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评价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评价

(文献导读)

唐世贵

一九九一年四月十日

关于左翼文艺运动的评价

卅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发生在革命和反革命力量空前剧烈斗争的十年内战时期.它是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史上光辉的一个篇章.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根据历史史实,做了科学的结论,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说:”革命的文艺学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大的发展.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上却没有互相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当时的反动派把这两支兄弟军队从中隔断了的缘故.”这就明确的对卅年代革命文艺运动做了高度的,实事求是的中肯评价.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又再一次肯定了卅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每当我们从新学习毛主席这些话时,再回顾那些文学前辈们艰苦奋斗的岁月,我们这些文学后学者总感到无比亲切.

对于卅年代的革命斗争,毛主席在做了前言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量的地位,为什么文化”围剿”也一败涂地了?这还不可以深长思之么?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毛主席对党所领导的,以鲁迅为主将的左翼文艺运动做了高度的评价.

毛主席的这些教导,应作为我们研究评价卅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时的指导思想.

众所周知,卅年代文艺运动内部存在着争执,展开过激烈的论争.早在一九二八年,文艺战线就发生过一次较大的论争.这就是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以及他们同鲁迅之间的争论.这次论辩初步阐明了文学的阶段性问题,作家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同鲁迅一起国共对”新月派”的斗争等问题.这些历史功绩是不应该抹杀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中一部分人对革命文艺运动本身也有不正确的看法,特别是个别人把矛盾指向鲁迅先生,这是很不好的.现在看来,鲁迅在争论中是正确的.他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有力的说明文艺与革命的关系.他强调首先要做革命的人,”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他指出文艺是很好的为文艺服务,就应”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他认为文艺是革命的主要工具,必须有文艺的特点.”革命之所以于口号.标语.布告.电报.教科书…..之外,要用文艺者,就因为它是文艺.”这些都显示了他对革命文学的相当深刻的认识.通过者次论争,大家重现了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学习和介绍,有力地推动了文艺的发展.

党组织找到论争的双方与鲁迅一起,要求联合起来,成立统一的左翼文学组织.于是1930年2月16号在上海一家咖啡屋召开了”左翼联资”的筹备费,鲁迅先生在会谈中讲了话,要求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敌,为推进我国的革命文化,革命文艺而努力奋斗.

之后,3月2日在上海赛乐安路的中华艺术大学教室里正式成立了左联.左联成立以后,成绩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左联在艰苦的环境中,在中国文艺战线上坚持了无产阶级的立场,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的斗争,在鲁迅先生的坚强引导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好些作家为此献出了生命.30年十月左翼戏剧家宗晖被国民党杀害;1931年2月,著名的左翼五烈士英勇献身;1933年应修人,洪灵维,潘漠华等同志也相继遇难.鲁迅先生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们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斗争.”

第二,在文学方面,高举无产阶级文学的旗帜,批判了”新月派’,”民主主义文学”,”自由人”和”第三种人”,以及”论语派’.他们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对他们的批判不仅在政治上打击了敌人,而且在文艺理论上也有着建设性的发展;强调了文艺的阶级性,战斗性,公开宣传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的文艺观点.这些批判观点是在左联统一组织下进行的,有着较大规律和声势,在文化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大量翻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文艺理论,广泛的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左联在自己的决议中就提出,”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艺术理论和批评理论,”并设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这就使当时的上海成为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许多经典著作开始出了中译本.左联的刊物经常有马列文艺的理论论著的翻译和介绍.这对当时的文艺界的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在创作实践方面,左联作家和进步作家,创作了大量革命文艺作品.左联除编辑多种刊物以外,还出版了叶紫的小说集<<丰收>>,肖红的小说<<生死死>>和肖羊的<<八月的乡村>>等等.特别是鲁迅的杂文集和矛盾<<子夜>>的出版,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赞扬.还有团结在左联周围的作品,如巴金的<<家>>和曹禺的<<雷雨>>,<<日出>>等,都极大的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

第五,培养了一批革命的文学青年,造就了一批革命文艺事业骨干.鲁迅先生从文学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培养青年作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张天翼,周立波,沙丁,叶紫,蒋牧良,周文,葛琴等.而左联所造就的一批革命文艺工作干部,经过反文化”围剿”的锻炼,特别是后来的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和深入群众的锻炼,成为党的文艺事业的核心和骨干,几十年来在文艺战线上的坚持耕耘,发挥了重大作用.

此外,在文艺大众化,培养工农通讯员和国际文交流方面也都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总之,左联的功绩是主要的,虽然他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例如,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脱离文艺的特点,把文艺组织变成了政治组织,搞什么’正纠集会’以及’武装保卫苏联’等脱离中国实际国情的极左口号.还有某些同志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情绪等.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许多同志缺乏革命斗争经验,是不应苛责的.正如鲁迅先生在<<毁灭>>第二部一节三章译后附记中写到:”革命有血,有污秽,但有婴孩.”这是对待新生事物的正确态度,我们也应该本着鲁迅先生这样的态度,来看待左联.

左联的解散,是王明通过别人给上海党指示,上海党组织才做出决定的。鲁迅对解放左联起先是不同意的,他曾说,解散也必须发一个公开的宣言。结果左联解散了,宣言却没有发,为此,鲁迅始终耿耿于怀,表示不满的。我们认为鲁迅的意见是应该尊重的,因此,左联在最后解散的问题上,却有些不十分光彩。这边为以后关于两个口号的争论埋下了导火索。

1936年春,在左翼文艺运动内部又发生了“国防文学”和“名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两个口号的争论。争论的中心问题,如何组织文艺界的统一战线。也就是说,当前的首要任是抗日救亡,党的文艺家和党影响下的文艺家都要善于团结一切愿意抗日的各个阶级、各个党派、各种流派的文艺家,共同抗日救亡:无论是资产阶级文艺家、地主阶级文艺家,只要他们愿意抗日,我们就要团结他们共同抗日。在当时抗日救亡的背景下,左翼文艺家必须带头深入到人明群众去,在努力抗日的文艺创作上做出模范。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对两个口号的争论做了充分的肯定。在此之前,毛主席与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七月《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方法和前途》,八月《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九月《国共合作之后的迫切任务》等著作中,都一再肯定了党的《八一宣言》所提出的组织“国防政府”的主张,并具体阐述了“国防政府”的性质和任务。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方法和前途》一文中,毛主席还提出了“国防教育”的口号,并作为坚持抗战的八大纲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