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发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3.直觉思考阶段(5-7岁) 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分类,明确事物之间的关系,但 常受知觉和自身体验的影响。对分类、关系、数量等 概念还不能进行论述性操作。 不能掌握守恒原则。
四、游戏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的关系
(一)游戏的本质和特征 1.游戏的社会性 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社会性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首先,游戏是一种社会需要; 其次,游戏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 再次,游戏同社会生活条件有密切联系。 社会性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它把游戏与动物的本能活 动区分开来。
一、认知功能的概念
3.认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包含 了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它建立在感觉和知觉的 基础上,通过记忆、思维、概括、想象而完成对事物 本质及规律的把握。
一、认知功能的概念
4.认知功能:认知由认识和知觉两个词的词首组成, 代表感觉刺激的知觉处理水平上升到认识处理水平的 过程。
四、游戏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的关系
(四)幼儿游戏的发展 幼儿游戏的发展,与其生理、心理发育密切相关。游 戏的内容、形式、结构等随着幼儿的发育而改变。 1.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 又称感觉运动游戏、功能性游戏,这一阶段认知活动 主要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游戏中几乎不存在任 何象征性。 游戏的动机在于感觉和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 的快感,游戏形式也只是孩子为了获得某种愉快体验 而单纯重复某一动作,以抓、摸、拿等为主。反复摇 拨浪鼓、丢玩具、相互追跑是这种游戏的典型表现。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5)第五阶段:13-18个月 游戏:寻找最有效的游戏方法。 模仿:根据场所的提示,模仿全新的动作和声音。 智能:知道不同的动作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 开始探索游戏的方法以寻求更有趣的结果。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6)第六阶段:19-24个月 游戏:使用象征性的游戏,如模仿开汽车游戏,把积 木当做汽车。 模仿:及时没有样品也能模仿,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仍 能再现所记住的动作和声音。 智能:能回想去许多动作模式,能理解物体的特征。
第五章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认知功能是指对各种事物的特征、 状态及其相关关系或事物之间的内
部规律的知晓和判断能力。
人体为了在环境中安全的生存,必 须彻底了解自己周围的事物,并作 出合适判断。包括具体属性及抽象 性概念。
目录
认知功能概念
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2.游戏、模仿、智能 游戏:同化占优势的状态。游戏中儿童不管怎么样都 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玩耍。 模仿:调节占优势的状态。必须让自身的动作或声音 去适应并模仿对方。 同化和模仿之间的平衡状态被皮亚杰称为智能。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3.认知发育结构 操作:指在头脑中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推理的过程。 前操作期:指概念形成之前、具体事物的印象输入阶 段。 具体操作阶段:指将个别具体的事物归纳成概念的时 期。 形式操作阶段:抽象概念的形成阶段。
四、游戏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的关系
4.被动游戏:一个人独自进行的游戏,如看电视、听 歌、看书。父母应慎重选择被动游戏的内容,避免幼 儿吸收不正确的知识,抹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构建游戏:有明显的目的性,通过操作物体和玩具 来构建或创造新作品,如搭积木等,4-5岁最为普遍。
四、游戏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的关系
(一)上肢功能促进认知功能的发育
手的动作与大脑功能之间存在着特别密切的关系。
(二)上肢功能与脑的 活化性
手的不同使用方法时,大脑皮质 的血流量有明显不同,提示不同 的手部动作对大脑的活性化程度 不同。 屈伸、抓握时大脑血流量少于以 拇指为主的其余四指的顺序运动。 促进大脑和手指功能共同发育的 动作,既能提高大脑功能,又能 增加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1.对外界环境的理解和运动的发育 新生儿期:仰卧位的生理性屈曲、俯卧位紧张性迷路 反射。这是由于胎儿期子宫壁的安全感随着出生而消 失,没有具有抵抗感的支撑面,只能通过肌肉的强烈 收缩寻求自身内部的稳定点。
稳定点由体内向体外转移。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2.视听觉相关的运动功能发育 新生儿期:自我保护和生存是最优先发育的课题,所 以触觉中的痛温觉发育优先于位置觉、立体感觉和运 动觉的发育。 视觉信息+触觉体验=对物体形状的认识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3)第三阶段:5-8个月 游戏:兴趣从自身扩大到周围事物,循环反应不只是 针对自己身体的刺激,也包括摇、打击、压等发出的 声音。 模仿:学习大人的摇头动作。 智能:开始理解自已与作用对象之间的关系,出现意 向性活动。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4)第四阶段:9-12个月 游戏:由玩具引诱的玩耍变成为了游戏而做游戏。游 戏对象的广泛性。 模仿:能够模仿自己无法看到的动作或表情,如做鬼 脸;也能模仿声音,如mama,baba,byebye等。 智能:协调运动开始发育,出现目的和手段分化的动 作;看不见的东西,能理解其存在,开始去寻找。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一)认知功能发育的顺序 对事物理解的三个阶段:动作表象、映像表象和符号 表象。 动作表象:只看不能理解,需要伴随具体操作而逐渐 理解的阶段。 映像表象:通过手操作增加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形 成知觉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符号表象:将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抽象化,认识事物本 质,形成概念。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4.言语发育 认知的最终发育阶段就是对语言(符号)的理解。符 号是指将事物的本质提取出来,使其容量变小,增加 记忆量。随着语言的获得,人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 进行思考,这被成为符号表象。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二)皮亚杰认知发育理论 1.同化和调节: 将自身行为或思考的方法构成图示。 理解和适应图示的过程,称为同化。 原有图示无法实现,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图示进行修 正,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称为调节。
Thanks
/iwps/ /kingsoftwps/
更多模板下载:/moban/
四、游戏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的关系
2.象征性游戏阶段(3-7岁)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言语功能,但还不能完全依靠这 一抽象符号进行思维,主要依靠象征来思维。 游戏中,象征性活动通过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假 想的情景和行为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 来。 在这一时期,集体象征性游戏的发展趋势呈倒U形曲 线,独自象征性游戏的发展呈正U形曲线。
四、游戏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的关系
2.游戏的具体性 游戏是一种由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主要 的心理成分有想象、直接的兴趣、愉悦的情绪动作和 语言。 这些心理成分的参与,使得游戏呈现虚构性、兴趣性 和具体性的特征。
四、游戏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的关系
(二)游戏的类别 1.感觉游戏:指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而获得快乐的游 戏。如胎教音乐、触摸到轻微震动的按摩垫等; 2.功能游戏:指重复性的肌肉动作,如击鼓、滑滑梯、 彼此追逐等。此类游戏在2-3岁达高峰状态。儿童通 过这类游戏熟悉知觉和动作活动。 3.模仿游戏:随着感知和认知的发展开始模仿他人动 作,如过家家、模仿明星唱歌跳舞等。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2.前符号思考阶段(2-4岁) 儿童根据自己的印象来理解物体和语言。以自我为中 心,思维刻板。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机械联合:因某事而回想起过去的事,现在情况进行 联系,并做出解释。这种解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 行。 传导推理:这一时期的儿童尚不能从个别情况来推论 一般规律,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会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别人 身上。
认知发育的过程
游戏与儿童认知发育的关系
一、认知功能的概念
(一)感觉、知觉、认识 1.感觉(sense):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 的直接反映。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相应的感觉器官而 产生感觉。感觉是一切认识基础。
一、认知功能的概念
(一)感觉、知觉、认识 2.知觉(perception):指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及其属 性在人脑中的整体反映。它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是 多种感觉互相联系和活动的结果,也被被称为意识化 的感觉。具有整体性、恒常性、选择性和理解性等特 征。 孩子对关门声的辨识。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三)认知发育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1)第一阶段:0-1个月 游戏:常有反复的反射运动; 模仿:没有自发性模仿,但其他婴儿啼哭时也会随着 哭; 智能:不能经由头脑思考,对位原始反射。觅食反射、 抓握反射等。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2)第二阶段:2-4个月 游戏:不断拨弄自己的身体,手能够到的部位如双足 或另一只手容易成为玩耍对象。同化过剩期,手足或 其他能触摸到的任何物品都放入口中。 模仿:婴儿发出声音,如果大人模仿,则婴儿持续发 出这种声音,称为循环模仿。 智能:从反射性动作发展成获得性动作。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听觉发育优先于视觉发育:在发育早期,听觉刺激较 视觉刺激容易被大脑接受。让新生儿听胎教音乐和母 亲的心跳,会发现新生儿变得安静。 发音器官的协调控制有助于呼吸及摄食功能发育:颈 部的直立。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摄食经验也为构音功能的发育奠定基础: 断奶前期:虽然颚、口、舌能一起运动,但还不会充 分咀嚼;发音方面主要为喉头声门。 断奶中期:舌和下颚运动控制的增加,逐渐具备了咀 嚼功能;发音方面开始使用舌的运动,能发出辅音。 断奶后期:口唇等运动控制发育完成,具有良好的摄 食能力;发音方面开始发出双音节词。 可见,构音功能的发育是与摄食功能同步发展的,也 遵循由中枢向外周发育的原则,即喉头-舌,颚-口唇。
一、认知功能的概念
(二)行为要素及其构成 五个行为要素 感觉、运动、认知、情绪、人际关系
认知对应 脑功能
感觉处理 通路
不同层次的 运动表现
新皮质系 回路
旧皮质系 回路
脊髓和延髓
丘脑顶叶
大脑皮层
认知处理 系统
情绪处理 系统
感觉反射 水平
知觉-自发 运动水平
认识-随意 运动水平
二、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
四、游戏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的关系
3.规则性游戏阶段(8-12岁) 规则性游戏的发展标志着游戏逐渐丧失了具体象征性 的内容而进一步抽象化。 开始解除“自我中心性”,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 题,利用别人的观点去矫正自己的观点。这使得游戏 中大家 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成为可能。 这时的游戏以一些有规则的竞赛性游戏为主,如打球、 玩弹子、下棋等。这种游戏的发生频率在6-10岁之间 呈稳步上升趋势,10岁后下降。
(三)游戏在儿童发育中的作用 游戏活动在进一步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发育 的同时,也促进认知功能的发育。 1.对幼儿认知发育的促进作用 幼儿在游戏中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材料,通过具体的 操作活动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 游戏往往重复反映儿童经历过的事件,起到加深知识 理解和记忆的作用; 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的变换身份、一物多用,发展了幼 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认知功能发育的过程
3.印象、感情、意志的发育 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 象。 感情,是人内心的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 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 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 格和性情有关。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 目的的心理过程。
四、游戏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的关系
2.游戏对幼儿情感发育的促进作用 幼儿情感的特征:不随意性、不稳定性和肤浅性。 游戏中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反映的是幼儿最感兴趣、 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有助于其情感向积极、稳定的方 向发展。 3.游戏对幼儿个性形成的作用 游戏中幼儿的心理压力最小,对自身行为掩饰也小, 容易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兴趣、态度,以及特长和缺 点。成人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使其个性得到良 好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