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3.1 晋灵公不君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晋灵公不君》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晋灵公不君》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晋灵公不君》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晋灵公不君》的学习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春秋时的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作为史官,我已经写下‘晋赵盾弑其君’。

”此言一出,赵盾有冤难言,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加回事。

本文文学常识简介1.介绍《春秋》与《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

(见教材P28)《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西汉初称《左氏春秋》。

后又称《春秋左氏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

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2.文中所写事件涉及到哪些人?一君(晋灵公),四臣(谏臣赵盾、士季、叛臣赵穿、史臣董狐),三甲士(xx,提弥明;灵辄)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初步感知全文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请一些学生读相关段落,师板书字词)难认字:蹯翳食之箪橐与为公介为法受恶自诒伊通假字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避②宣子田于首山田-畋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境④反不讨贼反-返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缺⑥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贻2.齐读全文。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210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210

熊﹒蹯( fán ) 寘诸﹒橐( tuó ) 公﹒嗾( sǒu ) 自﹒诒( yí )
寘﹒诸﹒畚( zhì běn )
麑( Chú )
夫﹒獒( áo )
﹒稽首( qǐ ) ﹒鲜克有终( xiǎn ) ﹒翳桑( yì )
二、熟语积累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谁没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够有始有终。 2.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 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雕: 寘: 克: 假寐:
【明确】(1)刻画,绘制 (2)同“置”,放置 (3)能 (4)不解衣冠而睡,即坐 着打瞌睡
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 家要失去稳定。 B.晋灵公厚敛雕墙,以弹丸射人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可见其“不君”。 C.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 民。 D.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并且是盛服等待,其“恭敬”精神连杀手都被感化。 【明确】选C。“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的不是赵盾,是士季。
4.其我之谓矣。(宾语前置) 译文:_大__概__是__说__我__吧__。__ 5.遂扶(之)以下。(省略句) 译文:_于__是__他__扶__起__(_赵__盾__)_走__下__殿__堂__。__
六、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1.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译文:_赵__盾__准__备__进__谏__,_士__季__说__:_“__您__进__谏__,_如__果__国__君__不__采__纳__,_那__么__就__没__有__谁__能__接__ _着__您__去__进__谏__了__。__请__让__我__先__去__,_(_如__果__)_不__采__纳__,_您__再__继__续__劝__说__。__”__ 2.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译文:_大__王__您__能__够__弥__补__自__己__的__过__失__,_君__位__就__可__以__保__全__。__ 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译文:_杀__害__百__姓__的__主__,_就__是__不__忠__;_不__履__行__国__君__的__使__命__,_就__是__不__守__信__用__。__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训练:第三单元 3 晋灵公不君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训练:第三单元 3 晋灵公不君

03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 晋灵公不君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稽首/稽查 衮职/翻滚 新鲜/鲜克有终B.钅且麑/霓虹盛服/盛水箭镞/嗾夫獒焉C.灵辄/鲰生箪食/不惮翳桑/龙翔凤翥D.弑君/拭目假寐/寤寐危殆/自诒伊戚解析:A项,qǐ/jī,gǔn,xiān/xiǎn;B项,ní,shèng/chéng,zú/sǒu;C项,zhé/zōu,dān/dàn,yì/zhù;D项, shì,mèi,dài/yí。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鲜:很少。

②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入:进入。

B .{①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速。

②尚早,坐而假寐假:假装。

C .{①弃君之命,不信 信:诚信。

②贼民之主,不忠贼:杀。

D .{①今近焉,请以遗之 遗:留下。

②子为正卿,亡不越竟亡:逃跑。

解析:A项,“入”的意思是“被采纳”。

B项,“骤”的意思是“多次”;“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

D项,“遗”的意思是“送给”。

答案:C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C.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解析:A项,“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B项,“舍”,名词活用为动词,住宿;C项,“朝”,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朝;D项,“饮”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读“yìn”,“给……喝”。

答案:D4下列各句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B.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D.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其他三项是介词结构后置。

答案:C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厚敛以雕墙 ②使妇人载以过朝 ③遂扶以下 ④今近焉,请以遗之 ⑤寘诸橐以与之 ⑥倒戟以御公徒 ⑦以示于朝A.①⑥/④⑦/②③/⑤B.①②⑥/③⑤/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④/③⑦/⑤解析:①⑥连词,表目的,用来;④⑦介词,把;②③连词,表修饰;⑤连词,表顺承。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表扬: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叡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刚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知曰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批评: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戳无辜曰厉,同情: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用两三字:魏安厘王、赵孝成王。

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多用二字:忠武侯(孔明),文忠公(欧阳修),武穆王(岳飞)、文正公(范仲淹)。

2.不君:不行君道。

(君——名词活用为动词)3.《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全书共60卷,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二百五十余年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有关活动及重大事件(其叙事更至于悼公十四年(前454年))。

共196000字,在十三经中被称作“大经”。

其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是我国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左传》之后,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

宋人对《左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陆游《杨梦锡集句杜诗序》)。

可见《左传》对我国后世影响巨大,在我国文史界占有较高的地位。

4.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四)文本研读:梳理文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问题:作者开篇写晋灵公写了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晋灵公什么特点?作者开篇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厚敛以雕墙”。

表现了他的贪婪;第二件事:“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这表现了他的荒唐;第三件事:“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这又表现出他的残暴。

2.问题:作者写这三件事的作用是什么?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一面。

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它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左传》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在叙事中敢于直言不讳,往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判人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权势者暴虐淫侈的行为,也表彰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能熟练地诵读文本,阐释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2.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掌握《史通》的理论主张。

3.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了解“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经典原文3 晋灵公不君◎走近先贤文宗史圣——左丘明1.生平简介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

左丘明晚年因患眼疾,双目失明。

他曾一度绝望,但强烈的使命感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诸侯各国的政闻要事及君臣谋议得失之词口述给子孙,汇集成卷。

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以他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

2.地位影响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

著有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晚年口述而汇集成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

◎背景呈现《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

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3.1 晋灵公不君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3.1 晋灵公不君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稽.首/稽.查衮.职/翻滚.新鲜./鲜.克有终B.钅且麑./霓.虹盛.服/盛.水箭镞./嗾.夫獒焉C.灵辄./鲰.生箪.食/不惮.翳.桑/龙翔凤翥.D.弑.君/拭.目假寐./寤.寐危殆./自诒.伊戚项,qǐ/jī,gǔn,xiān/xiǎn;B项,ní,shèng/chéng,zú/sǒu;C项,zhé/zōu,dān/dàn,yì/zhù;D 项,shì,mèi/wù,dài/y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B.C.D.项,“入”意思是“被采纳”。

B项,“骤”意思是“多次”;“假”意思是“非正式的”。

D 项,“遗”意思是“送给”。

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C.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项,“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B项,“舍”,名词活用为动词,住宿;C项,“朝”,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朝;D项,“饮”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读“yìn”,“给……喝”。

4下列各句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B.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D.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项是宾语前置,其他三项是介词结构后置。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厚敛以.雕墙②使妇人载以.过朝③遂扶以.下④今近焉,请以.遗之⑤寘诸橐以.与之⑥倒戟以.御公徒⑦以.示于朝A.①⑥/④⑦/②③/⑤B.①②⑥/③⑤/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④/③⑦/⑤,表目的,用来;④⑦介词,把;②③连词,表修饰;⑤连词,表顺承。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左传》教学目标:1.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鉴赏“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史学价值。

4.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感受我国古代史官“秉笔直书,不避强御”的精神品质。

难点:理解我国古代史官记载的标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单元要我们学习的是历史散文。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一部历史著作而言,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说一部历史著作它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答:实录)。

在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里,历史典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记载着各个朝代的历史,而且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历代的史书,都可以展现出史官撰写史书时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左传》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

当代史学家钱穆认为:我们要读古代的中国史应该拿这部《左传》作我们研究的一个“基准”,今天我们就以《左传》里的文章《晋灵公不君》为基准来了解“春秋笔法”。

(板书题目)二、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晋灵公、赵盾怎样的性格特点?(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赵盾作为臣子又有哪些表现?这些事情表现了晋灵公、赵盾怎样的性格特点?)概括晋灵君的性格特征:贪婪、荒唐、残暴、昏庸。

厚敛雕墙、弹人观辟、虐杀宰夫、虚言纳谏、患谏贼之、伏甲嗾獒,作为一个国君没有国君的样子。

他不敬大臣,不子庶民,最终失去民心被赵穿所杀。

这样一个君主按现在的眼光看是死有余辜,但在那个时代只能是可谏不可杀。

作为臣子的赵盾像不像个臣子,有没有臣子的样子,表现在哪?品质特征:直言敢谏、忠诚仁义、古之良大夫。

忧心国事、骤谏灵公、恩惠养民、为法受恶、尊重史官文中是不是仅仅写了这两个人物?还有哪几个人物刻画地栩栩如生?(士季、鉏麑、提弥明、灵辄)除了士季是以臣子进谏的形象出现,其他三个都是以卫士武士的身份出现的。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知识。

2.赏析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的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4.探究“春秋笔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荆州春秋阁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下联是“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

文夫子著春秋,是指孔子亲手编订《春秋》;武夫子读春秋,是指关羽夜读《春秋》,这是《三国演义》为关羽打造的经典形象。

2.思考孔子为何要编订春秋,关羽的形象塑造中为何要加入夜读《春秋》的场景?关于前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孟子的话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来作出回答。

孔子亲手编订《春秋》,此书一出,无论当时还是后世,一切乱臣贼子都会胆战心惊。

所以“夜读《春秋》”是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形象,以大义凛然的姿态和白脸的曹操划清界限。

3.《春秋》真有使乱臣贼子惧的效果?例如宣公二年乙丑,晋国的国君晋灵公被杀,对于这一史实《春秋》是如下记载的“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估计读了这一句,我们连史实没有弄清楚?更无从知晓乱臣贼子惧与不惧。

我们必须求助另一本书《左传》中的篇章《晋灵公不君》。

二、基础积累前面老师已布置大家做了预习,下面做一下检测。

1.字音辨识辟.丸(bì)胹.熊蹯.(ér)(fán) 寘.诸畚.(zhì)(běn)稽.首(qǐ)饮.赵盾酒(yìn) 嗾.夫獒(sǒu) (áo)翳.桑(yì) 与.为公介(yù) 大.史(tài)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过.而能改(犯错)宣子骤.谏(多次)寝门辟.矣(打开)趋.登(快步走)提弥明死.之(为……而死)舍.于翳桑(住宿)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使……幸免)书法..不隐(记事的原则)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您)去进谏,如果(君王)不接受,就没有人可以继续进谏了。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

B.伏甲.,将攻之甲:士兵。

C.宣子田.于首山田:打猎.D。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此.项,诒,遗留。

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古之.良大夫也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

伏甲,将攻之.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助词,的;C项,助词,的;D 项,和例句一样,代词,代指赵盾。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三进及溜B。

而观其辟丸也C。

既而与为公介D。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项,“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B项,“辟”同“避”,躲避;D项,“阙”通“缺”,过失。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书法..不隐B.弃君之命,不信..C。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项,古义:记事的原则。

今义: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B项,古义:不守信用。

今义:不相信.D项,古义:不合礼法。

今义:①不礼貌,②调戏(妇女)。

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钅且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 晋灵公不君读《春秋》必读“三传”,读“三传”必读《左传》。

左丘明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渐渐消逝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的时代添上了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让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样,找到单纯的感动!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可见,中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来已久。

可现在的很多人却已经忘记了这种温柔敦厚的儒家君子之风,各种因琐事导致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就连一些著名学者在与他人意见相左时,也不时恶语相向,把学术争论变成人身攻击。

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提君子风度并给予它新的阐释,十分有必要。

那么,何谓君子风度?【课内挖掘】中国史学有着“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两大传统。

“秉笔直书”,即直笔,遵循“书法不隐”“据事直书”的写史原则。

“春秋笔法”源自孔子修《春秋》,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你对“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角度] “秉笔直书”方能著万世“春秋”。

【课外运用】示例:孔子高度评价董狐“书法不隐”,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受到了崇高的赞誉。

我觉得,凡历史必得澄澈如镜,不能遮掩,方能还历史以真实。

《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古代如此,近代亦然。

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

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出了正直的史学家的尊严,人民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推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推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 晋灵公不君读《春秋》必读“三传”,读“三传”必读《左传》。

左丘明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渐渐消逝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的时代添上了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让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样,找到单纯的感动!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可见,中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来已久。

可现在的很多人却已经忘记了这种温柔敦厚的儒家君子之风,各种因琐事导致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就连一些著名学者在与他人意见相左时,也不时恶语相向,把学术争论变成人身攻击。

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提君子风度并给予它新的阐释,十分有必要。

那么,何谓君子风度?【课内挖掘】中国史学有着“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两大传统。

“秉笔直书”,即直笔,遵循“书法不隐”“据事直书”的写史原则。

“春秋笔法”源自孔子修《春秋》,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你对“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角度] “秉笔直书”方能著万世“春秋”。

【课外运用】示例:孔子高度评价董狐“书法不隐”,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受到了崇高的赞誉。

我觉得,凡历史必得澄澈如镜,不能遮掩,方能还历史以真实。

《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古代如此,近代亦然。

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

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出了正直的史学家的尊严,人民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一、基础考查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三进及溜,而后视之解析:选B。

A项,“辟”同“避”;C项,“阙”通“缺”;D项,“溜”通“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竟乃免.免:避免B.宣子骤.谏骤:突然C.舍.于翳桑舍:住宿D.宦.三年矣宦:做贵族的仆隶解析:选B。

骤:多次。

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C.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解析:选D。

A项,“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过错;B项,“贼”,名词活用为动词,刺杀;C项,“朝”,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朝;D项,“饮”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读“yìn”,“给……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C.古之良大夫..也D.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解析:选C。

这里指古代官职名;今义是医生的别称。

二、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含答案

3 晋灵公不君[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胹.(ér) 熊蹯.(fán) 稽.首(qǐ) 鲜.克有终(xiǎn) 骤.谏(zhòu) 嗾.(sǒu) 翳.桑(yì) 食.之(sì) 橐.(tuó) 诒.(yí)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而观其辟丸也(“辟”同“避”,躲避)(2)寘诸畚(“寘”同“置”,放置)(3)三进及溜(“溜”通“罶”,这里指屋檐下)(4)衮职有阙(“阙”通“缺”,过失)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患⎩⎪⎨⎪⎧ 问其故,而患.之(动词,担忧)公患.之(动词,厌恶)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名词,忌讳)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名词,毛病)(2)观⎩⎨⎧而观.其辟丸也(动词,观看)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名词,景象)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一般的宫殿)(3)过⎩⎪⎨⎪⎧ 吾知所过.矣(动词,犯过错)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名词,过错)使妇人载以过.朝(动词,经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动词,责备)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动词,探望) (4)舍⎩⎪⎨⎪⎧ 舍.于翳桑(动词,住宿)食之,舍.其半(动词,留下)退避三舍.(《左传》)(名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动词,筑舍定居)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动词,放弃)(5)视⎩⎪⎨⎪⎧ 而后视.之(动词,看见)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名词,视力、视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动词,观察)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动词,看待) (6)善⎩⎪⎨⎪⎧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名词,好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动词,友好对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形容词,善良、好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 (动词,擅长、善于)(7)如⎩⎪⎪⎨⎪⎪⎧ 夫如.是(动词,好像)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连词,或者)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赶得上、比得上)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动词,到、往)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晋灵公不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3)公嗾.夫獒焉(名词作动词,发出唤狗的声音) (4)舍.于翳桑(名词作动词,住宿) (5)晨.往,寝门辟矣(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6)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形容词作动词,吃完) (7)问其故,而患.之(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 (8)晋侯饮.赵盾酒(使动用法,使……喝、给……喝) (9)食.之,舍其半(使动用法,使……吃饭) (10)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使动用法,使……幸免) (11)提弥明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书法..不隐 古义:记事的原则。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三) 晋灵公不君+Word版含答案

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三) 晋灵公不君+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三)晋灵公不君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B.伏甲.,将攻之甲:士兵C.宣子田.于首山田:打猎D.遂自亡.也亡:死亡解析:亡:逃走。

答案:D2.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古之.良大夫也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伏甲,将攻之.解析: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助词,的;C项,助词,的;D项,和例句一样,代词,代指赵盾。

答案:D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三进及溜,而后视之解析:A项,“辟”同“避”;C项,“阙”通“缺”;D项,“溜”通“罶”。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盛服..将朝A.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C.提弥明死.之D.晋侯饮.赵盾酒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均为名词作动词。

A、D项为使动用法,C项为为动用法。

答案:B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靡不有初,____________。

(3)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之怀矣,____________。

答案:(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鲜克有终(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4)自诒伊戚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宣子骤谏,公患之,使贼之。

2020最新春秋笔法PPT(课件+检测,5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2020最新春秋笔法PPT(课件+检测,5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见两次谋杀不成,李建成和李元吉决定使出狠招,他们密谋在大军饯 行宴会上杀掉李世民,不料消息被他们手下的人走漏出来。得知这一消息 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于玄武门。
对这段记载,李世民非常满意,在旁边大笔一挥:好,妙哉,春秋笔 法!
关于魏征初次与唐太宗相见,书稿如此记载: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太宗告发说,李建成手下有个人,名叫魏征,曾经 劝说李建成及早下手,把李世民提前干掉,这样的人应该干掉,坚决不能 留着。太宗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试图查证属实后,把他干掉。
提示: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 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第1段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 奢侈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第2、3段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 误,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第4、5段写了晋灵公被 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
2.以儒家的观点来看,应该如何认识赵盾这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3.“为法受恶”的“法”是什么?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 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3.3《晋灵公不君》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3.3《晋灵公不君》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君之命,不信.信:相信B.臣侍君宴,过.三爵过:超过C.不食.三日矣食:吃饭D.使麑贼.之贼:刺杀【解析】选A。

信:守信用。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妇人载以.过朝厚敛以.雕墙B.谏而.不入问其名居,不告而.退C.公嗾夫獒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D.子为.正卿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解析】选D。

D项,均为“是”。

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B项,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C项,助词,无实义/兼词,于此,从这里。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B.提弥明死.之C.项伯杀人,臣活.之D.使使以闻.大王【解析】选B。

B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知识延伸】文言文中动词活用的三种类型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

如: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伏”原本是动词,“埋伏”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意思是指“埋伏的兵”,充当宾语。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如:忿恚尉。

(《陈涉世家》)“忿恚”为“愤怒”的意思,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尉愤怒”。

3.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如: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死”在这里是“为……而死”的意思,为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从台上..弹人 B.则社稷..之固也C.书法..,衮不废矣..不隐 D.君能补过【解析】选C。

“书法”古义:记事的原则;今义: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5.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我之谓矣B.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C.有一于此D.赵穿攻灵公于桃园【解析】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灵公不君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稽.首/稽.查衮.职/翻滚.新鲜./鲜.克有终B.钅且麑./霓.虹盛.服/盛.水箭镞./嗾.夫獒焉C.灵辄./鲰.生箪.食/不惮.翳.桑/龙翔凤翥.D.弑.君/拭.目假寐./寤.寐危殆./自诒.伊戚解析A项,qǐ/jī,gǔn,xiān/xiǎn;B项,ní,shèng/chéng,zú/sǒu;C项,zhé/zōu,dān/dàn,yì/zhù;D 项,shì,mèi/wù,dài/yí。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入”意思是“被采纳”。

B项,“骤”意思是“多次”;“假”意思是“非正式的”。

D 项,“遗”意思是“送给”。

答案C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C.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解析A项,“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B项,“舍”,名词活用为动词,住宿;C项,“朝”,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朝;D项,“饮”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读“yìn”,“给……喝”。

答案D4下列各句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B.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D.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其他三项是介词结构后置。

答案C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厚敛以.雕墙②使妇人载以.过朝③遂扶以.下④今近焉,请以.遗之⑤寘诸橐以.与之⑥倒戟以.御公徒⑦以.示于朝A.①⑥/④⑦/②③/⑤B.①②⑥/③⑤/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④/③⑦/⑤解析①⑥连词,表目的,用来;④⑦介词,把;②③连词,表修饰;⑤连词,表顺承。

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钅且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

B.晋灵公不君.君:像君主。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没有。

D.晨往,寝门辟.矣辟:打开。

解析C项,“靡”是否定代词,不是否定副词,意思是“没有谁”。

答案C7下列语句分别表现晋灵公“不君”和赵盾“恭敬”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②不能体现赵盾“恭敬”;B项,②是士季的话;C项,①不能表现灵公“不君”。

排除这三项即可。

答案D8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

B.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

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

可见其“不君”。

C.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

D.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何等“恭敬”。

这种精神连杀手钅且麑都被感化。

解析C项,“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的不是赵盾,是士季。

答案C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2)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钅且麑贼之。

参考答案(1)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只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2)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憎恶他,便派钅且麑去刺杀赵盾。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①,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②,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选自《左传》) 注①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②不义不昵(nì):对君不义,对兄不亲。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制也,君将不堪.堪:承受。

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所:处所。

C.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D.大叔完聚,缮.甲兵缮:包裹。

解析D项,“缮”的意思是“修整”。

答案D11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公对共叔段“欲擒故纵”的一项是( )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②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④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⑤公曰:“无庸,将自及。

”⑥不义不昵,厚将崩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⑤⑥解析②是祭仲对国事的担忧,不是庄公的言行。

④是共叔段的做法,也不是庄公的行为。

答案D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

制邑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没有答允。

B.当祭仲提出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

等到祭仲再次提醒他时,他才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

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

可见庄公既狠毒又狡猾。

D.庄公直到共叔段完成了进攻国都的准备,并得知姜氏开城做内应的时间之后,才万不得已下令让子封讨伐共叔段。

解析D项,分析错误,从上文可以看出,庄公一直知道共叔段的行为,只是时机不成熟才没有攻打他,并非“万不得已”。

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3)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

解析注意“度”“制”“毙”“姑”“弟”等词的含义。

参考答案(1)现在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乎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将有所不利。

(2)不道德的事做多了必然会栽跟斗,你姑且等着瞧吧。

(3)段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称他为弟弟;兄弟间如同两个国家的国君争斗,所以用“克”字。

参考译文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的女子,名叫武姜,武姜生了庄公与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倒生,使姜氏受到惊吓,所以取名寤生,姜氏因此不喜欢他。

姜氏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

她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同意。

等到庄公即位后,姜氏请求把制邑作为共叔段的封地。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儿,你要其他地方我都照办。

”姜氏就要了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儿,人们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对庄公说:“一般的城市,城墙超过三百丈,那就要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规定的制度,大城市的规模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乎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将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有什么办法来躲避因此产生的祸害?”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呢!不如及早做好打算,别让祸害滋生蔓延开来。

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草尚且难以铲除干净,更何况是您的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不道德的事做多了必然会栽跟斗,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北部边境地区违背中央听从自己的节制。

公子吕对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种政权共存,对此您打算如何处理?如果想让给太叔,那么请允许我去侍奉他;不然的话,就把他除了,不要让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用不着这样,他会自作自受的。

”太叔又把那两个地区划入自己的封地,领土一直扩展到廪延。

子封又进言说:“现在可以剿灭他了。

土地广了,得到的民众也就多了。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扩展得越大,瓦解倒台得越快。

”太叔修葺城墙,屯聚粮食,修整铠甲武器,训练好步兵、车兵,将要偷袭国都。

姜夫人准备好开城门接应。

庄公打听到太叔起兵的日期,说:“可以下手了。

”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

京邑的人叛离太叔段。

太叔段只好逃到鄢邑。

庄公又领兵攻打鄢邑。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逃亡到共国。

《春秋》上写:“郑伯克段于鄢。

”段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称他为弟弟;兄弟间如同两个国家的国君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呼庄公为郑伯,是讽刺他没管教好弟弟:表示这样的结果正是庄公的意愿。

不说太叔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三、语言运用14在辩论中,讽刺幽默的论辩语言往往以谐趣的方式揭开荒唐的外衣,暗示事物的本质,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从而在论辩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阅读下面这则故事,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

要求:①紧扣对话主题,语意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连贯、得体。

传说汉武帝晚年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

一天,他对大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之梦了。

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东方朔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1)“”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东方朔说:(2)“”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解析由文中出现的“彭祖”可知,两处内容应与彭祖有关,答题时要紧扣“长寿”这个主题,语意有逐步深入的逻辑关系,语言前后连贯、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