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共同语形成
试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摘要】汉民族共同语它的形成有着语言、文化、经济、政治等历史 原因。
1956年2月国务院像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科学定义。
【关键字】 汉民族共同语 北方方言 白话 官话 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分为标准语和次标准语,标准语就是普通话,次标准语就是以标准语为摹仿学习的对象而形成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
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成因汉民族很早以前就有了自己的民族共同语,汉民族共同语产生年代可以远溯至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殷商时代,甲骨刻辞中出现的书面形式共同语,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种书面汉语与现代汉语是基本相同的,虽然这种书面语言当时通行的范围很小,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统一汉语的作用,这也就是发展沿用下来的文言。
春秋战国时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一方面,由于诸侯分封,群雄割据,存在着“言语异声,文字异性,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当时王畿一代(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共同语,这就是当时的“雅言”。
《辞海》解“雅言”:“古时指:‘共同语’,同‘方言’对称。
‘雅’有雅正的意思。
”“《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1]。
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据张德鑫先生考证,雅言“实指周朝国都丰镐(今西安南沣水东岸)地区的语言。
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丰镐话被视为典雅、规范、纯正的语言”“正是借助这镐京雅言,全国才能方便沟通交际,‘中央’才能有效控制地方。
在我国语言史上,以首都方言做标准语音,此时已开先河。
”[2]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有弟子三千,分别来自四面八方,其语言各异,孔子讲学是就用雅言而不用鲁国方言,可以说,孔子是推广民族共同语的伟大先驱。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10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1005019119 姓名:张亮摘要:民族共同语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
什麼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於那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各方面条件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1956年2月国务院像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科学定义。
关键词:汉民族共同语北方方言官话普通话口语书面语汉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着古代汉语共同语。
春秋时期,这种共同语称为“雅言”(《论语/述而》),汉代称为“通语”(杨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相传黄帝部落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汉字。
这套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最大区别,是依据东方「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不是单纯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是「脱离了语言羁绊的、能够控制语言的文字系统」。
(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随着汉字的产生,汉语便形成了与口语相辅相成的书面语。
当口语交际发生障碍时,操不同方言的人便不约而同地借助於书面语。
而书面语的作用一旦得到公认,人们便会想方设法为其汉字「正音」,即确定一种公认的标准读音。
这种标准读音一经推广,书面语便成为部落的共同语。
汉语最早的书面语和共同语称为「雅言」。
它形成於西周,以其国都王畿一带的方言即「夏语」为基础。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雅言成为各诸侯国之间往来的官方语言,如果官员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雅言,出使时就必须带会讲标准雅言的「象胥」(翻译)。
不仅官方交往如此,当时文人讲学也都使用雅言。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1.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重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
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乃至典范性的书面语。
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以后掀起的“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国语运动”的开展,又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在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下,口语和书面语就彼此接近起来,逐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
1.2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个民族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以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个方言中。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进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到一种制约作用。
以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1.3现代汉语形成的历程怎么样?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经过近代汉语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书面汉语的文体形式经历了从方言——近代白话——现代白话的一系列变革。
秦始皇“书同文字”政策意义深远。
汉字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是非常完善的文字体系了。
但是中间经历了2000多年诸多朝代的变迁,最后冠以“汉”名,至今仍称之为“汉字”,足以说明汉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中原文明与周边其他并存的文明之间,互相接触和渗透,配合和冲突,归化与流散。
现代汉语简答论述题
现代汉语简答论述题1.请简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重镇;在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后来的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把北京定为国都。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近千年,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其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从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同时又开展了“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答:(1)因为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重镇;在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后来的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把北京定为国都。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近千年,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其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从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2)“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同时又开展了“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3.现代汉语有几个方言区?各方言区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答:现代汉语大致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区,以苏州话为代表;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区,其中闽东、闽南、闽北分别以福州话、厦门话、建瓯话为代表;粤方言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现代汉语绪论练习题
练习一一、名词解释:1.现代汉语2.现代汉语规化3.文学语言4.方言5.基础方言二、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5.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和。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9.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0.现代汉语规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为语法规。
11.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2.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13.新时期的推普方针是。
14.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到要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级各类机关,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的,不同方言区及国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的。
15. 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梅县话属于_________________方言,话属_______________方言。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某种语言的书面形式是它的口语发展的必然产物。
()3.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的书面语。
()4.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5.北方方言区指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地区。
2017北外汉硕现代汉语讲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新祥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来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
从书面语资料来看,汉方言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一种共同语。
在春秋这种汉族共同语称为"雅言"(〈论语·述而〉篇说,孔子读《诗经》《尚书》和《行礼》的时候是用"雅言"的。
又《诗经》包括十五国风,而用韵却没有什么不同;孔子周游中原列国,也没听说要别人翻译,从这些地方看来,"雅言"无疑就是当时比较通行于交际场合的通语),从汉代起称为"通语" (见扬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以后又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之后则称为"普通话"。
• 1.长期以来,“文言文”是统一的书面语言。
到了晚唐五代,“白话”逐渐兴起,用语禅宗语录和通俗文学作品,现汉汉语共同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源头。
从晚唐五代的变文,到宋代的话本,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章回小说,如明代的《水浒传》《西游记》,清代的《儒林外史》《红楼梦》,基本上都是一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写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推动白话文的大众化。
• 2.口语方面,大约在白话文学作品广泛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也逐渐取得了各方言区的交际工具的地位。
由于北京既是元、明、清历代的政治中心,北京话也就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并随着政治影响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当时北京话被称为“官话”,实际上它并不是专为官吏阶层使用的官场雅语或阶级习惯语,而是对各阶级一视同仁的语言。
/。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0905010197 09汉语言文学摘要: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跟社会的发展、跟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变革是密切相关的。
可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因为中国地域辽阔,而社会发展缓慢的缘故,汉语方言分歧较大。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方言分歧较大的语言之一。
二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同地区的人民交往很少,造成“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为了交际,人们就要求有一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关键词:汉民族共同语方言“七区说”汉字改革汉字统一主要内容:相声大师侯宝林曾经说过一个关于“普通话”的相声。
其中说到有位北京人到上海,向旅馆服务员要“面汤”,结果服务员给他送来一盆洗脸水,闹了个大笑语。
可见,如果不会说普通话,不但交往困难,还可能误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社会交际必须使用一种统一的共同语。
先秦时期曾有一种类似“普通话”的统一的、规范的口语,叫作“雅言”。
史书上记载,孔子在读古书、行古礼时就使用雅言。
只是这种统一的口语当时没有在社会各地的方言也就长期保存了各自的差异性。
但是,尽管方言分歧大而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是缓慢的发展),各方言区之间的交流还是逐渐增加的。
为了交际,人们就要求有一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注[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〇年版,第500页。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汉语方言的形成当很久远。
汉语存在复杂的方言,这是汉语发展的一个侧面,汉语发展的另一个侧面,是在汉语方言之上早已存在求同的趋向。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摘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同社会历史的发展分不开。
汉民族共同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无数次复杂的演变中,在各种因素的促成下,从雅言、通语、官话、国语,终于偶然又必然地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关键词:民族共同语;发展;演变汉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
远古时期,今天的中国境内居住着很多氏族和部落,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祖先、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传统。
在长期的相处和斗争中,分分合合,最终在大融合的趋势下逐步形成了后来成为汉族主体的华夏族。
汉语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1汉民族基础方言的形成1.1 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朝代(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黄帝族的语言发展到夏禹时,已由氏族共同语逐渐发展成为部落联盟的共同语。
这种原始汉语一经形成,其发展就再也没有间断,直至今日。
商朝已进入奴隶社会,在商王定都殷墟后,形成了以殷墟话为中心的共同语,从商代甲骨文所呈现的面貌来看,汉语的基本要素这时已经具备了。
周本是商王朝部属的部落。
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接受了商人的甲骨文,并和商的语言融合。
周王朝统治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形成了地域上的几大集团,为满足各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形成了一种在夏朝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各地都能通行的“雅言”,即洛阳一带的方言,在当时起着共同语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生产发达,商业兴盛,各地人民交流往来,邻近国家的语言更为接近,大约周、郑、曹、许、陈、宋、鲁、卫、齐等地有了区域的共同语,主要以一地的语言为粗略的基准,不同地域的人之间,说着各方言区中势力最大,虽与其他方言有着或多或少差别,但能够进行交流的语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语言文字影响最大的便是“书同文”的政策,使得汉语在书写形式上进一步固定下来。
汉王朝建立后,社会平稳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长安、洛阳、临淄、成都等大商业都市,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向共同语靠拢,在文化上儒家经典的传习使汉语书面语进一步趋向规范和统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摘要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是现代汉语的狭义含义,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在中国,使用现代汉语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0%以上。
在世界各地,有一千多万华侨、华裔使用汉语,它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历史等因素。
1955年10月,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拟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分为标准语和次标准语,标准语就是普通话,次标准语就是以标准语委模仿学习的对象而形成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
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汉民族共同语产生年代可以远溯至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殷商时代,甲骨刻辞中出现的书面形式共同语,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种书面汉语与现代汉语是基本相同的,虽然这种书面语言当时通行的范围很小,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统一汉语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一方面,由于诸侯分封,群雄割据,存在着“言语异声,文字异性,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当时王畿一代(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共同语,这就是当时的“雅言”。
雅言实指周朝国都丰镐(今西安南沣水东岸)地区的语言。
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丰镐话被视为当时的官方语言,以首都方言做标准语音即由此开始。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的弟子来自四面八方语言各异,他讲学就是用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家。
他推行了“书同文”政策,消灭了文字异形的现象,使统一了的书面语言得到巩固和发展。
到了汉代,封建经济有了飞跃发展,汉语也有了显著变化。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
小教专业《现代汉语》课程作业样题答案
1.简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的历史。
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方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经是北方军事要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官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新中国建立以后,成功地解决了汉民族共同语中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a.给汉民族共同语确立了十分明确的规范。
b.向全国各地推广普通话,使民族共同语不仅在书面上,还要在口语中普及到人民群众中间。
这样我们就有了统一的、普及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上都具有明确规范的民族共同语。
2.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性有那些表现?答: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都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和其他动物的发声一样,具有生理属性;唯一能够把人的语音同其它声音区别开来的属性是社会属性,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社会全体人员的约定俗成,所以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两大方面:语音和语义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并不是外力决定的,是社会的约定俗成,只要在某一个社会圈子里得到公认就行了;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各种语言和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的角度看相同的语音现象,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却可能有不同的作用,这说明语音具有社会的、地域的、民族的特征。
3.简述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答: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10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1005019119 姓名:张亮摘要:民族共同语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
什麼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於那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各方面条件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1956年2月国务院像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科学定义。
关键词:汉民族共同语北方方言官话普通话口语书面语汉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着古代汉语共同语。
春秋时期,这种共同语称为“雅言”(《论语/述而》),汉代称为“通语”(杨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相传黄帝部落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汉字。
这套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最大区别,是依据东方「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不是单纯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是「脱离了语言羁绊的、能够控制语言的文字系统」。
(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随着汉字的产生,汉语便形成了与口语相辅相成的书面语。
当口语交际发生障碍时,操不同方言的人便不约而同地借助於书面语。
而书面语的作用一旦得到公认,人们便会想方设法为其汉字「正音」,即确定一种公认的标准读音。
这种标准读音一经推广,书面语便成为部落的共同语。
汉语最早的书面语和共同语称为「雅言」。
它形成於西周,以其国都王畿一带的方言即「夏语」为基础。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雅言成为各诸侯国之间往来的官方语言,如果官员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雅言,出使时就必须带会讲标准雅言的「象胥」(翻译)。
不仅官方交往如此,当时文人讲学也都使用雅言。
孔子就对学生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现代汉语课件导论
三、汉语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 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方言的语音、 词汇、语法都有一定影响。而共同语的词汇和语 法是以整个基础方言为主要来源和依据的。现代 汉语各方言之间虽然有明显差异,但它们不是与 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 支。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语音上对应规律很整 齐,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的基本面貌也大体相同 或有对应关系。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共用汉字作 为统一的书写符号系统。
一、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是语言内部 的分化现象。是汉语在各个地区分化,各自封闭式 地发展的结果。 《礼记· 王制》中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嗜欲不同。”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西汉末年扬 雄所写的我国第一部记录汉语方言的书,调查记录 了当时各国的方言,并用“通语”解释。
三、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的标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 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语音标准 “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北京音主要是北京 音的音位系统,即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声母、韵 母、声调系统)作为普通话的语音系统。选择北京 语音为标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自元朝建都以来,近800百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语音的标 准音的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使用人数多,范围广、影响大。 (3)北京语音系统结构简明,规律严整,经 过科学的归纳、描写易于推广。
(1)“雅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共同语。《论 语· 述而》“子所雅言, 《诗》《书》、执礼,皆雅言 也。” (2)“通语”是汉代的共同语。汉代扬雄在《輶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中记录了“方言”和 与之相对的“通语”。 (3) “白话”是晚唐五代形成的一种新的书面 语。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了用白话写作的大量的文学 作品。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2.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3. n:舌尖中、浊、鼻音
4. x:舌面、清、擦音
5.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五、试把下列字音的声母写出来
京(?) 沪(h) 津(?)
吉(?) 黑(h) 晋(?)
蒙(m) 鲁(?) 苏(s)
“第二章 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把普通话声母n、?的字音读混了。有的全部相混,有的局部相混。要读准n、?的发音和分清普通话声母为n、?的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控制软腭的升降。因为n、?,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的,它们的不同是n为音,发音时软腭下降为边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无法从鼻孔通出,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n。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出,并不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至于哪些字声母是n,哪些字声母是?,一般可采取汉字声旁类推的办法。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n(如纳、呐、钠、讷等);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 (如沦、伦、抡、轮等)。如果要记住声母n、?的全部常用字,那就可利用<常用同韵字表)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分别记忆。
例如在普通话里[a][A][a]属一类,是一个音位,即在实际说话的时候,不管你发的是哪个。都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把“他”[t‘A]念成[t‘a]或[t ‘a],意思不变。相反地,[n]和[1]属两个音位,甲为在任何一个音节中,如果把[n]换成[1],或把[n]换成[n],都表示不同的意思。当然,这指的是普通话。若是在某些汉语方言(如福州话)里则[n]和[1]属一个音位。
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
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准音。
普通话语音系统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以及变调、轻声、儿化等。
一、声母普通话的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共22个。
(拼音后为例字,下同)b 巴步别p 怕盘扑 m 门谋木 f 飞付浮d 低大夺t 太同突 m 南牛怒 l 来吕路g 哥甘共k 枯开狂 h 海寒很j 即结净q 齐求轻 x 西袖形zh 知照铡ch 茶产唇sh 诗手生r 日锐荣z 资走坐c 慈蚕存 s 丝散颂“零声母”安言忘云普通话22个声母中有21个由辅音充当,我们可以根据辅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给声母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类普通话的辅音声母可以按发间部位分为三大类,细分为七个部位。
1)唇音以下唇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两个发音部位:双唇音:上唇和下唇闭合构成阻碍。
普通话有3个:b 、p 、m 。
齿唇音(也称作“唇齿音”):下唇和上齿靠拢构成阻碍。
普通话只有1个。
2 舌尖音以舌尖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三个发音部位:(也叫平舌音)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即上牙床)接角构成阻碍。
普通话有4个:d 、t 、n 、l(也叫舌翘音舌尖后音舌尖向硬腭的最前端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
普通话有4个:zh 、ch 、sh 、r 。
(也叫翘舌音)3)舌面音以舌面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两个发音部位: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向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
普通话有3个:j 、q 、x 。
舌面后音:(也称作“舌根音”):舌根向硬腭和软腭的交界处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
普通话声母有3个g 、k 、h 。
2、按发音方法分类普通话辅音声母的发音方法有以下五种:1)塞音成阻时发音部位完全形成闭塞;持阻时气流积蓄在阻碍的部位之后;除阻时受阻部位突然解除阻塞,使积蓄的气流透出,爆发破裂成声。
普通话有6个塞音:b 、p 、d 、t 、g 、k 。
梳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两条发展线索
梳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两条发展线索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
汉民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被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
辛亥革命以后又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到了唐宋时代,产生了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
唐宋以来用白话写作的各种文学作品越来越多,这种在文学作品大都使用北方方言写成,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唐代,北京是北方的军事重镇。
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
金元以来,北京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方话的影响。
早在数百年前,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我国已经处于非常重要的的地位。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最后取代了文言文;“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音成为共同语的标
准音。
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新中国建立后,对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确定了普通话的规范标准,保证了民族共同语的健康发展。
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汉民族共同语是指汉族人民普遍使用的语言,在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全球汉语,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古代汉语是指汉民族最早的共同语言,其起源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殷商时期开始,古代汉语逐渐形成,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
在古代汉语的各个时期,其语言体系和词汇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汉语以口语为主,因此比史书上的文言文更为生动形象;隋唐时期的文言文则语法更加复杂,有许多古语的用法形容象征等,这些都为中华文化发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始于民国时期的维新运动。
为了推翻封建制度、对抗帝国主义,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其中包括学习英语等欧洲语言。
这种影响下,维新派的知识分子开始推广白话文,以取代旧的文言文,这一举动不仅方便了普通百姓的阅读,也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现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
在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中,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经过了深刻的变革。
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此后一直到今天,语音的变化并不显著,而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汉字的读音和意义都经过了选用的调整和规范。
在全球化的今天,汉语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语言之一。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文化的输出,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大量的中国学习者,以及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和关注,使得全球汉语的发展和演变日趋加速。
全球汉语的发展可以看作是现代汉语的进一步演变和拓展,其与古代汉语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在全球汉语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以后,网络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促进了全球汉语的普及和使用,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现代汉语:共同语形成及现代汉语特点
2、口语共同语的形成和“国语运动” 广东福建设立“正音书院” “举人、生员、贡、监、童生不谙 官话者不准送试。”
文字改革、口语统一
2、口语共同语的形成和“国语运动”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这事做得漂亮。
(1)语序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江西人不怕辣, 湖南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 (2)现代汉语量词丰富
(3)现代汉语有丰富的语气词
(3)现代汉语有丰富的语气词
你是学生吗? Are you student? 你喜欢什么课呢? Which class do you like best?
(二)共同语的形成过程
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 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继召开,确定 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 国大力推广。会后,正式确定现代汉民 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 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 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现代汉语在语音上的特点 1、声调 减肥箴言:汤糖躺烫
文言文
白话文:佛经、(唐)变文、戏曲、 话本、小说
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今日儿 不得闲儿,二奶奶陪着也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要是白 来逛逛便罢,有什么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
1、书面共同
白话文:佛经、(唐)变文、戏曲、 话本、小说
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狂人日记》 第一个白话诗文集:胡适《尝试集》
《现代汉语》第一章
第二节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一)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 基础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形成共同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二)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促进了现代汉民族 共同语书面语的形成;“五四”时期的国语运动,推广 北京音,促进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语的形成。 (三)共同语标准的确立1955年10月的现代汉语规范问 题学术会议提出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词汇、语 法标准,1956 年国务院正式确定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 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内容
(一)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去除北京音中 的土音成分。
(二)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词汇为主,去除过于土俗 的词语,适当吸收其他方言有用的词语。 (三)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是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用例。
第一章
现代汉语概说
第一节 现代汉语及其现状
一、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汉语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现代汉语通常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 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国内各民 族间的交际工具。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国际影响日益增大;“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起。科技现 代化中的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域名。
第三节 现代汉语方言
二、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1 、北方方言,以北 京话为代表; 2 、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 3 、 湘方言,包括邵阳话和醴陵话等; 4 、赣方言,以 南昌话为代表; 5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州话为代 表; 6 、闽方言,包括莆田话和漳州话等; 7 、粤 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现代汉语习题库(附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5.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和。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9.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0.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1.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2.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13.新时期的推普方针是。
14.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到要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级各类机关,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的,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的。
15. 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广东梅县话属于_________________方言,上海话属_______________方言。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某种语言的书面形式是它的口语发展的必然产物。
()3.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
()4.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5.北方方言区指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地区。
()6.粤方言等于广东话。
()7.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春秋时期汉民族共同语
春秋时期汉民族共同语
汉民族共同语是指晋国后,晋语作为共同语影响辽东地区的语言,最后形成的一种共享语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汉语,多数靠近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都使用汉语作为共同语言。
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各个国家因与外国有贸易往来和外国士兵来去,逐渐形成了共享语言汉语,当时出现了汉语方言,而且有不少方言都是类似晋语,这种晋语被认为是汉语的原形,也是晋国后汉族定居在辽东地区,形成共同语言的根源。
汉语和汉民族本土语言,随着汉民族在战国时期向周边游牧民族散布和融合,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
汉民族内部聚居的人群不同,说不同的汉民族本土语言,汉民族的共同语言的发展更加完善,从而使汉民族各个族群之间可以交流和沟通。
汉民族共同语的传播和发展,也是随着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把洛邑称为京师,他不仅大力推广汉民族共同语,并汉化其他少数民族,还把汉语作为国家共通语言,并规范统一汉语的书写体系,使中国的文字文化获得了更高的发达和文化繁荣。
汉民族共同语的出现与发展,给古代汉人带来了更加方便的交流方式和交流手段,也使古代汉人得以统一管理和改善,为中华民族建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使各民族之间更加坚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成因语言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流工具,各朝各代都有公认的标准语音。
汉民族很早以前就有了自己的民族共同语,汉民族共同语产生年代可以远溯至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在夏、商、周、先秦时期称雅言。
殷商时代。
(一)先秦:雅言1、夏商周:甲骨卜辞中出现的书面形式共同语,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癸卯卜,今日雨”,这是占卜的一个总题目。
“癸卯”表示日子。
我国古代历法,将天干的“甲、乙、丙、丁”等十个字与地支的“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相加,用以表示日子或年份。
这里说,在癸卯这一天占卜,占卜的内容是关于天时的情况,具体要问的是“今天下雨”的确切情况,究竟雨从哪一个方向下过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问到了。
这是记录求卜人的问题的。
然后由巫觋根据火灼龟甲出现的裂纹形状做出回答,一次占卜的过程也就宣告结束。
卜辞不是文学创作,但其中有些卜辞的形式与写法颇近于诗,此篇《今日雨》在这方面上最具有代表性。
《今日雨》中的四个问句,采用完全相同的句式,每句中只改换一个起关键作用的方位词。
一叠四句,显得匀称、整齐、紧凑。
而方位词的改换,虽只一字之异,却使句意顿然不同,从而使四个问句在整饬的同时,又并不显得板滞。
就句意的形象而言,似乎云情雨意正捉摸不定地从东南西北四方袭来,气势颇为壮观。
虽说不上是正式的诗,客观上却留给人以饱含诗意的印象。
像《今日雨》这种整齐中略显变化、具有后世民歌中常见的铺排写法的作品,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非仅见。
如《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ǚ):之;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译文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芣苢“芣苢”(fú yǐ):亦写成“芣苡”。
“芣苡”古时本字是“不以”。
“不以”也是今字“胚胎”的本字。
“芣苡”即是“胚胎”。
见《闻一多全集》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1]薄、言:皆语词;采,采取。
这句写开始摘取芣苢。
[2]有,收藏。
一说,有,获取。
[3]掇:拾取。
[4]捋(lǚ):捋取[5]袺(jié):拉起衣衽以盛放物品。
袺之,拉起衣衽,把芣苢装进去。
[6]襭(xié):把衽插在衣带中以盛放物品。
襭之,把衽插在衣带里,把芣苢装进去。
题解: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苢子时所唱的歌。
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
又如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个时期汉语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一方面,由于诸侯分封,群雄割据,存在着“言语异声,文字异性,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当时王畿一代(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共同语,这就是当时的“雅言”。
《辞海》解“雅言”:“古时指:‘共同语’,同‘方言’对称。
‘雅’有雅正的意思。
”“《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据张德鑫先生考证,雅言“实指周朝国都丰镐(今西安南沣水东岸)地区的语言。
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丰镐话被视为典雅、规范、纯正的语言”“正是借助这镐京雅言,全国才能方便沟通交际,‘中央’才能有效控制地方。
在我国语言史上,以首都方言做标准语音,此时已开先河。
”所谓雅言,就是当时的普通话。
春秋时期的使节往来,诸侯会盟,他们交流的语言就是雅言。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张尚芳认为:“雅言”准确地讲应是“夏言”。
“雅”、“夏”通假。
夏朝太康以后建都洛阳,洛阳地区的语音成为全国标准音并沿袭了近4000年。
孔夫子弟子三千,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如何听懂夫子所言呢?孔子讲学是就用雅言而不用鲁国方言,其可以说,孔子是推广民族共同语的伟大先驱。
《论语》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陕西地区,以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周王朝的官话,在当时被称作“雅言”。
孔子平时谈话时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以当时陕西语音为准。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这不但在政治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记,而且对汉语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
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
这叫做“书同文”)政策,消灭了文字异形的现象,使统一了的书面语言得到巩固和发展。
秦帝国虽然幅员广大,可由于当时的小农经济,还没多少超越居住地的人际交流,而秦与六国之间的语言差别也还不是很大,秦始皇不需要也不可能提出“语同音”的政策。
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
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语”来解释各地方言的。
由于这个时期文字的发展和书写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先秦口头文学转向发展书面文学。
司马迁的《史记》和乐府文学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通语”也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书面语。
【扬雄是即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早期曾以《长扬赋》《甘泉赋》《羽猎赋》等佳作闻名于世,与司马相如齐名。
后来他又放弃辞赋之体,转而研究哲学,语言学,并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又著有《方言》,记述西汉时期各地方言,成为汉代一大著述家。
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
李白曾有诗说:“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亭”,说明子云亭在诗人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更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名句,据记载:子云亭在历史上四川有三处,一处是成都扬雄故居的“子云亭”,此亭早已不存,遗址亦众说纷纭;另一处是修建在郫县城郊扬雄故乡的子云亭,清代乾隆年间迁建于扬雄墓侧,亭已不存在,只剩下土台一座。
至今犹存的就是绵阳西山景区的子云亭。
】般以洛阳话为标准音,南方一般以建康(今南京,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朝古都)话为标准音。
由于匈奴、鲜卑等部落统治中国北部,迫使汉族人民部分南迁。
一方面,使汉语方言加速了分化;另一方面,统一的书面语言对维护汉语的统一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民族融合使这一时期五言诗、南北朝民歌,都创造了新的语言风格,丰富了书面共同语。
隋朝统一中国后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编著《切韵》,音系以建康话为主。
隋朝末期,扬州成为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扬州话又接近建康话,因此在社会上也很流行。
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以首都长安话作为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
此外,江南开始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苏州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
宋代在《唐韵》基础上,制定《广韵》。
用汉语表达的诗歌却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人们作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晚唐五代后古文运动大兴,使汉语走向了通俗活泼的道路,出现了渐近口语的白话书面语,如:唐变文、宋话本、宋词等,跟唐代以前的文言相对立,这对统一的书面语言又是一个促进。
元代则以首都大都话为标准音。
[大都(三)、明初之时,南京由于战争等动乱,南京话从吴语(南方雅言)转变为江淮官话。
明代以南京话为正统,南京话也是南方官话的代表。
后来迁都北京,南京话和北京话开始融合。
元、明、清时代,汉语方言仍然异常分歧,基本形成七大方言区。
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今天的北京一带,这就使北方方言逐步成为现代汉语的基础方言。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就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金元的杂剧,明清的小说,都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均属白话文学作品。
这是一种新型的书面语,在全国影响很大,其他方言区的人通过这些白话作品不仅学会了“看”、也学会了“写”白话,使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为基础的口语很快辐射全国,在各地传播,这就是明清时期汉民族的共同语——“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是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的。
他要求各级官员在执行公务的场合,必须使用“官话”,不得仍前习乡音。
后来“官话”流行于民间,老百姓以会讲官话为荣,因为讲“官话”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
当时的外国人也认为这种话是汉语的代表。
推广普通话上溯至清雍正年间, 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南京话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官方语言。
1421年,明迁都北京,从南京以及附近地区带去了130多万人口。
这些人构成明朝北京人口的基础,因而当时北京多数人说的是南京官话。
二、近代的汉民族共同语1644年,清建都北京。
满人带来了关外的汉语方言,融合了北京方言,逐渐形成北京官话。
由于南方部分官员说乡音,上朝汇报工作听不懂。
1728年,清雍帝发布“圣谕”,下令设立“正音书院”,在全国推行北京官话。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去日本考察学政,见日本推行国语十分成功,回国后写信给官学大臣张百熙,建议学习日本“推普”经验,推行以北京话为标准的“国语”。
清政府似乎也意识到了语音统一的政治意义。
1903年,清政府在《学堂章程》中规定:“各国语言,全国皆归一致。
兹以官音(即北京官话)统一天下之语言,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
”1909年(宣统元年),清政府资政院开会,议员江谦正式提出把“官话”正名为“国语”。
当时,以满语作为“国语”的清政府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无奈采纳了这个建议。
长期争论,“北京音”最终胜出。
1912年,清王朝被推翻。
北京官话的标准音地位受到质疑。
辛亥革命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满清的官话还能成为民国的“国语”吗?创造出汉字式拼音方案而蜚声海内的教育家王照则坚持以北京话为汉语标准音。
1913年2月15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读音统一会。
会上,南北之争依然激烈。
但在会前王照就提出了“逐字审定”的原则,不再执著于以哪种方言或官话为标准音,由此避免了南北之争的进一步激化。
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会议依照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中的常用字审定了6500多个字的标准读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国音”。
“老国音”推行不到两年,又爆发了一场“京国之争”的大辩论。
当时很多学者都认为应以比较简单的北京音为标准,修改国音,去掉“老国音”的尖音和入声等语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