰在每家国家银行都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沉淀资产”的独立部门,按照1992年6月划定的标准,将“可疑”或“亏损”的资产连同相应的准备金转移到该部门,由国家银行牵头,其他债权人和外部者共同参与,对企业不良债务进行清理。
银行负责管理“沉淀资产”的部门要求借款企业限期做出改革方案并提出还款时间表,如果该方案没有有效执行,企业将被强行破产清算。
捷克于1991年3月建立了统一银行,将2/3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不良贷款连同一部分负债转移到该银行帐户上,并将这些贷款转换为利率比再贴现率高4个百分点的巴年期长期贷款,使企业界获得长期资金。
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经验借鉴2.中欧的银行重组快速转轨的中欧国家,捷克、匈牙利以及波兰。
他们处理无偿还能力或有坏帐的银行的经验可值得借鉴,因为他们的国情与中国相似,都是经济转轨国家,都向着市场化经济发展。
这三个国家中,捷克的金融结构与中国最为相似,银行贷款与GDP的比率都相对较高。
捷克的四大银行占据了市场贷款的70%和存款的80%。
1990年捷克银行改革之初,当时所有国有企业的营运资金全来自短期、低利率的循环银行信贷,称为1uz贷款。
捷克成立了集中的处置银行K0ndidac耐Banka,目的是按商业化原则重组这些1-0z贷款。
所有1nz贷款转移到处置银行时都附带着企业在另一家银行的一定数额的存款。
然而,国有企业仍从其原银行获得银行服务和薪贷款。
经过几个阶段,其他的贷款中鼓评为坏帐的从最大的捷克银行转移到Kon舯lidacnj Banka进行处理,政府再对原银行重新资本化。
尽管这些方法当时看似合理,但是,捷克的解决方案依然没能确保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定。
无论是为贷款债务人建立一个独立的处置银行,还是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几次清理,都没能为捷克的四大银行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持。
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银行体系的基础没打好。
外国投资银行发展特点与趋势
同国外投资银行数百年的发展相比较,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的历史。
两者相比,从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发展状况、资本规模等各个方面来讲都有着不同之处。
现在中国的投资银行业还处于十分不成熟的阶段,无论从业务质量、数量、人员素质、业务创新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等许多方面都根本无法同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提并论,另外,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很短,有关投资银行业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也都正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
一 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简史 在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史当中,英国和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历程是最具特点的,其他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参照和模仿了它们模式,以下是欧美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简单回顾。
1.1欧洲商人银行的发展 投资银行萌芽于欧洲,其雏形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
早在商业银行发展以前,一些欧洲商人就开始为他们自身和其他商人的短期债务进行融资,这一般是通过承兑贸易商人们的汇票对贸易商进行资金融通。
由于这些金融业务是由商人提供的,因而这类银行就被称为商人银行。
欧洲的工业革命,扩大了商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帮助公司筹集股本金,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以及投资顾问等。
20世纪以后,商人银行业务中的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债券交易等业务的比重有所增大,而商人银行积极参与证券市场业务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在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中,英国是最发达的,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另外德国、瑞士等国的商人银行也比较发达。
1.2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不很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全球一直处于霸主地位。
研究全球的投资银行业,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美国的投资银行,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始于19世纪,但它真正连贯的历史应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
(1)《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前的投资银行。
1929年以前,美国政府规定发行新证券的公司必须有中介人,而银行不能直接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这种业务只能通过银行控股的证券业附属机构来进行。
论中外投资银行发展的比较与研究对策
论中外投资银行发展的比较与研究对策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投资银行 07级三班胡小锋指导教师董昕中文摘要:关于投资银行的发展,在当今世界看来,在金融领域中,投资银行业务变得越来越来重要,本文先说明投资银行的定义,讲述投资银行在国内的地位和趋势以及国外投资银行的地位和趋势。
然后再对中外投资银行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研究对策。
这样可以让读者知道投资银行在国内到底怎么样的形式和是什么。
关键词:投资银行发展比较研究对策金融Abstract:On the Investment Bank's Development, in today's world view,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 Biand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clearly explained the definition of investment banks, investment banks in the country about the De Wei and Qushiyiji foreign investment banks status and trends. And then compare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banks to come to study countermeasures. This allows the reader to know how investment banks in the country in the end and what kind of form.Key Words: Investment Banking Developing CompareResearch Strategies Financial一、投资银行的定义在金融领域,投资银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
投行业务演变以及对我国启示
(三)严格监管的“分业”阶段(1933年至20世
纪70年代中期)
投资银行的业务尤其是证券承销和并购业务得以 重新扩展,并购业务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之 一。
这一阶段以美国政府对证券业和银行业实行严格的法律管 制,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野,现代投资银行成为一个独 立的行业为特征。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前期(1933年至20 世纪40年代),受1933年大萧条的影响和一系列法律的 出台,投资银行业务处于清淡、低迷的状态。而在后期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发生了一系 列重要变化,加上法律体系的完善规范了市场竞争,投资 银行的业务尤其是证券承销和并购业务得以重新扩展,特 别是60年代的第三次并购浪潮,使并购业务成为投资银行 的核心业务之一,业务的多样化有了很大发展。
MMF、综合帐户、指数基金、垃圾债券和CMA
具体表现:
80年代美国放松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大批投资银行 机构整合,竞争力增强。而且随着政府金融管制的放松 和证券化的推进,与证券化相关的新产品也不断涌现, 如抵押担保证券(MBS)、资产担保证券 (ABS)等,使金融产品创新进入了新的高潮。与此 同时,业务创新也成了80年代各投资银行共同瞄准的 利润来源,其中企业并购是各大投资银行的抢手业务, 期间,有的投资银行还涉足过桥贷款与垃圾债券等商业 银行业务。通过这些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投资银行获 取了巨额的利润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规避机制
一个完善的风险规避机制需要管理层通过市场的创新为 券商的风险规避提供充足的风险管理工具。 发达国家的券商即使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其交易仍能保持 盈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均具有卖空机制和 套期保值工具,通过卖空机制交易者可以从市场的下跌 中获利,而不是像我国这样下跌给所有的投资者带来的 只是亏损的结局。套期保值工具则可以将交易者的风险 和收益锁定,避免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
浅谈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得到的启示
浅谈从国际投资银行演化过程中得到的启示金融0942班李晓婷090400404206从本质上看,金融“形式”满足不了金融“内容”的发展需求,才是“分业”、“混业”演变的真正内在根源。
因此,每次的“分业”、“混业”也决不是简单的体制回归,而是金融体制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不断突破、创新的过程金融研究方秀丽世界投资银行模式演变大致分两类情况: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经历了分离、融合,再分离、再隔合的演变进化过程;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模式——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始终融为一体。
严格说来,第二种情况是第一种情况的特例,即“不变”是“变”的特例。
因此,我们不妨以美国投资银行模式演变为对象看世界投资银行模式演变。
一、美国投资银行模式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初创阶段美国投资银行业产生于19世纪初。
那时,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各自独立,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分离也是十分明确的,投资银行主要发行证券和贴现票据,而商业银行则主要经营资金存贷和其他信用业务。
(二)第二阶段——“早期混业”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资本市场蒸蒸日上,使得金融业的重心从间接金融逐步转向直接金融,证券市场上的投资、投机、包销、经纪活动空前活跃。
证券市场的发展不仅使企业实现了大量的直接融资,而且证券市场良好的回报还诱发企业抽回银行存款而转入证券投资。
这样一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生存的需求,利益的驱使,加上法律障碍少,商业银行利用自己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大力涉足投资银行业务。
与此同时,投资银行也四处组织资金尽力地扩展自己的业务,并想方设法地介入商业银行业务。
此阶段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没有业务界限,自由竞争导致“两业”融合。
(三)第三阶段——经济大萧条后的“分业”阶段1933年,美国通过了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业作了具体的规定。
该法案结束了美国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早期混业经营的历史,确立了“两业”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
后危机时代国际投行的发展动向、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后危机时代国际投行的发展动向、发展趋势及其启示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投行的发展动向(一)国际投行组织形式的变化长期以来,美国绝大多数独立投资银行(以下简称投行)均采取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承担大部分注册资本的出资,但是不直接参与投资和决策;经营层作为普通合伙人,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注册资本,对经营损失承担无限责任。
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张,在扩充资本金、承担无限责任的风险、激励机制掣肘与人才竞争等三重压力的驱使下,独立投行开始由有限合伙制向股份制和公司制转变。
1999年高盛公司完成了公开发行上市,至此有限合伙制形式的投行已全部退出历史舞台,美国所有投行都变成了上市公司。
采取公司制形式的投行倾向于过度投机,成为引发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
投行的高资产负债率、高风险的杠杆经营产生了经营层股东的代理问题。
由于投资高风险资产给经营层股东带来的收益无限,而发生亏损时损失仅为自有股本,收益与风险的不匹配、不对称造成经营层股东产生过度投机的行为。
当资产负债率低、财务杠杆低时,投资损失都是由股东权益来弥补,不会发生这种代理问题。
要避免这种代理问题的发生,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加强监管,去杠杆化,以降低杠杆比率;二是让参与投资的股东承担无限责任,回归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
从投行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来看,向股份料、公司制转变是发展趋势,回归有限合伙制基本不太可能。
(二)国际投行经营模式的变化混业经营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不能完全抵消投行业务的专业化优势。
由于商业银行与投行在发展战略、组织形式、业务运作方式、风险承担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并且经过长期的分离,这些差异形成了巨大的专业化优势,甚至是难以克服的专业化壁垒。
商业银行通常是风险厌恶型的金融机构,采取比较稳健的经营策略;而投行则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专家,采取比较激进的经营策略,表现出更强的顺周期性。
这种风险态度上的差异使得投行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以及所采取的扁平化、分散化和突出金融创新的组织结构;相反,标准化产品和官僚式组织结构更有助于商业银行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
我的投资银行经验总结
我的投资银行经验总结在大学时,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投资银行实习生。
这段经历让我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运作以及行业内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里,我想分享我的经验,总结出我对投资银行的看法和一些有用的建议。
1. 硬实力才是筹码投资银行业务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硬实力。
这包括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并且这些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投资银行中,你需要拥有高超的数学和财务分析能力,精通金融市场和法律法规,并且具备卓越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谈判技巧。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对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市场走向有敏锐的嗅觉。
硬实力的积累可以通过阅读最新的研究报告、跟踪股市动态、参加金融论坛和业内学术研讨会等各种途径来完成。
2. 有效沟通十分重要与企业接触,你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目标,而这需要你具备十分有效的沟通能力。
在刚进入投资银行行业时,你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了解和掌握投资银行中特有的“术语”和“字眼”,并且需要使用这些专业术语来和客户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些交际技巧,如掌握正确的身体语言、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等也需要被加强。
3. 高效的团队合作在投行行业,团队协作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岗位之间的合作,是推进投资银行业务的关键。
一个高效的团队组织需要充分地配合和协作。
在实习期间,我们的领导者时常会强调所谓的“团队精神”,强调通过协作才可以完成任务。
自我认识和进一步改进是必须的。
4. 工作时间自律投资银行是一个工作强度大、时间紧迫的行业,常规的工作时间并不稳定,往往需要加班贡献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好的能力来源于时间的充分积累,所以必须时间的规划和自律。
要保证一些私人时间和空间,可以趣味性地调整自己的节奏来主导工作强度。
5. 学习和参与投资银行文化参与行业内的活动和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是加强投资银行文化理解的必选项,让自己充分参与在文化积累和沉淀中。
这些文化理解包括商业道德、金融行业规则、行为准则等全部的非正式文化。
投资银行文化贯穿在整个行业之中,并且保证了该行业的正常运营,要尽力融入这样的文化氛围。
国际投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运作及启示
按 照 国 际 惯 例 ,D O ( S 即应 收 账 款 周 转 天
个 ,完 成 其 估 值 、定 价 等 资 本 运 作 的 各 个 环
上 市 之 前 ,最 大 的 挑 战 之 一就 是 定 价 , 因为
数 )是会 计 报 表 中必 须 披 露 的 重 要 信 息 ,也 是 投 资 人 比较 关 注 的重 要 指 标 之 一 。D O 小 ,说 明 S越
【 键 词 】 资银行 ;首次公开发行 (, ) 关 投 i ;资产证券化 (B ) t o A S
【 作者简介 】刘笠 ,西北民族 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货 币银行、证券。
投 资 银行 业 的 兴起 与壮 大 是 2 世 纪 金 融 业 的 0
重 大 发 展 之 一 。尤 其 是 在 2 0 年 由美 国 的金 融 危 08
改 善 了 资产 负 债 表 。应 收 账 款 证 券 化 成 为企 业 全
此 次 中 海 油 服 定 价 遭 遇 的 ‘ 天 性 ”难 题 , 先 是 亚 洲 没 有 上 市 的油 田服 务 公 司 ,定 价 缺 乏 相 应
银 行进 行 面 对 面 的竞 争 。我 国 的投 资银 行 业 尚 处 于发 展 初 期 , 目前 无论 在 资金 、技 术 还 是 在 国际 竞 争 经 验
方面 ,都难 以应 对这种竞 争。从 国际投 资银 行在 中国的业务运 作 中吸取 经验 ,可以推 动我 国投 资银 行业的
更 快 、更 好 发展 。
次公 开发 行 ) 中海 油 服 20 年 1月 2 0 2 0日 ,中海 油 田服 务股 份 有 限公 1
价 ,而亚 洲 投 资 者偏 好 用 市 盈 率定 价 的特 点 不 得
不着 重 考 虑 。 在 这 样 的 背 景 下 ,2 0 年 1 月 3日 ,中 海 油 02 1
从国际投资银行演化过程得到的启示
从国际投资银行演化过程得到的启示一、国际投资银行模式演变大致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美、日、英以及加拿大、比利时、瑞典)的模式,即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经历了分离、融合,再分离、再融合的演变进化过程。
这种模式演变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创阶段。
投资银行主要发行证券和贴现票据,而商业银行则主要经营资金存贷和其他信用业务。
第二阶段——“早期混业”阶段。
此阶段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没有业务界限,自由竞争导致“两业”融合。
第三阶段——经济大萧条后的“分业”阶段。
该阶段美国通过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后,结束了美混业经营史,确立了“两业”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
第四阶段——“现代混业”阶段。
这种美式的发展模式经历了分离、融合,再分离、再融合的过程。
说明融合是目前的一个趋势。
另一类模式便是以德国为代表(法、德、意及荷兰、瑞士)的模式,即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始终融为一体。
德国是实行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又称为综合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全能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不仅能够全面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种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长期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交易、资产管理、财产保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德国全能银行的信贷与证券业务有不同侧重),而且还可以经营不具备金融性质的实业投资。
二、德国采用全能银行制的历史背景首先,工业化初期,德国因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和为工业化融资的证券交易机制,而必须依赖银行体系筹资。
其次工业化初期,德国主要通过合资形式建立银行。
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可以扩大其股东的基数,从而满足银行自身不断扩充资本金的需求,满足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资金期限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持有非银行部门的公司股份,当持有的公司公开上市后,银行可以取得较大的收益。
事实证明,在全能银行体制运作初期,德国的银行体系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战后的重建时期,德国银行业以其高效率的运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际投资过程及经验启示
国际投资过程及经验启示国际投资过程及经验启示_产业投资基金论文国际经验论文:国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研究及启示产业投资基金论文国际经验论文:国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研究及启示摘要产业投资基金是将金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向融合的现代金融投资方式,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工具。
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兴起时间较晚,借鉴国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经验,有助于快速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点的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体系。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国际经验政策建议一、国外产业投资基金的兴起国外私募股权基金产生的根源在于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深化,资本与产业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
最初的私募股权基金产生于华尔街的犹太商人,其利用少量的自有资金和银行借款,投资价值被低估的企业,进入企业经营过程后,再利用自身强大的人脉和关系网络对企业发展进行改造和创新,待企业经营业绩大幅提高之后出售,从而获得丰厚的资本回报。
由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运行的私密性较高、受金融监管的程度较低,大量的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相结合必将带来高额的盈利,所以私募股权基金从产生之初就受到金融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私募股权基金运作和存在形式的演变,目前已经形成公司型基金、信托性基金和有限合伙型基金三种主要组织模式。
其中,有限合伙制实现了权、责、利相匹配的原则,成为了当前国外私募股权基金最主要的形式。
有限合伙制中有限合伙人出资较多,但不参与经营,普通合伙人出资较少,但参与日常管理和经营。
双方通过有效的委托—代理模式,形成有效的出资和监管制度。
现阶段,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形式。
从私募股权基金兴起的历史可以看出,早期的私募股权基金更加类似于风险投资基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被当作是同义词。
现在欧洲很多国家依然将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完全等同。
美国(nvca)认为,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范围限于中小公司的初创期和扩张期融资,私募股权基金则涵盖所有为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资本的私募基金,所以私募股权基金应该包括创业投资基金。
投资银行现况及经济效应
投资银行现况及经济效应一、投资银行发展的国内外情况综述投资银行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在经历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美国也孕育出了投资银行发展的土壤。
至20世纪,投资银行已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并迅速发展壮大。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证券流通市场的逐步放开,各地区的证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本市场的繁荣。
目前,投资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存有,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均已在其国内形成了较为完善和成熟的投资银行体系。
投资银行也已在国家经济发展、国际经济竞争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美国的高盛、美林、摩根大通等投资银行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业务,在国际经济往来中也持续进入各自擅长的领域涉足他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超大型的投资银行。
欧洲瑞士银行旗下的瑞银华宝,德意志银行麾下的德意志摩根建富,日本的野村、日兴、大河河山均在世界投资银行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我国,从满足证券发行与交易的需要而持续发展起来的投资银行业务还稍显稚嫩,甚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该领域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的市场潜力巨大,投资银行的发展还有广阔的空间。
二、投资银行发展水平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毋庸置疑,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投资银行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屡见报端,在此不再赘述。
作者想通过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进一步阐释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与该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下数据均来自世界经济年鉴):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资本市场越成熟,上市公司数量越多,上市公司总市值规模越大,股票交易额越多,股票周转速度也相对较快,意味着该国资本需求旺盛,流通顺畅,经济实力强盛。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数量越多,股票市值规模以及周转速度越快的国家,往往其更可能拥有较大的国内生产总值,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产生更多的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投资银行发展的经验及启示2012-10-29 第08版:学习纵横作者:林立来源:学习时报字数:4076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银行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宏观经济的增长及金融体系的变革。
很明显,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长模式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为中国投资银行(或者说证券公司)的发展、转型及国际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尤其是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这将为投资银行业务规模及范围的不断扩大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预计未来中国金融体系将发生重大变革,包括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国际金融中心将初步形成、金融产品将会日益多元化等等,这也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但尽管如此,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传统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几乎遭受到是覆灭性的打击,这也给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经验及启示。
与国外成熟市场国家的投资银行相比,中国的投资银行发展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且伴随着市场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及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在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何去何从,成为当前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际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投资银行起源于欧洲,其雏形可以追溯到 15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
伴随而来的欧洲工业革命,逐渐扩大了商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帮助公司筹集股本金,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以及提供投资顾问咨询服务等。
20世纪初期,商人银行业务中的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债券交易等业务的比重有所增大,称谓也由“商人银行”转变为“投资银行”,而这个转变过程中,以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最为典型。
尽管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不很长,但其发展的速度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全球一直处于霸主地位。
总的来看,美国投资银行大概经历了混业、分业及综合化经营等几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分业经营制度的影响下,业务结构比较单一,投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因此一些现代金融工具纷纷涌现,投资银行兼并重组步伐也明显加快。
20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结束后,美国的利率开始从历史最高水平回落,大量的新发行股票与债券充斥市场,也就出现了不够投资级别的垃圾债券。
大量垃圾债券的发行给投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并影响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历程,也成为投资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如前所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投资银行主要是分业经营,因此经营范围相对较小,特点相对单一。
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的日益明显,国际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应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借鉴意义。
一是综合化趋势。
1933年、1934年美国开始的分业管理的格局一直持续了五十多年。
虽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为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法律基础,但随着国际投资银行的快速发展,其缺点逐步显现出来:投资银行在面临资本市场较高风险的同时,但经营范围由于受到制约,盈利空间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投资银行的长足进步。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各国金融自由化及国际化的进程,投资银行的综合化经营趋势也在不断加快,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如1986年,美国的高盛公司接受了日本的住友银行9亿美元的投资,此后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界线开始有所改变;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主的 J.P.摩根和美国银行也开始逐步涉入高等级投资债券、高收益债券及股票承销等投资银行业务。
尤其是 1999年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后,美国综合化经营模式也从法律上得以确认,以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花旗集团、J.P.摩根等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速度更是势不可挡。
二是规模化趋势。
现在国际市场是由为数不多的大型券商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构成了证券业的龙头与支柱。
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前十名投资银行的资本金规模及利润规模,由占全行业的1/3增长到如今的2/3。
早在1990年,美国就已经有 5家资本超过 20亿美元的投资银行。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金融业兼并重组不断,更是造就了不少的金融巨无霸,如高盛集团、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汇丰集团等等,业务遍布全球,大多资产突破1万亿美元。
三是集中化趋势。
为最大程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无论是早起的投资银行,还是现代的投资银行,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
在日本,1949年有1152家投资银行,到1977年只剩下257家。
而在美国,曾经的美林证券、摩根士丹利、所罗门兄弟等超级投资银行几乎都是通过兼并联合形成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兼并联合呈加速之势,规模也越来越庞大。
1997年2月,摩根士丹利与添惠公司合并,创造了一个总市值210亿美元的特大型投资银行;同年9月,旅行者集团收购所罗门兄弟公司,并与史密斯?邦尼公司合并,成为仅次于美林证券、高盛集团及摩根士丹利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成为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等等。
西方投资银行兼并联合的直接后果是整个行业的高度集中。
四是多样化趋势。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金融业的日益自由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西方投资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传统的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西方投资银行还深入到并购重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项目融资、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领域。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投资银行承销和经纪始终作为其最重要、利润来源最多的业务,所占比例一度超过80%,但20世纪 90年代以后,各种创新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经超过50%。
五是专业化趋势。
国际投资银行在逐渐走向规模化、业务经营多元化的同时,但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投资银行的专业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显然,综合化经营并不代表每一个投资银行都必须经营所有的投资银行业务,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各投资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寻找自身的业务优势,在此基础上才能兼顾其他业务的发展,这点和社区银行比较类似,虽然美国有很多大型的商业银行机构,但社区银行业务拓展却依然如火如荼,这是因为社区银行具有大型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更了解客户、机构更灵活等。
对投资银行而言也是如此,美国一些小型投资银行纷纷开展专业化及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确立市场地位,例如,佩韦伯在美国牢牢占据了私人客户投资服务领域,所罗门兄弟公司在美国最知名是做政府债券、资产抵押债券,Ameri-trade、E-Trade 和CharlesSchwab等在网上证券交易方面拥有优势。
六是国际化趋势。
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基本上连成了一个再不可简单分割的整体。
与此相适应,投资银行已经彻底地跨越了地域和市场的限制,经营着越来越广泛的国际业务。
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世界各大投资银行纷纷向海外扩张,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日内瓦等国际金融中心成立了大批国外投资银行分支机构。
到了20世纪90年代,投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许多投资银行都成立了管理国际业务的专门机构,如摩根士丹利的财务、管理和运行部,高盛的全球协调与管理委员会等。
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程给中国投资银行展带来的教训及启示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及市场变化形势,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具有新的特点,这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但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投资银行深受影响,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传统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几乎受到了覆灭性的打击。
然而,虽然这些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受到挑战,但对当前中国投资银行而言,还是能给予借鉴和启示。
一是业务不宜过度集中。
从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五大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特点看,虽然重点有所不同,但多为波动性较强的高风险业务。
如破产前的雷曼兄弟,其经营范围分为三个部分: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及投资管理,主营业务中资本市场是其最为核心的业务部门,占有雷曼兄弟总资产的98%,也是其重要收入来源,占其总收入的 60%—70%,而与承销等传统投资银行业务相比,资本市场业务是风险较高的业务板块。
高盛集团业务分为三大块:投资银行集团、交易与本金投资集团、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集团,其中交易与本金投资集团是其最为核心的业务部门,占其收入来源的65%—70%。
二是建立风险与收益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
投资银行是从经营和管理风险获利的。
风险管理能力正是投资银行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一方面,投资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是一个从寻找风险与预期收益平衡点的过程,投资银行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选择需要和能够管理的风险;另一方面,引入以风险价值为核心的量化风险管理技术,实施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风险限额管理,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从而增加对生存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的能动反应。
三是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投资银行业是高智力、高风险的行业,较高的薪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强调激励有利和约束有效的相匹配,失衡的激励机制容易导致过度追逐短期利益和过度风险。
四是募集资金模式应多元化。
美国投资银行募集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第一,通过隔夜债券回购市场融通短期资金;第二,发行商业票据,票据期限一般为3—9个月;第三,发行债券、股票、银行贷款等。
因此,美国投资银行较依赖在货币市场上拆借资金来维持经营工作,从其资产负债表来看,投资银行的负债以短期为主,回购、银行贷款和商业票据融资的比例高达 25.5%,对客户的应付款比例高达 32.2%,长期负债比例仅为10.8%。
如此的募集资金模式极易导致投资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从而导致在金融危机时期易遭受毁灭性打击。
五是努力寻找自身的业务发展模式。
当前,金融自由化及金融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投资银行都应该加快综合化及国际化经营趋势,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及优势,寻找自身的业务定位,从而确定适合自身的业务发展模式和市场地位。
(作者系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首席审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