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
《守礼据实——感悟春秋笔法,秉笔直书—彰显史家精神》
守礼据实――感悟春秋笔法秉笔直书――彰显史家精神北京丰台二中陈巧梅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亓东军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的题目是《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它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和相关读物《直书》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史学据事直书的一面,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精神品质,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晋灵公不君》是一篇比较浅易的文言文,在字面理解上,学生不会有什么障碍,就是鉴赏晋灵公和赵盾的形象,学生也不会有什么偏差。
但绝大多数学生对董狐在史书中记载“赵盾弑其君”却很不理解,对孔子以及刘知几等人关于董狐的评价更不理解,因为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董狐的记载,他明明是在歪曲历史,根本不是如实地记录历史。
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理解我国古代史官记史的标准,学习读史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选定1、比较材料,区分异同。
2、探究真相,了解标准。
3、相关阅读,传承精神。
4、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教案对于离开大学校门十几年的我来说,“春秋笔法”早已成为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接到上课的任务以后,我就开始从“中国知网”上大量搜集资料,总算对“春秋笔法”的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晰地认识。
可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却又不知该怎样运用这些资料,总想着这些知识应该让学生了解,那些知识应该让学生知道,试讲下来要么是内容太繁琐,主干不清晰;要么是内容太深奥,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节课下来就像推一个大石碾子,老师费劲不少,学生收获不多。
后来市教研员刘老师告诉我:“教学的设计要删繁就简,不能脱离文本、不能脱离学生实际。
”于是我又全盘推翻以前的设计,遵循以上原则对教学内容重新设定,最后形成了这节课。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人教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 晋灵公不君《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
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
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
《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同时也使我们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文章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杀死,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的品德和董狐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精神。
一、注音胹.________ 熊蹯.________ 寘.________ 稽.首________ 鲜.克有终________ 骤.谏________ 麑.________ 嗾.________ 翳.桑________ 食.之________ 橐.________ 诒.________ 二、解释词义过⎩⎪⎨⎪⎧使妇人载以过.朝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一日,大母过.余曰 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郑伯克.段于鄢 克.日完成 假⎩⎪⎨⎪⎧尚早,坐而假.寐 假.令仆伏法受诛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以⎩⎪⎨⎪⎧厚敛以.雕墙 使妇人载以.过朝 遂扶以.下 请以.遗之 倒戟以.御公徒 以.示于朝而⎩⎪⎨⎪⎧谏而.不入 稽首而.对曰 坐而.假寐 触槐而.死 明搏而.杀之 宣子未出山而.复 麑退,叹而.言曰 之⎩⎪⎨⎪⎧未知母之.存否? 请以遗之. 其我之.谓矣 则子继之. 贼民之.主三、通假字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____________杀之,寘诸畚 ____________三进及溜 ____________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____________宣子田于首山 ____________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____________反不讨贼 ____________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___________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晋灵公不君.______________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______________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______________公患.之,使麑贼. ______________晋侯饮.赵盾酒 ______________斗且.出 ______________提弥明死.之 ______________赵盾弑.其君 ______________书法..不隐 ______________五、分析句式类型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______________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______________尚早,坐而假寐 ______________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______________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______________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______________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______________其我之谓矣 ______________六、积累名句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靡不有初,________。
(省优获奖课件)-第3单元 春秋笔法 3.1.2精品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3.解多义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像) 曰:“不若与人。”(比得上)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同,相当) (1)若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如 此,这样)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在形容词后,表示 事物的状态,相当于“……的样子”)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恶名被于千载(流传) 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 (2)被 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遭受) 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介词,表被动) 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凝霜被野草(覆盖) 以兹避祸,幸获两全(侥幸)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幸 (幸运)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 刘知几(661—721),唐代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20岁 考中进士,任获嘉县主簿19年。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先后 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史职,撰修国史。刘知几 长期在史馆供职,能够看到大量的史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史学观 点,再加上与史馆中同人观点不同,遂发愤著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 (710)写成《史通》。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6.明句式 (1)邪正有别,曲直不同(判断句) (2)韦昭仗正于吴朝,雀浩犯讳于魏国(介词结构后置句) (3)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被动句) (4)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被动句) (5)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被动句)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 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译文俗话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死在路边;不正直的谄佞奸 徒,反而能封侯。”所以人们宁可顺从(权势)来保障自身平安,也不 违逆(权势)而遭受祸害。况且史书的要义,就是要申明勉励惩戒,树 立好的风气。 点评在此,作者首先引用俗语,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然后指出 世人为了生存,大都选择了明哲保身的消极处世态度,由此明确了 修史“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重要意义——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 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 子不敢轻易做坏事。至此,作者亮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下文进 一步展开论述张本。
【优选】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化背景《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与《春秋》相当,同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但《春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左传》的明确纪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7),并在全书最后附上了一段鲁悼公四年(前453)三家分晋的史实。
《左传》最初是单行的,至西晋杜预,始将《左传》与《春秋》逐年合并(即“经传合一”),从此相沿不易。
《左传》全文共196 000多字,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号称“大经”。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与后二者重在阐发义理不同,《左传》更重视对《春秋》史实的补充。
《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文章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下杀死,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和董狐的不畏权贵、秉笔直书。
1.谈谈你对“赵盾弑其君”的看法。
提示:礼是宗法社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
比如:“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治兵于庙,礼也”;“丹桓宫之楹”,“刻其桷,皆非礼也”;“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
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此观点表示质疑。
认为所谓“春秋笔法”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赵盾既然没有杀灵公,为什么史书上要记“赵盾弑其君”?而所谓越境就可以免予责任的说法也是十分荒唐的。
可以结合上述两种观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从《左传》大量引用《诗经》看《诗经》在春秋时期内政外交中的作用。
孔子非常重视对《诗经》的学习,他曾经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三单元 春秋笔法《直书 》教案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三单元春秋笔法《直书》教案教案2010-02-25 17:44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直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刘知几及其作品《史通》,了解他独到的史学思想。
2.掌握重点词句,翻译文章。
3.了解本文写法,可作写作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翻译掌握全文大意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法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史通》2.熟读《直书》第一段,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
3.翻译第一段,通其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翻译理解第一段大意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法一、其人其书刘知几(661―721) 唐代著名史学家。
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举进士。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等职,兼修国史。
刘知几不满于当时史馆制度的混乱和监修贵臣对修史工作的横加干涉,于景龙二年(708)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 《史通》◎《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
二十卷。
《史通》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全书今存四十九篇。
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
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
《史通》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认为这两种体裁不可偏废,而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
《史通》把史学家的工作分为三个等第:一是敢于奋笔直书,彰善贬恶,如董狐、南史;二是善于编次史书,传为不朽,如左丘明、司马迁;三是具有高才博学,名重一时,如周代的史佚、楚国的倚相。
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学、史才、史识“三长”的论点。
史学,是历史知识。
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
史识,是历史见解。
“三长”必须兼备,而史识又是最重要的。
史识的核心是忠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
二、文本研读直书:不隐讳事实真相,如实记载历史事实。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选修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0-09-22 23:40:07)转载标签:赵盾中国《春秋》春秋笔法晋灵公杂谈分类:向上学选修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5-6讲共4课时)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
二、了解“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的史官制度中国古代的史官制度,起源很早。
唐刘知几说:“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
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
至于三代,其数渐繁。
”认为黄帝时已有史官,这当然是一种传说。
但有可靠证据表明,至少在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史官和官方记事制度。
甲骨卜辞中便有“作册”、“史”、“尹”等史官名称。
《尚书•多士》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指的也是当时官方记载和保存文书之制。
及至西周,史职日繁,出现了太史、中史、内史等名目,不仅周天子有史官,一些诸侯国也先后设置了史官。
《左传》定公四年记周初分封诸侯的情形说:“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
”可见鲁、晋两国在分封之初,周天子便为其配置了史官。
至春秋时,虢、卫、邾、齐、郑、宋诸国也都设有太史,秦有内史,楚有左史,由此形成了整个华夏地区从周天子到诸侯国的史官系统。
古代史官的职责范围很广,但记载史事无疑是其基本工作之一。
《国语•楚语》载:“有事不书,是史失其职守。
”《左传》僖公七年称“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仪,无国不记”。
《礼记》也有“史载笔,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等说法。
《史记•秦本纪》还把秦文公十三年(前753)“初有史以记事,民多化之”作为一桩大事记载下来,以示重要。
史官记事制度的发达,使先秦时期出现了一批由史官录编的历史文献、世系谱和官方年代记。
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尚书》收录的大多就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保存的重要文件和政论。
(省优获奖课件)-第3单元 春秋笔法 3.1.2精品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曲笔就是史学家曲从权贵或其个人情感而修史。刘知几在《史 通· 曲笔》中对曲笔现象进行了批评,用舞词、臆说、不直、谀言、 谤议、妄说、诬书、曲词等概念指称曲笔。曲笔的表现,或假人以 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以恶,持报己仇;或阿时,或媚主;或掩饰自家丑 行,夸张故旧美德。曲笔纯粹受制于主观情感。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明确课节重点
课 题 序 经 典 原 文 作 学习目标 者 1.理解、 掌握王国维的“造境”和“ 写境”、 “ 有我之境”和“无 10 《人 王 我之境”的理论。 间词话》国 2.了解诗词的“境界”与创作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关系, 十则 维 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 力。 《红楼 王 1.通过学习《<红楼梦>评论(节选)》,进一步把握王国维 梦》 国 的文艺思想,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近代文艺理论及学术研 评论(节 维 究的转型,尝试用现代哲学眼光审视文学作品。 选) 2.结合《<人境庐诗草>自序》,感知并了解黄遵宪的诗歌 《人境 黄 创作主张,把握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传统文化特点,形成健 庐诗草》遵 康的文化态度和开放的文化视野。 自序 宪 目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4.分古今 (1)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古义:风教,引申为好的风气。今义:①刮风的声音;②传播出来的消息。 (2)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 古义:倔强、不肯低头,比喻刚直不屈。 今义:实力强的项目(多指体育比赛的项目)。 5.析活用 (1)人之所贱(形容词作动词,鄙视) (2)人之所贵(形容词作动词,珍视) (3)然后能成其良直(形容词作名词,良史直笔) (4)盖近古之遗直欤(形容词作名词,直录的精神) (5)壮夫重气(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6)贯三光而洞九泉(名词作动词,埋)
晋灵公不君《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孔子所编,言辞隐晦,表述简约 《公羊传》公羊高所著 强调“大义”“宗 旨”,不重视历史 《谷梁传》谷梁赤所著 史实的传记。
《左传》介绍: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称 《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 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 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 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 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 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
第三、四段: 晋灵公设宴,计划在 酒席上刺杀赵盾。这次出 场的是两个武士,提弥明 和灵辄。
可是晋灵公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讨厌, 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 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朝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 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 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 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 撞在槐树上死了。
“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行文中不直接阐述对 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 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 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它 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 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的曲笔的一面。
晋灵公不行君道:(他)大量征收赋税,用来雕饰墙壁(满足 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 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把 尸体)放在筐里,让宫女们拿着经过朝堂。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选修)作者:王彩莲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7期内容分析: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的第一课。
学生对“春秋笔法”了解甚少,所以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只探究两个问题即“春秋笔法”主要特点:暗含褒贬、秉笔直书和秉笔直书的依据“守礼据实”,以教材中的《晋灵公不君》和《春秋》(节选)、《崔杼弑其君》(节选)两个拓展材料为例,通过合作、思考、探究的方式和多重对话方式了解“春秋笔法”的主要特点,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了解“春秋笔法”秉笔直书的依据。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培养学生传承求真务实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掌握“春秋笔法”的主要特点:含褒贬和笔直书。
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探究“春秋笔法”秉笔直书的依据即“守礼据实”。
探究:以现代观念审视“春秋笔法”的内涵,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中寻找现代社会可借鉴的思想资源。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 3.1 文化经典阅读·春秋笔法学时 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等。
2、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的主要特点并探究其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合作、思考、探究、应用、拓展、创新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多重对话的方式,促进学生均衡而学生的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2、培养学生传承求真务实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分析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的第一课。
学生对“春秋笔法”了解甚少,所以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只探究两个问题即“春秋笔法”主要特点:暗含褒贬、秉笔直书和秉笔直书的依据“守礼据实”,以教材中的《晋灵公不君》和《春秋》(节选)、《崔杼弑其君》(节选)两个拓展材料为例,通过合作、思考、探究的方式和多重对话方式了解“春秋笔法”的主要特点,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了解“春秋笔法”秉笔直书的依据。
高中语文“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笔法》优质公开课件
句子翻译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
于此, 不如死也! (3)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
遗之。
句子翻译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 于此, 不如死也!
(3)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 遗之。
3.为什么说赵盾是“左之良大夫”?
①忧心国事,骤谏灵公 ②“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忘 恭敬”,“民之主也” ③恩惠养民,体贴下情(例见对灵辄的态度) ④虽然“为法受恶”,但尊重史官
赵 盾:直言敢谏、忠诚仁义、古之良大夫
4.孔子如何评价董狐直书“赵盾弑其 君”这一记载?以现代概念谈谈你自己的 看法。
之前有个网友说自己现在紧张得不得了 ,获得 了一个 大公司 的面试 机会, 很不想 失去这 个机会 ,一天 只吃一 顿饭在 恶补基 础知识 。不禁 要问, 之前做 什么去 了?机 会当真 就那么 少?在 我看来 到处都 是机会 ,关键 看你是 否能抓 住。运 气并非 偶然, 运气都 是留给 那些时 刻准备 着的人 的。只 有不断 的积累 知识, 不断的 进步。 当机会 真的到 来的时 候,一 把抓住 。相信 学习真 的可以 改变一 个人的 运气。 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生活得匆匆忙忙, 比房子 、比车 子、比 票子、 比小孩 的教育 、比工 作,往 往被压 得喘不 过气来 。而另 外总有 一些人 会运用 自己的 心智去 分辨哪 些快乐 或者幸 福是必 须建立 在比较 的基础 上的, 而哪些 快乐和 幸福是 无需比 较同样 可以获 得的, 然后把 时间花 在寻找 甚至制 造那些 无需比 较就可 以获得 的幸福 和快乐 ,然后 无怨无 悔地生 活,尽 情欢乐 。一位 清洁阿 姨感觉 到快乐 和幸福 ,因为 她刚刚 通过自 己的双 手还给 路人一 条清洁 的街道 ;一位 幼儿园 老师感 觉到快 乐和幸 福,因 为他刚 给一群 孩子讲 清楚了 吃饭前 要洗手 的道理 ;一位 外科医 生感觉 到幸福 和快乐 ,因为 他刚刚 从死神 手里抢 回了一 条人命 ;一位 母亲感 觉到幸 福和快 乐,因 为他正 坐在孩 子的床 边,孩 子睡梦 中的脸 庞是那 么的安 静美丽 ,那么 令人爱 怜。。 。。。 。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第三单元春秋笔法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
二、了解“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
单元介绍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历史著作及史学思想,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和史书的体裁体例及相关史学思想。
经典原文选自《左传》,相关读物选自《史通》。
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久,据记载,早在周代,就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史官制度了,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各种职衔的史官,“君举必书”。
当时的各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史官。
著名的如晋太史董狐、齐太史兄弟和南史,他们不避强御,秉笔直书,大胆记录了国内发生的弑君事件,“董狐笔”和“太史简”成为后世的美谈。
到了西汉,汉武帝设置了太史公,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相继担任了这个官职。
这个职位使司马迁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史籍,为他后来创作《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宣帝以后,太史公这个职位渐渐不为人所重。
东汉时期,不设专门的史官,著史的职能由兰台、东观等机构承担。
兰台、东观都是掌管图书的地方,像班固就做过兰台令史,刘珍等人撰写的史书称为《东观汉记》。
至三国魏,又开始设置史官,称为著作郎。
其后,史官名目渐多,有著作佐郎、修史学士、起居令史、起居舍人等职务。
唐朝立国之初,设立了史馆,负责修撰前代史和国史。
此后,历朝都沿袭唐朝的制度,史馆修史,宰相或重臣监修,下一个朝代编写前朝历史。
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尚书》和《春秋》。
其中,《尚书》是历史文献集,《春秋》是编年体史书。
这两部书后来都成为儒家经典,列入经部(而不是史部)。
中国的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历史著作,但这些史书大多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散佚了。
在成书于东汉的《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中,史学著作附在“六艺略”“春秋”类里,只剩下了23家948篇。
流传至今的有《国语》《左传》《战国策》等。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课件38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问题三:
3、鉏麑当时就死了,死前的内心独白从何而知?
——根据当时的情境、事情的结果和 人物的性格行为进行的合理想象。
——“悬揣”
分析疏通第三段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
给……喝
埋伏
赵盾的骖乘
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
快步走上堂去
古时的酒器
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 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 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 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 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
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 扬。孔子撰《春秋》,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平面上, 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后人就称这种手法为“春秋笔法”。所谓“不 露山水”,实指不显露那些不宜明说或不愿直说本意的语句,宜与名家 画山水一样,“妙在含糊,方见作乎”,或旁敲侧击,或含义模糊,或 闪烁其词,或含蓄委婉,或意在言外,或从旁烘托,或虚掩伪饰,或上 下暗示,总之不露本意。当然也有涉及本意的,则往往从轻从宽,或隐 隐约约,未见庐山真面日,或扑粉涂脂,顿使恶语变美言。
对曰参:加“翳桑代指之甲士饿人倒戈也。”问其名居使.,....免不于告而退。
遂自自己亡逃走也。
住处
译文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 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 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 “我给别人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 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 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 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 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 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 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含答案
3 晋灵公不君[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胹.(ér) 熊蹯.(fán) 稽.首(qǐ) 鲜.克有终(xiǎn) 骤.谏(zhòu) 嗾.(sǒu) 翳.桑(yì) 食.之(sì) 橐.(tuó) 诒.(yí)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而观其辟丸也(“辟”同“避”,躲避)(2)寘诸畚(“寘”同“置”,放置)(3)三进及溜(“溜”通“罶”,这里指屋檐下)(4)衮职有阙(“阙”通“缺”,过失)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患⎩⎪⎨⎪⎧ 问其故,而患.之(动词,担忧)公患.之(动词,厌恶)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名词,忌讳)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名词,毛病)(2)观⎩⎨⎧而观.其辟丸也(动词,观看)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名词,景象)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一般的宫殿)(3)过⎩⎪⎨⎪⎧ 吾知所过.矣(动词,犯过错)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名词,过错)使妇人载以过.朝(动词,经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动词,责备)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动词,探望) (4)舍⎩⎪⎨⎪⎧ 舍.于翳桑(动词,住宿)食之,舍.其半(动词,留下)退避三舍.(《左传》)(名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动词,筑舍定居)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动词,放弃)(5)视⎩⎪⎨⎪⎧ 而后视.之(动词,看见)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名词,视力、视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动词,观察)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动词,看待) (6)善⎩⎪⎨⎪⎧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名词,好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动词,友好对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形容词,善良、好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 (动词,擅长、善于)(7)如⎩⎪⎪⎨⎪⎪⎧ 夫如.是(动词,好像)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连词,或者)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赶得上、比得上)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动词,到、往)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晋灵公不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3)公嗾.夫獒焉(名词作动词,发出唤狗的声音) (4)舍.于翳桑(名词作动词,住宿) (5)晨.往,寝门辟矣(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6)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形容词作动词,吃完) (7)问其故,而患.之(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 (8)晋侯饮.赵盾酒(使动用法,使……喝、给……喝) (9)食.之,舍其半(使动用法,使……吃饭) (10)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使动用法,使……幸免) (11)提弥明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书法..不隐 古义:记事的原则。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教案《春秋笔法》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笼统。
3.引导同学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想本单元次要学习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
编写内容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组成。
“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有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笼统饱满,性情鲜亮,较鲜亮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教学时,可把课文的叙事艺术与对“春秋笔法”的辩证生疏作为教学的重点。
“相关读物”所选《史通》是中国史学理论名著,节选部分论述史书的“直书”准绳,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直书的难能贵重,有助于同学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大视野”所选翦伯赞《怎样争辩中国历史》是同类文章较浅近的,文章对古代史书的体裁、史学的进展历程、史学争辩的基本方法等问题,都有深化浅出的解说。
高二同学有肯定量的文言学问积累,可通过工具书和注解理解文意。
语法句式等现象需要点拨。
必修一学过《烛之武退秦师》和《史记》的一些作品,对《左传》的叙事艺术有初步的了解,需要系统梳理学问。
“春秋笔法”秉笔直书的文化内涵相对生疏一些,需从阅读指南入手难点突破。
这个单元的学习,以老师讲解和同学自学相结合,强调文言文的朗读,同学要学会自主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的积累,要能跨过言语的妨碍,把握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本质和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晋灵公不君》的学习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晋灵公不君一、导入:由回忆学过的历史著作开头。
《左传》《史记》文学常识简介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西汉初称《左氏春秋》。
后又称《春秋左氏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其次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春秋笔法”学案人教课标版优教案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学设计【单元学习目标】. 认识我国史学发展的大体脉络,回顾学习过的古代历史著作的代表作及其编写体例。
. 认识《左传》的基本内容、叙事风格、史学地位。
. 掌握《晋灵公不君》的思想倾向,解析用以支撑看法的资料,领悟其中包括的“尊礼重民”思想。
. 掌握《直书》中“直书”的内涵,理解作者经过大量事典提议秉笔直书史学精神的观点。
. 研究课文中的疑点和难点,以现代看法审查“春秋笔法”的内涵,议论其积极意义与历史限制,从中搜寻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知识梳理】. 填空。
()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和《》,这两部书此后都成为儒家经典,被列入经史子集中的“”部。
()中国的史学在时期经历了第一个巅峰,出现了好多优秀历史著作,流传到此刻的有《》《》《》等。
()两汉时期中国史学最重要的两部史册是《史记》和《汉书》,《史记》创立了体史册体例,《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第个巅峰,由于朝代更迭频频,社会思想活跃,除了史官编写史册外,个人撰史也相当宽泛,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隋唐五代时期出生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对唐以前的史学和史册发展做了系统总结。
()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第三个巅峰,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是《》。
. 依照选项填表。
①著作:《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②作者:司马迁司马光刘知几班固左丘明③史册体例:纪传体编年体④史实年代跨度:通史断代史著作作者史册体例史实年代跨度. 讲解词语“春秋笔法” :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语言积累】. 给予下加点字注音,并讲解其在句中的意思。
()宰夫胹(音:义:)熊蹯(音:..()三进及溜.(音:义:)()袞(音:义:)职有阙..()公嗾(音:义:)夫獒(音:..()寘诸橐(音:义:).. 写出以下句中通假字的本字。
义:义:)不熟)焉()以观其辟(()田于首山()()寘诸畚()()亡不越竟()()袞职有阙()()自诒伊戚()). 讲解以下句中带点字的意思。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Word含解析.doc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 3晋灵公不君读《春秋》必读“ 三传”,读“三传”必读《左传》。
左丘明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逐渐消失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的时代添上了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宝贵的财产,让我们迷惑时,能够找到知己,找到模范,找到纯真的感人!美君王不君终被弑,臣守大义不侮身。
字体赏美文君子风采陈鲁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彬彬有礼,而后君子。
”可见,中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来已久。
可此刻的好多人却已经忘掉了这类温柔敦朴的儒家君子之风,各样因杂事致使的恶性事件屡次见诸报端,就连一些有名学者在与他人建议相左时,也时时恶语相向,把学术争辩变为人身攻击。
在建设文明和睦社会的今日,重提君子风采并赐予它新的阐释,十分有必需。
那么,何谓君子风采?以礼待人,尊敬他人,即君子风采。
有名文学家夏衍病危时,秘书看到他十分痛苦,就说:“我去叫医生。
”正当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忽然张开眼睛,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
”随后就昏倒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在生命告急的关头,夏衍仍旧没有忘掉用礼貌的语言表示对他人的尊敬,这类君子风采,可谓模范。
感情控制,理性行事,乃君子风采。
生活中与他人有不一样建议时,偶有争吵在所不免,但必定要控制自己的感情,理性行事,据理力求,而不是恶语相向,逞一时之气。
胡适曾与鲁迅论战,虽多有不快,但都属正常笔墨官司。
以后作家苏雪林诬蔑鲁迅,对鲁迅进行狠毒的人身攻击,胡适站出来仗义执言,责备苏雪林的过激言行,充足必定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胡适的做法充足显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君子风采。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风采。
君子处世,凡是严格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碰到高人,见贤思齐。
与人有隙,反省自己的不足。
这样才能不停进步,身修德进。
与人交往时有容人的雅量,不用自己的标准苛刻他人,尊敬他人的看法与选择,即便分歧难以调解,也不过“道不一样不相为谋”,绝不强加于人,有失君子风采。
无所畏惧,勇于担当,为君子风采。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二、一词多义 使妇人载以过.朝 __动__词__,__穿__过____
1.过吾 人从知 谁此所 无道过 过至. .矣吾,军 __名将, __词改不 __,之过 _._过二 __错__十____里__动_耳_词__,____动犯____词错____,误____超____过_______ 一日,大母过.余曰 __动__词__,__看__望____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能熟练地诵读文本, 阐释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2.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 事风格,掌握《史通》的理论主张。
3.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了解“春 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走近先贤 文宗史圣——左丘明
1.生平简介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 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
[文化常识] 古代车马
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 说,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 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 乘肥马,衣轻裘。”这是说乘肥马驾的车。古代驾二马为骈, 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驾车的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则有 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马叫服。一说服之左曰骖, 右曰 。笼统地说,则骖和 是同义词。古代贵族的车马还有若 干装饰附件。
左丘明晚年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他曾一度绝望,但强烈 的使命感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诸侯各国的政闻要事 及君臣谋议得失之词口述给子孙,汇集成卷。
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以他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 人原则。
2.地位影响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文宗史 圣”“经臣史祖”。著有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春 秋左氏传》(又称《左传》),晚年口述而汇集成中国现存最早 的国别体著作《国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集中体现了“春秋笔法”
《猫》——钱钟书
扩展阅读
《世说新语》——刘义庆 《红楼梦》——“微言大义” 对主题多元阐释的影响
历史新编
1、《圣人请卸妆》——咪蒙 2、《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袁腾飞 3、《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5、《张居正大传》——朱东润
春 秋 笔 法
中语 国文 经人 典教 文版 化选 研修 读
尚 简 用 晦
目录
春秋笔法释义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内容梳理—修史与史传文学
教学设想(建议)
教学及阅读资料
一、春秋笔法释义
尚简用晦
“春秋笔法”又叫“微言大义”,是我国古 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含蓄地表明 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 和劝诫的目的。
拓展阅读
《曲笔》——《史通》
1
《论史馆日历状》
2
《与韩愈论史官书》4 —柳宗元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
3
—欧阳修
史者,国家之典法也。自君臣 善恶功过,与其百事之废置, 可以垂劝戒、示后世者,皆得 直书而不隐。故自前世有国者 ,莫不以史职为重。
《与尹师鲁书》—欧阳修
小结
春秋笔法,尚简用晦; 秉笔直书,延传百世。
3、引导学生了解《左传》尊礼重民的思想。 4、注意拓展阅读。
问题解析
1、文章题目是《晋灵公不君》,那么晋灵公的不君体 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在晋灵公失败的执政 生涯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你怎样评价他们? 3、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被史官董狐记为弑君,这种 “为法受恶”你怎么理解? 4、文章体现了儒家什么样的观念?文章当中是如何表 现这一观念的? 5、在当代书写历史的过程中,《左传》的叙事特点和 我国修史传统是否还有延续?
扩展阅读
《猫》 西装而头发剃光的是什么学术机关的主任赵 玉山……他平时沉默寡言,没有多少趣味。 但他曾为李太太牺牲一头头发,所以有资格 做李家的惯客。他和他的年轻太太,不很相 得。这位太太喜欢热闹,神围棋》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 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 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 止,不异于常。
敬 请谢 批谢 评聆 指听 正, !
《直书》行文结构
良史直书(褒) 董狐书法不隐 况史之为务, 齐史之书崔弑 马迁之述汉非 申以劝诫, 韦昭仗正吴朝 树之风气。 崔浩犯讳魏国 张俨私存《嘿记》 孙盛窃撰辽东本 习凿齿始雪厚诬 二子书其所讳
中心论点
劣史曲笔(贬) 陈寿、王隐杜口无言 陆机、虞预栖毫靡述 王沈《魏书》以窃位 董统《燕史》以偷荣
问题解析
1、知人论世,介绍刘知几和《史通》,并联系前面学过 的《晋灵公不君》和其他《左传》篇目来理解刘知几修史 的观点。
2、解题:什么是“直书”,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什么? 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吗?(先加以思考) 3、梳理文章结构,找到本文的中心论点和论据,学习借 鉴本文的写作手法为己所用。 4、探讨本文的主旨,并谈谈你对刘知几提出的“直书” 有什么看法,它与曲笔同样遵循了儒家讲求的“礼”,那 么这个对立矛盾你怎么理解呢?
儒家思想
守礼
曲笔直书
二、单元教学目标
体例和内涵 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比较系统地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 传》的叙事风格。 2、了解“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了解中 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
三、单元文化梳理
修史和史传文学
1、中国古代修史传统
2、中国古代修史的几个理念
3、史传文学的魅力
三、单元文化梳理
修史传统
周代 以前
周代 以后
春秋 战国
秦 代
汉 唐
理念
早期求真意识
致用(劝诫、为统 治阶级服务)
(1)史传文学的发展脉络
魅力
(2)史传文学的特点
四、教学设想
《晋灵公不君》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利用注释自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梳理以往学过的史传文学作 品,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对传统史学著作 及史学理论有较为清晰的认知。
我的困惑
《直书》 教学建议:
1、注意引导学生重视文中典故的解读,同时根据 骈文多采用互文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对文揣摩 词义,理解文章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史通》的重要理论和对后世史 学的影响。
3、拓展阅读方面,可以通过《史通》另一篇《曲 笔》来对照阅读,引导学生分析在史书上为什么 会出现直书和曲笔两种不同笔法。
扩展阅读
《郑伯克段于鄢》
书(指《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 不弟(不像弟弟),故不言弟;如二君(像两 个国君相战),故曰:‘克’;称‘郑伯’ (称爵不称兄),讥失教也(兄本有教弟之责, 但庄公不教弟,反而养成其恶)。谓之郑志 (说这是郑庄公的本意)。不言出奔,难之也。 (‚出奔‛是有罪之词。如果不说‚郑伯克段 于鄢‛而说‚段出奔共‛,那就只能归罪叔段 了;其实庄公也有罪,难于下笔,所以‚不言 出奔‛。)
以赤子之心铺就历史漫漫路
以人为镜,能正衣冠; 以史为鉴,能知荣辱。
辅助教学资料
教案、ppt 《晋灵公不君》教案、 ppt、《赵盾弑君》视 频、课文朗诵音频、译 文 《直书》教案、ppt、 译文 单元相关资料 1、《史学与传统文化 十讲》第一讲(ppt) 2、《春秋笔法与古代 史官的话语权力》 3、《春秋笔法研究三 题》等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