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管理程序
普通高中学校学分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分管理制度。
二、学分管理制度1. 学分构成普通高中学生学分分为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和综合实践学分。
(1)必修学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12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
(2)选修学分:包括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选择的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
(3)综合实践学分: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活动,每项活动1学分。
2. 学分认定(1)必修学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考核合格者,认定为必修学分。
(2)选修学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考核合格者,认定为选修学分。
(3)综合实践学分:学生参加活动,经学校认定后,认定为综合实践学分。
3. 学分转换(1)学生在高中阶段,可申请将初中阶段获得的学分转换为高中学分。
(2)学生在高中阶段,可申请将选修课程学分转换为必修课程学分。
4. 学分修满要求(1)学生在高中阶段,需修满160学分,方可毕业。
(2)学生在高中阶段,需修满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和综合实践学分。
5. 学分管理(1)学校成立学分管理小组,负责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修满等工作。
(2)学校建立学分管理制度,明确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修满的标准和程序。
(3)学校定期对学生的学分进行审核,确保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修满的准确性。
三、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学分管理制度,提高师生对学分管理制度的认识。
2.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根据教育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学分管理制度,确保学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3. 加强监督,确保公正。
建立健全学分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修满的公正、公平。
4. 注重实效,提高质量。
学校学分认定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学分认定工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专科、高职等各类学生。
第三条学分认定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学分认定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第二章学分认定范围第四条学分认定包括课程学分、实践学分、创新创业学分、辅修专业学分等。
第五条课程学分:学生修读学校开设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的学分。
第六条实践学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的学分。
第七条创新创业学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如创业大赛、创新项目等,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的学分。
第八条辅修专业学分:学生修读学校开设的辅修专业课程,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的学分。
第三章学分认定程序第九条学分认定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成绩后,需按照以下程序申请学分认定:(一)学生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二)所在学院审核,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申请,签署意见并盖章。
(三)教务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申请,在《学分认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盖章。
(四)学校对学分认定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第四章学分认定标准第十一条课程学分:按照课程性质、学分、考核成绩等因素进行认定。
第十二条实践学分: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成果、创新性等因素进行认定。
第十三条创新创业学分:根据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参与度、成果、创新性等因素进行认定。
第十四条辅修专业学分:按照辅修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考核成绩等因素进行认定。
第五章学分认定结果的使用第十五条学分认定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学位授予、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评选等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学分认定结果应与学生的学籍、成绩等相关信息同步更新。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第十七条学校设立学分认定监督小组,负责对学分认定工作进行监督。
培训学分管理制度(new)

培训学分管理制度1. 引言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是为了对企业的培训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而制定的。
通过建立学分制度,可以有效激励员工参与培训,并对其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和记录。
本文将介绍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学分获取方法、学分使用规则等内容。
2. 目的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目的是: - 激励员工参与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能力; - 促进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提升整体绩效; - 对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和记录,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以及实习生等。
4. 学分获取方法4.1 培训课程学分员工参加企业内部或外部组织的培训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具体学分的获取方式和学分值将根据培训课程的内容和难度进行评估。
4.2 自主学习学分员工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学分。
自主学习可以包括: - 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文章; - 参与在线学习平台的课程学习; - 参与行业相关的研讨会、讲座等。
5. 学分使用规则5.1 学分兑换奖励员工累积一定数量的学分后,可以将学分用于兑换相应的奖励,例如: - 奖金或绩效考核加分; - 职称晋升加分; - 特殊荣誉或认可。
5.2 学分记录和查询学分将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记录和管理,员工可以通过内部系统查询自己的学分情况和使用记录。
5.3 学分有效期学分一般有一定的有效期,过期未使用的学分将失效。
具体的学分有效期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定。
6. 学分管理责任6.1 培训部门责任培训部门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保证培训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培训部门还应及时将培训课程的学分信息提供给人力资源部门。
6.2 人力资源部门责任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学分的记录和管理。
他们应设立相应的学分系统,并及时更新员工的学分信息。
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还负责与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学分使用规则,确保学分的公平、公正和合理使用。
7. 外部培训学分认定对于员工参加外部机构的培训课程,人力资源部门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学分认定。
高中新课程学分确认以及管理制度

高中新课程学分确认以及管理制度1. 学分确认1.1 学分定义高中新课程学分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各类课程学习并通过相应考核后所获得的学分。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1.2 学分计算方式高中新课程学分实行累计制,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课程标准学分:每门课程设有一个标准学分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
- 实践环节学分:学生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可根据相应标准转化为实践环节学分。
- 选修课程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修读选修课程,每门选修课程设有一个学分值,通过考核后获得相应学分。
1.3 学分确认流程学分确认流程如下:1. 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向所在学校提交学分认定申请。
2. 学校对学生的学分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予以确认。
3. 学校将学生学分信息录入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系统,并进行公示。
4. 学生可在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系统中查询自己的学分信息。
2. 管理制度2.1 学分管理职责- 学校:负责学分认定的具体实施,审核学生学分申请,确保学分信息的准确性。
-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的学分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学分政策的贯彻执行。
2.2 学分认定标准- 课程学习:学生需完成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参加学校组织的考核,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分。
- 实践环节:学生需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提交相关成果,经审核合格后获得学分。
- 选修课程:学生需按照学校选修课程安排参加学习,通过考核后获得学分。
2.3 学分认定原则- 公平公正:学分认定过程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每个学生的合法权益。
- 激励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分类管理:根据课程类型和实践环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学分认定标准和管理制度。
2.4 学分认定流程- 学生提交学分认定申请。
- 学校进行学分审核,审核通过后予以确认。
- 学校将学生学分信息录入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系统。
山东科技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山东科技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为了实现我校“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规范学分制实施过程的相关环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参照原国家教委和山东省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精神,结合我校实施学分制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入学与注册第一条入学报到凡经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考试,由本校录取的新生,应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新生须按《入学须知》的规定,由本人持《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原件或学校规定的有关证明到教务处领取《新生报到手续单》,并凭《新生报到手续单》办理相关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写信并附原所属单位证明,向学校教务处请假。
假期一般不超过两周。
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报到者,以旷课论。
超过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条入学资格审查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学校按照招生规定进行复查。
复查合格者,办理注册手续,即取得学籍。
复查不合格者,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即按规定进行处理,冒名顶替者取消学籍,并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保留入学资格新生入学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校医院证明,由本人申请,院(系、部)负责人审核,报主管校长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1、体检复查患有疾病,经短期治疗可达健康标准者;2、入学后因病不能坚持学习,未能参加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需要休学者。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应回家治疗。
自通知办理离校手续之日起,两周内无故不办理离校手续者,则取消其保留的入学资格,由学校除名。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享受在校生待遇。
保留入学资格的时间不计算在弹性学制时限内。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必须在本学年结束前一个月内向教务处提交入学申请报告。
因病离校者,须附县级以上医院的康复证明,并经学校复查合格,批准复学后,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注册已取得学籍的学生,必须于每学期开学前在规定时间内到校,持学生证到院(系、部)办公室办理注册报到手续。
中学学分管理制度_中学学分管理制度办法

中学学分管理制度_中学学分管理制度办法中学学分管理制度_中学学分管理制度办法为保证学分认定的真实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制定规范的中学学分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中学学分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学学分管理制度篇1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四川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为规范我校学生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公正性,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一、关于学分制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
普通高中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考查。
1.修习课时。
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设置所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课程修习,每一模块学习必须保证有相当长的修习时间。
2.修习过程综合表现。
主要包括学生修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情况、从事与修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及阶段性测试成绩等。
3.模块考试考核。
指模块修习结束后举行的全面、系统的考试考核。
二、学分要求1、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毕业资格由学校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认定。
凡具有本校高中学籍的学生并具备以下条件者,可准予毕业:①三年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以上;②三个学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区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在选修Ⅱ中要至少获得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③参加并通过省级规定的学业水平测试。
学生毕业证书由学校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验印后发放。
2、高考学生的学分要求由于绵阳中学学生层次高、发展前景大,学生对升学的需求要求高,高中毕业都参加高考,因此学生在必须完成144总学分,学校在高中三年统一开设18个选修IA模块的基础上,在高一、高二年级统一开设16个选修IB模块外,在高二、三年级还要开设有30个选修IB 等课程模块,共学生任意选选,以满足不同爱好和发展需求的学生的需要。
学分制管理规定

××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与管理中贯彻因材施教与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教育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来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学分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
它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时间的反映,也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学制第三条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基本学制为三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自入学注册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四年,最短不得少于两年。
高中起点“3+2”本科基本学制为五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自入学注册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六年,最短不得少于四年。
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本专业所规定的学分,且符合毕业资格审查条件者,准予毕业。
在规定年限内没有修满学分者发放结业证书。
第四条高中起点“3+2”本科,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由合作院校授予学士学位。
第五条凡能在基本学制内提前修满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且符合毕业资格审查条件者,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核,教务处复查,分管校长批准,允许提前毕业。
第六条初中起点五年制专业,参照学分制管理执行。
第三章学分和学分绩点第七条课程学分和各专业的毕业最低学分由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生须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的最低学分才能毕业。
辅修专业学分由辅修专业培养计划确定,辅修专业的学分不计入毕业学分之内。
第八条学生每学期修读的课程均须参加考核,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类。
为衡量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的质和量,采用学分和学分绩点来区分学生的学业水平。
第九条课程考核成绩和绩点的对应关系如下:第十条课程的学分绩点,为该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成绩相应的绩点;学分绩点总数为学生一学期(学年)所修读全部课程所得的学分绩点之和;平均绩点为学分绩点总数除以修读的学分总数。
培训学分管理制度

培训学分管理制度1. 引言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培训活动的参与、记录与认定,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参与者以及具体的管理流程。
2. 目的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活动,提升个人能力与知识水平。
通过明确的学分认定方式,促进员工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发展,进而提升整个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3. 范围培训学分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实习生以及合同工。
无论是公司内部开设的培训课程,还是外部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活动,都可以纳入培训学分管理的范畴。
4. 参与者4.1 学分管理委员会学分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培训学分管理的政策和规定,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4.2 培训提供者培训提供者可以是公司内部的培训部门,也可以是外部培训机构。
他们负责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类培训活动,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资源。
4.3 培训参与者培训参与者是指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的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实习生等。
他们需要遵守学分管理制度的规定,按要求参与培训活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考核。
5. 管理流程5.1 培训登记培训参与者首先需要在培训前向培训提供者进行培训登记,提供相关个人信息和报名意向。
培训提供者将收集并记录这些信息,作为参与者参加培训活动的依据。
5.2 学习计划制定在确定参与培训活动后,培训参与者需要与培训提供者共同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安排等相关信息,旨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
5.3 学习实施学习实施阶段,培训参与者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和培训活动。
培训提供者将提供学习资料、指导和辅助材料,并进行相关考核和评估。
5.4 学分认定学习完成后,培训参与者需要向学分管理委员会提交学习成果,包括学习报告、培训证书等。
学分管理委员会将对学习成果进行审核和认定,根据认定结果给予相应的学分。
教务处学分认定程序

教务处学分认定程序一、引言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学分认定程序是教务处根据学生所修课程的学习成果,确定其所获得学分的过程。
学分认定程序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务处学分认定程序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学分认定程序的流程1. 申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务处提交学分认定申请,申请表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已修课程列表以及所期望获得的学分。
2. 材料审核教务处负责审核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单和课程描述。
教务处将对学生所修课程的内容、学时、教师评价等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学分认定的要求。
3. 学分认定委员会评审教务处组织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的申请进行评审。
学分认定委员会由教务处主任、学院院长、学科专家等组成,具有专业性和公正性。
4. 学分认定结果通知学分认定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学生所获得的学分数量和课程名称,并将结果通知学生。
通知中应包括学分认定依据和理由,以及学生对结果的申诉途径。
5. 学分申诉如果学生对学分认定结果有异议,可以向教务处提出学分申诉。
教务处将组织专门的申诉委员会进行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最终的决定。
三、学分认定程序的注意事项1. 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学分认定申请,逾期将不予受理。
2. 学生所修课程应符合学校规定的学分认定标准,包括课程的学时、学习成果等。
3. 学分认定委员会评审结果具有最终性,学生应尊重评审结果。
4. 学生在申请时应提供真实、完整的材料,如有提供虚假信息或故意隐瞒事实,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学分认定资格。
5. 学生对学分认定结果有异议时,应理性申诉,提供充分的证据和理由,以便申诉委员会进行评估。
6. 学分认定程序应公正、透明,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和政策,确保学生的权益。
四、结论学分认定程序是教务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定过程,确保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得到公正、准确地认定。
学生在申请学分认定时应仔细阅读相关规定,提供真实、完整的材料,并在评审结果出来后及时了解自己的学分认定情况。
学分管理制度管理总则

学分管理制度管理总则第一条总则为规范我校学分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部门政策,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校各类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及继续教育的学分管理。
第三条学分定义学分是指学生取得学业成绩的一种计量单位,是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体验和研究环节所取得的成果的一种确认和量化。
第四条学分计算学分计算以学时为基本单位,学生在完成对应学习任务并通过相应考核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五条学分的构成学分主要包括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大类。
必修学分是指学生须完成并获得学分的一定课程或者教学环节;选修学分是指学生有选择权的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业发展方向进行选课。
第六条学分的获取学生可通过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获取学分。
在学期末,学生需参加相应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七条学科课程学分要求学生需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要求完成相应的学分要求。
研究生需根据学位要求完成学分要求。
第八条学生学分管理学生可通过学籍管理系统查看自己的学分情况,学生需定期进行学分审核,确保自己的学分情况符合要求。
第九条学分转换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相关规定的学分转换方式,将其他院校、项目或者商定的学分引入我校学籍。
第十条学分记录与办理学生学分情况将会记录在学籍册和学籍电子档案中,学生须通过学院教务处进行学分办理。
第十一条学分绩效奖学金学校将设立学分绩效奖学金,对在学分获取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第十二条学分管理监督学分管理将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十三条学分管理违规处罚对于学生在学分取得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以奖代补等违规行为的,学校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四条学分管理制度的变更和解释本学分管理制度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执行,并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变更。
第十五条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任何质疑,可向学校相关部门提出。
职业院校学分制管理办法

职业院校学分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和完善学分制管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分制是以学生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单位,用学分绩点衡量学习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三条各院部应适应素质、能力和知识协调发展的要求,制定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需要的、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特点的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章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第四条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拓展活动课三大类。
(一)必修课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
(二)选修课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可选择性修读的课程,包括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三) 拓展活动课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而开展的课程化的课外活动项目,包括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和第四课堂的拓展项目,学生应分别修满不同拓展项目的活动学分。
第五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本专业毕业生应修满的总学分数、各类选修课学分和拓展活动课学分。
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该课程学分。
学分与学时规定如下:(一)毕业学分三年制高职专业总学分原则上不低于120学分,五年制专科专业总学分原则上应在200-220学分之间,具体各专业总学分数由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
(二)课程学分课程学分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按培养方案中课程学时数进行计算,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学分(采取三七作五,二舍八入)。
理论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集中进行的综合实践教育教学课程,包括入学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公益劳动、模拟实习、集中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社会实践等每1周计1学分。
学分制管理规定

学分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我院实行学分制的对象是全体在校大中专学生。
第三条我院学分制的基本内容:1.各系室根据所属专业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2.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3.对同一课程提出不同的难度要求;4.允许学生从不同途径取得学习成绩,给予有标准要求基础上的成绩互认;5.以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单位。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第四条学分制实施性专业课程设置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各系室各专业均应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第五条我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划分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及实习实训领域四类,并根据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又分为限制选修课(下称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下称任选课)两种课型。
(一)必修课公共必修课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同一起点、同一学制、同一类型的学生要求修习的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占学分:三年制(约20—30%);专业必修课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一个职业群体所共同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必修课占学分的30%左右。
(二)选修课1.限选课限选课是体现职业专门化方向的课程,教学内容是从事一定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根据社会的需要,在一个专业内一般设置多个专门化方向,一个专门化方向的限选课一般由5—6门专业课(含技能课)组成,也可2—3门课捆绑进行。
限选课应尽量综合化,形成小模块组合,并以培养技能为主,限选课占学分15%左右。
2.任选课任选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社团学分管理制度

社团学分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社团活动的管理,提高社团成员的组织活动能力,推动社团活动的繁荣发展,特制定本社团学分管理制度。
二、学分获取途径1. 参加社团活动:成员参加由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和时长,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
2. 组织社团活动:成员组织并成功举办由社团举办的活动,根据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
3. 参加培训学习:社团组织针对成员进行的培训学习活动,如领导力训练、团队合作等,参加者根据培训活动的情况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
4. 组织培训学习:成员组织并成功举办由社团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根据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
三、学分奖励标准1. 参加社团活动(1)普通活动:参与一般性社团活动,每次获得1-2学分。
(2)重要活动:参与重要性社团活动,每次获得3-5学分。
(3)特殊活动:参与特殊性社团活动,每次获得6-10学分。
2. 组织社团活动(1)普通活动:组织并成功举办一般性社团活动,获得3-5学分。
(2)重要活动:组织并成功举办重要性社团活动,获得6-10学分。
(3)特殊活动:组织并成功举办特殊性社团活动,获得11-15学分。
3. 参加培训学习(1)参加培训学习活动,获得1-3学分。
4. 组织培训学习(1)组织并成功举办培训学习活动,获得3-5学分。
四、学分使用与管理1. 学分管理:社团学分由社团内设立的学分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对成员获得的学分进行记录和核实。
2. 学分使用:成员获得的学分可用于参加社团内部的竞选与评选活动、享受社团提供的各类福利待遇等。
3. 学分奖励:社团学分的奖励将在每学期结束后进行评定,并向获奖成员颁发证书和奖励。
4. 学分兑换:成员可以根据自己所获得的学分数,自主选择兑换相应的奖励,或者积累学分以换取更高级别的奖励。
五、学分管理委员会1. 学分管理委员会由社团主席团成员、社团指导老师和优秀社团成员组成,负责制定学分管理规定、审核学分、评定奖励等事务。
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方案(试行)》的要求,为科学、规范、有序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的认定和管理,促进高中新课程的顺利推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方法。
一、学分的意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阐明,学分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用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和达到的发展程度。
为了更好地在新课程实施中呈现构建意义上的学习评价,在传统甄别的基础上,向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重性,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拓宽,使学生学业评价真正成为真实描述与反映学生学业发展历程和状况的过程,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学习模块学分认定的基本内容及方法1、学习课时。
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原则上都必须全程参加课时学习。
学生参加课程学习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80%以上。
全部学生学习课时由任课教师认真登记,2 学习过程反映(60分以上为合格)(1)听课状态。
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总分为20分,实行扣分制,根据学生的表现酌情扣分。
(2)预习完成学案情况。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总分为15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酌情扣分。
(3)作业情况。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总分为20分。
(4)合作学习。
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讨论等作出评价,进行量化打分,总分为20分,实行扣分制。
(5)迟到情况。
任课教师对学生每一节的迟到情况进行记录。
无迟到现象得10分,每迟到一次扣1分。
(6)课堂上及自习上的其他情况:若无下列现象得15分。
①课堂上睡觉。
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有睡觉现象,每次扣0.5分;老师提醒后仍然有睡觉现象,每次扣1分。
②课堂上说话。
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或嘴频等现象时,每次扣0.5分。
③课堂上看与本节内容无关的书籍。
学生如果在课堂上看与本节内容无关的书籍或武打小说、网络小说、艳情小说等,发现一次扣1分,并没收。
学分制 管理制度

学分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校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三条学分制是指学校将课程学习成果按一定学分比例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取得一定学分以及符合相关要求可以获得学位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
第四条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学分制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制定学分结构和要求、审核学生学分情况、制定评价标准等。
第五条学生辅导员负责学生学分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指导学生规划学习方向、审核学生选课情况、跟踪学生学分获取情况等。
第六条学生必须全面了解学分制度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按规定完成学习任务,保证学业顺利进行。
第七条学生有权利向学校学术委员会提出学分认定异议,学术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
第八条学校设立奖惩制度,对学生学分表现优异的给予奖励,对学生学分不达标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学分结构和要求第九条学校按照专业设置,将学生学习任务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习实践课和毕业设计等不同类别,学生根据专业要求、个人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课程。
第十条学生应按照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完成相应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得低于70%。
第十一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按照学业规划表的要求选择课程,学分可以通过课程考试、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方式获取。
第十二条学生每学期应参加学生学业评定会议,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学分获取情况进行评定,对学生是否合格进行反馈。
第十三条学校每年应向社会公布学生学分结构和要求,学生应按照公布的要求参加课程学习,保证学业顺利完成。
第十四条学生毕业前需完成全部学业要求,取得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否则将无法颁发学位。
第三章学分获取和认定第十五条学生应按照规定参加课程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作业和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
学分管理制度模板

学分管理制度模板一、学分的概念学分是高等教育中对学习成绩和学习量的量化评价。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申请毕业、获得学位的依据。
学分具有可累计、可转移、可比较的特点,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指标。
二、学分的获取方式1. 课程学分:学生成功修读一门课程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相应课程学分。
2. 实践学分: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并通过评定,即可获得相应实践学分。
3. 研究学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学术竞赛,并取得一定成果,即可获得相应研究学分。
4. 学分转换:学生在其他学校或机构修读相关课程,并取得成绩,可按规定转换为本校学分。
三、学分的管理原则1. 公平公正:学分管理应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学生或学院。
2. 严格规范:学分管理应坚持规范化操作,确保学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奖惩并举: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奖励学分,对违规行为给予扣减学分。
4. 透明公开:学分管理应透明公开,学生可随时查询和了解自己的学分情况。
四、学分的使用范围学分可用于以下用途:1. 申请毕业:学生必须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毕业,并领取学位证书。
2. 申请奖学金:学生学分优秀者可申请校内外的各类奖学金。
3. 申请出国交流:学生可凭借学分情况,申请参加出国交流项目。
4.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必须达到一定学分要求,才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五、学分管理的具体操作1. 学院设置学分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学分管理相关规则和标准。
2. 学生在每学期选课时,需根据自身学习计划和学分要求,合理选择课程。
3. 学生需按时参加选课、考试等学术活动,保证学分的获取和计算准确。
4. 学生可通过学分管理系统查询自己的学分情况,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5. 学生如对学分管理有异议,可向学院学分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经核实后做出调整。
六、学分管理的监督与评估1. 学校定期对学分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
2. 学生可通过学业导师、辅导员等渠道反映学分管理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
重庆市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办法

1.凡是在2013.6.30-2014.7.1期间参加岗前培训的专技人员,有交费名册并通过的人员,计18学时折算4.5分。
(放在新课程灵活性的项目内计4.5分)。
单位上报继续教育中心核实认定分数。
重庆市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办法一、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对象与周期(一)对象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和学校教育管理干部。
(二)周期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以5年为一个周期。
本周期为2012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
继续教育周期管理以学年为计算单位,即从上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止,其间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分登记为该教师该学年度完成的学分量,每年7月为继续教育年审时间。
(三)目标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全面加强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全面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基础教育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四)要求本周期内,普通中小学具有高、中、初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应完成不少于100学分的继续教育学分总量,且每个继续教育的内容板块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学分要求。
每学年,必须完成不少于20学分的继续教育基础学分量。
新任教师第一学年度应接受不少于120学时继续教育,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校本培训不少于60学时(周期总学分、年度基础学分和板块学分要求参见附件1)。
二、继续教育学分折算办法学时与学分折算办法一般为4学时折算为1学分,各部分具体学分折算办法见附件3。
三、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程序(一)申报每学年度初,各学校应当结合本区县(自治县)统一要求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并将校本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活动申报表(见附件4)上报区县(自治县)或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审核同意,作为其校本培训学分登记年审的依据。
各区县(自治县)应将本地区培训计划和区县(自治县)级培训活动申报表(见附件5)上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审核同意,作为其区县(自治县)级培训学分登记年审的依据。
学分制管理规定

学分制管理规定××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试⾏)第⼀章总则第⼀条为贯彻执⾏党的教育⽅针,全⾯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等教育教学改⾰,在教学过程与管理中贯彻因材施教与以⼈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教育⼯作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根据教育部有关⽂件精神,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条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来计算学⽣的学习量,以学分绩点来衡量学⽣学习质量的⼀种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
它是学⽣修读课程所需时间的反映,也是确定学⽣能否毕业的基本依据。
第⼆章学制第三条⾼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基本学制为三年,学⽣在校学习时间⾃⼊学注册之⽇起最长不得超过四年,最短不得少于两年。
⾼中起点“3+2”本科基本学制为五年,学⽣在校学习时间⾃⼊学注册之⽇起最长不得超过六年,最短不得少于四年。
学⽣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本专业所规定的学分,且符合毕业资格审查条件者,准予毕业。
在规定年限内没有修满学分者发放结业证书。
第四条⾼中起点“3+2”本科,符合学⼠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由合作院校授予学⼠学位。
第五条凡能在基本学制内提前修满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且符合毕业资格审查条件者,经本⼈申请,所在学院审核,教务处复查,分管校长批准,允许提前毕业。
第六条初中起点五年制专业,参照学分制管理执⾏。
第三章学分和学分绩点第七条课程学分和各专业的毕业最低学分由⼈才培养⽅案确定,学⽣须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的最低学分才能毕业。
辅修专业学分由辅修专业培养计划确定,辅修专业的学分不计⼊毕业学分之内。
第⼋条学⽣每学期修读的课程均须参加考核,考核⽅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类。
为衡量学⽣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全⾯反映学⽣学习的质和量,采⽤学分和学分绩点来区分学⽣的学业⽔平。
第九条课程考核成绩和绩点的对应关系如下:第⼗条课程的学分绩点,为该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成绩相应的绩点;学分绩点总数为学⽣⼀学期(学年)所修读全部课程所得的学分绩点之和;平均绩点为学分绩点总数除以修读的学分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学分管理程序设计学生姓名:王世生学号:201010804039所在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软件工程指导教师:何春燕讲师2011年6月20日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学分管理程序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学习结构数组或链表的建立,文件的输入及输出、函数及其指针的使用方法。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一、用C实现如下功能:假设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课50学分、专业课50学分、选修课24学分、人文类课程8学分、实验性课程20学分才能够毕业。
因此在管理学分时,要考虑每个学分所属于的课程类别。
(1)程序可以按默认文件名或指定文件名将记录读入内存。
(2)程序可以按默认文件名或指定文件名存储记录文件。
(3)可以通过键盘连续输入学生的学分信息,如果已经从文件中导入记录,新录入的记录应追加在已有记录之后。
(4)给定某位学生的学号,显示该位学生的学分完成情况。
(5)给定某位学生的学号,修改该学生的学分完成情况。
(6)给定某个班级的班号,显示该班所有学生的学分信息。
(7)提供一些统计各类信息的功能(自行定义统计项目如性别,年龄)。
(8)为各项操作功能设计一个菜单。
应用程序运行后,先显示这个菜单,然后用户通过菜单项选择希望进行的操作项目。
二、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或课程设计总结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总结报告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详细写出编程步骤)、测试的步骤和内容、课程设计总结、参考资料等,不符合以上要求者,则本次设计以不及格记。
3、主要参考文献[1]谭浩强,《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刘振安,孙忱,刘燕君,《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3]汪诗林,《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分四个阶段完成:1. 分析设计阶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设计要求,找出实现方法,按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这几个步骤进行。
这一阶段前第1天完成。
2. 编码调试阶段:根据设计分析方案编写C语言代码,然后调试该代码,实现课题要求的功能。
这一阶段在第2-3天完成。
3. 总结报告阶段:总结设计工作,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学生写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和内容。
这一阶段在第4-5天完成。
4. 考核阶段。
这一阶段在第5天完成。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教研室意见:年月日学生(签字):接受任务时间:年月日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摘要学分管理系统是针对中职、大学院校开发的学生成绩与学分管理的系统软件。
系统去繁就简,将复杂的成绩学分制管理进行科学、规范的优化整合,全面支持成绩学分各项统计分析,全自动化地管理学生成绩,大大提高学校管理学生成绩的工作效率。
系统采用分部式管理,各系各部门、各教师和学生各自为政,教务处统一管理控制,达到无纸化办工目的。
目前本系统已经在多所中职、高校投入使用,不仅能为学校科学合理、便捷高效的管理成绩,还为学校实施弹性学分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学分管理,系统软件,数据结构算法,数组或链表目录1 需求分析 (5)1.1 需求概述 (5)1.2需求环境 (5)1.3 功能描述 (5)2 概要设计 (6)2.1 程序功能模块 (6)2.2 程序流程图 (6)2.3 数据结构的设计 (7)3 详细设计 (8)3.1 创建数据库 (8)3.2 创建表: (8)3.3 根据表中内容录入数据: (8)3.4创建视图: (9)3.5简单查询: (9)4 测试结果 (10)4.1 查找 (10)4.2 修改 (10)4.3 统计 (11)4.4 显示结果 (11)5 结束语 (12)1 需求分析1.1 需求概述学生学分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学分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学生学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工作量大等,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学分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寿命长、成本低等。
通过对两个班的同学学分成绩的调查,了解到各个班的同学学分管理仍处于人工管理阶段,没有标准的学生学分存档信息。
开发出合适的学生学分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学生学分的管理,提高学分管理工作的效率。
1.2需求环境本课程设计需要的设备为硬件要求和软件配置要求具体要求如下:①硬件要求:一台计算机。
②软件配置:WINDOWS、C/VC++6.0。
1.3 功能描述(1)程序可以按默认文件名或指定文件名将记录读入内存。
(2)程序可以按默认文件名或指定文件名存储记录文件。
(3)可以通过键盘连续输入学生的学分信息,如果已经从文件中导入记录,新录入的记录应追加在已有记录之后。
(4)给定某位学生的学号,显示该位学生的学分完成情况。
(5)给定某位学生的学号,修改该学生的学分完成情况。
(6)给定某个班级的班号,显示该班所有学生的学分信息。
(7)提供一些统计各类信息的功能(自行定义统计项目如性别,年龄)。
(8)为各项操作功能设计一个菜单。
应用程序运行后,先显示这个菜单,然后用户通过菜单项选择希望进行的操作项目。
2 概要设计2.1 程序功能模块由需求分析知,本次课程设计是用数据结构以及函数算法实现学分管理程序,故其功能模块分为:登记模块,显示模块,查询模块,修改模块,删除模块和统计模块。
2.2 程序流程图开始按学号查询按姓名查询 按姓名查询是否继续查询退出输出数据显示对不起没有该信息是否找到显示该信息是否按学号查询 按姓名查询 按姓名查询2.3 数据结构的设计序号变量名变量性质(局部/全局)功能作用范围1 typedef 全局定义结构体类型整体2 int 全局定义五门课类型整体... Char 全局定义学号班级姓整体名类型3 详细设计3.1 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Credit --创建学分管理系统数据库on( name=Credit_data,filename='c:\CreditData.mdf',size=10,maxsize=50,filegrowth=5 )3.2 创建表:create table Course --创建课程信息表( c_no char(20) primary key not null,c_name char(20),score float, /*学分*/type char(20) )create table Student --创建学生信息表( s_no char(20) primary key not null,s_name char(20),sex char(10),class char(20),dept char(20) )create table SC --学生选课情况表( s_no char(20) not null,c_no char(20) not null,grade int,score floatconstraint sc_prim primary key(s_no,c_no) ) create unique index SC_ind on SC(s_no,c_no) --创建索引3.3 根据表中内容录入数据:使用:insert into 表名(列名)selectunion selectunion select语句,进行多行录入3.4创建视图:create view show --创建视图,提供基本查询as select sc.s_no,class,s_name,Course.c_no,c_name,sc.score,type from SC,Student,Coiursewhere SC.s_no=Student.s_no and SC.c_no=Course.c_no3.5简单查询:select s_no,class,s_name,c_name,score,type --查询信息From showorder by class, s_noselect s_no,s_name,c_name,class,score --根据名字查询from showwhere s_name='XXX'4 测试结果4.1 查找图4.14.2 修改图4.24.3 统计图4.3 4.4 显示结果图4.45 结束语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实际调查与操作,我了解了目前学分管理的现状,学习并掌握了学分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相应语言的编写,同时,可以运用流程控制语句来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设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也基本掌握。
通过这一周的实训。
我们充分运用了所学的东西编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
我们运用了函数的调用,循环,定义,比较,查找,删除等知识。
通过实际动手,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
刚开始没有什么信心,毕竟以前对c语言的学习仅限书本与考试,没能通过c语言实现什么实质问题。
这一次要编出一个系统对我的挑战很大,但我并不畏惧,通过各种渠道以及查阅各种信息终于完成了这个课程设计。
同时也坚定我学习c语言的信心,我会继续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编出更好的程序!参考文献[1]谭浩强,《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刘振安,孙忱,刘燕君,《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3]汪诗林,《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