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權力不大
貴族會議:A.氏族首領組成 B.供國王諮詢 公民大會:A.最高權力機構 B.由全體公民(戰士)參與 實際上掌權者:貴族議會
4
黑暗時代—後期
形成背景:A.地形崎嶇破碎
B.部族林立-小國寡民
模式:衛城與周圍的農村
發展出:「重裝步兵方陣」
特色:獨立自主
A.共同血緣,崇拜共同的神
B.全體公民共同參與-休戚與共
(a)初:初置重兵於城市,採取守勢防衛, 後因兵源枯竭,始募蠻族為兵
(b)後:靠蠻族軍隊防衛
b.日耳曼蠻族入侵:
(a)開始滲入:西元三世紀
(b)大舉入侵:西元四世紀
C.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蠻族攻陷羅馬城
,廢掉羅馬皇帝
47
→監察官→司法官
E.可以進入元老院(帄民會議)-287B.C.E.
31
(三)從共和到帝制
1.共和後期的危機 A.公民兵制破壞,改行募兵,軍隊走向 職業化
B.執政官征戰在外,不受元老院節制, 共和喪失制衡力量 a.軍隊長期出征,公民大會難得舉行 b.元老院由貴族壟斷
C.地方總督掌控地方資源→形成個人勢 力,威脅共和生存
取得北非與西班牙,控地中海西部 C.進入希臘化世界→取得近東(西元前 二世紀)→成君臨整個環地中海地區 之大帝國
26
迦太基遺址
27
羅馬全盛時期疆域圖
28
(二)共和體制的建立 1.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
a.推選兩名執政官-任期一年 b.以軍隊「百人伍」為單位
2.共和重心:元老院-貴族與退休執政官
埃及、波斯等文化
21
4.希臘化文化的特色
A.政治上:盛行專制主義
a.實行中央集權體制—城邦失去獨立性 b.受近東神權政治影響
B.哲學思考:轉尋求個人精神慰藉
a.伊比鳩魯學派-(a)追求快樂
(b)依理性的生活為最快樂
b.斯多葛學派-
(a)以理性克制情欲 (b)個人依自然定律,過美德生活 C.藝術:a.風格-傾向寫實、華麗與誇張 b.目的-供個人欣賞
第三節 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
1
第三節 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
學習重點
希臘城邦與民主政治
羅馬從共和到帝制
2
希臘城邦與民主政治
(一)希臘城邦的興起 1.黑暗時代-荷馬史詩時代 A.時間:1100~750B.C.E. B.政體發展: a.前期:部落→部落聯盟 b.後期:城邦政治興起
3
黑暗時代--前期
國王:A.選舉產生
11
雅典衛城
12
(三)雅典的民主政治
1.演進:王政→寡頭→僭主→民主 2.開啟改革:梭倫 (Solon) A.背景:土地兼併嚴重→農民淪為農奴
B.改革:a.取消農民債務,恢復農民自由
b.依財產重定社會階級
C.意義:打破貴族壟斷之局
13
3.民主政治的確立
A.皮西斯特拉妥(Pisistratus)
22
希臘文化與希臘化文化的比較
哲學
A.古希臘時代-著重公共事務 B.希臘化時代-追求個人精神慰藉
藝術
A.古希臘時代- a.題材:表彰城邦精神-紀念公共人物 b.特色:講求均衡、節制、理想、和諧 c.代表:雅典帕德嫩神廟 B.希臘化時代- a.題材:供個人欣賞-著重個人情感、個性 與容貌 b.特色:傾向華麗、寫實、誇張 23 c.代表:亞歷山大城宮殿
8
希 臘 城 邦
9
斯巴達
經濟:農業-A.地主:斯巴達人
B.耕作:農奴(戰俘)
解決經濟危機:向外擴張策略 行軍國主義:公民全都訓練成戰士,
編入軍隊
政治Fra Baidu bibliotek貴族政治
10
雅 典
經濟:商業 解決人口壓力的方法
A.人口外移,建海外殖民地 B.農民種植經濟作物(橄欖、葡萄) , 向殖民地換取糧食
發展出民主政體-西元前六世紀初
「陶片流放制」:
A.每年由公民投票,選出可能破壞民主的 政客,流放在外十年 B.目的:以防止野心人士顛覆雅典民主
15
古雅典水鐘
陶片流放制投票用的器具
水鐘用來限制訴訟人 的發言時間:當水完 全流至另一個水瓶後 ,必須終止發言
16
4.伯里克里斯時代(Pericles)
A.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構 B.五百人會議: a.掌國政 b.主席抽籤產生-1天 C.軍事專才:公民大會選出10位將軍負責 D.特色:兼顧了個人主義與公共精神
5
重裝步兵方陣
強調集體力量的發揮 士兵具備條件: A.體魄強健 B.勇氣過人 C.嚴守紀律
西元前1500年時陶瓶繪畫 ,生動描繪出兩名重裝步 兵面對面交手的景況。
6
重裝步兵方陣
7
(二)發展出不同生活方式─斯巴達與雅典
1.時間:西元前八世紀初
2.背景:經濟危機-人口激增、土地不足
3.最具代表性的城邦:A.斯巴達 B.雅 典
a.煽動帄民支持 b.武力奪權,成為僭主
B.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
a.在斯巴達支持下結束僭主政治
b.確立雅典民主政治:繼續推動改革
14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重組雅典部族:
A.打散雅典原有四個部族,重組成十部 B.目的:削弱地域主義,提升對城邦忠誠
擴大「公民大會」權力:公民年滿18歲,
可出席公民大會
帕德嫩神殿
24
羅馬從共和到帝制
(一)羅馬的興起 1.早期
A.建城:羅慕路斯(Romulus)-753B.C.E. B.實行王政:受伊特拉次坎人統治 C.改行共和:509B.C.E.推翻伊特拉次坎人 -廢除君主政體
25
2.共和時期的向外擴張
A.統一義大利-275B.C.
B.征服北非迦太基 (三次布匿克戰爭)→
37
羅馬道路
38
城市生活
城市設計良好,居民生活舒適: A.街道整齊 B.住宅有引水、排水設備 政府興建許多公共建築:競技場、神廟、
劇場、市民廣場、 公共浴場
39
公共集會場
高架引水道
40
萬神廟
41
競技場
42
羅馬競技場上的鬥士技擊
現 藏 於 德 國 薩 爾 州
43
劇 場
44
古羅馬公共浴池
羅馬人奢糜的生活
圖為英國 巴斯(Bath)的一座羅馬 帝國時代蒸氣公共浴池。 浴池是當時人們社交活動場所
45
2.帝國的衰亡 A.內部危機-始自西元三世紀 a. 軍人跋扈干政:廢立皇帝 b. 財經惡化:
(a)支出大,稅收不足 (b)管制企業→工商業失去活力 (c)勞力流失(奴隸短缺)→生產下降
46
B.外部問題 a.邊防軍失去防衛能力
a.非完全民主─財產限制
b.直接參與
17
雅典政治體制示意圖
18
(四)從古典希臘時代到希臘化時代
1.轉變背景
A.波希戰爭(499~479B.C.E.):
希臘聯軍擊敗波斯→ 保住希臘的文明和自由
B.希臘城邦內鬨:戰後引發爭奪領導權的
「伯羅奔尼撒戰爭」
C.北方馬其頓興起:南侵征服希臘全境
(338B.C.E.) →希臘城 邦自此失去獨立與自由
組成,議決城邦大事
3.特色:互相牽制、彼此制衡
a.官員任期很短-執政官一年,獨裁官半年
b.以防止政客擅權
29
西塞羅(Cicero)於元老院發表演說
30
4.精神:「公民參政」-帄民與貴族之抗爭 →爭取帄等 A.選出「護民官」 - 保護帄民 B.制訂《十二表法》-450B.C.E. C.取得與貴族通婚 D.擔任重要官職:財政官→執政官→獨裁官
34
奧古斯都的禁衛軍浮雕
奧古斯都
35
(四)羅馬帝國的盛衰
1.羅馬和平時代(27B.C.E.~180C.E.)
A.秩序安定-人民遵守相同法律,使
用相同語言,都是「羅馬公民」
B.交通便利,商業發達 C.帝國有繁榮的城市生活
36
商業發達
交通便利:軍用道路提供便捷的交通
全境形成一龐大市場: A.海外各省提供新的市場 B.商人使用相同貨幣,商品往來安全 海外貿易發達: A.出口-酒、油、製造品、錢幣 B.輸入-香料、象牙、黃金、寶石、絲綢
19
2.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亞歷山大帝國
A.疆域:西起埃及,東達印度 B.死後,諸將內鬨→帝國分裂為三
a.安提哥那—歐洲 b.塞流卡斯—亞洲 c.托勒密—非洲
20
3.亞歷山大的理想: 世界大同-將東西文化融為一體
A.措施:a.鼓勵東西貿易
b.提倡民族通婚
c.興建希臘式城市→成希臘文化
傳播中心
B.形成希臘化文化:希臘文化與西亞、
32
2.政治鬥爭與內戰
A.改革失敗-西元前130年代後期格拉古兄弟 a.土地改革:限制地主土地數量
b.引起地主反彈,遭暗殺
B.黨爭-元老派與帄民派互鬥
a.雙方勾結軍人
b.演變成內戰:前三雄→後三雄 C.結束內戰:屋大維 →羅馬唯一統治者
33
3.「第一公民制」的出現-屋大維
A.自稱「第一公民」-以恢復共和 、重建羅馬為號召,希望恢復秩序 B.元老院奉「奧古斯都」之尊號 C.權力:來自軍隊,掌控羅馬20個軍團 D.帝制:未直接稱帝,卻是名符 其實的「皇帝」
貴族會議:A.氏族首領組成 B.供國王諮詢 公民大會:A.最高權力機構 B.由全體公民(戰士)參與 實際上掌權者:貴族議會
4
黑暗時代—後期
形成背景:A.地形崎嶇破碎
B.部族林立-小國寡民
模式:衛城與周圍的農村
發展出:「重裝步兵方陣」
特色:獨立自主
A.共同血緣,崇拜共同的神
B.全體公民共同參與-休戚與共
(a)初:初置重兵於城市,採取守勢防衛, 後因兵源枯竭,始募蠻族為兵
(b)後:靠蠻族軍隊防衛
b.日耳曼蠻族入侵:
(a)開始滲入:西元三世紀
(b)大舉入侵:西元四世紀
C.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蠻族攻陷羅馬城
,廢掉羅馬皇帝
47
→監察官→司法官
E.可以進入元老院(帄民會議)-287B.C.E.
31
(三)從共和到帝制
1.共和後期的危機 A.公民兵制破壞,改行募兵,軍隊走向 職業化
B.執政官征戰在外,不受元老院節制, 共和喪失制衡力量 a.軍隊長期出征,公民大會難得舉行 b.元老院由貴族壟斷
C.地方總督掌控地方資源→形成個人勢 力,威脅共和生存
取得北非與西班牙,控地中海西部 C.進入希臘化世界→取得近東(西元前 二世紀)→成君臨整個環地中海地區 之大帝國
26
迦太基遺址
27
羅馬全盛時期疆域圖
28
(二)共和體制的建立 1.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
a.推選兩名執政官-任期一年 b.以軍隊「百人伍」為單位
2.共和重心:元老院-貴族與退休執政官
埃及、波斯等文化
21
4.希臘化文化的特色
A.政治上:盛行專制主義
a.實行中央集權體制—城邦失去獨立性 b.受近東神權政治影響
B.哲學思考:轉尋求個人精神慰藉
a.伊比鳩魯學派-(a)追求快樂
(b)依理性的生活為最快樂
b.斯多葛學派-
(a)以理性克制情欲 (b)個人依自然定律,過美德生活 C.藝術:a.風格-傾向寫實、華麗與誇張 b.目的-供個人欣賞
第三節 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
1
第三節 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
學習重點
希臘城邦與民主政治
羅馬從共和到帝制
2
希臘城邦與民主政治
(一)希臘城邦的興起 1.黑暗時代-荷馬史詩時代 A.時間:1100~750B.C.E. B.政體發展: a.前期:部落→部落聯盟 b.後期:城邦政治興起
3
黑暗時代--前期
國王:A.選舉產生
11
雅典衛城
12
(三)雅典的民主政治
1.演進:王政→寡頭→僭主→民主 2.開啟改革:梭倫 (Solon) A.背景:土地兼併嚴重→農民淪為農奴
B.改革:a.取消農民債務,恢復農民自由
b.依財產重定社會階級
C.意義:打破貴族壟斷之局
13
3.民主政治的確立
A.皮西斯特拉妥(Pisistratus)
22
希臘文化與希臘化文化的比較
哲學
A.古希臘時代-著重公共事務 B.希臘化時代-追求個人精神慰藉
藝術
A.古希臘時代- a.題材:表彰城邦精神-紀念公共人物 b.特色:講求均衡、節制、理想、和諧 c.代表:雅典帕德嫩神廟 B.希臘化時代- a.題材:供個人欣賞-著重個人情感、個性 與容貌 b.特色:傾向華麗、寫實、誇張 23 c.代表:亞歷山大城宮殿
8
希 臘 城 邦
9
斯巴達
經濟:農業-A.地主:斯巴達人
B.耕作:農奴(戰俘)
解決經濟危機:向外擴張策略 行軍國主義:公民全都訓練成戰士,
編入軍隊
政治Fra Baidu bibliotek貴族政治
10
雅 典
經濟:商業 解決人口壓力的方法
A.人口外移,建海外殖民地 B.農民種植經濟作物(橄欖、葡萄) , 向殖民地換取糧食
發展出民主政體-西元前六世紀初
「陶片流放制」:
A.每年由公民投票,選出可能破壞民主的 政客,流放在外十年 B.目的:以防止野心人士顛覆雅典民主
15
古雅典水鐘
陶片流放制投票用的器具
水鐘用來限制訴訟人 的發言時間:當水完 全流至另一個水瓶後 ,必須終止發言
16
4.伯里克里斯時代(Pericles)
A.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構 B.五百人會議: a.掌國政 b.主席抽籤產生-1天 C.軍事專才:公民大會選出10位將軍負責 D.特色:兼顧了個人主義與公共精神
5
重裝步兵方陣
強調集體力量的發揮 士兵具備條件: A.體魄強健 B.勇氣過人 C.嚴守紀律
西元前1500年時陶瓶繪畫 ,生動描繪出兩名重裝步 兵面對面交手的景況。
6
重裝步兵方陣
7
(二)發展出不同生活方式─斯巴達與雅典
1.時間:西元前八世紀初
2.背景:經濟危機-人口激增、土地不足
3.最具代表性的城邦:A.斯巴達 B.雅 典
a.煽動帄民支持 b.武力奪權,成為僭主
B.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
a.在斯巴達支持下結束僭主政治
b.確立雅典民主政治:繼續推動改革
14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重組雅典部族:
A.打散雅典原有四個部族,重組成十部 B.目的:削弱地域主義,提升對城邦忠誠
擴大「公民大會」權力:公民年滿18歲,
可出席公民大會
帕德嫩神殿
24
羅馬從共和到帝制
(一)羅馬的興起 1.早期
A.建城:羅慕路斯(Romulus)-753B.C.E. B.實行王政:受伊特拉次坎人統治 C.改行共和:509B.C.E.推翻伊特拉次坎人 -廢除君主政體
25
2.共和時期的向外擴張
A.統一義大利-275B.C.
B.征服北非迦太基 (三次布匿克戰爭)→
37
羅馬道路
38
城市生活
城市設計良好,居民生活舒適: A.街道整齊 B.住宅有引水、排水設備 政府興建許多公共建築:競技場、神廟、
劇場、市民廣場、 公共浴場
39
公共集會場
高架引水道
40
萬神廟
41
競技場
42
羅馬競技場上的鬥士技擊
現 藏 於 德 國 薩 爾 州
43
劇 場
44
古羅馬公共浴池
羅馬人奢糜的生活
圖為英國 巴斯(Bath)的一座羅馬 帝國時代蒸氣公共浴池。 浴池是當時人們社交活動場所
45
2.帝國的衰亡 A.內部危機-始自西元三世紀 a. 軍人跋扈干政:廢立皇帝 b. 財經惡化:
(a)支出大,稅收不足 (b)管制企業→工商業失去活力 (c)勞力流失(奴隸短缺)→生產下降
46
B.外部問題 a.邊防軍失去防衛能力
a.非完全民主─財產限制
b.直接參與
17
雅典政治體制示意圖
18
(四)從古典希臘時代到希臘化時代
1.轉變背景
A.波希戰爭(499~479B.C.E.):
希臘聯軍擊敗波斯→ 保住希臘的文明和自由
B.希臘城邦內鬨:戰後引發爭奪領導權的
「伯羅奔尼撒戰爭」
C.北方馬其頓興起:南侵征服希臘全境
(338B.C.E.) →希臘城 邦自此失去獨立與自由
組成,議決城邦大事
3.特色:互相牽制、彼此制衡
a.官員任期很短-執政官一年,獨裁官半年
b.以防止政客擅權
29
西塞羅(Cicero)於元老院發表演說
30
4.精神:「公民參政」-帄民與貴族之抗爭 →爭取帄等 A.選出「護民官」 - 保護帄民 B.制訂《十二表法》-450B.C.E. C.取得與貴族通婚 D.擔任重要官職:財政官→執政官→獨裁官
34
奧古斯都的禁衛軍浮雕
奧古斯都
35
(四)羅馬帝國的盛衰
1.羅馬和平時代(27B.C.E.~180C.E.)
A.秩序安定-人民遵守相同法律,使
用相同語言,都是「羅馬公民」
B.交通便利,商業發達 C.帝國有繁榮的城市生活
36
商業發達
交通便利:軍用道路提供便捷的交通
全境形成一龐大市場: A.海外各省提供新的市場 B.商人使用相同貨幣,商品往來安全 海外貿易發達: A.出口-酒、油、製造品、錢幣 B.輸入-香料、象牙、黃金、寶石、絲綢
19
2.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亞歷山大帝國
A.疆域:西起埃及,東達印度 B.死後,諸將內鬨→帝國分裂為三
a.安提哥那—歐洲 b.塞流卡斯—亞洲 c.托勒密—非洲
20
3.亞歷山大的理想: 世界大同-將東西文化融為一體
A.措施:a.鼓勵東西貿易
b.提倡民族通婚
c.興建希臘式城市→成希臘文化
傳播中心
B.形成希臘化文化:希臘文化與西亞、
32
2.政治鬥爭與內戰
A.改革失敗-西元前130年代後期格拉古兄弟 a.土地改革:限制地主土地數量
b.引起地主反彈,遭暗殺
B.黨爭-元老派與帄民派互鬥
a.雙方勾結軍人
b.演變成內戰:前三雄→後三雄 C.結束內戰:屋大維 →羅馬唯一統治者
33
3.「第一公民制」的出現-屋大維
A.自稱「第一公民」-以恢復共和 、重建羅馬為號召,希望恢復秩序 B.元老院奉「奧古斯都」之尊號 C.權力:來自軍隊,掌控羅馬20個軍團 D.帝制:未直接稱帝,卻是名符 其實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