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管理者的无能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总结
总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用人原则。这个原则强调 了信任和尊重的重要性,也表明 了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高效、有凝 聚力的团队,就必须遵循这个原 则。我们应该只使用那些我们信 任并且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同时 也要给那些我们选中的人足够的 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建立一个高效、有凝聚力的团 队,实现我们的目标
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是说,当我们决定使用一个人时,就不应该再怀疑他。我们应 该相信他的能力和判断力,给他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挥他的才能。如果 我们一直在怀疑一个人,就说明我们对他的能力和判断力没有足够的信心, 这可能会导致他失去信心和动力
因此,"用人不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应该给那些我们选中的 人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能力。如果我们 发现某个人不能胜任工作或者不值得信任,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我们的用人 策略,而不是继续支持这个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仅是一 种用人策略,更是一种领导智慧。 作为领导者,需要具备识人、用 人、信任人的能力,才能打造一 个高效、有凝聚力的团队
首先,疑人不用是领导者必须遵 守的原则。在选择人才时,领导 者需要谨慎考察,对候选人的能 力和品质进行全面评估。如果对 某个人有疑虑,或者对其能力和 经验不够信任,那么就不应该将 其纳入团队。否则,不仅会影响 团队的整体效率,还可能导致其 他成员的不满和流失
20XX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
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总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1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用 人原则
2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相信并重用那些
鬼谷子识人术五句口诀
鬼谷子识人术五句口诀《鬼谷子识人术五句口诀》是古代中国著名的人际关系管理法则,它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是中国古代人际关系管理的经典之一。
鬼谷子识人术五句口诀是指鬼谷子提出的五个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他人,从而更好地管理人际关系。
这五句口诀是:“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有方,方可用之。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五句口诀。
一、知人善用知人善用是指要先了解对方的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合理地利用对方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交流和合作效果。
这需要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注重观察、倾听和交流,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和实际情况。
二、用人不疑用人不疑是指在人际关系中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不能轻易怀疑对方的能力和诚信,而应该相信对方的能力和诚信。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言行一致,遵守承诺,不说空话,不做虚假承诺,以增强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三、疑人不用疑人不用是指在人际关系中要慎重对待那些表现出不良行为或不良习惯的人,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和行为,以免被骗或受害。
这需要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别人的承诺和表现,尤其是那些表现出不良行为的人。
四、用人有方用人有方是指在人际关系中要合理地利用对方的优势和特长,以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
这需要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策略和技巧,适当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对方的优势,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方可用之方可用之是指在人际关系中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利用对方的优势和特长,以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
这需要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注重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增强合作的信心和效果。
总之,《鬼谷子识人术五句口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人际关系管理法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人,从而更好地管理人际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观察、倾听和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合理地利用对方的优势和特长,以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辩稿
社会竞争,无疑是人才的竞争,古今中外,用人怎么用,一直纷繁不休,很高兴和对方辩友同台讨论用人这一辩题。
我方观点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意思是指对于心存疑虑,信不过的人,就别任用,既然任用了,就应该充分相信,大胆放手, 这是符合中国传统的一种倡导信任的用人方式。
相信对方辩友和我方同样承认,天讨论的疑或不疑是建立在一定了解和理性判断基础上的。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三点阐述我方立场。
第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以使用人者和被用者达到一种双赢。
(美国通用ceo韦尔奇的经营最高原则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对被用者来说,领导的充分信任、充分授权建立起的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一个能够施展出自己才华的广阔空间,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人才找到了相信自己的上司,方能人尽其用。
宋代欧阳修说过“夫用人之术,信之必笃,后能尽其才,而可成其事。
”对用人者来说,充分了解下属,并用之所长,创造有利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无疑会增加下属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自信心,激发下属的内在潜能,并以出色的工作来回报上司的信任之举。
于此同时,可以省去管理者在琐碎事务上花费的精力,进而提高管理者本身的工作效率。
如此双赢的方法为何不用呢?第二、从团队效益上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体效率。
有一句老话叫“把自己的背后交给队友”,只有相互信任的团队才能让每个人无后顾之忧的发挥其最大能力。
《财富》500强的公司中绝大多数都把团队信任与合作确定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正所谓“同心,山成玉,协力,土成金”。
在相互信任的团队中,领导者的命令可以被准确高效的执行,下属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不受限制的完成任务,高效的贯彻力结合高效的执行力,带来的将是高效的团队合作。
反观用人要疑,疑人也用,则极易转化为对组织信息与控制权利的过度重视,从而使整体陷入相互猜疑境地,最后的下场不过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渐行渐远,分道扬镳)罢了。
而领导在下属犯错之后的劳心敦促正是一种关爱,正是相信下属会在自己的指点下振翅高飞。
十种用人的典型错误观念
十种用人的典型错误观念企业管理者一直在犯的几个致命错误一个天才的研发工程师可能是最低能的经理,一个最好的销售员可能是最差劲的经理,而一个差劲的老板却可能是一个很不错的经理……俗话说,用人如用刀,用刀可以杀敌也可以伤己。
用人也是一样。
目前社会上流行着大量似是而非的用人观念,我将其称为用人观念的陷阱。
本人虽然不敢说阅人无数,但的确见过不少精彩的“死法”。
我将我留心到的几个典型错误和各位探讨一下。
典型错误用人观念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一个企业家真的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当作用人理念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家距离死亡可能只有一步之遥了!我们分两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监督机制。
用人就必须有监督机制,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绝对权力绝对产生腐败。
只有在有监督的情况下系统才能长期稳定。
用人要疑实际上是对员工的爱护,可以防止员工犯大错误。
第二个方面,完美陷阱。
企业不能要求员工完美,是人就有缺陷。
企业就是要用有缺陷的员工(只要这不是致命缺陷),否则企业将面临无人可用的怪圈。
而企业家也将活活累死。
所以疑人也还是要用,关键是有效限制其短处,最大限度发挥其长处。
典型错误用人观念二:事必躬亲这和第一种观念截然相反,这种企业领导往往只相信自己,事事插手。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又有多少呢?诸葛亮事必躬亲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难道谁又能比诸葛亮高明多少呢?由于事必躬亲,新人难以成长,能人不愿留下。
结果要么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要么是干脆无人可用。
最后不得不继续事必躬亲,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悲剧性的恶性循环。
典型错误用人观念三:杀鸡用牛刀,杀牛用鸡刀有些企业愿意不惜成本引进人才,然后长期做一些比较低级的事,但是照旧给高薪。
这些企业的想法是,我给了你钱,等于买了你的时间,你反正给我呆着就行了。
这个做法可能引起三个问题:第一,牛刀不愿意杀鸡,他认为这是浪费他的时间,有机会就撤退;第二,牛刀杀鸡的效果并不好,还不如用杀鸡刀;第三,成本太高,让企业丧失竞争力。
“孙子兵法”:用人不疑的必胜策略_HR管理
“孙子兵法”:用人不疑的必胜策略《孙子兵法》认为,善于带兵出师的将领是十分重要的,军队作战胜败和国家的安危,其责任都落在他的身上。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这段话阐明了将帅的职责在于辅助国君,但是,君臣将帅的权限职责不容颠倒混淆。
孙子说:「欲付之重寄,须明察其人其才可用与否」,「兵无选锋,曰北」,「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地形》篇)在战场上两军对垒,主将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是必然失败的。
我们把《孙子兵法》这种理论应用到营商管理中去,恰如企业管理人员,须有统御各级主管的能力,各级主管又须有统御员工的能力,否则威权不立,号令不行,有如人体血液之凝滞,令企业的运作困难,一事无成,因此,「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似乎是千百年来不易的至理,但是,由于人性物性之不同,人的品格善恶与智慧高低不同的区别,所以人的道德水准良莠不齐,如果把这句「名言」作为用人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误导。
用人不疑之说,本身就值得怀疑。
在「用人」方面,用者与被用者是不同类型的主体,上下有别,怎能保证其互不设防?「用」与「被用」是一种利益关系,有利则合,无利则分,在许多情况下,不疑是暂时的,有时是一种假象;「疑」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在各种利益冲突中,「疑」是正常的,不疑才是违反常理的。
在经营管理中,体制与制度的制约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只有进一步加大对权力的制约,用体制和制度管好人、用好人,在对人的信任上永远保留一条底线,这对用人者和被用者是公平的,因此,用人与疑人应做到管理科学化,两者皆有规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由此可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名言」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理论更不可以无原则发挥,也是我们活学活用《孙子兵法》时要留意的。
来源:商业资讯。
管理之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管理之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导语:几乎每个管理者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所谓用人不疑,首先是指对所用之人的能力、人品不存疑虑,敢于把工作交付于他,并坚信他能做好。
在被授权者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无论外界如何质疑,授权者一直要对被授权者保持信任。
其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授权者工作出现失误,授权者对他依然要保持信任。
领导与员工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维系双方的纯粹是利害关系,唯有双方利益都得到满足,合作才能友好地进行下去。
反之,一旦平衡状态被打破,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便会随之凸显出来,从而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秦武王想攻打韩国时,任命甘茂为主将,甘茂在出发前,对秦武王说:“韩国宜阳是一座大城,加上途中有很多艰难险阻,与秦国相差千里,攻打起来恐怕不容易。
我真的很担心,我出征之后,会不会有人借此机会诽谤我。
”秦武王说:“不会的,你放心地去吧!”甘茂说:“从前,有个与孔子弟子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听者以讹传讹,最后传到了曾参母亲的耳朵里。
曾母绝不相信儿子杀了人,但是接二连三有人来报告同一件事,她就开始担心起来,于是劝儿子出逃。
”说完这个故事,甘茂接着说:“我的人品不如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母对儿子的信任。
而且,怀疑我的人不止三个,所以,我很担心,一旦我没有顺利攻下宜阳,就有人进谗言陷害我。
”秦武王听了甘茂的话之后,斩钉截铁地说:“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听信谗言,我愿意发誓。
熊老师个人号(inte6198110)”于是,甘茂率军进攻宜阳去了。
开战之后,一晃就是5个月,甘茂用了5个月的时间也没有攻下宜阳,这时候有人开始进谗伤害他。
秦武王把甘茂之前对他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也把自己的誓言忘掉了,他把甘茂召回来。
甘茂非常生气,严厉地质问秦武王:“大王难道忘了你的承诺吗?”这时秦武王才想起之前的承诺,马上改变态度,动员全军支援甘茂。
最后,甘茂不负众望,攻下了宜阳。
在这个故事中,秦武王所犯的错误,也是很多管理者常犯的错误。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看法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看法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在任用一个人时,应该慎重考虑,对他的能力有信心,但在任用过程中也要保持怀疑,不要轻易下结论。
这种看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强调了信任和谨慎。
信任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团队工作的基础。
如果不信任他人,那么很难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在工作中也很难取得进展。
相反,如果信任他人,他们就会更愿意合作,更容易取得成功。
但是,信任感也不是没有条件的。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对某些人采取谨慎态度,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能力,需要对他们的能
力进行怀疑。
同样,对于某些人,应该给予足够的信任,因为他们可能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一种合理的职场态度,它强调了谨慎和信任之间的平衡。
在建立人际关系和团队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持谨慎,但在需要时也应该给予他人足够的信任,以便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浅议“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
浅议“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
这条用人的“金科玉律”,很值得认真分析和反思。
而科学的、发展的、辩证的用人观除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竞争激励等机制外,还应该做到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
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用人不疑”,表面看来无可厚非,但仔细分析,如果仅仅是用而不疑,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也不利于被使用者的成长与进步。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其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而且有能动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人在参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同时,其思想、观念、行为也会随着客观世界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变化,应该说是丰富多彩和形形色色的,即有的是健康、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阴暗的,如果使用者不去及时发现、了解、引导被使用者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工作态度上的变化,就会造成用人选才上的失察、失误,给工作、事业带来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人只“疑而不用”,就会与不拘一格的用人原则相悖,且势必造成人才的埋没与浪费。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疑人”,是指那些在某一方面有争议的人,或者说用起来不太有把握的人,这些人往往在管理、能力、德行、技术等方面既有专长、又有缺陷。
因此,对“疑人”的使用,慎重是必要的,但不用则是不可取的。
二、“用人要疑”是对科学用人观的有效补充。
“用人要疑”,本身就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对被使用者和他所从事的事业的高度负责的态度。
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人也是如此。
人的品性、观念、意志和思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就要求用人者必须要不断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用科学的、发展的观点用人,切忌在用人过程中对人盲目地一信到底。
现代社会充满着权力、金钱、利益、美色等各种诱惑和陷阱,在种种诱惑与考验面前,所用之人是否经得起考验、分得清是非,辨得清方向,是否具有驾驭自己思想、言行的精神与能力,这都因人而异,所以,不能只用不“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型事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型事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种管理原则,意味着在雇佣员工或委任任务时,应该给予信任和信心,不要怀疑他们的能力或诚信。
这个原则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典型的事例,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公司内部晋升:当一个员工在公司中表现出色,展现了他们的才能和责任感时,公司可以考虑将他们提升到更高的职位。
通过给予员工信任和机会,公司展示了他们对员工的高度评价,也激励了员工进一步发展。
2. 项目委派:当一个公司有一个重要的项目需要完成时,他们可能会选择信任一个有经验和能力的员工来领导这个项目。
这个员工可能需要协调团队、做出决策和承担责任,公司对他们的委任表明了对他们的信任。
3. 政府任命:在政府或公共部门,有时会有重要的职位需要被填补,例如部长、高级官员或特别代表等。
当政府选择一个人来担任这些职位时,他们通常会仔细考虑候选人的背景、能力和信誉,并最终给予被选中的人信任和机会。
4. 专业顾问:当个人或组织需要专业意见或指导时,他们可能会雇佣一位专业顾问来提供专业建议。
这种情况下,委托方会信任顾问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根据他们的建议来制定决策或解决问题。
这些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原则的典型事例,它们都展示了在给予信任的基础上,人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同时也激励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和负责。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原则并不意味着盲目相信或不加监督,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信任和支持。
“用人要疑,疑人也用”的管理哲学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它与当今企业实际的管理要求相脱节。
如果哪个老板“用人不疑”,企业肯定要被整得一塌糊涂,如果哪个老板“疑人不用”,那么,在他公司里除了他自己,再也找不到让他不疑的人,那样,公司里的人都得走掉。
凡是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他们都是口是心非者,根本做不到。
这是很多老板的心头针,因此,现实的做法应该是:用人一定要疑,疑人也要充分任用。
到底该如何做,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吧。
有位某企业的李老板在北京请客,席间有老板熟识的一位教授、某杂志社的主编以及跟随李老板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吴先生。
在用餐快结束时,李老板有事提前离开的酒席,离开时他交待由他的副总吴先生买单。
结帐时,服务员说一共消费者了590元,吴先生竟然当着教授和那位主编的面就说:“请帮我开770元,税由我承担。
”晚上回到家里,老教授总觉得不对劲,应该给李老板一个电话。
于是,他们拔通了李老板的手机说:“李总,我今天看到一问题,我觉得很严重,我认为我应该告诉你,否则,我会睡不着觉的。
但我又很为难,不知道当不当说,是关于你的副总吴先生的问题。
”“有话就直说吧,他是我多年的部属了,不管有什么问题,我想我应该能解决好的。
”“那我就说了,你知道吧,今天晚上你请我们吃饭只花了590元,他却吩咐服务员开了770元的发票。
我觉得他是你身边的一条蛀虫啊,这个人用不得。
”“嗨,就这事啊,这不是什么大事。
他为什么不多开一千两千的?他不敢!这一两百元,就当奖励他吧。
他不但会开票,而且还很会做事,工作能力特别强。
我只怕哪些只会开票不会做事的人,而且那些连票都不会开的人,我根本就看不上。
这叫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中的吴知道李老板对他有疑,也知道李老板会用他。
所以他的行为总是在李老板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不敢越界。
老板知道有些员工喜欢利用职务之便占些小便宜,想杜绝也不可能,如果因为有这些怀疑而不用能干之人,公司将会失去得更多。
因此,他“疑人也任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管子·轻重篇》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用人不疑疑人要谨慎而不能操之过急。
这句话是《管子·轻重篇》中提出的。
为什么是“慎”?因为慎,是一切道德品质及行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层次的境界。
“用人不疑”又叫“不疑人以用”。
一、谨慎使用人在一般情况下,领导者必须在充分了解下属之后,再使用下属。
而对于自己身边的下属,则要做到“信任之所爱,疑之所害”。
如果领导者对自己身边的下属都过于信任,很容易出现“疑人不用”现象:即使自己知道他并不可信,也会选择对他不信任的人,这样会使自己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即使没有必要使用,也会因为害怕失去信任而故意隐瞒,这样就会给自己留下隐患。
例如,诸葛亮曾任用过张良、韩信。
张良是个智谋非凡之人,智谋出众,善于揣摩人心。
但他在诸葛亮面前也是“唯唯诺诺”,最后只落得个惨败之境地,而他自己却郁郁而终。
1、不受牵制曹操与袁绍曾经谈过一个问题:“现在天下大势已定,各诸侯国正在互相攻讦中厮杀,我看不如杀掉袁绍,统一天下。
”袁绍也不愿意。
曹操说:“您说得很对啊!诸侯王正在互相残杀中厮杀,怎么可以杀掉呢?您用袁绍去统一天下,那么在北方和南方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呢?”袁绍说:“如果采用牵制之法的话,天下就很难安定了。
因此我认为可以用统一之法来作为统一的标准”。
2、以智取胜诸葛亮曾说过:“谋士在,则战必胜;谋略在,则捷胜于他”。
他就是这样用智而胜。
所谓智者,无非是能够运用各种战术计谋来战胜对手的人。
而他所依靠的则是智慧。
张良能以自己的聪明之智成功地运用计谋夺得天下;韩信能够为手下忠心耿耿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做到这种境界。
这说明,使用干部一定要做到慎重用人。
3、事必躬亲张良在军中任职,对士兵实行“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要求士兵服从他的命令。
在项羽身边任职时,韩信对项羽的指令都是言听计从。
张良对他说:“你现在是军队的统帅,你有什么命令你都要去执行。
关于描述管理者的引经据典
关于描述管理者的引经据典
以下是关于描述管理者的经典语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选择信任和信赖的人进行工作,在用人的时候不能怀疑,怀疑人就不要用他。
“管理就是决策。
”——这是赫伯西蒙(Herbert A. Simon)的名言,他是一位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同时也是一位管理学家。
这句话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这句话强调了执行能力在竞争中的重要性。
一个没有执行力的人或组织,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领导力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品格。
”——这句话强调了品格在领导力中的重要性。
一个领导者需要有良好的品格,才能在团队中树立威信,获得尊重。
“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管理。
”——这句话强调了服务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以服务为导
向,为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
真正的管理者必须有不推卸责任的精神。
——佚名管理关系就是人的关系。
——[俄国]
管理是让别人做所有工作的艺术。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传统,在古代职场中,这是基本的用人准则。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非常用人不疑的人。
他在用人时,经常会派一些非常聪明的人,来辅佐自己,但曹操对这些聪明人根本不放心,只要他们有异动,就会怀疑他们在撒谎。
所以曹操才说:“凡遇有异动,必先疑信相待。
”这句话不仅是他用人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原则。
曹操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也正是因为他对这些重要的人才始终不放心。
这样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去迎接各种挑战。
一、用人要用对人其实,用人不当,才是对人最大的不尊重,对人也最不负责,而且是对人才的一种不尊重。
“用人不疑”不是说不用兵,而是要把不信任人放在心里。
就好比人是有感情的,如果把心思放在自己的爱人身上时,自然也会关心自己身边更重要的人。
当一个公司要获得更大的发展时,在用人方面就应该保持同样的标准和看法。
比如,如果不会用人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很多高级管理人员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岗位的选择者,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些高级管理人员不仅是优秀人才,也都是职场精英,对企业都有很大作用,而且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管理者。
1、信任下属任何管理都需要人,人是团队当中的一员,在团队当中人和人之间是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潜力。
我们知道有句话叫“信任是最好的老师”,意思便是说信任你的人会给你提供很多帮助,让你有动力为团队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其实“用人不疑”也并非完全无道理。
信任员工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尤其是企业高层领导在用人时需要使用员工时,更应该注重对下属信任度与员工对管理者和企业对管理者之间沟通上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基层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协调沟通上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并给予解决方案以实现管理效果。
2、用善用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有好的管理者,才能为企业所用,发挥最大的价值。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三条建议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出使表》是三国演义中描述了诸葛亮出使东吴时写给刘备的表文,文中诸葛亮提出了很多建议。
然而,如果要选出其中三条最重要的建议,我认为应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首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诸葛亮在《出使表》中提出的第一条建议。
他表示,通过观察和考察,找到贤能之人,要坚定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胜任自己交给他们的任务。
而对于那些可疑之人,要保持警惕,决不将其用于重要的职位。
这一建议表明了诸葛亮对人才的看重和选择的重要性。
他认为,选择正确的人才是国家得以发展和繁荣的关键。
只有用人不疑,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推动事业的发展。
其次,“先知先觉,后知后觉”是诸葛亮在《出使表》中的第二条建议。
他指出,治国之道在于“知民先之”,即要了解民情民意,解决民生问题。
他提出,要派遣开展各项调查研究的人员,及时掌握各地的情况,以便对政策和决策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表明了诸葛亮重视信息收集和决策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先知先觉,才能及时调整方针和策略,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最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诸葛亮在《出使表》中的第三条建议。
他强调了治国的两大基石:道德和才能。
他认为,领导者除了需要有出众的才干外,更需要有高尚的品德,以及对于制度和法律的遵守。
他表示,才德并重,德胜才。
这一建议反映了诸葛亮对领导者品质的要求和价值观的重视。
他认为,只有德才兼备,领导者才能得到民心,才能引导国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出使表》中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三条最重要的包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这些建议体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深刻的见解,对于领导者的选拔、政策制定和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何运用布利斯原则?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何运用布利斯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管理中的重要原则。
当管理者授权他人办事的时候,必须把足够的权力交付于他人,否则将会事半功倍,枉费力气。
与这个道理相对应的,美国管理学家艾德·布利斯也提出了“当你授权的时候,要把整个的事情托给对方,同时交付足够的权力让他做必要的决定。
”这就是“布利斯原则”。
但在许多企业管理中,当领导授权了以后,并未完全信任被授权者,没有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亲爱的读者,您的企业是否就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领导未能充分授权,造成了怎样的不良后果?如何才能发挥“布利斯原则”最大效用呢?请根据以下提示词,搜索相关的资料。
结合您的亲身体会、畅所欲言,谈谈您的看法。
布里斯原则的应用布里斯原则------当你授权的时候,要把整个的事情托付给对方,同时交付足够的权利让他做必要的决定。
这就是布鲁斯原则。
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提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著名的用人原则,用词更加精炼、准确,只是我们对外界宣传的不够罢了。
布里斯原则的应用的前提条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前提是“知人善任”。
这也应成为布鲁斯原则应用的前提条件。
------要做到用人不疑,先要充分了解下属用人先要“知人”,既要充分了解你想用的这个人。
中国古代用人和现代企业选人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典范和案例。
比如关键岗位选人讲究“德才兼备”,把德放在第一位,才能略逊的可能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德行不好的、带着核心机密跳槽的人可能会毁掉这个企业。
“德、能、勤、绩”,中国企业有着非常好的用人标准。
在考察“德”的方面时,有的企业还考察此人在家庭中的尽孝情况,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还可能对企业忠诚?“能”,指所用人的能力和水平。
“勤”,指所用人的敬业精神;“绩”,指所用人的以往业绩。
当然,西方管理学对“德”的要求与东方不一样,于是产生了对职业经理人的道德操守的要求。
但在工作,能够做到职业经理人道德操守的人可谓是龙麟凤爪,为数不多。
“疑人不用”与“用人不疑”管理资料
“疑人不用”与“用人不疑” -管理资料别看现在的很多老板,嘴上总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实际上却是“用人要疑,疑人也得用”,“疑人不用”与“用人不疑”。
但这下可难为了我们这些在下边“做事的”员工,整天都要顶着个“犯罪嫌疑人”的“大帽子”为老板做事,实在是“苦不堪言”。
在这种罹患了严重“疑心病”的老板身边,能有一支“忠心耿耿”、“执行力”强的“员工队伍”,才是“活见了鬼”。
我们的某些老板们往往喜欢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放在嘴边,好显示自己是多么地“爱才”,多么地“信任”自己的下属。
可是背地里,他们又对下属“疑神疑鬼”,总觉得下属对自己有“二心”,不怀好意地想占自己的便宜。
因此他们又总是挖空心思地对下属“严加防范”,稍有“风吹草动”,就怀疑是下属在“搞鬼”。
是为“疑人要用,用人也得疑”。
但真正为难的,是我们这些做“下属”的人。
明明什么都没做,问心无愧,却总是要在老板“狐疑”的眼神中过日子,顶着“犯罪嫌疑人”的“大帽子”为老板做事。
实在是“苦不堪言”。
其实,只要是做事,就难免会“授人以柄”。
比如说,你家门口的小商店和超市里都有卖圆珠笔的,但你家门口卖1块钱一支,超市里一模一样的圆珠笔卖5毛钱一支,你可能会因为想省点事儿在你家门口买了一支。
本来这是一件挺正常的事儿,但在有些人眼里,只要他知道相同的圆珠笔在超市里卖5毛钱,他就会“本能”地认为“你贪污了5毛钱”。
真是“何其冤哉”!在我们这个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的“大千世界”里,每个人掌握的信息量和情报源都是不同的。
如果仅仅因为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冒着成为“犯罪嫌疑人”的“风险”做事,那就实在是太辛苦了。
久而久之,企业内就会“人心惶惶”,所有的人都“疑神疑鬼”,没人敢承担责任,主动做事了。
这还算好的。
这种“疑人”的风气如果不改,还会产生更为严重的“逼良为娼”的恶果―明明什么都没做,偏偏要遭人怀疑,管理资料《“疑人不用”与“用人不疑”》。
与其这样蒙受“不白之冤”,不如索性“做”了它,干脆落他个“实至名归”。
录用员工的四大原则
录用员工的四大原则录用员工的四大原则员工的录用是有原则的,除了用人唯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这是录用员工的四大原则,我们大家一起看看吧。
一般来说,员工的岗位均是按照招聘的要求和应聘者的应聘意愿来安排的。
为实现用人之所长、学用一致、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的`目的,人员录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因事择人原则。
因事择人就是以事业的需要、岗位的空缺为出发点,根据岗位对任职者的资格要求来选择人员。
它要求组织招聘员工应是根据工作的需要来进行,应严格按照人力资源规划的供需计划来吸纳每一名员工,人员配置切莫出自于部门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领导的个人需要或长官意志,也不能借工作需要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使人与事科学地结合起来。
2、任人唯贤原则。
任人唯贤,强调用人要出于“公心”,以事业为重,而不是以自己的“小圈子”为重,以“宗派”为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贤大用,小贤小用,不贤不用。
能否做到任人唯贤。
是衡量管理人员是否称职的标准之一。
在人员的安排使用过程中,要克服错误心态,避免用人上的失误。
当然,任人唯贤原则,还需要有其他条件来配套,如要求部门领导对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责任、义务和要求非常明确,要学会对人才鉴别,掌握基本的人才测试、鉴别、选拔的方法,应懂得什么样的岗位安排什么样的人员。
只有管理者对所任用的员工了如指掌,并能及时发现人才,使用得当,才能使每个人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3、用人不疑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管理者对员工要给予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如果对部下怀有疑虑,不如干脆不用。
既然要用,就一定要明确授权,放手大胆使用,使他充分发挥才干。
事实上,试用人员与正式员工在使用上并无本质的差异,关键是管理者能不能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与权力,大胆放手让他们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4、严爱相济原则。
员工在试用期间,管理者必须为其制定工作标准与绩效目标,对其进行必要的考核,考核可从几个方面进行:能力及能力的提高、工作成绩、行为模式及行为模式的改进等;对试用的员工在生活上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怀,尽可能地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在工作上要指导帮助员工取得进步,用情感吸引他们留在组织中;同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管理者的无能
一老板远赴上海参加某知名学府为期一周的“总裁研修班”归来,只觉得“获益匪浅”,说老师教他们运用国学智慧做管理,他个人感受最深的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古训,只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并当即叫来他的HR经理把他的学习感受做成PPT,准备在企业里宣讲并实施。
听到这里,我既感到吃惊又隐隐担忧,吃惊的是——这个老板基本上已经被总裁班毁掉了。
担忧的是——这些掌握着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和行政号召力的总裁班,这些食古不化、断章取义甚至从来都不知经营管理为何物的专家教授们,下一步不知还要害掉多少精英企业家!
点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是一种无奈,“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才是境界。
管理心理学认为:人是利己倾向和利他倾向的统一体,利己倾向超过利他倾向的人,约占96%~98%,利他倾向超过利己倾向的人,约占2%~4%(注:这个数字有争议),当然这个利他倾向中的“他”不一定指企业,可能是社会、爱人、父母、孩子、朋友或国家等。
当然由于社会赞许性暗示的存在,人们总是不知不觉地倾向于把自己打扮成好人,很少有人自称自己是自私的,因此管理学有一个基本的假设:人的主流是自私的。
就是把岗位设计成即使是坏人来干这个工作也很难干坏事,即假定他会以权谋私。
但在实际招人中又尽量招好人,不过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是很难分辨的。
比如美国法院法官的职位设计:他们先假定法官是会拿红包的,于是美国的法官只有判处被告刑期多少年的权利,被告是否有罪由陪审团决定,而为了防止律师与陪审团搞好关系,陪审团又是在当地民众中随机抽取的,所以美国法官无法对别人拍着胸脯说:“兄弟,我帮你搞定!让你出监狱,让你不坐牢……”
西方的财务制度也是先假定人肯定贪污,所以搞出了复式记账法,叫做:管钱的不管帐,管账的不管钱,管现金的出纳必定旁边有个会计监督,所有的钞票都平行记账,这样出纳贪污就很困难。
总之,西方基督教主张人生下来就是罪恶的,并认定人的主流本性是会以权谋私的,所以他们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岗位设置的出发点就是:先假设他是坏人。
不过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三字经开头就讲:人之初,性本善……
所以中国人喜欢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古代账房先生多半就是一个人,而且不是复式记账法,是流水账,账房先生到底贪不贪,完全取决于他的良心。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管理理念,正确的做法是:只有设计好监控体系,才可能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事实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情。
很多领导口头上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实际上心中一直在嘀嘀咕咕,我发现即使是夫妻之间也很难做到这点,我教了无数的老板。
我10年前记录了30例老板为了省钱让老婆既兼出纳又兼会计的案例,10年后去回访,22例已经离婚了,冲突的原因很多,但无一例外都指责老婆藏了大量的私房钱,还有8起都已经改成出纳与会计分设,并且无一例外对老婆藏私房钱的事情吵得天翻地覆,这8起不离婚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比较大,如果离婚,老婆就要分一半。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领导不予监督大量分权给你,其实并非好事,这会使上下级关系处于一种互相猜疑的不健康的氛围中,要真的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件高难度的活儿。
事实上纯粹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其实是逼良为娼,不管主观目的是什么,客观效果是人为地迫使下属变成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