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第十三届韩素音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第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朱志瑜(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

近年中国翻译研究发展很快,但翻译批评始终落后。理论界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到目前为止,对翻译批评却还是说得多做得少。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批评就要将原文、译文从头至尾或者至少将重要章节对照一遍,费时费力;批评写出来,可能牵涉到译者和译文出版者的利益(如译者声誉、译文销量等),学报是否支持发表,译文出版者是否欢迎──几年前听说过译文出版者打电话给学报编辑阻止评论发表的事情──这些都是在撰写批评之前需要慎重考虑的,否则费力不讨好,说得严重点,可能影响到评者的人际关系以至声誉。这本不是健康学术的表现,但在中国这个大的学术环境之下,批评始终难以开展确实是个事实。翻译批评的落后不但是中国翻译学科不成熟的反映,而且还会阻碍学科的发展。

本文仅就第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以下简称“译文”)和评者在“译文评析”(简称“评析”)中对参赛译文的评述提出一些看法,也算是一种翻译批评,希望对青年翻译家、学者能有所帮助。两篇文章都载于《中国翻译》2001年第一期。今年十月在广州开会的时候,我也顺便征求了广外部分参与奖项评议的同事的意见,回来又做了些修改,写成了这篇文章。我首先要指出的是,“译文”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是了一篇相当优秀的译文;“评析”也指出了一些粗心的译者常犯的错误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译文”和“评析”虽然有值得讨论的地方,但瑕不掩瑜,这恰恰说明了“译无止境”这个道理。我这里只是抱着精益求精、共同提高的态度,对评委的“评析”和“译文”提出一些意见。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没有不犯错误的翻译家;尤其是比赛参考译文,一旦刊出,几万只眼睛挑毛病,实在不容易讨好;但是指出别人的翻译错误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原文是一篇散文,属于文学类型。根据功能主义的原则,原文为“表情类”(expressive)。“评析”提出的“字斟句酌、形义并重”的原则,是正确的翻译策略,即译文不仅要表达原文的内容,而且要反映原文为了表达这个内容所使用的修辞、句法等手段。“译文”基本上达到了这个要求。“字斟句酌、形义并重”这八个字也是我这篇短文所要提倡的翻译态度。这篇散文翻译起来不容易,难的倒不是语言问题,主要还是其中很多美国特有的文化内容,在一般工具书中不易找到,如: “C-2 zoning”,“guerrilla war”等等。如果评析人员能在报告中指出参考资料和查找方法,则对于参赛的学者、译者都会有更大的益处。

下面的讨论分两部分,先谈“译文”,然后分析“评析”中的几点问题;个别问题在两处同时出现,就放到“评析”部分讨论。“译文”和“评析”都不长,我就不注出页数了。

一)参考译文

1、词汇

“译文”有的地方选词不够准确,不排除有理解上的误差。

原文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

原文:We live in dusty houses (“D-U-S-T”, he once wrote with his finger on surface s all over the house).译文:我们住在灰蒙蒙的屋子里。

“灰蒙蒙”在汉语中多用来形容空气的质量,与原文意思有偏离,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联想;似可译为“满是灰尘”或“到处都是灰尘”,因为可以用手指在上面写字。第二段:

原文:〔We〕were … to find in family life the source of all tension and drama.译文:……经受家庭生活中种种紧张和冲突…

这里drama译成“冲突”;由于前面已经有了“紧张”,再用一个类似的词有点重复。Drama 有excitement的意思,是中性,和前面tension连起来用甚至可以指好的一面,而“紧张”与“冲突”在这里都带有贬意。这句话中的tension译为“冲突”比较好,drama可译为“刺激”之类的中性词。同一段里的anxiety一词译成“忧虑”,而实际上它没有“忧”的意思;不如照辞典译成“焦虑”。这段里还有一句:

原文:We did not fight. Nothing was wrong.译文:我们没吵过架,也没出过岔子。

Nothing was wrong.其实表示的是“没有什么问题”,或“没有什么不妥”,甚至“一切正常(normal)”的意思,与它对应的并非就是“出岔子”、“出错”。另外此句标点也值得讨论,后面再谈。同段作者提到五十年代离开家时的复杂心情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的,原文是这样说的:

原文:I suspect that it is irrelevant to the children born of the fragmentation after World War II.译文:这个问题大概与二战后破碎家庭里出生的孩子无关。

将irrelevancy 译成“无关”有点费解,而且语气不够,根据上下文应该是“想都想不到”的意思。“fragmentation”译成“破碎家庭”,范围限制得太窄了。英文的抽象名词最难译,因为汉语经常是用具象来表达,所以评者加上了“家庭”二字。原文的意思应该是泛指二次大战给社会、政治、价值观、以至家庭等等造成的“破裂”与“断层”。译成“废墟”也过于具体,不如稍微引申一点,说“二战后的动荡时期”,甚至“破裂时期”都可以。

还有一些小的选词问题,如My husband likes my family but is uneasy in their house,其前半部分被译成“丈夫不是不喜欢我娘家人”,在此不知是否有必要一定将likes前面加上双重否定?

再如将I see no one中的see一词译成“访晤”,似嫌太大、太正式,不如简单译成“我谁都没去见”。将uneasily译成了“拘束”,不如照原文的否定式译为“不安”来得贴切。另外将horehound drop译成“带苦味的薄荷糖”本来也没有什么错误,只是太长,而且读来不像是一种名称。原文是一个名词,译文不宜改成解释性的短语。不如译成“苦味薄荷糖”(中文有“怪味鸡”)或“苦薄荷”,甚至“薄荷糖”,让读者知道是块糖就够了,因为它在原文中的“功能”就是拿来哄小孩的一块糖而已,它的味道怎样并不重要,加上“带苦味的”反而容易引起读者不必要的联想。

2、句法、语意

原文第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