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
部编版小学语文《牛和鹅》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牛和鹅》课文原文及赏析《牛和鹅》课文原文:我们村子的西头,有一片草地,草地上有一条小河,河边常常站着一群牛和一群鹅。
牛的样子很安静,它们慢慢地吃草,时不时地抬起头来看看四周,然后又低下头继续吃草。
它们的瞳孔里充满了温和与宁静,仿佛这个世界对于它们来说,只有草和水是重要的。
而鹅则完全不同。
它们高昂着头,挺着胸膛,步态傲慢,好像这个世界都该对它们低头。
每当有人靠近,它们就会嘎嘎大叫,伸长脖子,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地盘,你们都得听我的!”我常常看着这两群动物,心里想:牛和鹅的性格真是天差地别。
牛的谦逊和忍耐,就像我们的父母,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而鹅的傲慢和霸道,就像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但是,无论是牛还是鹅,都有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种生命,理解和接纳它们的不同。
《牛和鹅》课文赏析:《牛和鹅》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村子里牛和鹅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寓言式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首先,作者通过对牛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牛的谦逊、忍耐和专注的生活态度。
牛的形象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他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专注于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其次,作者通过对比鹅的傲慢和霸道,揭示了人性中的自负和自我中心。
鹅的形象象征着那些自以为是、过分自信的人,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甚至试图掌控一切。
然而,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批判或赞扬这两种性格,而是强调了尊重和理解每一种生命的必要性。
无论是牛的谦逊还是鹅的傲慢,都是生命多样性和个性的表现,我们应该接纳和尊重这些差异,从中学习和成长。
总的来说,《牛和鹅》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哲理,引导孩子们理解和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同时也传递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牛和鹅》课文讲解

《牛和鹅》课文讲解
《牛和鹅》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由着名的俄国作家丘洛夫撰写。
故事讲述了一头牛和一只鹅的朋友关系,也是服从、艰苦耐劳的做法的一个简单的典型。
故事讲述以下:一头牛和一只鹅相遇,鹅很快发现牛被责任欺压,它感到关心和怜悯,于是,鹅决定帮助牛,牛也很高兴,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
鹅告诉牛,牛必须想办法拯救们,然后问牛有多大的能力乘船,牛开始为它们的冒险作准备,他们一起搭起了一个船,然后一起分担体力,鹅划船,牛拖船,几乎每天他们就可以完成一趟旅行。
接下来,牛和鹅发现他们正在接近峡谷,牛们感到恐惧,但有一只鹅仍然坚信能成功渡过峡谷。
牛和鹅一起下载船,牛拉车,而鹅把船划到了峡谷,险险地渡过去了,当他们安全地渡过去了,他们得到了互相拥抱和慰藉。
这个故事让我们总结出一个明确的道理朋友关系是一种珍贵的
财富,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激励我们勇敢地去实现梦想,更重要的是,它会带给我们温暖和鼓励,给我们力量,让我们继续前进,不断追求发展。
今天,我们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许多人都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有的人却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这时,朋友可以改变一切,当朋友把我们从无助的境地带到美好的未来时,我们就能看到生活的价值。
以《牛和鹅》为例,牛和鹅就是朋友之间艰苦共担的典范,牛拉
着船,鹅划着船,他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渡过了困难的时刻。
他们的友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不论现实生活中我们多么困难,我们也要相信友谊,带着友谊和勇气继续前行,我们可以超越艰难,改变命运。
我们应该从名为《牛和鹅》的童话中受到启发,感受一份友情的力量,让自己更加坚强,更加坚定,更加勇敢,才能在人生中走向荣耀。
《牛和鹅》教案(通用

《牛和鹅》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牛和鹅》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本课内容包括对牛和鹅的生活习性的描述,以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1. 牛的介绍;2. 鹅的介绍;3. 牛和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和鹅的生活习性,掌握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激发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牛和鹅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掌握牛和鹅的生活习性,学会观察、比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牛和鹅的图片、农业生产场景视频。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简要介绍牛和鹅的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牛和鹅的生活习性,完成课后练习。
3. 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牛和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农业生产场景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牛和鹅在其中的作用。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中的典型题目,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和鹅的生活习性牛:勤劳、温顺鹅:勇敢、活泼2. 牛和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牛:耕田、运输鹅:看家、下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牛和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看法。
答案:(1)牛:勤劳、温顺;鹅:勇敢、活泼。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牛和鹅的生活习性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观察、比较的方法上还需加强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
牛与鹅的故事

牛与鹅的故事从前,有一头名叫牛的动物,它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农场中。
牛是农场的主力劳动力,它每天早早地起床,去田里耕地、拉车,为农夫做着辛苦的工作。
在同一个农场里,还住着一只名叫鹅的小动物。
鹅是牛的邻居,它们经常一起在农场上活动。
虽然牛比鹅强壮得多,但它总是非常友善地对待鹅。
有一天,农夫生病了,不能工作。
农场陷入了困境,作物没有得到及时收割,农夫的家庭也变得很困难。
牛心系农夫,决定帮助他。
牛每天早早地起床,去耕地、拉车,尽力完成农夫无法完成的工作。
鹅看到牛这样辛勤努力的付出,也想帮助农夫。
尽管它不如牛那么强壮,它仍然想尽力做点什么。
于是,鹅每天拾捡丢弃的庄稼和杂草,努力清理农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夫的农场恢复了往日的景象。
庄稼茁壮成长,收成也比以往更加丰富。
农夫感激地说:“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很难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
你们是我最好的朋友。
”牛和鹅听到这话,感到非常高兴。
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友情和互相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从那时起,牛和鹅成了最好的朋友。
他们一起在农场上工作,一起享受田野的宁静。
他们的友谊在农场中传为美谈,成为其他动物学习的榜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困境中的友谊和互助能带来力量和希望。
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困难,只要我们相互帮助、支持和理解,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成功。
牛和鹅的故事也教会了我们,没有物质的差距决定不了友情的重要性,真正的友情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结果。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牛和鹅》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牛和鹅》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牛和鹅》一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也不怕鹅的故事。
课文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Puxuewang.com〉,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
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
牛和鹅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7篇)

牛和鹅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7篇)《牛和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发现作者对牛和鹅前后态度的变化。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4、让学生明白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教时:第二课时一、话题导入我很少来人民路小学,对这里很陌生,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学校哪儿最美吗?师相机板书:地点名字。
你们说得都是同一个学校,可为什么大家说的结果不同呢?今天我们学完《牛和鹅》这一课,相信大家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板书课题。
二、整体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有很大的变化。
三、精读品味(1)探求我对牛的态度1、最初我对牛是什么态度?谁能很快找出来读一读?2、课件出示牛的图片:这头牛这么大,这么壮小作者是一个小孩子是却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胆子的确够大的的。
咱班有胆大的吗?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相机评价(2)体会我对鹅的态度1、导语:我不怕牛,那鹅呢?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请你们找一找。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发现我怕鹅。
3、课文中也有许多地方写了我怕鹅。
你们谁来说一说。
4、生交流,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体会我对鹅的害怕心情a、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l 我怎么走过去?从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我动作很-----(轻、慢),为什么要这样走呢?是因为------l谁能扮演小作者来读。
谁还能比他的动作更轻更慢呢?b、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l我已经被鹅鹅逼得没有办法了,我只得------,l现在你就小作者,谁能把你的心情读出来?还有谁想读?齐读这句话师相机评价。
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全文意思解释

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全文意思解释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材简析】《牛和鹅》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童年时期不怕牛怕鹅,被鹅袭击,最后在金奎叔的帮助下,“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语文要素有三个: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3.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结合课后练习题的提示和整个单元落实语文要素的进程,《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习示范批注,了解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在批注阅读中,借助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情;并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示。
本单元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目的是告诉学生:批注,既是阅读的方法,更是让学习迈向深度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学会15个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认识批注,知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
3.尝试在阅读中批注,并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第二课时:1.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2.能用批注方法阅读其他文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牛与鹅”图片,谈话导入。
让学生观看牛与鹅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它们的印象。
2.指名读词语,正音。
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正音。
霖哥儿、金奎叔摸肚子、捶牛背、握拳头、摔酒瓶、掐脖子嘎嘎、吁哩哩哩、啪嗒啪嗒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课文内容,老师相机板书。
小结:课文写了我不怕牛怕鹅,鹅袭击我,金奎叔帮我赶鹅,改变了我对牛的鹅的看法。
二、认识批注,说批注角度。
(一)联结经验,认识批注。
1.出示教材全文,认识批注。
(板书:批注)2.以前见过批注吗?出示四年级的提问单元、三年级的预测单元课文。
3.请学生简单说说对批注的认识。
(二)读教材中批注,说批注角度。
《牛和鹅》课文原文

牛和鹅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3、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4、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5、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6、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7、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公鹅。
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 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8、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
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标:1. 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2.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2.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3.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如:吁、吭、臂)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②男女生赛读③指读象声词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3.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5. 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 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2. 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
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3. 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 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
这使鹅追的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鸭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鸭子!你能读出鸭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5. 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
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 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 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 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四、总结升华(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五、推荐阅读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1. 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 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八、课外资料:牛和鹅的眼睛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
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
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
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
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
然而适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脚。
牛鹅换眼远古时候,神农炎帝教会众人耕地种五谷之后,人们就不只单靠渔猎过活了。
大家用石锄、石犁耕地种谷,用石刀、石斧砍柴割稻。
人人下地耕耘,辛勤劳动。
有一天,玉皇大帝派观音娘娘到下界察访民情。
观音娘娘来到下界,见人们都在地里劳作,有的人用石锄掘土,有的人拉着石犁犁地,有的人拿着石刀割草,十分辛苦。
于是回天宫奏明玉帝,说人们个个在地里劳动,极为艰辛,请求将天上的牛、羊、猪、狗、鸡、鹅、鸭等放到下界给人们使用。
让牛帮人耕地,羊帮人踩土,猪帮人拱泥,狗帮人看门,鸡给人叫更,鹅帮人割草,鸭帮人耘地。
玉帝闻奏,表示赞同,遂命观音娘把这些禽畜带到下界给人使用。
人得到这些禽畜帮忙,很是欢喜,立即按照观音娘的指教,赶着牛羊猪鹅鸭等到田里耕耘。
谁知因牛的瞳孔生得很大,把人看成—点小东西,被人牵着乱转,觉得太不应该。
当下便转过头来用角把人抵撞得头破肚裂。
自此开始,牛见人就用角抵。
而鹅的瞳孔则生得太小,把人看成一种极高大的怪物,一见人,就吓得遍身发抖,不敢走动。
人对这两种禽畜全无办法,只好把这苦衷去向观音娘娘诉说,求她为人们分忧解难。
观音娘娘得知这一情况,当即施展神通,把牛和鹅的眼珠转换过来。
牛换上鹅的眼珠后,把人看成是很大的巨物,从此就服服帖帖地由人支使,就连小孩子牵着它的,它也驯驯服服。
而鹅换上牛的眼珠后,则把什么东西都看小了,因此无论比它大十倍百倍的人或畜走过它身边时,它都要伸着脖子啄咬一下。
教学内容分析:《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标:1、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
3、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4、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会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个布娃娃,请学生从座位上观察,然后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是布娃娃的哪一面。
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回答问题。
2、师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几位同学观察的结果却不同呢?3、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图案也不同。
师:是啊,同样的一个物体,同样的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4、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两幅图片,(课件出示牛和鹅的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称赞的是牛默默奉献的精神。
而唐代著名的诗人骆宾王笔下的《咏鹅》通过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更是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那么在你的印象中,你又是怎样看待牛和鹅的?5、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牛和鹅》这篇课文,看看你会从这篇课文得到什么启发。
板书课题二、整体回顾,学生质疑。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一说。
(我原来十分怕鹅,看见鹅就躲得远远的,后来又一次在金奎叔的帮助下,我再也不怕鹅了。
)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注意全面和简洁,这两点你都做得非常好。
2、根据主要内容,学生质疑。
过渡:根据刚才概括的主要内容,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原来为什么怕鹅?后来又为什么不怕了?他怎样怕鹅?)师:问题提得真好!下面咱们就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请同学们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在书上用不同的线条画出相关的语句,对于一些重点的词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并作好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2、汇报交流。
(1)我原来为什么怕鹅?指名说(生: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2)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