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第一篇: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麻醉恢复室日间开放,晚间急症手术由夜班医师进行观察。
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一、恢复室收治标准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
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1)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2)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4)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5)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6)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7)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
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
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麻醉恢复期间的记录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
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始处理方可离开。
记录包括如下内容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
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工作制度
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手术麻醉后患者苏醒的场所。
对手术麻醉后危重患者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患者的安全性以及手术房间的周转效率。
2.麻醉恢复室收治范围:小儿全身麻醉手术后等待苏醒者;所有全身麻醉后患者;椎管内麻醉后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在恢复室暂时观察的患者。
3.麻醉恢复室在麻醉手术科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恢复室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认真记录,发现情况及时报告恢复室医师。
4.恢复室内患者常规监测的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体温、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以及引流量等。
5.在恢复室内应给予患者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6.恢复室各级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恢复室工作制度,履行岗位职责,遵循恢复室工作流程。
7.工作人员应保持肃静,绝对禁止在恢复室内大声讨论患者病情或谈笑。
8.本制度适用范围为麻醉手术科全体人员以及相关手术科室人员。
医院患者麻醉后恢复室工作制度
医院患者麻醉后恢复室工作制度1.目的规范工作程序,保障手术患者的复苏安全。
2.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呼吸机使用注意事项和环境控制》《呼吸机保养常规》《监护仪保养常规》3.适用范围麻醉科4.职责恢复室主任:主要负责病人麻醉后的复苏安全和质量,保障恢复室内的人员、治疗、环境符合相关要求。
5.内容5.1 麻醉恢复室收治当日全麻病人,确保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
5.2 恢复室工作的麻醉医生和护士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能对病人的异常情况做出迅速有效的诊治。
5.3 恢复室配备有必要的监护仪、除颤仪和复苏、抢救药物。
5.4 由专人负责恢复室内药品,器材的准备、保管及复苏后物品的整理工作。
5.5 做好呼吸机的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及保养工作,使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5.6 人室指征5.6.1 所有全麻病人。
5.6.2 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病人术中发生大出血等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5.6.3 术中冰冻者,原则上待报告出来后再入室,特殊情况协商解决。
5.7 出室标准:5.7.1 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定向力恢复。
5.7.2 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5.7.3 呼吸道通常,保护性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空气时SpO2>95%,自主呼吸<25 次/分钟。
5.7.4 全麻病人肌松作用消失,肌张力正常。
5.7.5 静脉通道通畅。
5.8 监测项目: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有记录。
5.9拔管指征:自主呼吸<25次/分钟,SpO2>95%,血压平稳,ECG正常,肌张力正常,神志清醒。
5.10 病人交接:人室由麻醉责任医师与恢复室人员交接,有记录;出室由恢复室人员负责护送至病房,与主管护士交班后,记录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重要生命体征参数,并与接班护士双方确认签名。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1、基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1)每天的检查工作检查抢救车、填充药柜、清理污物筒、清理吸引、备好氧气和吸氧管。
(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入室后直接睡在手术室推床上,安排位置。
(4)进行心电监护或呼吸支持。
(5)护士观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治疗。
(6)病人神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由苏醒室护士送回病房。
2、复苏室病人交接制度(1)交接内容①术中情况: 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各种留置管道。
②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术中用药、生命体征。
(2)既往病史(3)病人皮肤情况、随身带入物品情况。
(4)与病房或ICU的交接:呼吸和气道、生命体征、留置管道、皮肤、液体。
3、复苏室病人监测制度(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5)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6)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7)发现特殊情况须立即通知当班医生。
4、复苏室护士工作流程(1)工作职责①接受、观察、治疗、抢救、护理等。
②医嘱执行和观察记录的书写。
③院内感染。
④物资准备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
(2)工作流程①接收病人。
②填写病人登记表、观察记录。
③观察、护理病人。
5、出入复苏室的规定(1)进入PACU的标准全麻术后的病人、各种阻滞麻醉后尚不稳定的病人、术前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
(2)在PACU停留时间:成人全麻应至少观察30分钟左右,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应在血压稳定后至少观察30分钟。
儿童一般情况较好,儿童至少观察30分钟,苏醒延迟可观察1小时。
扁桃腺、腺样体摘除术、腭裂修补术等经口腔手术至少观察1小时。
(3)离开PACU标准: 病人已完全苏醒(或意识达术前水平),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正确回答问题。
气道通畅,脱氧情况下能维持SPO2在术前水平;疼痛或恶心减轻或得到控制;或因病情需要转送ICU病房。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一)为确保麻醉恢复期患者安全,医院设立麻醉恢复室,由麻醉科统一管理。
由麻醉医师轮流负责医疗工作,由手术室指定专职护士负责护理工作。
(二)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进行病情监测与诊治。
(三)麻醉恢复室收治指征1.所有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没有严重并存疾病,手术过程没有明显并发症,不具备术后ICU监护指征者。
2.椎管内麻醉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内;手术麻醉过程有显著的呼吸循环波动者;术前存在显著的并存疾病,不具有ICU监护指征者。
3.65岁以上老年人、14岁以下小儿,辅助镇静镇痛麻醉未清醒或并存显著内科疾病、呼吸循环指征不平稳者。
4.麻醉期间发生低体温、显著低氧血症、严重过敏反应等手术麻醉并发症和一般性手术意外情况,又不符合ICU监护指征者。
(四)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1.麻醉医师术前访视患者,确定手术麻醉方案,符合监护指征者向患方说明。
2.确认术后符合麻醉恢复室监护指征者,麻醉医师应向手术医师通报,并在麻醉科、手术部晨会交班时详细介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位、手术诊疗、手术方案、麻醉方案、手术麻醉时间、需要监护时间等。
3.麻醉恢复室医师每日9时前再次对当日拟监护治疗患者进行核实,当面征求手术医师、主麻医师监护重点与治疗意见,指导专职护士备好相应药物。
4.监护患者一般性治疗由麻醉恢复室医师负责,手术、麻醉严重并发症、术后输血、抗生素使用与营养支持治疗等特殊治疗由相应手术主管医师或主麻医师负责。
5.监护患者视病情与医疗安全评估情况,监护时间为1-4小时,达到苏醒评分或离室标准后适时转送病房。
超过4小时仍达不到出室标准者应适时转ICU监护治疗。
6.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变化,麻醉恢复室医师应及时抢救治疗,并适时请手术医师或主麻医师会诊,符合ICU监护治疗指征者适时转ICU治疗;有非计划二次手术指征者适时返回手术间实施二次手术。
7.具备出室标准患者一般由专职护士护送回病房,特殊情况由麻醉恢复室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护送回病房。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对手术,麻醉后危重患者进行监测治疗,提高手术麻醉后患者的安全性。
2.由麻醉护士在麻醉医师指导下进行恢复室治疗和护理工作。
3.每天应常规检查恢复室内的各种设备和器械,如呼吸机、多功能监测仪、输液泵、气管插管、吸痰管、插管喉镜、吸氧面罩、氧气等必要设备,保证使用。
4.根据药品种类,性质、分别放置,定位存放,保证随时应用。
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保持一定基数,每日检查,以利抢救急需。
5.接受复苏患者时,应向麻醉医师充分了解病情及麻醉和手术经过,并作好详细记录。
6.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常规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和体温等,了解患者伤口疼痛恢复及各种引流管引流情况,发现有异常情况者,应及时向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汇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7.观察、治疗一定时间后如达到出室标准或病情特殊,需要送往ICU者,麻醉医师开具医嘱,办理相关出室手续。
8.送出前应再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与外科手术有关的相关指标,整理好各种管道输液通道和引流管,对拔去的管道如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通道,需妥善压迫止血及包扎后方能离
室。
9.留室观察的患者或重危患者应敞好交接班工作。
10.所有复苏患者离室后,整理好各种物品器械,清洁地面,关闭呼吸机、监测仪、吸引器电源及氧气源。
11.对恢复室所用的器械物品,要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制度,终末消毒。
12.医疗废弃物按规定分类,定位放置。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一、工作职责1.麻醉恢复室负责麻醉患者的迅速恢复和临床监护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2.负责实施饮食管理、心理关怀和康复指导,加强患者的恢复与护理。
3.配合麻醉科进行各种麻醉技术的支持和辅助工作。
二、工作时间1.麻醉恢复室需要24小时运作,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得停止工作。
2.按照医院的规定,制定轮休制度,保证人员充足并确保工作质量。
三、人员配置1.根据麻醉恢复室的工作规模和患者数量,合理安排人员配置。
2.保证麻醉恢复室内设有合格的临床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四、工作流程1.接收患者:对于接收的患者,要核对相关信息并进行初步评估,确保患者身体安全。
2.监测与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治疗,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3.恢复指导:对麻醉恢复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活动和心理护理等。
4.病情记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数据和治疗过程等,以便于医生查看。
5.工作交接:在交班时要进行详细的工作交接,确保患者的连续护理工作。
五、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麻醉恢复室内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2.配合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维护和维修。
3.保证设备使用安全,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六、安全与卫生1.严格贯彻手卫生制度,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管理。
2.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对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3.确保麻醉恢复室内的消防设施齐全,进行定期消防演练。
七、患者隐私与机密保护1.麻醉恢复室工作人员要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和机密保护,严禁私下透露患者的隐私信息。
2.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如病历、检查结果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密处理。
总之,科学合理的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有效地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可以提高麻醉恢复室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希望以上建议对于制定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有所帮助。
麻醉复苏室各种制度
麻醉复苏室各种制度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
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患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1.在麻醉科主任及总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
2.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3.按照当天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密切共同医生完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要时亲身加入。
做好转、帮、带。
4.身先士卒、督促各级人员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相识本室工作人员头脑、工作、研究、关心她们的生活,遵守劳动纪律。
5.组织安排护士的业务研究,指导进修、实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6.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划定进行空气和手的细菌培养,判定消毒效果。
7.认真执行查对制定和交接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8.负责麻醉科药品、耗材的请领工作,并定期检查急诊手术物品准备情况,检查毒、麻限剧药及贵重器械的管理工作并安排护士做好麻醉机及麻醉用品的消毒和保养工作。
麻醉科麻醉苏醒室工作制度
麻醉科麻醉苏醒室(PACU)工作制度(一)基本管理制度1.为确保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设置麻醉恢复室,科主任负责管理,人员构成至少包括一名主治以上医师(含主治)和一名或数名护理人员。
2.麻醉恢复室用于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的恢复。
病人入室后直接睡在手术室推床上,安排位置。
护士观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治疗。
3.每天的检查工作:检查抢救车、填充药柜、清理污物桶、清理吸引、备好氧气和吸氧管。
4.转出麻醉恢复室标准: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及肌力等恢复情况达到Steward苏醒评分4分以上。
5.如遇到患者苏醒时间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测与诊治。
(二)苏醒室病人交接制度1、交接内容(1)术中情况: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各种留置管道(2)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术中用药、生命体征2、既往病史3、病人皮肤情况、随身带入物品情况4、与病房或ICU的交接:呼吸和气道,生命体征,留置管道,皮肤,液体(三)苏醒室病人监测制度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5、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6、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7、发现特殊情况须立即通知当班医生。
(四)苏醒室护士工作流程1、工作职责:1)接受、观察、治疗、抢救、护理等2)医嘱执行和观察记录的书写3)院内感染预防4)物资准备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2、工作流程1)接收病人2)填写病人登记表、观察记录3)观察、护理病人(五)出入苏醒室标准及流程1、恢复室收治范围(患者转入标准)及流程患者转入标准(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的恢复。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宜兴市和桥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
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严格执行麻醉恢复室管理规定。
3、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4、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5、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6、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7、其它参照麻醉恢复室管理规定.麻醉复苏室流程目的:建立恢复室工作流程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研究者的行为,有效保护受试者的生命安全并确保抢救及时、规范。
适用范围:适用于麻醉科操作规程:一、恢复室收治范围1.全身麻醉的病人2.部分区域阻滞麻醉的病人3.麻醉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二、病人入室的流程1.当天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手术结束后有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洗手护士一同将病人送往恢复室;2.恢复室护士要提前检查好监测仪、药品、急救物品、抢救车等做好接受病人的准备工作;1)接受病人,面罩吸氧,接好脉搏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测仪,测量血压;2)与手术室护士进行面对面的交班,包括麻醉方法、手术名称、使用液体、出入量、引流量、皮肤情况、有无特殊病情、携带物品并及时登记;3)保证病人安全,约束好病人,严防坠床;4)根据医生医嘱对症用药、吸痰,并做好监测及各种记录;5)恢复室的病人每10分钟记录一次,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30-60分钟后根据恢复室评分标准大于8分可送回病房;三、恢复室Aldret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每张床应具备吸氧装置及负压吸引装置,床旁应具备有灭菌的吸痰管、导尿管、吸氧导管或面罩、口咽及鼻咽通气道、胸腔闭式引流瓶、尿引流瓶(袋)、胃肠减压装置等。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一、为确保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设置麻醉恢复室,科主任负责管理,人员构成至少包括一名主治以上医师(含主治)和一名或数名护理人员。
二、麻醉恢复室用于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的恢复。
三、转出麻醉恢复室标准: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及肌力等恢复情况达到SteWard苏醒评分4分以上。
四、如遇到患者苏醒时间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五、由麻醉医师决定患者入或出麻醉恢复室,并负责患者的病情监测与诊治。
麻醉恢复室(PACU)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PACU)工作制度一、非本室工作人员及病人的主管医师,不得随意进入PACU室,外来参观人员必须经医务部或护理部批准后方可进入。
二、入PACU人员应按规定更换手术室衣裤和拖鞋,着装整洁。
注意仪容仪表,文明礼貌和清洁卫生。
入无菌区应戴好口罩、帽子,外出应更换外出衣、外出鞋。
三、保持工作区域整洁、安静、平安、温馨、无杂物。
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保持床单位及床边桌等用物的清洁整齐,位置相对固定,方便使用。
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
四、严格执行麻醉恢复患者转运流程,随时做好接收新病人的准备和平稳病人的转出,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转入时分别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交接,转出时由麻醉医师签字确认,与病房值班医师和病房护士交接,并做好患者身份核查。
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发生并发症按照流程进行处理和护理,出现紧急情况时启动应急预案。
随时做好术后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五、PACU各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班岗位职责。
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发生过失事故。
坚守工作岗位,不得私自离岗脱岗。
六、严格执行皮肤压力性损伤预报制度。
高危病人一旦出现压力性损伤,责任护士应及时对病人进行全身皮肤情况评分,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评估结果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清楚,告知病人根据压力性损伤危险评估表病人得分处于哪一种危险状态,估计病人可能发生的不可防止的压力性损伤,取得家属理解并在压力性损伤评估表上签字,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使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七、严格执行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
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记录。
如果发生管道滑脱,要遵照平安第一的原那么,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对患者的损害或将伤害降至最低。
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于24小时内报护理部。
八、执行疑难危重病人上报制度。
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守则规程
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守则规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XXXX医院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在病人手术完成后,麻醉作用未完全消退而存在潜在危险的一段时间内对病人进行监测和治疗。
2、麻醉恢复室在科室主任领导下,由麻醉医师主持日常工作,麻醉科护士负责对术后病人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麻醉医师。
3、病人收入恢复室标准:小儿全麻手术后等待苏醒者;全麻病人;椎管内麻醉后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暂时观察者。
4、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项目包括:无创血压、EEG、脉搏、SP O2、尿量、补液量和引流量等。
5、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6、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病人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SP O2下降不超过术前3%—5%。
(2)椎管内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情况满意稳定。
7、工作人员应保持肃静,禁止在室内大声喧哗、讨论患者病情或者谈笑。
麻醉复苏室工作流程1、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护送病人入恢复室,向恢复室医师和护士交代病情,内容包括:手术名称、手术经过、术中血压、失血量、输液量、备血量、尿量、体温,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是否用拮抗药及类型等。
2、恢复室护士随即开始护理工作,迅速观察病人肤色、体温、呼吸的类型、次数、气道通畅情况并判断病人意识情况,连接监护仪。
3、麻醉后的病人进入恢复室常规使用氧气。
4、麻醉医师或护士回手术间前,应获取患者的BP ,S P O 2的数据,确保病人状况稳定后方离开。
5、病人入恢复室后,前30分钟每5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情况稳定后可以每十分钟测量一次,ECG 和S P O 2需全程监测至病人离开恢复室为止。
6、检查各种引流管道和静脉输液管道,监测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并及时记录。
7、观察病人伤口是否有出血现象、伤口渗出液颜色、种类和量。
(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恢复室规章制度(终结版)
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恢复室规章制度(终结版)1、调节室温22°C〜24°C,调节湿度50%〜60%。
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确保抢救用物齐全并处于备用状态。
2.1简单的现病史和主要的既往史、过敏史。
2.3病人对术前反应及监护导管置入情况。
(3)麻醉情况3.1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药物剂量。
3.2麻醉中遇到的问题,如:困难插管、循环波动、心电图异常、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低体温等。
3.3麻醉期间液体平衡情况,包括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和胶体液种类、血液制品输入量和种类、围术期出血量、围术期尿量等。
3.4目前输注的药物和剂量、术中最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4.1所施手术及术中遇到的问题。
4.2术后应特别注意观察的问题。
4.3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止血问题、血液制品补充等。
3.连接呼吸机,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或窒息。
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血氧饱和度。
备好吸引器、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或喉镜。
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
严格把握拔管指征。
4.体位:全麻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旁,稍垫高一侧肩胸;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置外旋外展位,两腿之间放一软枕,颈椎术后患者头部置于正中位,两侧放沙袋固定。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15min记录一次,发现问题。
采取相关护理措施。
6.恰当使用约束工具:常规用约束带约束患者腕部和膝关节上方10CM 处,以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为限度。
必要时用四头带固定胸腹部,松紧适度。
8.根据医嘱,对疼痛患者采取相关的缓解疼痛的措施。
一、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术后恢复室的任务和特点;术后恢复室的基本任务是1.手术室当日全麻病人未苏醒,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
2.监护和治疗在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及治疗则进入ICU.3.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ICU.三术后恢复室的建制1.术后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分管的主治医师与护士长共同管理根据择期手术与急症手术量,选择日间开放,晚间急症手术可由ICU进行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2)二、麻醉恢复室()交接班制度 (4)三、业务学习及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6)四、麻醉恢复室劳动纪律 (7)五、麻醉恢复室患者准入标准 (8)六、麻醉恢复室入室流程 (9)七、麻醉恢复室患者出室标准 (10)八、麻醉恢复室患者转出流程 (12)九、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及执行流程 (13)十、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15)十一、输血管理制度 (17)十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9)十三、麻醉恢复室护士各班职责 (20)十四、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 (21)十五、主任(副主任)护师职责 (22)十六、主管护师的岗位职责 (23)十七、护师的岗位职责 (24)十八、护士的岗位职责 (25)十九、病历管理规定 (26)二十、毒、麻限制药品管理制度 (27)二十一、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28)二十二、医疗器械使用、消毒和保养制度 (29)二十三、外来人员参观制度 (30)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一、目的密切观察麻醉病人的苏醒,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标准2.1 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护士长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2.2 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记录。
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患者的安全性。
2.3 严格执行麻醉恢复室管理规定。
2.4 恢复室患者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并做好记录。
2.5 全麻患者应在手术间拔管后送入恢复室。
2.6 麻醉医生、主麻医生、巡回护士、恢复室护士对入室患者交接班及评估。
在恢复室内应给予患者充分的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2.7 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2.6.1 全麻病人:神志清醒,定向力恢复,平卧抬头>5秒钟,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保护性吞咽、咳簌反射恢复;血压、心率改变不超过术前±20%,且维持稳定30分钟以上,血氧饱合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 3-5%。
评分≥4分且清醒程度分级≥3级方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2.7.2 椎管内麻醉病人:神志清楚,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2.8 患者离开麻醉恢复室前,须经麻醉医生同意,由麻醉护士亲自送回病房,如转的患者,则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护士转送,并携带相关急救设备(如氧气袋、呼吸气囊等),并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
三、基本工作流程3.1 上班时间: A班:8:00~15:30 B班:10:00~17:30C班:13:00~20:30 D班:12:00~19:303.2 A班护士:负责检查恢复室各个设备、药品及用物等,保证各个仪器处于备用状态,查看药品数量及有效期,备齐各种检查抢救车物资并清点恢复室接班物资、检查抢救仪器和设备性能、检查药品(包括数量及有效期)并进行恢复室环境及各个物品的表面清洁和消毒,配好常用抢救药物,等待接受术后患者。
3.3 患者有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生推入麻醉恢复室,做好交接工作。
3.4 患者入室给予吸氧、进行心电监护,对于躁动患者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寒战患者注意保暖。
3.5 护士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其他治疗护理措施。
3.6 患者神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有恢复室麻醉医生及护理组长查看并有麻醉医生签字后,由恢复室护士送回病房。
3.7 护士登记转出患者的计费项目。
3.8 B班、D班护士坚守自己所分管床位的患者并及时查看所管床头柜物品。
3.9 C班护士上班前做好接班工作,并负责当天的费用录入,下班前负责清点物资并关闭所有设备电源并断开。
3.10 当月消毒班护士负责本月手术间麻醉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及恢复室各种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
麻醉恢复室()交接班制度一、护士与麻醉医师交接1.询问手术名称及麻醉方法,有无插管困难。
2.肌松药用量、追加时间及量,是否拮抗。
3.术前主要合并症及入的观察重点。
4.术中主要病情变化、出血情况。
5.入后生命体征交接。
二、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1.核对病人腕带、病历、床号、姓名、性别、手术名称。
2.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注射部位有无渗漏、输液速度。
3.核对输液药品名称、输血者需两人再次核对。
4.检查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手术部位敷贴有无渗血渗液、皮肤有无破损。
5.交接病人物品如病例、衣服、X片,并记录、签字。
三、护士与病房护士(护士)交接1.交接病人神志、呼吸、生命体征的变化。
2.静脉通路及液体种类、特殊用药。
3.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及量的交接。
4.交接皮肤情况。
5.麻醉恢复期特殊病情变化及处理。
6.术后应重点观察的特殊病情变化。
7.交接病人的全部物品并签字。
四、麻醉恢复室转入标准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五、麻醉恢复室转出标准1.中枢神经系统:神志清楚,有指令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
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5秒以上。
2.呼吸系统: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2在正常范围或达到术前水平,面罩吸氧时2高于9.33(70)2高于95%。
3.循环系统: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以上;心律正常或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4.椎管内麻醉后,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需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出血等。
业务学习及继续教育管理制度1.平时以自学为主,每周四参加科室内业务学习。
2.每月第二周的周二组织集体业务学习,由年资较高的护士承担讲课,做好记录。
3.对科室出现的疑难重病,事后应组织认真的讨论,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4.护士长根据情况,安排科室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各个业务学习会议,并做好记录。
5.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继续教育学术活动。
6.由科室统一安排岗位培训、参观学习、开会进修。
麻醉恢复室劳动纪律1.严禁旷工、迟到、早退。
2.严禁私自调换班。
3.严禁电话请假,特殊情况(如生病、家庭直系亲属发生意外)须出具病假条及相关证件。
4.严禁使用科室电话聊天。
5.严禁在上班时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看报、聊天等)。
6.要求在班、在岗、在状态。
7.手机一律设置为震动模式,严禁在工作场所玩手机。
8.仪表仪态按照医院护理部要求,上班时必须佩戴胸牌、戴帽子和口罩。
麻醉恢复室患者准入标准1. 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 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 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
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 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4.1 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4.2 麻醉过程,特别是可能影响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过程的问题,如化验值、静脉穿刺困难、插管困难、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电图有异常变化。
4.3 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4.4 液体平衡情况,包括输液量和种类,尿量,出血量。
4.5 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5. 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
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
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麻醉恢复室入室流程1.患者入恢复室→安排床位→吸氧(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判患者意识情况→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生命体征→保持输液通畅→查看并合理固定引流管、尿管、胃管等各种管路→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量并保持通畅→观察伤口敷料情况→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班并签字→与麻醉医生交接班、做好清醒患者心理护理、协助麻醉医生用药、减轻患者的痛苦→填写患者术后特记单。
2.每10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如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
3.经常查看患者各种管路引流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恢复室麻醉医生、主麻医生及手术医生,协助处理并做好记录。
4.患者清醒后,可考虑脱氧观察经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5.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告知恢复室麻醉医生及护理组长查看患者后,可考虑转送患者回病房。
麻醉恢复室患者出室标准1. 中枢神经系统:神志清楚,有指令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
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5秒以上。
2. 呼吸系统: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2在正常范围或达到术前水平,面罩吸氧时2高于9.33(70)2高于95%。
3. 循环系统: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以上;心律正常或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4. 椎管内麻醉后,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需用升压药。
5. 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无异常反应。
6. 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出血等。
7. 苏醒评分在≥4分和清醒程度分级≥3级,患者方能离开恢复室,特殊患者除外(脑部疾患、小儿、聋哑等患者)。
同时对患者的恶心呕吐、疼痛、体温等得到有效是控制。
附:苏醒评分。
●完全苏醒记2分;对刺激有反应记1分;对刺激无反应记0分。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记2分;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记1分;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记0分。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记2分;肢体无意识活动记1分;肢体无活动记0分。
清醒程度分级:0级:呼唤时无任何反应;1级:呼唤时能睁眼,可移动颈部;2级:有1级表现的同时可以张嘴伸舌;3级:有2级表现的同时可以说出自己的名字;4级:有3级表现的同时能认出自己所处的环境及环境中的人。
麻醉恢复室患者转出流程1.待患者完全清醒,有麻醉医生及护理组长评估患者,达到出恢复室标准。
2.评分≥4分,清醒程度分级分≥2级方能离开恢复室。
3.完善观察记录单,撤除监护仪的各种导线,查看患者各种管路、伤口敷料情况及患者物品。
4.由恢复室护士将患者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
5.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必须由麻醉医生和恢复室护士携带氧气袋、呼吸气囊护送患者回病房,并交接患者病情及各种管路、皮肤、用药、物品等情况。
5.1.由恢复室转的患者;5.2.在恢复室病情发生变化(如大出血、心跳骤停),经过积极处理后可转回病房的患者;5.3.年龄大于85岁和刚出生的婴儿,且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如高血压、术前意识障碍、心肺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5.4.烦躁不合作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