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下龙泉村宋代家族墓发掘简报

合集下载

成都市温江区红桥村唐宋墓葬发掘简报

成都市温江区红桥村唐宋墓葬发掘简报

031都市温江区红桥村唐宋墓葬发掘简报摘要:红桥村唐宋墓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红桥村,201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成都市温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此发掘清理了40座砖室墓葬,出土了陶瓷器、玉器、铜器、铁器等随葬品百余件,墓葬年代从唐代晚期至南宋时期。

墓葬结构形式多样,包括单室墓、双室墓和小型火葬墓,还发现有土葬与火葬合葬的习俗,可能与四川地区元代墓葬中的长短双室合葬墓具有承袭关系。

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成都地区唐宋时期的墓葬形制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温江;红桥村遗址;唐宋时期;合葬墓Abstract:To cooperate with a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Chengdu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nd Wenjiang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Chengdu jointly excavated the Hongqiao Village Cemetery in 2015, which is located in Hongqiao Village of Gongping sub-district, Wenjiang District, Chengdu. A total of 40 brick-chambered tombs and over 100 pieces of funerary objects were unearthed, including ceramics, jade wares, copper wares, iron pieces, etc. Despite the lack of chronological record in the tomb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hape and form of the tombs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funerary objects indicate that the site had been used as a cemetery from the late Tang Dynasty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tombs of the Tang Dynasty were all small brick-chambered tombs with a simple structure. Take M7 and M8 for example, they were dated to the late Ta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unearthed coins. Among the Song Dynasty tombs, M11 was a cinerary tomb, which was dated to the early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nearthed artifacts. M20 was a single-chambered brick tomb dated to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ccording to its structure and the unearthed porcelains. M27 was a double-chambered tomb dated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nearthed objects. M15 was a special joint burial which yielded pottery figurines and porcelain with Southern Song characteristics. Its unique structure of combining inhumation and cremation might be the early form of the double-chambered joint burial tombs with a long chamber and a short chamber in Sichuan region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The excavation of the cemetery provides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tombs and funeral customs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n Chengdu region.Key Words:Wenjiang District, Hongqiao Village sit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Joint burial成都市温江区红桥村唐宋墓葬发掘简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温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红桥村唐宋墓葬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红桥村,花都大道与凤凰北大街交界处南侧,南距江安河300余米,地理坐标北纬30°东经103°53′图一 红桥村唐宋墓葬位置示意图二 墓葬概况(一)M71.墓葬情况墓圹平面呈梯形,长3.25、宽1.43~1.65、残深0.19米。

西安地区汉至宋元时期墓葬发掘简报统计

西安地区汉至宋元时期墓葬发掘简报统计

西安地区汉至宋元时期墓葬发掘简报统计期刊文章中国考古学年鉴魏晋至明清考古中原文物河南唐墓概说考古与文物咸阳西汉墓清理简报人民日报陕西发现一批罕见中唐古墓考古与文物汉中市北郊石马坡南宋墓清理记中原文物陕西扶风石家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博西安东郊元刘义世墓清理简报中国考古学年鉴西安大白杨汉墓考古与文物西安西郊曹家堡唐墓清理简报文物长安郭村发现唐张智慧墓考古与文物西安东郊隋唐李椿夫妇墓清理简报中国考古学年鉴西安北郊大白杨村汉墓中国考古学年鉴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中国考古学年鉴西安市东郊东汉墓考古与文物西安南郊曲江池汉唐墓清理简报中国考古学年鉴西安向阳公司汉、晋、唐墓葬中国考古学年鉴西安市南郊净水厂汉、唐墓群中国考古学年鉴西安国棉四厂五座唐墓中国考古学年鉴长安县西韦村唐、金墓葬作者刊号页码段鹏琦198564赵会军1984 0484咸阳市博物馆薛恩光1984 05141984 03 12刘长源1984 0556罗西章1985 0110陈安利1985 0451987264张海云廖彩梁等1986 0322阎志利1986 0561桑绍华1986 032219884619882391988240徐进张蕴1987 0640257258261262文博西北大学医院汉墓清理简报戴彤心贾麦明1988 0622考古与文物西安东郊隋舍利墓清理简报郑洪春1988 0161考古与文物西安西郊唐西昌令夫人史氏墓陈安利马骥1988 0337文博西安曲江元李新昭墓马志祥张孝绒1988 023中国考古学年西安东郊国棉五厂汉墓1991310鉴略论西安地区发现的唐代双室砖墓考古齐东方1990 09858中国文物报临潼发现秦人砖室墓葬林泊199005101版考古与文物西安净水厂汉墓清理简报1990 0647中国文物报西安东郊汉墓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呼林贵199009131版考古与文物西安东郊田王晋墓清理简报1990 0550考古与文物长安县北朝墓葬清理简报1990 0557文物西安西郊唐墓陈安利马咏忠1990 0743中国文物报西安白鹿原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呼林贵199007191版考古与文物西安北郊枣园汉墓发掘简报1991 0412西安灞桥区政府基建工地汉墓清理考古与文物简报1991 0441考古与文物西安东郊华厂汉墓发掘简报李恭1991 0446考古学报西安北郊汉墓发掘报告1991 02239文博西安东郊国棉五厂汉墓发掘简报1991 043西安热电厂基建工地隋唐墓葬清理考古与文物简报张达宏等1991 0450西安三桥车辆厂工地发现唐裴利夫考古与文物桑绍华1991 0625妇墓西安东郊黄河机械厂唐王代墓发掘考古与文物简报李友辉1991 0616文物西安王家坟唐代唐公主墓陈安利马咏忠1991 0916考古西安东郊发现一座唐墓陈定荣1991 03286考古与文物西安市北郊金代墓葬发掘倪安志等1991 0632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文物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光明日报考古与文物中国考古学年鉴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文物文物文物文物西安北郊六座汉墓清理简报西北医疗设备厂福利区92 号汉墓清理简报西北医疗设备厂汉墓清理简报西安未央区房地产开发公司汉墓发掘简报西安北郊枣园第二次发掘简报西安陈请士墓发掘简报西安东郊秦川机械厂汉唐墓葬发掘简报西安东郊唐韦美美墓发掘记西安东郊红旗电机厂唐墓西安东郊黄河机械厂唐墓清理简报西安东郊清理的两座唐墓西安南郊山门口元墓清理简报西安北郊发掘大规模汉代墓葬群,关中汉墓分期问题可望解决西安秦川机械厂唐墓清理简报西安董家村秦汉墓葬西安市陕西卷烟材料厂汉墓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发掘简报西安西郊大土门村附近发现汉唐汉墓群西安任家口M228 号北魏墓清理简报西安玉祥门外元代砖墓清理简报西安东郊十里铺337 号唐墓清理简报张蕴陈有旺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92 03621992 05331992 05211992 05251992 0591992 06201992 03361992 95581992 09661992 01251992 011992 0573199401161版1994 0418199623819962391995 08371956 03821955 12591956 08321956 0833西安徐家湾清理一座汉墓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清理简报长安县三里村东汉墓葬发掘简报西安南郊庞留村的唐墓西安羊头镇唐李爽墓的发掘西安郭家滩隋姬墓清理简报长安县南里王村唐韦泂墓发掘简报西安北郊清理一座东汉墓西安东郊韩森寨汉墓清理简报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西安张家堡新莽墓葬发掘简报西安南郊北魏北周墓发掘简报西安明代秦藩辅国将军朱秉橘家族墓西安南郊唐史君颜氏墓发掘简报唐殷仲容夫妇墓发掘简报西安南郊西晋墓发掘简报西安三国曹魏纪年墓清理简报唐金裕1956 0973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8 0657陕西省文物会1958 0762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8 1040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9 0343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9 084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9 088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0 0569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0 0572西安市文物工作队2010 0126西安市文物考古保护所2009 054西安市文物考古保护所2009 052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7 022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杨武战等2007 013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李明等2007 0518陕西省考古研究2007 0848所、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张全民等2007 0221文物文物文物文物文物文物文物文物文物文物文物文物文物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文物考古与文物考古西安市西北大学校园发现一座汉墓华夏考古山西高陵县宝诗佳公司汉墓发掘简报文物西安尤家庄六十七号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西安市曲江乡孟村元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西安紫薇田园都市工地唐墓清理简报江汉考古西安市南郊马腾空唐墓发掘简报中国文物报西安首次发现三国曹魏纪年墓文物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西安洪庆北朝、隋家族迁葬墓地考古与文物西安北郊北朝墓清理简报文物西安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唐孙承嗣夫妇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唐范孟容墓发掘简报中国文物报西安发现明代秦王家族墓地文物西安东郊元代壁画墓文物西安市南郊茅坡村发现一座唐墓文物西安南郊唐墓M31 发掘简报王维坤2007 058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7 0365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程林泉2007 1142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马志军等2006 021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李明等2006 0117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肖健一等2006 0337张全民等2006 06 23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孙福喜等2006 057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张建民等2005 1047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孙伟刚等2005 017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杨军凯等2005 034陕西省考古研究2005 0218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焦南峰等2005 0213肖健一等2004 09 22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04 0162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孙福喜、王久刚2004 095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孙福喜2004 0131文物唐康文通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04 0117考古与文物增刊·汉唐考古西安北郊翁家庄汉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段毅等20041考古与文物唐节愍太子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小蒙等2004 0413考古与文物隋吕思礼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李明等2004 0621中国文物报西安北郊再次发现北周粟特人墓葬杨永林2004 11 24考古与文物增刊·汉唐考古陕西周至县二曲镇李家村汉墓清理简报张秀斌200416考古与文物增刊·汉唐考古考古与文物增刊·汉唐考古陕西省煤炭工业学校汉窑及汉唐墓葬清理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418陕西咸阳文林路十六国墓葬发掘简报200427考古与文物增刊·汉唐考古陕西高陵县泾河工业园区长庆建工基地墓葬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431考古与文物增刊·汉唐考古陕西高陵县泾河工业园区长庆水电厂墓葬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439考古西安市北周史君石椁墓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杨军凯2004 0738中国文物报文物西安理工大学基建工程中发现西汉壁画墓孙福喜等2004 12 10西安长安区西北政法学院西汉张汤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后晓荣等2004 0622文物西安东郊西汉窦氏墓M3 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程林泉等2004 064文物秦始皇陵园汉墓清理简报王学理2004 0531文博陕西临潼零口汉墓清理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周春茂等2004 0168考古与文物西安北郊明珠新家园M54 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肖健一等2004 0215中国文物报西安市北郊文景路中段西汉早期贵西安市文物保护考2003 07 02考古与文物2002 年增刊·汉唐考古西安北郊西区东汉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212考古与文物2002 年增刊·汉唐考古西安北郊图书馆汉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021考古与文物西安市湖滨花园小区宋明清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3 0534中国文物报西安东郊发现元代纪年壁画墓孙福喜、王自立2003 10 03文博唐严州刺史华文弘夫妇合葬墓张全民2003 063考古与文物陕西省考古研究2003 0626唐长安南郊韦慎名墓清理简报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中国文物报考古与文物西安又发现北周贵族史君墓杨军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胡松梅等2003 09 26西安北郊晋唐墓葬发掘简报2003 0616考古与文物西安北郊汉代积沙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3 0525考古与文物西安北郊北康村汉墓清理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孙铁山2003 0421文物西安北郊枣园大型西汉姆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孙福喜等2003 1229文博西安财政管理甘波培训中心明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02 063考古与文物西安南郊陕棉十厂唐壁画墓清理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马志军等2002 0116考古与文物唐高力士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刑福来、李明等2002 0621考古与文物西安北郊一号工程三区13 号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2002 0113所孙秉君等考古西安北郊龙首原西汉墓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2002 0531族墓古所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队考古与文物西安南郊皇明宗室端懿王朱公曾墓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王文刚2001 0629文物西安发现的北周安伽墓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1 014文博西安琉璃厂唐墓发掘简报孙铁山、张海云2001 059文博西安西郊枣园唐墓清理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石磊2001 023考古与文物西安西郊热电厂二号唐墓清理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隋唐研究室孙铁山2001 023考古与文物西安南郊三爻村汉唐墓葬清理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1 033光明日报西安发现1400 多年前的拜火教墓葬2000 08 07考古与文物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尹申平2000 0628文博西安北郊青门汉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1998 0416文博西安北郊方新村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1998 023文汇报西安发现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区1998 06 01文物西安唐金乡县主墓清理简报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97 014考古与文物唐昭陵新城长公主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伟1997 033文博西安北郊二府庄汉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1997 0515文博文汇报西安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汉、后赵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1997 063唐李重俊墓发掘收获颇丰1996 06 103文博西北林学院基建中发现的古墓葬高忠玉、赵彩秀1996 0565考古通讯西安十里铺东汉墓清理简报雒忠如1957 0438考古通讯西安韩森寨唐墓清理记张正龄1957 0557考古通讯西安郊区三个唐墓的发掘简报马得志、张正龄1958 0144考古通讯西安环城马路汉墓清理简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8 0717考古西安南郊草场坡村北朝墓发掘简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9 06285考古考古西安南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西安东郊唐苏思勖墓清理简报唐金裕1959 09471陕西考古所唐墓工作组1960 0130考古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清理简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0 0334考古陕西咸阳唐苏君墓清理简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63 09493考古西安市西窑头村唐墓清理记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5 08383考古陕西咸阳马泉西汉墓咸阳市博物馆1979 02125考古咸阳市空心砖汉墓清理简报咸阳市文管会、咸阳市博物馆1982 03225考古学报西安白鹿原墓葬发掘简报俞伟超1956 0333考古与文物考古与文物陕西户县的两座汉墓糕振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陈国荣1980 0144西安市东郊三座唐墓清理记1981 0225考古与文物西安东郊三店村西汉墓朱捷元、李城铮1983 0222考古与文物西安南郊三爻村发现四座唐墓陕西省考古研究所1983 03 34文物西安南郊潘家庄169 号东汉墓发掘西安市文物保护考2008 044简报古所文物西安北周康业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2008 0614文物古所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清理的三座宋代西安市文物保护考2008 0636李唐王朝后裔家族墓古所文物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2008 0654古所文物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发掘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2010 0126报古所2010 0921文物西安曲江雁南二路西晋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10 0930文物西安韦曲高望堆北朝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文物西安南郊潘家庄元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2010 0944古所考古与文物西安南郊隋苏统师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10 033考古与文物西安南郊傅村隋唐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10 037考古与文物西安南郊孟村宋金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10 0516考古与文物西安南郊夏殿村近代墓葬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10 0524。

一个重要的发现要要读《井陉柿庄宋墓群发现唐代纪年墓》

一个重要的发现要要读《井陉柿庄宋墓群发现唐代纪年墓》

1960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河北井陉县柿庄村南壁画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了排列有序的9座壁画墓。

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派员照相、测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出版社派员临摹壁画,文化部古代建筑修整所派员鉴定仿木结构。

大家通力合作,完成发掘、照相、测绘、临摹、迁建M4、回填保护等工作。

《考古学报》1962年第2期发表了唐云明先生执笔的考古报告[1]。

自此,这处宋金时期的壁画墓群在中国宋金壁画墓考古中占了一席之地。

1982年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今读井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简报,获悉2003年初在这一墓群内又发现了一座纪年唐墓,尽管资料有限,却深感价值非同一般,有以下几点新认识奉献于读者。

一、突破了这处省保单位的时代上限井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获知发现墓葬的信息时,因村民已经在该墓之上营建了新墓,因而不能准确获知墓室形制,尤其墓内是否绘有壁画。

出土的随葬品可证该墓时代为唐,特别是出土的一合砖志,使该墓成为墓群内发现的第一座有准确埋葬时间的纪年墓,因而在其被判定为宋代或宋金墓群的40年后,又将时代上限提升至唐。

从各方面材料分析,这处尹氏家族墓地至少应该起始于唐代,历经宋、金、元、明、清一直延续使用至今,长达1300年之久而不迁,这在考古学特别是社会经济文化史以至人口发展史等方面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材料。

有此重要新资料的发现,省保单位柿庄墓群的时代界定看来还需要更河北法。

因胎质稍粗,施用化妆土修饰的方法,在井陉窑是自隋代既见的常用修饰手法之一,这一点有同于另两大白瓷窑口的邢窑和巩义窑,看来它们当有着共同的艺源。

黑釉小碗(S M11∶2),胎虽稍粗,釉色甚好,井陉窑虽隋代既不乏黑瓷作品,但唐前期的同类器物至今尚未发现,此件形制上同五代初期的同窑同类纪年产品[2]相比,腹斜收曲度稍小,底部直径稍大,显得较为厚重,自可作为分期一界点。

陶罐(S M11∶3),侈口,矮束颈,广肩,鼓腹斜收,平底,器高和腹径仅相差1厘米,与唐晚期、五代初期者器形瘦高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与盛唐最大腹径在器中部相似,器形整体仍显雍容大度。

四川考古文献

四川考古文献

四川考古文献一发掘简报综述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渠埝唐、宋、明墓清理简报》,《考古》1965年5期前西南博物院等:《四川巴县冬笋坝战国和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58年1期王家佑等:《四川新繁、广汉古遗址调查记》,《考古》1958年8期陆德良:《川渝铁路工程中的考古调查》,《考古》1959年8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牧马山灌溉渠古墓清理简报》,《考古》1959年8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古代墓葬清理情况》,《考古》1959年8期短绠:《四川茂纹羌族自治县考古调查》,《考古》1959年9期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组:《四川理县汶川县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65年12期重庆市博物馆:《宜宾地区悬棺葬调查记》,《考古》1981年5期石棉县文化馆:《四川石棉县考古调查》,《考古》1982年2期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资阳等县石器时代文化》,《考古》1983年6期兰峰:《四川宜宾出土铜鼓》,《考古》1983年12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西昌发现古代火葬墓》,《考古》1984年9期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四川甘孜县吉里龙古墓葬》,《考古》1986年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队:《四川乐山市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88年1期马琦:《四川乐山地区崖穴悬棺葬调查报告》,《考古》1988年11期周日琏:《四川芦山出土巴蜀符号印及战国秦汉私印》,《考古》1990年1期凉山州博物馆:《四川凉山西昌发现东汉、蜀汉墓》,《考古》1990年5期黄石林等:《四川江油县发现一批窖藏钱币》,《考古》1990年11期黄石林:《四川江油市青莲古瓷窑址调查》,《考古》1990年12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队:《四川汉源县大树乡两处古遗址调查》,《考古》1991年5期毛瑞芬等:《四川越西县聊家山发现战国西汉铜铁器》,《考古》1991年5期周日琏:《四川芦山县博物馆收集的唐和南明官印》,《考古》1993年8期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等:《四川新津县宝墩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1997年1期唐志工:《四川广元市古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97年5期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都羊子山第172号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6年4期四川文物管理委员会:《成都羊子山土台遗址清理报告》,《考古学报》1957年4期刘志远:《成都天迴山崖墓清理记》,《考古学报》1958年第1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四川鑪霍卡莎湖石棺墓》,《考古学报》1991年2期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四川成都市北郊战国东汉及宋代墓葬发掘简报》,《考古》2001年5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等:《重庆云阳县李家坝Ⅰ区水田样子发掘简报》,《考古》2001年11期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等:《四川西昌市经久大洋堆遗址的发掘》,《考古》2004年10期会理县文管所等:《四川会理县粪箕湾墓群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10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重庆奉节县三峡工程库区崖墓的清理》,《考古》2004年1期《考古》2004《重庆云阳县李家坝遗址1997年度发掘简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等:年6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重庆巫山县巫峡镇秀峰村墓地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10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西郊外化成小区唐宋墓葬的清理》,《考古》2005年10期黄家祥:《四川平武县白马藏区水牛家寨遗址》,《考古》2006年1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巫山县锁龙遗址1997年发掘简报》,《考古》2006年3期西北大学考古队等:《重庆云阳县乔家院子遗址六朝及明代窑址的发掘》,《考古》2006年5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队等:《四川彭州市青龙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7年8期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四川什邡市虎头山成汉至东晋时期崖墓群》,《考古》2007年10期重庆市文化局等:《重庆巫山麦沱古墓群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2期成都市博物馆考古队等:《成都方池街古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3年2期旧石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队:《四川广元市中子铺细石器遗存》,《考古》1991年4期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等:《四川资阳鲤鱼桥旧石器地点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3年3期新石器时代罗永祚:《四川新津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考古》1957年3期袁明森等:《四川忠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58年5期四川省博物馆:《川东长江沿岸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59年8期。

进步村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进步村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进步村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近日,考古学家在中国山西省进步村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

这次发掘旨在揭示进步村遗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进步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山西大学附近,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

考古学家在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包括陶器、铜器、玉器和瓷器等。

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进步村遗址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根据初步调查,进步村遗址可能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000年前
的夏、商、周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遗址内,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座砖雕建筑遗址,可能是当时统治者的宫殿或寺庙。

这座建筑雕刻精美,展现出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发展水平。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墓葬和墓志铭,这些墓葬中葬有当时的统治者和贵族。

墓志铭上记载了逝者的名字、年龄和功绩,对研究当时社会的结构和人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进步村遗址的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考古学家将对出土文物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类。

这次发掘有望进一步揭示进步村遗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为山西省古代历史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娄烦下龙泉村宋代家族墓发掘简报

娄烦下龙泉村宋代家族墓发掘简报

娄烦下龙泉村宋代家族墓发掘简报2006年9月10日,山西省娄烦县文物旅游局打电话报称静游镇下龙泉村几座古墓葬被盗。

我所接到电话后,随即派人赶往现场。

经勘察发现,墓地周边到处是散落的条砖,有的刻有图案,并伴有白瓷残片和陶罐残片。

在当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文物旅游局的积极配合下,实施了抢救性发掘。

一、地理位置娄烦县地处吕梁山区,位于太原市区西北94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为太原市的郊区县。

东邻古交市,南毗交城县,西接方山县,西北与岚县相衔,东北部与静乐县接壤。

墓葬位于娄烦县静游镇下龙泉村的果子坪。

村子距县城约25公里,位于县城西北边界,东北面与忻州地区静乐县相临,西北方向紧临吕梁地区岚县(图一)。

该地背山面水,属于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地带。

墓葬位于山前的缓坡地带,南部靠山,北面是宽阔的河谷平川(图二)。

此地属于黄土丘陵地带,土质纯净干燥,地下水位较低,为墓葬的埋藏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本次发掘历时10天,共清理墓葬五座。

经勘察发现,五座墓的盗洞均位于墓室顶部,墓顶都已破坏。

盗墓人将墓室顶部的塔形座破坏后进入墓室内(图三)。

二、墓葬结构及装饰布局该墓群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

共发现五座阴裴静蓉图一墓葬地理位置图三墓顶破坏现状图二墓葬全景摘要:2006年9月10日,娄烦县静游镇下龙泉村发现五座古墓葬。

该墓葬出土壁画内容丰富;墓内仿建筑门窗、梁柱、斗栱、出檐等形制简单而不繁琐,具有宋代墓葬的特点;出土遗物中的彩绘陶塔式罐形制特殊。

此墓群涵盖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为研究娄烦地区这一时期的葬俗、葬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娄烦宋代家族墓仿木建筑图案壁画3墓葬,编号依次为06TLXM1、06TLXM2、06TLXM3、06TLXM4、06TLXM5。

五座墓中M1位于墓群的西北方向,M1与M2之间直线距离为2.25米。

其余四座向南并列一字排开,M2、M3、M4、M5四座墓之间的距离分别是3.40、4.50、3.90米(图四)。

青白江区华逸工地宋墓发掘简报

青白江区华逸工地宋墓发掘简报

I一
收,呈叠涩顶 。墓底采用平砖斜铺一层 ,厚 00 . 4米 。在 墓 室 中 部 有 一 个 腰 坑 , 长 02 .0


图一
A型 I 式带 系罐 ( :7 9 M1 、1)
维普资讯
厘米 。M1 9 :1 ,黑 褐胎 ,器身 口部至 下腹 部 胎 ,器 身 口部 、上 颈 部 和 立 耳 上 部 施 酱 黄
该墓共 出土器 物 2 4件 ,包 括 带 系 罐 、 () 瓷 器 1
长 26 .2米 ,宽 13 - 08 .2 - . 8米 ,高 11 .0米 , 双 耳 杯及 陶质墓 券等 。
6件 ,均 为 四川 地 区典 型 的釉 陶 瓷器 。 带 系罐 6件 ,分 两型 。 A型 双耳 罐 。2件 ,分 一式 。
维普资讯
成 都 文 物 二 o o 六年 第 二 期
总 第 9期 1
20 0 5年 6月 ,成 都 市 青 白江 区华 逸 公 寓 米 ,宽 01 . 6米 ,高 0 0米 ,除坑盖 和坑底 . 2 工 地 发 现 一 座 古 墓 。 青 白 江 区 文 管 所 闻 讯 用砖 砌 外 ,其余 四 面都 为 生 土 ,坑 内放 有 双 后 ,立 即赶 往 现 场 ,并 于 6月 2 3日—6月 耳 陶罐 1件 ,双 耳 陶杯 4件 。该 墓 墓 砖 规 格 2 5日对 该 古 墓 葬 进 行 了 抢 救 性 发 掘 ,编 号 为 长 03 .6 00 青灰 素 面砖 。 .2X01— . 4米 M1 。现 就 发掘 情 况 简报 如 下 :
紫红胎 ,器身肩部 以上施褐釉 。 口径 8 . 2厘 米 ,底径 7 厘米 ,高 2 厘米。 . 2 2

图四
B型Ⅲ式带系罐 ( :3 M1 )

宋墓-洛阳宜阳仁厚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_司马俊堂

宋墓-洛阳宜阳仁厚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_司马俊堂

洛阳宜阳仁厚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10年6~8月,原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河北岸、郑卢高速南部的洛阳市宜阳县韩城镇仁厚村北发掘了北宋墓葬1座(编号2010LYRM1,以下简称M1)(图一)。

墓室虽被盗扰严重,但该墓为壁画墓,且形制特殊,壁画内容主要为12幅孝义故事图。

现将该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M1为单室土洞墓,平面呈靴形,由墓道、甬道及墓室三部分组成,方向170°(图二)。

墓道长方形竖井式。

位于墓室南壁偏东、甬道以南,开口于耕土层下,距现地表0.2~0.25米,长2.1、宽0.5~0.66、深4.74米。

墓道填土为花土,包含物有礓石颗粒等。

墓道北端有一晚期盗洞,口部呈圆形,直径0.6~0.68米。

甬道位于墓室南、墓道北,直壁,顶略平。

长0.62、宽0.4~0.5、高1.13~1.25米。

底比墓室底略低,高差0.15米。

墓室平面呈不规整长方形,长2.65~2.75、宽1.15~1.7、高1.3~1.6米,墓顶距地表3.3米。

壁面整齐,斜壁,顶南北向略弧,平底。

墓室东壁上部及北壁一角被近代砖室墓破坏。

由于盗扰及破坏严重,室内棺痕及随葬器物荡然无存,仅在墓室淤土内发现两个头骨及乱骨数根,据此推测,该墓应为双人合葬墓。

壁画保留于墓室周壁及墓顶,除西壁保存较完整外,其他三壁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

墓顶壁画已脱落,仅存少许白色地仗层及墨框(图三)。

壁画的制作方法是:先在墓壁上抹一层草拌泥,泥上涂白灰作为地仗层,地仗层之上绘墨色栏框,框内作画,画与画之间用墨色曲线隔开,每幅画面先用墨线勾勒,后施墨或土红色彩。

图一墓葬位置示意图DOI:10.13619/11-1532/k.2015.04.005二壁画该墓壁画内容可分为门吏图与孝义故事图两类。

(一)南壁南壁墓门两侧各绘墨色栏框。

东侧栏框长0.53、高0.94米,框边宽0.08~0.1米。

框内绘一名站立门吏,保存较好。

该门吏头戴黑色细长翅直脚幞头,大耳,环眼,直鼻,“八”字须,面部肥厚圆润,神情威武严肃,身材魁梧,着红色团领长袖过膝长袍,腰间围抱肚,系勒帛,脚蹬短靴,双手持骨朵,挺胸收腹站立(图四)。

历史解密阆中现6座宋代古墓 雕刻精美有较高文物考古价值

历史解密阆中现6座宋代古墓 雕刻精美有较高文物考古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阆中现6座宋代古墓雕刻精美有较高文物考古价

导语:清理发掘现场 7月6日,记者从阆中市文物管理局获悉,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阆中市文物管理局共同开展的解元水库淹没区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工
清理发掘现场
7月6日,记者从阆中市文物管理局获悉,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阆中市文物管理局共同开展的解元水库淹没区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出土了近百枚唐、宋时期的铜、铁钱币以及陶瓷器碎片,6座古墓墓室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据阆中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侯菊介绍,2009年工作人员进行田野调查时,就在解元乡东邻村1组庙儿梁墓地发现了古墓,并在此处设立了文物保护点。

随着解元水库建设项目的推进,该墓地属于解元水库淹没区影响范围。

今年5月28日,省考古研究院和阆中市文物管理局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解元水库地下文物工作队,出于保护目的,正式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

目前,发掘工作基本结束,文物工作队共计发掘清理石室墓6座,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出土了近百枚唐、宋时期的铜、铁钱币以及陶瓷器碎片。

记者看到,出土的铜、铁钱币大部分锈蚀严重,其中部分还可以辨别出开元通宝、太平通宝、元祐通宝、崇宁重宝等字样。

阆中市文物管理局业务人员杨超全程参与了此次文物发掘工作。

“目前还无法判断墓室的具体年份,但是从出土的铜、铁钱币以及陶瓷器碎片可以判定为宋代。

”杨超说。

据了解,6座宋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均保留有残存的排水沟,生活常识分享。

临城山下宋墓清理简报

临城山下宋墓清理简报

东“南水北调”干渠施工中挖掘出古墓,临城县文物保管所闻讯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勘查,在该段施工范围内发现有7座古墓葬,随后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墓葬编号为S XM1—S XM7(简称M1—M7),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墓葬位置及形制山下村位于临城县城东南4公里的盖山之阳,因村西有盖山,而得名山下村。

墓群位于山下村东南500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内,该段干渠自西南—东北向穿过该墓群。

墓群东距苗大公路200米,北距山下邢窑遗址150米。

坐标东经114°30′59.4″,北纬37°23′52″,海拔高度81米(图一)。

此次清理的7座墓葬,方向均为坐5座(M1、M2、M5、M6、M7)(图二)。

土洞室墓图一山下宋墓群位置示意图临城县射兽窑址黑沙村南程村窑址水南寺村解村盖山山下村渠山下宋墓群南盘石村冯村路南水北调中线干苗大公路公郝南山下邢窑遗址扰乱,均未见人骨骼,M7出土1件白釉褐彩瓷碗;M2因施工原因,墓室遭到破坏,仅残留墓室底部;M5、M6墓顶被施工方破坏,墓室基本完整,随葬器物亦未被扰乱。

现以M5、M6为例分述如下。

M5方向198°,墓道被M6墓室打破。

甬道用平砖错缝砌筑,从地面第16层起券,单层券拱。

甬道宽0.61米,高0.95米,进深0.65米。

墓门由多块不规则的石块封堵。

墓室为圆形,直径2.4米,残高0.82米。

墓砖为长方形素面灰砖,长32厘米,宽16厘米,厚5厘米。

墓室顶部被施工破坏,推测应为穹隆顶(图三)墓壁为砖雕仿木结构,东、北、西三壁各砌出倚柱4根,将砖雕分为四部分。

倚柱上承阑额、普拍枋及柱头斗拱,斗拱之上围墓壁一周砌筑一条突出的曲带雕饰,但大部分已遭破坏,只有东壁残存0.8米。

墓壁的砖雕北M1M2M3M4M5M6M7图三M5平面图1、2.塔式罐 3.白釉碗60厘米312M6东为灯檠,灯檠东侧的倚柱内为一假门,假门楼两边各砌有一倚柱,柱上部有阑额、普拍枋及一斗三升式斗拱。

河南省洛阳市苗南村两座宋墓发掘简报

河南省洛阳市苗南村两座宋墓发掘简报
河南省洛
苗南
墓发掘简

文物考
研究院
(河南洛 词
育墓 邻 洛 苗南 2~5 墓瓷器 , 院在配合洛 苗南 瓷
471000)
摘要 201 2
东南 中一

居Hale Waihona Puke 建城项目建设时,发掘了两 人 棺合葬 两

葬,出土了一批造型精美的磁州窑系 中晚期埋葬 俗提供了 要资料
墓葬
墓葬的发掘,
研究
Key words| Luoyangi village of Miaowan? Song tombss porcelain Abstract฀ Between February and May 2012, the Luoya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excavated two Song tombs in advance of a construction project southeast of the village of Miaowan in Luoyang. The two tombs were arranged togerher and yielded some delicated white porcelain. In one of the tombs, remains of several individuls were placed in one conffin. Excavation of the tombs has provided valuauble data for the study of burial customs of the middle-late Northern Song.

陕西华阴市唐宋素墓发掘简报

陕西华阴市唐宋素墓发掘简报

黄 色 ,土 质 除少 hc植 物 根 系外 ,较 纯 净 ;第 ③ 层 为水 土 流 失 所 形 成 的 冲击 土 层 ,厚 0.3米 , 上质 较 硬 ,含 沙 较 大 ,内含 瓷 片 、瓦 片碎 渣 等 。 该柴 开 口于 此层 下 。第 ③层 以下 为 原 始 黄 色 生 土层 ,土 质较 松 软 ,含 水 量特 别 人 ,壤葬 打 破 牛 士 层 。
16
考 古 与文 物 2018年 第 3期
陕西华 阴市唐宋素墓发掘简报
陕 西 省 考 古研 究院 华 阴市 文 物 旅 游 局
关键 词 : , 脚 代 , 宋 祟 ,敦 烨 县 令 摘 要 :2 O14 3 , 陕 竹 考 【 。研 究 院 在 华 阴 市 久 水镇 连 卡寸抢 救 性 发 掘 J,Ji}}成 亭 元年 (670年 )沙 州敦 烨 令 宋 素 火 人 I!氏 葬 蒙 。 该 墓 仃 小 完 整 ,并 仃 明确 年 ,慕 叶]…土 的 陶彩 绘 镇 壤 兽、武 士俑 、 丈 I n、 圳 人 俑 、 骆 驼 俑 形 休 『协人 , 制 作 精 美 。 从 壤 拌 形 制 及 陶 俑 风 格 看 , 接 近 于洛 地 区 脚 某 , J 该 j菜 葬 所 处 地 f 仃 天 。
tombs in Luoyang to a great extent.The similarity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Huaying is adjacent to Luoyang.
2014年 3月 中 旬 , 陕 西 省 考 古 研 究 院 对 位 于 华 阴市 夫 水镇 连 村 的一 座唐 槊进 行 了抢 救 性 发 掘 ,编 弓 为 M1。柴 葬 位 于连 村 南 边 沿 , 北 距 该 村 最 近 住 户 约 3米 ,地 理 坐 标 为 东 经 34 33 50 ,北纬 l09 58 24”,海 拔 337米 ( … )。4"4葬 为 长斜坡 巢 道单 砖室 桀 ,甲面 呈铲 形 。 据 出 土 浆 志可 知 ,壤葬 为唐 高 宗 显 庆 年 间沙 州 敦 煌 县令 朱素 与夫 人 王 氏合 葬 壤 。墓 中 随葬 品 何陶镇 染兽 、武 士俑 、文 官俑 、骆驼 、胡 人俑 、 石柴 志 等 70余件 (组 ) ,为 两京 地 区初 唐慕 葬 研究 提 供 了新资 料 。现将 发 掘情 况简 报如 下 。

娄烦下龙泉村宋代家族墓发掘简报

娄烦下龙泉村宋代家族墓发掘简报

娄烦下龙泉村宋代家族墓发掘简报作者:裴静蓉来源:《文物世界》 2016年第5期2006年9月10日,山西省娄烦县文物旅游局打电话报称静游镇下龙泉村几座古墓葬被盗。

我所接到电话后,随即派人赶往现场。

经勘察发现,墓地周边到处是散落的条砖,有的刻有图案,并伴有白瓷残片和陶罐残片。

在当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文物旅游局的积极配合下,实施了抢救性发掘。

一、地理位置娄烦县地处吕梁山区,位于太原市区西北94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为太原市的郊区县。

东邻古交市,南毗交城县,西接方山县,西北与岚县相衔,东北部与静乐县接壤。

墓葬位于娄烦县静游镇下龙泉村的果子坪。

村子距县城约25公里,位于县城西北边界,东北面与忻州地区静乐县相临,西北方向紧临吕梁地区岚县(图一)。

该地背山面水,属于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地带。

墓葬位于山前的缓坡地带,南部靠山,北面是宽阔的河谷平川(图二)。

此地属于黄土丘陵地带,土质纯净干燥,地下水位较低,为墓葬的埋藏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本次发掘历时10天,共清理墓葬五座。

经勘察发现,五座墓的盗洞均位于墓室顶部,墓顶都已破坏。

盗墓人将墓室顶部的塔形座破坏后进入墓室内(图三)。

二、墓葬结构及装饰布局该墓群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

共发现五座墓葬,编号依次为06TLXM1、06TLXM2、06TLXM3、06TLXM4、06TLXM5。

五座墓中M1位于墓群的西北方向,M1与M2之间直线距离为2.25米。

其余四座向南并列一字排开,M2、M3、M4、M5四座墓之间的距离分别是3.40、4.50、3.90米(图四)。

五座墓形制和尺寸基本相同,坐南向北,墓向330°。

墓葬结构均为砖券穹隆顶单室壁画墓,由塔式墓顶建筑、斜坡土质墓道、砖券门楼、砖砌墓室四部分组成。

五座墓的墓顶都遭到了盗墓人不同程度的破坏。

由残留的墓顶可知,墓顶是由刻有图案的大块条砖围砌一周作为底座,其上用条砖垒砌,样式造型类似塔的形状。

墓群用砖主要有四种,条砖、方砖、墓顶底座刻有图案的条砖和墓顶用异形砖。

万柏林区移村金元墓发掘简报

万柏林区移村金元墓发掘简报

万柏林区移村金元墓发掘简报2002年5月10日,万柏林区移村太原理工大学在建设文体中心开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

我所派专业人员赶往现场,经勘察,墓葬被铲车破坏,墓顶已被揭取,墓室裸露在外。

向内望去,仿木建筑斗栱、门窗依稀可见,绘有花卉和鸟雀的壁画鲜艳夺目。

就此现状,我所立即对墓葬采取抢救性发掘。

一、墓葬地理位置墓葬位于太原理工大学校园西北角(图一)。

由于所处位置地下水位较低,墓室内漫有50厘米厚的淤泥,使得壁画也浸泡在水中,给考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我们只能边抽水边进行考古发掘。

二、墓葬建筑结构及装饰布局墓葬坐北向南,方向190°。

由土质斜坡墓道、砖砌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二)。

墓道呈梯形状,分两部分,总长4米。

由南向北第一道墓道长1.6、外宽0.46、内宽0.56米。

第二道墓道长2.40、外宽1.1、内宽1.44米。

墓门为砖券结构,门洞高1.50、宽0.32米。

门洞内壁绘有卷草纹图案。

墓室平面呈正方形。

长宽均为2.64米。

由于铲车破坏,墓室仅存2.20米。

墓壁用条形砖错缝垒砌,装饰有仿木作砖雕及彩绘壁画。

壁画不施地仗层,只用白灰整体抹涮,其上直接做画。

整个墓室分四壁,四角各有立柱。

立柱之间绘有门窗,立柱□裴静蓉图一墓葬位置图图二墓葬结构图摘要:2002年5月10日,万柏林区移村太原理工大学在建设文体中心开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

墓内仿木建筑斗栱、门窗依稀可见,墓壁绘有花卉和鸟雀的壁画鲜艳夺目。

并出土有黄白釉荷花纹瓷枕、黑釉瓷钵两件遗物。

此墓葬的出土,为太原地区金元时期墓葬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太原金元时期仿木建筑结构壁画. All Rights Reserved.之上承有斗栱、椽飞、瓦檐。

北壁为两扇屏风装饰,屏风带底座和支脚。

高0.88、宽1.04米。

两扇屏风所绘内容基本相同,均为一只孔雀立于花卉之间(图三)。

西壁北部为一扇屏风,高0.84、宽1.16米。

屏风内绘有一只鸟立于牡丹花之间。

安县塔水镇发现宋代纪年墓

安县塔水镇发现宋代纪年墓

作者: 谢明刚;左都云
出版物刊名: 四川文物
页码: 43-43页
主题词: 安县 买地券 文教局 出土器物 陶罐 彩陶 砖石 绵阳市 墓葬 嘉定
摘要: <正> 1987年4月,安县文教局、安县文管所在绵阳市博物馆、安县公安局、塔水镇人民政府和文化中心站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下,在塔水镇峨眉村发掘清理了两座有确切纪年的宋代砖石墓。

该墓距地表1米,墓长3.3米,宽1.1米,高0.9米。

经过清理,两墓出土器物30余件:其中三彩陶俑27伴,神兽3件,陶马1件,陶猪1件,陶鸡1件,陶灶1件,陶青龙1件,双耳陶罐2件。

还出土买地券一方,为南宋嘉定年间墓葬,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

四川安岳县老鸹山南宋墓清理简报

四川安岳县老鸹山南宋墓清理简报

四川安岳县老鸹山南宋墓清理简报
王玉
【期刊名称】《考古与文物》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 2002年10月15日,在四川省安岳县岳阳镇万寿村老鸹山(又名汪家沟)得胜集团的建设工地中,发现3座南宋墓(图一).接报后,县文物局派文物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了清理,恰逢北京大学佛教考古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安岳实习,为了支持当地的文物考古工作,笔者和当地文物工作人员接受了县文物部门的委托,到现场对3座墓葬进行照相、测绘、记录和拓片,获取了所有的墓葬资料.现就之前取回的随葬品以及墓葬材料进行了整理,并将其内容发表如下.
【总页数】14页(P14-27)
【作者】王玉
【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岳县文物局,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
【相关文献】
1.四川安岳县老鸹山南宋墓出土陶俑 [J],
2.南平市延平区邹坍村宋墓清理简报 [J], 南平市博物馆;南平市延平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余鹏(执笔);陈明忠;王世亮;魏祖能;郭翔;张文崟;沈永平;林正锋(摄影);熊仁寿;雷媛媛(摄影);谢叶云(摄影);连兴;林叶辉;
3.将乐县大布山南朝唐宋墓群清理简报 [J], 温松全;陈明忠;郑辉;陈兆善;程璐;廖富
魁;林聿亮;郜骅;刘光军;张建勤;李金生;赵兰玉;
4.将乐县古镛镇寺许村南宋墓清理简报 [J], 吴秀华; 三明市文物管理办公室; 将乐县博物馆
5.将乐县百花社区宋墓清理简报 [J], 林薇; 郜骅(摄影); 谢尚红; 李金生; 吴健; 傅春旭(摄影); 张建群(绘图); 吴秀华(绘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宋墓-安徽濉溪县董楼宋墓发掘简报_贾庆元

宋墓-安徽濉溪县董楼宋墓发掘简报_贾庆元
“中 ” 字形 墓 1 座 。 M164, 由墓 道 、 耳室 、 墓室组成 , 墓室平面形似一横 “中 ” 字形 , 墓道已被破坏 , 主室呈正方形 , 东 、 西两边分 别砌有耳 室 。 主室 用素面 砖块砌 成 , 两耳室用不规则石块砌成 。墓室内均有 较粗糙的石块铺地 , 且发现两个头骨及腐朽 严重的骨胳。墓壁平铺错缝 , 墓室主室长 1.50米 , 西 耳 室 长 0.76 米 , 宽 0.40 米 , 东耳室长 0.70米 , 宽 0.30米 , 方向 162°, 无随葬品 , 葬具不详 。 (图三 , 3)
安徽濉溪县董楼宋墓 发掘简报
35
图二 董楼宋墓分布图
介绍如下 。 腰鼓形 1 座 。 M163, 墓顶 已被破坏 。
墓门 用不规则 石块封堵 , 石块长 0.60 米 , 宽 0.50 米 , 高 0.70 米 , 壁面 平铺 错缝 垒 砌 , 无铺地砖 。 墓室内骨架摆放零乱 , 在填 土内发现零碎的兽骨 , 葬具不详 。墓室南北 长 1.24 米 , 东西 宽 0.30 ~ 0.60 米 , 残 高 0.60米 , 方向 175°, 无随葬品 。 (图三 , 1)
DO I :10.16143/j .cnki .1001 -9928.2009.02.007 34
华夏考古 2009年第 2期
安徽濉溪县董楼宋墓发掘简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 濉溪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
(1.安徽 合肥市 230061, 2.安徽 濉溪县 235100)
关键词 :濉溪县 ;董楼村 ;宋墓群 ;2001年 摘 要 :为配合修建合徐高速公路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 2001年对濉溪县马桥乡董楼行政村蒋 店的古代墓葬 进
二 、 墓葬结构
此次发掘共清理宋墓 51座 , 墓葬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娄烦下龙泉村宋代家族墓发掘简报作者:裴静蓉来源:《文物世界》 2016年第5期2006年9月10日,山西省娄烦县文物旅游局打电话报称静游镇下龙泉村几座古墓葬被盗。

我所接到电话后,随即派人赶往现场。

经勘察发现,墓地周边到处是散落的条砖,有的刻有图案,并伴有白瓷残片和陶罐残片。

在当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文物旅游局的积极配合下,实施了抢救性发掘。

一、地理位置娄烦县地处吕梁山区,位于太原市区西北94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为太原市的郊区县。

东邻古交市,南毗交城县,西接方山县,西北与岚县相衔,东北部与静乐县接壤。

墓葬位于娄烦县静游镇下龙泉村的果子坪。

村子距县城约25公里,位于县城西北边界,东北面与忻州地区静乐县相临,西北方向紧临吕梁地区岚县(图一)。

该地背山面水,属于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地带。

墓葬位于山前的缓坡地带,南部靠山,北面是宽阔的河谷平川(图二)。

此地属于黄土丘陵地带,土质纯净干燥,地下水位较低,为墓葬的埋藏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本次发掘历时10天,共清理墓葬五座。

经勘察发现,五座墓的盗洞均位于墓室顶部,墓顶都已破坏。

盗墓人将墓室顶部的塔形座破坏后进入墓室内(图三)。

二、墓葬结构及装饰布局该墓群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

共发现五座墓葬,编号依次为06TLXM1、06TLXM2、06TLXM3、06TLXM4、06TLXM5。

五座墓中M1位于墓群的西北方向,M1与M2之间直线距离为2.25米。

其余四座向南并列一字排开,M2、M3、M4、M5四座墓之间的距离分别是3.40、4.50、3.90米(图四)。

五座墓形制和尺寸基本相同,坐南向北,墓向330°。

墓葬结构均为砖券穹隆顶单室壁画墓,由塔式墓顶建筑、斜坡土质墓道、砖券门楼、砖砌墓室四部分组成。

五座墓的墓顶都遭到了盗墓人不同程度的破坏。

由残留的墓顶可知,墓顶是由刻有图案的大块条砖围砌一周作为底座,其上用条砖垒砌,样式造型类似塔的形状。

墓群用砖主要有四种,条砖、方砖、墓顶底座刻有图案的条砖和墓顶用异形砖。

条砖尺寸为0.35×0.17×0.05米、方砖尺寸为0.32×0.32米、刻有图案的条形砖尺寸0.35×0.40米。

五座墓的墓葬结构与装饰布局基本相同,但尺寸不同,壁画内容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五座墓的结构和壁画内容分别进行描述,总体装饰布局类同于M1,不再赘述。

1. M1墓室顶部砌有塔式建筑,由于破坏严重,残留有砖雕图案基座和塔身砖砌部分。

墓顶残留部分底座,底座径1.5、残高0.40米。

残留部分底座为一圈平立的刻有图案的条砖与立砖交替垒砌。

图案有的模糊不清,有瑞兽衔草和牡丹花卉等内容。

塔式建筑位于墓室顶部正上方,与墓室顶部距离为1.25米(图五)。

土质斜坡墓道,长3、宽0.75米。

砖券门楼总高1.83米。

中间留有门洞,门洞高1.10、上宽0.3、下宽0.45米,顶部绘有花草图案。

两边用红色颜料绘制出两根立柱。

立柱之上为普拍枋,普拍枋上承托大斗,大斗承托小斗。

斗之上有出檐,施以椽飞和瓦顶(图六)。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20、墓室总高2.9米。

棺床位于墓室南部,方砖铺砌,高0.18、最宽处1.08米(图七)。

墓壁用赭红颜料绘仿木建筑图案,六根砖砌仿木柱将墓壁分为六个部分,柱上承托三彩斗栱,斗栱之间连接有枋,顶部有出檐,砖砌仿木椽飞和瓦顶。

柱与柱之间两壁施以彩绘仿木门窗,有方格、斜方格和直棂等样式,并于门窗上方施以幔帐等图案。

此墓葬壁画脱落严重,基本已不复存在,从残留的小面积壁画可知,有头戴高冠、手执笏板的人物形象,周围有云气纹(图八)。

棺床上有铜簪,头骨残块。

2. M2墓顶塔式建筑已遭破坏,只残留有几块砖。

塔式建筑与墓室顶部距离为1.50米(图九)。

土质斜坡墓道,长2.80、宽0.60米。

砖券门楼总高1.87米。

中间留有门洞,门洞高1.07、上宽0.35、下宽0.60米。

形制与M1相同(图一○)。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20米。

墓室总高2.60米。

棺床位于墓室南部,方砖铺砌,高0.18、最宽处1.40米。

M2墓室装饰布局与M1相同。

残留壁画较M1相对丰富。

墓壁用赭红颜料绘六根砖砌仿木柱将墓壁分为六个部分,两部分为赭红颜料绘出的门窗样式,有方格、斜方格样式。

门窗上部绘有挽结的幔帐和卷起的竹帘。

其余四壁为彩绘人物图案,壁画内容丰富,人物造型生动。

从残存部分可见:其中有一副壁画,正中用砖砌出桌子的造型,桌子上放置有茶盏、盘子,盘子内有菜。

桌子两边用砖砌出床榻,一边床榻上有一人盘腿而坐,可能为女墓主人形象。

身前立有一女侍从,双手托盘,躬身向前。

另一边床榻上的壁画已脱落。

另一幅壁画正中立有两人,其中一人头戴巾帻,身着浅黄色长袍,腰系带,双手捧一酒瓶。

另一人头戴幞头,身着紫色长袍,双手执温碗执壶。

墓顶壁画,有头戴高冠,身着圆领长袍,手执笏板的人物形象。

头顶绘有云气纹(图一一)。

3. M3墓顶建筑已破坏。

土质斜坡墓道,长2.60、宽0.60米。

砖券门楼中间留有门洞,门洞高1.1、上宽0.3、下宽0.57米。

形制与M1相同(图一二)。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04米。

墓室总高2.44米。

棺床为壸门造型,位于墓室南部,方砖铺砌,高0.20、最宽处1.46米。

棺床上有少量的人骨(图一三)。

墓壁装饰布局与其他几座墓相同,有白灰,但没有绘制壁画。

墓顶壁画,有头戴高冠,身着圆领长袍,手执笏板的人物形象。

头顶绘有云气纹。

有龙、虎、鸡、犬、人首蛇身等形象(图一四)。

4. M4墓顶建筑已毁。

土质斜坡墓道,长2.65、宽0.70米。

砖券门楼中间留有门洞,门洞高1.2、上宽0.35、下宽0.60米。

形制与M1相同(图一五)。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16米。

墓室总高2.50米。

棺床位于墓室南部,方砖铺砌,高0.20、最宽处1.12米。

墓壁用赭红颜料绘六根砖砌仿木柱将墓壁分为六个部分,其中门窗部分壁画已脱落,依稀可见斜方格窗样式。

其余四壁为彩绘人物图案。

从残存部分可见:最大的一副壁画,有挽结的幔帐,幔帐正中挂一绣球。

画幅正中用砖砌出桌子的造型,桌子两边为床榻,一边床榻上有一人着紫色服,盘腿而坐,可能为墓主人形象。

身前立有一侍从。

另一边床榻上的壁画已脱落。

另外两壁小的壁画,其中一幅壁画正中立有两人,一人头戴巾帻,身着浅黄色长袍,双手捧印。

另一人头戴幞头,身着紫色长袍,双手执扇。

另一幅同样为正中立有两人,手中持物。

墓门两边也绘有人物壁画,画面中有两个人物,因大面积脱落,内容不清(图一六)。

墓室顶部壁画已残。

5. M5墓顶残留部分底座,底座径1.52、残高0.20米。

土质斜坡墓道,长2.60、宽0.65米。

砖券门楼,总高1.85米。

中间留有门洞,门洞高1.10、上宽0.33、下宽0.57米。

形制与M1相同。

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20米。

墓室总高2.68米。

位于墓室南部,方砖铺砌,高0.19、最宽处1.06米。

墓壁用赭红颜料绘六根砖砌仿木柱将墓壁分为六个部分,两部分为赭红颜料绘出的门窗样式,有方格、斜方格样式。

门窗上部绘有挽结的幔帐和卷起的竹帘。

其余四壁为彩绘人物图案。

从残存部分可见两壁较小面积的壁画,其中一幅由于大面积脱落,可见正中站立两人。

另一幅中有一支架,搭有衣服。

旁边立有一箱子(图一七)。

墓室顶部壁画已残。

三、出土遗物因墓葬被盗,损毁严重。

公安部门从当地村民手中收缴回部分遗物。

主要有4件,分别介绍如下。

雕有门窗样式并施彩绘陶罐,1件。

通高19.8、口径14、腹径19.4、底径17.3厘米。

口内敛,腹微鼓,平底。

罐施以红色彩绘和仿建筑门的造型,腹部做有两扇门的造型,并于两扇门之间用红色颜料绘分隔为两个空间。

其中一门造型为:门额上有三个门簪,门扇半开,两扇门上都有门钉,各有三排,每排五个。

门前还有两个门枕石。

另一门造型为:门额上也为三个门簪,但门扇紧闭。

两扇门上同样都有门钉,各有三排,每排五个(图一八)。

镂空火焰纹施彩绘陶罐,1件。

通高19.2、口径13.7、腹径18.7、底径16厘米。

口内敛,腹微鼓,平底。

罐施以红色彩绘和火焰纹,镂空造型(图一九)。

带莲花座套件塔式罐,1件。

通高40.7、底径33厘米。

通体施以彩绘。

由四件组合而成,由上至下依次为塔形盖、罐、带花边的塔沿和镂空带三个支脚的底座(图二○)。

施彩绘塔式罐,1件。

由塔式盖和罐组成,应该是带莲花座套件塔式罐的一部分,目前只残留上半部分。

盖通高9.8、底径11.4厘米。

罐通高18.7、口径12、腹径18.2、底径12厘米(图二一)。

四、结语此墓群发掘结束后,最遗憾之处在于:一,由于盗墓人的破坏,墓顶塔式建筑均被毁,原始状态已不复存在;二,随葬品也已被盗,所能看到的是当地公安机关从盗墓人手中收缴回来的4件陶器,具体是哪一座墓里出的哪一件器物已无从考证;三,墓室壁画保留的状况较差,由于壁画与墙体之间的粘贴性差,大面积的壁画已脱落,墓室地面散落了大量的白灰残片。

凡此种种,不能完整地提取墓葬反映的文化信息。

以上资料经整理比对,发现此墓群涵盖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为研究娄烦地区这一时期的葬俗、葬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一)本次发掘的五座墓,为一处家族墓地。

从墓葬的分布状况可知,为两代人的墓地。

M1为家族中长一辈的,M2、M3、M4、M5为下一代。

(二)由以下几点初步推断此墓群为宋代:1. 五座墓墓室平面均呈圆形,墓内仿建筑门窗、梁柱、斗栱、出檐等形制,依然存有五代之风[1],简单而不繁琐,具有宋代墓葬的特点。

2. M2壁画中所绘人物,其中一人双手捧一酒瓶,另一人手执温碗注子。

与山西汾阳东龙观宋金墓地M2西南壁、白沙宋墓一号墓前室西壁、二号墓墓室西南壁所绘人物手捧酒瓶和温碗注子相类[2]。

3. 墓顶所绘壁画中十二生肖、二十四宿、夫妻开芳宴等内容均为宋代墓葬中采用的题材[3]。

墓壁一桌两榻的装饰形式,尤其是桌上放置有盘、盏、饮食等,墓主人两边还立有侍者。

这是宋代中原北方地区最流行的一种装饰[4]。

4. 出土遗物中的彩绘陶塔式罐,与1956年太原小井峪宋墓中出土的陶塔式罐相类[5]。

(三)五座墓葬的墓顶建筑均破坏严重,从残存部分可以初步判断:在墓冢的位置,于地表建有塔式墓顶,所用青砖雕刻有瑞兽衔草、牡丹花卉等图案,为同时期出土墓葬中少见。

(四)此墓群出土墓葬的壁画线条简洁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大量道教的内容。

墓顶绘有头戴莲花冠或高冠、手执笏板的人物形象,头顶和周围有大量的云气纹。

由于壁画脱落严重,只能从局部分析,可能为十二神像、二十四宿等内容。

尤其是M3中所绘四神及人首蛇身形象,都反映了道教题材的内容[6],在太原地区出土同时期墓葬中少见。

参加发掘裴静蓉陈庆轩朱海玉制图裴静蓉唐洁摄影陈庆轩执笔裴静蓉————————[1] 2006年8月,晋祠宾馆在扩建工程中发现一座五代后晋时期(937年)的墓葬;2009年12月,太中银铁路建设晋祠镇青阳河村取土场发现一座北汉天会十五年(971年)墓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