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华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研究

摘要

余华是中国大陆在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位小说家,写作的文风以反映现实为主,而且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数量不多,大多以负面形象出现,且悲性较多,这些女性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从余华小说典型女性形象分析入手,分析存在于这些典型女性形象的精神特征,并且联系余华本人的身世特点以及余华在创作中的经历,从中深度挖掘余华创作这些典型女性形象的根源。

关键词:余华;小说;女性;分析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1)

第1章余华小说中的典型女性形象的精神特征 (4)

第1节物品化特征 (4)

第2节扁平化特征 (4)

第3节依附化特征 (5)

第二章余华小说中典型女性形象的根源 (9)

第1节男权主义的叙事视角 (7)

第2节作者主体经验的局限 (7)

第3节作者教育和阅读经历的影响 (8)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在当代文坛上,余华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从他1987 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到新世纪的今天,已经有众多的作品出版。不少作品翻译成了外文,还有一些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搬上了荧屏。他的影响力也由平面化的纸质扩展到了立体化的影视传媒。对这样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作家,文学评论界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文学评论家们把他定位为80 年代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关注他的创作转变。

对于余华小说中创作的典型女性形象,余华对女性的书写仍旧没有脱离男权主义的窠臼,女性形象的扁平压抑,个性的稀薄不足,人物命运的坎坷悲惨,这样的叙事模式有他先锋书写、追求叙事新颖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在无意识之中陷入男性中心主义的逻辑。.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余华作品,以《许三观卖血》、《兄弟》、《活着》、《古典爱情》和《在细雨中呼喊》这几部余华代表作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借助小说文本分析常用的人物特征分析方法,从典型人物的精神特征入手,分析典型女性所具有的典型精神特征,并且从男权主义的写作叙事视角、余华本身主体经验以及作者本人的教育和阅读经历入手,分析作者塑造这些典型女性形象的根源。

第1章余华小说中的典型女性形象的精神特征

第1节物品化特征

“人之所以为人,也就是因为人有自身的主体能动性,能通过自身的主体意识和能动实践来改变周围的世界,这样人才能在客观世界中相对体验到一种主观的自由,这也是在大自然界人之所以在能力上高于其他物种的表现。但是,如果人在复杂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之中失去了自我主体能动的能力与空间,那么人自身作为人的主体能力也就意味着丧失。”资料来源【1】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活着》文中家珍和凤霞,其所承受的苦难源自于社会与生命本身,家珍嫁到一个有钱人的家里,本应该吃穿不愁。但是,福贵偏偏是个败家子,赌博输掉了所有的家产。本来,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很衣食无忧,可生了一个女儿却变成了哑人,自己唯一的儿子在为县长夫人献血时候死于非命。并且家珍长期患上难治之症,承受病痛的折磨,最终死于病痛与生活的折磨。她的女儿凤霞从小患病成了哑巴,成家之后却又因为难产死于非命。她们母女两个人所承受的苦难,既有来自社会的原因,又有自身生存状态的原因【1】。

第2节扁平化特征

关于人物性格的扁平化,是指围绕人物的单一特性或者性格、思想来刻画人物。这种人物性格简单,具有平面化特征。福斯特在其专著《小说面面观》中写道:“17 世纪时,扁平人物成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资料来源【2】

在余华的前期小说里,就不乏这样的一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个性单薄,完全按照作者自身写作构思理念前行。《兄弟》中,余华对社会人生的描写更加资料来源1:刘思谦.女性文学中父权制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2007

资料来源2:林树明.性别诗学:意会与构想[J].中国文化研究,2000

丰富,超越出最初简单的观念演绎式的写作,人物也有更多自身的情感欲望和丰富的人性冲突【2】。在这部小说中写了这样一位母亲——李兰,李兰在整部作品中所占的篇幅并不是很多,但作者通过这个角色的扁平化处理,并且通过这个角色最终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动乱给人性造成的伤害。

李兰所处的时代是文革,这是一个没有法制、秩序混乱、伦理道德颠覆的时代。她自身的命运也在时代的颠簸中曲折艰难。自己第一个丈夫因为偷窥女人上厕所而死。第二个丈夫又因为混乱的政治斗争而死于非命。自身连正常的生活都过不了,而且还犯了头疼病,身体、精神在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失衡下双重崩溃。更甚的是,自己的儿子也是缺乏管教,在年龄不大的时候又重复父亲的不雅行为——“偷窥”女人上厕所,再次遭受舆论与道德的否定、打击。这些生活经历对于李兰来说,承受了双重的压力。最后,她死于这样一个秩序混乱的时代。丈夫的死去,孩子的无人管教,自己生活缺乏依靠,这都是跟这样一个狂乱的时代有关。

《古典爱情》中,小姐惠则成了一个富有梦幻色彩的美女形象,这符合传统文学中对少女的一种想象与书写。余华在这个文本中,诗性地的构造了梦幻古典少女所具有的端庄,内秀而不失稳重的性格特征。结局以少女惠的非正常死亡和书生遗憾终生结尾,文本并没有突出的主题和复杂的情节,而是展示出人生中存在暴力、死亡甚至人吃人的非理性的状态,揭示出人命运的非理性存在与生命的无常。

第3节依附化特征

就余华笔下的女性形象来说,她们往往依赖于男性,或者是家庭,而并非是靠自我主体来实现目的。这是跟她们自身的物品化特征相辅相成的。“她们在生活以及之中被视作物品化的客观对象,与之伴随的是,她们女性自身也在物质生存、话语表达、命运选择上依赖于男性的他者。她们自身缺乏选择能力和表达能力”。资料来源【3】

资料来源3:[5] 季红真.确立女性主体与女性文学创作[J].文艺争鸣,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