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宏观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0% 8% 6% 4% 2% 0%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GDPÔ ³  ö ¤Ê §µ Ê Ê Ò Â
-2% -4%
ê Ý Ä ·
公债
财政政策的机制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 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 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失 业 扩张性 增加政府支出 增加 财政政策 减少税 收 总需求
经济繁荣→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经济学原理》第24讲《失业》
物价与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 ——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过程。 物价上涨与货币贬值。 纸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 过程与结果。 通货紧缩[Deflation]
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的衡量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失业人数 失 业 人 数 失业率= = 劳动力总数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1
失业的种类
⑴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 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 ⑵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二、自动稳定器 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四、赤字财政与公债 五、财政政策的效果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政府支出——包括: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投资); 政府购买(政府消费); 转移支付。 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财产税 和其他税收。
失业的影响
失业的代价与收益之比较: 收益:个人效率的最大发挥和社会资源的 最优配置。 代价:社会产量的减少和个人收入的减少。 奥肯定理[Okun’s Law]—— 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 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人力资本的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
¼ 2-2¡ à ¹ GDPÔ ³  ¼ Æ Ê Ò Â Í ¢ À ú ö ¤Ê °ä §µ Ê
“相机决策”方法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策”的宏观财 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相机决策” [the Discretionary Approaches]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 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 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逆经济风向行事” 原则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 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经济萧条 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刺激总需 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Tight Fiscal Policy]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Tight Monetary Policy]减少总需求。
0
Y1 Y2
Y3
Y
LM曲线的斜率
J M0 k r = - + Y h h h
斜率
k——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 h ——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一、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行机制 三、货币政策的效果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三个因素: 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 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 率相关。
r IS2 IS1 r2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中级宏观经济学》 • 第2讲《总供给、总需求与产出决定概论 》
我国失业统计数据
年份 1978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失业人数 530 271 236 239 264 277 296 378 383 失业率 5.3 2.3 1.9 1.8 2.0 2.0 2.0 2.6 2.5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失业人数 352 364 420 476 520 553 570 571 575 失业率 2.3 2.3 2.6 2.8 2.9 3.0 3.1 3.1 3.1
0
Y1
Y2 Y 3
Y
IS曲线的斜率 a + e + G -bT0 1-b (1-t) r = - Y d d
0
斜率的绝对值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投资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即d 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 小,反之 则越大。 ②投资或政府支出的乘数越大,IS 曲线 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财政政策的效果(3)
r IS1 r2
IS2 E2 E1
LM
r1
0
Y1
Y2
Y3
Y
r IS2 IS1 r2
财政政策的效果(4)
LM
E2 E1
r1
LM曲线的斜率 越大,货币需求对国 民收入变动的反应越 敏感,或货币需求对 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 敏感,挤出效应就越 大,即财政政策的效 果就越小。反之,则 效果就越大。
第十三章[教材第十六、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五节 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资料:近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一、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 理存放款业务。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 放款业务。
CPIt
PQ PQ
t 0
0 0
100
P0—基期价格, Q0—基期交易量, Pt—报告期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CPI t CPI t 1 P 100% CPI t 1
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主要内容: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 条和失业。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导致通货膨 胀。 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 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 总需求进行调节。政府对总需求的调节表现为: 当总需求不足时,设法提高总需求水平;当总需 求过度时,设法降低总需求的水平。
五、财政政策的效果
乘数效应[Effectiveness of Multiplier] ——政府支出或税收所引起的总需求成倍 增长或减少。 1 1 政府支出乘数 ⊿Y =
⊿G 1-b(1- t )
税收乘数
⊿Y = -b 1 ⊿T 1-b(1- t )
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 [见教材P517] 主要原因: 政府支出增加→物价上涨→实际货币 供给减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消费减 少。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适应:经济增长→就业增加; 不适应:经济增长→对劳动需求相对 下降。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对 外贸易逆差。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经济政策目标的选择 注意各目标之间的协调; 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选择一定时期内的 主要目标。
财政政策的效果(1) [教材P513图16-1(a)]
LM E2 E1
r1
0
Y1
Biblioteka Baidu
Y2
Y3
Y
r IS1 r2
财政政策的效果(2) [教材P513图16-1(b)]
IS2 E2 E1 r1
LM
IS曲线的斜率越 大,投资对利率变动 的反应越不敏感,挤 出效应就越小,即财 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反之,则效果就越 小。
四、赤字财政与公债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 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 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 出现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公债来加以弥 补。 但公债不能向公众和厂商发行,否则 会抵消刺激经济的作用。 公债只能卖给中央银行。
“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
有人认为公债负担不仅加在于当代人 身上,而且也加在后代的身上,是“爷爷 花了孙子的钱”;由于不能增加税收,政 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 胀。所以,公债是有害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无害,因为公债 的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 是自己欠自己债,而且作为债务人的政府 是长期存在的,可以确保债务的兑现,所 以,只要公债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用于 刺激经济发展,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公债 增长速度,公债就是安全的和值得的。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 业率。 物价稳定——低且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率。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 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失业与充分就业
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就业[Employment] 失业[Unemployment] ——凡在一定 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 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 ⑴温和的通货膨胀
[Moderate Inflation]
⑵奔腾的通货膨胀
[Galloping Inflation]
⑶恶性通货膨胀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
[Hyperinflation or Runaway 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f Inflation] 固定收入的领取者受损,固定支出的支付者受益。 雇工受损,雇主受益;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出租者受损,承租者受益。 可预见影响小,不可预见影响大。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Anticipated Inflation] 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Unanticipated 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Output Effects of Inflation]
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Functional Finance and Balanced Budget]
从传统财政到功能财政
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 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 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 因为,要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在 经济萧条时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在经济繁 荣时就必然出现财政盈余。
二、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又称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s] ——某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 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 经济萧条→所得税减少,转移支付增加, →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 经济繁荣→所得税增加,转移支付减少, →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GDPÔ ³  ö ¤Ê §µ Ê Ê Ò Â
-2% -4%
ê Ý Ä ·
公债
财政政策的机制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 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 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失 业 扩张性 增加政府支出 增加 财政政策 减少税 收 总需求
经济繁荣→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经济学原理》第24讲《失业》
物价与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 ——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过程。 物价上涨与货币贬值。 纸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 过程与结果。 通货紧缩[Deflation]
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的衡量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失业人数 失 业 人 数 失业率= = 劳动力总数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1
失业的种类
⑴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 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 ⑵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二、自动稳定器 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四、赤字财政与公债 五、财政政策的效果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政府支出——包括: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投资); 政府购买(政府消费); 转移支付。 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财产税 和其他税收。
失业的影响
失业的代价与收益之比较: 收益:个人效率的最大发挥和社会资源的 最优配置。 代价:社会产量的减少和个人收入的减少。 奥肯定理[Okun’s Law]—— 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 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人力资本的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
¼ 2-2¡ à ¹ GDPÔ ³  ¼ Æ Ê Ò Â Í ¢ À ú ö ¤Ê °ä §µ Ê
“相机决策”方法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策”的宏观财 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相机决策” [the Discretionary Approaches]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 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 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逆经济风向行事” 原则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 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经济萧条 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刺激总需 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Tight Fiscal Policy]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Tight Monetary Policy]减少总需求。
0
Y1 Y2
Y3
Y
LM曲线的斜率
J M0 k r = - + Y h h h
斜率
k——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 h ——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一、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行机制 三、货币政策的效果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三个因素: 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 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 率相关。
r IS2 IS1 r2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中级宏观经济学》 • 第2讲《总供给、总需求与产出决定概论 》
我国失业统计数据
年份 1978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失业人数 530 271 236 239 264 277 296 378 383 失业率 5.3 2.3 1.9 1.8 2.0 2.0 2.0 2.6 2.5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失业人数 352 364 420 476 520 553 570 571 575 失业率 2.3 2.3 2.6 2.8 2.9 3.0 3.1 3.1 3.1
0
Y1
Y2 Y 3
Y
IS曲线的斜率 a + e + G -bT0 1-b (1-t) r = - Y d d
0
斜率的绝对值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投资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即d 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 小,反之 则越大。 ②投资或政府支出的乘数越大,IS 曲线 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财政政策的效果(3)
r IS1 r2
IS2 E2 E1
LM
r1
0
Y1
Y2
Y3
Y
r IS2 IS1 r2
财政政策的效果(4)
LM
E2 E1
r1
LM曲线的斜率 越大,货币需求对国 民收入变动的反应越 敏感,或货币需求对 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 敏感,挤出效应就越 大,即财政政策的效 果就越小。反之,则 效果就越大。
第十三章[教材第十六、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五节 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资料:近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一、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 理存放款业务。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 放款业务。
CPIt
PQ PQ
t 0
0 0
100
P0—基期价格, Q0—基期交易量, Pt—报告期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CPI t CPI t 1 P 100% CPI t 1
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主要内容: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 条和失业。 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导致通货膨 胀。 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 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 总需求进行调节。政府对总需求的调节表现为: 当总需求不足时,设法提高总需求水平;当总需 求过度时,设法降低总需求的水平。
五、财政政策的效果
乘数效应[Effectiveness of Multiplier] ——政府支出或税收所引起的总需求成倍 增长或减少。 1 1 政府支出乘数 ⊿Y =
⊿G 1-b(1- t )
税收乘数
⊿Y = -b 1 ⊿T 1-b(1- t )
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 [见教材P517] 主要原因: 政府支出增加→物价上涨→实际货币 供给减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消费减 少。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适应:经济增长→就业增加; 不适应:经济增长→对劳动需求相对 下降。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对 外贸易逆差。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经济政策目标的选择 注意各目标之间的协调; 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选择一定时期内的 主要目标。
财政政策的效果(1) [教材P513图16-1(a)]
LM E2 E1
r1
0
Y1
Biblioteka Baidu
Y2
Y3
Y
r IS1 r2
财政政策的效果(2) [教材P513图16-1(b)]
IS2 E2 E1 r1
LM
IS曲线的斜率越 大,投资对利率变动 的反应越不敏感,挤 出效应就越小,即财 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反之,则效果就越 小。
四、赤字财政与公债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 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 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 出现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公债来加以弥 补。 但公债不能向公众和厂商发行,否则 会抵消刺激经济的作用。 公债只能卖给中央银行。
“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
有人认为公债负担不仅加在于当代人 身上,而且也加在后代的身上,是“爷爷 花了孙子的钱”;由于不能增加税收,政 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 胀。所以,公债是有害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无害,因为公债 的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 是自己欠自己债,而且作为债务人的政府 是长期存在的,可以确保债务的兑现,所 以,只要公债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用于 刺激经济发展,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公债 增长速度,公债就是安全的和值得的。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 业率。 物价稳定——低且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率。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 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失业与充分就业
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就业[Employment] 失业[Unemployment] ——凡在一定 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 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 ⑴温和的通货膨胀
[Moderate Inflation]
⑵奔腾的通货膨胀
[Galloping Inflation]
⑶恶性通货膨胀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
[Hyperinflation or Runaway 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f Inflation] 固定收入的领取者受损,固定支出的支付者受益。 雇工受损,雇主受益;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出租者受损,承租者受益。 可预见影响小,不可预见影响大。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Anticipated Inflation] 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Unanticipated 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Output Effects of Inflation]
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Functional Finance and Balanced Budget]
从传统财政到功能财政
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 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 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 因为,要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在 经济萧条时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在经济繁 荣时就必然出现财政盈余。
二、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又称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s] ——某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 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 经济萧条→所得税减少,转移支付增加, →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 经济繁荣→所得税增加,转移支付减少, →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