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导言: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巧之一。

它指的是
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形状、光影等元素,使画面或物体呈现出三
维的立体感。

立体构成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技法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和实践技巧。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能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创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构图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课程内容:
1. 立体构成的概述
1.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
1.2 立体构成与二维构图的区别
1.3 立体构成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2.1 空间感的表现
2.2 线条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2.3 形状和体积的表达
2.4 光影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
3.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
3.1 透视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融合法的运用
3.3 高光和阴影的处理
3.4 颜色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4. 立体构成的实践应用
4.1 静物绘画中的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二、点、线、面——荷塘创作(一个题材表现多种可能性)
作业:图片收集或写生
1、收集不同季节的荷塘画面资料
2、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四张图片,以不同的视觉语言来表达画面
三、形态——水的定律
(对非常形态的寻踪)
作业:水纹写生
1、自然界中流动的水
2、静态水中滴入黑色的连续变化
3、观察并表现由冰融化为水的现象与过程
四、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实行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法。
计分办法:过程考评(项目考评)50分(其中:平时表现10分;课后习题10分;实践课测试30分);期末考评(卷面考评)50分
编制人:刘敏
编制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艺术教研室
编制日期:2010-7-6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三、自然色的解析(色彩采集、重构)
1、色的归纳和强调
2、采集和重构
3、关系的转移
四、系列配色
1、色相推移
2、明度推移
3、彩度推移
五、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明度对比调式
2、色相对比调式
3、彩度对比调式
4、色彩调和
六、配色构图
1、配色结构
2、同化与融合
3、配色的表情
4、配色的方法
实践教学

构成基础 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 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制定人:(教研组组长) (参与)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批准人:(分管校领导)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又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构成:主要研究设计造物的表面形式,做的是”表面文章”,但却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平面构成: ①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②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③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④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⑥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色彩构成: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同时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立体构成: 通过研究各种造型要素及立体要素之间的构成法则,变化规律,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立体组合及空间构成的变化.课程要求:平面构成①教学内容上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衔接:一,平面构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理解,含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要素、平面构成中基础造型的初步分析把握,构图美学原理的研究(形式美法则)等;二,平面构成效果的理解与掌握,含立体与空间的认知和平面幻象的掌握,以及平面设计基本技法的认知等,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作的初步掌握和与各类应用设计的关联。

《空间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空间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描述
本课程旨在介绍空间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学生将研究如何利用构成元素来创造具有视觉吸引力和艺术表达力的空间作品。

研究目标
- 理解空间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空间构成的常用技巧和方法
- 培养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优秀的空间作品
主要内容
1. 空间构成的概念和分类
- 空间概念的定义和解释
- 空间构成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2. 构成元素与空间表达
- 点、线、面的作用和表达能力
- 图形和色彩在空间构成中的应用
3. 空间构成的原理和技巧
- 平衡、对比、重复和统一原则
- 宏观和微观尺度的运用
4. 空间构成的实践与创作
- 绘画、雕塑和建筑中的空间构成实例分析
- 学生个人作品创作和展示
教学方法
- 理论授课结合实例分析: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实
际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空间构成的理解。

- 实践练:组织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实
践空间构成的技巧和方法。

- 个人创作和展示: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并组织展示活动,促进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考核方式
-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项目作品评估:对学生个人创作作品进行评估和展示。

参考资料
- 空间构成原理与实践,作者:XXX
- 艺术中的空间感知,作者:XXX
以上为《空间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敬请参考。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四 课程内容
序 课程 号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1.掌握形态的基本概念;了解
生活中的形态。
1.理论教学内容:
产 品 形 2.掌握形态的特征性,了解设 (1)何为形态?
1 态概述 计中形态的重要性。
(2)形态特征;
3.提高学生对形态的认识、归 (3)形态设计要素;
纳和运用。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1.学习时注意了解形态在二维设计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三维形
态 构 成 2.了解三维形态与材料关系; (2)三维形态与材料;
1.重点掌握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与
3
3.掌握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 基础与
与方法;
(3)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与方法; 方法;
(4)综合体的三维形态构成。
2.多尝试综合体的三维形态构成
4
32
训练
4.提高学生对综合体构成的 2.实践教学内容: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空间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pace Composition课程编码:130520096总学时:48 实验学时:32 学分:3适用对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2. 本课程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

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得形态。

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使学生今后在空间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空间构成概论授课学时:4学时基本要求:1-1、空间构成的概念1-2、空间的分类1-3、空间构成的意义重点:空间构成的概念难点:空间的分类第2章:空间构成设计授课学时:12学时基本要求:2-1、点材结构表现2-2、线材结构表现2-3、面材结构表现2-4、块材结构表现重点:各材料的结构。

难点:各种材料的表现。

第3章:空间的知觉与特性授课学时:12学时基本要求:3-1、空间的感觉3.1.1物理空间3.1.2心理空间3.1.3知觉空间3-2、空间的特性重点:空间的感觉难点:心理空间第4章:内部、外部空间构成与组织授课学时:20学时基本要求:4-1、内部空间构成形式与组织4-2、外部空间构成形式与组织4-3、空间构成模型的材料4-4、空间构成加工工艺重点:空间构成的形式与组织难点:外部空间构成形式与组织三、实验1、实验项目一览表2.实验项目目的和要求:[序号1]. [线结构表现]:熟悉线的运用与变化能力,掌握线形框架的构造[序号2]. [面结构表现]:寻找平面凸凹的各种变化,在空心柱或板式机构中进行表现[序号3]. [体结构表现]:体面转折的各种变化[序号4]. [空间构成与组织]:空间构成的综合运用,寻找建筑模型空间的各种变化。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构成理论教学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平面构成第一章概述1.了解构成的概念2.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3.了解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1.理解点的性质和作用2.理解线的性质和作用3.理解面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1.掌握律动、节奏规律2.掌握均衡规律3.掌握调和规律4.掌握统一规律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1.掌握重复构成形式2.掌握渐变构成形式3.掌握空间构成形式4.掌握特异构成形式第二单元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理论的沿革1.了解内容色彩构成总述各个时代色彩理论研究成果2. 要求了解和掌握色彩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能达到何种设计。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构成设计(英文):Solid formation课程编号:14371049课程学分:1.5课程总学时:2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

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态。

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使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家具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学科产生的沿革,了解学习立体构成课程的意义。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以及立体构成的的构成要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

难点: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第一节立体构成概述(1学时)1、立体构成的起源2、立体构成的概念及特征3、立体构成与设计4、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设计第二节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1学时)1、立体的本质2、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3、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3、作业1、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等进行四种形式的切割想象表现。

2、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构成练习。

第二章线材立体构成(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有感性上的认识。

掌握线的空间组合规律、线的技法处理以及工具的运用,利用线材进行富有变化的空间构成。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软质线材的构成,硬质线材构成。

难点:软质线材的构成。

第一节软质线材及框架(2学时)第二节软质线材的构成(2学时)1、木框架的软质线材构成2、木托版金属框架构成3、软质线材的壁饰构成第三节硬质线材构成(2学时)1、单体造型组合2、转体组合框架组合3、作业①以钢丝为框架,用几种色彩的毛线构成作品。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构成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收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设计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设计构成》是广告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接下去的广告学设计类课程打下专业基础。

课程由构图、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四部分组成,通过这四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图知识,学会运用基本的平面视觉语言,掌握色彩和色彩构成的科学规律以及色彩美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从单纯的平面设计中跳脱出来,把常规的二维思维拉向三维,站在更高、更深的角度去进行设计、创意。

《设计构成》课程诣在培养学生们敏锐的观察力、出色的创造性,打造出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后续的《广告设计》、《广告图形创意》、《POP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理论教学内容1. 第一章构图基础(1)第一节构图的概念构图的基本概念,构图的目的和作用,构图基本概念中与人们惯常认知有出入的知识点要着重讲解。

(2)第二节构图的法则构图的基本法则:平衡、对比和节奏的基本含义、作用,结合图片分析具体运用方法。

(3)第三节透视与构图透视的三种情况: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并结合图片分析,三种不同透视在构图中的不同表现特征。

(4)第四节构图的结构封闭式构图、开放式构图的不同表现手法,并结合图片分析,具体的运用方式及其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

(5)第五节构图形式水平构图、垂直构图、倾斜构图、三角构图和框式构图这五种基本的构图形式,分析它们的不同表现特征。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

重点与难点:五种常用构图形式的方式和规律,平衡、对比与节奏在造型艺术中的规律和方法,封闭式构图与开放式构图的表现特征。

2.第二章平面构成概论(1)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述平面构成的概念与特点,区分平面构成与几何图案的不同之处,平面构成的分类。

(2)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认识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点、线、面,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在构成中的表现特点。

(3)第三节平面构成美的法则平面构成美的法则:对称与平衡、节奏与反复、对比与调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

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阐述,运用平面转向立体的图学表达方式,以及系统的空间美学表达方法,探讨空间的构成和创想。

五、教学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讲空间造型设计概述(8学时)
内容包括:
1.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2.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3.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4.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5.材料资源的准备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4学时,实践辅导4课时
重点、难点:学习空间构成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立体形态构成、空间形态构成与应用设计之间关系;了解立体与空间形态构成的缘起、发展及成就;
作业安排:
1.纸条造型练习4件,要求造型主次分明
2.平面到三维造型练习2件,
第二讲空间构成的原理(8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
1.空间概念及常见的形式分类,空间构成的常见用语
2.不同空间构成形式所产生的知觉分析,人与空间的关系
3.空间构成的形式美感,不现形式构成空间的审美特征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辅导6课时
重点、难点:立体形态的生理、心理、物理等基本要素和视觉特征
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立体与空间形态的分类;理解立体形态的生理、心理、物理等基本要素和视觉特性。

作业安排:
1.单张纸空间造型练习
2.多张纸空间造型练习
第三讲空间限定表述(8学时)
主要内容:
1.空间限定的具体方法(中心限定、分隔限定)
2.空间的组织形式及组织方法
3.空间的结构分类及不同结构的视觉和功能特点
4.空间的性格及变化原理
第四讲内空间构成(8学时)
内容包括:
1.内空间形态分类及形态之间的关系
2.内空间洞口开启、分隔及序列特性
3.内空间构成与室内设计的案例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辅导6课时
重点、难点:内容间构成与室内设计构成原理、光的构成设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内容间构成与室内设计构成原理,掌握内空间开户、分隔方法,设计制作出符合秩序美感的空间造型
作业安排:
1.内空间组织造型设计一件,
2.比例:1:10
3.材料:纸板、五厘板、透明塑料板
第五讲外空间构成(8学时)
内容包括:
1.外空间的空间体
2.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3.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4.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创想链接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辅导6课时
重点、难点:外空间动线设计及构成方法,外空间与室外设计构成原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外空间构成与外空间设计构成原理,掌握外空间组织方法,设计制作出符合秩序美感的空间造型
作业安排:
1.外空间组织造型设计一件,
2.比例:1:10左右
3.材料:纸板、五厘板、透明塑料板
第六讲光空间构成(8学时)
内容包括:
1.光的基本概念
2.照射光的空间构成
3.透射光、反射光、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4. 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5. 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辅导6课时
重点、难点:光线与空间造型的结合设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不同光线的视觉原理,掌握空间造型与光线结合的设计方法
作业安排:继续完成上两周作业,注重对光的运用
第七讲水体空间构成,动态空间构成
内容包括:
1.水体特性与空间构成
2.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3.水体空间构成与园林设计创想链接
4.自然游动与空间构成
5.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6.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7.动态空间构成与儿童游戏场设计创想链接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辅导6课时
重点、难点: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水的运用
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不同光线的视觉原理,掌握空间造型与光线结合的设计方法
作业安排:主题空间构成创作,以小组形式完成,材料不限,可考虑水体的设计
第八讲综合创作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完成上一周作业
六、教学学时安排
七、考核方法
采用阶段性考核方式总评考卷成绩,考试时间根据课程内容进度采取随堂命题式开卷考试。

最终学生成绩根据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的方式评定。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书:《空间构成》何彤编著,西南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09年09月
2、参考书:
王天祥赵志生编著《立体构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 版
王雪青郑美京著《三维设计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辛华泉编著《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任仲泉编著《空间构成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4年4月1日第1版李刚、杨帆、冼宁编著,《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年08月
3、教学网站:室内设计网、设计在线、艺术设计联盟
教学大纲制订单位:院教研室
执笔人:审核:
制(修)订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