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简介及护理
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
4. 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 和防控技能培训。
案例二:社区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
社区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场所之一,需要加强预防 和控制。
1. 加强健康教育:向社区居民普及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及 预防措施。
2. 定期筛查:对社区居民进行定期的多重耐药菌筛查 ,及时发现感染者。
03
04
2. 避免共享个人物品:指导家庭成员避免共享个人物品 ,如牙刷、毛巾等。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
05
06
4. 健康教育:向家庭成员普及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及预防 措施。
案例四: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心理护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 给予心理护理。
监测与报告
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 测与报告,及时发现 感染并进行干预。
03
患者评估与诊断
评估流程
收集病史
了解患者的感染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分析实验室数据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 。
进行体格检查
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口腔、呼吸道 等部位的情况。
确定感染部位
明确感染部位有助于针对不同感染部位采取 有效的护理措施。
感染控制制度建设
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隔 离措施等,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制定多重耐药菌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强化手 卫生规范,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和消毒, 避免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同时,建立多重耐 药菌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感
染源。
耐药菌监测与预警机制
要点一
建立耐药菌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多重耐 药菌感染。
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
多重耐药患者的护理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一.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过多的使用 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进行了筛选。
二.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 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 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MDRO消毒措施
• 住院期间每天定期擦拭消毒(仪器设备及物体表面);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
医护人员的 个人防护
一.接触必须戴手套,如与患者或其环境有大面积接 触,或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护师必须加 穿隔离衣,若进行可能产生气体溶液的操作(如吸 痰雾化等),应戴防护口罩和护目镜。
二.加强洗手,试试护理操作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 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
多重耐药性(multiple resistance, MDR) 系指同时对多种 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耐药性, 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 突变, 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最多见的 是革兰阳性菌的MDR-TB和MDR-MRSA, 以及常在ICU中 出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青霉烯类敏感; 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对复方新诺明以外的全部抗菌药耐药。 MDR的出现决定了联合用药的必然; MDR菌株的高频率出 现, 意味着抗微生物药物时代即将结束。
二.按时、按量服药,严禁滥用 抗生素。告知患者及家属滥 用抗生素可能产生的后果。
三.病室内应定期开窗通风,但 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 谢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 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二.人员限制: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进行专人诊疗护理。 三.仪器设备应专人专用。听诊器、体温计或血压计等一般医疗器械应专人专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指对两种或更多类型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微生物。
这些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C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等。
多重耐药菌对于患者的感染控制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护理措施1. 接触预防措施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因此,实施严格的接触预防措施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关键步骤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接触预防措施:•手卫生:医务人员应频繁、正确地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成分的消毒剂。
对于患者和家属,也应加强手卫生的宣教。
•戴手套: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佩戴适当的手套,并在接触结束后及时更换和处理手套。
•隔离措施:对于感染或携带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或共享房间隔离,确保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最小化。
2. 病区管理病区管理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区管理措施:•清洁和消毒: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杀灭多重耐药菌。
•卫生设施管理:保持病区内卫生设施的良好状态,加强对洗手间、浴室和护士站等关键区域的消毒和清洁。
•患者分区:根据患者的感染状态和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风险,将患者进行合理的分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设备管理: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不成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媒介。
3. 抗生素使用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使用和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是预防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相关建议:•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指南:医院应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并鼓励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加强抗生素监测: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评估和纠正,以减少抗生素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减轻他们的焦 虑和恐惧情绪。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生活 照顾,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感染
由于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因此患者容易感染,且 感染难以控制。
败血症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风险评估
传播风险
评估病人所处的环境及接 触者,确定是否存在多重 耐药菌传播的风险。
并发症风险
评估病人是否存在其他并 发症的风险,如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等。
预后评估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效 果,评估病人的预后情况 ,为制定后续护理计划提 供依据。
多重耐药菌感染可引起败血症,导致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心率加 快等症状。
感染性休克
严重感染可导致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障碍 等。
预防措施
1 2
严格消毒隔离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措 施,包括单独安置、专用医疗用品、加强手卫生 等。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滥用 和过度使用。
加强团队协作
强化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定期召开会议,分享经 验和知识,共同解决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培训与考核
专业知识培训
对护理团队成员进行系统的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包括耐药机制、感染控制、药物使 用等,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
操作技能培训
对护士进行具体的操作技能培训,如正确穿戴防护用品、规范执行手卫生、安全注射等, 确保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你对多重耐药菌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小编将为你介绍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文章目录一、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二、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预测因素三、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1、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1.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在直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等情况都应当洗手,清洁消毒。
1.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
1.3、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1.4、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设备设施表面, 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2、多重耐药菌临床常见类型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2.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2.4、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包括产NDM-1和KPC 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2.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2.6、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
2.7、艰难梭菌(CD)等。
3、哪些耐药菌需要接触隔离3.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3.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3、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包括产NDM-1和KPC 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是当今医疗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护理人员在处理这类感染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避免感染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
本文将介绍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定义、传播途径以及护理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什么是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是指由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引起的感染。
这些细菌对多个抗生素具有高度耐药性,因此常规抗生素无法有效治疗。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健康威胁,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并发症以及死亡。
多重耐药细菌传播途径多重耐药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包括:直接接触:患者直接接触带有细菌的表面或物品时可能会感染。
空气传播:细菌可以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到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
医疗设备:使用未经适当消毒的医疗设备可能导致细菌传播。
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将细菌带到其他患者身上。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是护理工作中的必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有效手卫生: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正确有效的手卫生步骤,包括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
做好个人防护:在处理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或患者时,护士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
清洁和消毒环境:保持医疗环境清洁,并适时进行消毒。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按照正确方法进行消毒。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应相对保守地使用抗生素,遵循药物使用指南,并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隔离措施:对于已被诊断为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限制其与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
定期培训与教育:为医务人员提供定期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多重耐药细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理解和实践。
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处理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时,护理人员需特别注意以下问题:监测与报告: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并及时报告给医务人员,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管理预防措施:确保所述预防措施得以贯彻执行,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有效手卫生等。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其中一种细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进而造成相应治疗方法的失败。
这种情况对患者的护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MDR菌株往往更加难以治疗,而且具有更高的传播风险。
在护理MDR病人时,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护理措施。
第一,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MDR菌株的传播风险非常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来防止感染的传播。
这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和口罩)、保持清洁和消毒环境、避免接触有菌体液体、正确处理废弃物等。
第二,加强手卫生。
手是传播MDR菌株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经常且正确地洗手或使用洗手液。
应遵循正确的洗手步骤,包括用温水和肥皂洗手并搓揉至少20秒,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或烘干机擦干双手。
此外,在不同的病人之间或接触不同部位之前,务必进行手卫生。
第三,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过度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是MDR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应时刻警惕,并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监测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第四,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每个MDR病人的情况都不同,因此护理计划应制定为个性化,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这包括提供充足的肢体清洁、营养和液体摄入的支持,并确保合适的休息和睡眠。
第五,支持病人和家属的教育。
对于MDR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来说,理解和正确执行感染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为他们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正确洗手和废弃物处理等。
此外,还应提供心理和情绪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和焦虑。
第六,促进合理的转诊和协作。
MDR病人通常需要复杂和综合的治疗,而且可能需要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转诊。
护理人员应与其他医疗保健提供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以确保MDR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和管理。
总之,在护理MDR病人时,感染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加强手卫生、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个性化护理计划、教育病人和家属、促进转诊和协作,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管理MDR病人并减少MDR菌株的传播风险。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什么是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简称MDR菌)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这些细菌能够抵抗常见的抗生素的作用,使得感染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二、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多重耐药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由于抗生素的失效,感染患者的治疗选择受限,可能需要使用更毒性、副作用更大的抗生素。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增加治疗的难度和费用。
而且,多重耐药菌很容易在医疗机构内传播,造成院内感染疫情,危及其他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1. 加强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医疗设备、床铺、洗手间等进行清洁消毒,降低细菌的污染源。
•防止医护人员交叉感染,要求严格遵守手卫生和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并进行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卫生意识。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包括在感冒、发烧等病情不明确的情况下擅自使用抗生素。
•坚持临床合理用药原则,对于确需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选择敏感细菌对其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完成治疗。
3. 加强感染控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患者,避免细菌在医院内传播。
•对于高危人群和携带多重耐药菌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单间隔离、定期筛查等。
四、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措施1. 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网络,持续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
2. 研发新的抗生素•增加对抗生素的研发投入,加快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上市,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推动多样化的抗菌药物研发路径,开展基于新的机制和目标的抗菌药物研究。
3. 增强公众防控意识•进行多重耐药菌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多重耐药菌的知识,提高公众的相关防控意识。
•鼓励公众使用抗生素的合理和正确方法,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多重耐药细菌(MDR)是当今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这些细菌不受常规抗生素的干预,导致感染治疗变得异常困难。
MDR感染对患者健康和生命构成重大威胁,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负担。
在护理实践中,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管理MDR感染,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多重耐药细菌感染通常在医疗机构内传播,因此良好的感染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应加强对感染控制的教育和培训,确保全体医务人员充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程。
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应注重手卫生和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定期监测和报告感染数据,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也是有效控制MDR感染的重要手段。
优化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MDR感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护理实践中,我们应致力于优化抗生素的使用。
护士应积极参与制订和执行抗生素使用指南,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护士需要加强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提高他们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合理期望的理解,以减少滥用和误用的风险。
加强患者教育与管理患者教育与管理是MDR感染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与患者和家属积极沟通,提供关于MDR感染的全面信息,包括感染预防、个人卫生和抗生素使用等方面的指导。
护士还需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并协调多学科团队进行综合管理,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康复。
建立协作机制对于MDR感染的护理来说,建立协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积极与团队成员、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护理计划。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护理服务,提高MDR感染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
在MDR感染的护理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优化抗生素使用、加强患者教育与管理以及建立协作机制是关键步骤。
护士作为护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积极参与MDR感染的护理工作,为患者的康复和安全保驾护航。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护理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普遍化,许多细菌已经发展出了显著的耐药性,使得传统治疗手段逐渐失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多重耐药细菌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和死亡,因此,加强对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概述、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以及预防策略,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应对。
多重耐药细菌的概述多重耐药细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指对两种或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能力的病原体。
这类细菌包括但不限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F)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克雷伯氏肺炎菌(KPC)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显著延长了患者治疗时间,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死亡率,给医院带来了沉重负担。
临床表现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因具体病原体、感染部位及患者状况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与寒战:体温升高可能是细菌感染的标志,寒战则常伴随发热。
局部红肿与疼痛:如皮肤感染,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情况。
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常见于肺部感染。
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尤其在尿路感染时尤为明显。
全身症状: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性表现,常提示严重感染。
护理措施评估与监测护理人员应当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定期监测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及血压,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症状观察:密切关注发热情况、局部病变的发展,并记录相关变化,为医生提供参考。
实验室检查:根据需要进行血培养、尿培养或痰培养等,有助于准确识别致病菌。
抗感染治疗针对多重耐药细菌的抗感染治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制定合适方案。
护理人员需配合以下措施:遵循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抗生素,注意用药剂量与疗程。
对已知耐药性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应及时反馈医师,协助调整治疗方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
做好沟通
多重耐药菌病人列入早交班及床边交班内容。 佩戴专用腕带,床头卡上悬挂多重耐药菌标识 。护士站病人一览表上悬挂蓝色醒目多重耐药 标识,使科内多重耐药菌病人的分布一目了然 ,操作起来心中有数,各项操作护理尽量在最 后集中进行。
环境清洁
传播方式
飞沫
污染环境
痰
皮屑
排泄物
污染的设备
定植者
空气传播
工作人员的手
易感者
容易被污染的物品表面
温度计
输液泵和支架 氧气流量表
呼吸机控制面板/旋钮 生命监测仪面板/旋钮 血压计袖带 听诊器 电脑键盘、鼠标
电话
呼叫按钮 床头桌 床上托盘 电视遥控器
床头台灯 床边便桶
床架和控制器
环境表面消毒
的通知 重点要点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的通知
重点要点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做好沟通
病人如需手术,由医生在手术通知单备注 一栏上注明是多重耐药菌,护士提前一天 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当患者 转科或到医技科室做检查时及时通知相关 科室做好防控措施。
做好沟通
多方位提醒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掌控 ,不仅使科内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病例做到心中 有数,也使其他科室人员能很快知晓该科内多 重耐药菌病人的隔离情况。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其主要防控措施护理课件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 则,按照规定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使用,避免频繁更换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抗菌药物的 管理和监督,对不合理的使用情况进行干预和纠正。
提高患者免疫力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风险,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加强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提 高患者的抵抗力。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供均衡的饮食搭配,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尤其是 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以增强体质。同时,提醒患者戒烟限酒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02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总结词
MRSA是一种对甲氧西林及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 高度耐药性和致病性。
详细描述
MRSA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常见,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严重时可导致肺炎、心脏疾病等。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总结词
CR-AB是一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广泛的耐药性。
详细描述
CR-AB在医院环境中常见,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等。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
总结词
CR-PA是一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 的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和 致病性。
04
护理工作中的多重 耐药菌防控
护理人员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 菌的认识,掌握防控措施 ,增强防控意识。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
开医嘱: 临床医生看见多重耐药菌提醒后需开具隔离医嘱
系标识: 患者床旁系MDRO隔离 标识或接触隔离标识 挂手消: 在患者床旁悬挂速干手消毒剂, 提高工作人员、患者家属及其 他探视者手卫生依从性
高度重视监测工作,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以便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利于防控管理。
检验科微生物室发现多重耐药细菌后,应当及时按相关管理制度和控制流程反馈,并记录。
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后方可解除隔离。(连续培养三次均为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03
全耐药菌( Pan-Drug Resistant Organism ,PDRO)是指对目前所做的所有体外药敏试验药物全部耐药的细菌。
02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相关慨念
常见多重耐药菌
1
治疗费用高、
2
疗效不佳、
3
病死率高、
4
毒性可能增加、
5
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
细菌耐药的五大危害
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s
2
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1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6
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5
抗菌药物合理运用
4
加强清洁和消毒处理
护理多重耐药菌病人我们必须做的六件事
1、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耐药菌主要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手卫生是切断耐药菌通过接触传播的主要措施 原因: 1、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耐药菌 2、手容易受细菌的污染 3、洗手可以显著减少手部暂居菌 4、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院内感染和耐药菌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护理
多重耐药菌护理多重耐药菌概念: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一、多重耐药警示牌1、出现多重耐药菌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离标记。
标明患者所感染耐药菌的种类由获知患者培养结果的当天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挂在患者床头同时配套床边隔离措施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防护。
待患者培养结果阴性后。
仍由当天管床护士第一时间撤走警示牌。
在警示牌上还有相关耐药菌感染的基本防护知识浓缩版方便医护人员参照进行标准隔离和防护。
2、发现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医生需开医嘱标明“多重耐药感染隔离”。
3、在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病历夹上显示其感染的细菌名称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的病历带入病床或房间如带入房间须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出。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虑单间隔离。
也可将一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
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捅管、深静脉留臵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
三、加强手卫生在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保持手部清洁严格按7部洗手法进行洗手、手清洁或手消毒。
对于特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接触病人时戴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
四、标准防护进入病房戴口罩、帽、手套、鞋套必要时(如大换药或其他可造成血、体液溅污操作者时)直加穿隔离衣和防护面罩即严格执行个人防护。
实施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必须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用乙醇消毒液洗手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使用手套和隔离衣也可减少耐药株水平传播对多重耐药菌株要像对待烈性传染病菌那样予以严格隔离。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护理操作后将以上防护用品脱于病房医疗废物窗口内不得带出病房。
脱手套后严格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若隔离患者有MRSA感染接触该患者的医务人员在下班前应常规使用安尔碘消毒鼻腔。
多重耐药菌病人护理
2024-01-07
目录
• 引言 •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识别与评估 • 护理措施与策略 • 营养支持与心理关怀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团队协作与培训提高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应对全球卫生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已成为全球 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 对其病人的护理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 要举措。
营养补充
对于无法通过膳食满足营养需求的病人,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 持,如鼻饲、胃造瘘、静脉营养等。
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评估
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了 解其情绪状态、心理需求 及应对方式,以便制定个 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病人改变不良的 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减 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
细菌耐药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评估细菌对多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以便选择 合适的治疗药物。
免疫功能状态
了解病人的免疫功能状态,包括免 疫细胞数量、功能及免疫相关指标 等,以评估病人对抗感染的能力。
风险因素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风险因 素之一。过度使用或滥用抗菌药物会破坏人体内的菌群平 衡,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用药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体内药物 浓度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4
营养支持与心理关怀
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营养评估
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体重、身高、BMI、饮食习惯 、胃肠道功能等,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合理膳食
根据营养评估结果,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包括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 肠杆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 对广谱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的细菌如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
洗手: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 经济方法。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 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 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提倡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剂:酒精类手消毒液是 卫生保健的标准。
非急诊用仪器(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输液架)等应 专用。 进行床旁诊断(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 用75%酒精进行擦拭三遍消毒。 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和消毒用品 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 洁1000mg/L有效含氯溶液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用1000mg/L有效溶液浸泡消毒处 理。 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培养阴性, 方可解除隔离,解除隔离时应对病房进行彻底终末消毒。
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s 在MDROs感染率高的科住院 高龄患者 高危手术 免疫抑制剂应用 插管或侵入性操作 长期住院患者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 呼吸机应用
呼吸道定植 肺部感染 皮肤定植
尿路感染
血源性感染
伤口的定植和感染
各种微生物(细 菌)经常从不同的环 境附到人体,并能在 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 生长、繁殖后代,这 种现象通常称为“细 菌定植”。定植的微 生物必须依靠人体不 断供给营养物质才能 生长和繁殖,才能进 而对人体产生影响 (如导致感染)。
接种疫苗
预防感染
拔出导管
针对性病原治疗 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应用当地资料
专家会诊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 严格掌控万古霉素应用指南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隔离患者 遏制衣物工作者传播
预防传播
Hand Hygiene Contact precautions Minimize shared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cleaning HAI Preventive Bundles Catheter-associated BSI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atheter-associated UTI Active surveillance cultures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1、限制患者出病房,同时限制陪客,减少人员出入, 探视患者戴口罩。 2、鼻饲护理:在鼻饲前30min进行机械吸引,清除口 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鼻饲时予抬高床头,再次鼻饲 时间大于2h,以减少误吸的发生。如果出现明显呛咳, 呼吸急促,应立即停止鼻饲,并进行吸引,进食后如 有恶心,头应偏向一侧。 3、加强营养的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饮食,以保障营养。 4、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激素的不良反应。
特别是没有伤口引流、不存在呼吸道大量分泌物、
或者没有证据表明其参与了院内MDROs传播时。
1、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的解释说明,并告知洗手 等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设施或手消毒 剂。 2、按时,按量服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抗生 素,是预防超级病菌流行的最重要的手段。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控制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经 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 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不随意买药、不自 行选药、不任意服药、不随便停药。 3、定期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者指导进行有效的咳嗽, 鼓励自行咳嗽,必要时遵医嘱雾化治疗。昏迷者应定 期翻身拍背,根据病情及时吸净痰液。 2、加强机械通气或气管切开的相关护理:护理工作中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吸 痰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生飞沫播散,护士操作开放式吸 痰法时必须洗手、戴手套、戴口罩、防止污染和医源 性肺部感染。
手卫生 接触隔离 减少设备共用 环境清洁 医院感染的组合预防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主动监测培养 抗菌药物管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① 体温:应定时测量体温,如患者出现畏寒、寒战、继而高 热、热性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甚至体弱,重度营养不良和 小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应考虑是否出现感染中毒, 同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体温大于39℃,应每4小时
5、个人防护: ① 接触必须戴手套,如与患者或者其环境有大面积接 触,或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护士必须加穿 隔离衣,若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吸痰或雾化 吸入等),应戴防护口罩或防护镜。 ② 加强洗手,事实护理操作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 范,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 ③ 摘掉手套后,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实施操作 时,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4、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身体锻炼, 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5、如果去医院探视接触隔离的患者,应听从医院有关 人员的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因探视而感
染此种疾病。
6、自身免疫力是最好武器:由于“超级细菌”难以治
疗,对付它最好办法是防御。
神经外科多为危重病人,复合伤多,并发症多, 昏迷时间长,机体消耗大,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 接受损伤性及侵入性操作多,是多重耐药菌的易感对
6、患者转科或外出检查前,应向接收方说明针对该患 者实施的隔离措施,并由工作人员陪同。 7、遵医嘱进行耐药菌监测。
8、患者解除隔离,转床或出院后,应对环境,设备仪 器等,物体表面做终末消毒。 9、加强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严格遵医嘱使用 抗生素,以防发生菌群失调。 10、常见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
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
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污染环境 飞沫 痰
污染的设备
皮屑
排泄物
定植者
空气传播
工作人员的手
易感者
3、加强隔离措施: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放置隔 离标识,床旁放置快干手消。仪器设备专人专用,听 诊器、体温计或血压计等一般医疗器械应专人专用, 公用的器械,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应在每次使用后 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4、污物的处理:用过的所有敷料,一次性医疗器械等 医疗废物必须放入专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扎紧伤口, 锐器用后放入锐器盒内,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目录 CONTENT
多重耐药菌(MDROs):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一种微生物对 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 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泛耐药菌(P-resisitence ):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比如 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氢酶系 、 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多重耐药性(MDR): 系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 耐药性。
2、神志的观察:轻者神志无改变,重者可出现精神萎 靡,头痛,嗜睡多汗等症状。 3、观察有无胃肠胀气,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症 状,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发 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准确记录。 4、皮肤:质疑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弹性等情况, 是否出现皮疹,出血点及瘀斑。 5、关节:观察关节有无红肿,活动障碍或有关节腔积 液等情况。
隔离标识:
黄色:空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飞沫传播的隔离 蓝色:接触传播的隔离 绿色:保护性隔离
隔离:首选单间隔离,或者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 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考虑进行床边隔离时, 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开放性伤口或者 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 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个人防护用品:手套、隔离衣、口罩,帽子。 手卫生:洗手液、抗菌洗手液、手消毒液。 物品专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不能专用 者,则清洁、消毒后才能用于其他病人。 医院环境消毒:手接触的物表。
2007年11月: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为“超级病菌”
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感染
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1
位,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
我国细菌耐药形势异常严峻: ① 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在迅速增加。
②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 耐药菌感染病死率为11.7%,而一般感染病死率为5.4%。
象。感染后常常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疗程长,所以
加强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测量一次并记录。
② 脉搏:观察脉搏频率,节律,若出现脉搏细弱为病情恶化
的表现。
③ 呼吸:观察呼吸频率,若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或减慢,
提示有呼吸功能障碍的可能,还可以观察呼吸的节律,幅度及
双侧胸廓是否对称来判断病情变化。 ④ 血压:定期测量,动态比较,严重者持续缺氧和二氧化碳 潴留可损害心血管功能而使血压下降,血压进行性下降时应给 予处理。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后,被褥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或紫 外线双面照射消毒),之后再进行常规终末消毒处理,更 换被服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后送洗衣房先消毒再清
洗。严格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房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包括空气、物体表
面、地面、用物等,并及时通知感染科做常规监测,待
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入住新病人。
解除隔离的合理时间是: 对已有数周没有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1-2周内连续3次(每次间隔>24h)或者更多次培养 阴性的患者可以停止接触隔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