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讲稿.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全面依靠学生”,说得多深刻、 多彻底呀,从哲学高度揭示了教育的 本质。当前流行的教育理念,从快乐 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体验教 育到主体教育、生活教育、创新教育, 哪一个离得开学生自身的体验、领悟、 内化?不依靠学生,我们还能依靠谁?
25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举个例子,我们早上叫小孩子起床, 孩子往往不肯起来,可是如果当天要 春游,他肯定早早就醒了。同理,我 们想要学生做的,学生并不一定卖力; 可是学生自己想干的,怎样也不觉得 累。这充分说明了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生本教育不单是教育思想,也是教育 方法,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突破 口,尤其难能可贵。
10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二)本体回归性。生本教育认为, 过去的教育,都基本上是教者好教而 设计的。它明确地提出了过去的教育 是师本的,并明确地要加以摆脱,教 育的本体在于学习者的生命提升,因 而最终和基本上依靠学习者自己。这 是生本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明显的特 征。这一特征称为“本体回归性”, 就是把教育的本体回归到学生,以及 学生的学。它带来了生本教育的明晰 性、坚决性和彻底性。
二、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中心”的超越性。生本教育揭示了教 育的自然本质就是作为天性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 学习可能性。因此教育的社会本质含在于在自然本 质之中。这就确定了学生的地位,不仅仅是相对地 作为师生体系中的中心而存在,他更是一个“七尺 昂藏真独立”的学习体而客观存在着。它是独立的, 只不过在师生体系中接受了教者的帮助而已。这就 决定了生本教育对学生的地位的判断,超越了在某 个统一体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儿童中心”的判断 。 这一超越有实质性的意义。它使得教育的设计,以 儿童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为依据。这是在生本教育中, 生命的神奇得以发挥,而生命的奇迹得以呈现的缘 由。
• 【案例】
• 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除阳光、空气外
• 主要因素是土壤
38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学生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 育的真正基础
——郭思乐
我赞同这一观点
在学习上有乐趣,学生自然会努力, 德行自然会提高。学生投入学习,这本身就 是真、善、美;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这 就是德育。没有单独存在的德育,如果学生 在课堂上得不到快乐,德育也就成了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收到好成效
【案例一】
小孩说话和学走路。
35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案例二】
对蒸馒头实行
“开盖主义”
36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生本的德育观 ——以儿童的美好学习 生活为真正基础
生本教育的德育不是空洞、抽象 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 验情感、意志,塑造人格。
37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8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怎么理解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激扬生命、 提升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充分发挥 学生的本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生命潜 能,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
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 力
9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13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案例】
妇女生小孩。
产婆——管理主体 产妇——发生主体
14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我们所肯定的教师的主导,只是形式 上的、管理上的主导,而不是实质上 的,在教育微观过程中的主导。学生 发挥着真正的潜在的、无形的、实质 的主导作用。无论师本、考本、还是 本本,离开了学生的学,都要满盘皆 输。 • 真正的好的教学最终必须是“奉子教 学”“以学定教”。
39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生本的管理观 ——依靠学生进行管 理 生本教育的管理要适应学生的 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 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尊重学生的 智力。
40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 ——把评价改为 “评研”
• 实行“两评两研”。在考查,让学 生小组互评试卷,评后进行讨论,接 着,由学生再出一套题目进行测试, 再‘评研’一次 • 评价的好处是什么?
11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这表现在教育改革的三个阶段 • 从“上施下效” • 到“师生互动”--含有以师为主的儿 童中心(大人喂饭也是儿童中心) • 到“你学,我帮”(儿童自己吃饭, 大人摆吃饭桌子)
12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三)主体区分性。生本教育要求分清教育的 真正主体。教者是教学管理和使命承担的主体,但 它不是教育教学效益发生的主体。 这时教者有两种选择: • 一种是主要依靠自己的教,即使它有所成就,也摆 不脱学生的学,但由于教师取代了学生的学,学生 的学被扭曲、压抑和小化了,因而是低效的; • 一种是在教者的帮助组织下,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也就是说,生本教育也不能离开教师,但这时教师 的作用只在两方面起作用:一是选择了生本教育的 方式;二是组织了学生的学,而决不取代学生学习 的核心工作。
21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生本教育的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22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生本的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1)“资源论”,学生是教育教学 活动的重要资源; (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 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 (3)“现状论”,现今的学生状 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仅仅为了取得高考的分数,不顾一切, 也可以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代价 大。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大家说, 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想,有没有一 种办法,让学生学得快乐,素质全面 提高,又取得良好的成绩呢? • 也就是说,要找到教育回家的路。 • 回家的路又在哪里?
15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三、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 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16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生本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 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引申为“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 • 目标——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 • 目的——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体现 • 强调不能压抑、控制人的自然生命 • 强调生命价值和智慧价值。
23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强调把可以交付的教学交付给学生。 • 强调把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和利用。 • 强调借助学生自身的能力,本体的力量,内在的潜能,发展 学习天性,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自主学习,忘我学习,使 之达到最高的效率最好地效果。 • 强调爱和独立性是真正的富有。 • 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一是老师确定了内容和进度;二是给 出了对学的恰当的不过分的指导;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一个 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的,我们就不教;四是表面 学生不能自己学的,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 能自己学。 • 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 强调学生的核心部分是感悟。 • 强调重读做、缓说破。 • 强调留有自主空间的管理、模式。 • 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主动的尊重。
5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教育要回家,路在哪里?
• 就是
生本教育
6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一、生本教育基本含义
1、什么是生本教育 2、怎么理解生本教育
7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它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它 的操作特征就是: 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师的帮助 下)主要依靠学, • 它把学习还给学生。 • 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来提高农 民生产积极性一样。
31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案例】
某小学一年级考试出了这样一 道题:写出比“日”多一笔的字。
32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生本的教师观 ——从“纤夫”到 “牧者”
教师应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 变为“生命的牧者”。对普通的基础 教育而言,教只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教师的核心 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 在学生的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同 学生一起成长。这种新认识为教师成 长提供新的目标和途径。
目前,我们的教育长大 了,但生病了,教育要回家了。
教育的家在哪里?
3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教育的家在哪里?
• 教育的家是人,而不是分数。 • 教育是为了人的健康的发展,长远的发展, 而不是仅仅取得分数。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 理。 • 但没有分数,不能考上大学,人民群众不满 意。 • 从南到北,几乎所有学校教育都是用着几十 年前的办法,走苦学苦教的道路来争取分数。
17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生本的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
• • • • 强调儿童的学习天性 强调尊重儿童的思维 强调多次反复获得知识 强调对儿童学习隐私保密
•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 本原则
18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抛秧的启示
19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课例】
怎样想办法很容易把“廉、镰、 兼、嫌、赚、谦、歉”区分开来?
20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案例】
• 课外作业。
• 师本教育的星期天作业,多半是抄课文,写 生字。 • 生本教育理念的作业就丰富多彩。 • 如公共场所上的诗文、公益广告、警示用语 比比皆是。同学们可以带着小本子去摘抄, 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向游人请教。学生当然 乐意去做。其实,向人请教时不是在口语交 际吗?留心身边,留心生活,处处留心,长 此以往还能培养学习习惯呢。高层次的教育 不就是培养习惯吗?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是好 处多多了。
• 人的起点非零 • 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或者根本途 径):人的现代化 • 人的现代化: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 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 展
28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生本的教学观 ——教要皈依学,让 生命自己行动 • 主张:先做后学、先会后学 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29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33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生本的“新错误观” ——允许学生犯 错误,更要允许学生发现错误, 改正错误。
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 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 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 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 了真知。
34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26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四、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 • • • • • • • • 生本的教育观 生本的教学观 生本的学习观 生本的课程观 生本的教师观 生本的“新错误观” 生本的德育观 生本的管理观 生本的评价观
27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生本的教育观 ——依靠生命本身的 内在力量来提升生命(生本教育的本质)
• 生本的学习观 ——学习是生命成长 的过程
• 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 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 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 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 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 生。
30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1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一、生本教育的基本含义 二、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四、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五、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 六、生本教育的教学成效 七、生本教育的正确认识 八、生本教育带来的启示
2
教育理应走向生本 教育本该激扬生命 •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说:
• 生本的课程观 ——小立课程,大作 功夫(建立以符号本体取代符号研究本体
的课程观) • 所谓“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指的是教给学 生的知识要尽可能的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 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 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 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脱离了生活、 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是死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上,应当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 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