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田承炜

【设计意图】

课堂的魅力,有时候就直接源自于它的新鲜陌生,由于新鲜而产生期待,由于陌生而激发探索。所以,我是不主张篇篇课文进行预习的。当预习已将急切的期待尽去,常规的教学模式就将陷入单调与枯燥。

《小团圆媳妇之死》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作为新授课再学时,神秘的面纱揭过,已觉得兴味索然,因此,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打破常规,力求新颖,采用调查讨论、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1、布置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萧红的文章,了解萧红的生平和创作,做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

2、组成“小团圆媳妇死亡原因”专案调查组。分组调查讨论并填写调查表。

3、课堂交流调查结果,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分组调查,共享阅读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阅读的难点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这个日益文明的社会里,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于人,学会尊重生命;于己,学会担当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讨论小团圆媳妇死亡的原因,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看萧红所展示的那个世界,深入体会作者于其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情怀。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课前大屏幕投放课题《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外在氛围上,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文本相匹配的情感意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归依、沉思。)

一、导入新课,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提问导入:

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升学的压力等,使得我们很难有闲心读小说,尤其是阅读纸质文本的小说。不知道今天在座的同学们喜欢看小说吗?

喜欢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这段导语的设计力求体现引领性。通过了解学生情况,把学生带进课堂。同时,通过情感共鸣来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和压力,放松情绪,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兴趣导入:

对于刚从典雅深邃的唐诗宋词中缓过劲来的我们来说,投身于曲折有致的小说之中就好比是刚在隆冬雪窗之内见惯了肃静洁白乍见青春万花争艳,立刻便觉得鲜艳动人,叫新读小说的人一见欢喜,再见欢心。

(设计意图:这段导语的设计力求体现文学性,力求于精彩的言语间传递出更多的语文魅力,调动学生情绪。)

二、新课讲授:

(一)作者简介:

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下预习和资料搜集,来介绍有关萧红的情况。

最后老师将大家对萧红的介绍加以归纳、小结:

萧红短暂的人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投影):

人生阶段一(1911-1931):遭遇王恩甲。

人生阶段二(1932-1938):结识萧军。

这一时期,萧红与萧军出版第一本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萧红和萧军二人,先因萧红的才华而结合,后因萧军的殴打与情感背离而分手。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12月,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人生阶段三(1938-1940):结缘端木蕻良。

人生阶段四(1940-1942):病逝香港。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香港于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年仅31岁的萧红在战争与病痛的折磨中呼出了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息。

病重的日子里,她已不能说话,只用笔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投影):

我将与蓝天碧水共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那半部“红楼”,指的就是《呼兰河传》,在这兼有自傲与自怜的口气中,写尽了萧红一生的痛苦与挣扎、漂泊与无奈、奋斗与成就。

(设计意图:此一环节的设计,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并学会共享。学会共享,是学会一种生存的能力。课堂上的思维共享,既可调动兴趣,又可激发热情,更可以带来智慧的碰撞。)

教师小结:

正如几位同学介绍的一样,萧红的一生犹似浮萍漂泊无依、辗转多舛,苦难总与之如影相随。

(设计意图:此项内容,意在让学生清楚一段历史,明晓一种现实。并奠定情感基调,在渲染氛围的同时,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方向,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公布课下分组调查的结果,师生共同完成“小团圆媳妇死亡原因”调查表。

调查共分五组,内容分为五个方面:

调查一:小团圆媳妇档案资料

调查二:死亡时间和地点

调查三:死前经历

调查四:凶手排查

调查五:死亡原因

(设计意图:此项设计,意在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为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打好基础。)

附:成果展示——课下分组调查讨论的结果:

小团圆媳妇死亡原因调查表

(三)拓展延伸:

1、先列举历史上几个有关“红颜祸水”的实例。

2、再引出鲁迅对“红颜祸水”论的批驳。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归结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普遍的命运悲剧。是进一步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更是为了唤起学生的体验,力求显现出语文课堂的张力和魅力来。从而体会20世纪40年代女性作家萧红的生命感悟。它是对课文理解的理性总结和延伸,是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前奏。)

(四)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

首先,用问题引领思考。

在萧红眼中,女性最大的悲哀不是她们经历坎坷不幸,而是她们对这种不幸的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