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合集下载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4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4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设计指导思想作为“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一课,本篇课文意在告诉人们应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明白狼的生态意义,更应让学生懂得狼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个代表而已,进而让其明白人类应平等地看待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而作为语文课学生这些认识的获得又必须来源于对文本的研习,决不能撇开文本谈所谓的道理,否则便会上成环保生态教育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文本研习的指导,强化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明白文章的旨意并进而提高思想认识的意识。

针对本课文本特点,课堂上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来解读文本,培养其解读文本的能力。

总之,教学中力求体现语文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

教学目标1.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3.学习本文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3.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与大自然平等的和谐相处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进入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最后一课的学习,在这一专题中,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自然来做文章的。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呢?大家还记得郭小川在《致青年公民》中的一句话“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吗?我觉得这句话很能形象地说明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在这里,我们显然是把长江亦即自然作为我们的对手来看待的,我们要让它驯服,为我所用。

不难发现,这体现了我们这样的思想:我们人类是这地球上最高贵的,一切要服从我们人类的需要,自然要服从我们,我们要征服自然。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2. 分析文章中关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

3. 领悟文章倡导的和谐共生、敬畏自然的理念。

4.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问题。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主旨,解读“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5.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主旨和关键观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写作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短文写作: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自然环境问题的相关文章和案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资料。

4. 笔记本:供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和写作练习。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3. 解析课文: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环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

七、课堂活动1. 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表演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情景剧,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主题演讲:邀请学生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进行演讲,培养表达能力。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的比较;(3)掌握文中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本的能力;(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山和人的思考方式之间的异同;(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2)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3)激发学生对思考和智慧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的比较;(3)掌握文中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观点的理解;(2)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之间异同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2)提问:“像山那样思考”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本;(2)学生标注不懂的地方,准备与同学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含义;(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的比较;(3)讲解文中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1. 课堂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2)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像山那样思考”的方式的。

2. 拓展活动:(1)小组讨论:探讨山和人的思考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分享自己的思考经历,互相交流学习。

五、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的回答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的运用。

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和思考能力的运用。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论述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要内容概述:文章以山为比喻,提出了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从山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重点词汇和短语: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环境伦理等。

3. 论证方法分析: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画或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山的思考,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3. 词汇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教师讲解难懂词汇。

4. 论证方法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像山一样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测试:课后布置相关测试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阐述的合理性。

五、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相关视频或图片:山水画、自然环境破坏的图片等。

3. 词汇学习资料: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和解释。

4. 论证方法分析资料:相关论证方法的介绍和示例。

六、教学扩展活动:1. 举办一次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主题的小组演讲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论证方法,阐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考察,体验自然环境,增强对环境保护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以及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2. 学生也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查看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概念。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3)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文章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3)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培养同理心,理解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的感受。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3. 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点,解释关键概念。

4.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案例,分析其意义和启示。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

三、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文章、研究报告等。

4. 讨论工具: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的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评价文章观点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时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3.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点,解释关键概念。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优秀5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优秀5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优秀5篇板书设计:篇一像山那样思考狼嗥鹿…。

猎人山客观思考“我”希望、恐惧草原高山植被充满生态忧患意识无可挽回地退化大声疾呼生态价值生命意义教学重点:篇二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篇三“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结语。

篇四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篇时图片留给我们的疑问,可以说已是不解自破。

这就是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环保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再继续受到伤害。

教学过程:篇五一、导语: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她崇高而优雅,雄浑而又柔和;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

面对大自然,郁达夫,高建群们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苏轼,柳宗元们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下面请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显示),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1、“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2、茫茫的沙漠;3、北京沙尘暴。

师:你觉得这几幅图画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生答:二、三幅画面有因果关系。

北京的沙尘暴来源于茫茫的沙漠。

师:一、二两幅面呢?生:我觉得这两幅画面好像是同一地方,前者是过去的景象,后者是现在的景象,可能是草原荒漠化了。

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

大家可能不会相信,这两张图片是同一个地方,一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是现在。

短短的一二十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学生思考、讨论。

生答:1、沙漠的进攻 2、长期干旱、缺少雨水 3、开荒种田致使水土流失。

师:同学们考虑到了一些原因,很不错。

我国曾经有一段时期在极左思潮影响下,草原遭到过人为破坏。

当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国为保护草原,保护植被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每年还有大面积的草原在荒漠化,这中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牧民的过度放牧,草原的牲畜承载量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9篇)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9篇)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9篇)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优质教案及反思篇1[教材分析]本课选入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个专题(专题即以篇名命名)的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

这个专题意在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感受她的深长意味,而板块“湖山沉思”意味着学习本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大自然的层面,还要通过自主阅读,钻研文本,进行多角度的交流对话,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入理性思辨的境界。

梁丰中学的学生有较高的起点,引导他们实现教材编者的初衷是完全可能。

本文内容似浅而实深,需要涵咏品味,文本研习应该是主要学习方式。

本课涉及生态保护问题,但毕竟我们上的是语文课,故只能从语言文字入手去感悟相关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诗性语言表达理性思考的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来领悟情感、解读文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有关生态伦理的思考,确立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味关键词句中的细腻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本文以感性的形式表达理性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感悟作者的生态伦理观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像山那样思考》。

预习课文之后大家已经知道,作者的思考是由一种动物--狼--引起的。

在你一贯的印象中,“狼”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大家再一起想想,有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你还读过什么以狼为主角的寓言、童话?这些词语和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同学自由交流之后小结:人们一贯敌视憎恶着狼,把狼视为竞争者和猎物,随着近现代枪械的产生,狼遭到了灭顶之灾。

人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没有狼的世界是否会比有狼的世界更加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像山那样思考”一下,换一个角度去认识大自然中的狼,或许我们会有一种全新的感悟。

设计这样的导入,主要意图是凸显人类的习惯思维中对狼的认识与文本作者的认识之间巨大反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索。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2)掌握文章中提到的“山的智慧”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观点;(2)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探讨山的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文章作者、出处及文章发表的时间,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2. 文章主要观点:(1)山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2)山所具有的智慧,如沉稳、坚韧、包容等;(3)人类如何从山那里汲取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中提到的山的智慧;(2)如何将山的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山的智慧与人类智慧的关系;(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山峰,激发学生对山的兴趣,为学习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如山的智慧、人类如何从山那里汲取智慧等,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探讨山的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5. 总结提升:五、课后作业1. 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山的智慧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山的智慧解决问题;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否阐述山的智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是否能将山的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完整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完整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罗岚【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设想】1、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

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2、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提问: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有谁看过没有?那么,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明确: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

《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

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

二、作者:“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好书。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背景和文章发表的时间。

2. 文章主要观点:像山那样思考,人类应该从山中获取智慧,以保护自然环境。

3.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引言、论点和结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主要观点和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章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准备案例分析的材料和问题。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主要观点和论据。

3. 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5.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的讨论和交流。

6.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为。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环境保护和自然智慧的文章或书籍。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环境并思考如何保护。

3. 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并分享和交流。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作者:王葵葵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0年第11期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成语“山思而后行”有什么问题吗?有,“三思而后行”的“三”写成了“山”,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做任何事之前,我们都要认知思考,然后行动,尤其重要的事情更应如此。

我们人类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不仅要“三思而行”,更要像山一样的思考,山是怎样思考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去寻求答案。

二、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表达的观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本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嗥叫()驯服()蔑视()迸发()湍急()艾蒿()扳机()饿殍(莩)()蜿蜒()毛骨悚然()2.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明确】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3.这声嗥叫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明确】狼嗥中所饱含的情感:“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

表现出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悲鸣,更是它反抗的号角。

4.对于这声嗥叫,留意的有哪些人、物?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读第2、3段,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①“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还有“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②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思考。

四、再读文本,质疑问难1.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读4-6段。

要求:用文章里的原话来回答)【明确】以前:“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

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肆意猎杀后来:“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完整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完整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完整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案:《像山那样思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像山那样思考》。

本篇文章通过讲述一座山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像山一样思考,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文章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环保意识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环保意识。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原文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山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山的思考。

2. 课文朗读(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习生字词(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交流生字词的含义。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

4. 文章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寓意。

学生分享对文章的思考和感悟。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课后和家长一起讨论文章的寓意,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像山那样思考》2. 生字词:的山、那样、思考3. 文章寓意: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生字词抄写2. 读后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山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山的思考。

在课文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在文章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拓展延伸: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0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0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篇1教材分析:《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新教材苏教版必修一中一篇现代散文,其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是一位美国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以他的生活经历,用诗意性的语言,独特的写作风格,对大自然进行思考言出在付出生态变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至于作者在文章中怎样对狼的“嗥叫”进行认识,理清其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在设计之时我以尝试的心理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的理解,明白文章的主旨从而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反复研读和思考,结合现在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认识作者借用狼的“嗥叫”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有很大的差别,不仅表现在国别上,而且更体现在家庭的熏陶上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对作者的诗意性的语言、写作风格和采用的意象,可能体会不够深刻,在理解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狼嗥含义,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3、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像山那样思考”又怎样的内涵?3、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积累“狼”字成语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2、思考文题:谁思考什么?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利奥波德及他的“土地道德”。

2.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把握文章的主旨,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明确“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

4.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文章的主旨,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明确“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图片,体会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二、作者介绍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长期从事林学和野生动物管理研究,被称为美国野生动物保护之父。

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l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书中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三、朗读课文1.自读课文,查找生词。

2.借助工具书,理顺词义。

积累词语:① 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缺。

②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

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③ 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④ 饿殍:饿死的人。

文中指饿死的鹿。

⑤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⑥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3.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四、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 引导学生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 讲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寓意。

教学活动:1. 观看自然风光视频,感受自然之美。

2. 教师讲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 学生分享对“像山那样思考”的理解。

第二章:山与人类文化的关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山对人类文化的启示。

教学内容:1. 世界各地山在人类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分析山对人类文化的启示。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各地山的文化象征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山的文化理解。

3. 小组讨论:山对人类文化的启示。

第三章:山的智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的生态智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山的智慧。

教学内容:1. 山的生态智慧案例分享。

2. 分析人类如何借鉴山的智慧。

教学活动:1. 教师分享山的生态智慧案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山的智慧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如何借鉴山的智慧。

第四章:山的伦理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的伦理观。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遵循山的伦理观。

教学内容:1. 山的伦理观内涵解析。

2. 分析人类如何遵循山的伦理观。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山的伦理观。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山的伦理观的理解。

3. 小组讨论:人类如何遵循山的伦理观。

第五章:山的生命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的生命观。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借鉴山的生命观。

教学内容:1. 山的生命观内涵解析。

2. 分析人类如何借鉴山的生命观。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山的生命观。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山的生命观的理解。

3. 小组讨论:人类如何借鉴山的生命观。

第六章:山的和谐共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谐共生。

教学内容:1. 和谐共生的概念及意义。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

通过问题或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教学活动:1. 开场白: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 提问:询问学生对于“像山那样思考”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想法。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的质量。

第二章:理解概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提出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解释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活动:1. 讲解:向学生解释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 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评估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练习答案,评估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深入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教学活动:1. 分析: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并理解作者的观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辩论。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提出的观点,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应用与实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鼓励学生提出实际操作的方案并进行讨论。

教学活动:1. 思考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实际操作的方案并进行分享。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提出的实际操作方案,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山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系统。

探讨为什么说“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和思考方式。

分析山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和人类与山的关系。

第二章:山的特征和生态系统2.1 山的特征介绍山的基本特征,如高度、坡度、山脉的分布等。

探讨山的地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2 山的生态系统介绍山上的植物和动物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山上的生态系统如何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3.1 什么是“像山那样思考”解释“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强调山的稳定、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3.2 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探讨为什么说“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和思考方式。

分析“像山那样思考”对个人成长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影响。

第四章: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1 山的水文作用介绍山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如降水、径流和水质的保持。

4.2 山的气候作用探讨山对气候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风的形成。

第五章:人类与山的关系5.1 人类对山的利用和影响分析人类如何利用山资源,如农业、林业和旅游业。

探讨人类活动对山的影响,如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5.2 保护山的重要性强调保护山的重要性,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探讨保护山的措施和方法,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推广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思考与问题解决6.1 山的观察力探讨山如何通过观察来理解和应对环境变化。

分析如何运用观察力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6.2 山的耐心与坚持强调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有耐心和坚持的态度,如同山一样不被外界干扰。

通过实例讲解耐心和坚持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七章:创新思维与山7.1 山的灵感介绍山如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分析自然环境中的山如何成为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的灵感来源。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5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5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5篇)《像山那样思考》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词语积累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二、文本研习1、快速地阅读全文。

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像山那样思考”。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学会像山一样思考。

文章结构:介绍山的特点、山与人类的关系、思考方式。

重点词汇: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主旨、阐述山的重要性和思考方式。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步骤二:讲解文章主旨,阐述山的重要性和思考方式。

步骤三:分析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步骤四: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鼓励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

评价标准:发言内容准确、表达清晰、思考深入。

3.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标准: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去山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山的美丽和神秘。

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4.2 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围绕“像山那样思考”的主题,进行演讲和分享。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醒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2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工具6.1 教学资源文章《像山那样思考》文本。

与文章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关于山的环境保护纪录片。

参考书籍,如关于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的相关著作。

6.2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文章内容、视频资料和图片。

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作业提交。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1.2 教学目标了解山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学会从山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山的智慧。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1.3 教学内容山的基本特征:地理学角度的山、生态学角度的山山的智慧:山的稳定性、山的生命周期、山的生态系统第二章:山的智慧2.1 课程背景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山在自然界中的智慧,学会从山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教学目标了解山在自然界中的智慧,学会从山的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3 教学内容山的基本智慧:山的稳定性、山的生命周期山的生态智慧:山的生态系统、山的生物多样性第三章:山的稳定性3.1 课程背景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山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保护山的重要性。

3.2 教学目标了解山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认识到保护山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3 教学内容山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山对地球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四章:山的生命周期4.1 课程背景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山的生命周期,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

4.2 教学目标了解山的生命周期,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

4.3 教学内容山的形成过程及其生命周期。

山的消亡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山的生态系统5.1 课程背景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山的生态系统,认识到保护山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2 教学目标了解山的生态系统,认识到保护山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

5.3 教学内容山的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功能。

保护山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六章:山的生物多样性6.1 课程背景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山的生物多样性,认识到山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词语积累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二、文本研习1、快速地阅读全文。

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 ——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 ——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 ——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

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

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

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此段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

作者悟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平等相处。

、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

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32020-02-17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词语积累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二、文本研习1、快速地阅读全文。

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 ——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 ——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 ——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

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

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

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此段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

作者悟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平等相处。

、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

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32020-02-17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词语积累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二、文本研习1、快速地阅读全文。

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 ——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 ——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 ——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

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

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

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此段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

作者悟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平等相处。

、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

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32020-02-17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词语积累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二、文本研习1、快速地阅读全文。

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 ——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 ——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 ——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