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把育人目标具体化为“健康、阳光、乐学”。
在探索育人目标实现途径的过程中,以“课程”为核心载体,从2010年起开始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四年过去了,清华附小在原有的课程框架下,又有了怎样新的探索?即将走向百年的清华附小,该怎样实现起基础教育的中国意义?一、从三个真实的故事说起故事一:一个学生的故事2014届,王同学,数学对于她来讲曾经是一个噩梦,数学作业本曾错误百出,书写脏乱,成绩也不理想。
升入四年级以后,王同学曾弱弱地问了一句新换的数学老师———姜老师:“老师,您说我是不是永远也学不好呀?”后来,姜老师通过了解发现,王同学遗传了在清华美院做教师的母亲的绘画天分,每当她拿起画笔的时候就显得那么从容自信。
姜老师鼓励她用故事和绘画来表现数学。
于是,在数学课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制作的单元梳理小报中,王同学自创了一个人物“小毁”,用“小毁”的生活来总结本单元的数学学习,渐渐地,随着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王同学给“小毁”身边增加了兄弟姐妹、舅舅姑妈等角色,并把故事不断地与生活相结合:长方体单元的总结,“小毁”的任务是测算礼物盒要准备多大的包装纸;百分数单元,“小毁” 的任务是测算压岁钱每年获得的利息……渐渐的这些单元总结形成了系统,最后王同学将它整理成了一本数学小说,在年级内成为美谈。
她从中找到了自信,成绩有了稳步的提升。
她对妈妈说:“我用绘画这把钥匙打开了探索数学天地的大门”。
就这样,姜老师把她幸福地、安全地送到了清华附中。
这个故事引发我们思考:学科教学改革怎样指向学科素养?故事二:一位老师的故事如何教孩子认识0到10各个数?傅老师发现过去的经验不灵了,按照教材既定的内容,孩子们提不起兴致。
于是傅老师在完成教材既定内容基础上,把数字的发展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古埃及的数字、中国古代的算筹计数法摆在孩子面前,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阿拉伯数字各个符号的诞生原来和这些数字原本书写时角的数量有关。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 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个人发展
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个人发展 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 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挥
个人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进步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具备这些素 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 、促进社会进步。
实践育人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问 题和社会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团队合作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 识和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
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具有 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心的公民。
教育质量与效益
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注重教育的效益和效率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3
多元化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评价结果的客观化。
THANK YOU
案例三:广东省某高中的“社会实践”实践
• 总结词:以实践为导向,注重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 详细描述:该高中以社会实践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
中了解社会、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 、科技创新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 具体措施:学校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包括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总结评估等环节,确保活动的质量 和效果。同时,学校还提供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 实践成果:经过多年的实践,该高中的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他们更加关注社 会问题和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这些学生也具备更强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学生素养培养教案
学生素养培养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学生将能够获得各方面的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技能素养、情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交和合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知识素养- 设计多样化的学科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 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源,如图书馆和电子资料库,让学生能够自主研究;- 组织科普讲座和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技能素养-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提供多种研究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效果和技能水平;- 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素养- 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团队合作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
社会责任感-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义工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参与解决;- 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组织,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业、考试、项目评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进度;- 合作研究:组织团队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独立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自律性。
教学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研究方法和技能运用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教学活动安排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科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实践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学习方案设计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实践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导,以大单元整体学习为载体的教学方案设计。
它旨在通过整合和优化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该设计有如下特点:一是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学习目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家国情怀、合作参与、信息素养、全球视野等核心素养。
二是注重大单元整体学习。
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大单元,通过整体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是整合和优化学习资源。
通过整合教材、网络资源、专家指导等多种学习资源,优化学习效果。
四是强调评价和反馈。
通过设计评价标准,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01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遵循的理念一、"单元设计要具有放大镜思维"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和目标,对每个细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具体做法如下:1.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方案设计的核心,因此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重要性,确保学习方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确定单元目标和主题。
在设计学习单元时,要明确单元目标和主题,并将其与学科核心素养联系起来。
这有助于确保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放大镜思维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学习内容和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在设计学习单元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以确保学习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学习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
放大镜思维要求我们考虑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设计多种形式和层次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5.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放大镜思维要求我们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学习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进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
今天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小编快马加鞭送上热腾腾的发布会内容及答记者问记录,帮你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新动态。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建构适合学生课程(作者:谢玉英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建构适合学生课程黔西县第一小学谢玉英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在校园落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黔西一小(以下简称我校)提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建构适合学生课程”这一课程建设思路,尝试采用“国家课程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分类开发”这一策略,逐步实现建构完整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提出的背景(一)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0年以来,我国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重要教育政策先后提出,要为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明确要求,各小学要努力“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由此可见,建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正式公布:“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为此,我校结合实际,侧重于“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四个领域研究探索,并确定我校学生四大素养为:为人有格、行事有责、学习有方、生活有趣。
以此培养学生做人讲规则、有底线,做事负责任、有担当,学习有方法、讲效率,生活会审美、有雅趣。
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决定尝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建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三)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始建于1905年,在历任校长的努力下,创造过许多佳绩,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向社会提交人民满意的答卷。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
今天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小编快马加鞭送上热腾腾的发布会内容及答记者问记录,帮你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新动态。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
今天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小编快马加鞭送上热腾腾的发布会内容及答记者问记录,帮你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新动态。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蕴智”课程实施策略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蕴智”课程实施策略发布时间:2021-07-05T02:00:01.770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6月总第381期作者:魏莉[导读]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对核心素养校本化进行深入研究,带动学校现代化转型。
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300041摘要:和平区鞍山道小学办学的核心理念是“求智”教育,学校以“蕴智”课程为育人载体,从基础性、拓展性、综合性课程三方面建设与实施。
基础课程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拓展课程突出“一点多线、守正出新”的课程特色;综合课程通过多学科的知识链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课程实施中,通过“汇智”教学模式的构建培养学生“健康、阳光、好学、善思、自主、自信”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师生求智的过程。
关键词:蕴智课程建设核心素养实施策略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始建于1930年,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享有“数学摇篮”美誉的学校。
悠久的办学历史让百年老校拥有了深厚的内涵、文化和特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仅仅依靠传统的办学经验难以办好优质学校,必须实现学校的现代化转型。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到核心素养时代,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育人目标人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
学校及时把握政策方向,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对核心素养校本化进行深入研究,带动学校现代化转型。
一、理性思考,重新确立校本化育人目标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全体成员对课程目标、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契合,并外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最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基于学校的历史积淀,立足学校特色,我们确立了“求智”的办学理念。
“求智”教育追求的不是简单的智育发展,而是促进学生作为智慧活动主体的全面生成与发展,培育学生完整、健全的智慧能力、精神和人格,引导学生过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重新确立了“求寰宇之智,达生命之慧”的育人目标,又将育人目标细化为培养学生“健康、阳光、好学、善思、自主、自信”这六大核心素养。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SSI-L课程设计与实施
作为地球居民,全球变暖已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科学家利用现代气温观测记录和代用资料,考察了全球平均气温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变化,论证了20世纪的全球变暖事实。
全球变暖源于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尤其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
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资源的减少等因素打破了碳循环的相对平衡,加剧了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引发了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极端天气频发、农业畜牧业产量锐减等多种灾害,威胁人类生存与地球生态。
如何减缓全球变暖是一个值得人人思考的社会性科学议题。
在中小学实施“全球变暖”SSI-L课程,旨在引导中小学生参与“全球变暖”议题探讨,明白“减缓全球变暖全员有责”的道理,思索“从我做起”的责任担当。
同时,借由对议题的跨学科探究实践,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跨学科学习目标确立课程立意以“全球变暖”为议题,意在引领学生整合科学、社会、经济、政策、伦理等多学科视角来探析全球变暖的事实、成因、危害与减缓措施,认识碳减排的重要性,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为达成“双碳”目标尽责出力。
在科学维度上,学生将了解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事实及其危害,理解温室效应机制,了解碳循环与碳收支、能源与能量等概念,使学生的科学论证、科学建模、社会性科学推理等探究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在社会维度上,学生将认识低碳生活方式的意义、了解环保文化以及当地环保习俗。
在经济维度上,学生将体验碳交易,了解企业成本与利润、绿色产业等概念。
在政策维度上,学生会知晓国家能源战略、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以及国家调控措施。
在伦理维度上,学生将树立低碳观念、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培养碳减排的责任担当。
同时,通过“全球变暖”议题的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理解物质与能量、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着重锻炼学生社会性科学推理这一跨学科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以驱动性问题架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设三大板块,分别是全球变暖的事实和危害、全球变暖的机制、减缓全球变暖的全员行动。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经成为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纽带。
因此,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与发展要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把核心素养作为学校课程的引领方向,也是当前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
各校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点,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笔者结合卢龙县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校本课程,统领学校的课程建设,体现学校课程的领导力。
因此,学校要统筹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突出校本课程的创新点和着力点,对学校三级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做到优势互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课程”这个载体来实现。
国家课程已固定,只有通过校本课程才能实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同时要考虑学校的文化历史和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郑淑杰(卢龙县卢龙镇中学,河北秦皇岛066400)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指引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方针政策,是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要素。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卢龙县部分学校已开始实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样德育活动、植根学校历史传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补充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的部分,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3-0060-05602024年第3期/C(01)(一)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把握学校育人航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
今天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小编快马加鞭送上热腾腾的发布会内容及答记者问记录,帮你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新动态。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建设与实施
最后,项目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往往需 要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人类福祉。他们需要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解决问题 的途径。这种社会,人类福祉的精神,是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总的来说,项目式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成为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促进自主学习,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社会责任 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实践项目式学习,以更好地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方法评价: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 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评价学生在项目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对学习的热情、对困难的坚韧不拔、对合作的诚信和尊重等。这种评价方式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式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 中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 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核心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 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未来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因此,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式学习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情景创设:通过实际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 主动参与到项目中。
2、问题导向: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方法,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核心素 养
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应如何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应如何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特别是要让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而道德与法治课堂则是这一点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内容,可以将核心素养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好地结合起来。
整合教材,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制度,使核心素养融入课堂。
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这将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本文对核心素养下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学;目标设计引言:随着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也逐渐重视起来。
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在课堂中逐渐培养的,通过对课堂的设计、规划、组织和实施,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对学生的生活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让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责任与担当,在实践中获得创新的机会,体验到班级团结的建设,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也有助于他们了解知识。
虽然在通过实践过后会发现,有许多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教师以及学生都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进步。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1、填鸭式教学盛行,教师素养低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关心学生能从教育中学到什么,只管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降低了对课堂的要求,不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和中学生的接受程度。
这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变成了一言堂,学生只会看书、听课、做笔记,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课,进行填鸭式教育,看上去严肃认真,却压制了中学生原本活跃的天性,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死气沉沉。
2、教学无法联系实际,不能引起共鸣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手段,但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用中,业内教师发现,有些案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经验不足,不能完全理解,此类案例和阅读就应该考虑放到课外阅读中去;而课堂上选择的案例应考虑到中学生的眼界和实际理解能力。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一、为什么要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设计1.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整合;2.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科间的横向整合;3.以单元为基础连接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4.单元教学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满足个体发展需求;5.单元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抓手。
一、如何确定单元研究主题课程标准是确定单元研究主题的第一依据,教材是确定单元研究主题的重要依据,单元研究主题还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还要关注社会议题。
二、把握单元主题研究设计的四个核心要素单元研究主题、单元研究目标、单元活动设计、单元研究评价。
三、如何确定单元研究目标目标设计是教学的灵魂,研究目标要基于学情,要有进阶,层层递进,要具有发展性。
单元整体教学要体现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的一致性,确保教学的有效进行。
四、如何设计单元研究活动首先单元研究活动设计要具有挑战性,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出预设,做出基本的应对方案。
特别要注意研究活动应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
活动要设计在要害处,是学生认知的转折点、关键点。
活动设计要处理好概念教学与探究性研究的关系,要善于运用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关注实践,运用和迁移。
第五,单元研究评价的设计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研究目标达成情况,调控研究过程,为改进教学服务。
具体方法是制定持续性评价方案,确定持续性评价反馈的内容与方式,论证持续性评价方案,公开持续性评价标准。
一、如何基于主题实施单元整体构架1.主题单元整体设计的优势。
以数学学科为例,主题式单元整体设计有助于整体理解与把握数学学科主要内容,本质,体系与结构,思想方法,核心概念,独特的育人功能。
2.主题式单元整体设计的基本思路。
(1)基于对数学核心内容的整体分析,确定单元研究主题。
(2)基于数学本质把握和客观学情分析确定单元研究目标。
(3)基于单元目标形成单元研究规划。
(4)基于整体规划设计课时教学活动方案。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核心素养”是當今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目标也不只是基础知识的灌溉,而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如何在教学中巧妙地以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去培养学生,如何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去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教育者面对的难题。
所以,教育者要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帮助中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这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有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的作用。
语文作为学生的母语,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但核心素养不单单是一个方面,而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后能够运用,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标签: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一定要在感受语文的魅力下去享受知识。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
在教学时革新教学思路,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人物,给学生灌输语文知识,但是这扼制了学生自我能力的表现。
所以,在当今的课堂中,要把学生的课堂地位提高,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能够走进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换一种说法就是用心灵与语文交流,这就需要学生沉下心,从字里行间揣摩情感,感受魅力。
而教师也要积极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积极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敢于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当今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提高学习效率。
而兴趣培养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由此可见在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带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游戏、小品等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带入情境也是培养兴趣的一个不错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核心素养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政策,我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结合学校近年来课程建设的情况,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校情分析、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五个方面。
一、校情分析我校至成立以来,营造出了在“尚行”办学思想指导下的“尚品立行文化育人”办学理念和“博文约礼”的校训精神。
为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全体教师积极更新了教育观念,扎实进行了业务提升,熟练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踏实奉献、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
省、州、市名优教师齐全,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多名教师获全国、省、州、市赛课一、二等奖;学生各种团体获得优异成绩。
我校的综合实力在提高,在市内外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先后有汪营各小学的校长到我校跟岗学习考察,毛坝小学、忠路民族小学、建南黄金小学选派骨干教师到我校和教师互动交流,今年开始还将牵头元堡各小学推进集团化办学。
我校坚持“服务于民,服务于学生”的办学宗旨,秉承“创新改革,执着跨越”的发展精神和“质量立校、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坚定办一所“优质小学+特色小学=学生多元成才”的特色民族实验小学。
至成立以来,我校坚持多元发展,学生多元成长,素质提升明显,已为学校成为优质特色民族实验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的来源是按照全市的划片招生,在全州目前来看,我校入校水平整体偏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或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弟,学生总体起点较低,对改变自己暂时不利的现状和习惯没有应对信心和策略,不愿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愿意坚持,表现出意志力较弱。
这是我校在制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时特别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课程目标我校坚持通过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勤朴涵真、思学向上、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培养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和新的形势,我校的课程设置与规划就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的核心的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因此,我校与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目标为:(1)以两个意识、四个品性和三自准则为核心的德育课程目标(现代意识、国际意识;爱国心、责任心、坚定性、创造性;行为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操,并能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学会理解、尊重、学习他人,学会相互依存与融合,能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交流沟通并努力践行,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判断能力和约束能力;(2)以三个基础、六个领域为中心的文化科学素养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语言(中、英语)、数学、社会、科学、艺术、技术六大领域)帮助学生学会对人文、科学、技术、艺术、健康等的认识手段,全面掌握小学阶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帮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获得社会行为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3)以大体育观为指导思想的身体、心理素养课程目标(发展个人体育特长兴趣,并使身心健康、技能提高、习惯良好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生命自爱、健体自觉、交往自如、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追求真善美,为将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拥有幸福的生活打好基础。
三、课程设置我校的“尚行教育”本质上就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的一个抓手,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优势,对学生的品德意志和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通过自我适度磨练实现理想成长期望的教育。
也即针对我校生源特点和学校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确立尚行认知、形成尚行意志、化为尚行行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不如意,通过磨练意志,能够坚持不懈、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学习和实践,完成小学学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合格+特长的小学生,并为今后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和建设者打好基础的教育。
这是我校进行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现在,我校还要从“核心素养”的高度再做些思考和完善。
1、建设“尚行教育”的学校德育课程。
我校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小学培养目标、小学德育大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一系列要求,细化为清晰明确的学校“尚行教育”课程目标和学生行为标准,依据学校“尚行教育”目标,研究确定学校德育内容标准和德育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尚行行为标准,研究确定学生健康成长的考核评价标准,依据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研究确定学生健康成长的认证标准。
我们将在目标和标准指导下通过对内容确定与实施、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最终形成学校以实现学生“尚行”为目标的德育课程体系。
使我校学生的成长能“尚”在过程,“行”在标准。
我校“尚行教育”德育课程的内容选定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他们现实生命的需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感受“尚行教育”的现实价值,提高以生活能力为核心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生活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为他们今后生活所需要的人格品质做准备。
课程包括隐形课程和显性课程两个方面,显性课程包含学科课程渗透,品社课、主题班(队)会课、课外活动课等;我校在注重隐形课程,注重校园文化(包括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将特别注重显性课程的课程设置,如:课程的目标(分年级),课程的内容(分章节),课程的进程(按计划),课程的实现形式(多样化),课程的教学方法、练习及评价(个性2、建设“尚行教育”的学校国家学科课程校本化课程。
我校已开题研究的校本课程“尚行”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树立全面的课程观;就是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结合校情学情,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将整体优化我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后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及评价策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1)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并加强课程管理,不以任何理由缩减、挤占此类课程,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建设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学科课程。
在我校,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将会更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方法、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学科与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共同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而习得的,它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由于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
在“核心素养”牵引下,我校对“学科素养”的培养将做到:①独特性,即体现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学科的固有性。
②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知识及其背后的价值观。
这种序列表明,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
③学科群,即语文、英语、阅读、品社学科,数学与科学等学科,音体美或艺术社团、社会实践学科,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可以构成各自的学科群。
我校将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解读课程标准,树立整体规划教学的意识,对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目标、教学建议、评价等进行系统化梳理,整合课程资源,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要素撰写课程纲要,统筹安排学科学段教学。
分解课程目标,指向我校学生学习质量,设置明确的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习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效益的底线。
清晰陈述的学习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评的作用。
教师将综合学生情况、文本内容、教学经验等多种资源,依据目标分类学,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一定教学情境下的课时目标,使课时目标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
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并选择与目标匹配的课堂评价方式,制定评价标准;之后再设计与学习目标一致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或方法等,将课堂评价镶嵌在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课堂评价获取学生达标的证据,以此调节教学计划或节奏等。
我校课程实施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型课程和选修课程,以班级授课、分层指导,分类要求。
自主选修课程(如:梦想课、校本3、建设国学教育课程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我校国学教育课程将把传统文化精神“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爱国”等内容相联系和融合,并作为我校尚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将注重传统艺术和民族文化对我校学生的审美取向和爱国主义情怀的积极作用。
在课程目标上,发挥国学教育对培育我校学生完美人格的正面作用,通过国学教育培养我校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高尚的思想意识、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建立适合我校学生人格培养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在教学内容方面,将选取《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孝经》《古典诗词》等文化经典课程,构成我校国学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
每天利用晨读课或阅读课进行国学经典诵读4、建设“尚行教育”的学校STEAM课程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
我校的STEAM课程目标是以科技教育为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能力的练习,在科学特色与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性理科实验以及选择性深度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见长的创新性小学生。
我校教师将根据自己原有任教学科与STEAM可能的交集,寻求可能的突破方向,依托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实施相关的自我研发科目,根据兴趣相投的原则,组合成团队,共同研发实施相应的STEAM校本课程科目。
在我校的STEAM课堂上,教师围绕一个真实问题,促进学生参与到一个班级范围内的小组中去开展研究,期间有可能通过面对面的方式、网络的方式与校外学习支持者、学习伙伴开展交流。
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步学会使用技术搜集、分析数据,并设计、测试和改进一个解决方案,然后与其同伴交流研究成果并在一定范围内展示。
根据我校学生表现出的兴趣和热情,开设相应的科技学习、训练、探索、创新课程,并融入学科学习课程。
让学生提升学科学业水平的同时,在科学创新的体验、实践和磨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