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王云骏

来源:《唯实》2019年第02期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西方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重要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是人民,始终把人民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传承的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

南京市建邺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发挥“互联网+”作用,精心打造“五微共享社区”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探索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五微社区”的基层党建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深刻的。

基层党建应成为党的“人民观”的物化形式

观念是实践的产物,同时对实践有着无可争辩的反作用。观念的效用必须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彰显。因此观念的力量从来就不仅仅是逻辑的力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显现它的效用,才能最终被广大民众在思想上所接受。

因此任何观念的传播和生长都需要它的物化形式,一切制度和工作的创新实质上都是在为思想观念的创新,探索其可能的物化形式。对城市而言,基层党建的基础工作就是社区党建。社区是城市党建的基层单位,有着复杂的组成和全新的特点。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动力就是社区居民对于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具有大体一致的需求和目标。“五微社区”基层党建的实践,就是一个旨在体现党的“人民至上”观念的实践探索。它以党员干部通过“微平台”发布“微行动”“微实事”,认领群众“微心愿”,点亮基层“微星光”,搭建起党组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直通车”。在社区活动中,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以平等的身份自愿参与社区工作,直接与群众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打交道,拓宽了群众利益表达的途径,规范了利益表达的方式。通过构建人民群众诉求反映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加入公共生活、参与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具体而有效地增强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深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让社区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至上”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行动。

基层党建应着力于多样化民众利益的实现

党的建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政治生活的最顶层设计。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工程质量的成与败,直接制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但这个宏大的使命性任务,是需要基层党建点点滴滴的工作作为支撑的。基层党建所面临的具体任

务,远不是顶层设计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整体性表达可以抽象显现的。我们必须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人群组成的多样性、个体性、复杂性与这个民族的整体性特征一同存在,基层党建如果不能正视这种人群组成的多样性、个体性、复杂性,就看不到基层党建的特殊性,也就无法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有效融合,也无法得到社区群众的真心支持。有效的社会治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方式的过程,也是寻求执政合法性的过程。一般而言,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有四大来源“执政绩效、领袖魅力、意识形态和民主制度”。民众利益的获得感是有效的社会治理的根本标志,它也从根本上反映了执政党的执政绩效,从根本上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因此“五微社区”基层党建模式在建邺区,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向民生领域集聚的制度框架下沉,让服务跟着居民走、资源跟着需求转,充分运用这些下沉的人力和资源,利用互联网的信息集聚优势,满足不同人群的真实需求,真正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这无疑是抓住了基层党建的核心特征。通过这些微小的努力,通过对个别民众具体需求的回应,让党的“人民观”通过千千万万民众的个体性的体验真正注入社会的毛细血管,渗透进社会肌体,在全社会得到传播和认同。

基层党建的可持续动力来自党员个体的使命自觉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发展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要求,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这样的战斗堡垒,重点就是要将社区范围内不同行政隶属单位的党组织整合形成一致性的力量。其中有一个关键,就是激发社区内党员个体使命自觉,激发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微社区”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党建力量薄弱、党建力量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自觉的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是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所在,也是党的生存发展之道,而这“四自”能力的源头来自于每一个普通的党员。“微平台”发布“微行动”“微实事”,群众的“微心愿”,基层党员的“微星光”都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琐事,基层党组织在主动承担这些社会管理职能。党员干部、普通党员以及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其中,在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党对一般群众的吸引力,同时在无形中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许多在职党员、年轻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社会服务,线上认领、线下服务,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借助平台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做实服务,真正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厘米”。由于社区党员个体植根在社区广大民众之中,同思想、同命运、共生活,他们的自发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管理的基本逻辑,使得社会治理改变了重事后处置、轻源头管理的做法,树立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管理重防范、轻服务的思想,使得“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持续地在社会治理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党员个体的群众意识转化为自身的使命自觉,成为基层党建的可持续动力。

基层党建应侧重运用党的社会性功能

一般政党理论认为,政党的功能分为行政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前者表现为政党执掌公共权力的能力,主要指制定法律法规、构建制度机制、运用暴力与强制等能力;后者表现为政党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主要指思想意识感召、沟通社会组织、动员民众力量、协调多样利益和劝解社会矛盾等能力。毋庸讳言,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一些党组织特别是与民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基层党组织因承担过多的行政事务而造成自身社会性功能的萎缩与退化,而且习惯于利用行政手段处理与社会各类人群的关系,导致获取人民群众认同的愿望和能力有所下降。党的社会性功能所强调的价值感召、利益激励、思想动员、说服劝导等手段,与基层党建要克服的党的组织机构科层化倾向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社区生活管理的复杂性,运用政府的科层制手段管理社区的微观事务普遍低效。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性功能恰恰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即主要运用价值宣导、说服沟通、利益协调、矛盾调解等方式聚合社区力量,促进社区发展。

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我们曾经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基层党建也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我们新的工作方式。“五微社区”借助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形成网上党组织“连锁店”,把党建阵地筑牢在线上。既通过“键对键”的方式让群众“下单点菜”,又提供更高质量的“面对面”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进而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和效率。“五微社区”通过“党建+社建”“网格+网络”“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使得执政党的社会性功能找到了“用武之地”。

发挥党的社会性功能要求最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工作在基层的第一线。它要求基层党务工作者除了具备一定的党性修养外,更要具有胜任社会性功能的工作技能,如思想教育技能、演讲表达技能、判断沟通技能和概念分析技能,还要加上互联网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与人、面对面、点对点的工作,才是党的社会性功能发挥作用的典型状态。

基层党建的过程是党的“人民至上”观念现实化的过程,也是党的“人民观”传播和弘扬的过程,更是实现人民利益、回应民众需求、完成党的根本使命的过程。我们需要胸怀宏大的目标,立足实在的土地,关注细微的民众生活,让基层党建成为党的意志联系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

(作者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