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合集下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排出机制;2.知道肾脏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理解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含义和作用。

二、学习内容1. 尿液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了解人体尿液如何形成的。

尿液的形成是经过很多步骤完成的。

(1)血液中的过滤首先,血液通过靠近肾脏皮质的肾小球,从而进入肾小球内的狭窄血管,称为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壁非常薄,所以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就被过滤出来了,包括水,无机盐和一些有机物质,例如尿素和葡萄糖。

(2)肾小管的吸收接着,过滤过后的液体进入肾小管。

肾小管是长条状的结构,由管壁上的细胞吸收和分泌物质,从而将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去,并排泄掉有害物质。

新形成的一部分液体在肾小管中已经被吸收了,不符合排出尿液的条件,就返回到毛细血管中。

(3)荷尔蒙的作用肾小管细胞中含有许多微细的血管,可以分泌荷尔蒙。

荷尔蒙可以对肾小管壁的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大小和形状产生影响,从而对排出液体的量进行调节。

2. 尿液的排出当足够的尿液形成满足排泄的要求,就会排出人体。

人体将尿液排泄出体外的机制如下:(1)膀胱的储存肾脏制造出的尿液,全部进入到膀胱中储存,等到适当的时候再排出体外。

(2)括约肌的收缩如果在膀胱中积累的尿液多了,那么括约肌就会收缩,这样就可以将尿液排出体外。

3. 尿液的成分尿液是由以前不需要的水和其他物质组成的。

尿液的主要成分如下:(1)水尿液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差不多占了尿液总量的90%。

(2)氨和尿素氨和尿素是肝脏对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废物。

进入肾脏后,它们就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3)盐人体对盐有一定的需要,但是多余的盐会在尿液中排出体外。

(4)糖和其他有机物质在特定的情况下,糖和其他有机物质也可以出现在尿液中,例如在人体糖尿病患者中。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会以讲解、绘图等方式呈现,同时也会借助案例和拓展阅读材料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解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常州市翠竹中学李红霞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

由此可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讨论等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科学推测、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尿的形成过程。

二、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由“你知道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吗”这一学生不难回答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这些废物进行分类,自然导出“排泄”与“排遗”的概念及区别。

由一句话:人体的“排遗”过程在前面的消化系统中已详细了解,本课来了解人体的排泄过程切入课题。

以提问: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泌尿系统有哪些组成进入“泌尿系统组成”的教学: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组成图”,同时观察老师提供的泌尿系统模型,能比较容易地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结构的功能。

再小组合作学习81页讨论题,对泌尿系统进一步研究得出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提问: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肾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开始“尿的形成过程”教学: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教材中有“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难点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张图。

设计[看:说“发现”的话]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文字,结合观察图片,仔细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教学重点和难点: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人体泌尿系统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设计重点和难点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因为:(1)学生对排泄的概念常常有不确切的认识。

他们从大众传播媒体得知排便、排尿都是排泄,这种错误认识往往是根深蒂固的。

若学习了人体生理卫生还不能扭转这个错误认识,不懂排泄的正确含义,本章的学习就失败了。

故排泄的概念是重点。

(2)肾脏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本章的主题是排泄,主要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故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是重点。

2.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难点。

因为:(1)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

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

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

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为尿液的形成打好基础。

(2)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更大。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终尿形成与成分。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液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

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方去。

这地方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教学设计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排便。

教师:引出泌尿系统。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教学过程(1)肾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2)肾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3)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4.入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对吗?为什么?5.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这个器官与哪些血管相连?这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6.血液在肾单位中是怎样流动的?探究二:尿液的形成1.通过比较血浆与肾小囊中液体成分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2.通过比较尿液和原尿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3.健康人一昼夜能够形成150升原尿,但是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什么原因?探究三:尿液的排出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2.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为什么人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尿呢?(三)教师精讲点拨1.体内废物排出的两种方式:(1)排泄: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排遗: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2.肾单位的结构中,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属于循环系统,又是肾脏的结构,属于泌尿系统,因此属于双系统;肾小球两端连的血管都是动脉,且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原因是在肾小球处没有消耗氧气。

3.入球小动脉较粗,出球小动脉较细,这样能保证肾小球处有较高的滤过压;出球小动脉两端连的都是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4.尿的形成过程:5.血液成分的变化:6.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

所以,原尿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

7.与血液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8.与肾动脉相比,肾静脉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素、氧气等。

(四)知识迁移。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5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5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认真观察肾的结构和教材中的示意图,培养观察能力。

()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尿的形成、尿液的排出)、准备实物(新鲜的猪肾)、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田世国获奖时的片段,他之所以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其母亲身患尿毒症而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毅然捐肾救母。

其“反哺报恩”之举感动了中国。

(多媒体展示视频片段)在学生受到孝心教育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人有几个肾?肾脏有什么作用与尿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什么是尿毒症?等等。

引出本节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一)肾的结构、动画展示人的排泄途径,了解排泄的概念,认识到肾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观察肾的结构出示猪的新鲜肾,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肾脏的外形像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气味?()肾脏的结构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与肾脏相连的三条管道各指什么?(注意它们与肾脏相连的部位)、观看动画,认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动画演示有宏观到微观:肾—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课件展示: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图(2)[填图]:出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

八年级生物上册尿液的形成教案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生物上册尿液的形成教案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2. 难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肾单位结构图。

3. 相关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肾单位的结构,引出尿液的形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阐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4. 动画展示:播放多媒体动画,直观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尿液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尿液的形成过程。

10.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评价其主动学习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尿液形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的形成和检测过程。

3. 开展课后实践项目,让学生调查周围人群的尿液状况,分析健康问题。

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量的学习资源,实施分层教学。

2.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3.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九、教学内容:1. 尿液的成分及其含量。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概述
本节课将主要探讨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我们将学习到人体是如何通过肾脏、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来将废物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的。

二、尿的形成过程
人类的肾脏通过不断的过滤血液来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这些废物物质包括尿素、尿酸、氨和各种盐类等。

这些废物物质被清除出去后形成的液体称为原尿。

原尿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处理后,被输送到肾盂中。

在输送的过程中,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水分等的重吸收。

经过重吸收处理后的尿液,被称为终尿。

三、尿的排出过程
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来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人体的废物物质排出体外。

在泌尿系统中,肾脏排泄出来的终尿经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

在膀胱中,尿液被暂存,等待排出。

当尿液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通过排尿的方式将尿液排出体外。

当人体感觉到排尿的需要时,膀胱内的肌肉会开始收缩。

同时,尿道口的门也会打开,尿液顺着尿道排出体外。

当大便排出后,肛门会进行收缩以防止尿液和大便共存。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肾脏作为泌尿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过滤血液和重吸收的方式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在泌尿系统中,膀胱的收缩和尿道的门的打开才实现了排尿的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知识,我们加深了对人体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认识,也明白了人体排泄废物的过程。

幼儿园泌尿系统教案模板

幼儿园泌尿系统教案模板

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泌尿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尿路感染。

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1. 多媒体课件:《泌尿系统简介》2. 模拟泌尿系统模型3. 幼儿卫生习惯图片4. 游戏道具:水杯、水盆、尿布等5. 教学活动时间:45分钟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身体里有哪些器官?它们有什么作用?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的身体里有很多重要的器官,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功能。

二、主题活动1. 播放多媒体课件《泌尿系统简介》,让幼儿了解泌尿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教师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3. 模拟泌尿系统模型,让幼儿直观地认识泌尿系统的各个部分。

4. 教师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经过肾脏过滤,形成尿液,然后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

三、游戏环节1. 游戏名称:《保护泌尿系统》2. 游戏规则:教师分发水杯、水盆、尿布等道具,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

3. 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按照尿液的形成过程,将“尿液”倒入对应的道具中,完成泌尿系统的模拟。

四、卫生习惯教育1. 教师展示幼儿卫生习惯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行为有助于保护泌尿系统?2. 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尿布,避免尿布湿透,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保护泌尿系统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相关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后续活动:开展“我的身体”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人体器官的知识。

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泌尿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活动效果。

备注:教案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版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重点、难点)2.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重点、难点)3.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重点)4.知道排尿的意义。

5.通过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6.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通过利用肾单位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尿液的形成,并且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和实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进一步建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基本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数据,观看动画,课件演示和游戏体验等,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

“尿液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对此采取让学生分析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液体成分的不同,提出质疑,然后学生自学进行解疑,再此基础上动画展示尿的形成过程,最后老师点拨释疑。

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识图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肾单位的模型、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查询、搜集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肾透析的知识。

教学过程:输尿管尿道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板书设计:第一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第2课时)一、尿液的形成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二、尿液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三、排尿的意义1、排出体内的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有: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推测。

这一设计应用在“尿的形成”教学的导入阶段。

在强化肾单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肾单位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尿的形成过程,从而将尿的形成和血液循环联系起来,形成初步认识,为下一步重难点的突破做好铺垫,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第五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人教版)_高中生物教案

第五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人教版)_高中生物教案

第五章人体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人教版)_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认同排尿鲍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教师:泌尿系统模型、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投影练习题。

学生:教材、笔记本、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课时)引入: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

这地儿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什么,同时体内会产生什么?人体内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人体内废物过多会怎样?出示泌尿系统多媒体课件。

正课:指导学生看书80页观察与思考,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

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再次提问肾脏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

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看书82页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推测。

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血桨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82页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课堂设计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济南版)初一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的教材内容与前面的三章的内容联系密切。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老师点拨为辅,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特别是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重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和解析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好奇好动,思维发达而欠缺抽象思维。

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组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诱思探究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内壁的作用,再结合多媒体动画从而突破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尿液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液形成和排出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午街中学王秀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区分排泄和排遗;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4、明白排尿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学习重点: 1. 概述肾脏的结构。

2.了解尿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人体泌尿系统的挂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导入:(2分钟)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都是代谢废物。

人体怎样把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呢?让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1,在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中,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的方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方式。

今天,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会懂得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一、课前预习:1、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________。

3、________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______作用。

除了__________和大分子的________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物质,都可以经过_______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________。

4、肾小管有__________的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___,大部分的_____和部分_______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________。

剩下的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就形成了尿液。

设疑,你想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8分钟)(一)、泌尿系统的组成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80页:观察与思考,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教材P81页的讨论(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由此可见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输尿管上接肾脏,下连膀胱。

初中生物泌尿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泌尿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泌尿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1.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 肾脏的功能:过滤血液、形成尿液。

3. 尿液的形成过程:过滤、重吸收。

4. 尿液的排出过程:输尿管、膀胱、尿道。

5. 不良生活习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2. 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及不良生活习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 利用diagrams、images 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泌尿系统知识的认识和体会。

4. 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水分代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构与功能。

3. 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展示diagrams、images 等资料,详细讲解过滤、重吸收等过程。

4. 讲解尿液的排出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在尿液排出过程中的作用。

5. 探讨不良生活习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分析吸烟、饮酒、饮食不当等不良生活习惯对泌尿系统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关于泌尿系统的互动游戏,如泌尿系统拼图、泌尿系统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个关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疾病的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如泌尿系统的发育、疾病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保健,如如何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等。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一课时)







邢延泉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看谁学的快?(自学教材66-67页)
1、人体将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它位于,每个肾由个肾单位组成。

3、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
、请说出左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①;②;③;



肾小体
肾单位
2、填序号完成下题
当堂练习
一、牛刀小试: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肾小体 B 、肾小球 C 、肾单位
D 、肾小管
2、既位于皮质,又位于髓质的结构是 ( ) A 、肾小体 B 、肾小球 C 、肾小囊 D 、肾小管 二、挑战自我:
肾单位
肾小囊腔
1
43
25
三、链接中考:
1、图中【3】【4】【5】
所指的结构分别是、
、。

2、左图中[1]指管内流动的是;[2]指管内流动的是。

会泽县青年教师生物课堂教学竞赛 《尿的形成和排出》公开课教案

会泽县青年教师生物课堂教学竞赛 《尿的形成和排出》公开课教案

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授课者:会泽县驾车中学管红学授课内容: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5章第1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授课地点:金钟镇第二中学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2012年4月12日一、教学目的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四、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安排一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引入:联系生活走进课堂。

1.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学生讨论并回答。

2.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废物呢?3.人体会产生哪些废物?学生讨论。

4.这些废物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排出体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0第二段后告诉老师。

讨论结果:1.排泄 2.排遗5.排泄和排遗有什么区别?6.排泄都有哪些途径呢?答:1、皮肤(汗液的形式);2、呼吸系统(气体的形式);3、泌尿系统(尿的形式)。

在这三个排泄途径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废物是人体最主要的形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懂得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人体有八大系统,尿液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因此,要了解尿的形成,就必须先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板书)请看大屏幕(在屏幕演示、然后讲解)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一个器官能完成一定的功能,必然有它特有的结构相适应,否则,怎么不是在心脏形成尿液呢?那么,肾脏是具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它能形成尿液呢?我们现在来认识一下肾脏。

(二)、肾脏(板书)1、形状(似蚕豆)2、位置(出示人体躯干和内脏模型或者挂图)3、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场所)4、结构(观看大屏幕)皮质(毛细血管丰富、颜色深)髓质(颜色浅)肾盂(漏斗状)5、基本单位:肾单位(100多万个肾单位/肾)肾小球肾小体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边指示大屏幕上肾单位图,边讲解)肾小球是一个由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2(通过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复习1、知识回顾(1)肾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2) 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小动脉。

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肾小囊腔与相通。

2、巩固效果(1)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通过泌尿系统?尿液通过呼吸系统?呼气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通过皮肤?汗液通过消化系统?粪便——(2)肾单位(每个肾脏有100万个肾单位构成)组成 ((((((3)泌尿系统的组成3、发现疑惑(1)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提示:毛细血管多,颜色就深)(2)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

提醒学生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二、课内探究探究点一【尿液的形成过程】认真观察课本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在复习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后,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

回答以下问题: 1、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的液体是 ,肾小囊中的液体是,肾小管中的液体是。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哪些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4、尿的形成过程:(1)经过( )和(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2)经过( )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多媒体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1)在老师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学习教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人体尿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尿形成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关于感动中国人物捐肾救母的视频,设疑导入。

师:视频中田世国捐肾救母的孝心令人感动,我们知道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危急人类性命,大家知道尿毒症如何根治吗?
生:可以通过肾移植进行治疗。

师:对,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肾移植可以彻底治疗尿毒症呢?肾在尿液形成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看大家都摇头说不太清楚,那么我们这节课就详细地学习肾单位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新课讲授
1.认识肾单位的基本结构:挂图展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泌尿系统的组成,提出问题:
(1)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器官?(肾脏)
(2)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形成尿液)
教师出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指出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叫做肾单位。

并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由及部分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2)各部分有何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

(肾小球为血管球,肾小囊套在肾小球外,肾小管细长曲折,周围缠绕毛细血管,和肾小囊构成“小漏斗”型。

)
教师归纳总结,并根据学生描述绘制肾单位的基本结构(板书)。

(过渡:我们知道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那么血液流经肾单位各部分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们深入地学习一下。

)
2.了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多媒体展示健康人肾动脉的血液、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表,并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如下问题:
(1)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肾动脉的血液成分有何变化,大胆猜想这些物质为什么会变化?(肾小囊中的液体缺少红细胞和大部分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
(2)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成分有何变化,这又说明了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呢?(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浓度增加,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
教师归纳总结: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指出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原尿,人类每天形成原尿约180L,每天排出尿液1.5L,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又重新被吸收回到血液当中。

教师播放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视频,加深学生对尿的形成的理解,并通过视频展示尿的排出过程:肾脏中形成的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道,并指出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尿是间断性的。

并提出思考性问题:排尿对人体有何意义呢?(可以排出代谢废物,维持水盐平衡。

)
(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病人尿液化验单,并提问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是肾的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葡萄糖呢?
(四)小结作业
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归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体还有哪些排泄途径,查阅资料,分析不同排泄途径之间存在哪些异同点?
四、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