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

合集下载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及进率》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及进率》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及进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及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及其进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及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结构: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及进率。

接下来,教材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起点: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单位及进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有关于体积单位的初步认识。

学生差异: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及进率,能运用体积单位及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单位及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单位及进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练习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介绍体积单位及进率。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及进率。

(3)引导学生发现体积单位及进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巩固新知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与应用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及进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体积单位及进率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体积单位及进率的关键信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体积单位的进率》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体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理解不够深入,换算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理解。

2.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体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等。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进率的意义和应用。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换算练习,如将一个物体的体积从立方米换算成立方厘米,或者从立方分米换算成立方米等。

教师可以通过PPT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20 立方分米 = ( 0.32 )立方米 5.8 立方分米 = ( 5800 )立方厘米 1.06 立方米 = ( 1060 )立方分米
70 立方厘米 = ( 0.07 )立方分米
8.9 平方米 = ( 890 )平方分米
8.75立方分米=(
8 )立方分米( 750 )立方厘米
8.75立方分米=( 8.75 )立方分米=(8750 )立方厘米
畅所欲言 1、看了“你知道吗?(1)”后, 你有什么感受?
2、看了 “你知道吗?(2)” 后,你有什么想法?
经 验 交 流
• 同学们,你对自己这节课满意吗?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善பைடு நூலகம்总结 学会学习
2.有一根木料长5.6米,横截面是边长5厘米的
正方形,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同学们画出示意图,然后解决问题。
你知道吗?(2)
• 正常成人总血量约4—5L,一般一次献血200— 400ml。失去的血容量能很快地从组织间液和饮用 水得以补充,献血后,失去的血细胞在一个月内就 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4.5L= ml) • 献血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促进血细胞、骨髓新陈 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所以说一个健康 的人,科学、适量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反而会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献血能帮助需要血液 的病人康复,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的爱。
513000立方厘米 =( 513 )立方分米 = ( 0.513 ) 立方米
巩固练习 熟能生巧 口答下列各题
3 1.02m =
1020
3 dm
960dm3=
0.96
m3
你 们 真 棒 !
23dm2= 2300 cm2
3 36000cm =

苏教版六上数学1.7体积单位的进率课件(1)

苏教版六上数学1.7体积单位的进率课件(1)

想:8立方米里有( 8)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是( 1000×8 =8000 )。
0.54
540 )立方分米
1000×0.54=540
练一练⑵
3400立方厘米、96立方厘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 3.4)立方分米
想:因为1000立方厘米是1立方分米,3400立
方厘米里面包含( 3.4)个1000立方厘米,就有几
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口算
求下列各长方体的体积
1、 长10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 2、 长2.5米、宽1.2米、高0.4米
口算
求下列各正方体的体积
1、棱长8厘米
2、棱长0.5分米
口算
一块长方体石料长3分米, 宽2分米,高5分米,已知每立 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 料重多少千克?
在小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00立方厘米=( 0.6 )立方分米 1.5立方米=( 1500 )立方分米 2700立方分米=( 2.7 )立方米 40立方厘米=( 0.04 )立方分米 8250立方厘米=( 8.25 )立方分米 10000立方分米=( 10 )立方米
在小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00毫升=( 1.5 )升 2.8升=( 2800 )毫升 0.38升=( 380 )立方厘米 760毫升=( 0.76 )立方分米
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解法一: 解法二:
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33立方分米。
2.2米=22分米 1.5米=15分米 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33立方分 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运算后,进行教学的。

让学生依照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运算,探究发觉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材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

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定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

依照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第一个正方体的体积确实是1立方分米。

通过运算,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觉: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关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探究中得到的体会自主进行推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目标]1、了解并把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明白得并把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适应,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一、知识预备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2、看了课题,能回忆回忆我们都学习过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呢?3、学生交流: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液体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4、说说这些差不多学过的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教师板书)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液体体积单位1升=1000毫升5、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6、提炼猜想,为研究作好必要的预备。

学生显现的猜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设计意图] 从学生平常接触过的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受,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明白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小孩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换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换算

方体,它的体积就是( ) cm3,所以1dm3=( 10 ) cm3。
1000
2.填表。
常用单位 相邻两个单位间
名称
的进10 率
长度 mm2 ddm2 cmc2
100
m3 dmm3 cmm3
1000
面积
知识点
2
3.填一填。
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2.08m3=( 750cm3=( 9.6dm2=(
) dm3
20厘米=0.2米 40厘米=0.4米 0.2×0.2×0.5÷(0.4×0.4)=0.125(米) 0.5-0.125=0.375(米) 0.375米=37.5厘米 答:容器里的水深为37.5厘米。
34
34000
易错辨析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பைடு நூலகம்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
(2)棱长是1m的正方体可以切成1000个棱长是1cm
的小正方体。
()
(3)2m3和200dm3一样大。
()
(4)1000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dm3。 ()
辨析:没有正确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080
) dm3
0.75)cm2
87.2cm2=( 960 )dm2
0.875
3.2m3=( 3 ) m3( 200 ) dm3
8dm350cm3=(
) dm3
8.05
7.62m3=(
)dm3=(
)cm3
0.8升=( 7260)立方分米7=62(0000 )立方厘米
0.034立方米0.=8 (
)升=( 800 )毫升
6.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3分米,厚15厘米。它 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5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5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5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5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和掌握。

2.能够进行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相邻体积单位间进率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讲解。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体积是如何测量的,体积的单位有哪些。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如让学生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相邻体积单位间进率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体积单位的进率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体积单位的进率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 体积单位的进率丨苏教版教案:体积单位的进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节,主要讲解体积单位的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进行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尺子、体积单位换算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宽、高,并估算教室的体积。

2. 讲解体积单位:讲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和之间的进率。

3. 例题讲解:以一个长方体为例,讲解如何进行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题目。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更快速地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7. 板书设计:板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换算方法。

六、作业设计(1) 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2) 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3) 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2. 作业答案:(1) 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

(2) 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3) 1立方米等于1000000立方厘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体积单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讲解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如何更快速地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还是存在困惑,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索其他数学单位之间的进率,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1.1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1.1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件
3.6平方分米=( 360)平方厘米 3.6立方分米=( 3600)立方厘米
200立方厘米=( 0.2 )立方分米 580立方分米=( 0.58 )立方米
30.6立方分米=( 30.6 )升 8.6立方分米=( 8600 )毫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2米,宽1.5米, 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合多少立方分米?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进率是:100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我们刚刚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猜想: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可能是多少?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探究新知
1分米
1立方分米
1分米
10厘米
1000立方厘米
苏体教积版单位数间的 学进率 六年级 上册
1 长方体和正方体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前导入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 些?相邻的两个单位
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 厘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进率是:10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 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答:它的体积是33立方分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个蓄水池从里面量长8.6米,宽5.3米, 深0.6米,求这个蓄水池最多可以容水多 少升?
8.6×5.3×0.6=27.348(立方米)
27.348立方米= 27348升
答:这个蓄水池容水27348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及进率》教案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及进率》教案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及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及进率》是学生对体积单位的一次系统认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单位及进率,对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及进率,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长度、面积单位及进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体积单位及进率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及进率,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体积单位及进率。

2.难点: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体积单位及进率。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体积单位的课件,展示实例和操作活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积木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3.小组合作工具:准备一些卡片、笔等,用于小组讨论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游泳池、书桌等,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量这些物体的体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体积单位及进率。

2.呈现(10分钟)介绍体积单位的定义和进率。

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和进率。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活动。

每组分发一些积木,让学生用积木搭建出不同体积的物体,并记录所用的体积单位及进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9课《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9课《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9课《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9课《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主要介绍了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掌握进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单位的基本概念,并对体积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掌握进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并将进率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规律。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题和练习题、体积单位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体积单位模型、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篮球、书包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的体积单位。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即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为后续学习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对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通过对体积单位进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难点:对体积单位进率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单位模型、卡片、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体积单位。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单位都是立方米,但是它们的实际大小是不同的。

从而引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体积单位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同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如: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单位进率,进行实际的单位换算。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率进行解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实录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实录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实录1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6页教学目标1、了解并把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明白得并把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迁移能力,学会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推导和单位间的互化。

一、谈话交流引入新课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

(出示3 3 3的魔方玩具)只是要想得到这份礼物还得回答对一个问题:那个魔方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生1:54个。

师:你是如何想的?生:魔方是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上有9个,因此是54个。

师:同学们,他算的是什么?(小正方形)而老师的问题是小方块有多少个。

你动脑筋了,但是专门遗憾!生2:15个。

生3:23个。

生4:19个。

师:第一个同学尽管没有答对,只是他的可取之处是摸索问题有根有据。

生5:我明白了,能够如此看:假设拿一层下来,这一层每排有3个小方块,有3排,共9个小方块,魔方一共3层确实是27个小方块。

(其他同学点头称是)师:专门杰出的回答!你为大伙儿赢得了这份礼物。

今天老师也收到一个礼物(出示长方体的盒子),我觉得与我们数学学习有关家带来了。

同学们看,要想明白捆扎礼盒的绳子有多长,要用到什么计量单位?(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生齐:米、分米、厘米一起回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师相机板书,说明千米和毫米本课暂不研究。

师:假如要明白别处包装纸的大小,可能用到那些计量单位?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板书)师:同学们觉得那个礼盒还有什么数学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学生自然想到体积,并说出刚刚学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师:猜想一下,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生:既然长度单位是10,面积单位是100,那么体积单位应该是1000。

师: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高级单位
×进率 ÷进率
低级单位
课堂练习
1.填一填。
平方分米 立方分米
平方厘米 立方厘米
10 100 1000
2. 4 m=( 40 )dm 4 m2=( 400 )dm2 4 m3=( 4000)dm3
3.6 dm=( 36 )cm 3.6 dm2=( 360 )cm2 3.6 dm3=( 3600)cm3
6×5×4=120(立方分米) 5×5×5=125(立方分米)
120<125 答:它们的体积不相等。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 长方体和正方体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前导入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 厘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进率是:10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米 × 1米 × 1米 = 1米3
10分米 × 10分米 × 10分米 = 1000分米3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练一练
5立方分米=( 5000)立方厘米 0.24立方米=( 240 )立方分米 7500立方厘米=( 7.5 )立方分米
6.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 长、宽、高分别是6dm、5dm、4dm,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 多少分米?它们的体积相等吗?
(6+5+4)×4 =15×4 =60(dm)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1案例一、复习旧知,引出研究问题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学生独立思考: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小组交流3.集体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课件:每排摆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10排,问:这一层一共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大小正方体?摆这样的10层呢?学生列式:101010=1000个4.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5.类推: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6.巩固练习(略)三、实际应用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2.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他们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看书,填表。

反思:1.目标让学生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

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

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

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
率1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如教材第37页的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①长方体体积= ;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③正方体体积= 。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提问: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组合作填表:
正方体棱长1分米= 10厘米
体积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用填空的形式小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38页的表)
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先思考:
(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出示例3,并写成如下形式:
8立方米=()立方分米0.54立方米=()立方分米
出示例4,并写成如下形式:
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想和做的。

出示例5。

(投影显示)
放手让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

解法一:
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解法二:
2.2米=22分米1.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三、课堂实践
将练习八的第1、2题填在书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后订正。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
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五、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