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操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用课程标准替代了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材编写、教学指导、教学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主题的学习中,我们将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价值,了解和掌握课程学习领域目标的基本内容,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懂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法,为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理论要点(一)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从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来看,虽然该课程取名为体育与健康,但并不是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合并的一门课程。
它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如何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能,而且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体现在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变化方面: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增强体能,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体现在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变化方面:通过长期的运动实践和体验,学生不但能形成对身体、身体活动和健康的正确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同时还将逐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运动实践行为不仅始终影响、改变着自身机体,而且随时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感受。
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评、激励等,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例谈教学立意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
中於这沭教学参考E-m ail:***********************思想极光•课例点评|例谈教学立意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 口王有鹏摘要:三维目标教学立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个明显缺陷:指向知识理解的立意使教学流于肤成;指向 技能培养的立意忽视应有的学科价值;指向情感价值的立意仍然稍逊一筹。
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教学立意的转变,需要做到五个“致力于”:致力于教学理念更新;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致力于师生共同成长;致力 于关键能力培养;致力于必备品格提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立意;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又一次观念创新,必将给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先导与实践指津。
如今,核心素养的概念几乎无人不知,核心素养的口号几乎人人能讲,核心素养的提法可谓铺天盖地。
但是,教师是否已经实现从传统三维教学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核心素养观念是否已经深人贯彻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核心素养是否已经落地生根?结果很值得怀疑。
不久前,我市举行了讲课比赛,参赛的6位选手执教同一个课题—“让友谊之树常青”(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以下简称本课)。
从 6 位选手实际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多数教师三维目标教学立意根深蒂固,核心素养教学立意仍然任重道远。
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立意的定位决定一节课水平的高低。
下面,从教学立意角度,就三维目标教学立意的缺陷及如何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教学立意的转变,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三维目标教学立意的缺陷分析所谓教学立意,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所确定的一节课的主题思想,包括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结构等。
指向三维目标的教学立意,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彼此分离、各自为战,人为割裂了完整的育人目标。
正如李寒梅教授所说,依然用三维目标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核心素养,进而继续三维式目标制订与表述肯定是行不通的。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的转变
一
很 多 时 候 并 不 能 理 解 学 生 的想 法 ,无 法 顺 应 学 生 的 思 维 。
其次 , 教 学的固化思维 。许多老师 虽然想要去转变教学模 式 ,但是只是 浮于表面 , 在深层次的还是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 , 许多教学方法不能转变 , 这 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味。 第三 , 课 堂缺乏有效 的组织 。老师 只是完成课堂教学 , 没有在 课下延续 学生 的兴趣能力 的培养 , 没有组成实验小组去进行实践 , 这让学生很难掌握与
高 中生物教学模式转变的背量 如今的素质 教育 已经全面推行 , 现在又提出了新课程改革 。 教学研 究表 明,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 自主的学习过程 ,倡导学生 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 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 学生感受 、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的教学方法 ,因此而成为了新 轮生物课程改革 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 点 《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指出:高中生物 课程要让学生初 步学会 生物科学探究 的一般方法,具备较 强的 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思维 能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 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 新课程 理念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 , 老师只是传授 口头的理论知识 , 为了教学而教学 , 这 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 的。在我 调查 的 2 0 0名学生中 , 8 6 %的同学认为 ,按照传统的生物教 学模式 由 于枯燥无味 , 所以容易引起抵触心理。 “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作为处于认知 年龄段的学生 , 我们不能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 。 而是要激发他们 的兴趣 , 调动他们 的积极性 , 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 求知识 , 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能 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 , 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 , 针对学生 自 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 =、我国现阶段高中生物教掌现状 虽然在我 国教育的 口号 喊得 响亮 , 但 是在实际推广新教学模式 的改革过 程中 , 依 旧困难重重。许多学校虽然在生物 教学上一直提 出转变教学理念 , 但 是在过程 中却过于理论化 , 根本在教学中开展不起 来 , 让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 教学实践中露出弊端。 首先 , 师 生缺乏交流 。许 多老师想要 与学生交流 , 但是 只是流于形 式 ,
新课改的特点及启示
新课改的特点及启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变革。
新课改是指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中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其目的是逐步完善教育体系和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的特点及其启示。
一、新课改的特点1.强调素质教育。
新课改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在新课改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因此,新课改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独立、创新的人格。
2.注重课程质量。
新课改强调课程的质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育改革的质量。
学科课程在新课改中不再是单调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在学生实践中形成运用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改善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
3.新课改注重综合评价。
新课改取消了单一的考试模式,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课程综合实践等。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4.新课改强调师生质量。
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层次和更广泛的教育知识,同时,要求学生要有更高的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新课改的启示1.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充分说明了教育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能力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新课改在评价方面进行了改革,不仅仅是单一的考试,而是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更公正地评估学生的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
3.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改中强调了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广泛的教育知识,而学生则需要有更高的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改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4.课程内容要更加贴近现实。
新课改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科课程也需要更加贴近现实,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加注重特长培养。
新课改开拓教学新境界
新课改开拓教学新境界俗话说:信息是个宝,还要用得巧。
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紧跟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合理应用、规范操作、推陈出新、技为己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学生吸纳知识阶段,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信息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寓教于乐的全新课程,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与节奏,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点吸引孩子们,使其爱上课,感兴趣。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表面上学生爱上这门课,实际上仅仅是因为能够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动画、观视频,而对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技能却应付了事,不愿认真学习。
因此,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何使信息技术课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找到教学的关键点,总结学科的知识点,掌握思维的突破点,培养创新的连接点,就值得我们每位在一线教学的信息技术的同仁去探索、去实践、去反思、去总结。
经过几年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和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对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有重要意义。
一、精心导入,把课堂建设成寓教于乐的兴趣场好奇、爱玩是学生们的天性,因此,不管哪一种教学都要按照其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这是首要的。
因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主题和课程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让学生们在玩中成长进步,在玩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当然,这里面就有一个“度”和“鲜”的问题。
比如,我在讲选修课Flash动画软件时,学生起初感觉很有意思,也很容易上手,上课就比较认真和积极,可几节课下来,新鲜劲过去了,就觉得基本技能都掌握了,动画制作不过如此,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听课的效果也不会很好,这时,就要有一个“鲜”的要求,通过教师巧妙地推新,使学生了解如何认真研究Flash。
我是这样设计的:利用Flash制作拼图游戏,要求学生们既要实际操作,又要进行比赛,看谁制的拼图游戏构思巧妙、方法独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将校本研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研制度,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当前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引发了我们对校本研训的关注与探索。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研训的要求,为建设一支优良精干的教师队伍,实现我校的总体办学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健康发展为宗旨,以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科学研究能力为重点,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训主体,以解决学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从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校本研训,整体提升课程改革的效度,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领导机构从建设学习化组织的宗旨出发,建立和健全校本研训的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办公室、教研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领导校本研训的工作。
根据研训和考核的实际需要,成立以教导主任为组长,以及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研训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校本研训的考核工作。
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研训的日常工作,为校本研训提供服务指导。
由学校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校本研训工作。
为切实加强对校本研训的领导,必须建立和健全校本研训制度。
根据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对教师校本研训进行五年规划,制定校本研训工作管理制度、活动制度、评估制度、保障制度和档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求每学期具体制定教师校本研训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表,使校本研训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这样,通过建章立制,全校以校本研训总目标为核心,以学校、教研组、教师为单位,层层有计划,人人有目标,研训工作明确具体,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一、新课程的目标定位。
1、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课程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全面发展的人。
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现行课程体系强调整齐划一、规模效应,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差异性。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2、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新课程总的培养目标。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新课程的内容选择4、学科课程标准的新特点语文:培养人文素养。
重积累,重感悟,重运用。
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用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
基本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地理:知道学了有什么用。
应使学生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知识。
物理、化学:激发学习兴趣。
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
科学:从小学会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上,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
生物:了解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课程标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必备的知识。
新课标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心得
新课标的四大突破,五大应用策略心得近年来,中国教育系统一直在不断发展,当今的教育重要性也越来越强调,所以有必要开发出适应当下的新的课程。
新的课程不仅仅是要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还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本文以新课标的四大突破和五大应用策略为例,介绍如何有效地实施新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实际的学习环境。
首先,新课标的四大突破是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评价和学科教学。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看,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安排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引入课程中的新的概念,还要增加学习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扩大视野,提升学习效果。
其次,教材开发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以及学习到的知识来设计,增加互动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学生个性化教育。
第三,新课标要求教学评价方式要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
最后,学科教学要建立模块化教学,以实践为基础,灵活使用教材,扩大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应用能力。
此外,五大应用策略是针对新课标的实施,旨在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
首先,要引入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总结;其次,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以问题为导向去探索知识,丰富学习内容;第三,要注重实践的教学,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四,要推广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学习,更好的掌握知识;最后,要强调能力培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四大突破和五大应用策略,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现代社会,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学校应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模拟性实践活动,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积累知识,同时体悟知识的含义。
总之,新课标的四大突破和五大应用策略能够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加强实践能力,为今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浅谈新课改的几点启示
垡 匿舾 旦垡 基
浅谈 新 课 改 的 几 点 启 示
董秀云 ( 山东省 禹城市廿里堡 中学 )
渐进 过程 ,是一个 继承和 革新 并存 的过程 , 基础教 育新课 程改 革也还 有待于 在继 承与创 新 中进 一步 完善 。在 此 ,我们试 图从 以下几 个方面来把握其走向: (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应 对 中 外 课 程 一 改革 的经验 、教训 、事实 及材料 ,进 行认真 的 梳 理 和 系 统 的 研 究 ,并 结 合 建 构 主 义 、 多 元 智 力 、 后 现 代 主 义 等 理 论 从 课 程 改 革 的 动 因 、条 件 、 范 围 、过 程 、模 式 、 策 略 、 方 法 等 方 面 进 行 综 合 与 整 合 , 构 建 符 合 我 国 实 际 的课程改革理 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 建立有 中国
过给老 师排 名 ,导致老 师为 了应付考 试而 教 学,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 。 2 、对 学 校 的评 价仍 以升入 重 点学 校 的 学生人 数 为主 ,高考 、中考制 度与 新课程 不 能 同 步 进 行 。 学 校 开 设 的 各 种 课 程 就 不 可 避免地 要在 某种程 度上 受考试 目标 的影 响 。 例 如 , 新 课 程 改 革 强 调 对 学 生 能 力 的 全 面 培 养 , 而 高 考 中 考 在 内容 和 方 式 上 都 仍 然 偏 向 于 学 生 的 知 识 方 面 ,这 就 使 得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宗 旨得 不 到 很 好 的体 现 。 3 、新课 程提 出学 生的发展除 了 “知识 与 技 能 ” 。还 包 括 “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 ; 除 情 了学科 学 习 目标 ,还有 一般性 发展 目标 ;除 了学业 成绩 ,还有 学 习态度 、创新 精神 、动 手能力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科 学探 究的精 神 以及健 康审 美情趣 等等 。其 中很多 方面都 是 无 法 通 过 考 试 的方 式 加 以考 查 ,更 难 以用 量 化 的方 式进 行准确 、客 观 的描 述 。这就给 教 师的具 体操 作带来 了一 定难度 ,并 且效 果也
新教改的变化趋势
新教改的变化趋势
1. 倡导素质教育:新教改把素质教育看作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之一,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战略任务之一。
2.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新教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独立思考的人才。
3. 推行多元评价:新教改对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优化,做到了责任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果多元的评价倾向。
同时,也注重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自主探究优点和不足,纠正行为及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4. 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新教改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强化终身教育:新教改提倡强化终身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使命。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终身教育不断补充学生素质涵养,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更具竞争优势。
泰勒原理视角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泰勒原理视角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泰勒原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泰勒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在这一原理下,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这种教育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和去创新。
在泰勒原理的视角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目前的课程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教育理念的变化。
一、突破传统课程设置在泰勒原理的视角下,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法,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只能够迎合一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的需求。
我们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突破,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可以增加课程的选择性。
在中学阶段,可以增设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加专注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上,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我们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各门学科往往是独立的,学生只是被要求在各个学科中获得知识。
但是在泰勒原理下,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跨越学科边界,进行综合性学习。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建立个性化评价体系在泰勒原理的视角下,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改革,从被动的接受评价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评价。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我们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接受老师的评价,还应该学会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不仅仅通过考试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通过项目评价、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态度。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全面地展现自己,更准确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教学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教学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
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标签: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教学《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
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
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
我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
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
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
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
新课改十年-一场从课堂起始的教育变革
新课改十年:一场从课堂起始的教育变革截至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行进了十余年。
十年里,各地不断涌现出新课改的成功范例,诸如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江苏省启东中学等,成为全国各地学校学习的楷模。
但是同时,一些不争的现实也在不断冲击着新课改的理念,在一些人眼里,新课改似乎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甚至在一些学校,“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岿然不动。
张卓玉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作为分管基础教育教学的副厅长,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行走方式,每到一地深入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是他惯常的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他多年来的一种教育情怀。
其理论代表作为《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一书。
核心理念从以知识传授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式为起点的教育,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这场革命力图使教育从成人为学生设定的生活回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从作为认知结果的知识体系回到认知起点的问题解决,从过去和未来回到现在。
这是一场正反双方的博弈。
似乎,各方都有足够的理论与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然而,在这片争议声中,山西省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却进行得如火如荼,风景这边独好。
同是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其又是如何从宏观上来认识新课改?十年,其成就与经验总结又有多少值得深思与继承?其未来又将如何?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
革新,还是革命?“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
”对于其所倡导的课堂改革,张卓玉如此言道。
“目前,事实上,教育革命是全球性的话题。
”张卓玉说,“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就表达了今天中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路,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推进教育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原则、新观点、新方法’。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基础教育改革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关注的重点。
张卓玉表示:“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基础教育从未停止过改革。
但只是在原有框架下的敲敲打打,修修补补。
如何培养学生生物科学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生物科学创新能力摘要: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
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途径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生物学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这一宗旨的确立,将使我国生物学课程产生一些重大变化。
理解这一新的课程理念,也将有助于生物老师们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关于科学素养的认知我国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
在当今科技产品比比皆是、科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时代,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去面对各种各样与科学相关的问题,并做出决策。
这些都要求生活在当今和未来社会中的公民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1)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2)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二、关于生物科学素养的认知“科学素养”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教育家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声音,它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我国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将提高生物学素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课程理念,标志着我国生物课程有了重大变化,这有助于将我国生物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①好奇心。
尹后庆: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龙源期刊网
尹后庆: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作者: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年第15期
事关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理应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终极追求。
已经启动两年的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也将核心素养框架构建和学科素养的目标分解,作为这一次完善升华新课程的抓手。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
它的提出,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从而使课程与教学育人主阵地的形成成为可能。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
所以,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的四个突破
(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重复机械训练——自主、探究、合作)
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美术教科书中增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摄影、摄像、动漫、计算机美术等内容,还增设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
关联的内容,以此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以及
探究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迁移的方法。
)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
学习领域对比:
新课标阐述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技能,新课标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多样化的编排方式打破了以往单课编排的方式
2.精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改变了以往忽视学
生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的状况)
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
(现在的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单一主体,还有学生自评、互评,不少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了美术学习档案袋,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性评价活动。
很多学校利用学
校的橱窗、走廊、教室、食堂来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
这实际上是在更大的范围让更多人参与了评价。
)
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
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见图表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而以此为背景的课堂称之为探究式课堂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70%是上机课。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笔者对此所做的一些尝试。
1、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起点,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
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通过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境中的问题解决的设计,创设课程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设置一个中心“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就是围绕真实世界中问题的解决而建立的。
一定是现实的、足够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其中探究。
教师设置的问题真实性水平越高,问题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就越紧密,学习者的反应就会越积极主动。
在教学认识计算机硬件时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思考,看谁能给这些硬件适当的比喻,从而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每一个硬件的功能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游戏式的任务驱动,让学生乐于探究
所谓“游戏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任务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的机制、特点,把任务设计在游戏的环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边玩边学、边学边玩”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愉快地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去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的目的。
我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件的传输,我利用QQ 聊天软件可以发送一些图片、文字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软件理解文件的传输、图片的存储以及文件的大小等许多相关的其它知识。
同时我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游戏价值观和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3、尝试探究,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
教育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能独立尝试探究活动成为了可能。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
自主探索的氛围和空间。
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去探索新知识,加大尝试探究实践的力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在教学EXCEL
表格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拿出一份学生成绩评定表,鼓励每个学生用不同的软件“创立”自己的解题方法。
教师就把这种学习方法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学生们欢欣鼓舞,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投入到尝试探究活动中去。
尝试探究后,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有的用计算机器、WORD 、EXCEL。
然后在每种正确的解题方法上都写下了“某某解题法”,使学生体验到尝试动手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快乐。
4、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主动性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个苹果。
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例如在教学网制作这堂课,我先出示范例,引导学生分析网页的结构。
并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网站。
随后,我将我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尽量让知识能力不同者安排在一起。
并且提醒学生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互相讨论。
我则巡回于各小组之间,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各小组活动的情况。
引导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自身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5、展示作品,发扬探究精神
展示作品,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我得用多媒体教室向全班同学展示了各小组的网站作品,并让各个小组组长进行自评,说出其创作构思,以及本作品的长处。
然后小组互评,哪些是本小组还没能解决的。
最后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优秀网站。
我在此环节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侧重点评价放在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同学间团结合作意识是否体现,并充分肯定学生的成果,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研究精神。
6、布置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功能被还原。
巩固知识仅仅是作业功能的一部分,作业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
如在教Powerpoint制作时我让学生来当设计师,设计节日贺卡,逢上母亲节、父亲节等特殊节日时送上自制的贺卡。
并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发送到我的邮箱,我认真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并抽出时间在课堂上展示。
这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探究式课堂教学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者应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与时俱进,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