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答案如下:1.青葱岁月答案:青葱的岁月充满了无尽的憧憬和希望。

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六年级开始步入初中的大门。

在这八年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会了诵读古典诗文,还饱览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怀。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2.文言文翻译练习答案:1)题目:《观书有感》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翻译:The ancient scholars spared no effort in their pursuit of knowledge. It is only when they become old that their achievements come to fruition. Knowledge gained from books alone is superficial, true understanding requires practical application.2)题目:《唐风•江南》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偏知鱼戏莲叶间,我欲抱琵琶,恰恰今夜抱金错刀,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醉倒姊妹笑,且共从容共白头。

翻译:In the southern region, lotus flowers can be harvested. The lotus leaves are so luxuriant. Fish play among the leaves, swimming from one side to the other. Only they know the joy of this game. I desire to hold a pipa, but tonight, I hold a golden, serrated dagger. Regardless, I will play a tune, regardless if it makes you drunk and the sisters laugh. Let us enjoy ourselves and embrace our lives together.3.文言文翻译练习答案答案:1)题目:《鸟鸣涧》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译文:(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5分)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当中。

(色彩转变)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转变)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超级也(词义转变)译:(我)调派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范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二、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眼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平民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何要维持美玉一样高洁的道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如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2017-05-07十六、黎丘丈人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十七、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十八、齐攻宋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①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

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中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 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 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40题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译文: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译文:(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译文:(2)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译文:(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译文:(4)(善泅者)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译文:(5)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译文:(6)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文:(2)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3)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上文《魏文侯轶事》)译文: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译文: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译文: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文言文翻译练习1

文言文翻译练习1

文言文翻译练习1文言文翻译练习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参考答案】①只有接触到它,才能了解它;只有亲自实践,才知道什么是艰难。

②翻阅五岳画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

2、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参考答案.①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为。

②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道义,那么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参考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4、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参考答案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

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

5、翻译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画横线的句子。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未闻有师。

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召收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高中二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二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二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翻译练习题
1. 原文:其人丈首略大,有镇司之威。

2. 原文:叔父鼎沸之庭,姑母迁霜之庭。

3. 原文:与人良辰美景,背人常履夜道。

4. 原文:庖丁解术,以皮之无厚,董之无夫,以力之可任也。

5. 原文:顾予与余友好,与我两相怡。

二、文言文翻译练习答案
1. 译文:他的身材大致高大,有着官员的威严。

2. 译文:叔父的庭院热闹非凡,姑母的庭院却冷冽寂静。

3. 译文:与他人共享美好的早晨和美丽的风景,背着他人常常在夜晚行走。

4. 译文:庖丁熟练掌握技艺,因为牛皮没有厚的部分,刀子没有钝的地方,因为力量可以随意运用。

5. 译文:他对我友好,与我相处愉快。

以上是高中二年级文言文翻译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加强对于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提高对于文言文的应用水平。

文言文翻译虽然难度较大,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进步。

加油!。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题练习答案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翻译枣和棘很相似。

枣一般独自生长树高且横枝较少而棘则丛生相互交织成林这是他们的区别。

再从字面上来看他们都是从朿字而来本意是芒刺。

朿独生则为枣朿相邻横生则为棘不认识这两物的看字就可看出。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翻译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

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

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书经说命篇说“教是学的一半。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翻译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翻译名分不正道理就说不通道理说不通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则礼仪等级就不能维持礼仪等级不能维持则刑罚就不公平刑罚不公平则百姓都没有地方放手脚即不知该怎么办了。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一、文言文翻译练习题1.【命题要求】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题目:这本书很有趣。

答案:斯書甚之趣也。

2.【命题要求】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题目:我的家乡风景优美。

答案:吾之鄉土風景甚美也。

3.【命题要求】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题目:我们要珍惜时间。

答案:我等當惜時光。

4.【命题要求】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题目:他是一位聪明的学生。

答案:彼乃才思敏捷之學生。

5.【命题要求】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题目:他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答案:彼謹慎地竟功課矣。

二、答案详解1. 题目:这本书很有趣。

答案:斯書甚之趣也。

解析:将“这本书”翻译成“斯書”,表示强调这本书的存在。

使用“斯”一词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

将“很有趣”翻译成“甚之趣也”,使用“甚”表示非常,强调书非常有趣。

2. 题目:我的家乡风景优美。

答案:吾之鄉土風景甚美也。

解析:将“我的家乡”翻译成“吾之鄉土”,表示强调家乡的归属关系。

使用“吾之”表示“我的”。

将“风景优美”翻译成“風景甚美也”,使用“甚”表示非常,强调风景非常美丽。

3. 题目:我们要珍惜时间。

答案:我等當惜時光。

解析:将“我们”翻译成“我等”,表示包含自己在内的多个人。

使用“等”表示自称。

将“要珍惜”翻译成“當惜”,表示应当珍惜。

将“时间”翻译成“時光”,表示时光的流逝。

4. 题目:他是一位聪明的学生。

答案:彼乃才思敏捷之學生。

解析:将“他是”翻译成“彼乃”,表示他是的含义。

将“一位”省略,即“彼乃學生”。

将“聪明”翻译成“才思敏捷”,表示才思敏捷的聪明。

使用“之”连接形容词和名词。

5. 题目:他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答案:彼謹慎地竟功課矣。

解析:将“他”翻译成“彼”,表示他的含义。

将“认真地完成了”翻译成“謹慎地竟”,表示以谨慎的态度完成。

将“作业”翻译成“功課”,表示学校布置的任务。

使用“矣”表示已经完成的意思。

文言翻译专项突破训练(附参考答案)

文言翻译专项突破训练(附参考答案)

文言翻译专项突破训练(附参考答案)一、文言实词的翻译方法方法一:代入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选项中对“申(施展)”的解释放在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

方法二:语境判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方法总结:可用因文定义法。

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选项中“矩度(气度)”错误。

〖参考译文〗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方法三:联想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方法总结:运用联想推断法。

“次”结合下一句“将乃就舍”,联想初中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推断出“次”是“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之意。

而选项“次(次序)”错误。

〖参考译文〗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

将领不身体力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

士兵都驻扎安定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欲将。

方法四:句式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高中三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三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三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题:原文:江郎才尽,何能复饰余盛?然不可以时进,欲以观前升降耳。

李东阳判冤之状,合文发之,所以咨访死者。

翻译:杰出的才能之人,如何能够再次展示早年的辉煌呢?恐怕只是为了解析事物的兴衰变化而已。

李东阳发表了他对冤情的判决,以文状的形式发放,目的在于咨询死者的意见。

第二题:原文:闲情是竹春睡浅,来到江头正解颜。

谢毁儿跃马往来,云泉各自元封。

酒冷却唱,却唱听鸡亭。

露湿别高低,醉眼不禁昏。

翻译:那闲情就像春天中浅睡的竹子,看到江边的景色心情舒畅。

谢毁儿跃马穿行来去,云和泉各自守住原封不动。

酒变冷时便唱起歌来,在这听鸡的亭子里不论高低地坐下。

露水滋润了一切,我醉得眼睛也有些昏花了。

第三题:原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运者忘其车。

南面而已,足矣!翻译:君子即使穷困,也会尽力保全其尊严;而小人一旦贫穷,便会显露其卑劣。

农夫忘记了自己的耕犁,除草人也忘记了自己的锄头,运货人更忘了自己的车辆。

只要能保住尊严,南面这一面就足够了。

第四题:原文:里竟何号?谁家龙锺?冷水岸独归来晚,浑身上下都堆尘。

独立梅花。

碧榜东篱腊。

翻译:里面到底怎么了?是谁家的腊梅如此美丽?冷水岸上的人独自归来,已是太晚,浑身上下都沾满了尘土。

这里面独自矗立着一朵梅花,在篱笆东边碧色的清单上,刻着腊字。

第五题:原文:非无过也,而重过曰亡。

夫婴儿之过,傀儡之过,君子之过,重之则思其失思,思其失思则察焉察焉则改。

改则清净矣,如净濯于涤。

思其失,不可思其得;思其得,则昏焉昏焉则乱,爱其能,不终其殁;乐其言,不倦其听;若是则知而不处矣。

知而不处,其使人悔傀儡之过,而不重过也?翻译:并非没有犯错的时候,但在犯错过多的时候便会彻底迷失。

对于婴儿来说,犯错并不可怕;对于傀儡来说,犯错也没有太大关系;但对于君子而言,一旦重复犯错,就应该反思过失,思考失误的原因,从中觉察并进行改正。

改正之后,就如同水洗般清净无暇。

文言文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三文言句式专项训练(2012年9月)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省略句。

文言句式练习(一)判断句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夫战,勇气也。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环滁皆山也。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非我也,兵也。

二、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1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2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zì)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3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

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4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说苑•政理》)1、是为何谷?2、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3、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4、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文言句式练习(二)被动句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1、不拘于时,学于余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二、翻译: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

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参考答案一、1.①到②往、到③只,不过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二、1.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1、①文雅②得到(正确的方法)③少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

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

四、1.①宴请②逃亡③回头④给吃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

3.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

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五、1.①守卫②评定是非③向上,这里指抬高④俘虏2.断句:出与楚师战,败。

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

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

3.我是碰上王子才打了败仗的。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专项练习(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专项练习(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句子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一钱太守》,完成下面小题。

一钱太守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

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

”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①将作大匠: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员,②若耶:山名,③赍(jī):携带,④明府:对太守的尊称。

1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四、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

(14分)王舆,合淝人。

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①。

临战,本视贼水栅②,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

”舆唯唯③,而色不欲行。

本曰:“尔惮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柵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

高考复习: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复习: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⑶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⑷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文言句式练习判断句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

《赤壁之战》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被动句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贤哉回也!定语后置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宾语前置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10、沛*****在?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介宾短语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省略句1、省主语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竖子不足与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今以钟磬置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蟹六跪而二螯。

6、分句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固定结构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

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②何所……?(所……是什么?)《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⑤孰与……?(与……比哪个……?)《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⑥安……乎?(怎么……呢?)《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⑦独……耶?(难道……吗?)《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2.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②何……为?(……干什么呢?)《鸿门宴》:何辞为?③何……之有?(有什么……呢?)《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⑥安……哉(乎)?(哪里……呢?)《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⑦不亦……乎?(不是……吗?)《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⑧……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3.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直……耳!(只不过……罢了!)《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⑤亦……哉!(也真是……啊!)《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表揣度①无乃……乎(欤) (恐怕……吧?)(兼表反问)《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日饮食得无衰乎?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师说》:其可怪也欤?④……庶几……欤?(……或许……吧?)《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5.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三、文言翻译的方法增:相对于文言省略句式而言换:将古代的说法换成现代的说法删:文言虚词、发语词、词头等留: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号、物名等移:相对于文言特殊句式而言,翻译时应调整语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