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贷款五级分类

合集下载

2020年(财务知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2020年(财务知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财务知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于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仍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仍款意愿良好,运营、财务等各方面情况正常,能正常仍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仍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于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仍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运营正常,主要运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壹直能够正常足额偿仍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壹的壹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运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壹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和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运营管理存于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且、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X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运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制度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于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且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县联社:根据《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分类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市联社《市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实务》、《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我们信用社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8月5日,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明确工作重点,攻克工作难点,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实施五级分类基本情况及与同期“一逾两呆”数据比较变化分析实施五级分类后的基本情况经过初分,至6月底,我社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划分:正常类贷款1689笔,余额2231万元,占比%;关注类贷款524笔,余额1947万元,占比%;次级类贷款30笔,余额117万元,占比%;可疑类贷款1651笔,余额1342万元,占比%;损失类贷款23笔,余额38万元,占比%。

后三类属不良贷款1704笔,合计金额为1497万元,占比%。

与同期“一逾两呆”数据比较情况按四级分类标准,我社止6月末各项贷款3917笔,5675万元。

其中正常贷款2406笔,金额4771万元,占比%,不良贷款总额904万元,占比%,其中呆滞贷款904万元,占比%。

按五级分类标准划分比其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93万元,占比增加个百分点。

数据变化分析五级分类结果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社目前的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

对比分类前后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占比变化,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导致不良贷款较分类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在四级分类中形态未划分真实,形成的不良贷款。

二是借款人死亡或失去劳动能力导致贷款沉淀,形成不良。

如贷户王某,于在我社贷款5000元,用于养猪,现本人已死亡。

而担保人也是外出躲债多年未归,贷款损失难以确定,故形成不良认定为可疑贷款。

三是借款人经营不善生意亏损导致贷款沉淀,形成不良。

如贷户杨某,于做服装生意在我社贷款0元,用于资金周转,后因借款人经营不善导致生意亏损形成贷款沉淀。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一、分类标准1.正常类:指贷款风险较低,没有逾期记录,按照合同约定正常偿还的贷款。

2.关注类:指贷款质量正常,但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需关注客户经营状况、行业风险等因素。

3.关注类(特殊):指与关注类贷款性质相同,但存在特殊风险,如贷款担保方出现问题等。

4.不良类:指贷款存在一定的风险,出现违约、拖欠或无力偿还等情况,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

5.可疑类:指贷款风险较高,已经出现违约行为,但还有希望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二、计提准备金的核定1.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不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

2.关注类(特殊)、不良类和可疑类贷款需要计提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

计提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低于监管规定的最低比例。

三、逾期贷款的处理1.逾期贷款是指贷款账户在约定还款日后仍未偿还本金或利息。

2.对于关注类(特殊)、不良类和可疑类贷款,一旦出现逾期行为,应根据逾期天数进行相应的五级分类调整。

3.逾期天数根据贷款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一般分为30天、90天、180天等阶梯。

4.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自动转为不良类,逾期超过180天的贷款自动转为可疑类,并需加大催收力度。

5.逾期贷款处理包括追加担保、催收、提起法律诉讼等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

四、分类调整1.贷款分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确保贷款质量准确反映风险水平。

2.分类调整应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并且需要上报给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

3.关注类和关注类(特殊)调整为不良类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包括风险排查、审批流程等。

4.不良类和可疑类调整为正常类需要经过一定的等待期,并且需要客户提供相关的还款证明和担保措施。

五、风险准备金的释放1.分类调整后,相应的风险准备金应进行调整,释放或追加计提。

2.分类由不良类调整为关注类或正常类时,可以逐步释放风险准备金。

3.分类由可疑类调整为关注类或正常类时,应经过一定的观察期,确认贷款的良好表现后再释放风险准备金。

贷款五级分类参考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参考标准

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一、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难点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难点及对策

《西部金融》2008年第4期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难点及对策李锦平汪振敏摘要:实行以风险管理为根本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对从根本上反映农村信用社贷款资产质量状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促进其稳健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但是,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五级分类工作存在很多误区和难点,本文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准确进行五级分类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建议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08(4)-0036-02收稿日期:2008-3作者简介李锦平(5),男,陕西榆林人,经济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农村合作银行。

汪振敏(6),男,上海市人,经济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农村合作银行。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农村合作银行,陕西榆林719000)一、基本情况至2007年末,榆林辖区共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2个,其中:已改制为统一法人社的有9个机构,未改制的有1个,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的2个。

截止2007年10月,贷款总额为101.11亿元(其中自然人贷款占90%),按贷款四级分类划分正常贷款为97.98亿元,不良贷款为3.13亿元,占比3.10%。

据调查,榆林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除神木农村合作银行2005年就开始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外,其他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正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开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虽然,由于各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进度不一,但从总体上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基本做到了组织落实到位、学习培训到位、试点工作到位。

二、目前分类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和难点据调查,目前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工作中,仍在认识和操作上存在误区。

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把贷款五级分类看作简单的“4+1”分类,比如有的试点社将原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中仅有的3.4万元呆滞贷款,对应等额划分为五级分类的可疑类贷款;二是宜松不宜严,即怕影响经营政绩和拨备。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指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资产分为五个级别进行分类管理的制度。

这一制度对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保障资产质量,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具体内容。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规定,贷款资产可以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款,风险较低;关注贷款是指存在一定逾期情况或者其他风险信号的贷款,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次级贷款是指风险较大,可能出现违约的贷款,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可疑贷款是指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会造成损失的贷款,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储备;损失贷款是指已经发生损失,需要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贷款。

这五个级别的分类,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加准确地评估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其次,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贷款资产进行五级分类,金融机构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资产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风险问题。

同时,五级分类标准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风险管理要求,包括加强对不同级别贷款资产的监管、加大风险防范和控制力度、及时储备风险准备金等。

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再次,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建立和实施,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监管工具。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资产进行五级分类监管,及时了解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状况,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风险问题,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监管部门还可以根据不同级别的贷款资产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于存在风险的贷款资产进行更加细致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

最后,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建立和实施,也需要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加强沟通与配合。

农村信用社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及对策

足 额 偿 还 ” _ 注 类 ‘ 是 存 在 一 些 可 能 对 偿 还 贷 款 』 关 但 一
本 息 产 牛 不 利 影 响 的 冈 素 ”,类 似 这 种 由” 的 界 限 区 分 ;再 女I 义 中 的 用 词 I 定 ‘ 有 足够理 设 ‘ 存 不 利 影 响 的 因 素 ” 的表 述 很 难 进 行 严 格 存 ‘ 够 ”、 ‘ 些 ” ‘ 足 ‘ _ 、
风 险 情 况 是 不 断 变 动 的 ,为 能 全 面 反 映 信 贷 资 产 的 质
量 ,决 定 了贷 款 五 级 分 类 是 一 项 时点 明 确 的 I作 相 关 的 政 策 也 明 确 规 定 五 级 分 类 的 贷 款 是 应 该 断 更
( )分 类 标 准 的 原 则 性 与 实 际 操 作 上 随 意 性 的 一
提 出了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
中圈分类号 :F 3 , 8 23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10 -0 12 0 ( 1 0 3 .2 0 79 4 —0 6 1) 0 90 -
贷 款 五级 分 类 的 实 施 ,使 农 信 社 的信 贷 规 范 化 管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1 期 06 1
( 总第 3 3 ) 6期

方 金

NO 1 . 0 6 .12 0 Ge e a NO 3 3 n rl . 6
= === == =: = == = = === == ===
S u hChn i a c o t i aF n n e
“ 大”、 “ 少 部分 ” 等 等 都 是 模 糊 语 言 。 由 于 定 义 较 极
信 贷 T 作 的正 常 秩 序 。

【管理制度)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管理制度)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中国 1998 年之前的贷款分类1998 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 1998 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于我国简称“壹逾俩呆”。

逾期贷款是指逾期未仍的贷款,只要超过壹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俩年或者虽未满俩年但运营住手、项目下马的贷款;呆账是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

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部份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于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是,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

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否事实上有问题,均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壹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

此外这种方法是壹种事后管理方式,惟独超过贷款期限,才会于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

因此,它对于改善银行贷款质量。

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壹定的保护措施,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蛾类分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中国 1998 年的贷款五级分类1998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仍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壹、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壹直能正常仍本付息,不存于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仍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仍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

贷款损失的概率为 0。

二、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仍贷款本息,但存于壹些可能对偿仍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仍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 5%。

三、次级贷款借款人的仍款能力浮现明显问题,彻底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仍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者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仍款付息。

818《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讲稿

818《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讲稿
行业规范的效果:同〝行业〞内的两个公司并不一定是十 分可比的;多元化运营带来的困难;同行业企业也能够存 在会计差异。
第十三页,共44页。
四、财务(cáiwù)综合剖析 综合剖析:就是将营运才干、偿债才干、盈利
才干和开展才干等诸方面的剖析归入一个无机的全 体之中,片面的对企业运营状况、财务(cáiwù)状况 停止解剖和剖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 准确的评价与判别。
银行如今实行差异利率,试问:信誉存款与抵押存款二 者利率如何?—— 风险与收益之关系。
第二页,共44页。
五级分类的中心是存款的归还性。我以 为依据归还性的概率大小,存款损失多少来 对存款停止分类。教材中的五种分类规范, 〝一切正常〞、〝潜在缺陷〞、〝缺陷清楚 能够损失〞、〝一定损失〞、〝 损失严重 〞因综合财务要素和非财务要素加以剖析确 定。例如:企业流量充足,信誉良好,但是 有信息说明上月消防大队对该企业下了〝消 防隐患整改通知书〞,如今(rújīn)结果该是 怎样呢?
杜邦财务剖析(pōuxī)体系 图
权益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
*权益乘数(资产/权益)
销售净利率
*资产周转率
1/(1-资产负债率)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资产平均额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第十五页,共44页。
杜邦剖析图,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的目的关系
1、权益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目的,是杜邦
第六页,共44页。
二、财务剖析的方法 1、趋向剖析法〔水平剖析〕法:是经过数期 财务 报告中相反目的的比拟,确定其变化的 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此来说明(shuōmíng) 财务状况和运营效果的变化趋向。它可以经 过编制静态数列来反映〔定基、环比〕。 留意效果:对比的目的口径要分歧,剔除 偶发性 项目的影响,运用例外原那么〔对 清楚变化的目的要重点剖析〕。 2、比率剖析法:是把彼此存在关联的项目加 以对比,计算出比率,据以确定经济活动变 化水平的方法。比率是相对数,采用这种方 法可以把某些条件下不可比的目的变为可以 比拟的目的,以便停第止七页,共剖44页。 析。有三种比率方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步骤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步骤

贷款五级分类步骤1、展期天数计算:在原到期日后面插入表格,展期天数=到期日—原到期日。

算出的结果如果是0则表示未展期;在新插入的表格上写上“展期“。

按要求计算。

2、利息违约天数的计算:在结欠利息后插入表格:1)首先算出“每个月应交利息数“=结欠本金*利率/10002)在算出每月应交利息数后再插入表格计算算出“月数“=结欠利息/应交利息数3)在月数后再次插入表格算出“天数”=月数*30天在把数全部算出后把每月应交利息、月数隐藏(我们所要获得的数即天数)。

3、本金违约天数计算:1)在结欠金额后插入表格,写上”本金违约天数”;2)选出本季度最后到期日为本月最迟的日子的贷款户。

假设做四季度的五级分类则在“到期日期“筛选到期日为12月31号这天的贷款户。

如图表13)复制“到期日期”,粘贴到“本金违约天数”表格处。

如图表24)找到刚才粘贴到期日至本金违约天数的表格,然后复印此数到“本金违约天数”的全列。

如图表35)用“本金违约天数”此格内容减去到期日期,算出后往下拉出下面的数。

如图表4 6)假设选取到的到期日期为12月29日,由于12月有31日,故还需在所算来的数的基础上再加上2。

如图表57)在“村委会”插入表格输入“分管信贷员”,分别输入各分区信贷员。

8)选中所有内容。

标题除外,然后对“五级分类”这栏进行排序。

然后在“五级分类”这栏插入四列表格,分别输入“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分类理由”。

如图表69)若五级分类为次级的。

我们则把“结欠金额”的数字分别按对应的分类复印至的“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如图表7、图表8图表 1图表 2图表 3图表 4图表 5图表 6图表7图表8贷款档次担保方式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信用贷款未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保证贷款未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抵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3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质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6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6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27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271首先看利息违约天数,若利息违约天数未达到表中所列的五级分类,则看本金违约天数是否达到。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ⅩⅩ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我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号)、《Ⅹ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区各级农村信用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及其分支机构;本细则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细则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

五级分类应以贷款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性原则。

农村信用社应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农村信用社要按照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和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贷款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对明确界定可能偿还比例的单笔贷款,可按偿还可能性拆分成多笔后,进行分类。

银团、社团贷款的分类等级原则上由主办行或主办社认定。

(五)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银行贷款新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贷款新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还能力较强(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

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

农信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材料一、引言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重要任务。

农信社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业务之一,但贷款涉及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农村信用社对贷款进行了五级分类。

本文将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进行总结与分析。

二、五级分类的定义和目的1.五级分类定义农村信用社根据贷款客户的还款情况,将其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通过分类,对信贷资产进行准确评估,为农村信用社提供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依据。

2.五级分类的目的五级分类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农村信用社对贷款风险的准确评估,为信贷经营提供科学指导,规范风险管理,合理配置资本,维护农村信用社的良好运营状态。

三、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1.正常类正常类是指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良好,还款按时,贷款风险较低的客户。

该类客户具备良好的还款记录,信用评级为A+或以上。

2.关注类关注类是指贷款客户存在一定风险迹象,但还能按时还款,风险可控。

该类客户可能存在一些还款困难,但尚未造成损失。

信用评级为A或B级。

3.次级类次级类是指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下降,风险较高,但仍能偿还部分贷款。

该类客户可能存在较大的还款风险,不能按时还款,但仍有一定还款能力。

信用评级为C级。

4.可疑类可疑类是指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严重下降,风险极高,存在较大的损失可能。

该类客户严重拖欠还款,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信用评级为D级。

5.损失类损失类是指贷款客户无法偿还贷款,已经造成无法收回的损失。

该类客户已经无法偿还贷款,造成了贷款损失。

信用评级为E级。

四、五级分类的意义与应用1.风险管理五级分类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对贷款风险的准确评估,有助于农村信用社科学制定风险控制策略,降低贷款带来的风险。

2.资本配置五级分类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本,使农村信用社的资本运用更加有效。

3.经营指导五级分类通过对贷款客户的不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可以为贷款经营提供科学指导,优化贷款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简述贷款五级分类及其标准

简述贷款五级分类及其标准

简述贷款五级分类及其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对于放贷资产进行的风险分类。

这种分
类方法是根据贷款资产的违约可能性和违约后的损失程度来进行的。

五级分类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等级。

首先是正常分类,这是指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没有
任何逾期的情况,风险较低。

其次是关注分类,这是指借款人出现了一些还款不足的情况,
但尚未构成逾期,风险程度比正常分类高一些,需要银行密切关注。

第三是次级分类,这是指借款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逾期情况,
但尚未到达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的程度,风险程度相对较高,需要
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接下来是可疑分类,这是指借款人出现了长时间的严重逾期情况,已经对银行的资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需要进一步核实和
评估,确保风险的准确评估。

最后是损失分类,这是指银行认为已经无法收回的贷款,必须
计提坏账准备,对银行的资产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失。

这些五级分类标准对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评估非常重要,有助于银行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保障银行的资产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和评估。

贷款五级分类形态调整的通知

贷款五级分类形态调整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明确贷款五级分类形态调整的通知各信用社、分社: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6]23号)等相关规定,联社社将信贷管理形态贷款形态按月进行调整,为了杜绝我县不良贷款前清后冒的现象,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责任为了控制不良贷款上升,各网点在清收不良贷款的同时,也要注重关注类贷款下调,联社要求每月的1号,由本网点会计人员将正常类本月即将到期的贷款、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按信贷员打印出明细,交给包片信贷员,由信贷员按照正常类、关注类贷款的到期时间,尽快清收,还不清的按照转贷规定进行转贷,由于会计人员未按时打印贷款明细造成贷款形成不良的,按照岗位职责扣分,扣除会计人员绩效工资。

由于信贷人员未按时清收造成贷款不良的,岗位职责扣分,扣除信贷人员绩效工资。

二、核心定义农村信用社按照按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信贷系统形态调整按照贷款期限每月进行调整。

三、调整依据(一)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标准:1.正常类: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按时还本付息,农村信用社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关注类: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3.次级类: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含)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1天至90天(含);4.可疑类: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91天以上;5.损失类: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5]50号)规定的被认定为呆账条件之一的信贷资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贷款五级分类
/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经济论文金融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贷款五级分类
摘要:贷款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国际先进的信贷管理方法,在我国银行业推行了近10年,并于2006年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推开。但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基础和风险管理能力薄弱,从目前一些农村信用社试点的情况看,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必须在推行的过程中加以解决,否则五级分类的优越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管理;贷款五级分类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现代银行业真实、全面、动态地识别、反映和监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分类可以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我国从1997年开始试行贷款五级分类,2001年12月在银行中全面推行。考虑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直到2003年12月银监会才印发《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并在江苏、广东等地的部分信用社进行了试点。2006年3月22日下发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开始在全国农村信用社全面推开。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最后一批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机构,可以充分借鉴国内银行近10年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先天条件薄弱,从目前农村信用社试点的情况看,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现实障碍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层存在思想顾虑和畏难情绪,主动推行五级分类的积极性不高。从近年银行五级分类结果看,五级分类标准比“一逾两呆”要严格,得出的不良贷款率一般要高4至5个百分点。因为五级分类不仅考虑贷款的还本付息情况,还考虑客户本身的各种潜在风险,一些虽未到期或不欠息的“正常”贷款,只要其借款人存在违约风险或财务状况严重恶化,都可能在五级分类时被划入不良贷款。由于农业贷款受自然、社会等条件的影响大、风险高,加上农村信用社原来的一些贷款没有按照市场原则发放,不良贷款包袱沉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两年多来,通过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扶持,在消化历史包袱、化解风险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05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按照“一逾两呆”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比改革前的2002年末下降1892亿元;不良贷款率14.79%,比2002年末下降22.1个百分点,但仍比国内银行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高6.2个百分点。据分析,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主要依靠专项票据置换和贷款余额的增加,前者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率是44%,后者的贡献率是45%,而完全依靠农村信用社自身力量使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的贡献率仅有11%。如果按五级分类的标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质量必将进一步降低。所以,很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层担心将不佳的贷款分类结果披露出去会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誉和形象。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层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一些农村信用社和由农村信用社改革脱胎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贷基础工作和管理水平相对薄弱,信贷管理制度性的建设较为落后,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弱。有的分类试点农村信用社未制定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和内部管理办法来规范贷款分类的操作、认定、审核、贷后管理等工作程序及部门人员职责分工,五级分类操作缺乏制度依据。一些省级联社主管部门对全辖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指导不够、监督不力,基层社既缺少来自上级的支持和推动,也缺乏严格执行分类标准的主动性和动力。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借款客户的特殊性使五级分类工作难以获得完备的财务信息,加大了分类工作的难度。由于五级分类倚重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的分析,因此,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是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这正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五级分类的难点。与银行不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户、村办和镇属企业以及小私营企业,大部分借款人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农户和小私营企业大多没有财务报表,其资金活动以现金交易为主,游离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结算渠道之外,无法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其收入、财产、对外经济往来等财务信息,贷款是被生产占用了还是被生活挤用了也很难全面准确地区分和监督,分类所需的资料信息难以及时收集,不利于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状况和偿债能力的量化指标分析,不仅增加了贷款五级分类的难度,也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4.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信贷人员数量少,高素质人才少的现状,无法达到贷款五级分类的操作要求。“一逾两呆”分类法是以一维的标准即还款时间作为依据,这种简单的操作完全可以依赖电脑完成。而贷款五级分类法运用多维标准评价贷款质量,是建立在对现金流量、财务比率、担保和非财务因素分析基础上的实践性很强的操作体系,产生的结果不能简单地从账本和电脑上获得,而是要通过综合分析各种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经过规范、标准的程序产生。涉及的知识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需要操作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和信贷分析技术,具有丰富的信贷管理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力。而目前很多基层农村信用社现有的信贷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难以胜任五级分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类质量和效率。五级分类还要求对贷款动态跟踪,一般至少每半年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个别借款人重要信息发生变化要及时重新分类,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特点是金额小、户数多,五级分类的工作量很大。很多农村信用社不仅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且一个信贷人员要管理几十个贷款户,难以抽出精力将五级分类工作做细,人手严重不足。5.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考核激励机制和内控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贷款分类的结果可能存在人为调整而失真的问题。很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考核机制设计不合理,忽视对贷款管理过程的考核,而只对贷款分类结果考核,并与信贷管理人员的收入和升迁挂钩,导致相关人员更多关注的是贷款降级会影响利润及贷款质量指标的实现。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在分类时不严格执行分类标准导致分类偏松,人为调整分类结果,严重影响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不利于充分揭示和暴露自身贷款的真实风险。二、对策建议从银行开展五级分类的实践看,五级分类从推行到成为信贷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因此,要充分认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推行阶段,特别应该重视分类制度建设、组织实施、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监督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1.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贷款风险分类问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级负责人和业务操作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不仅是对贷款认定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计量、控制能力,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需要,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科学发展,实现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的必由之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逐步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作为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把分类全过程作为贷款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理解和运用五级分类方法,而不是在监管要求下被动地应付。2.尽快完善分类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具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色的贷款分类制度。首先,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既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五级分类试点工作的经验成果,又要立足现实,兼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及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就贷款分类的操作、认定、审核、管理等工作程序以及相关部门在分类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作出明确规定。其次,落实责任,组织有效实施。银监会要求成立省联社一把手亲自负责的专门机构,具体组织推动,担负起制定方案、培训交流、部署实施、指导考核等职责,务求做到人员、任务、责任和措施落实。第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作好贷款早期监控和分类的基础工作,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相结合的信贷资料档案库。对贷款进行早期监控包括周期性地动态了解借款人最新的信用、财务信息和现金流动趋势以及根据时价对抵押物作出现实的再估价,从全面、动态、准确的角度收集、保存、更新最基本的信贷资料。第四,深入理解并执行贷款分类的核心原则和相关要求,做到标准严格、认定准确、操作规范、审核合规,真实、准确、审慎反映资产质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分类过程,以提高分类结果的准确度和社会公信度。第五,农村信用社联社要加强对辖内贷款五级分类的指导和监督,注意收集整理基层分类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定期讨论、学习、总结,形成统一、规范的意见和措施指导全辖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在实践中逐步探寻适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五级分类办法。3.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数量充足的信贷人员队伍。当前要重点做好五级分类的培训工作。银监会通过“一二三”工程重点提高省级联社五级分类工作水平,“一”是指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借调100名业务骨干指导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参与分类方案制定、培训授课、巡查和现场指导;“二”是指从农村信用社选派2000名管理人员到商业银行进行五级分类学习,提高农村信用社分类技能和业务素质;“三”是指完成对农村信用社30000名员工的贷款五级分类培训,使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和分类操作人员思想通、懂常识、善操作、技能强。各银监局也会同省级联社,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培训、案例辅导、检查指导等各种有效形式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技能,尽快掌握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农村信用社应将从事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的人员培训纳入全行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鼓励信贷人员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要督促信贷人员树立新的风险观念,掌握科学、严谨的信贷管理模式,更好地运用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对贷款客户信息的追踪收集、授信额度的控制和风险的预警。同时,在录用新的信贷人员时提高专业标准,将掌握会计、信贷业务,懂得一定的经济、法律、电脑方面知识的人员充实到信贷岗位上,保证有足够数量的信贷人员。4.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辖内各分支机构贷款分类的检查监督,对蓄意弄虚作假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保证贷款分类结果的真实和准确。监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检查指导和督促纠偏工作,为实现“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打好基础。监管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坚持规范、准确使用分类标准,可以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出强有力的信号并产生实质影响,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引导规范作用。同时,监管部门应该把国内外商业银行在分类上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加以推广,促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尽快完成向贷款风险管理的过渡。5.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将贷款五级分类的风险管理水平作为考核的核心因素,建立良好的考核压力和激励动力相容的双向考核制度和良好的风险文化。贷款分类不但包括分类结果,也包括过程,贷款分类过程本身最能反映银行机构的信贷文化和管理水平。在考核过程中应避免单纯考核五级分类的结果,应注重考核分类的程序是否严格、分类的工具和手段是否可靠、掌握的信息是否全面,使其成为加强信贷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参考文献:张功平主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8韩雪萌.贷款五级分类:农信社改革涉足“深水区”.金融时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