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doc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
前言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
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主阵地。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要求,提高全校学生普通话水平和应用能力,我们把普通话的教学和测试以选修课的形式,纳入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达标要求。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03年10月10日颁布(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及国家语委和教育部编制、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参照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讲演与口才》和《公关礼仪》,并结合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项目、内容及评分细则进行编写。
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应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认真组织教学和训练。
全校同学应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普通话运用水平,并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南通中专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辅导站2004年9月第一章普通话语音分析及训练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普通话语音系统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以及变调、轻声、儿化、语调等。
第一节声母的发音方法及其训练普通话有21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
声母处于音节的首位,起着审理字音的作用。
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双唇音、唇齿音等七大类;根据发音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塞音、塞擦音等五大类:一、按发音部位分类发音部位是指气流在发音器官中受阻碍的部位。
普通话的辅音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分为三大类,细分为七个部位:1.唇音以下唇为主动器官,细分为两个发音部位:双唇音:上唇和下唇闭合构成阻碍,有b、p、m三个,如:八bā背bēi 不bù白bái 标biāo 鄙bì批pī婆pó偏piān 排pái 瓢piáo 评píng妈mā埋mái 谩màn 眉méi 门mén 命mìng唇齿音:下唇和上齿靠拢构成阻碍,只有f一个,如:发fā方fāng 扶fú反fǎn 吩fēn 风fēng2.舌尖音以舌尖为主动器官,细分为三个发音部位:舌尖前音(平舌音):舌尖向上门齿背靠触或接近构成阻碍,有z、c、s三个,如:早zǎo 祖zǔ在zài 造zào 罪zuì曾(祖)zēng 粗cū草cǎo 残cán 苍cāng 催cuī璀cuǐ洒sǎ思sī色sè森sēn 僧sēng 送sòng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即上牙床)靠触构成阻碍,有d、t、n、l四个,如:达dá待dài 单dān 当dāng 敌dí堵dǔ太tài探tàn 淘táo 天tiān 提tí通tōng拿ná闹nào 男nán 妞niū粘nián 娘niáng拉lā来lái 理lǐ林lín 论lùn 弄lòng舌尖后音(翘舌音):舌尖向硬腭的最前端靠触或接近构成阻碍,有zh、ch、sh三个,如:扎zhā照zhào 债zhài 浙zhè转zhuǎn 正zhèng 茶chá赤chì铲chǎn 春chūn 撤chè冲chōng 杀shā邵shào 闪shǎn 试shì身shēn生shēng3.舌面音以舌面为主动器官,细分为两个部位: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向硬腭的前部靠触或接近构成阻碍,有j、q、x三个,如:家jiā积jī坚jiān 界jiè紧jǐn 经jīng漆qī前qián 强qiáng 秋qiū亲qīn 请qǐng细xì小xiǎo 现xiàn 相xiàng 心xīn 星xīng舌面后音(舌根音):舌面后部向硬腭和软腭的交界处靠触或接近构成阻碍,有g、k、h三个,如:尬gà改gǎi 革gé姑gū规guī跟gēn 更gèng 卡kǎ可kě慨kǎi 夸kuā坎kǎn 肯kěng骸hái 含hán 行hàng 缓huǎn 很hěn 横héng二、按发音方法分类声母由辅音构成。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10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1005019119 姓名:张亮摘要:民族共同语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
什麼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於那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各方面条件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1956年2月国务院像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科学定义。
关键词:汉民族共同语北方方言官话普通话口语书面语汉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着古代汉语共同语。
春秋时期,这种共同语称为“雅言”(《论语/述而》),汉代称为“通语”(杨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相传黄帝部落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汉字。
这套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最大区别,是依据东方「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不是单纯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是「脱离了语言羁绊的、能够控制语言的文字系统」。
(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随着汉字的产生,汉语便形成了与口语相辅相成的书面语。
当口语交际发生障碍时,操不同方言的人便不约而同地借助於书面语。
而书面语的作用一旦得到公认,人们便会想方设法为其汉字「正音」,即确定一种公认的标准读音。
这种标准读音一经推广,书面语便成为部落的共同语。
汉语最早的书面语和共同语称为「雅言」。
它形成於西周,以其国都王畿一带的方言即「夏语」为基础。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雅言成为各诸侯国之间往来的官方语言,如果官员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雅言,出使时就必须带会讲标准雅言的「象胥」(翻译)。
不仅官方交往如此,当时文人讲学也都使用雅言。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1.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重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
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乃至典范性的书面语。
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以后掀起的“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国语运动”的开展,又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在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下,口语和书面语就彼此接近起来,逐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
1.2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个民族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以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个方言中。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进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到一种制约作用。
以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1.3现代汉语形成的历程怎么样?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经过近代汉语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书面汉语的文体形式经历了从方言——近代白话——现代白话的一系列变革。
秦始皇“书同文字”政策意义深远。
汉字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是非常完善的文字体系了。
但是中间经历了2000多年诸多朝代的变迁,最后冠以“汉”名,至今仍称之为“汉字”,足以说明汉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中原文明与周边其他并存的文明之间,互相接触和渗透,配合和冲突,归化与流散。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第二章语音1.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决定:振动的次数多,即频率高,发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语言中的重音、轻音就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4.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有的语音用音的长短来区别意义。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3方言特点:本身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
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系统。
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比较小。
4汉语地位:1.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2.各兄弟民族的语言接受了汉语的许多影响。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与国外许多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
5.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
5语素——词——短语——句子(手)人(有读音,有意义,最小的语素)(沙发)(无法拆后原来意义不变)(伟)(无法单独成词)6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有声调(二)词汇方面①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②双音节词占优势③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三)语法方面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③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7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占73%)。
包含有华北东北方言和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2.吴方言(苏州话。
占7.2%)包括上海、江苏省大部、浙江大部地区3.湘方言(长沙话,3.2%)。
包括湖南大部分地区4.赣方言(南昌话,3.3%)。
江西省大部分地区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3.6%)。
6.闽方言(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福州话。
闽南方言,厦门话。
5.7%)。
主要包括福建和海南大部分地区7.粤方言(广州话。
4%)。
8语音的性质: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2.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
3.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
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
”“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
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摘要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是现代汉语的狭义含义,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在中国,使用现代汉语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0%以上。
在世界各地,有一千多万华侨、华裔使用汉语,它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历史等因素。
1955年10月,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拟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分为标准语和次标准语,标准语就是普通话,次标准语就是以标准语委模仿学习的对象而形成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
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汉民族共同语产生年代可以远溯至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殷商时代,甲骨刻辞中出现的书面形式共同语,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种书面汉语与现代汉语是基本相同的,虽然这种书面语言当时通行的范围很小,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统一汉语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一方面,由于诸侯分封,群雄割据,存在着“言语异声,文字异性,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当时王畿一代(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共同语,这就是当时的“雅言”。
雅言实指周朝国都丰镐(今西安南沣水东岸)地区的语言。
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丰镐话被视为当时的官方语言,以首都方言做标准语音即由此开始。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的弟子来自四面八方语言各异,他讲学就是用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家。
他推行了“书同文”政策,消灭了文字异形的现象,使统一了的书面语言得到巩固和发展。
到了汉代,封建经济有了飞跃发展,汉语也有了显著变化。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10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1005019119 姓名:张亮摘要:民族共同语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
什麼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於那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各方面条件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1956年2月国务院像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科学定义。
关键词:汉民族共同语北方方言官话普通话口语书面语汉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着古代汉语共同语。
春秋时期,这种共同语称为“雅言”(《论语/述而》),汉代称为“通语”(杨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相传黄帝部落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汉字。
这套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最大区别,是依据东方「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不是单纯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是「脱离了语言羁绊的、能够控制语言的文字系统」。
(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随着汉字的产生,汉语便形成了与口语相辅相成的书面语。
当口语交际发生障碍时,操不同方言的人便不约而同地借助於书面语。
而书面语的作用一旦得到公认,人们便会想方设法为其汉字「正音」,即确定一种公认的标准读音。
这种标准读音一经推广,书面语便成为部落的共同语。
汉语最早的书面语和共同语称为「雅言」。
它形成於西周,以其国都王畿一带的方言即「夏语」为基础。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雅言成为各诸侯国之间往来的官方语言,如果官员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雅言,出使时就必须带会讲标准雅言的「象胥」(翻译)。
不仅官方交往如此,当时文人讲学也都使用雅言。
孔子就对学生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上册1、现代汉语(P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P3):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现代汉语规范化(P10):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4、文学语言(P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5、汉字(P138):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6、甲骨文(P144~145):甲骨文是发现于殷商遗址,主要用于占卜的记录,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汉字形体,又称殷墟文字、卜辞、殷契、契文等。
7、隶书(P145):隶书包括秦隶和汉隶。
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笔形平直方折;汉隶又称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撇、捺和长横有波桀。
8、楷书(P145):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兴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整齐,书写简便。
9、笔画(P148):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线叫一笔或一画。
10、笔顺(P153):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11、部件(P150):笔画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多数部件由一画以上的笔画构成。
12、形声字(P156):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字叫形声字。
13、语素(P206):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14、词(P207):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15、合成词(P21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16、连绵词(P211):连绵词指两个不同的一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17、外来词(P250):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全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全部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甚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及其代表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福州话/厦门话)、粤方言(广州话)。
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1.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一种社会现象。
记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2.语音的物理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音体颤动的幅度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现代汉语1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绪论”思考和练习一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xx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xx 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3. 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
书面语是写(印)出来的语言,口语是说出来的语言;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口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
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书面语比口语规范、xx,因为写出来的话可以有时间斟酌、加工,乃至反复修改。
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规范,就形成标准语(又称“文学语言”)。
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
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口语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从而使书面语不断丰富生动。
书面语往往受到口语的制约,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能距离太远。
如果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
“五四”前后废除文言文提倡xx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文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
古代的汉民族共同语
古代的汉民族共同语“您这大题目不是《话说推普》吗?怎么说了半天方言,还没说到普通话呀?”是啊,该说说普通话了。
可是,因为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所以在说普通话之前,我还想跟大家聊聊古代的汉民族共同语。
我们的民族共同语经历了从雅言、通语、天下通语到官话、国语、普通话的漫长历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而且有记载的方言分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相当严重了。
当时中原地区管“虎”就叫“虎”,可是地处长江中游的楚国却叫“於菟(读作wūtú)”。
《孟子》里说:“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也。
”大意是说,有个楚国官员想让他的儿子学会楚国话。
请一位齐国人教儿子学齐国话,可是周围的楚国人都说楚国话,实际上是干扰他儿子的学习,虽然每天都严厉地督促他儿子努力学习楚国话,却总是达不到目的。
而吧他儿子送到齐国的庄岳住了几年,就学会齐国话了,这时再每天严厉督促他学楚国话,却又学不会了。
孟子用这个例子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不以认得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却从这里了解了早在孟子那个时代,方言分歧已经是很严重了,而且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学习语言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春秋战国时期与方言同时并存着天下共同语,叫做“雅言”。
这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
你想啊,当时天下百家争鸣,论辩和游说十分盛行,法家、名家、墨家、儒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各派人物周游天下鼓吹自家学说,能说别人不懂的家乡话吗?只能说天下各国都听得懂的雅言。
苏秦、张仪奔走七国宣传合纵连横也必须说雅言。
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里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是说孔子在诵读《诗经》、《尚书》和主持典礼的时候,都是说雅言而不是说自己的家乡话鲁国方言。
孔子有来自天下各国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可以推想孔子在讲台上一定是说雅言而不是说鲁国话。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绪论1. 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3.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5.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 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 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8. 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 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7 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语音1.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决定:振动的次数多,即频率高,发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
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
新中国建立以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两个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普通话”,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语言,同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名族共同语的含义
汉名族共同语的含义
1共同语就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通用语言。
2 普通话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可替换词语。
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方言与共同语是本民族语言中既对立又联系的形式,双方是在矛盾中共同发展的。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共同语又是以方言为基础产生的。
方言和共同语的区别是:
(1)使用地域大小不同;(2)有无书面语形式不同,共同语既有口语形式,又有书面语形式。
这是因为不同的交际作用所决定的;(3)作用大小不同。
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前后有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由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而成。
辨:兼语短语与主谓短语作宾语(主谓作宾)的区别:
1、看前一动词
(1)兼语短语的前动词常用使令意义的动词,动词涉及的往往是一个人或物。
(2)主谓作宾”结构的前动词一般是表示视觉、听觉、知觉等感觉意义的动词,动词涉及的往是一件事情的整体。
2、看格式转换
“主谓作宾”的句子,主谓短语可以移到句首;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主谓短语不能前移。
辨:补语和宾语的区别
1、动词后有数量短语时,看量词功能。
2、动词后有时量短语时,看能否用“把”提前,或能否移至句首作主语。
3、区分构词语素“得”与结构助词“得”。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考生测试(测试站组织)
No 提示考生佩戴麦克风 Image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现 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考生测试(测试站组织)
No 考生输入准考证,登录系统 Image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现 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考生测试(测试站组织) 考生信息确认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现 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测试目的、评分细则
No 测试目的:考查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 母、声调的发音 评分:共10分。错误一个扣0.1分,缺
Image 陷一个扣0.05分。限时3.5分钟,超时1
分钟内扣0.5分,1分钟以上扣1分。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现 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普通话等级介绍
No 三级六等
一级甲 97分以上 一级乙 92-96.9分
Image 二级甲 87—91.9分
二级乙 80-86.9分 三级甲 70-79.9分 三级乙 60-69.9分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现 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No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介绍 Image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现 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No Image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现 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考生测试(测试站组织) 考生试音
No
Image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现 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考生测试(测试站组织) 考生测试
No Image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现 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语言
后元音明显偏前。 er卷舌度明显不够或太过。 复合韵母动承明显不够或韵腹不到位。 鼻韵母不到位。 调型基本正确,调什么值是普明通话显普偏通话误是我或国读规范作现 入声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